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钟表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业题目:
经过这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请结合本次培训,完成一份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微课、课堂实录三选一)并提交。
微课作品说明:可以针对某一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可以针对某一个教学环节,也可以对应某一知识点的典型习题。
课堂实录说明:实时记录某一节课,形成课堂实录文字版或视频版以作业形式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
2.微课视频时长建议5—8分钟,最长不能超过10分钟。
3.课堂实录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视频版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
4.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必须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5.建议:所有作品请以附件形式上传至平台(注:由于视频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教学设计成果展示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要求
作业题目: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自己的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若没有拍摄设备,可用文字记录),课后根据实践情况,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并完成教学实践反思;将修订后的课堂实录(视频或文字)或教学设计及反思(终稿)、教学课件(终稿)作为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可以提交教学设计(含实践反思)和对应的教学课件(PPT),也可以提交课堂实录(视频或文字记录)。
2.作品内容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课堂实录以视频格式为主,若没有拍摄设备也可以提交文字记录。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应用成果。
(注:由于成果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个人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
个人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引言:个人信息技术应用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个人业务和个人生活中的各种事务中,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如何有效地教授和应用个人信息技术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们共同面临的挑战。
本文旨在设计一套个人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个人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个人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技能,如电子邮件、云存储、社交媒体等;3. 能够有效地利用个人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课程内容:(1)个人信息技术概述:介绍个人信息技术应用及其在个人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情况,以及与之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规范。
(2)基本技能培训:介绍个人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基本技能,如电子邮件的使用、云存储的应用、社交媒体的运用等。
(3)实际应用案例:给学生提供一些真实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和合作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灵活应用。
2. 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授课向学生介绍个人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概念和技能,让学生对个人信息技术应用有全面的了解。
(2)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完成电子邮件的发送、云存储的使用和社交媒体的运营等,并提供实际案例供学生练习。
(3)案例分析:通过讲解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个人信息技术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评价与考核1. 课堂表现: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
2. 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系列与个人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实践作业,如发送邮件、创建云存储账号、设计社交媒体推广计划等。
3. 项目展示: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形式展示他们在实践项目中的成果和收获,评价学生在实际应用能力上的表现。
四、教学资源与支持1. 教材:使用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提供学生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案例分析。
2. 实践场地和设备:师生共同利用教室、计算机实验室和网络设备进行实践操作。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内容分析^p〔简要说明课题来、学习内容、知识构造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时机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
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并进展扩词训练,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
教学中创设兴趣的学习环境,用“闪电读词”和“闪电出字卡”的游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在课文阅读方面将以“朗读”训练为主,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生字、会读对话、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兴趣。
借助顺口溜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通过“文具认领会”和“整理书包比赛”鼓励学生养成保护文具的好习惯。
二、教学目的〔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详细要求,目的要明晰、详细、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会认“具、次、丢”等生字,会写“文、次、找”等生字,能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各种文具的用处,懂得保护学惯用品。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保护学惯用品。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认、会写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p 〔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
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并进展扩词训练,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
信息技术的典型应用教案
信息技术的典型应用教案课程时间:1课时课程对象:中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应用;2. 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技能;3. 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特点;2. 信息技术在教育、医疗、商务等领域的典型应用案例;3. 信息技术技能的培养和发展。
教学准备:1. 讲义、PPT等教学资料;2. 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3. 编程、软件操作的实例演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引用信息技术的实际场景,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信息技术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通过PPT或讲义介绍信息技术的定义和特点,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三、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典型应用(20分钟)分别介绍信息技术在教育、医疗、商务等领域的典型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
四、信息技术技能的培养和发展(15分钟)介绍信息技术技能的重要性和培养途径,包括编程、软件操作等方面的技能。
