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模拟实验彰显地理实践力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虚拟实验应用范文

初中地理虚拟实验应用范文

初中地理虚拟实验应用1. 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技术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虚拟实验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地理实验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地理素养。

本文将从初中地理虚拟实验的应用出发,探讨其在教学中的优势、现状及发展前景。

2. 初中地理虚拟实验的优势2.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虚拟实验可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

通过虚拟实验,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地理现象,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地理虚拟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

通过虚拟实验,学生可以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3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地理虚拟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虚拟实验中,学生可以自由地观察地理现象的三维结构,调整观察角度,从而提高空间认知能力。

2.4 丰富教学资源地理虚拟实验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地理实验材料。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虚拟实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5 降低实验成本与传统实地实验相比,地理虚拟实验无需消耗实验材料,降低了实验成本。

同时,虚拟实验可以随时进行,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提高了实验的利用率。

3. 初中地理虚拟实验的应用现状目前,地理虚拟实验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初步阶段。

部分学校已经认识到虚拟实验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尝试运用。

然而,由于技术、设备等因素的限制,地理虚拟实验的普及程度仍有待提高。

3.1 虚拟实验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已经开始关注虚拟实验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一些地理教育平台已经推出了一批适用于初中地理教学的虚拟实验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

3.2 虚拟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地理知识,运用虚拟实验进行生动的教学。

巧用模拟实验法,提升地理实践力——以“喀斯特地貌的成因”为例

巧用模拟实验法,提升地理实践力——以“喀斯特地貌的成因”为例

54 1£昨鹽驚畫睪第验教学巧用模拟实验法,提升地理实践力——以“喀斯特地貌的成因”为例刘诗瑶(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广西桂林)摘要:地理实践力是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模拟实验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方 式。

以模拟实验法为切入点,列举关于“喀斯特地貌的成因”三个实验,补充课堂实验案例,促进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关键词:模拟实验法;地理实践力;喀斯特地貌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模拟实验作为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具有可操作、易开展的特点,它不仅能模拟地理现象、还原地理情境,还 能解决复杂的地理问题。

在教学中使用模拟实验法, 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观测能力,增强分析探究能力,锻炼实验操作技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本文围绕“喀斯特地貌的成因”设计了丰富的地貌实验教学案例。

通过列举的三组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学习喀斯特地貌成因,为地理教师开发和设计实验 课程提供新的思路,促进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

一、“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模拟实验设计借鉴美国髙中地理主流教材《科学发现者一地理:地质学、环境与宇宙》和香港高中地理主流教材 《高中活学地理(第二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从“水 的侵蚀力”“水的流动性”“岩石的可溶性”三个角度, 整理和设计出“喀斯特地貌的成因”系列模拟实验。

1.实验一:探究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水的侵蚀力”的关系[实验目的](1)学习流水侵蚀的相关知识。

(2) 验证降水对地表具有侵蚀作用。

(3)培养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

(4)激发学习地理科学的探究精神。

[实验器材]橡皮泥、自来水、矿泉水瓶、钉子、盛 水器皿。

[实验步骤](1)把橡皮泥捏成圆锥体,模拟山 峰。

(2)将橡皮泥放入盛水器皿内,以便收集实验废 水。

(3)用钉子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瓶盖上钉出几个小洞,将水瓶倒置用于模拟降水。

(4)用力挤压矿 泉水瓶,使水流冲击橡皮泥。

(5)重复上一步骤3 ~5次,观察橡皮泥表面有什么变化,并记录在“实验记录 表”上。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验与观察案例分享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验与观察案例分享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验与观察案例分享地理是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而实验与观察是地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实验与观察,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分享一些适用于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验与观察案例,旨在提供一些可行的教学参考。

案例一:水循环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模拟水循环过程,了解水的循环和分布现象。

实验材料:玻璃杯、热水、保鲜膜、冰块、橡皮带、针或牙签。

实验步骤:1. 将一杯热水倒满,并用保鲜膜封住杯口,用橡皮带固定。

2. 在保鲜膜上刺孔,可以用针或牙签,孔越小越好。

3. 将冰块放在保鲜膜上方。

观察现象:当热水被加热时,水蒸气会通过孔洞蒸发出来,然后在冰块上凝结成水滴。

这个过程模拟了水从海洋蒸发形成云,再降落到陆地上的现象,即水循环。

案例二:风力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模拟风的产生和风的影响,了解风力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实验材料:电扇、风车模型、球形底座。

实验步骤:1. 在球形底座上固定电扇,并打开。

2. 将风车模型放在电扇前方。

观察现象:当电扇启动时,产生了空气流动,风车模型会随之旋转。

这个实验模拟了风的形成和影响,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风力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案例三:地质变化的观察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地质变化现象,了解地壳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实验材料:模拟地壳的板块、水槽、颜料、塑料袋。

