程诚咏怀古迹其三

合集下载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廖仲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雨,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之三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

”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

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

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像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本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

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

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

这可说是一个有趣的对照。

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

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

”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

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则又是另一种看法。

他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

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

”意思是说,杜甫正是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

杨伦《杜诗镜铨》说:“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

”亦与此意相接近。

究竟谁是谁非,如何体会诗人的构思,须要结合全诗的主题和中心才能说明白,所以留到后面再说。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前两句写昭君村,这两句才写到昭君本人。

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引出歌咏对象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概述悲剧一生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揭示悲剧根源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点明昭君之怨 分明怨恨曲中论。
入 题 铺 垫 明 旨
题为“咏怀”,但本诗写的是王 昭君之怨,如何理解作者这一用意?
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道,作者曾在十 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 排挤遭贬。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 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 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 显然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 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 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王昭君“怨”什么?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佩空归月夜魂。”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 “画图省识春风面”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
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歌首句描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雄伟的图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万壑 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咏怀古迹》简介
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时间: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 元年的秋天。 3、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 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4、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一生漂 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赏析《咏怀古迹》 (其三)的写作手法。 2、理解《咏怀古迹》(其三)的 内容和作者抒发的感情。 3、背诵全诗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 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 ,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 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三)

2.本诗首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目的 何在?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 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赴”本是一个普 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手法把迤逦不 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 又有变换之姿。借此引出歌咏对象王昭君。
3.颔联对仗很工整,是怎样对仗的?效果如 何? “一去”对“独留,“紫台”对“青冢”, “连”对“向”, “朔漠”对“黄昏”。 效果:使内涵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 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 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王昭君在队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 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 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 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 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 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 (王妻),安宁始得保障,后来王昭 君生了儿子名叫伊屠智邪师。
昭君和亲的故事
•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 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 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 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 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 为后宫第一,善应付,举止闲雅。帝悔 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 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 其家资,皆巨万
生 离 汉 宫
不 幸 、 孤 苦
一去
独留
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
紫台 青冢 富丽繁华;荒凉冷落
对 比
死 葬 异 域
孤 寂 、 冷 落


对 比
朔漠
黄昏
无边无际的大漠;笼罩四野的昏黄
一般指时间,而这里主要指空间,和 “朔漠”相对,即笼罩四野的昏黄的天幕。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典故,指出昭君悲剧的根源
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赏析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赏析背景:本诗原是一组诗,共五首,为<咏怀古迹五首>。

是杜甫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写成的。

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庚信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也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

这一组诗里有全首咏怀的,有单咏古迹的,也有借古咏怀的。

本篇是第三首属第三类,当时作者因寓居在王昭君的故乡,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大意:这是一首借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怀抱的咏怀诗。

王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咏叹的题材,杜甫此诗独以深刻感人而*动千古。

诗人把自己去国离乡的愁恨寓于其中,加深了诗歌的内涵。

首联发端突兀,气势极盛,点出昭君的出生地,从侧面烘托了昭君的形象。

颔联述昭君遭遇,不发议论而感慨无穷,从正面赞扬了昭君的坚强*格。

后四句指斥君王昏月贵,致使昭君遗恨千古,从又一侧面烘托了昭君的形象--人们既赞扬她的美好品质,又同情她的不幸。

名句:[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省",即省约、省略的意思。

[省识",约略地看着。

[春风面",形容青春美貌。

此句写汉元帝[按图召幸"铸成大错,王昭君既已远嫁匈奴,汉元帝只能在画图中约略地看视她的青春美貌了,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道。

[环珮"句是说昭君已经出塞,纵然月夜魂归故里又有什么用呢,此句除讽刺汉元帝之外,也写出了王昭君怀念故园之心永远不变。

王昭君形象的塑造。

杜甫善于在叙事诗中塑造人物的形象,例如<兵车行>中的行人,<石壕吏>中的老妪,<新婚别>中的新妇,都十分动人,能给读者留下隽永的印象。

而律诗主要用于抒情,虽有叙事成分,不过是作为抒情的依托,并不承担塑造人物形象的任务。

这首诗却略有不同:它仍然重在抒情,而它的抒情是通过塑造王昭君的动人形象实现的。

诗的开头,以[群山万壑赴荆门"写昭君的出生地,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赏析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

”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

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

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本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

