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病机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28第八章病机:津液失常内生五邪疾病传变

中医基础理论28第八章病机:津液失常内生五邪疾病传变

② 特点:阳气亢奋,火热内扰
③ 表现:壮热、面赤、口渴喜冷、小便
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洪数, 甚则狂躁昏 迷。还可见某些局部症状如
心火上炎— 口舌生疮。 胃火炽盛 — 齿龈红肿疼痛、口干、
口臭。
肝火上炎 — 目赤肿痛 胆火炽盛 — 口苦、耳鸣、耳聋
(2)火热虚证
① 成因:精亏血少,阴液耗损。
1、地势高而干燥或久晴少雨:
病证易化热、化燥,伤阴耗津。病变 热重于湿。
2、地势低而潮湿,或阴雨连绵
易伤阳气,病变湿盛热微。若湿 盛患者,易转为寒湿病证。
(五)生活状况因素:
饮食、起居、劳逸、 情志、房事等,通过影 响正气而干扰疾病的过 程。
三、疾病传变的形式(规律)
(一)病位传变: 1、含义:在病变过程中,病变部
2、病邪性质影响疾病传变的路径。 如:外感风寒之邪,多六经传变; 温病多卫气营血及三焦传变;外 感病因多从表传里;内伤病因, 主要是脏腑传变,可表里相及。
3、病邪性质影响病性变化。病 邪的从化主要由体质因素决 定外,病性的变化与病邪属 性亦有一定联系。
如:燥易从热而化,湿易从 寒而化。
(四)地域因素与气候因素:
内生“五邪”与外感六淫的区 别
• 内生“五邪”由脏腑及精气血津液 功能失常而产生,属内伤病的病机; 外感六淫由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失常 而产生,属于外感病的病因。
• 内生“五邪”病机所反映的病证, 多为里证、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外 感六淫邪气所致的病证,多为表证、 实证。
(一)内风(风气内动)
1、概念:风气内动,即“内风”, 是与外感相对,指脏腑气血失调, 体内阳气亢逆而致风动之征的病理 变化。 如叶天士所云:“内风乃身中阳 气之变动。”因其病变似风邪动摇、 多变和急骤之性,故以风名之。其 与肝的关系密切。故又称“肝风内 动”。

第八章 病机

第八章  病机

《伤寒杂病论》发展了六经病机,发 挥了脏腑、经络、气血、痰饮病机。 《诸病源候论》为最早的中医病因病 机专著。 《小儿药证直诀》奠定了儿科病机理 论基础,阐明了儿科病机特点。 刘完素认为“六气皆从火化”。
李东垣确立“阴火”的病机概念。 朱震亨倡“相火论”,提出“阳有余、阴不足”及 阐发“六郁”病机。 温病学派阐发了卫、气、营、血病机传变规律与 三焦传变机理 《医林改错》丰富了瘀血病机理论。 《血证论》对血证与脏腑病机作出了突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意义:是用中医理论分析疾病现象,从而得 到的对疾病内在本质规律性的认识,是防治 疾病的依据。
病机学说 含义: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 并揭示其规律的中医基础理论分支学科。 形成:病机理论源于《内经》 《素问· 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奠定 了脏腑病机、六气病机理论基础。
阳偏衰——阳虚则寒以虚为主
含义:即阳虚。指机体阳气虚损,机体衰退或衰弱,代谢缓慢, 产热不足的病理状态。 特点:一般多表现为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气相对偏亢的 虚寒证。 先天禀赋不足 形成 后天饮食失养 机体阳气虚损,以脾肾阳虚为主, 原因 劳倦内伤 尤以肾阳虚衰最为重要。 久病伤阳 (肾阳为诸阳之本) 畏寒肢冷,脘腹冷痛、面色白光白,舌淡脉迟等 温煦作用减退的寒象 表现 神疲、喜静瞋卧,小便清长,下利清谷等 温养兴奋不足的虚象
机理 阳热亢盛 邪自内生,气郁化火 热——壮热、面红、目赤 表现 动——脉数、心烦、躁扰 阳胜则热 燥——口渴、便干、苔黄 转归:实热兼阴亏病证(阳胜则阴病)。 虚热病证(久之由实转虚)。
阴偏胜
含义: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阴气病理 性偏盛,机能抑制,热量耗伤过多,病理性代谢产 物积聚的病理状态。 特点:一般多表现为阴寒偏盛而阳气未虚(或虚损 不甚)的实寒病证。 感受寒湿阴邪 形成原因 过食生冷,寒滞中阳,遏抑阳气