五、案例分析(10分钟)以实际案例为例,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小结与展望(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展望信息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等形式。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检验学生对信息技术典型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布置相关的案例分析和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理解。
教学反思:结合学生实际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深度渗透到各个领域和行业。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需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学生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学习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个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课程概述本教学设计方案主要应用于高中数学课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传统的数学教学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内容:1.数学公式的输入和输出2.数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3.数学知识的交流和分享二、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方案采用的是“项目化教学法”。
同时,采用网络教学这种新的技术手段,使学生能够在网络上参与到课程中来,用网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
三、教学过程1. 布置任务:老师在班级群或者在线教室上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上搜索到相关的数学公式,同时还需要收集一些数学数据。
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互相交流,探讨相互之前的学习成果。
2.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在收集到相关数学公式和数据后,学生可以通过相应的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制定一些高质量的报告,可以是ppt或者是word文档等。
3. 借助网络进行交流和分享:学生可以在此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成果,并且进行一些自由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加深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效果1. 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 通过网络这种新的教学手段,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佳便捷的学习方式。
3. 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和沟通性。
4. 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并且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
五、适用范围本教学设计方案主要适用于中学数学教学,特别适用于高中数学课程。
同时,该教学设计方案也适用于其他具有数学相关内容的教学,如物理、化学等。
六、教学环境该教学设计方案需要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包括网络空间、网络设备和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教学设计方案(最新3篇)
信息教学设计方案(最新3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篇一《苏州园林》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一、教材分析《苏州园林》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三课,这篇文章语言浅显典雅,以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形式,抓住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细微,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写得严谨有序,条理分明,是一篇典范的事物说明文。
本单元的重点就是对说明文的学习,因此如何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读写说明文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
教师应当组织、引导、点拨学生理解掌握本文的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同时让学生通过读、说,培养语感、美感,感受苏州园林的美。
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事物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又培养了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还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二、学生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本单元是说明文的集中学习,学生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一些说明文的学习技巧,但由于从本单元才开始学习说明文,对说明文的阅读技巧还不是很熟练掌握,所以对说明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方法的理解及对课文的欣赏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说明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对我国园林艺术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创设情景,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PPT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学习生字词,播放PPT,让学生在文中将其标注出来,并记忆。
3.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MP3,听示范朗读。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作业——闫丹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抓住重点句与关键词,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动态描写的方法与语言特色。
三、学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四年级学生,已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题思想。本节课主要抓住有感情朗读课文,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的能力。
应用成果: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鸟的天堂》
姓名:
闫丹
工作单位:
平罗县黄渠桥中心学校
学科年级:
五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语文s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题来源于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进一步了解人类的朋友——动物。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一、前情激趣,整体感知
二、理解感悟,体会众鸟纷飞的场景,学习写作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第10—13自然段,用一个词形容作者看到的景象。(3min)
2、过渡: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这“众鸟纷飞、百鸟齐鸣”的景象呢?(5min)
(1)播放视频:“众鸟纷飞”的场面,感受鸟的动态美。
男女生分角色配乐朗读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播放“沙湖美景”的微课
观看视频,了解沙湖美景
练习写导游词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方案)——化学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作业题目:结合您在本次培训中选定的应用专题, 完成一篇教学设计方案(或课例),并作为终结性成果以作业形式提交。
1.作业要求:(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2)教学课例必须是教学设计的教学实录;(3)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2.成果模板模板详见附件。
附件: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我们周围的空气姓名:汪民婷工作单位:清水五中学科年级:九年级化学教材版本: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1)本单元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内容标准:身边的化学物质——地球周围的空气;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实施课程目标的重要起始阶段。
(2)本单元是继入门篇“走进化学世界”后具体地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角度系统学习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的开始;学习最基本的化学概念的开始。
