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预测题(二).doc

合集下载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新高考Ⅱ卷】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新高考Ⅱ卷】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新高考Ⅱ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登泰山记》)这篇游记散文是写实,但经过了作者精心的艺术处理和加工。

文章的艺术特色,很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作者紧紧围绕着“寒冬”来描绘,并且贯穿始终。

开始时,自京都乘风雪,点出了“风雪”二字,接着便步步深化。

登山时“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到达山顶时“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观日出时“大风扬积雪击面”;游览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雪与人膝齐”。

这些文字直接描写风雪,用来显示时令的特征,从艺术处理的角度看,这并不困难。

精妙的是,作者借助于描写对象来显示寒冬的景象。

例如日出前,山峰“白若樗蒱”,山本来是青色的,现在却白如樗蒱,当然是积雪覆盖所致,于是,严冬的特征被点染出来了。

“绛皓驳色”,山峰蒙雪,当然是白的了,这样,时令的特征又被点染出来了。

在文章中,不仅有时令特征,而且有地点特征。

作者所写的树木、石头等,都很切合泰山的景物特征,至于泰山日出,就更有特点了,这是在别的地方所不能见到的。

其次,繁简得宜,详略得当。

出京都的一路风雪,一笔带过,然后,马上深入到文章的中心。

观日出,是重点,因而笔重墨多,其余的,就稍作勾勒和点染;写泰山的树木、石头,用墨更少,两三字就交代完毕,只要说明清楚就行,没有枝蔓。

作者既做到有繁有简,更做到繁中有简、详中有略。

例如写日出的情景是详细的,但是,具体的每一句,又是简明的,只用几个字就描述了某一具体的形象。

2024年高考预测押题卷语文(新高考Ⅱ卷01)(全解全析)

2024年高考预测押题卷语文(新高考Ⅱ卷01)(全解全析)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新高考Ⅱ卷】语文·全解全析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对艺术本质的探讨分为两种观点”错,曲解文意,原文是“影响最大的有两大派”,可见并非只有这两大派,只是这两大派影响最大。

故选B。

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因此都不能把握艺术魅力”错,偷换概念,根据原文,是“不能把握艺术魅力的系统结构”。

B.“这是东西方艺术家关于艺术本质的共识”错,曲解文意,根据原文,东西方艺术家关于艺术本质并未达成共识,“艺术家对社会生活中的审美属性的直接反映和把握”说的是艺术的摹仿因素。

D.“刺激性因素越多,越能激发欣赏者的激情”错,无中生有。

原文只是说“文艺作品的各种因素,都可以成为激发欣赏者情绪的刺激”。

故选C。

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是“艺术摹仿说”的主张。

B.是关于艺术来源以及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的论述。

C.强调了艺术要表现情感等,符合“艺术表现说”的特征。

D.是关于艺术与人生关系的论述。

故选C。

4.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信息的能力。

D.“艺术欣赏”错,偷换概念,根据原文,应是“文艺作品”。

故选D。

5.①艺术本质:西方古典美学侧重于“摹仿说”,探讨文学艺术是怎样摹仿自然以及摹仿什么样的自然;中国古典美学则偏重于“表现说”,着重探讨作家艺术家创作中的心理功能。

(2分)①艺术魅力:西方古典美学更多地从作品的客观内容,从题材意义中去寻找魅力的根底,认为一个作品只要正确反映出时代的本质、生活的真实,就有魅力,就能不朽;(2分)中国古典美学则更多地从作品的情感内容,从形式的表现性方面去探求魅力的秘密,认为艺术的魅力就是情感的魅力。

(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①艺术本质:结合“从美学传统看,西方古典美学侧重于摹仿”“探讨文学艺术是怎样摹仿自然以及摹仿什么样的自然,就成了西方美学的传统”可知,西方古典美学侧重于“摹仿说”,探讨文学艺术是怎样摹仿自然以及摹仿什么样的自然;结合“中国古典美学则偏重于表现”“着重探讨作家艺术家创作中的心理功能,就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优良传统”可知,中国古典美学则偏重于“表现说”,着重探讨作家艺术家创作中的心理功能。

2024年高考预测押题卷语文(新高考Ⅱ卷02)(全解全析)