实验步骤:1. 将模拟地壳的板块放入水槽中。

2. 在板块的边缘涂抹上不同颜色的颜料。

3. 用塑料袋将整个水槽密封。

观察现象:随着水槽底部不断水平移动,模拟地壳板块会发生相互碰撞、推移和下沉等现象,颜料也会随之混合。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地质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地震、山脉的形成等。

通过以上实验与观察案例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实验与观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它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同时,教师应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实验条件,灵活选择合适的实验案例。

初中地理课堂的地理模拟实验

初中地理课堂的地理模拟实验

初中地理课堂的地理模拟实验地理模拟实验是初中地理课堂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本文将介绍地理模拟实验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地理模拟实验。

一、地理模拟实验的重要性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模拟实验能够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具体化,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实际操作的环境,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亲自观察、实践,感受地理现象的真实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地理模拟实验要求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器材,并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地理模拟实验通常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实际的测量、计算和分析,要求他们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进行问题解决。

这样的实验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地理模拟实验的进行1. 实验目的和步骤的确定地理模拟实验首先要确定实验目的,即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

在确定了实验目的后,需要制定详细的实验步骤,包括具体实验材料和器材的准备,实验操作的步骤和要求等。

同时,还要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2. 实验材料和器材的准备实验材料和器材的准备是进行地理模拟实验的基础。

根据实验目的和步骤,选择合适的地理模型、地图和实验器材,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3. 实验过程和数据记录进行地理模拟实验时,学生需要按照实验目的和步骤进行操作,同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有时还需要进行测量和计算,以获取实验数据。

这些数据将为后续的分析和结论提供依据。

4.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在地理模拟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对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数据和观察结果得出科学的结论。

地理教学中利用模拟实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地理教学中利用模拟实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地理教学中利用模拟实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以课本知识为主,学生容易陷入被动接受的状态。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实践能力,地理教学中利用模拟实验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模拟实验是通过搭建一种与现实场景相近的模型环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模拟事物的变化过程,进而获得对现象和规律的认识。

地理学科具有广泛的实践性,许多地理现象往往难以直接观察或感受,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和体验。

下面将具体介绍地理教学中利用模拟实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几个方面。

一、地貌与水文地理模拟实验地貌与水文地理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地貌的形成和水文地理的变化。

例如,可以设置一个流水实验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模拟河流的侵蚀、运输和沉积作用,体验不同岩石和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通过模拟实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河流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二、气候与环境模拟实验气候与环境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利用模拟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气候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例如,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季节和日照时间的影响,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季节的温度和光照变化。

同时,还可以模拟不同地形、植被和海洋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气候体系的复杂性。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提高实践能力和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三、自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模拟实验自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是地理学中的热门问题,模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讨这些问题。

例如,可以设置一个小型的气候变化模拟实验室,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等参数,模拟全球变暖的影响,让学生研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

四、地理信息系统模拟实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工具,通过模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GIS技术进行地理研究和空间分析。

小学一年级地理自学的趣味实验

小学一年级地理自学的趣味实验

小学一年级地理自学的趣味实验探索地理世界的小小实验室在一片充满好奇心的课堂上,小小的地理学习像一颗种子,正待发芽。

在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眼中,地理不仅仅是抽象的概念,更是一个充满奇妙冒险的世界。

通过一些简单有趣的实验,孩子们可以像小小探险家一样,亲身体验地球的奥秘和自然的奇观。

第一个实验是“自制迷你地球模型”。

准备一个空的塑料球,将其切开,孩子们可以用蓝色和绿色的水彩笔在球的内壁上画出大洋和大陆。

这个过程不仅帮助孩子们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还让他们直观地看到地球的蓝色海洋和绿色陆地。

完成后,可以将两半球体合在一起,用来模拟地球的旋转,感受地球如何围绕自己的轴旋转。

这种互动方式让地理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孩子们仿佛看到了地球的真实样貌。

接下来的实验是“气候小观察”。

孩子们可以选择几种不同的植物,分别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阴暗的角落和温暖湿润的环境中。

通过观察这些植物的生长情况,孩子们可以初步了解不同气候对植物的影响。

这不仅仅是一个观察实验,更是一次关于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早期教育。

孩子们会发现,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有所不同,这让他们对气候的多样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后是“自制小气象站”实验。

用一个简单的塑料瓶制作雨量计,孩子们可以用瓶口倒入水,再用纸条做成小风标,固定在瓶口,观察风向和降雨量的变化。

这项实验使孩子们对天气现象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在观察天气变化的过程中,他们逐渐理解了气象的基本概念,并且学会了如何记录和分析天气数据。

