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教案(通用16篇)
《角的度量》教案(通用16篇)
《角的度量》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西南师大版学校数学四班级上册教材第64—65页“角的度量”和“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使同学建立角的概念,熟悉角各部分的名称、角的符号以及读、写法。
(2).使同学熟悉量角器,知道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地度量角。
(3).培育同学观看对比的力量以及仔细细致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
让同学在观看、思索、操作、合作沟通中探究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让同学亲身体会数学学问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
(2). 让同学布满成就感,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
角的意义,能正确的度量角。
教学难点:
内、外圈读角的度数以及角的两边不够长的量法。
教具预备:
课件、量角器、活动角、每人一份量角资料。
学具预备:
量角器、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初步熟悉过角,谁能说说下面哪些图形是角?(课件出示)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角的意义。
(1)角的概念和各部分名称。
刚才我们发现的这些角是怎样组成的呢?现在认真看老师画一个角,联系学过的学问,想想角是怎样组成的,引导同学理解角的意义。
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板书:顶点)这两条射线呢?(板书:边边)
(2)角的符号和读写法。
老师说明角的符号“/”的写法(留意与小于符号的区分),并举例写成/1,领同学读“角一”。(板书)
提问:假如写数字2,应当怎样读?
2.教学角的度量。
小嬉戏:“比视力”。
出示两个角,提问:哪个角大?是怎样比出来的?你能详细说出大多少吗? 你能详细说出这两个角都是多大的角吗?(不能)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
度量方法,认识度、分、秒单位,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理解角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技能。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角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学
生对角的度量方法、度、分、秒的换算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直观演示、操作实践为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达到理解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认识度、分、秒单位,会用
量角器量角,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演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
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和测量技能。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认识度、分、秒单位,会用量
角器量角,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度、分、秒的换算,以及用量角器准确量角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操作实践、合作交流、引导探究等方法。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量角器、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入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角的大小,尝试用量角器量角,并记
录结果。
3.演示讲解:教师进行角的大小比较演示,讲解角的度量方法,引导学
2023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案(三篇)
2023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人教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案(三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人教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案篇一
1.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角的度量”属于“图形与几何”中测量的一部分内容,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角的空间感觉来估计角的大小,很少用到专业的工具去测量一个角的精确度数,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测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而且还要把量角与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结合起来,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关注动手操作,以亲身体验的策略展开教学。
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和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用多种方法尝试测量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测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培养估计角的大小的意识。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三角尺、用硬纸板剪成的角、一张圆形纸
⊙抛出问题,引入新课
1.观图质疑,引发思考。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角,请大家看一看生活中小朋友们玩滑梯的现象。(出示教材24页滑梯情境图)
提问:你能用“角”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吗?
(学生观察后反馈:第三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大,第一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小)
2.引入新课:角有大有小,怎样度量角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角的度量的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一)]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进而很自然地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角的度量》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教材分析
的选择
本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实践、总结,逐步建立角的度量概念。同时,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学法上,鼓励学生多进行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角度,引导学生对
角的概念进行回忆和认识。
2、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量角器的使用方法,通过实
践操作,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3、归纳:通过比较不同角度的大小,引导学生认识到角
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4、拓展:通过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角的应用,
如测量房间的角度、制作折纸等。
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方法,并
进行小结。
6、作业: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表现,以及课堂讨论和互动的情况,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掌握程度。同时,可以采用小测验、作业评分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教学效果。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测量角的技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自主探索和同伴交流,帮助学生掌握测量角的技能。
2.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帮助学生
建立各种角的表象,加快学生对度量角的操作技能的形成目标。
3.先估后量的方式,防范学生读数错误,达到来化解教学
难点。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我把学生发展放在首位,将本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模块的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打印版
小学-数学-打印版 1 《角的度量》模块的教材分析
1、具体内容:
“角的度量”是在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在本单元里,要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认识直线、射线和角;
(2)角的度量;
(3)角的分类;
(4)画角。
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
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
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
画指定度数的角。
2、教材所处地位
传统的小学几何教学侧重于常见几何图形的认识和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而这些内容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无论在学习素材方面还是在实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本册实验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两个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第一学段对线段、角、平行四边形等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和提高,加深对图形本质特征的认识、对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这些内容不仅对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探索空间。
3、教材编写特点
“角的度量”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直线、射线、线段和角是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是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接着引出角的概念,介绍了角的度量方法、角的分类以及角的画法。教学内容的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能力,从直观过渡到抽象,通过学生“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