2024年高考预测押题卷语文(新高考Ⅱ卷02)(全解全析)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新高考Ⅱ卷】语文·全解全析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主要得益于多项考古项目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错误,以偏概全。

根据原文“华灯初上,夜游西安,大明宫含元殿辉煌再现,玄奘西行地图徐徐展开……在大唐不夜城,只需戴上AR眼镜,这些绮丽景象便会呈现在眼前”可知,还有“现代科技”等因素。

故选C。

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意在证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这一观点”错误,曲解文意。

用举例论证,意在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

故选A。

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体现中华文明的创新性;B.体现中华文明的包容性;C.体现中华文明的和平性;D.体现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

故选D。

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图表的能力。

A.“但是中华文明却能断而再续”错误,由图表可知,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特点是连续性,而不是“能断而再续”。

B.“深耕文旅产业为主”错误,由图表可知,在时间1期间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方式是传统展览为主,不属于深耕文旅产业。

D.“创新展览方式必将代替传统展览方式”错误,在时间2及以后的时间里,可能以创新展览方式为主,也会有传统展览方式,不可能代替传统展览方式。

故选C。

5.①高科技手段助力文化传承。

运用技术手段帮助李白跨越千年,乘鹤而来,与今人饮酒对诗。

①激发情感共鸣,坚定文化自信,体现文化连续性。

今人与李白共同吟咏文化经典,唤起家国情怀。

①打造盛唐文化带,演绎盛世山河,彰显古都新韵。

分镜头串连长安多个名胜古迹,呈现文化脉络。

(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根据原文“通过互动屏幕等科技手段,以河之源、都之源、城之源为文化轴,展现运河源头白浮泉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承载”可知,高科技手段助力文化传承。

李白能“跨越千年,乘鹤而来,古今对饮”,是因为运用技术手段帮助李白跨越千年,乘鹤而来,与今人饮酒对诗。

2024年高考预测押题卷语文(全国甲乙卷通用02)(全解全析)

2024年高考预测押题卷语文(全国甲乙卷通用02)(全解全析)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全国卷】语文·全解全析1.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以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为宗旨”中的“动植物”扩大范围,第二段说的是“起到了保护人类生命的作用”;另外,把原文中的禁忌所起的作用当作了宗旨。

B.“人们……决心重建它”错误。

把本文作者的观点当作了“人们”的观点,张冠李戴。

D.“就能”错误,表述绝对化。

人类疾病的发生的原因很多,其中一部分与动物有关。

故选C。

2.B【解析】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B.“阐述了发挥人道主义的重要性”错误,应是阐述了禁忌观念的重要性。

故选B。

3.D【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D.“人类之外的存在物的价值与其能否满足人类需要成反比”错误。

这是对原文“把人类之外的存在物的价值建立在满足人类需要之上的伦理学是有缺陷的”的曲解。

故选D。

4.C【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是把握意象美学现代价值的重要前提”错误,根据材料二第3 段可知,其一,材料并未提及对“美学这门学科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和“意象美学阐释现代艺术和审美的能力”的正确理解,是把握意象美学现代价值的重要前提;其二,据材料,“正确理解”也只是“把握意象美学现代价值”的前提,而非“重要前提”。

选项于文无据。

故选C。

5.D【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因果倒置。

根据材料二原文,但其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它没能充分重视不同民族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和价值从而发展出经验的广泛的手段来,西方的美学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缺陷,不是原因,而是结果。

故选D。

6.示例:①材料一主要从深入研究和梳理意象理论的思想资源的意义着手,从三个方面阐明了中国当代美学家何以重视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研究的价值;①材料二侧重于论述意象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并从两个方面给出了把握意象美学的现代价值的途径或方式。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

