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人教版语文九下《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1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9.《庄子》故事两则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9.《庄子》故事两则19.《庄子》故事两则学习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以及讽刺色彩。
3.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学习重点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学习难点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来源:学+科+网Z+X+X+K]学习方法1.比较法:通过同学们译文和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对比过好寓言关和思想关,通过一、二则故事的不同文风比较过好欣赏关。
2.延伸拓展法:拓宽阅读视野,了解庄子的思想。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简介庄子及《庄子》2.大声的朗读课文。
(读清句音,把握朗读节奏)可采用教师读,学生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
二.课堂活动。
(1)疏通文意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翻译课文,然后丢开资料书,据课文口头翻译。
2注意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翻译。
(1)惠子相梁(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3)非梧桐不止(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5)于是鸱得腐鼠(6)鱼出游从容(7)是鱼之乐也(2)合作研讨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
(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来源:Z#xx#]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突破思想关。
(3)知识拓展欣赏《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学生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
《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五.课外延伸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淡你的理解。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垩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
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五单元《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
20.庄子故事两则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 积累文言重点实词、虚词。
2. 正确翻译课文。
过程与方法:欣赏故事的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2.难点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三、知识梳理1. 《惠子相梁》:人物特点庄子:鄙视功名、清高自守、机智、幽默惠子:醉心功名、利欲熏心、无端猜忌、心胸狭窄中心思想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yuān chú),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讽刺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表现庄子天到无为而自然的哲学思想。
2.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人物比较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有一种刨根问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欣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感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的移情同感的作用。
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中心思想《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写了惠子和庄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的问题发生辩论,展现了两人不同的认知态度,同时表现了他们思维的敏捷。
在辩论中,可见庄子认为的“鱼乐”其实是他内心的愉悦心境的一种折射。
四、学法指导1.朗读法。
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人物的志趣。
2.比较法。
比较惠子与庄子思想志趣的不同。
3.延伸拓展法。
多介绍一些有关庄子的故事,了解庄子的生平、思想;课外阅读庄子的文章,拓宽阅读视野,进一步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五、学习过程(一)出示目标流程1.出示目标:学生齐读板书的目标。
2.展示流程:听范读—自由读—欣赏分析---感悟提升(二)自学讨论释疑1.自学指导(指导学习方法,设计问题)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了解作者以及时代背景,自由诵读,翻译课文。
《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道德经》与《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两大经典之一,是中华文化的宝库。
其中,《庄子》是一本着重于“无为而治”的哲学著作,主要分为内篇和外篇两个部分。
其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适合中学生进行思辨与思考。
本篇教案设计两则故事,《庄周梦蝴蝶》和《庖丁解牛》,都是指路人生,告诉读者如何面对生活及其变幻,应如何处世立足。
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庄子》中的两则故事,并通过对故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尊重生命的价值、珍视自我身心平衡的态度和信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所传达的哲理思想,强调人与社会、自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难点: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思考,让学生领悟到故事所蕴含的哲学意义,进而质问人生的意义,体味生命的真谛。
四、教学设计1.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先进一步介绍《庄子》和其思想,引发学生对《庄子》的兴趣和关注。
2.阅读小说《庄周梦蝴蝶》,让学生阅读《庄子》中的一则故事,引导学生谈论下列问题,以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力。
(1)庄周为什么说“胡蝶飞则不知冰之寒,鸟兽运则不知鱼之乐?”这说明了什么?(2)庄周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他认为他现在是蝴蝶还是他梦中所变的人?(3)庄周梦中为什么有“自己”的意识?这说明了什么?(4)庄周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标?他如何看待生命?(5)你对故事的哲学意义有什么想法?3.讲授故事《庖丁解牛》,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1)通过解读《庖丁解牛》,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珍视生命。
(2)展示故事《庖丁解牛》的人性关怀,让学生感受到书中众生平等的价值意义,表达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发学生广泛思考社会生活与人生价值观。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庄子故事两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庄子故事两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庄子故事两则》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选择了庄子的《逍遥游》和《秋水》两篇文章。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以寓言故事为主,想象奇特,辞藻华丽,寓意深刻。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庄子的哲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一些文言文基础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由于庄子的文章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庄子的哲学思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了解庄子的一些基本哲学观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庄子的哲学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庄子的哲学思想。