角的度量一说课稿
《角的度量(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教学几何初步知识,不单纯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前几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时,已经注意通过一些操作和作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是限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操作和作图都比较简单,在本册适当提高一些要求,通过教学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知识,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以及操作和作图的技能。在备课时,我曾经想过把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的知识安排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但发现课堂容量非常大,学生学得不扎实。在本次教学中,我把教学内容适当进行了调整,在一节课内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后再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懂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而与角的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
2、能力目标:进行观察对比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细致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三、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达到目标,形成能力,就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力量,教师要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
角的度量 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教学分析
简介:
人教版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第二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下册,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这一单元内容的编排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中变化较少的一块。与浙教版教材相比,在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一是从安排的时间上看,内容前移了。“角的度量”人教版实验教材安排在第七册,单独成一单元,浙教版教材放在第八册,与平行、垂直和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认识合成一个单元。二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编排注重空间观念培养的过程化,角的认识分三个层次进行。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学生在二上年级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因此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
↓
↓
↓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编排体系。
人教版实验教材体现了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编排特点。从各册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二上
在认识长度单位时,编排了认识线段,认识一般的角与直角,二下编排了认识锐角与钝角。本册教材是从数学化的角度认识角,以及平角和周角。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直线、射线、线段和角是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是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接着引出角的概念,介绍了角的度量方法、角的分类以及角的画法。教学内容的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能力,从直观过渡到抽象,通过学生“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
角的度量之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之教材分析
二、角的度量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第二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下册,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
↓
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
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
↓
画指定度数的角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学生在二上年级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因此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另外,本单元教材在编排时,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教学建议1.恰当把握教学目标。本套教材把有关角的知识分了三个阶段
编排,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但前后又有连贯性。教师要树立整体意识和目标意识,从整体着眼把握教学目标,明确每一阶段的具体要求,理顺学科教学总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和实施,因为它直接指导和影响着具体的教学过程,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尽管这一单元的内容比较少,课时也不多,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教师同样需要把单元教学目标分解为课时教学目标,确定每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注意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评价。2.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儿童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但数学毕竟是抽象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找不到“原型”的,如直线的概念就比较抽象,教学时很难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数学中所说的“点”是没有大小的,“线”是没有粗细的,“面”是没有厚薄的。正因为如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不都能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有的生活经验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日常生活中的牛角、羊角,甚至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角”等时常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干扰。因此,教学时必须注意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适时和适度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3.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对角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已经学会如何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教材中的许多结论如“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以及量角和画角的步骤等都没有直接给出,并在练习中安排了不少“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旨在让学生这些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并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知识基础,在加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4.努
角的度量教案(优秀9篇)
角的度量教案(优秀9篇)
《角的度量》优秀教学设计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初步建立1角、30角、60角、120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先估后量,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能灵活、正确地测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并感知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量角,会正确读出所量角的度数。
三、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牙签。
四、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和直角,并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了角是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知识,并为学生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
五、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角的大小有了初步的体验,并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且有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器,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用量角器来测量角几乎没有体验。
六、教学过程:
课前一分钟:
师:同学们,喜欢玩儿游戏吗?我们一起来玩儿一个炮打蚊子的游戏。(链接到导入-大炮游戏)一次角度大了,二次角度小了,三次击中目标。
师:游戏中我调整了大炮的什么,最后击中了目标?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5《角的度量(一)》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5《角的度量(一)》教学设计3
一. 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一)》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5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让
学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学会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并能够比较角的大小。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学会用量角器量角,为后续学习角的大小比较和角的分类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和线段,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角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此外,量角器是一个新的工具,学生需要时间来适应和掌握其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量角器,学会用量角器量角,并能用符号