中医基础理论第八章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第八章病机
1
闭——入 脱——出 1、气闭: 疾病急剧变化中,正气不支,邪气内陷, 脏腑功能闭塞不通。气的外出受阻而致气闭。 临床表现: 无论何因而致,多有神昏、牙关紧闭、两手 紧握等症。以心肺闭阻多见。
1
2、气脱: 疾病过程中,气大量的耗损而致生命垂 危之病机,气不内守而外泄。 临床表现: 每每因大出血、大汗而致。症见汗出如 珠、四肢厥冷、口开目合、手撒尿遗、 脉细欲绝等。病变涉及全身功能衰竭, 以精气外泄为特点,又称“外脱”。
1
2、水液的输布、排泄障碍
●输布障碍
肺失宣发肃降
输布障碍 脾失健运
津液运行迟缓或停留
肝失疏泄
生湿、生痰、成饮
三焦水道不利
其中,以脾主运化水湿和散精功能减退为重 要。《内经》“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1
排泄障碍
体内废水排泄的二条重要途径为汗、尿。
肺失宣发——水液不得从肌肤转
排泄障碍
而为汗
肾的蒸腾气化失常——水液不得从
亡阴 亡阳
亡阳 亡阴
阴阳皆亡
死亡
1
重点回顾:
1、阴阳偏胜、偏衰的病机。 2、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的病机。 复习思考: 1、阴阳胜衰产生的寒热虚实变化有哪四方面? 其病机各是什么? 2、何谓“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3、何谓“阴盛格阳”“阳盛格阴”?二者产生 的病变是什么? 4、何谓“亡阴”“亡阳”,其产生的临床意义 是什么?
的病变? 2、血瘀与瘀血的概念及关系如何? 3、津液不足的病变有哪些?水液输布与
排泄障碍的病机是什么?
1
五、内生“五邪” 内生“五邪”——指疾病发展过程中,由 于精气血津液和五脏等功能失常而产生的类 似风、寒、湿、燥、火邪致病的病理变化。 注: 1、与外感六淫之别:一为外因,一为内伤。 2、暑邪无内生之说,纯属外邪。

中医基础理论――第八章 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第八章 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第八章病机【目的要求】1.了解病机的概念及层次结构。

2.掌握邪正盛衰与疾病虚实变化和发展转归的关系。

3.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亡失、转化的病机。

4.熟悉精虚、精瘀、气虚、气机失调、血虚、血运失常和精气血关系失调的病机。

5.掌握内生“五邪”的病机。

6.熟悉津液不足、津液代谢障碍的病机。

7.了解疾病传变的概念和病位传变、寒热转化、虚实转化的具体规律。

【教学内容】第一节基本病机一、邪正盛衰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1.虚实病机2.虚实变化:虚实错杂、虚实转化、虚实真假。

(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正胜邪退、邪胜正衰、邪正相持。

二、阴阳失调(一)阴阳偏胜: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

(二)阴阳偏衰: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三)阴阳互损:阳损及阴;阴损及阳。

(四)阴阳格拒: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证;阳盛格阴,真热假寒证。

(五)阴阳亡失:亡阳;亡阴。

(六)阴阳转化三、精气血的失常(一)精的失常:精虚、精瘀。

(二)气的失常1.气虚2.气机失调: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

(三)血的失常:血虚、血运失常(血瘀、出血、血寒)。

(四)精气血关系失调:精与气血关系失调;气与血关系失调。

四、津液代谢失常(一)津液不足(二)津液输布排泄障碍:湿浊困阻;痰饮凝聚;水液贮留。

(三)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水停气阻、气随津脱、津枯血燥、津亏血瘀、血瘀水停。

五、内生五邪(一)风气内动: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

(二)寒从中生(三)湿浊内生(四)津伤化燥(五)火热内生:阳盛化火、邪郁化火、五志过极化火、阴虚火旺。

第二节疾病传变一、疾病传变的形式(一)病位传变:表里出入、外感病传变、内伤病传变。

(二)病性转化:寒热转化、虚实转化。

二、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体质因素、病邪因素、地域因素和气候因素、生活因素。

【课时与方法】总课时10邪正盛衰2阴阳失调1精气血失常1津液代谢失常1内生五邪1疾病传变2讨论2。

中医基础理论:第八章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第八章病机

第八章病机【目的要求】1 •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及层次结构。

2 •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转归的关系。

3•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的病机。

4 •掌握精虚、精瘀、气虚、气机失调、血虚、血瘀、血热、血寒和精气血关系失调的病机。

5•了解津液不足、津液代谢障碍的病机。

6 •掌握内生“五邪”的病机。

7 •掌握疾病传变的基本概念和病位传变、寒热转化、虚实转化的具体规律。

【知识点表解】、病机含义: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意义:是用中医理论分析疾病现象,从而得到的对疾病内在本质规律性的认识,是防治疾病的依据。

、病机学说病机学说含义: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并揭示其规律的中医基础理论分支学科。

病机理论源于《内经》。

《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奠定了」脏腑病机I理论基础。

]六气病机《伤寒杂病论》发展了六经病机,发挥了脏腑、经络、气血、痰饮病机。

《诸病源候论》为最早的中医病因病机专著。

《小儿药证直诀》奠定了儿科病机理论基础,阐明了儿科病机特点。

刘完素认为“六气皆从火化”。

发展〈李东垣确立“阴火”的病机概念。

朱震亨倡“相火论”,提出邙日有余、阴不足”及阐发“六郁”病机。

温病学派阐发了卫、气、营、血病机传变规律与三焦传变机理。

《医林改错》丰富了瘀血病机理论。

《血证论》对血证与脏腑病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r基本病机一一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失常、内生五邪系统病机经络、脏腑病机等主要内容」疾病病机一一六经病机、卫气营血病机、三焦病机等病证病机一一感冒、哮证、痰饮等的病机'症状病机一一疼痛、发热、健忘等的病机特点立足整体联系的病机观整体观。