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

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

这可说是一个有趣的对照。

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

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

”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

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则又是另一种看法。

他说: “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 始产一明妃。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三)》

昭君
美不得宠 生离汉宫
思故国
怨恨
才不得用
诗人
漂泊西南 思念长安
怨恨
咏 史 抒 怀
主旨:
• 借史抒情——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 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 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表达 了自己深沉的怨恨。但他不敢明说 ,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来抒写自己的 悲愤,寄托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
昭君墓,是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 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是中 国最大的汉墓之一。因被覆芳草,碧绿如茵,故有 “青冢”之称。
阅读延伸
明妃曲(其一)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 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 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 两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 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 是:毛延寿这般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 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 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 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劳 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昭君 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王 昭 君
朗诵诗歌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注意划分诗歌节奏
咏 群山/万壑/赴/荆门, 怀 生长/明妃/尚/有村。 古 一去/紫台/连/朔漠, 迹 杜 独留/青冢/向/黄昏。 ( 甫 画图/省识/春风/面, 其 环珮/空归/月夜/魂。 三 千载/琵琶/作/胡语, ) 分明/怨恨/曲中/论。
题解 • “咏怀古迹”就是歌咏和怀念 古迹。 • “咏怀”二字都是动词,意为 “歌咏和怀念”。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三

写的是昭君村的地点和那里的景色。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 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 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 不绝的千山万壑写活了,既有飞动之 势,又有变幻之姿。
1.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2.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 君的奇伟形象。
诗人咏叹王昭 君其人其事,寄寓 了自身怎样的情感?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 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 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 的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 “悲昭君以自悲也”
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 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 不能及。 ——清· 李子德
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 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 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 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 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 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 感慨。
总结:
怀古(含咏史)诗词是诗人在 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 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 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抒 怀,或借古以讽今之作。
达这 (种 分态 析度 技运 巧用 )什 么 方 法 表
全诗的感情基调——感伤、叹惋 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再见!
“ 沉 鱼 ” 西 施 ——
“ 落 雁 ” 王 昭 君 ——
“ 闭 月 ” 貂 婵 ——
“ 羞 花 ” 杨 玉 环 ——
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shuò zhǒng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xǐng

咏怀古迹

咏怀古迹

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 悲昭君以自悲也”
佳句赏析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这首诗写的是 昭君的怨恨, 但是不是一开 始就写她的怨 恨?写的是什 么?有何用意 ?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 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 魂魄月夜归来。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 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 情。
在这首诗中, 你读出了昭君 怎样的心事? (找出其中点明
感情的词语)
昭君有何怨恨?为什么怨恨?你是 从那些诗句中读到的?
• 他又是多情的,“相思如明月,可望 不可攀” 。他想起故乡,“举头望明 月,低头思故乡。”想起朋友,“我 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想起宫女的哀怨,“却下水晶帘,玲 珑望秋月。”想起思妇念夫,“长安 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门情。”想起征人望乡,“明 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戍客望边 色,思归多苦颜。”
颁奖词
• 你从月光下走来,你轻挥衣袖,洒下一片 浪漫情怀;你从蜀道上走来,你微微昂头 ,留下一身豪放气概;你从唐诗中走来, 你挥洒文墨,记下一个鼎盛时代。 • 你名中带“白”,的确,正如一张白纸, 才可尽情在上面描绘出天马行空的想象, 才可尽兴在上面挥写出任何豪迈、磅礴的 气势,才可温柔的倾诉出那一片浪漫心境 。 • 一身傲气,惊世才华,是你;一派洒脱, 写遍情怀,是你!
讨论:
诗人咏叹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作 者怎样的情感?

《咏怀古迹 其三》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咏怀古迹 其三》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咏怀古迹·其三》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

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

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

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

”信然。

这首诗是感事而暗喻感怀。

昭君本是宫中第一美女,只因元帝昏庸按图招幸宫女,而昭君不肯行贿,招致遗骨塞外,即使思念故国,也只有月夜归魂,抱憾终生。

诗人借昭君之怨一是感当时宁国公主之怨。

当时唐朝依靠回纥来平定安史叛军,回纥骄横,唐朝被迫用公主下家来结好回纥,临别时,公主哭道:“国家事重,死且无憾!”肃宗流泪而还。

诗人写昭君怨,正是借来表达宁国公主的怨恨。

二是感恨自己遭遇。

元帝昏庸不识美恶,令昭君远嫁塞外,与诗人因忠谏而遭贬斥的遭遇相符。

正是悲昭君以悲自身。

作品原文:咏怀古迹·其三作者: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作品注解:1、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