表示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够用量角器量角,并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
2.难点: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能够比较角的大小。
五.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角
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用量角器量角,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
1.教具:量角器、三角板、课件等。
2.学具:量角器、三角板、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角,引导学生回顾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知识,为新
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呈现(5分钟)
《角的度量》说课稿内容
《角的度量》说课稿内容
《角的度量》说课稿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教学几何初步知识,不单纯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前几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时,已经注意通过一些操作和作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是限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操作和作图都比较简单,在本册适当提高一些要求,通过教学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知识,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以及操作和作图的技能。在备课时,我曾经想过把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的知识安排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但发现课堂容量非常大,学生学得不扎实。在本次教学中,我把教学内容适当进行了调整,在一节课内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后再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懂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而与角的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
2、能力目标:进行观察对比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细致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三、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第二单元
拼”“折一折” 的操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并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 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这些知识 基础,在加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3、充分挖掘习题中蕴含的教学价值,及时根据回馈的信息加以点拨引导。 教材在练习的形式和内容方面,力求体现多样化和层次性。如练习五的第二题,要求选择适的方 法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并说出分别是哪一种角,回馈时,除了检查画出的角的度数是否准确,说 出的角的种类是否有误,还应要求学生说出画出这些角的方法,究竟是用量角器,三角板还是其 它工具,以突出“合适”的含义,体现既重结果又重过程的评价理念。
针对本单元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采取以下的策略进行教学: 1、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生活经验。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数学毕竟是抽象的,有相当一部分是找不到“原型”如 直线的概念,就比较抽象,很难借助实际例子帮助理解含义,因此在教学是,老师 通过直观的描述什么是射线和直线,并进一步指出射线是直线上的一部分,直线没有端点,射线 有一个端点,重点应该放在教学直线和射线的认识上,关键是让学生搞清楚直线、射线和线段的 联系和区别。 2、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教材中的许多结论,如:“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03课时_角的度量》(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03课时_角的度量》(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节课程。这一节课的主要内
容是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并能够进行角的比较。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角的概念,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材中,首先介绍了角的概念和各种类型的角,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用量角器
量角的方法,最后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整个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掌握。
二. 学情分析
在四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对角的概念和各种类型的角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在角的度量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
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并能够进行角的比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
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增
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并能够进行角的
比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这节课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和实践操作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角的度量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
《角的度量》单元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材分析
1.单元横向联系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线的认识和角的认识两大部分。线的认识线段、直线、射线;角的认识包括认识角(角的定义和符号)、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例1、角的分类例2、画出指定度数的角例3。线的认识更加注重从数学概念本质的层面上学习理解相关知识。角的认识,进一步从射线出发,归纳出角的概念。另外,本单元的内容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如角的分类是三角形按角分类的重要依据;对直角特点的认识,也是学习垂直的基础。另外,有涉及量角和画角的操作,所以我们要关注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作为“图形与几何”的基础性内容,我们要重视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关注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同时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量感、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等核心素养。
2.单元纵向联系
角的认识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学段学生已学习过的线段、角,属于角的感性认识阶段,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是直观的认识。第二学段角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阶段,是一种量化的认识,是抽象的认识。度量是一条课程发展主线,分布在图形与几何、数与代数领域,本单元意在通过度量这条主线,突出知识本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角的度量处于小学阶段度量体系的中间阶段,是在长度、面积之后的由一维到二维的再次转折,在之后还将继续学习有关立体图形体积的度量。
二、学情分析
我们在教学前对四年级学生进行了学情调研。前测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四年级2个班的100名学生。下面是针对学生的前测调研题及调查结果分析。
题目: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下面三种角的大小(方向相反的两个钝角和一个锐角)。调研结果:参与调查的100人中,有61人选择直接观察,有35人选择借助三角尺,有4人选择借助量角器。从第二题调研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比较角度相差大的角时,可以很容易地用直观观察来分辨,但是当遇到角度相差小的角时,一部分学生是凭盲目猜测,没有借助工具的意识;一部分学生是借助三角板,但是仍然不是很方便;只有6%的同学会用到量角器,但是真正会测量同学少之又少。学生在生活中没接触过量角器,所以认识量角器并掌握其使用方法还是有难度的。
数学《角的度量》说课稿5篇
数学《角的度量》说课稿
数学《角的度量》说课稿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角的度量》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角的度量》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教学几何初步知识,不单纯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前几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时,已经注意通过一些操作和作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是限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操作和作图都比较简单,在本册适当提高一些要求,通过教学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知识,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以及操作和作图的技能。在备课时,我曾经想过把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的知识安排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但发现课堂容量非常大,学生学得不扎实。在本次教学中,我把教学内容适当进行了调整,在一节课内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后再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懂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而与角的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
