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试验三)

合集下载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new)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new)

水污染工程实验试验一: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1. 实验目的:(1)了解SBR、氧化沟工艺、推流式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工艺原理。

(2)掌握4种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挂膜)过程;2. 实验原理:活性污泥是由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吸附在活性污泥上的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组成。

其中微生物是活性污泥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个生化系统的运行,必须要有活性污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物相。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 就是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繁殖条件, 即营养物质、溶解氧、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等, 在这种情况下, 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活性污泥形成, 并且在数量上逐渐增长, 并最后达到处理废水所需的污泥浓度。

生物膜系统处理废水是依靠附着生长在填料表面上的生物膜的氧化分解能力。

因此, 在投入运行前须使填料上长出生物膜, 这一过程称为挂膜。

挂膜过程可分两步。

首先按照培养活性污泥的方法,培养出适合于待处理废水的活性污泥; 然后将活性污泥置于氧化槽中(生物转盘),或将氧化塔底部集水槽中的活性污泥用泵抽入上方布水器中淋下(生物滤池),使污泥在滤池内反复循环。

使微生物生长粘附于填料上,并逐渐适应水质, 利用废水中有机物不断繁殖生长,使膜不断增厚,最后达到所需的生物量,系统便可进入正常运行。

3.实验设备与材料(1)SBR模型,氧化沟模型,推流式活性污泥反应器模型,生物滤池模型(2)活性污泥(取自污水处理厂)(3)模拟废水(4)100mL量筒4. 实验步骤挂膜时间1-2周。

第1天,投加30%活性污泥及生活污水,SBR、氧化沟闷曝气,活性污泥反应器、滤池内循环运转)。

第7天,换水,增加污泥及污水量致50%。

第14天,换水,增加污泥及污水量至100%。

第21天,换水,取样测试进水指标。

第23天,取样测水质指标。

第28天,取样测水质指标。

定期观察活性污泥生长状况,滤池填料生物膜形成状况。

5.实验观察与数据整理。

定期记录:活性污泥反应器、SBR、氧化沟活性污泥生长状况(定期测量SV30,方法见实验二,观察污泥量)。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精)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精)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一)、中和——混凝沉淀与活性污泥法是目前废水处理应用最多的工艺之一,它们的创新和发展,随应用的日趋广泛而日新月异,因此对其基本原理的掌握和新技术发展的了解,十分必要。

开设该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同学们对其基本原理的掌握与主要工艺过程的了解。

(二)、通过实验,掌握中和——混凝沉淀过程,废水中溶解性金属离子中和、水解、沉淀的基本规律,了解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结构、过程控制参数与技术经济指标;掌握活性污泥法中污染物的降解和微生物的增长递变规律,氧的供给与消耗之间的关系,了解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结构、过程控制参数与技术经济指标。

(三)、通过实验,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巩固所学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中和——混凝沉淀与活性污泥法运行操作中主要参数的控制与有关指标的测定(四)、通过由同学自己制订实验计划利操作程序,加强实验研究能力,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最终达到专业素质的综合提高。

二、实验内容(一)、实验课题1、中和——混凝沉淀工艺条件实验实验采用装置:磁力搅拌器、250——300m1烧杯与监测分析设备等。

实验以铜冶炼厂酸性废水为处理对象,探讨中和——混凝沉淀净化该废水的工艺条件与效果2、多功能实验生化污水处理系统连续闭路运行及有关参数测定实验实验可选用装置:1)、多功能多阶完全混合式实验污水生化处理系统;2)、多功能氧化沟式实验污水生化处理系统。

实验选用学校生活废水为处理对象,探讨生化处理的工艺条件与效果。

(二)、实验基本内容l、中和——混凝沉淀工艺条件实验(1)、基本流程:原水中和混凝沉淀澄清水污泥(2)、实验程序与工艺条件选择1)、原废水水质测定:测定水质指标为PH、Cu、Pb、Zn、As、S042-、浊度等,每个小组测定指标除PH与浊度外,另选一至二项,最后由指导教师认定。

2)、选定中和剂与混凝剂,决定投加方式与投加量,并配制试剂,配制数量和浓度由各组计算选定后由教师认定。

水污染实验

水污染实验

水污染实验实验一颗粒自由沉淀 (1)实验二混凝实验 (9)实验三活性炭吸附实验 (17)实验四加压溶气气浮实验 (22)实验五生物接触氧化实验 (27)实验六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 (33)水污染操纵工程实验实验一颗粒自由沉淀在污水预处理或物理处理时期,针对无机较大颗粒物质一样采纳沉淀方法来进行处理,典型的构筑物为沉砂池。

沉砂池的设置目的确实是去除污水中的泥沙、煤渣等相对密度比较大的无机颗粒,以免阻碍后续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沙粒在沉砂池中的沉淀就属于自由沉淀。