接下来,孩子们可以尝试“土壤分类实验”。

准备几种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如沙土、黏土和壤土,将它们放入透明的容器中,用水进行测试。

孩子们可以观察土壤的沉降情况,了解不同土壤的特性和用途。

这项实验不仅帮助孩子们掌握土壤的基本知识,还让他们认识到土壤在农业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最后,一个有趣的实验是“太阳的影子游戏”。

在晴朗的日子里,孩子们可以用一个小棒子插入地面,观察棒子的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而移动。

高中地理 地理实践力

高中地理 地理实践力

高中地理地理实践力
高中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获取、处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观察和描述地理现象、分析和解释地理数据、评估和预测地理环境变化等方面的能力。

要培养高中生的地理实践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创设情境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地理课堂,激起参与实践探究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地理现象,收集地理数据,分析地理环境变化等。

2. 巧借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气象观测、模拟地质勘探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应用和实践。

3. 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调查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

4. 注重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分析具体的地理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实践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实际的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5. 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关键环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野外实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总之,培养高中生的地理实践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实践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借助动手体验活动发展学生“地理实践力”

借助动手体验活动发展学生“地理实践力”

借助动手体验活动发展学生“地理实践力” 作者:李文雅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年第20期【内容摘要】地理实践力可以在动手体验活动中得到提升。

动手实践活动能够拓展以往的地理课堂,它可以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出来,锻炼学生的学以致用素养。

文章主要从动手体验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进行分析,希望能给教育者带来借鉴。

【关键词】动手体验活动地理实践力教师在地理课堂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进行培养,推动地理课程的变革。

动手体验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对知识进行探究。

因此,地理实践活动能够尊重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具有饱满的学习热情;动手实践活动大致可以分为考察、调查和实验等,教学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在动手体验活动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能够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动手体验活动与以往的地理教学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地理课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活动目标学生在刚刚进入初中阶段,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但是他们的认知还是比较浅显的。

通过动手体验活动,让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感受到地理课程的趣味性。

地图是学生常用的学习工具,也是学习渠道。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绘制地图,让学生通过地图学习知识。

例如,在绘制教师的平面图形中,要凸现出地图的三要素。

那么,学生应该怎样测量出教师的长度与宽度呢?有的学生用步子进行丈量,有的学生用脚长进行丈量,而有的学生运用了尺子。

对这三种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步子是最快的,脚长是最准确的,而尺子是最麻烦的。

在确定教室门的朝向时,有的学生认为可以运用野外辨别方向的途径,有的学生认为可以走出教室门确定方向。

在确定门窗、黑板等物件的长度与宽度及间距时,学生可以通过动手体验的学习方式,确定教师平面图中的各要素,绘制平面图。

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之模拟实验

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之模拟实验

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之模拟实验作者:***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20年第12期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

教室是教师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应该是地理教师注重探索的问题。

地理模拟实验是课堂内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我设计了如下几个地理模拟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一、热力环流模拟实验热力环流模拟实验是用水流的运动模拟空气的运动。

实验准备:实验仪器(玻璃做的上下连通的管子)、烧杯两个、红蓝两种颜料、冰水、热水和常温水。

实验步驟:1. 在仪器两段垂直玻璃管中分别滴入红蓝两种颜料;2. 分别将两个垂直玻璃管注满常温水,一边红色一边蓝色;3. 将仪器蓝色和红色两个装满水柱的玻璃管分别放入两个不同的烧杯;4. 在蓝色水柱烧杯中加入冷水,在红色水柱烧杯中加入热水,分别模拟地面的冷与热;5. 打开水平玻璃管的阀门,观察水柱的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如下组图):加了热水的红色水柱缓慢上升,加了冰水的蓝色水柱高度变化不大,经过十几分钟后观察发现,处在上方的横向玻璃管中的颜色逐渐变红,处在下方的横向玻璃管中的颜色逐渐变蓝,形成一个类似热力环流的水流圈。

用此实验可以模拟热力环流中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大气运动方向,直观形象,教学效果良好。

二、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模拟实验实验准备:沙土、水、瓶子、小红旗。

实验步骤:1. 平整沙土表面,挖出一条模拟的弯曲河道;2. 在河道源头和弯道处分别插上小红旗;3. 从河道源头开始不断向河道中倒水,速度和水量要平稳,要保证有足够的水;4. 观察在倒水的过程中,流水冲刷形成的河谷在长度、深度和宽度上的变化,思考小红旗倒下的原因。