其三个课题的研究对象:空气、氧气、制取氧气包含了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物质的性质、反应、制取等知识。
由宏观用途到微观反应;由反应原理到实际操作,难度和要求逐渐提高和具体化,为今后学习单质化合物知识打下基础,是引领学生真正进入化学世界的三个台阶。
( 3)本单元是学生第一学习的单质化合物知识,学生感性认识丰富、知识相对比较简单,其中贯穿了最粗线条的物质分类和物理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分类,能直接观察的实验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无界限,学生参与的机会增多)可获取经验的途径多,不会形成太大的分化。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手摇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后扩展到欧洲、北美的基本线索以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的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现象的能力。
2.成果模板
(1)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见附件)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蒸汽时代”的到来
姓名:
郑新胜
工作单位:
东至县青山中学
学科年级:
历史九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它表现在各个部门、行业的新发明、新创造。工业革命不仅是生产领域里的一次变革,同时也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革命的完成对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三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有了基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但有些抽象的问题还不能分析,需要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运用生活里的内容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学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活动方案
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活动方案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开始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作为教育者,教师们应该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活动,以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活动的方案和方法。
一、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在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首先需要了解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教育科技期刊、参加培训班或研讨会等方式,及时了解信息技术的新技术、新应用等内容,为教学活动提供最新的支持。
二、确定教学目标和所需技能在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学生所需的技能。
比如,如果要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那么教师需要目标明确,并了解学生在信息检索方面的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三、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在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
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软件、硬件或网络资源。
比如,利用互动白板进行课堂互动,或者通过使用教育软件进行学习辅助。
四、制定教学设计和活动方案在确定教学目标和选择了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之后,教师需要制定教学设计和活动方案。
教学设计应该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在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确保自己具备使用所选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的能力。
如果教师本身对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还不够熟悉,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或请教信息技术专家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
此外,学校也应该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六、开展实践活动在制定好教学设计和活动方案之后,教师可以开始开展实践活动。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展示教学内容,提供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作业、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活动。
教学设计中信息技术的应用(3篇)精品资料
2.1设置巧妙悬念,增强探究动力
以往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师一般采取和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式,直接向学生讲授相关知识,学生在听取知识后上机练习,如此一来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属于被动学习,而非主动学习。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可能压制学生的个性特点,磨灭某些天赋倾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大多数学生会越来越觉得这门课程枯燥无趣,很难实现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初始目的。我们可以在教学设计中设置巧妙的悬念,增强学生对悬念的探究动力,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的好奇心,这样学生学习到的课程内容才能真实有效。采用这一方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将会有效并且久长。
2.3选择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及学校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逐步更新,信息技术教师应利用好这些有利的因素,在秉承已有的教学方法上,进行有益而可行的教改探索。在所有方法中的任务驱动式是最受大家所喜爱的,我省的信息技术课教材就是基于这种教学模式所编写的,实践证明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也较好。在《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设计中把学生分为了百战百胜队、真假难辩队、永不退色队、千锤百炼队、百变一身队,让学生通过完成不同的任务从而发现信息的不同特征。学生在生动具体的任务驱动下,积极地进行查阅、思考、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积极开展了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真正培养了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诸方面的素质。这是新课改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
当然是通过提高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将信息技术的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心通过学校信息化的推进使得同学们在学校不仅仅能够通过多媒体一个单一的渠道学习知识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学校网络化建设使得同学们不仅仅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学到知识还应该整合教学资源让同学们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能够看到他们感兴趣的课程相关视频资料还应该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可以通过师生的实时互动及时解决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信息技术应用优质成果案例《王戎不取道旁李》
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看一看:老师知道大家非常喜欢看动画片,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古代少年的故事,好吗?(观看视频《聪明的王戎》)
2.讲一讲:刚才同学们看得真认真呀!谁来讲一讲你刚才看到的故事?(指名复述故事)
3.过渡:你的故事讲得真好!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中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6.齐读。
三、精读课文,读明白,读出韵味
1.简要说说王戎做了什么智慧之举。
2.逐句朗读,理解。
(1)师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A.理解:尝(曾经) 诸(众多)
B.感悟古文的简洁。(“诸位同学”,可以是“诸生”就解决了,那么“诸位老师”怎么说?)