一实验目的〔1〕观看沉淀过程,认识自由沉淀的现象,加深对自由沉淀的明白得。

〔2〕初步把握颗粒自由沉淀的试验方法。

〔3〕进一步了解和把握自由沉淀规律,依照试验结果绘制时刻~沉淀效率〔t~E〕,沉速~沉淀效率〔u~E〕和C t/C0~u的关系曲线。

二实验原理沉淀是水污染操纵中用以去除水中杂质的常用方法。

依照水中悬浮颗粒的凝聚性能和浓度,沉淀通常能够分成四种不同的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压缩沉淀。

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降称为自由沉淀,其特点是在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淀在层流区符合Stokes(斯托克斯)公式。

然而由于水中颗粒的复杂性,颗粒粒径、颗粒密度专门难或无法准确地测定,因而沉淀成效、特性无法通过公式求得而是通过静沉实验确定。

由于自由沉淀时颗粒是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与沉淀高度无关,因而自由沉淀可在一样沉淀柱内进行,但其直径应该足够大,一样应使D ≥100mm ,以免沉淀颗粒受柱壁的干扰。

自由沉淀所反映的一样是沙砾、河流等的沉淀特点。

具有大小不同颗粒的悬浮物静沉总去除率E 与截留速度u 0、颗粒质量分数的关系如下:dp u u P E p i⎰+-=001)1( (1-1)式中 E ——总沉淀效率;P 0——沉速小于u i 的颗粒在全部悬浮颗粒中所占的百分数;1-P 0——沉速大于或等于u i 的颗粒去除百分数; u i ——某一指定颗粒的最小沉降速度; u ——小于最小沉降速度u i 的颗粒沉速。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Fenton试剂法可用于处理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和燃料废
水的脱色、处理含烷基苯磺酸盐、酚、表面活性剂、水溶
性高分子(如聚乙二醇、聚乙烯醇)废水特别有效。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可加热电磁搅拌器:1台 2、测定装置,一台 3、250烧杯、250量筒、20移液管、1000容量瓶,各一个 4、30%的过氧化氢
调节PH至4(用试纸)。

2.置烧杯于电磁搅拌器上,在约25℃下搅拌,加入新配制的硫酸亚铁 溶液0.5ml和1ml过氧化氢,搅拌1h后,边搅拌边滴加0.1mol/L高锰酸
钾溶液,至浅棕红色不退为止,放置20min后,再调节PH至7,过滤,
测定滤液的COD。
五、实验结果整理

1.去除率(%)=(处理前水样的COD-处理后水样的COD)/处理前水样 COD×100%
三、实验装置与设备


1.实验装置:高位稳压水槽,氧化沟模型或完全混合型曝气池组成。
2.实验设备和仪器仪表 氧化沟模型 分析天平: 1台


曝气池模型
高位稳压水槽 电动机 直流稳压电源 曝气叶轮 分光光度计: 1台
烧杯:
秒表: 容量瓶: 移液管: 量筒: 洗耳球:
50ml,50只
1块 500ml,1只,50ml,6只 1ml、2ml、5ml,各1只 1000ml,1只 1只
氧化沟工 艺
活性污泥曝气池
四、实验步骤

1.配制若丹明B标准溶液 称取0.050g若丹明B(用分析天平),溶于5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
至标线,配制成0.01%的若丹明B标准溶液。

在5只50ml的容量瓶内分别加入1、2、3、4、5ml 0.01%的若丹明B溶液,配制成浓度分别2、4、6、 8、10mg/l的标准溶液。

水污染实验指导

水污染实验指导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目录第一节传统实验 (3)实验一清水充氧实验 (3)实验二污水充氧修正系数α、β测定实验 (5)实验三成层沉淀实验 (6)实验四酸性废水过滤中和实验 (9)实验五活性污泥性能测定实验 (11)实验六纳滤和反渗透处理及水质在线监测实验 (14)实验七混凝实验 (16)第二节污水综合设计实验 (21)实验一管式絮凝沉淀器实验 (23)实验二UASB反应器运行参数的确定实验 (27)实验三Carrousel DenitIR A2/C氧化沟系统实验 (30)实验四CIBR同步脱氮除磷实验 (32)实验五充氧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实验 (35)实验六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模拟实验 (38)第一节 传统实验 实验一 清水充氧实验一、 实验目的1.掌握清水充氧的实验方法;2.计算曝气设备的氧总转移数K las ; 3.计算叶轮的充氧能力S Q 。

二、 实验原理所谓曝气就是人为的通过一些设备,加速向水中传递氧的的—种过程。

现行通用曝气方法主要有三种,即鼓风曝气、机械曝气、鼓风机械曝气。

对于氧转移的机理在水处理界比较公认的就是刘易斯(Lewis )与怀特曼(Whitman )创建的双膜理论。

它的内容是:在气液两相接触界面两侧存在着气膜和液膜,它们处于层流状态,气体分子从气相主体以分子扩散的方式经过气膜和液膜进人液相主体,氧转移的动力为气膜中的氧分压梯度和液膜中的氧的浓度梯度,传递的阻力存在于气膜和液膜中,而且主要是存在于液膜中。