实验结果(如下组图):在不断倒水的过程中,学生观察到河流源头不断崩塌后退(小红旗倒下),河流弯道中凹岸出现崩塌(小红旗倒下)。

如何利用模拟实验法提升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利用模拟实验法提升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利用模拟实验法提升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地理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而在高三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每位地理教师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模拟实验法提升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工具,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一、模拟实验法的概述与特点模拟实验法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环境和具体过程来进行实验和研究的方法。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利用模拟实验法可以通过构建虚拟的地理环境和场景,使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深入感受和了解地理原理和现象,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1.1 模拟实验法的概述模拟实验法是通过模拟真实情境和操作过程,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来了解和研究地理现象和问题的方法。

通过模拟实验,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其中,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2 模拟实验法的特点(1)具有真实性和直观性:通过模拟实验,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地理现象和原理,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具有灵活性和互动性:模拟实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实物模型、计算机模拟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3)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控制性:模拟实验可以反复进行,并可以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和调整,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二、模拟实验法在高三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2.1 构建虚拟地理环境和场景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或者虚拟实境技术构建虚拟地理环境和场景,让学生感受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特点。

例如,通过虚拟实境技术,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登山攀岩、探究火山喷发等活动,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地理原理和现象。

2.2 制作实物模型和地图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实物模型和地图,并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

例如,利用建筑模型和地图展示不同地区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情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城市化进程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局限性。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模拟实验与地图制作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模拟实验与地图制作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模拟实验与地图制作引言: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模拟实验和地图制作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学地理教学中模拟实验和地图制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模拟实验的重要性1.1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模拟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地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地壳运动时,可以通过模拟地震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地震的破坏力和地壳运动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模拟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可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气候变化时,可以通过模拟气象观测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气象要素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1.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模拟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增加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地貌时,可以通过模拟河流侵蚀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河流的侵蚀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对地貌形成机制的兴趣。

二、地图制作的重要性2.1 增强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地图制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空间的关系。

通过制作地图,学生可以将地理知识与实际地理现象相结合,从而增强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

例如,在学习地理位置时,可以让学生制作自己所在城市的地图,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城市的位置和周边地理环境。

2.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绘图能力地图制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绘图能力。

通过观察地理现象和收集地理数据,学生可以绘制出准确的地图。

例如,在学习地理气候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气象数据绘制气候分布图,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绘图能力。

2.3 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图制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通过制作地图,学生需要将地理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地理知识的奇幻之旅初中地理教学模拟实验

地理知识的奇幻之旅初中地理教学模拟实验

地理知识的奇幻之旅初中地理教学模拟实验地理知识的奇幻之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模拟实验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体验,模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本文将带领您进入地理知识的奇幻之旅,通过一场虚拟的模拟实验,深入探索地理世界的奥秘。

1. 探秘地球的内部结构在地理课堂上,学生们常常只能通过教科书上的图表和文字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然而,通过模拟实验,学生们可以亲自动手,更加直观地感受地球的奥秘。

首先,我们准备一个由透明材料制作的球体,代表地球。

然后,将球体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分别代表地壳、地幔和地核。

通过给不同层次填充不同材料,比如黏土、沙子和液体等,学生们可以观察到地球内部的结构变化。

通过这个模拟实验,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内部组成,进一步理解地壳运动、地震和火山等地质现象的形成原因。

2. 揭秘地球的气候系统地理教学中,气候系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模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候系统的运行原理。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大型的水槽来表示海洋。

通过向水槽中注入不同温度的水,模拟不同海洋表面温度的情况。

然后,在水槽中放置一个小型的风扇,模拟海洋风的运动。

学生们可以观察到水槽中的水流和温度变化,从而了解海洋对气候的影响。

另外,还可以使用一个小型的温室箱来模拟地球的气候变化。

通过改变温室箱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学生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这样一来,学生们可以更加形象地理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 探索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板块构造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通过模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板块构造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在这个模拟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一块大理石板来代表地壳板块。

然后,利用木棍或者其他符合条件的材料来模拟板块的运动。

学生们可以观察到板块的碰撞、分离和滑动等运动形式,并进一步理解地震、火山和山脉等地质现象的成因。

通过这样一场奇幻的模拟实验,地理知识不再只是死板的文字和图表,而是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初中地理教学互动模拟实验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互动模拟实验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互动模拟实验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初中地理教学互动模拟实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旨在通过模拟实验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

本实验通过构建一个互动性强、真实性高的模拟实验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提升教学效果。

实验目标1.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思维力和实践能力;3.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4.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实验内容1.地理现象模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自然地理现象,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等,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亲身感受这些现象,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2.地理过程演示:利用动画、三维模型等手段,生动展示地理过程,如地球自转、公转、地壳运动等,帮助学生形象地掌握地理知识。

3.地理实验操作:设计一些简单的地理实验,如模拟降雨、蒸发实验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实践能力。