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材料一我已经讲过,户是基本经济单位。

但一户中并不是全体成员都参加农业劳动;孩子只是有时候到田地里去,女人通常也不参加农业劳动。

农业主要是男人的职业。

男人和女人的这种劳动分工是产丝地区的一个特点。

它说明了蚕丝工业的发展是产生这种特点的主要因素。

在家庭缫丝业兴旺时期,女人忙于缫丝时,男人正忙着准备稻田。

另一方面,从丝业得到的收入可与农业收入比拟。

这也使人们有可能靠小块农地生活下去。

因此农田的大小一直保持在有限的范围内,农业所需的劳动量也相应地有所限制。

为说明村里的劳力和土地是如何恰当安排的,我可引用几个统计数字。

成年男子是实际的或潜在的农业劳动者,年龄在15至55岁之间,总数共450人。

如果将2758.5亩耕地平均分配给劳动者,每人将得6.1亩。

上文我已经说明了工作速度、稻的生长所需时间,以及得出一个人可耕种约7亩地的结论。

从技术上来说,我已经表明了使用铁耙耕作使得大部分劳动成为非常个体性的。

集体工作不比个体劳动增加多少收成,效率也不会提高很多。

目前的技术已决定了这样大小的一片土地需要多少劳动量。

因此,我们也有了每个农业劳动者能种多少亩地的近似数字。

这一事实对土地占有、对农田分散的制度、对分家的频率以及对小型的户都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丝业的衰落打乱了传统协调的经济活动。

缫丝工业被现代工厂接收后,农田的大小仍然同过去一样。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天津卷】语文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天津卷】语文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天津卷】语文一、选择题组(共 9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秋天的物候,很容易让人想到芦苇,一句“”,不仅道尽了深秋的(),也是古往今来咏芦苇诗的祖宗。

芦苇,没有袅娜的身姿和妍丽的容颜,只是江边湖畔平凡的存在,对它()的人实在寥寥。

不过,一叶虽小,或可障目,一苇虽轻,有时也能载无亚之重。

我们熟知的典故“一苇渡江”,流传千年,影响甚广。

其大概率是出于民间的传说想象,也一直是中国文学戏曲美术作品中大家()的题材。

它要赞颂的一种所承载者大,所凭藉者微,不畏险阻、坚忍不拔的开拓担当精神。

也再次告诉世俗众人:只要有初心恒心决心,一苇也可渡过大江,如果没有勇猛精进的意志,即有艨艟巨舰也难到光明彼岸。

1. 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C.蒹葭苍苍,白踞为霜D.彼黍离离,彼稷之苗2. 下列是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组是()A.气象青睐喜闻乐见B.气相青睐脍炙人口C.气象垂青脍炙人口D.气相垂青喜闻乐见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它赞颂的是一种所承载者大,所凭藉者微,不畏险阻、坚忍不拔的开拓担当精神B.它赞颂的一种所承载者大,所凭藉者微,是不畏险阻、坚忍不拔的开拓担当精神C.它要赞颂的一种所凭藉者微,所承载者大,是不畏险阻、坚忍不拔的开拓担当精神D.它是要赞颂一种所凭藉者微,所承载者大,不畏险阻、坚忍不拔的开拓担当精神【答案】1. C 2. A 3. D【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结合上句“秋天的物候,很容易让人想到芦苇”可知,所填诗句应该是描写芦苇的景色。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衿”写情人青色的衣领,表达的是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描写的是桑树;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意思是: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D.“彼黍离离,彼稷之苗”描写的是黍子和高粱。

2024年全国高考仿真模拟卷(二)语文(新课标)试题

2024年全国高考仿真模拟卷(二)语文(新课标)试题

2024年全国高考仿真模拟卷(二)语文(新课标)试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古诗中,描写雨的是()A. 春晓- 孟浩然B. 夜雨- 杜牧C. 登鹳雀楼- 王之涣D. 静夜思- 李白2. “江城子• 密州出猎”一诗主要描写了唐代皇帝李渊的()A. 仁义风范B. 豪侠气概C. 英明决断D. 智谋过人3. 下列诗句中,哪句表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交融?()A.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C. 一行白鹭上青天,遥看瀑布挂前川。

D.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德行天下”的理念最能体现在哪部古代经典中?()A. 《弟子规》B. 《三字经》C. 《论语》D. 《大学》5. 以下典故与《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关的,是()A. 三打白骨精B. 白蛇传C. 论语D. 凤求凰第二部分:阅读理解(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是唐代诗人许浑在《观书有感》中描写初夏景色的句子。

小小的荷叶凝聚着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而身旁停留的蜻蜓则是一幅清新美景的点睛之笔。

问题:这句诗所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描写了一个富贵家族的兴衰过程。

作者曹雪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众多绚丽多彩的人物形象,其中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请根据下面的命题写一篇文章。