C.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________。(学生尝试填空)
信息技术应用优质成果案例(教学设计)
年级
四
学科
语文
课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课时
备课人
吴蓓蓓
学校
赵伊东校
学情分析
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的停顿、断句无意识,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范读,学生模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4)出示第四句。
A.小伙伴们开始信不信王戎的话?后来为什么又信了呢?
B.你若在场,会怎样称赞王戎?(先用现代文说,而后尝试用小古文的方式来表达)鼓励多种表达。
四、通读,检测
1.有滋有味地朗读这则小古文,比赛读。
教案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设计
教案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设计教案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设计在现代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断提升,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信息技术应用的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效果。
一、信息技术应用的设计方法信息技术应用设计的关键是将其融入到教案中,使其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适应。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信息技术应用设计方法:1. 选择合适的软件和工具: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软件和工具来支持教学活动。
例如,对于数学教学,可以使用数学软件来进行练习和演示。
对于语言教学,可以使用录音软件和多媒体工具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设计互动性活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性活动,促进他们的参与和合作。
例如,可以设计在线讨论、协作制作和虚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创造个性化学习环境:信息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例如,可以使用电子书、教育视频和在线测验等,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进行学习。
4. 教师角色转变: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设计中需要转变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资源的管理者。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反馈,灵活调整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应用设计的实际应用效果信息技术应用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效果的例子:1. 提升学生学习动力: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参与到更加有趣和互动的学习活动中。
他们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和合作制作等方式,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合作,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促进学生创造力: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创造性学习工具和资源,例如图像处理软件、动画制作工具等。
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创造出独特和有创意的作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个性化学习支持: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应用成果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应用成果: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应用成果: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研修对象:实验学校全体教师研修内容:“为用而学、为用选学、承前启后,走向实践应用和校本研究”是20XX中小学远程研修的新特点新要求,为使具体人解决具体问题的技术应用真正成为远程研修的出发点和归宿,运用到我们的研修方案中,其具体要求如下。
一、研修前全体学员要做好个人研修任务规划请各位老师进入研修网思考本人“用技术改变教学”的所学和所用,填报《技术应用任务单》,做好个人研修任务规划,然后依据自定的技术应用任务选课,并始终围绕《技术应用任务单》的规划,圆满完成今年的研修任务。
《技术应用任务单》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1 •描述自己参与研修后的技术应用指向及期望结果;2•实现技术的教学应用,自己需要解决的困惑和问题;3.本人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所需要的专业支持;4.新学期本人作业设计应用的初步打算和安排(大致的教学课题、教学周次等)。
研修安排和模式20XX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分为暑期集中研修(25学时)和开学后分散校本研修两阶段,集中研修任务完成后,新学期校本研修要在学期末完成并做好以下工作:1.新学期校本研修主题要与集中研修设计性作业一致, 设计性作业的应用实践应作为各学校新学期主要的校本研修活动予以重视,精心做好安排。
2.新学期各校要组织教师亲历技术应用作业的实践与反思完整过程。
这个过程一般包括技术作品设计应用的“实践与观察”、应用过程与结果的“分析与发现”、实践研讨与反思后对设计作品的“调整与完善”等环节。
各研修组拟按照这“三环节”做出校本研修计划安排,对校本研修14个学时进行合理分配。
每位参训教师要将个人实践应用三个研修环节生成的资源提交到平台。
提交材料主要包括:内含设计作品应用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应用实录(涉及应用的视频或文本片断)、课堂观察报告或听评课记录、实践后设计作品的调整修改及附上对修改的说明与反思等。
3.各研修组要选择一个本组的技术应用优秀案例设计, 以“技术应用”为主题,开展至少一次全组协同磨课。
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六.布置作业
1.梳理本文“于”、“者”的用法。2.背诵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知识导入
提问一些重点的实词和句子的意思,如劝(劝勉、鼓励),绝(横渡)„„翻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二.整体感知全文
4.分析第三段:
提问:要求学生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善假于物”的?