4.地理情景模拟:通过构建虚拟的地理情景,如城市规划、资源分布等,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决策和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地理数据分析:利用GIS等技术,对学生进行地理数据分析能力的训练,如地图制作、空间数据分析等,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教师为学生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确保学生了解实验的基本情况。

2.实验操作: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进行地理现象模拟、地理过程演示、地理实验操作等,期间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3.实验观察与记录: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以便后续的讨论和分析。

4.实验总结与交流:学生就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验现象等进行总结和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实验报告撰写: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提高写作能力。

实验评价1.学生实验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小学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模拟实验研究

小学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模拟实验研究

小学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模拟实验研究地理教学一直以来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地理模拟实验作为地理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具有很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模拟实验的研究,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效果评估方法。

一、地理模拟实验在小学地理教学中的意义地理模拟实验是以虚拟环境和模拟设备为基础,通过模拟真实的地理环境和实验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和操作方法的教学模式。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地理模拟实验可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过程,使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其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模拟实验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地理模拟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理现象和规律,深化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提高学习效果。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地理模拟实验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锻炼了他们的集体意识。

二、地理模拟实验的实施方案在小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模拟实验应该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和学科要求来设计。

1. 确定实验内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要求,选择适合的地理模拟实验内容,例如研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探索风向和水流的形成等。

2. 实验工具准备:准备适当的地理模拟实验工具和设备,例如虚拟地球仪、模拟风机和水槽等,以及相关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指导书。

3. 实施实验过程: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过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引导他们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等实验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4. 效果评估与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和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效果评估和总结,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完善实验方法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三、地理模拟实验的效果评估方法为了确保地理模拟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需要使用一些评估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地理实践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地理实际应用能力

地理实践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地理实际应用能力

地理实践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地理实际应用能力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上的人类活动的学科,它的基础理论对于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并不足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际应用能力,地理实践活动设计成为一种必要的教学手段。

1.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地理实践活动。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地理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地理景点、考察地质特征、研究生态系统等。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学生可以亲眼目睹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理现象直接接触,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实际应用能力。

2. 地理模拟实验除了实地考察外,地理模拟实验也是培养学生地理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模拟实验,学生可以参与各种地理过程的模拟,如气候模拟、地质模拟等。

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数据,从而对地理理论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等工具,对地球表面的各类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地理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他们的地理实际应用能力。

4. 研究性学习项目研究性学习项目是培养学生地理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地理问题,进行独立的研究和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学习如何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将结果应用于实际情境。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将提高他们的地理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而言,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际应用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实地考察、地理模拟实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和研究性学习项目等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应该积极推崇这种教学方式,并结合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地理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小学生地理教育中的模拟实践活动

小学生地理教育中的模拟实践活动

小学生地理教育中的模拟实践活动地理教育在小学阶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和人文环境,培养他们的地理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而模拟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地理教育中的模拟实践活动,并分析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模拟实践活动的定义和特点模拟实践活动是指通过模拟真实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和体验,以达到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虚拟性:模拟实践活动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的,通过模拟真实情境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近似真实的学习体验。

2. 操作性: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参与到模拟实践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互动性:模拟实践活动往往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学生可以在团队中相互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模拟实践活动在小学地理教育中的应用在小学地理教育中,模拟实践活动可以应用于多个方面,例如地理实地考察、地理模型制作、地理问题解决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方面的应用。

1. 地理实地考察地理实地考察是指学生亲自到实地进行地理观察和调查,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地理环境。

然而,由于实地考察存在时间、经费和安全等问题,模拟实践活动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式。

学校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地理实地考察,通过模拟的方式了解不同地理环境的特点和特征。

2. 地理模型制作地理模型制作是指学生通过制作地理模型的方式,展示地理现象和地理特征。

通过模拟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参与到地理模型的制作过程中,了解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和特征,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沙盘模型来展示地球的地理构造和地理特征,通过制作气象模型来了解气候和天气的变化。

3. 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解决是指学生通过解决地理问题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地理实践力为导向的课堂模拟实验教学策略——以“昼夜长短变化”为例