寸小[_以整体联系和运动变化观点认识和研究疾病J辨证观。

近几十年新病机理论:病机层次说、痰瘀同源说、体质病机说等。

A本教材介绍基本病机。

•疾病传变。

1. 虚实病机实的病机 (邪气盛则实)虚的病机 (精气夺则虚)2. 虚实变化、“亡阳”第一节基本病机、邪正盛衰(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含义:实,主要指邪气盛,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状态。

第八章 病机

第八章 病机

阳盛格阴
(1)含义:邪热内盛,深伏于里,阳 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 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而见真热假 寒的病证,又称“格阴”。 (2)病机特点:邪热深伏于里,阴气 格拒于外。
(3)临床表现:真热假寒证,热极似寒。 热势越高,肢冷越甚,又称“热厥”,“阳厥”
胸腹灼热,壮热、面红
真 热 假 寒 证
脉沉取有力,腹久按灼热
真虚假实
至虚有盛候
部分表现 “实”为假象的病理状态。 含义 “虚”为病机本质,
形成 正气虚弱,脏腑气血不足,功能减退,气化无力所致。
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舌淡嫩。又兼腹满(时减) 、腹 表现 痛(喜按)等假象。 老年人便秘
(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正胜 邪退
邪气退却物质 和脏腑经络的 损害逐渐康复



病机学说 含义: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并 揭示其规律的中医基础理论分支学科。(包
括疾病发生的机理、病变机理及传变的机理)

形成:
病机理论源于《内经》 《素问· 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奠 定了脏腑病机、六气病机理论基础。



发展




《伤寒杂病论》发展了六经病机,发挥了脏腑、经络、气血、 痰饮病机。 《诸病源候论》为最早的中医病因病机专著。 《小儿药证直诀》奠定了儿科病机理论基础。 刘完素认为“六气皆从火化”。 朱震亨倡“相火论”,提出“阳有余、阴不足”及阐发“六郁” 病机 温病学派阐发了卫、气、营、血病机传变规律与三焦传变机理 《医林改错》丰富了瘀血病机理论。 《血证论》对血证与脏腑病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3)病因: 邪热炽盛,煎灼津液 邪热炽盛,逼津外泄 慢性热病,久耗阴液 大吐大泻大汗,骤损阴液

第八章 病 机 - 高等职业教育学院

第八章 病 机 - 高等职业教育学院

第八章病机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章节第八章:病机第一节:基本病机·邪正盛衰教学时数 2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目的要求1. 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和层次结构。

2. 掌握邪正胜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转归的关系。

3. 了解中医病机学的形成。

教学内容1. 病机的概念及中医病机理论的形成、发展。

(约10分钟)2. 中医病机的层次结构:第一层次为基本病机,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精气血律液失常。

第二层次是系统病机,包括脏腑病机、经络病机等。

第三层次是分类病机,包括六经病机、卫气营血病机、三焦病机。

第四层次病证病机,包括各类疾病和证候病机。

第三层次是症状病机,研究某一症状的发生机理。

(约10分钟)3.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① 虚实病机:虚实的概念、虚实的病机特点、虚实病机的主要表现及形成的原因。

(约20分钟)② 虚实错杂:邪盛和正虚同时存在的病机变化,包括虚中夹实和实中夹虚。

(约10分钟)③ 虚实转化:疾病过程中虚或实性质的转化,包括由实转虚和因虚致实。

(约5分钟)④ 虚实真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本质不相符,甚则出现假象的病机变化,包括真虚假实和真实假虚。

(约10分钟)4. 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① 正胜邪退:疾病向好转和痊愈方向发展的转归。

(约5分钟)② 邪胜正衰:疾病向恶化、危重,甚至死亡方面的转归。

(约5分钟)③ 邪正相持:病势处于迁延状态,或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约5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 重点:①病机的概念。

②虚实的概念及虚实的病机特点。

③邪正盛衰对疾病转归的影响。

2. 难点:①邪正盛衰与虚实的关系。

②虚实转化病机的特点。

③虚实真假病机与虚实错杂病机的区别。

3. 思考题:①中医病机学包括哪些层次?②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虚实变化有何关系?③如何分辨虚实真假病机?虚实真假与虚实错杂有何不同?④邪正盛衰怎样影响病势的趋向及转归?参考文献1. 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122-1252. 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487-4893. 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26-5354. 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266-271;281-2865. 洪素兰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及学习指导.学苑出版社,2000:171-1726. 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3-246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章节第八章:病机第一节:基本病机·阴阳失调教学时数 2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目的要求1. 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的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第八章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第八章病机