命题:读书使人充实,阅读名著更能塑造人的品格。

请谈谈你对这个命题的看法,并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读书的认识和体会。

注意:请在现代社会背景下进行思考,并围绕题目展开思路,结构严谨,论据充分。

字数不少于800字。

希望以上模拟题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即将到来的高考,祝愿各位同学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第二篇示例:第一卷一、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突然,小明的眼前一片漆黑。

他惊慌失措地四处张望,试图找到一丝光亮。

高考语文仿真试题 (2)

高考语文仿真试题 (2)

高考语文仿真试题(二)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差chā差额误差阴差阳错差强人意B.曲qǔ散曲谱曲异曲同工委曲求全C.间jiàn间隔间架亲密无间间不容发D.恶è恶劣厌恶除恶务尽疾恶如仇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屏敝唾手可得扭亏增盈多难兴邦B.关隘白头谐老璞玉浑金家学渊源C.棘手矢志不渝独辟蹊径求全责备D.掣肘无可辩驳震聋发聩阴庇后代3.保持前四个短语的协调,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有应变的______,有______的竞争性,有______的兼容性,有继承的创造性——这些都是新世纪青年人必备的品质要素。

A.灵活性协作个性B.适应性节制宽泛C.灵活性节制宽泛D.适应性协作个性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许多农谚______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②没有弄懂成语的准确含义就______,这是造成语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③全新的载体可以______优秀传统文化的因子,使之释放出夺目的光辉。

A.包涵滥用激发B.包含滥用激活C.包涵乱用激发D.包含乱用激活5.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伊拉克在武器核查问题上作了无条件让步后,美国政府不为所动,仍加紧备战,真让人不可理喻。

B.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是严峻的,人们决不可漫不经心。

C.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那种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题的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D.提起旅游佳处,过去的徐州并不被人们青睐,今日的徐州已令人刮目相看,心驰神往了。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保卫人员在展览厅安装的红外线报警器,有效地防备了珍贵文物在展出期间免遭盗窃。

B.这种新药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而且效果很长,可在体内维持12个小时。

C .对于处在打基础阶段的中学生,我们要提倡文理并重,学不偏废,全面发展,但也不能忽视保护个性,发展特长。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山东卷】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山东卷】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山东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1.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从2019年10月开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开启了三星堆遗址新一阶段的考古工作。

考虑到本阶段的工作重心是“聚落考古”与“社会考古”,因此最先开展的是1986年抢救性发掘的一号坑和二号坑所在地的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

2022年6月中旬,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本次考古工作的最新进展及重要成果。

透过这些全新的考古发现,除了能够领略古蜀文明的精彩物质面貌和丰富精神世界,也能够感受到三星堆遗址作为古蜀国都城的最后荣光。

在此次新发现的六座“祭祀坑”中已经出土编号文物将近一万三千件,其中相对完整的器物超过三千件,除了五百余根象牙之外,以铜器最多,超过一千件,金器和玉器都超过了五百件。

这些出土文物中,部分大型铜器包含了多种功能和性质,如二号坑出土的Ⅱ号青铜神树,主体功能属于场景搭设,但枝头所立之鸟按以往学者的观,点代表太阳,实际已经属于被祭祀对象了,树座上跪着的三个小人像无疑代表了祭祀活动的参与者,在树干和树枝上有形似玉璧的构件,或许属于祭品一类。

八号坑新出的顶尊曲身鸟足铜人像,整体属于祭祀现场的场景搭设,但头上所顶之尊属于盛放祭品的容器,人像本身属于祭祀活动的主持者或参与者,因为眼珠外凸,面具狰狞怪谲,身体造型夸张,甚至有可能是被祭祀者。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祭祀活动是国家大事,八座坑出土的上述器物既然为祭祀用器,自然就是“国之重器”。

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高考预测密卷一卷密卷语文(新高考)【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中国有文字记载历史三千多年,古人应对极端天气灾害的制度与实践,在今日仍具有启发意义。

其一,救灾无奇策,要在预防。

储备粮要用于救荒或人民消费。

《管子》指出,守国即守谷。

平籴法和常平仓制度,都是以积累收购和销售粮食备荒为目标,但是粮食要用于救荒或人民消费。

汉文帝汉景帝免租免税,后人称赞“汉家救荒大抵厚下”。

汉武帝时期,国库积累大量粮食,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积露溢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而贫民无衣无食。