以地理实践力为导向的课堂模拟实验教学策略——以“昼夜长短变化”为例
* 戴文斌,江苏省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理课堂,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 技能与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必要的科学精 神与行为品质[2],有助于地理实践力素养的 落实。
一、地理课堂模拟实验的概念及方式
由于多数地理现象及其变化的时空尺 度较大,课堂教学中通常难以直接观察,
57 总第 270 期
□ 地理
学科教育与教学
以地理实践力为导向的课堂模拟实验教学策略
——以“昼夜长短变化”为例
●戴文斌*
摘 要:地理课堂中的模拟实验,对地理实践力的落实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昼夜长短变化”模拟实验 为例,通过实物模拟与计算机模拟两大类实验方式描述了地理课堂中模拟实验开展的过程。同时,从教 学媒介、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语言五个方面给出了设计地理课堂模拟实验教学的有效 方法。 关键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实践力 课堂模拟实验 昼夜长短变化
1.实物模拟实验 (1)实验用具
大型圆底烧瓶(一个);瓶塞(一 个);带色(不宜过浓)的水(半瓶);细 金属棒(一根);剪纸太阳(三个)。
(2)实验准备
在大型圆底烧瓶内注入半瓶带色(不宜 过浓)的水,使得任意角度放置烧瓶时, 水面均能刚好平分烧瓶的圆球部分。
穿过瓶塞插入细金属棒,用以表示地 轴,瓶底一端表示北极;金属棒与水面的 交点表示地球上某地纬度,水面则表示该 地地平面。
2020.03下-内文.indd 57
2020/3/11 下午2:29
需要借助替代性的实验器具或信息技术, 并设置类似的条件或环境,对教学内容予 以模拟,以实现教学认知的直观化与具体 化。因此,地理课堂模拟实验作为一项重 要的教学实践活动,是通过在课堂中有目 的、有步骤地模拟控制地理现象和过程 来认识地理事物与规律的感知活动。[3]

模拟实验与地理教学的创新与应用总结 (2)

模拟实验与地理教学的创新与应用总结 (2)

加强地理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工作, 建立完善的数据支撑体系,为模拟实验提 供可靠的数据保障。
提升教师技能
激发学生兴趣
加强对教师的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计算 机技术和仿真技术水平,增强教师运用模 拟实验进行教学的能力。
通过丰富多样的模拟实验内容和形式,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接 受度和参与度。
模拟实验与地理教学的创新 与应用总结
汇报人:XX 20XX-01-26
目录
• 引言 • 模拟实验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 地理模拟实验的创新 • 模拟实验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 模拟实验在地理教学中的挑战与对策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究模拟实验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01
通过模拟实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理现象和过程,提
通过模拟实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和价值,增强其对地 理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模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地理知识的整体认知和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从而有助 于其长期记忆和灵活运用地理知识。
05
模拟实验在地理教学中的挑战与 对策
模拟实验的设计与开发难度
1 2
技术难题
模拟实验需要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仿真技术 ,设计和开发过程涉及复杂的算法和模型,技术 难度较大。
环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02 03
地理现象模拟
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模拟自然地理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等)和人 文地理现象(如城市规划、人口迁移等),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现象的形 成机制和演变过程。
地理决策模拟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构建地理决策模拟平台,学生可以 模拟不同决策方案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地理决策能力。

地理实践力:在课堂的空间拓展中生成

地理实践力:在课堂的空间拓展中生成

地理实践力:在课堂的空间拓展中生成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地理课堂中通过实际操作、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地理能力。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课堂的空间拓展中生成更多的知识与理解。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

第一种方式是利用实地考察活动。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和地理环境,加深对地理基本概念的理解。

在山区实地考察中,学生可以通过登山、观察植物分布等活动来了解山脉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在海滨实地考察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海浪、捡拾贝壳等活动来了解海洋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书本中的知识与实际情景相结合,加深理解。

第二种方式是进行实际的测量和统计活动。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测量和统计技能。

通过测量和统计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如何使用地理仪器和工具,掌握测量和统计的方法。

在城市规划的实践中,学生可以使用测量仪器来测量城市中的建筑物高度、道路长度等,然后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城市规划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地理实践力。

第三种方式是进行模拟实验活动。

模拟实验是一种用人工的方法来模拟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活动。

通过模拟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培养自己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气候变化的模拟实验中,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设备来模拟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观察和分析不同因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自己的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自己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实践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模拟实验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运用毛铭新

模拟实验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运用毛铭新

模拟实验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运用毛铭新发布时间:2023-05-29T09:09:23.85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6期作者:毛铭新[导读] 随着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在改革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同时,改革学生地理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提倡关注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同时,模拟实验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也愈发受到重视。

在整个新课程改革中,地理模拟实验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实验技能等目标的有利帮手,为实现高中地理实践力的目标提供了良好渠道。

教师以模拟实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实际地理问题思考,顺应了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要求。

本文从模拟实验的实际开展角度出发,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湖北省竹山县第二中学摘要:随着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在改革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同时,改革学生地理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提倡关注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同时,模拟实验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也愈发受到重视。

在整个新课程改革中,地理模拟实验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实验技能等目标的有利帮手,为实现高中地理实践力的目标提供了良好渠道。

教师以模拟实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实际地理问题思考,顺应了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要求。

本文从模拟实验的实际开展角度出发,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模拟实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运用;引言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模拟实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借助实验仪器及相关设备完成各种自然事件的发生及作用过程。