二、阴阳失调
概 说 1、阴阳失调的概念: 阴阳失调,是指机体阴阳之间失 去平衡协调的简称。 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 在根据。是各种病变最基本的病机, 是病机的总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阴阳失调的主要表现:阴阳偏 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 格拒、阴阳亡失等病理状态。 3、阴阳失调与疾病的关系:阴阳 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据,是 脏腑、经络、气血、营卫关系失 调及气机表里出入、上下升降失 常的概括。
壮热、恶热、烦渴 面红、目赤、失眠 实热证
便干、尿黄 舌红绛、脉洪数
(4)形成原因:
感受温热阳邪或其它外邪从阳化热; 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
气滞、瘀血、痰湿、食积等邪郁化火;
恣食辛辣肥甘或过用、误用温补壮 阳之品。
2、阴偏盛
(1)含义: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 的一种阴气偏盛,机能障碍或减退,热 量不足,以及阴寒性病理性代谢产物积 聚的病理状态。
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总结了外感病的 六经病机及其传 变规律,并对脏 腑、气血、经络 等 病机理论有 很大发挥。
隋· 巢元方等著成的《诸病源侯论》 是现存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宋、金元时期病机的丰富:
宋· 钱乙在《小 儿药证直诀》 中详细论述小 儿疾病病机特 点为:“易虚 易实”,“易 寒易热”及小 儿五脏病机。
清· 吴鞠通创立“三焦辨证”及其 传变规律的温热病病机理论。 清· 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发挥了瘀 血病机。
中医病机学说的起源与发展,是随 着中医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而日臻 完善。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病机的 研究。在临床实践中只有认真辨析 其病机的所在,才能抓住疾病的本 质,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律,以取得 满意的治疗效果,如唐代·王冰说: “得其机要,则动小而功大,用浅 而功深”。

第8章 病机学说

第8章 病机学说

5.虚实夹杂 • (1)虚实错杂:邪盛和正衰同时并存的病理 状态
实证失治,病邪久留,损伤人体正气
成 因
正气虚弱,无力驱邪外出 兼宿食积聚于内 本为虚证,又兼痰、瘀等凝结阻滞
虚 实 错 杂
1、虚中夹实:指以正虚为主,又兼夹实邪结滞于内的病理状 态。 2、实中夹虚:指以邪实为主,又兼有正气虚损不足的病理状 态。 3、此外,又有表虚里实、表实里虚、上虚下实、上实下虚之 别,在病机分析时,应予详辨。
2.气逆 指气机升降失常,当降不降或不降反升或升之太过,脏腑之气 逆上的病理状态。
成 因
情志内伤, 或因饮食寒温不适, 或因痰浊壅阻, 或因外邪侵袭
气 逆
多发生于 肺、胃和肝 等脏腑
症 状
• 在肺,则肺失肃降,肺气上逆,而见咳嗽、气喘。 • 在胃,则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见呕吐、嗳气、 呃逆。 • 在肝,则肝升泄太过,肝气上逆,可见头痛而胀、 面红目赤、易怒等症状; • 甚则导致血随气逆,而为咯血、吐血, • 或上壅清窍而致中风、昏厥。
• 3.正邪相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
• (1)正胜邪则不发病:• (2)邪胜正则发病:
二、疾病正邪盛衰的变化
• 常见的变化方式有:
• • • • • • • • • • • • • • 1.邪气偏盛则为实证: 指邪气亢盛,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 2.正气偏虚则为虚证: 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 3.表邪入里 表邪内传入里,转化为里证的病理传变过程。 是疾病向纵深发展的反映。 4.里邪出表 指病邪由里透达于表的传变过程。 是邪有出路,病势有好转和向愈之机的反映。 5.虚实夹杂 (1)虚实错杂:邪盛和正衰同时并存的病理状态。 (2) 虚实转化: 由实转虚: 因虚致实: (3) 虚实真假: 真虚假实: 真实假虚:

基础中医学教学资料-第八章病机

基础中医学教学资料-第八章病机

寒性病机
表现为手脚冰凉、退化性关节炎等病症。
2
热性病机
表现为热、燥热、口臭气味等症。
3
寒热错杂
由于气血失调、饮食不当、情志不遂等原因,会导致寒热错杂,表现多种病理状况。
风湿病机
风寒湿病机
表现为寒湿痹痛、风湿疼痛等症 状。
阳水病机
表现为小腿、足踝肿胀、痛经等 症状。
血瘀病机
表现为骨质髓瘤、血管瘤等症状。
基础中医学教学资料-第 八章病机
本章介绍中医理论中的“病机”知识点,探讨疾病形成的机理和治疗方法。学 习病机是学好中医理论的基础,请跟随我一起学习。
病机概述
1 什么是病机?
病机是疾病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了解病机有 助于辨证施治,进而治疗疾病。
3 病机的形式有哪些?
中医理论将病机分为六经、脏腑、气血、痰 饮、寒热、风湿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病 机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气滞血瘀
气血运行不畅,容易导致气滞 血瘀,顽固性疾病多与气滞血 瘀相关。
痰饮病机
痰湿
痰湿是积聚在身体里的湿气,多由湿邪侵入体内以及脾胃、肺脏等所致。
饮液
饮液是身体内的一种病理性体液,多因脾胃、气机失调、肾衰等原因造成。
痰瘀
痰瘀是湿气和血液凝聚在一起形成瘀血,表现为脉络瘀阻、患处肿胀等。
寒热病机
1
2
病机的计算机模拟
加强对该理论的模块化分析,缩短学术研究成果转化的时间以及促进临床输送速 度。
3
病机的数字化分析
基于大规模数字化病历数据,实现病机知识的推断和学习。
2 为什么要了解病机?
病机是中医学的核心,掌握病机可以更好地 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助于剖析疾病本 质。
4 如何辨别病机?