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

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

隋朝富强而亡,粮仓虽多,百姓不得食,既不能救灾,又不能救国,徒然资敌。

后人指出,“自古盗贼之起,未尝不始于饥馑”,国家不惜财用,赈济得法,则庶几其少安,“不然,鲜有不殃及社稷者”。

其二,古人有神农尝百草的精神,探索多种植物来替代五谷,以应对饥荒。

不少农书都记载多种植物,如枣、粟、芋、蔓菁、芝麻等,荒年可替代谷物。

唐时谚语云:“木奴千,无凶年”,果树千棵当千奴,可当口粮,可换钱交税。

多种蔬菜,平时助食,荒年救饥。

植物学家朱橚《救荒本草》记414种可食植物,叶、根、实、叶根、叶实、笋叶、根花、根实皆可食等,每种都绘图,如榉树叶、槿树叶、槐树芽等,荒年可食。

嘉靖、万历时多次刊刻,并传入日本。

2023年新高考仿真模拟预测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新高考仿真模拟预测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新高考仿真模拟预测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在历史观中,认识维度是价值维度的基础,对社会历史的正确认识是确立合理的价值取向的前提、合理的价值取向必须以正确的社会历史认识为基础。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价值取向虽然具有主观性,但其形成和实现却有赖于一定的客观条件。

从其形成看,价值取向直接或间接地源于人们的需要和利益,基于他们的社会地位以及现实生活状况,即将人生存发展的需要和利益转化、提升为不同层次的价值诉求和价值命题,直至提升为价值元命题即基本的价值取向。

从其实现看,人们要在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取向,就必须使其与客观条件相符合、相适应,正确反映社会历史现象、本质和规律,离开正确的认识,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只能陷入空想或幻想。

价值维度以认识维度为基础,人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确立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奋斗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既有赖于对人民的热爱与责任,有赖于对理想社会由衷地憧憬和向往,又有赖于对社会发展以及对所从事事业的科学认识,包括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的把握,对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正确认识。

只有在科学认识社会历史以及人与他人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坚实的理想信念,积极投身于推动社会进步的事业,所谓"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要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同样有赖于正确认识所处的环境、条件和面临的现实问题,准确把握并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

反之,缺乏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性和必然趋势的正确认识,则会怀疑人类进步的趋势和人类最终进入理想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对社会进步失去信心,陷入历史虚无主义;或者会超越阶段、陷入空想、盲目行动,做出错误的行为选择,导致欲速不达或适得其反的结果。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二)语文试题【新高考专用】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二)语文试题【新高考专用】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二)语文试题【新高考专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二)语文试题【新高考专用】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论语·阳货》讲:“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怨”只是四个作用里的一个,而且是末了一个。

《诗·大序》并举“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没有侧重或倾向哪一种“音”。

《汉书·艺文志》申说“诗言志”,也不偏不倚:“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

”司马迁也许是最早不两面兼顾的人。

《报任少卿书》和《太史公自序》历数古来的大著作,指出有的是坐了牢写的,有的是贬了官写的,有的是落了难写的,有的是身体残废后写的:一句话,都是遭贫困、疾病甚至刑罚磨折的倒霉人的产物。

他把《周易》打头,《诗三百篇》收梢,总结说“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还补充一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那就是撇开了“乐”,只强调《诗》的“怨”或“哀”了;作《诗》者都是“有所郁结”的伤心不得志之士,诗歌也“大抵”是“发愤”的悲鸣或怒喊了。