模拟实验可以分为实验模拟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实验。

计算机模拟实验就是在教育教学中通过计算机的方式来模拟实验资源,但是计算机模拟实验真实性略显不足。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通过模拟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模拟或者是再现一些自然现象,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借模拟实验,彰显地理实践力*许先跃 林小红(福建省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 福建 厦门 361101)摘要:通过自制等高线地形模型,让学生利用模型自己动手进行模拟演示实验,实现地形剖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的转换,从而有效地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并掌握等高线图的判读规律和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关键词:模拟实验;等高线地形模型;地理实践力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在高考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所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直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这对于文科生而言又是一大薄弱环节,是学习的难点。

在缺少传统教具的本校,笔者尝试通过师生自制等高线模型,让学生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获取、收集和加工有用信息,有效地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地理实践力。

一、等高线地形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实验目的】①利用发泡泡沫刻成不同形态的山体(山体中包含有陡坡、缓坡、山顶、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山体部位),学生观察山体模型,感受山体的整体面貌。

②利用该模型观察等高线分布,画出相应的地形图,加深对等高线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主要器材】发泡泡沫,水彩笔,小刀,竹签,2厘米厚的三合板6片,白纸【制作过程】①用小刀在发泡泡沫上刻出山脉的主体,再刻出陡坡、缓坡、山顶、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山体部位;②分别用两根竹签从山体模型的两个山峰顶部穿孔到底部;③以桌面为“海平面”,利用三合板的高度和水彩笔画出山体模型的“海拔高度”,即等高线;④以2厘米为等高距,用小刀沿着等高线对山体进行水平切割;⑤将切割好的山体模型分层摆在白纸上,以竹签穿孔处为中心点,从底层部分开始,沿发泡泡沫的切割线进行等高线绘制,绘制完后,将其取走,再对其上一层进行绘制,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等高线绘制完成。

如图1所示:图1 发泡泡沫模型【结论推导】①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同线等高,同图等距;②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③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陡崖处的等高线重叠;④山谷处的等高线向高处凸,山脊处的等高线向低处凸,即“值高凸低,值低凸高”;二、等高线地形模型的模拟演示过程1.利用自制地形模型,实现剖面图与等高线图的轻松转换等高线是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起来的线。

在剖面图中的等高线学生一看即知,而如何转换成等高线地形图则是我校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笔者尝试让学生用模型将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垂* 本文为厦门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成果(项目编号:1665)。

直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从而制作地形图,实现将剖面图转换成地形图。

(1)具体过程①发给每位同学一个地形模型,一张A4空白纸,把地形模型放在纸的合适位置上,稍微用力压一下竹签,用铅笔描出最底层的200m等高线,移出模型,在等高线上标上200,并用红笔在竹签处标上红点;②在模型中取出200m等高线,竹签对准纸上的红点处,调整好模型位置,用铅笔描出第二层的400m等高线;③同样的方法,画完六条等高线;④对比剖面图和等高线图,掌握等高线图的制图方法。

(2)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深刻体会等高线绘制的原理,明白剖面图与等高线图的转换关系;通过感性认知建构理性思维,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学生空间思维障碍;同时在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唤醒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趣味性。

2.借助地形模型,设问推导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学生观察地形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关系,教师采用设问的方法,层层设疑,引导学生推导分析。

(1)导学过程设问①: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数值有什么关系?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差为多少?结论: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同线等高,同图等距。

设问②:等高线的疏密程度与山地的坡度有什么关系?结论: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设问③:等高线之间有什么关系?结论: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陡崖处的等高线重叠。

设问④:山谷处和山脊处的等高线分别凸向哪个方向?结论:山谷处的等高线向高处凸,山脊处的等高线向低处凸,即“值高凸低,值低凸高”。

(2)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实体地形模型、分析自己转换的等高线地形图,以自主学习模式营造学生自主学习氛围,激发自主学习动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能比较高效地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阅读地图、提取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并在主动学习过程中解决地理问题,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提升地理实践力;转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获取的信息,动手画图,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画出来的等高线地形图是多元的,师生互动也是多元的,是具有生命力的地理学堂。

3.透过地形模型,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透过地理现象,看清地理问题的本质,归纳地理规律,不仅是地理实践力的体现,更是综合思维的训练。

在掌握等高线地形图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如何将其高效应用于具体地图中,下面以两种经常出现的等高线地形图为例。

(1)判读等高线弯曲处的地形部位类型【教师活动】设问:为什么“山谷处的等高线向高处凸,山脊处的等高线向低处凸”? 请在学案上作图验证。

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并引导全体学生按顺序进行作图,并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活动】读图思考——作图得出结论——小组探究质疑——小组代表发言。