明确:从四个方面说明。即: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假舆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绝江河。最后一句是对以上四种情况的归纳总结,说明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
第三段作者又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设喻说理
三、归纳文章的论证层次:
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
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设计方案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设计方案1. 教育和信息技术的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行业也逐渐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是指教师运用电子设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它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果和促进教学创新。
2.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优势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有很多优势。
首先,它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比如网上的教学视频、电子书籍等,这样教师可以更好地为学生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料。
其次,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习的互动性,学生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后,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学的个性化,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跟踪和评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3. 信息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的筛选和设计。
例如,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视频和教学案例,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电子设备制作教学PPT或课件,提供更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
4. 信息技术在学习辅助中的应用除了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在学习辅助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辅导资料,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在线聊天工具与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和疑惑。
5. 信息技术在教学评估中的应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在教学评估中发挥作用。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考试,以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水平。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跟踪和评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进度和学习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教学。
6. 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和在线教育资源,进行教育知识的学习和知识更新。
同时,教师还可以参加在线教育研讨会和教学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分享,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首先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看看变量之间的对应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来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1)圆的周长L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2)铁的密度为7.8g/cm3.铁块的质量m(g)随它的体积V(cm3)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3、能够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能够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图形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增强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交流、成功与提升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大胆猜想、推理的科学态度
3.学生认知障碍点: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特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1.板书问题:
一九九六年,鸟类研究者在芬兰给一只燕鸥(候鸟)套上标志环.4个月零1周后人们在2.56万千米外的澳大利亚发现了它.
1.这只百余克重的小鸟大约平均每天飞行多少千米(精确到10千米)?
作业完成30分
按时保质保量独立完成,并有一题多解或奇思妙解。30分
按时保质保量独立完成。25分
基本能按时完成。20分
有不交作业或抄袭等的现象。15分或以下
数学活动20分
独立完成教师安排的学生小论文、小作文、小制作等,并被教师评为优秀。20分
独立完成教师安排的学生小论文、小作文、小制作等,并被教师评为良好。18分
完成教师安排的学生小论文、小作文、小制作等,并被教师评为合格。15分
不能达到以上要求。10分或以下
小组活动10分
积极参加小组活动,有独立见解,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强,与同学合作愉快。所在小组活动被教师表扬。10分
积极参加小组活动,爱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强,与同学合作愉快。8分
能参加小组活动,与同学合作愉快。6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三、学情分析
于都县葛坳初级中学是一所乡下初中,我的授课班级数学基础一般,1.通过前面的学习,掌握了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知道各自优缺点,能够按具体情况选用适当方法.
2.对学生来说函数表示方法的正确应用比较困难.
研究函数的方法是结合和利用函数的图象,因此,引导学生画出具体的一些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工比赛,资源共享,合作研究),有学生画出的众多的函数图象进行提升,得出图象的形状特征、位置情况、变化趋势,做到真正是学生自己探究得到了图象和性质,性质的叙述必须与图形相联系,这是数形结合的基础。
讨论并得出问题的答案:
(1) 25600÷(30×4+7)≈200(km)
(2) y=200x(0≤x≤127)
(3) y=200×45=9000(km)
答应:1.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可得:L=2 r.
2.依据密度公式p= 可得:m=7.8V.
3.据题意可知:h=0.5n.
4.据题意可知:T=-2t.
讨论并找出以上函数表达式的共同特征.