2、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

3、一去句: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

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

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

紫台稍远,关山无极。

”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画图句:意谓元帝对着画图岂能看清她的美丽容颜。

5、环佩句:意谓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归,只有她的魂能月夜归来,故曰“空归”。

上“向黄昏”。

环佩:妇女装饰品,指昭君。

6、千载两句:琵琶本西域胡人乐器,相传汉武帝以公主(实为江都王女)嫁西域乌孙,公主悲伤,胡人乃于马上弹琵琶以娱之。

因昭君事与乌孙公主远嫁有类似处,故推想如此。

咏怀古迹其三翻译及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翻译及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翻译及赏析《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

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长江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

唐代: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地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皇宫离开去到那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

”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

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

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此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

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

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

这可说是一个有趣的对照。

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

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

”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

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则又是另一种看法。

他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

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

”意思是说,杜甫正是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

下面是关于咏怀古迹其三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代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夜月一作:月夜环佩一作:环��)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注释①荆门:是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②明妃:指的是王昭君。

③去:即离开。

④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⑤朔漠:北方的沙漠。

⑥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

⑦省识:略识。

⑧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赏析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

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

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

”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

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

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这一首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

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

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

这是一个有趣的对照。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三)
2021/4/6
鱼儿忘游沉下去
落 雁 ”
王 昭 君
昭君出塞雪花飘 雪中红梅是红袍 为国平安联姻去
5
琵琶声中雁坠掉
——
▪“
——
▪“
闭 月 ” 貂 婵
貂蝉本是一歌姬 能歌善舞容俏丽 献帝大臣王允喜
2021/4/6
捧之月儿不敢比
羞 花 ”
杨 玉 环
玉环本是农家女 一日皇缘进宫去 青春虚度含泪叹
6
花收月卷为她屈
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面。
从此,昭君就得了‘落雁’的代称。
2021/4/6
7
2021/4/6
8
昭君选秀入长安
• 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
北省兴山县昭君村。景帝孙休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
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
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
昭君青冢
•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
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公元
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
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
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
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
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
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
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
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
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三)
•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
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 (1)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 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 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 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 之情油然而生。 • (2)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 哀情。
3.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引出歌咏对象,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 烘托昭君的奇伟形象。
【讨论】
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 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 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 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不同意。
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 水,钟灵毓秀(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毓yù :养 育),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 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 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 她写得惊天动地。可见,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 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化静为动,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 幻之姿。
此句所写之景,是作者亲眼所见之景吗?
不是实景。作者当时在夔州白帝城,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 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远隔数百里,肯定无法望见。此句是作者想 象之景,他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 景。
诗眼:“怨恨”
一怨:远嫁朔漠,故乡千里
怨 二怨:死葬胡沙,魂魄空归
三怨:画师无耻,元帝昏庸。 怨汉宫埋没,恨家国万里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咏怀古迹其三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咏怀古迹其三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咏怀古迹其三知识点第三首写王昭君,全诗从“怨”字落墨,并使发出无穷怨恨之声的琵琶作为昭君的化身,别具一格。

那么同学们赶快一起来看看咏怀古迹其三知识点!【原文欣赏】《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翻译: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简介:《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

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五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组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背景: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

作者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字词:①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②明妃:指王昭君。

③去:离开。

④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⑤朔漠:北方的沙漠。

⑥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

⑦省识:略识。

⑧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练习题:1.《咏怀古迹》(其三)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咏怀古迹》(其三)中的中间两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进行分析。

3.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

”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

《咏怀古迹 其三》原文及翻译

《咏怀古迹 其三》原文及翻译

《咏怀古迹其三》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咏怀古迹·其三》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咏怀古迹·其三》原文及翻译1《咏怀古迹·其三》原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夜月一作:月夜)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2《咏怀古迹·其三》原文翻译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3《咏怀古迹·其三》原文注释①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②明妃:指王昭君。

③去:离开。

④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⑤朔漠:北方的沙漠。

⑥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

⑦省识:略识。

⑧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4《咏怀古迹·其三》赏析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