根据老师指导,作图验证:在图中用虚线分别画出一条山脊线和山谷线;在山谷线与600m等高线的交汇处标上A,在山脊线与600m等高线的交汇处标上B;过A作和山谷线垂直的直线并与800m等高线分别交于A 1和A 2,过B作和山脊线垂直的直线并与400m等高线分别交于 B 1和B 2;验证可知,A< A 1(A2),B> B 1(B 2),所以A为山谷,B为山脊。

【师生互动】投影最终作品(如图2),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等高线弯曲处的地形部位,可直接用“值高凸低,值低凸高”判读,即“山谷的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脊的等高线凸向低处”的规律。

图2 山谷和山脊等高线示意图【设计意图】①巧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②在验证结论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让学生体验的学习情境,并在学习小组中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共享交流智慧也符合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③整合剖面图和地形图,借助一定的辅助线,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规律,有利于突破教材中的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2)判读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的数值范围【教师活动】先投影图3,设问:图中A和B的数值范围分别是多少?图3 两条等高线中的闭合等值线示意图再提供学习工具(如图4):每个学习小组一个泡沫小山,一组塑料套圈;指导学生借助地形模型,得出结论;图4 实验模型图【学生活动】读图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后,学习小组讨论,提出质疑根据老师指导,对地形模型进行再加工,得出结论:①把小山头模型放在缓坡面的两条等高线之间,按照把“剖面图转换成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作出小山头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等高线地形图”,思考得出该图为左图A区域的原形,得出图中A的数值范围;②把塑料套圈放在缓坡面的两条等高线之间,表示火山口,按照①的方法,作出等高线地形图,思考得出该图为右图B区域的原形,得出图中B的数值范围。

【师生互动】展示最终作品(如图5),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其内部数值可以通过类似作“地形剖面图”的方法,看数值曲线变化趋势来判断其数值范围,从而得出“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规律。

图5 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闭合等值线数值规律图【设计意图】①设置认知冲突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从而出现好奇、困惑的心理,这种心理激励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②借助学习工具,化抽象为具体,变感性认知为理性认知;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借助模型作图,自主探究其原因,自主建构认知结构,教师只是给予智慧型的引导,从而营造了个性化的多元课堂,让地理课堂焕发生命力。

4.学生自制地形模型,优化学习效果,强化实践环节虽然学生动手自制模型要花较多精力,对于高二学生来说也是比较奢侈的,但是根据需求一学期设计1-2次自制模型活动,可以更高效地完成教学在务。

学完“等高线”这一重点和难点内容,举办年级“地形模型制作大赛”,优化学习效果,强化实践环节,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1)比赛活动要求①制作的地形模型必须有“山顶”、“山谷”、“鞍部”、“陡坡”和“缓坡”等五个山体部位,形状可自行发挥;②在材料使用上建议体现环保理念,可以用生活用品或废弃品;③作品要求体现“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④需写明设计理念、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2)活动目的设定一个骨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丰富其血肉,盘活所学知识,提升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在模(下转第61页)需要注意的是,要素综合思维、时空综合思维和区域综合思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要素综合思维是综合思维的基础,时空综合思维是综合思维的尺度框架,区域综合思维是综合思维的最高级形式。

因此,在运用综合思维构建具体的地理知识点时,可能会同时用到其中的一种、两种甚至是三种综合思维,只不过某一种综合思维可能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其余的综合思维类型起的是基础或者辅助的作用。

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地理教师要精心研究地理课程标准、教材与高考题、地理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并且要对综合思维的对象、综合思维的视角、综合思维的内涵有深刻地理解,有意识地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综合思维素养以及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其它素养,为培养负责任而有能力的地球公民而努力!参考文献:[1] 周江陵.综合思维方式初探[J].南京政冶学院学报,1996(3):29-31.[2] 陈红,吴燕坤.基于学习进阶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7):28-30.[3][6] 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地理教育国际宪章[J].地理学报,1993,48(4):289-296.[4] 杨洁,丁尧清(译).地理教育国际宪章2016[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8):22-24.[5] 王向东,王海霞.学科视域下中学地理特征知识的教学视角分析与认知结构构建[J].地理教学,2016(2):8-10.[7][8] 何发成.研究生应该具备系统综合思维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8,(3):61-64.[9] 张连彬.“综合思维”素养的教学理解[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9):7-9.图7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构建(责任编辑:王惠娟)型制作比赛过程中,学生在加深对知识本身理解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整体设计和构思,可以提高提取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营造让学生主动参与设计、制作和探索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手脑有机结合,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发现地理规律,激发学习动力和创新思维;“看得见摸得着”的学生作品,激发学生的存在感和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