中医学基础教学课件:第八章 病机

中医学基础教学课件:第八章 病机
二、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三)邪气伤正的机理
1.导致生理功能失常 2.脏腑形质损害 3.体质类型改变
发病原理
三、影响发病的因素 (一)外环境与发病 (二)内环境与发病
第二节 基本病机
第二节
一、邪正盛衰
邪正盛衰,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机体正气的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所 发生的盛衰变化。
(二)寒从中生
寒从中生,即内寒,是由于机体阳气不足, 不能制约阴,导致虚寒内生所产生的一类证候, 是脏腑临功能减退所致。临床表现具有冷、痛、 收引的特点。
(三)湿浊内生
湿浊内生,即“内湿”,多因脾胃运化水液 的功能失常,导致水湿停聚而产生。故《素问· 至真要大论》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四)津伤化燥
(一)阴阳盛衰
1.阴阳偏盛 指人体阴阳双方中的某一方过 于亢盛,多由于外感病邪的侵袭而引起。
(1)阳偏盛 (2)阴偏盛
2.阴阳偏衰 指人体阴阳二气中某一方虚衰 不足的病机变化。
(1)阳偏衰 (2)阴偏衰
(二)阴阳互损
阴阳互损,指由于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在 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后,病变发展影 响到相对的另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变化。 包括“阴损及阳”与“阳损及阴”。
气的失常,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气的生 化不足或耗散太过,形成气虚的病机变化;二是 气的某些功能障碍及气的运动失常,出现气滞、 气逆、气陷、气闭或气脱等气机失调的病机变化 。
1.气虚 2.气机失调
(二)血的失常
血的失常,一是因血液的生成不足或耗损过 多,致血的濡养功能减弱而引起的血虚;二是血 液运行失常而出现的血瘀或出血等病机变化。
第八章 病机
2 基本病机
发病原理
第一节

基础中医学教学资料-第八章病机

基础中医学教学资料-第八章病机
.
2.阴偏衰(阴虚)
指机体阴气不足,阴不制阳,导致阳气相对偏盛, 机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
病机特点:阴气不足,阳气相对偏盛——虚热 证。
形成原因: 阳邪伤阴, 五志过极,化火伤阴, 久病伤阴。
.
比较:
阴虚则热——虚而有热; 阳胜则热——以热为主,虚象并不明显。
五脏六腑皆可发生阴虚病变,但一般以肾阴 亏虚为主。肾阴为诸阴之本,“五脏之阴气,非此
不能滋”,所以肾阴不足在阴偏衰的病机中占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
.
阴阳盛衰与寒热变化
阳盛—阳邪作用→机体之阳的
于机体 绝对偏盛
实热证——即“阳盛则热”
兼伤阴——“阳胜则阴病”。
阴衰— 机体阴 → 不能 → 阳相对 虚热证(即“阴虚则热”)
液不足 制约阳 偏盛
.
阴盛—阴邪作用→机体之阴的

于机体 绝对偏盛
“虚”的临床假象。
“大实有羸状”
一般是由于邪气亢盛,结聚体内,阻滞经络,
气血不能外达所致。
如热结胃肠的里热炽盛证、 小儿食积而出现的腹泻, 妇科瘀血内阻而出现的崩漏下血等。
.
真虚假实:是指病机的本质为“虚”,但表
现出“实”的临床假象。
“至虚有盛候”
一般是由于正气虚弱,脏腑经络之气不足,推 动、激发功能减退所致。
麻疹 病机
发热 病机
痢疾 病机
疼痛 病机
…… ……
第一层次:基本病机 指机体对于致病因素侵袭所产生的最基本的病
理反应。病邪作用于人体,正气奋起抗邪,而形成 正邪相争,破坏了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必然引起 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气血津液的病变, 从而产生全身或局部的多种多样的病理变化: v 邪正盛衰 v 阴阳失调 v 精气血津液失常

基础中医学教学资料-第八章病机

基础中医学教学资料-第八章病机
一般是由于正气虚弱,脏腑经络之气不足,推 动、激发功能减退所致。 如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可见脘腹胀满、疼痛 (但时作时减)等假实征象。 再如老年或大病久病出现的便秘。


(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正胜邪退 邪胜正衰 邪去正虚 邪正相持 正虚邪恋 邪去正不复
1.正胜邪退
疾病向好转和痊愈方向发展的一种病理变化, 也是在许多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转归。 正胜邪退的发展,疾病可以较快地好转、痊 愈。
基本病机
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 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化。
虚实病机
邪盛 正衰
(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素问·通评虚实论》
1.实的病机
实,指邪气盛,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 一种病理状态。
正气? 不虚!
病机特点: 邪气亢盛,正气未衰,斗争激烈,病理反 映明显
2.阳损及阴
指由于阳气虚损,无阳则阴无以生,从而在阳 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阴虚,形成以阳虚为主的阴阳 两虚病理状态。 例如肾阳亏虚、水泛为肿(阳虚水泛)一证, 其病变发展,则又可因阳气不足而导致阴气化生无 源而亏虚,出现日益消瘦,烦躁升火,甚则阳升风 动而抽搐等肾阴亏虚之征象,转化为阳损及阴的阴 阳两虚证。
表现:手足虽温而大汗不止、烦躁不安、心悸
气喘、体倦无力、脉数疾躁动等危重征象。
多见于: 素体虚弱,精气不充; 外感病的后期; 各种慢性病证日久; 暴病吐利、大汗、亡血等使正气随津血而脱失。
虚证与实证的鉴别
3.虚实变化