司马迁举了一系列“发愤”的著作,有的说理,有的记事,最后把《诗三百篇》笼统都归于“怨”,作为其中一个例子。

锺嵘单就诗歌而论,对这个意思加以具体发挥。

还有一点不容忽略:同一件东西,司马迁当作死人的防腐溶液,锺嵘却认为是活人的止痛药和安神剂。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只说“舒愤”而著书作诗,目的是避免姓“名摩灭”“文采不表于后世”,着眼于作品在作者身后起的功用,能使他死而不朽。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5月名校高考预测卷(新教材版)语文试题(原卷版)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5月名校高考预测卷(新教材版)语文试题(原卷版)
B.猿猴类动物主要从树叶中获得生存所需的热量,效率较低,因此它们学会运用上肢,以便摘取能量更高的食物。
C.直立行走使人类祖先掌握了狩猎的方式,进而能驯化动物,为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人类历史向文明迈进。
D.人类过度食用牛肉,一方面会导致林地减少;另一方面会加快气候变暖,导致植物失去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元杂剧《陈季卿悟道竹叶舟》剧情简介)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女主人公名为秋子,秋即秋天,作者将人物与自然风光充分结合,奠定了文章悲伤、落寞的基调。
B.小说开头虽然是秋子陪未婚夫的弟弟玩耍的温馨场景,但“她的未婚夫还没有回来”一句揭示了秋子内心的沉重与忐忑。
C.陪小男孩玩耍时,秋子首次用脚后跟走了很远的路,是因为小男孩是未婚夫的弟弟,这从侧面表现了秋子对爱情的渴望。
为了寻找宝贵的神秘香味的来源,15世纪时,欧洲的船队出发了。1492年,西班牙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误打误撞,发现了美洲大陆,从而使西班牙人在美洲开辟了殖民地;1498年,葡萄牙人瓦斯科·达·伽马准确找到从欧洲通往印度洋的海上航线,从而来到胡椒的故乡——印度喀拉拉邦;还有英国、荷兰、比利时等继续纵横于各个大洋的船队,最终缔造了“大航海时代”。之后的历史为大众所熟悉:欧洲人通过航海殖民掠夺资源、大规模积累资本;欧洲本土消费市场日渐繁荣,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资本家更高效地占有剩余价值的需求,被各种技术创新满足;科技革命的成果开始涌现,最终全面推动欧美经济文化实力的提升。
从“人猿相揖别”开始,植物的角色就已经举足轻重。中科院植物学博士史军在《植物塑造的人类史》一书中描述了红毛猩猩的习性,用以解释人类的祖先当年为什么选择直立行走:“更多时候,它们会用上肢抓住头顶的枝条,下肢在树干上,方便快速采摘那些‘手臂’可以触及的成熟果实。”

2024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预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预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重庆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考模拟监测(二)语文试题(分数: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在我国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

其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人们长期对天文、气象、物候等进行观察、探索并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古代先民所独创的一项优秀文化遗产。

至迟到西周时期,人们即已测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这最初的四个节气。

此后,随着人们测量技术的日益提高及对自然规律认识的进一步加强,到战国时期,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基本形成,到秦汉时期更是臻于完善而形成今天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系统。

二十四节气在传统中国人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二十四节气是传统时期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这也是二十四节气在传统时代最基本的功能与价值。

农业生产作为一项人类依据自然节律与农作物生长规律而开展的经济生产活动,其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即在于把握农时,所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

而把握农时,也就是让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具体如耕地、播种、灌溉、施肥、收获等,在遵循自然节律的基础上,依次按相应的时间点展开。

二十四节气,据太阳周年回归运动而来,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气候的冷暖变化、降水多寡等情况,故古代先民就以其作为把握不同农事时间点的基本依据,正所谓“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其次,二十四节气亦是传统时代民众日常社会生活的重要时间节点。

之所以如此,是由传统时代“以农为本”的时间生活特点所决定的。

一年之中,受自然节律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从种植到收获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节律性特征,即农事节律。

与此相适应,乡村社会生活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节奏性,从年初到年末,各种活动各有其时。

农业生产活动有涨有落,于是乡村社会生活诸活动也必然会随之起起落落,一年四季各有其时,各种活动也就会巧妙配合而又有序地分布于时间与空间之中。

2023届山东省实验中学冲刺高考语文新题型预测卷_2

2023届山东省实验中学冲刺高考语文新题型预测卷_2

2023届山东省实验中学冲刺高考语文新题型预测卷02(满分:150分建议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山水文学之发达,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山水文学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也非常之高。

从宏观的角度看,山水文学之发达是多种因素配合作用的结果,而“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中国古代人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独特的认识。

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人是以艺术化的态度对待自然,视人为自然的一部分,追求人与自然浑然合一的理想境界,因此“天人合一”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念。

与这种强调主体与客体融含为一的人生理想相适应,中国的美学中产生了“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

正如“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观念一样,“情景交融”则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重要观念,它作为美学原则,直接地影响了山水文学的创作和发展。