影响氧转移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污水性质、氧分压、水的紊流程度、气液之间接触时间和面积等。

根据双膜理论,氧转移的基本方程式为:La S d /d ()C t K C C =- (2-8)L La L f D A AK K X V V=⋅=⋅ (2-9)式中,d /d C t ——液相主体中氧转移速度[mg/(L.min)];S C ——液膜处饱和溶解氧浓度(mg/L ); C ——液相主体中溶解氧浓度(mg/L ); La K ——氧总转移系数;L D ——氧分子在液膜中的扩散系数; A ——气液两相接触界面面积(m 2); f X ——液膜厚度(m ); V ——曝气液体容积(L );L K ——液膜中氧分子传质系数,L L f /K D X =。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实验一 活性炭吸附序号 C0/(mg/L ) C/(mg/L) M/mg q/(g/g ) lgClgq 1 448 272 50 0.528 2.435 -0.277 2 240 100 0.312 2.380 -0.506 3 192150 0.256 2.283 -0.592 4 174 200 0.206 2.241 -0.687 51522500.178 2.182-0.751序号污水体积/mL 活性炭加量/mg 水温/℃ pH 滴定体积/mL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滴定用量/mLCOD/(mg/L) 备注1 150 0 13 7.005 0.20 11.10 10.90 0.00 蒸馏水 2 0 6.09 1.10 9.20 8.10 448.00 原水样 3 50 7.17 0.00 9.20 9.20 272.00 处理后水样4 100 7.24 0.10 9.50 9.40 240.005 150 7.47 1.20 10.90 9.70 192.006 200 7.64 1.39 11.20 9.81 174.407 2507.811.20 11.15 9.95 152.00实验二活性污泥培养和性质测定实验原始实验记录105°烘干马弗炉550°烘干滤纸+称量瓶重量W1(g)167.6683 66.2501 滤纸+称量瓶+污泥重量W2 (g)167.7764 66.2826活性污泥干重(g)0.1081 0.0325滤纸灰分没减MLSS/(g/L) 1.081MLVSS/(g/L) 0.756表5-1 活性污泥培养记录表日期5月14日5月15日5月16日5月17日5月18日5月19日5月20日5月21日5月22日培养时间/d 1 2 3 4 5 6 7 8 9污泥沉降容积/mL380 380 470 400 335 300 310 230 230上清液排放量/mL600 600 520 550 590 650 650 700 700污泥沉降比SV/% 38 38 47 40 33.5 30 31 23 23葡萄糖/苯酚加入量/g0.5 0.5 0.32 0.36 0.4 0.4 0.3 0.4 0.3进水COD/mg.L-1(理论值)533.50 746.90 640.20 691.42 737.94 729.35 575.37 628.18 508.55滴定用去硫酸亚铁铵溶液的体积/mL8.35 8.95 8.25 10.11 10.05 11.62 11.73 出水COD/mg.L-1453.50 340.13 472.40 218.39 229.40 50.98 30.95COD 去除率0.2916 0.5081 0.3598 0.7006 0.6013 0.9188 0.9391 SVI(ml/g) 351.53 351.53 434.78 370.03 309.90 277.52 286.77 212.77 212.77 污泥负荷(kg/(m3*d))0.2961 0.4146 0.3080 0.3518 0.4028 0.4386 0.3460 0.4068 0.32935月23日5月24日5月25日5月26日5月27日5月28日5月29日5月30日5月31日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200 200 200 195 200 200 190 220 220750 750 730 780 750 760 750 75020 20 20 19.5 20 20 19 22 22(葡萄糖)0.2/0.125(苯酚)0.2/0.1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635.47 729.27 777.32 804.88 772.07 788.02 784.12 791.03 792.76 12.5 12.3 11.7 13.1 12.9 12.1 13.8 14.1 14.2 35.23 70.46 176.16 36.19 72.38 217.15 65.95 21.98 7.33 0.9446 0.9034 0.7734 0.9550 0.9062 0.7244 0.9159 0.9722 0.9908 185.01 185.01 185.01 180.39 185.01 185.01 175.76 203.52 203.52 0.4409 0.5060 0.5249 0.5808 0.5357 0.5540 0.5440 0.5488 0.0000沉降时间污泥溶剂/mL0:00:15 990 0:00:43 980 0:00:59 960 0:01:18 940 0:01:38 900 0:02:02 850 0:02:20 800 0:02:40 750 0:03:07 700 0:03:25 650 0:03:44 600 0:04:09 550 0:04:39 500 0:04:58 480 0:05:18 4600:05:44 440 0:06:16 420 0:06:56 400 0:07:59 380 0:09:29 360 0:11:27 340 0:14:16 320 0:17:39 300 0:25:15 270 0:30:00 260 0:42:08 230 0:49:00 220 1:00:00 210实验三离散颗粒自由沉淀表1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记录静沉时间/min 滤纸编号滤纸质量/g滤纸+SS质量/g取样体积/ml水样SS质量/gCi/(mg/L)沉淀高度H/cm对照0.0 0.7551 0.7720 0 0.01690 3.0 0.7358 0.8660 300 0.1133 377.675 3.1 0.7563 0.8778 300 0.1046 348.67 118.3 10 3.2 0.7562 