邪气亢盛,正气不虚 ——实证 正气亏虚,邪气不盛 ——虚证 邪气亢盛,正气亏虚 ——虚实错杂证

第八章病机.ppt

第八章病机.ppt

§含义:是指机体的阳气发生突然大量脱失,而致全身机 能严重衰竭,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
阴寒之邪极盛,正不敌邪,阳气损伤太过;
素体阳虚,正气不足。劳伤过度,耗气过多;
§原因
汗出过多、吐、利无度, 津液过耗, 阳随阴泄 过用、误用汗、吐、下等方药;
大量失血,气随血脱;
慢病,长期大量耗散阳气;
终至阳气亏损殆尽 属阳的功能突然严重衰竭
(一)阴阳偏胜:
含义:是指人体阴阳双方中的某一方的病理
性亢盛状态,
属“邪气盛则实”
表现 阳胜则热(实热) 转归 阳胜则阴病 的病机和病证。
阴胜则寒(实寒)
阴胜则阳病
2019/12/30
(二)阴阳偏衰:
含义:是指人体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虚衰不足的病理状态,
表现
阳虚则寒、阳虚则阴盛——虚寒 属“精气夺则虚” 阴虚则热、阴虚则阳亢——虚热 的病机和病证。
腑,外而孔窍、皮毛失于濡润、滋养、充盈和中和运 载功能,从而产生一系列干燥枯涩的病理状态。
热盛伤津(外感、内生) § 形成 丢失过多(汗、吐、下、烧伤)
生成不足(久病、饮入不足) 阴虚内热 津和液,在形状、分布部位、生理功能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因而津和液不足的病机及临床表现,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伤 津主要是丧失水分,常见于吐、泻之后。
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就是邪正斗争及其盛衰变化的过程。 邪正盛衰 阴阳失调
基本病机 精气血津液失常 内生“五邪”
(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虚实病机
2019/12/30
实的病机 ——邪气盛。则实
邪气盛则实
§含义
主要指邪气亢盛,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 的一种病理状态。
§特点
邪气较盛,正气未衰,正邪斗争激烈,病理反映 比较剧烈、有余的一系列证候。