西方艺术被认为是再现型的艺术,中国艺术被认为是表现型的艺术。

山水文学是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的文学艺术。

从表面上看,摩仿说支配下的再理型艺术似乎应当更适合表现自然景色之形貌,更适宜于山水文学的生长。

而实际上,从一方面看,重视现实的人生感受,才更能领略、感受自然山水的美,进而将对自然景物的观照和体悟表现出来。

因而注重于对于自然的感受、体验,为在形象的艺术之中反映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而把自然景物作为媒介,这样的表现型艺术才真正适合于山水文学的生长和发展。

另一方面,西方亚里士多德的摩仿说理论虽然在广泛的意义上包括对整个宇宙人生的摹仿,但它所强调的主要是对于人物性格、动作和事件情节的模仿,整个西方古典美学都较少注意对自然景物的表现。

而中国人由于很能体验细腻的情感,能以在自然万象上发现潜伏的生命活力,其物感说中“物”的部分,虽然可以包括事件情节以及人事,但更主要、更经常地却是指自然的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预测题(二)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阑干波澜谰言斑斓B.炔烃联袂诀别抉择C.镶边瓜瓤攘夺禳解D.剽悍骠勇漂白嫖客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涣然焕然一新发奋发愤图强B.娇柔矫揉造作退化蜕化变质C.委曲委屈求全变换变换莫测D.肺腑肺腑之言具备万事俱备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①今天能看出昨天的缺欠或错误,正好_______自己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②这本书再版时,体例可以_______,但材料必须补充。

③为了赚钱,他们居然在食物中放入有害物质,对这种卑劣______,人们极为愤慨。

A.督促照旧行径B.鞭策照旧行径C.督促照常行为D.鞭策照常行为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车间里的规章制度都应该固定下来,不能翻云覆雨,叫人捉摸不定。

B.王刚和李阳都献身于地质勘探事业,可谓是心心相印的同志。

C.乡政府依靠群众雷厉风行地取缔了迷信犯罪活动。

D.极目远望,海水与天水乳交融,难于分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团支部开展了一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大家都非常满意。

B.汽车的质量好坏,是安全的重要保证。

C.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须物质,据科学实验和观察,人可以几十天不进食,几天不喝水仍可生存,但几分钟没有空气则一命呜呼。

D.一片三百多字的短文经由如此多的理解角度和意象,说明该文内容的丰富深刻,而丰富深刻的内容正包孕了作者锐眼独到的见识和超凡脱俗的理念。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恰当的一组是( )我想,阿炳当年创作这首曲子,___________。

一把简简单单的二胡,_________,实在是奇迹。

在感叹音乐的奇妙时,我也为中国有二胡这样美妙的乐器而自豪。

①不是描绘二泉,而是对自己坎坷凄凉一生的感叹。

②未必是描绘二泉,而是对自己坎坷凄凉一生的感叹。

③竟能将一个艺术家跌宕的人生和曲折的情绪表达得如此优美动人。

④竟能如此优美地把一个艺术家跌宕的人生和曲折的情绪表达出来。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在古代的传说中,阏伯和实沈的故事是具有天文背景的一个。

高辛氏是传说时代的古帝王,叫古帝喾,据《左传·昭公元年》,帝喾有两个儿子叫阏伯与实沈,兄弟俩互不相容,而不断寻衅厮杀。

于是帝喾派阏伯往商丘去主管大火,因为大火也叫作商星;派实沈去大夏主观参星。

参和商在天空中恰好遥遥相对,一个升起,另一个就会落到地平线以下,他俩从此再也不能见面了。

他们死后,成为参商二神,还是永远不能相见。

实际上夏族对参的认识有更深刻的原因,每当参于黄昏后落向地平快看不见的时候,恰是大地回春之际。

参去寒冬尽,农家备耕忙。

它成为夏族观象授时的重要依据。

参与大火都是古代妇孺皆知的星相。

公元前2400年左右,大火在春天傍黑时出现于东方地平线上。

其光荧荧,好似东方远处的一团火焰。

它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不单是因为它亮,也不光因为它酷似原始社会中极为重要的火种,主要的原因,就是每当它于黄昏后出现于东方时,它就像是特意来点燃人们盼望播种的希望之火。