0.8606 291 0.0875 300.69 113.5 20 3.3 0.7846 0.8864 300 0.0849 283.00 109.5 30 3.4 0.7568 0.8284 300 0.0547 182.33 104.0 60 3.5 0.7326 0.7751 301 0.0256 85.05 98.4 120 3.6 0.7594 0.7876 300 0.0113 37.67 93.8表2 实验原始数据整理表沉淀高度/cm 118.3 113.5 109.5 104 98.4 93.8 沉淀时间/min0 5 10 20 30 60 120计算用SS/(mg/L)377.67 348.67 300.69 283 182.33 85.05 37.67 未被移除颗粒百分比P i /%92.32 79.62 74.93 48.28 22.52 9.97颗粒沉速u/(mm/s)3.94 1.89 0.91 0.58 0.27 0.13表3 悬浮物去除率E的计算序号u0P100-P△P usus×△P1 0.13 9.97 90.03 9.97 0.07 0.652 0.27 22.52 77.48 12.55 0.20 2.513 0.58 48.28 51.72 25.76 0.43 11.084 0.91 74.93 25.07 26.66 0.75 20.005 1.89 79.62 20.37 4.69 1.40 6.576 3.94 92.32 7.68 12.7 2.92 37.08∑us ×△P (∑us×△P)/uE=(1-P)+(∑us×△P)/u00.65 4.98 95.01 120 3.18 11.64 89.12 60 14.14 24.46 76.18 30 34.01 37.25 62.32 20 40.59 21.45 41.82 10 77.64 19.69 27.37 5实验四粒子交换实验表1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测定记录序号湿树脂样品质量W/g干燥后的树脂质量W1/g树脂固体含量/%NaOH标准溶液的滴定用量V/mL交换容量/(mmol/g干氢树脂)1 1.0033 0.4677 46.62 5.432 1.0052 0.4522 44.99 5.433 1.0016 4.54 0.994 1.0083 4.64 1.00湿树脂用量g 运行流量/(L/h)原水硬度/(mg/L)18.4167 0.864 39.42序号运行时间/s出水量/mLEDTA滴定用量/mL运行流量/(L/h)出水硬度/(mg/L)累计运行时间/s累计出水量/mL1 0 250 8.8 39.42 02 336 37 0.2 0.40 6.05 336 373 714 41 0.3 0.44 8.20 1050 784 1176 35 0.25 0.38 8.00 2226 1135 302 25 0.2 0.27 8.96 2528 1386 587 50 0.45 0.54 10.08 3115 1887 522 48 0.38 0.51 8.87 3637 2368 601 53 0.55 0.57 11.62 4238 2899 672 58 0.45 0.62 8.69 4910 34710 624 50 0.5 0.54 11.20 5534 39711 592 46 0.55 0.49 13.39 6126 44312 588 40 0.6 0.43 16.80 6714 48313 597 49 0.9 0.53 20.57 7311 53214 634 40 1 0.43 28.00 7945 57215 338 17 0.5 0.18 32.94 8283 589实验五絮凝沉淀表1 混凝沉淀实验记录水样编号 1 2 3 4 5 6 水样温度/℃18.5 18.5 18.5 18.5 18.5 18.5投药量/mL 0.63 1.50 2.40 3.20 4.20 5.00 /(mg/L)初矾花时间/s 31 17 7 3 2 1矾花沉淀情况很少沉淀较多沉淀很多沉淀较多沉淀较少沉淀很少沉淀吸光度0.013 0.008 0.006 0.007 0.010 0.014 沉淀后pH值 6.86 6.14 4.72 4.52 4.37 4.32。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习指导书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习指导书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习指导书一、实习目的通过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实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熟悉污水处理的设备及构筑物,掌握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和污水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增加学生的生产实践知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指导(一)物理法处理1、格栅与筛网2、平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3、快滤池的构造及工作过程4、气浮5、离心分离与磁分离设备(二)化学法处理混凝、沉淀、中和、氧化还原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三)物理化学法1、吸附2、离子交换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3、萃取与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四)好氧生物法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运行方式、及曝气池的构造2、生物膜法的几种类型(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流化床)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构筑物及运行方式3、氧化沟、SBR、A/O等新工艺(五)厌氧生物处理厌氧反应器的构造及应用(六)污泥消化、浓缩与缩水(构筑物与设备)(七)深度处理1、脱氮、除磷工艺2、消毒方法三、实习基本要求1、在技术员及实习老师的指导下,和工人一起参加实习,在实际生产中操作水平,每天写实习日记,认真填写实习记录表,加深对水污染控制的理性认识。