类似于y=200x这种形式的函数在现实世界中还有很多.它们都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
1.首先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看看变量之间的对应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来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1)圆的周长L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2)铁的密度为7.8g/cm3.铁块的质量m(g)随它的体积V(cm3)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4.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形式,为下一课时学习一次函数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技能:
1、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
2、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相关的数学计算。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评分细则
评分
课前准备10分
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在上课前摆好课本、草稿本、练习本,并安静。10分
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在上课前摆好课本、草稿本、练习本,并安静。8分
(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些的总厚度h(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0℃的物体,使它每分钟下降2℃.物体的温度T(℃)随冷冻时间t(分)的变化而变化.
2.我们观察这些函数关系式,不难发现这些函数都是常数与自变量乘积的形式,和y=200x的形式一样.
姓名:
幸宁
工作单位:
于都县葛坳初级中学
学科年级:
八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1.认识正比例函数的意义,掌握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及正确的表示方法.
2.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及特点.
3.在学习了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研究正比例函数.
应用成果: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作业题目:
结合您在本次培训中选定的应用专题完成一篇教学设计并以作业形式提交。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2.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人教版八上数学第14章第二节《正比例函数》
一般地,形如y= 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3.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正比例函数关系式的特点,那么它的图象有什么特征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画出下列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进行比较,寻找两个函数图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考虑两个函数的变化规律.
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但未能做好上课的准备。6分
以上要求完成不好。4分或以下
课堂表现30分
认真听课,积极进行课堂学习活动。并有自已独立的见解。30分
基本上能认真听课,积极进行课堂学习活动。25分
能认真听课,并进行课堂学习活动。但有分神的现象。要教师约束。20分
在教师的约束学习活动不佳。15分或以下
(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些的总厚度h(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0℃的物体,使它每分钟下降2℃.物体的温度T(℃)随冷冻时间t(分)的变化而变化.
2.我们观察这些函数关系式,不难发现这些函数都是常数与自变量乘积的形式,和y=200x的形式一样.
2.这只燕鸥的行程y(千米)与飞行时间x(天)之间有什么关系?
3.这只燕鸥飞行1个半月的行程大约是多少千米?
2.请同学们先讨论解答上诉问题
3.提问学生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答案
4.引入新课:
以上我们用y=200x对燕鸥在4个月零1周的飞行路程问题进行了刻画.尽管这只是近似的,但它可以作为反映燕鸥的行程与时间的对应规律的一个模型.
达不到以上要求。4分或以下
总评
80分以上评优,70-80评良,50-60评合格,50分以下评不合格。
总分:
等级: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正比例函数
一、正比例函数定义
二、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
三、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关系规律
四、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一次涉及到一个具体的函数的学习和研究,要把研究函数的方法步骤和知识结构让学生体会到,因此,本课的教与学的活动,要学生有比较清醒的方案意识。
课堂引言我就提出:“有了函数意义和函数的图象认识,我们有能力开始具体的函数的研究了,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今天我们研究的函数是最简单和最常见的,从实际问题入手,我们来看以下引例”,接着从四个具体的函数实例进行观察、归纳和总结,得出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结合定义写出一些正比例函数、进行判断,利用定义给出含字母的函数解析式是正比例函数,求字母的值。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Ⅱ.导入新课
[活动一]
1.板书问题:
一九九六年,鸟类研究者在芬兰给一只燕鸥(候鸟)套上标志环.4个月零1周后人们在2.56万千米外的澳大利亚发现了它.
1.这只百余克重的小鸟大约平均每天飞行多少千米(精确到10千米)?
2.这只燕鸥的行程y(千米)与飞行时间x(天)之间有什么关系?
3.这只燕鸥飞行1个半月的行程大约是多少千米?
2.请同学们先讨论解答上诉问题
3.提问学生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答案
4.引入新课:
以上我们用y=200x对燕鸥在4个月零1周的飞行路程问题进行了刻画.尽管这只是近似的,但它可以作为反映燕鸥的行程与时间的对应规律的一个模型.
一般地,形如y= 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3.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正比例函数关系式的特点,那么它的图象有什么特征呢?
画出下列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进行比较,寻找两个函数图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考虑两个函数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