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

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

”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

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

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三)》
里即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 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
宝坪村)
强调了山川灵秀之所聚,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 才有绝代佳人之所出,衬 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 托了昭君的美好形象。
3、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 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 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在诗中找出答案。
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三步骤 :
• 1.所描写的古人、史事。(弄清史实) • 2.描写古人史事的原由(体悟感情) • 3.方法表达(分析技巧) • 即史实——态度——技巧 • 意在借古伤今或者借古讽今或借古咏怀
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1.标题特点: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 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前后加“怀古”、 “咏怀”等。
用典。写她远离汉宫远嫁匈奴
写她死后葬身塞外骨 留青冢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用典。昭君悲剧的根源所在。 写汉元帝,只看图画不看人, 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 来摆布。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 身塞外的悲剧;
写她怀念故国虽骨留青冢, 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 她的父母之邦。
1、在这首诗当中,你读出 了昭君怎样的心事?(诗眼)
2.思考:这首诗写的是昭
“赴”本是一个普通
君的怨恨,但首联一开始 并没有写她的怨恨,写的
的字眼,但在此作者 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 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
是什么? 目的何在?
间写活了,化静为动, 既有飞动之势,又有
“群山万壑赴荆门”(荆
变幻之姿。
门指的是湖北宜都西北。昭君故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三)

复述诗歌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 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 昭君)的村子。一旦离开汉宫, (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 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 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 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 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 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 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2、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 何在?
①引出歌咏对象王昭君; ②着重写孕育明妃的自然环境,地灵人杰, 好山好水好姑娘;
③衬托昭君是具有山川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 性。 ④诗人借雄伟山川来侧面烘托王昭君,借江 山之奇绝引出佳人之奇美。
明代评论家胡 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 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 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 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 、不协调的。你同意这 种看法吗?
朔漠指无边无际的北方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 这里更主要指空间,即笼罩四野的昏黄时分的天幕。
空旷凄清的画面
画图省识春风面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的怨恨(用典)
4、“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的“空” 字是这句的关键,如何理解? 颈联两句和颔联两句有何联系?
①大错已铸,魂灵归来的徒然; ②怀念故土之心的强烈; ③传达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 颈联两句与上两句前后呼应,因元帝“省识春 风面”,造成昭君 “一去紫台连朔漠”的悲剧;因 “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凄凉,才有其“空归夜月 魂” ,揭示昭君悲剧的根源。
诗眼
怨恨
昭君怨恨什么?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生离汉宫,远嫁他乡,死葬异域
生 离 汉 宫
写尽昭君一生的悲剧 一 独 对比 去 留
生前的寥落 死后的孤寂 对比 紫台 青冢 (悲) 富丽繁华 荒凉冷落
死 葬 异 域
不 幸 、 孤 写出塞之景 连 苦 朔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自 然 之 景 ?
赴 荆 门 ” 这 样
写 “ 群 山 万 壑
首 讨 联 论 为 : 什 么 要
1.借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1.借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借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2.用高山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出昭君的伟 2.用高山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出昭君的伟 大形象。 大形象。
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 杜甫诗三首
香溪河桃花鱼
咏怀古迹(其三)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画图省识春风面, 空归月夜魂。 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谢!
有貌不得宠 远嫁不得归
昭君在汉宫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 昭君在汉宫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 而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 而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 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据《后汉书》记载:昭 后汉书》记载: 君远嫁匈奴以后, 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 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 思念故乡, 书希望回故乡看看, 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 未能如愿。 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 的匈奴王死了, 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 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 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 匈奴王的儿子, 后身死异国。 后身死异国。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 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 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 的深沉怨恨。
后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

悲昭君以自悲也”
小结: 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 怨恨” 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 “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 而是从咏江山之奇引出咏佳人之 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 奇;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 为点明“怨恨”做铺垫; 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 明确点出昭君之怨, 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 高潮。 高潮。
抱 不 平 吗 ?
替 王 昭 君 打
就 只 是 为 了
诗 人 写 昭 君
思 考 :
背景: 背景:唐玄宗天宝 五年,作者西入长安, 五年,作者西入长安, 羁留十年, 羁留十年,才做了个 看管兵器的小官。 看管兵器的小官。安 史之乱爆发后, 史之乱爆发后,他前 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却因上疏救宰相房琯 而受排挤, 而受排挤,被贬为华 州司功。 州司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