2. 实习期间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虚心向技术人员学习,认真参加实际操作,吃苦耐劳,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3. 严格遵守污水厂的规章制度及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实习期间不得请假(特殊情况例外)4. 在生产中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出现问题或失误及时跟老师汇报,妥善处理,以免给生产造成损失。

三、实习时间:4周四、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在实训期间的工作表现、学习情况及实训报告评定成绩,成绩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水污染控制技术实训指导书

水污染控制技术实训指导书

水污染控制技术实训指导书水污染控制技术是当今全球面临的最大环境挑战之一。

保护水资源和防止水污染成为全球各国政府和民众的共同责任。

面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需要各种实践科学的控制技术,因此开展水污染控制技术实训是非常必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份名为“水污染控制技术实训指导书”的实验手册,内容为如何进行水污染的有效控制。

首先,自然界中的一些污染物会使水变得不适宜饮用或使用。

水的污染可由一些直入水体的人类活动如城市排水、农村污水、工厂污水,及其他污染源如自然灾害等,引起大量造成污染。

这些污染物带来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水中生物的死亡,水源变得不能使用,甚至人类健康受到威胁。

如何有效地控制水污染,已成为控制环境污染的关键性问题。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相关知识和实际应用技术,以帮助有关人员在实践中掌握水污染防治技术。

本手册主要涵盖的内容包括污染物产生与排放分析、污染物的监测与评估,及各种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方法。

其中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以及组合处理等具有广泛应用的污染控制技术,为实验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实验技术,以便其根据实际情况,评估污染防治控制技术的效果以及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实用。

在实验操作中,指导书对采样样品的选取、采样设备和操作要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实验数据获取及处理的基本方法进行了介绍,实验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进行了书写,并提醒实验者注意工作安全以及保障环境。

此外,本手册还提供目的明确、操作实用、目的明确、实验教学科学等几方面的实践技巧,以帮助实验者更快地掌握实验技术,达到更佳的实验效果。

尽管该指导书涵盖了许多适用于水污染监测和控制的技术,但是在实际应用时,仍然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实践。

此外,由于各种污染控制技术的特点不同,其效果的实用性也会因不同的环境条件而不同,需要充分评估后确定适用性。

总之,水污染控制技术实训指导书是控制水污染所需要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重要工具,对实验者提供了相关知识和实际应用技术,以帮其掌握有关实验技术和工具。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水的物理性指标测定一、色度(一)铂、钴标准比色法仪器:1. 50mL成套具塞比色管; 2.离心机。

试剂:铂—钻标准溶液:称取1.246g氯铂酸钾K2PtCl6,再用称量瓶称取1.000g干燥的氯化钴CoCl2·6H20,共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100mL浓 HCl,将此溶液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再稀释至标线,此标限溶液的色度为500度。

步骤:1.标准色列的配制:取50mL比色管11支,分别加入铂—钴标准溶液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 OOmL,加去离子水至标线,摇匀。

即配制成色度为0,5,10,15,20,25,30,35,40,45,50度的标准色列,密封保存,可长期使用。

2..水样的测定取50mL透明的水样于比色管中,如水样色度过高,可取适量水样,用去离子水稀释至50mL与标准色列进行比色(观察时,可将比色管置于白磁板上,使光线从管底部向上透过柱液。

目光自管口垂直向下观察),将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计算C=M×500/V式中, C:水样的色度,度; M:相当于铂—钴标准溶液用量,mL; V:水样体积,mL 问题:用铂—钴标准法测定水的色度有何适用范围?(二)稀释倍数法仪器50mL具塞比色管,其标线高度要一致。

步骤1.取100一150mL澄清水样置烧杯中,以白色瓷板为背景,观测并描述其颜色种类。

2.分取澄清的水样,用水稀释成不同倍数,分取50mL置于50mL比色管中,管底部衬一白瓷板,由上向下观察稀释后水样的颜色,并与蒸馏水相比较,直至刚好看不出颜色,记录此时的稀释倍数。

(三)分光光度法仪器1.分光光度计 2. 离心装置。

步骤1.调节水样pH值至7.6,取离心处理过的水样于比色皿中,按表所列的每个波长测定透光率(以百分比计),选用lO个具有星标号的坐标(如要增加精度则用30个坐标),以去离子水为空白测定透光率。

环境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实验指导书-打印(页).docx

环境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实验指导书-打印(页).docx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叶劲松刘盛萍合肥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二0—四年二月实验室规则1)实验室是办学的基本条件Z—,是师生进行科学实验、开展教研科技活动,培养实验能力的重要场所。