可以说,在我国传说的三代,它是天空中一朵红色的报春花。

北斗七星的斗柄连线,大约指向大火,故大火黄昏初见之际,北斗就指向东方。

对大火和北斗的观测延续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后来,由于测量了子午线,并观测星是否到了子午圈,预报季节的准确度得到了提高,天文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直到公元前11世纪,大火仍然是人们报时的一个依据,但内容又改变了。

《诗经·豳风·七月》中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黄昏,大火越过子午线流向西天下沉的时候,妇女们就该赶制棉衣,为亲人们准备冬装了。

西周时期,人们关于天象的知识更多了。

《诗经》说:“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诗中,“定”指像锄头的四颗星,它们是室宿二星和壁宿二星,四星组成一个长方形。

每当农事基本结束的时候,黄昏后在子午圈附近就能看到定星。

定星中天,正是营造房屋的大好时光。

诗歌、神话传说和天文学(节选) 7.“在古代的传说中,阏伯和实沈的故事是具有天文背景的一个”,这里所说的“具有天文背景”的含义是( )A.说明参商二星不同时出现这一天象源于阏伯和实沈的故事。

B.说明古代劳动人民已经掌握了参商二星不会同时出现在天宇的知识。

C.说明参商二星成为夏族观象授时的重要依据。

D.说明古代劳动人民已经善于把有关的天文知识当作民间传说的背景。

8.文中,“观象授时”的含义是( )A.观天象以报告时间。

B.观天象以从事农耕。

C.观天象以确定季节。

D.观天象以传授知识。

9.大火引起人们注意的原因是:( )A.它是天空中一朵红色的报春花。

B.它酷似原始社会中极为重要的火种。

C.它是特意来点燃人们盼望播种的希望之火。

D.它似东方远处的一团火焰,其光荧荧。

10.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观察天象是人们确定时节的重要依据。

B.子午线的测量,标志着我国古代天文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C.夏商周三代,对大火天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的了解日益深入。

D.古代天文学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神话传说的产生和诗歌的繁荣。

三、(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事孝文帝,后补谒者。

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又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

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

释之从行,上就车,召释之参乘,徐行,问释之秦之敝。

具以质言。

至宫,拜释之为公车令。

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

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

”薄太后亦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

文帝由是奇之,被拜为中大夫。

后至中郎将,后又拜为廷尉。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

释之治问。

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

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

”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

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

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惟陛下察之。

”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

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

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

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

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乃许廷尉当。

是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相山都侯王恬开见释之持议平,乃结为亲友。

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

司马门:皇宫外门。

跸:古代帝王出行时要先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前言便宜事便宜事:指便国利民之事B.具以质言质言:实言,真实的话语C.而廷尉乃当之罚金当:判决,判处D.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共承:共同承认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君以法奏之余船以次俱进B.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C.释之既朝毕雅俗既陈,妍媸自别D.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13.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词语是补充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之)因前言便宜事B.(上)拜释之为公车令C.于是使骑捕(盗先帝庙器者)D.乃(与释之)结为亲友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释之“持议平”的一组是( )①因前言便宜事,又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

②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③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④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⑤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相山都侯王恬开结为亲友。

⑥文帝由是奇之,拜为中大夫。

A.①②③ B.②③⑤C.①④⑥ D.①③⑥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张释之侍奉汉文帝时,谈秦朝灭亡和汉朝兴盛的原因,文帝很赞赏他,就任命他做了谒者仆射B.太子与梁王同乘一辆车入朝,到了皇宫外的司马门也没有下车,张释之检举揭发他们在皇宫门外不下车犯了“不敬”罪,文帝陪罪,薄太后下诏书,太子、梁王也未能够进入宫中。

C.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国国相山都侯王恬开看到了张释之执法论事公正,就和他结为亲密的朋友。

D.皇帝出巡,一个人使皇帝车驾的马受了惊,捉住这个人后,交给了廷尉张释之,释之处以罚金,文帝很生气,经过张释之的解释,皇上才认为廷尉的判是正确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5分)四、(15分)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帝由是奇之,拜为中大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人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这首诗首句点出饯宴的_______、______及_____。

(2)诗的后两句为行人虚构了一个什么样的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4分)(任选四句)(1)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_____。

(高适《别董大》)(2)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植《白马篇》)(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4)《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