第八章 病机_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第八章 病机_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体的阴精或阳气不足,所引起的病理变
化。属“精气夺则虚”的病理范畴,临
床表现为虚性病变状态。
“精气夺”是指机体的精、气、血、
津液等各种基本物质的不足及其生理功
能减退,包括了脏腑、经络等生理功能
的减退和失调。可出现“阴阳互损”的
病机趋势。
最新课件
48
1、阳偏衰:
(1)含义:在疾病过程中,机 体阳气亏虚,功能减退, 热量 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偏盛的 病理状态。
(2)病机特点:阴胜而阳未虚。
最新课件
45
(3)临床表现:
实寒性征象:寒、静、湿 (润)、白为特点的阴寒之象。
口淡不渴、泄泻水肿 恶寒、肢冷、脘腹冷痛 舌淡苔白、脉迟、倦卧少动
最新课件
46
(4)形成原因:
外感寒湿阴邪; 过食生冷,阻滞中焦
最新课件
47
(二)阴阳偏衰:
阴阳偏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因机
最新课件
17
四、病机学说的内容
基本病机
内生五邪病机
疾病传变
最新课件
18
第一节 基本病机
1、概念: 指机体对致病因素侵袭所产生
的最基本的病理反应。是病机变 化的一般规律,也是疾病过程中 具有共性的病理发展过程。
最新课件
19
2、内容: o 邪正盛衰 o 阴阳失调 o 精、气、血失常 o 津液代谢失常
最新课件
60
(四)阴阳格柜
概述
1、阴阳格拒的含义:由于某种原 因,引起阴或阳的一方偏盛至极, 壅遏于内,将另一方排斥格拒于 外,迫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的病 理状态。
格,格格不入;拒,排斥于外。
最新课件
61
2、病机基础:阴或阳的一方偏盛 过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 病因: 素体虚弱 久病正气耗伤 暴病吐利、大汗、亡血, 暴病吐利、大汗、亡血,正气脱失 临床表现:一系列不足、 临床表现:一系列不足、虚弱和衰 退的表现。 退的表现。如: 形体消瘦, 形体消瘦,面色苍白或萎黄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二便失禁,脉虚细弱。 二便失禁,脉虚细弱。
李东垣提出“阴火” 李东垣提出“阴火”的病机概 念
朱丹溪倡“相火论” 朱丹溪倡“相火论” 提出: 提出: “阴虚火旺”的病机。 阴虚火旺”的病机。 “六郁”病机。 六郁”病机。 即气、 即气、血、湿、火、痰、食六郁学 说
明清时期进一步完善温病学病机 和瘀血理论。 和瘀血理论。
叶天士: 清·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叶天士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及其传变规律的温热病病机理论。 及其传变规律的温热病病机理论。 吴鞠通创立“ 清·吴鞠通创立“三焦辨证”及其 吴鞠通创立 三焦辨证” 传变规律的温热病病机理论。 传变规律的温热病病机理论。 王清任的《 清·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发挥了瘀 王清任的 医林改错》 血病机。 血病机。
邪气过于强盛,正不敌邪而耗损衰败。 邪气过于强盛,正不敌邪而耗损衰败。 成因: 失治、误治,使病程迁延, 成因: 失治、误治,使病程迁延,虽 邪气已衰,正气亦伤。 邪气已衰,正气亦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含义: 因 含义:正气不足而致实邪积聚的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 虚 特点:正气不足,实邪阻滞于内。 特点:正气不足,实邪阻滞于内。 脏腑功能減退, 脏腑功能減退,导致水 痰饮瘀血阻滞于内。 致 湿、痰饮瘀血阻滞于内。 成因: 成因: 迁延失治,病邪留滞, 实 迁延失治,病邪留滞,损 伤正气,或又复感新邪。 伤正气,或又复感新邪。
(一)阴阳偏胜: 阴阳偏胜:
阴阳偏胜是指在疾病过程中, 阴阳偏胜是指在疾病过程中 , 阴 的病理变化。 邪或阳邪偏盛所引起 的病理变化。 属于“邪气盛则实”的病理范畴, 属于“邪气盛则实”的病理范畴, 临床表现为实性病变状态。 临床表现为实性病变状态 。 由于阴 阳存在对立制约的关系, 阳存在对立制约的关系 , 故阴阳偏 盛的病理变化, 势必出现“ 盛的病理变化 , 势必出现 “ 阳盛则 阴病, 阴胜则阳病” 的趋势。 《 内 阴病 , 阴胜则阳病 ” 的趋势 。 称此为“阴阳更胜之变也” 经》称此为“阴阳更胜之变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 至真要大论》 《素问 至真要大论》提出的病机十九 条,奠定了病机学说的理论基础。将 奠定了病机学说的理论基础。 临床常见的病证,根据五脏和六气归 临床常见的病证, 进行了病理分析,归纳为“ 类,进行了病理分析,归纳为“病机 十九条” 十九条”。奠定了脏腑病机与六气病 机的理论基础。 机的理论基础。
中医病机学说的起源与发展, 中医病机学说的起源与发展,是随 着中医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而日臻 完善。 完善。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病机的 研究。 研究。在临床实践中只有认真辨析 其病机的所在, 其病机的所在,才能抓住疾病的本 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律, 质,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律,以取得 满意的治疗效果,如唐代· 王冰说: 满意的治疗效果,如唐代 王冰说: 得其机要,则动小而功大, “得其机要,则动小而功大,用浅 而功深” 而功深”。