进入实验索要自觉遵守纪律不得ng哗吵闹,保持肃静,有秩序地入座。

2)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熟悉木次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步骤,懂得每一操作步骤的意义和了解所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否则不能开始实验。

3)实验过程中要听从教师的指导,严肃认真地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并把实验结果和数据及时、如实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文字要简练、准确。

完成实验后经教师检查同意, 方可离开实验室。

4)实验台面应随时保持整洁,仪器、药品摆放整齐。

公用试剂用完后,应立即盖严放回原处。

勿使试剂、药品(尤其是NaOlI)洒落在天平、实验台而和地上。

毛刷用后必须立即挂好,各种器血不得丢弃在水池内。

实验完毕,仪器洗净放好,将实验台而抹拭T 净,才能离开实验室。

5)配制试剂和用无离子水要注意节省,按实验实际使用量配制,多余的重要试剂和各种有机试剂要按教师要求进行冋收,不得丢弃。

6)配制的试剂和实验过程中的样品,尤其是保存在冰箱和冷室中的样品,必须贴上标签、写上品名、浓度、姓名和口期等,放在冰箱屮的易挥发溶液和酸性溶液,必须严密封口。

7)配制和使用洗液必须极为小心,强酸强碱必须倒入废液缶或冲稀后排放。

电泳后的凝胶和各种废物不得倒入水池,只能倒入废物桶。

8)使用贵重精密仪器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使用分光光度计时不得将溶液洒在仪器内外和地面上。

仪器发生故障应立即报告教师,未经许可不得自己随意检修。

9)实验室内严禁吸烟、饮水和进食,严禁用嘴吸移液管和虹吸管。

易燃液体不得接近明火和电炉,凡产住烟雾、有害气体和不良气味的实验,均应在通风条件下进行。

10)实验完毕必须及吋洗净并放好各种玻璃仪器,插好自动部分收集器上的试管,保持实验台而和实验柜内的整洁。

11)每组的仪器和玻璃器皿要川油漆编号,严禁抄拿他组仪器,不得将器皿遗弃在分光光度计内和其他实验台面上,打破了玻璃仪器要及时向教师报告,并白觉登记,并进行赔偿。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

实验1 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性能测定1.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1)了解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性能的实验方法,加深对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机理性能的理解。

(2)测定几种不同曝气设备氧的总转移系数K la ,。

2. 实践内容或原理曝气的作用是向液相供给溶解氧。

氧由气相转入液相的机理常用双膜理论来解释。

双膜理论是基于在气液两相界面存在着两层膜(气膜和液膜)的物理模型。

气膜和液膜对气体分子的转移产生阻力。

氧在膜内总是以分子扩散方式转移的,其速度总是慢于在混合液内发生的对流扩散方式的转移。

所以只要液体内氧未饱和,则氧分子总会从气相转移到液相的。

根据氧传递基本方程(dc/dt )=—k la (Cs-C)积分整理后得到的氧总转移系数:tS S La C C C C t t K ---=0lg303.2 将待曝气之水脱氧至零后,开始曝气。

把液体中溶解氧的浓度Ct 作为时间t 的函数。

曝气后每隔一定时间t 取曝气水样,测定水中溶解氧浓度,从而利用上式计算Kla 值。

或是以亏氧量(Cs-Ct )为纵坐标,以时间t 为横坐标,在半对数格纸上绘图,直线斜率即为Kla 值,其中Cs 为曝气池内液体饱和溶解氧值。

3. 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溶解氧测定仪;天平、秒表、量筒;无水亚硫酸钠、氯化钴 4. 实践步骤或环节(1)正确调试溶解氧测定仪,使之处于工作状态。

(2)在曝气罐中装入自来水8升,测定水中的溶解氧值,计算罐内溶解氧量G=DO ·V. 计算投药量:a 、脱氧剂采用无水亚硫酸钠:2NaSO 3+O 2=2Na 2SO 4由此,则投药量g=G ×8×(1.1~1.5) 1.1~1.5值是为脱氧安全而采取的系数。

b 、催化剂采用氯化钴,投加浓度为0.1mg/l ,将所称得的药剂用温水化开,倒入曝气罐内,几分钟后测定水中的溶解氧值。

(3)当水中的溶解氧值为零后,打开空压机,开始曝气,并记录时间,同时每隔一定时间(一分钟)读取一次溶解氧值,连续读取10—15个数值,然后拉长间隔,直至水中溶解氧达到饱和为止,停止曝气,并测试罐内水温。