2、能力目标:进行观察对比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细致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角的度量优秀说课稿(优秀范文5篇)
角的度量优秀说课稿(优秀范文5篇)
第一篇:角的度量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四年级上册第18—19页)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度量》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怎样学好角的度量,从学生在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想好的这部分知识,让学生从各种学习方向进行,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他们学习空间的观念。这样可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周围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角的度量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定以下三点:
1、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学用量角器量角。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度角的表象,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能联系操作结果,发现三角尺的三个内角和特点,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系。
3、要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践中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四)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精彩的内容编排和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运用量角器量角。教学难点是:在应用量角器进行度量角的大小情况下,怎样确定量角器对准角的顶点,边上是怎样放置的。
二、说学情:
根据学生已经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探究过角的认识,通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的度量教材分析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角的度量》教材分析
五单元窗二,一、解读教材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度量》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7~38页的内容,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的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提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从不同的学习角度认识角的度量,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逐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好基础。(二)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2、使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并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3、使学生经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的情境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的内容编排,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制定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运用量角器量角。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正确理解什么情况下读内圈或外圈的刻度。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于角的大小已有初步的体验,知道角度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已经对量角器有所了解,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来测量角的体验,具体角的大小概念还没有形成,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有效降低难点。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用自主探索,同伴交流等方式来掌握测量角的技能。2、用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容易达到在学生头脑建立各种角的表象。从而加快学生对度量角的操作技能的形成目标。3、用先估后量的方式。防范学生读数错误,达到来化解教学难点。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把学生发展放在首位,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图比较三个角的大小,并说一说方法。导入课题:板书: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认识量角器。2、引导观察。3、组织交流,汇报评价。4、介绍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认识1度角,建立1度角的概念。5、认识几度角,初步建立角的大小表象如:用活动角指出10度、20度、90度、120度的角,组织学生在自己量角器上找出相对应的角55°、70°、130°、180°并进行尝试量角。6、用合作交流组织评价方式归纳出量角方法:点点重合、线边重合、读准度数。7、指导练习量角。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从中发现规律。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量出角2、判一判。四、全课总结:这节学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布置作业。
《角的度量》教材分析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胡益萌
本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主要的教学内容有: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用量角器量角、角的分类、画角等。其中,有关线段、角的初步认识等内容,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过,但当时的学习是初步的,属于直观认识。本单元则是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对这些内容加以拓展和提高,加深对图形本质特征和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注重对操作步骤的整理与归纳,使学生感受操作技能学习的特点,体会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意义。
一、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本册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概念比较多,且比较抽象,在生活中不易找到原型。在编排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如直线、射线,由学生初步认识的线段引出,说明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进一步指出直线没是端点,是无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使学生较好地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且还借助手电筒、激光光束等体会射线,直观感受射线向一端无限延伸的特点。
二、采用适当方式,让学生体会概念和图形的本质特征
一些数学概念和图形的本质特征,比较抽象,不易直接让学生领会。教材通过让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体验等方式,来领悟体会。如角的度量原理学生不一定能清晰地理解。但对于量的大小,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可以用相应的单位进行测量,如要知道线段长短可以用长度单位度量、要了解一个面的面积可以用面积单位来量化。相应的角的度量也应该用角的单位来度量。为此教材让学生通过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经历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用一个合适的角作为度量单位的过程,由此引出角的单位,并呈现了这个单位的产生过程:把一个圆平分为360份,其中的1份就是角的单位(即1°角),在此基础上,说明正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了测量角的大小的工具——量角器,使学生体会到:量角器实质上是角的单位的集合,量角的过程就是要知道角包含多少个角的单位的过程。
三、强调一般步骤的梳理,关注操作技能的形成
本单元内容中,涉及“量出指定角的度数”与“画指定度数的角”等属于操作技能的知识,可以归为典型的程序性知识学习范畴。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研究“怎么做”的知识,其学习过程的最大特点,便是明晰相应的操作流程。教材在编排“角的度量”与“画角”两节内容中,均注意对操作步骤的归纳提炼。如“角的度量”中在研究了度量角的大小的“单位”及操作工具“量角器”的工作原理后,涉及具体量一个角的度数时,呈现了量角的步骤;同样,在“画角”这节内容中,教材也是呈现了画角的步骤。作为一种程序性知识,关于“如何做”“一般的步骤是怎样的”等问题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学习者也只有明确了相应的操作步骤,再加以一定量的练习,其技能水平才能相应提高。与原实验教材相比,修订版教材在这方面给予了加强。
四、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关注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本单元内容学习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相关素材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如在理解直线、射线的特性时,“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等,便隐含了极限的思想;又如在角的大小比较中,则渗透了观察、实验、类比等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展开学习过程,组织学生自主实践,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性特点,加深对相关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与联系和角的度量。教学难点是: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角的度量》教材解析
《角的度量》这一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材第37页至第38页。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教材进行解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