宋、金元时期病机的丰富: 金元时期病机的丰富
钱乙在《 宋·钱乙在《小 钱乙在 儿药证直诀》 儿药证直诀》 中详细论述小 儿疾病病机特 点为: 点为:“易虚 易实” 易实”,“易 寒易热” 寒易热”及小 儿五脏病机。 儿五脏病机。
刘完素,补充了燥气为病的病机特点, 刘完素,补充了燥气为病的病机特点, 并提出“六气皆从火化” 并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 极皆为热甚”的著名论点, 极皆为热甚”的著名论点,论述了火 热机。 热机。
(2)邪盛正衰:在疾病过程中,邪气亢 )邪盛正衰:在疾病过程中, 正气虚弱,机体抗邪无力, 盛,正气虚弱,机体抗邪无力,疾病 向恶化甚至死亡方面转归的一种病理 过程。 过程。 (3)邪正相持:在疾病过程中,邪正双 )邪正相持:在疾病过程中, 方势均力敌, 方势均力敌,相恃不下的一种暂时的 病理状态。 病理状态。 (4)正虚邪恋:在疾病过程中,正气大 )正虚邪恋:在疾病过程中, 余邪未尽, 虚,余邪未尽,正邪。 相争不剧烈, 相争不剧烈,疾病处于缠绵难愈的病理 状态, 状态,或留下后遗症。
中医病机学说的特点
整体观
辩证观
立足整体联 系的病理观
以整体联系和运动 变化观点认识和研 究疾病
二、病机学说的涵义
病机学说是研究和探讨疾 病发生、 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 学说。 学说。 着重研究发病之后体内病 理变化的全过程及其规律性。
三、病机理论的沿革
病机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 病机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
病机理论的层次: 病机理论的层次:
基本病机 系统病机 症状病机 疾病传变 病证病机
邪正盛衰、 邪正盛衰、阴阳失调 精气血津液代谢失常 外感热病病机、脏腑、经 外感热病病机、脏腑、 络、形体官窍病机 疼痛病机、发热病机、 疼痛病机、发热病机、眩 晕病机 六经病机、卫气营血病机 六经病机、 和三焦病机 感冒的病机、 感冒的病机、哮喘病病机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实中夹虚:以邪实为主, 实中夹虚:以邪实为主,又兼有 正气虚损不足的病理反应。 正气虚损不足的病理反应。 虚中夹实:以正虚为主, 虚中夹实:以正虚为主,又兼有 实邪结滞于内的病理反应
(2)虚实转化: )虚实转化: A、概念:在疾病过程中,由于实邪久 、概念:在疾病过程中,
病因: 病因:
外感病的中后期,邪盛正伤, 外感病的中后期,邪盛正伤,因 失治、误治,以致病邪久留, 失治、误治,以致病邪久留,正 气耗伤。 气耗伤。 素体虚弱,复感外邪, 素体虚弱,复感外邪,正虚无力 驱邪外出。 驱邪外出。 正气虚,产生水湿、痰饮、 正气虚,产生水湿、痰饮、瘀血 等病理产物阻滞于内。 等病理产物阻滞于内。
四、病机学说的内容
基本病机 内生五邪病机
疾病传变
第一节 基本病机
1、概念: 、概念: 指机体对致病因素侵袭所产生 的最基本的病理反应。是病机变 的最基本的病理反应。 化的一般规律,也是疾病过程中 化的一般规律, 具有共性的病理发展过程。 具有共性的病理发展过程。
2、内容: 、内容: o 邪正盛衰 o 阴阳失调 o 精、气、血失常 o 津液代谢失常
病机特点:邪气较亢盛,正气未衰, 病机特点:邪气较亢盛,正气未衰, 故邪正相搏,斗争剧烈, 故邪正相搏,斗争剧烈,病理反应 明显。 明显。 病因: 病因: 外感六淫、疠气致病的初、中期。 外感六淫、疠气致病的初、中期。 水湿、痰瘀、气滞所致的内伤病。 水湿、痰瘀、气滞所致的内伤病。 体质壮实,正气不虚) (体质壮实,正气不虚)
2、虚实变化: 、虚实变化: 在长期复杂的疾病发展过程中, 在长期复杂的疾病发展过程中, 正邪斗争所表现的虚与实还可表 现多种复杂的变化,有虚实错杂、 现多种复杂的变化,有虚实错杂、 虚实转化和虚实真假等。 虚实转化和虚实真假等。
(1)虚实错杂: )虚实错杂:
概念:在疾病发展过程中, 概念: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正虚 和邪盛同时并存的病理状态。 和邪盛同时并存的病理状态。 病理特点:正虚邪盛并存, 病理特点:正虚邪盛并存,但以 一方为主要矛盾。 一方为主要矛盾。
汉·张仲景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总结了外感病的 六经病机及其传 变规律, 变规律,并对脏 气血、 腑、气血、经络 等 病机理论有 很大发挥。 很大发挥。
巢元方等著成的《 隋·巢元方等著成的《诸病源侯论》 巢元方等著成的 诸病源侯论》 是现存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是现存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3)虚实真假: 虚实真假: A、概念:指某些特殊情况下所 概念: 产生的疾病的本质与现象不 相一致的病理反映。 相一致的病理反映。 病理特点: B、病理特点:疾病的临床表现 与病机本质不符。 与病机本质不符。
C、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真 实 病 假 虚 含义:实邪结聚壅滞于里, 含义:实邪结聚壅滞于里,外反见 虚弱的假象。 大实之病, 虚弱的假象。“大实之病,反 见羸状” 大实有羸状” 见羸状”,即“大实有羸状”。 变本质为实 特点: 特点: 但有虚证的假象
真 虚 假
含义:正气不足的虚弱证, 含义:正气不足的虚弱证,发 展到严重阶段, 展到严重阶段,反见 盛实的假象“至虚之病, 盛实的假象“至虚之病, 反见盛势” 反见盛势”,即“至虚有 盛候” 盛候”。 病变本质为虚

特点: 特点: 但有实证的假象
(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1、影响疾病的趋向与转归的因素: 、影响疾病的趋向与转归的因素: 主要取决于邪正的消长盛衰。 主要取决于邪正的消长盛衰。 2、疾病的趋向与转归的主要形式: 、疾病的趋向与转归的主要形式: (1)正胜邪退:在疾病过程中,正 )正胜邪退:在疾病过程中, 气日益强盛,奋起抗邪, 气日益强盛,奋起抗邪,而邪气日 益衰減, 益衰減,疾病向好转痊愈方向发展 的病理过程。 的病理过程。
留而损伤正气或正气不足而致实邪积 聚等所导致的虚实病理转化过程。 聚等所导致的虚实病理转化过程。
B、病理特点: 病理特点: 邪气久留—损伤正气 邪气久留 损伤正气 正气虚损—邪气积聚 正气虚损 邪气积聚
C、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由 实 转 虚
特点:邪气由亢盛 特点: 正气由不衰 已衰或已去 亏虚
含义: 含义:疾病或病证本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 方面的病理变化, 方面的病理变化,后转化为以正气虚 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虚性病理变化。 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虚性病理变化。
二、阴阳失调
概 说 阴阳失调的概念: 1、阴阳失调的概念: 阴阳失调, 阴阳失调,是指机体阴阳之间失 去平衡协调的简称。 去平衡协调的简称。 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 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 在根据。是各种病变最基本的病机, 在根据。是各种病变最基本的病机, 是病机的总纲。 是病机的总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