《水污染控制技术》实训指导书

《水污染控制技术》实训指导书

实验一颗粒自由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

二、实验原理颗粒的自由沉淀是指在沉淀的过程中,颗粒之间不互相干扰、碰撞、呈单颗粒状态,各自独立完成的沉淀过程。

自由沉淀有两个含义:(1)颗粒沉淀过程中不受器壁干扰影响;(2)颗粒沉降时,不受其它颗粒的影响。

当颗粒与器壁的距离大于50d(d为颗粒的直径)时就不受器壁的干扰。

当污泥浓度小于5000mg/l时就可假设颗粒之间不会产生干扰。

颗粒在沉砂池中的沉淀以及低浓度污水在初沉池中的沉降过程均是自由沉淀,自由沉淀过程可以由Stokes(斯笃克斯)公式进行描述。

但是由于水中颗粒的复杂性,颗粒粒径、颗粒比重很难或无法准确地测定,因而沉淀效果、特性无法通过公式求得而是通过静沉实验确定。

取一定直径、一定高度的沉淀柱,在沉淀柱中下部设有取样口,如图1.1所示,将已知悬浮物浓度为C0的水样注入沉淀柱,取样口上水深为h0,在搅拌均匀后开始沉淀实验,并开始计时,经沉淀时间t1,t2,…ti从取样口取一定体积水样,分别记下取样口高度,分析各水样的悬浮物浓度C1、C2…Ci,从而通过公式η=C0-C i/C0³100%式中:η—颗粒被去掉百分率;C0—原水悬浮物的浓度(mg/l)Ci—ti时刻悬浮物质量浓度(mg/l)同时计算:p=C i/C0³100%式中:p—悬浮颗粒剩余百分率;C0—原水悬浮物的浓度(mg/l)Ci—ti时刻悬浮物质量浓度(mg/l)图1-1 自由沉淀示意图通过下式计算沉淀速率u=h0³10/ti³60式中:u—沉淀速率(mm/s);h0—取样口高度(cm)ti—沉淀时间(min)通过以上方法进行实验要注意以下几点:(1)每从管中取一次水样,管中水面就要下降一定高度,所以,在求沉淀速度时要按实际的取样口上水深来计算,为了尽量减小由此产生的误差,使数据可靠应尽量选用较大断面面积的沉淀柱。

A4-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

A4-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

自由沉淀实验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是研究浓度较稀时的单颗颗粒的沉淀规律。

一般是通过沉淀柱静沉实验获取颗粒沉淀曲线。

它不仅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而且也是水处理工程中某些构筑物如沉砂池、沉淀池设计的重要依据。

一. 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沉淀过程,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 初步掌握颗粒自由沉淀的实验方法,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

3. 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由沉淀规律,根据实验结果绘制自由沉淀曲线,包括时间~沉淀效率(t~E )的关系曲线、颗粒沉速~沉淀效率(u~E )的关系曲线。

二. 实验原理沉淀是指从液体中借重力作用去除固体颗粒的一种过程。

根据液体中固体物质的浓度和性质,可将沉淀过程分为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和压缩沉淀等四类。

当废水中的悬浮物浓度不高时,在静沉过程中颗粒之间互不干扰、碰撞,呈单颗粒状态下沉,这种沉淀属于自由沉淀。

自由沉淀时颗粒是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与沉淀的高度无关,因而自由沉淀可在一般的沉淀柱内进行。

为使沉淀颗粒不受器壁的干扰,沉淀柱的直径一般应不小于100mm 。

如果沉淀柱的有效水深为H ,如图1-1所示,通过不同的沉淀时间t ,可求得不同的沉速u ,u=H/t 。

如沉淀时间为t ,相应的沉速为u 0,则颗粒的去除率由两部分构成:沉速u≥u 0颗粒能全部去除,去除率为E 1;所有沉速小于u 0的颗粒能部分去除,去除率为E 2,则E=E 1+E 2。

设所有沉速小于u 0的颗粒占总颗粒数的百分数为P 0,其中某一种沉速为u x 的颗粒的去除百分数为u x /u 0,则所有沉速小于u 0的颗粒u x 的去除百分数即E 2=⎰000P xdp u u 。

沉速u≥u 0颗粒所占的百分数为1―P 0,E 1=1―P 0,则总去除率:E=(1―P 0)+⎰000P xdp u u但沉速小于u 0的颗粒占总颗粒数的百分数P 0不易统计,故E 2较难计算。

实验中可按以下方法进行去除率的计算。

环工综合实验(2)水控实验指导书

环工综合实验(2)水控实验指导书
间间隔较长各水样加药后反应时间长短相差太大,混凝效果悬殊。 2.在最佳 pH 实验中,用来测定 pH 的水样,仍倒入原烧杯中. 3.在测定水的浊度、用注射针筒抽吸上清液时,不要扰动底部沉淀物。同时,各烧杯
抽吸的时间间隔尽量减小。
五 实验结果整理
(一)最佳投药量实验结果整理 1.把原水特征、混凝剂投加情况、沉淀后的剩余浊度记入表。 2.以沉淀水浊度为纵坐标,混凝剂加注量为横坐标.绘出浊度与药剂投加量关系曲线, 并从图上求出最佳混凝剂投加量。 (二)最佳 pH 值实验结果整理 1.把原水特征、混凝剂加注量,酸碱加注情况,沉淀水浊度记入表。 2.以沉淀水浊度为纵坐标,水样 pH 值为横坐标绘出浊度与 pH 值关系曲线,从图上求 出所投加混凝剂的混凝最佳 pH 值及其适用范围。 (三)混凝阶段最佳速度梯度实验结果整理 1.把原水特征、混凝剂加注量、pH 值、搅拌速度记入表。 2.以沉淀水浊度为纵坐标,速度梯度 G 值为横坐标绘出浊度与 G 值关系曲线,从曲线 中求出所加混凝剂混凝阶段适宜的 G 值。
慢速搅拌 6 分钟、转速约 50r/min。
如果用污水进行混凝实验,污水胶体颗粒比较脆弱,搅拌速度可适当放慢。
6.关闭搅拌机、抬起搅拌桨、静止沉淀 5 分钟,用 50mL 注射针筒抽出烧杯中的上清
液(共抽三次约 100mL)放入 200mL 烧杯内,立即用浊度仪测定浊度,(每杯水样测定三次),
记入表 1-1 中。
1.0、0.5mL 10%浓度的盐酸。依次向 5 号、6 号装有水样的烧杯中分别加入 0.5、1.0mL10
%浓度的氢氧化钠。
该步骤也可采用变化 pH 值的方法,即调整 1 号烧杯水样使其 pH 值等于 3,其它水样
的 pH 值(从 1 号烧杯开始)依次增加一个 pH 值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污水不同工艺流程处理效果对比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强学生对废水处理单元的基本原理的掌握与工艺过程的了解。

2.通过对废水处理试验模型的观摩,了解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结构、过程控制参数。

3.掌握粒状介质过滤的机理和过程,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出这种水处理流程的处理效率,分析试验一、二的处理效果。

二、实验原理
由于城市污水的水质比较单一,已形成了一套典型的处理流程,按不同的处理程度,污水处理可以划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等。

一级处理又称为机械处理,主要的处理对象是较大的悬浮物,采用的分离设备依次是隔栅、沉砂池、沉淀池;二级处理又称为生物处理,处理对象主要是废水中的胶体和溶解态的有机物,采用的典型设备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或生物滤池;三级处理,主要的处理对象营养性污染物质或者水中残留的细小悬浮物、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盐分等,采用的方法有过滤、吸附、离子交换、反渗透、消毒等;三级处理又称为高级处理,二者在处理程度上和深度上基本相同,但三级处理强调顺序性、高级处理只强调处理深度,前面不一定有其它处理。

深层过滤是普遍应用于给水和污水处理的一项工艺。

通过滤料层截留粒径远比滤料孔隙小的水中杂质,机理包括了接触絮凝、筛滤、沉淀等综合作用。

过滤设备称为滤池,可分为重力式、压力式和虹吸式。

要得到理想的出水水质,除了滤料组成必须符合要求外,还可在过滤前投加混凝剂。

当过滤水头损失达到最大允许水头损失或出水浊度超过规定时,滤池需进行反冲洗。

三、实验仪器、试剂
直径33mm的过滤柱2只
磁力搅拌器1台
COD测定装置1台
200ml 烧杯2个
200ml量筒1个
皮尺1个
石英砂、天然卵石、活性炭、混凝剂
四、实验过程及步骤
(一)观摩废水处理试验模型,以口头提问、学生讲述的形式,掌握城市污水二级处理流程,认识混凝槽、初沉池、活性污泥曝气池、二沉池、深层过滤、吸附、臭氧消毒等处理单元的结构特点,复习其净水原理。

(二)掌握过滤的机理及影响过滤效果的主要因素;掌握常用的滤料名称、特性。

掌握水净化流程的常规顺序与基本测试技术。

具体步骤如下:
1、将石英砂、天然卵石按正确顺序组装过滤柱。

使一只过滤柱内装两级滤料,大粒径石英砂1滤料层10cm,小粒径石英砂滤料层10cm,卵石承托层3cm;另一只过滤柱内装填小粒径活性炭滤料层20cm,卵石承托层3cm,测定原水的色度、COD、浊度。

2、按照试验一得出的结论,依照最佳操作条件。

在两份200ml的污水中投加适量的混凝剂,搅拌、沉淀。

3、使沉淀后的两份水样通过两根过滤柱,测定出水的色度、COD、浊度,同时测定沉淀后水的色度、COD、浊度,计算此工艺流程的处理效率,比较滤料组成对净化效率的影响。

4、记录试验中的现象、试验数据。

教师签字。

五、思考题
1、废水一级、二级、三级处理的主要处理对象及主要的处理构筑物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