2.难点:对庄子文章中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庄子哲学思想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讲解庄子的一些寓言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提前准备好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庄子的一些寓言故事,如“庖丁解牛”,引起学生对庄子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庄子>故事两则》课中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及庄子思想。
2.掌握“是““国”“相”等文言词语。
3.把握故意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学习过程】一、导入由庄子的风趣故事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诵读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三、诵读感悟任务一:在老师带领下明确重点字音,对课文进行多遍诵读,领悟美妙之处。
任务二:结合注释,对课文逐段进行全面深刻的翻译,整理归纳文言知识。
通过自主、合作、互查三个步骤,确保每生能熟练翻译每一句话。
四、学习《惠子相梁》精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庄子去看望惠子,惠子心态怎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态?他对庄子来梁国有何反应?说明了什么?2.庄子对此的反应呢?3.《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对什么样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4.你认为《惠子相梁》一文中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一种怎样的态度?5.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6.《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
很能体现《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请同学们精读课文,说说文章有哪些值得赞赏的地方?五、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2.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的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六、归纳写法1.学习两则故事,初步领略了《庄子》文章的特点,你能说出一、二点吗?2.《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3.你喜欢哪一篇?为什么?七、探究拓展1.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2.人物比较庄子:惠子:八、作业在书中或网上搜集有关庄子的寓言故事,并讲给其他同学听。
2。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26《庄子》二则导学案
《庄子》二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其人及其作品。
2、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体会课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学习难点:体会课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
一、课前预习:1、庄子及《庄子》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 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 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 篇和杂篇11 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解释下列词语:时:德:已:方:恃:犹:应:响:影:疾视:无变:德:异:应:反走:3、翻译句子:(1)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
(2)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二、背记知识随堂笔记1、《浑沌之死》选自《》。
古人把的状态也称作浑沌。
文中用“倏”“忽”作为神的名字,意在讽刺。
2、《呆若木鸡》选自《》,现已成为成语,意思是。
三、阅读课文,自行疏通课文,积累重点字词,整体感悟。
《浑沌之死》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第1 句):第二层(第2、3 句):第三层(第4 句):《呆若木鸡》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 句):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第2~5 句):故事的进一步发展第三部分(第6 句):故事的高潮和结局2、“倏”和“忽”为报“浑沌之德”而给他凿七窍,结果好心坏事,浑沌也因此丢了性命。
九年级语文下册20《庄子》故事两则学案1新人教版
20 《庄子》故事两则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
《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
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学习目标1. 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2. 理解故事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3. 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受“游于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4. 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惠子相梁庄子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其貌不扬,长脖子,脖子还长有一个瘤子,脸色蜡黄。
他曾经去见过几位国君,结果都被他的长相吓跑了。
“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
”天下之大,知己唯惠子一人而已,但惠子的生活、志趣和追求却与庄子大相径庭。
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上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
这样两个人,为什么会成为契友?走进《惠子相梁》,去破解这千古留传的密码。
二、自学指导(一)一一预习与交流1. 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相(xi a ng)梁鹓(yu a 门)雏(ch u)鸱(ch i)醴(I i)泉吓(h e)邪(y e)2. 解释课文中重点词语。
(1 )重点实词相:宰相。
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或:有的人。
恐:害怕。
止:栖息。
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
醴泉:甘甜的泉水。
于是:在这时。
鸱:猫头鹰。
(2)一词多义吓: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用作动词,威胁。
)于:鹓发于南海(从。
)于是鸱得腐鼠(在。
)而飞于北海(到达。
)(3)古今异义非梧桐不止(止:古义:栖息;今义:停止。
)于是鸱得腐鼠(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因果关系。
)3. 庄子和《庄子》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两则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的背景历史和作者生平。
2.熟悉《庄子》中的两则寓言故事,理解道家思想。
3.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庄子》的理解和运用。
2.掌握道家思想,发现和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哲理。
教学准备1.在课堂上播放庄子相关视频片段。
2.准备庄子的原文以及配有注释的译文。
3.提前准备好相关课件和习题。
教学过程第一个寓言故事《胠箧》1.阅读原文和译文。
让同学们先了解寓言故事中所用的词汇和语法,并体验语文之美。
2.解读故事中的道理。
这个故事讲的是胠箧的故事,通过胠箧里的文字来说明个人私心和对生命的贪婪会让人迷失自我,主张去掉“纷扰之念”,才能让人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3.引导同学深入思考。
帮助同学们理解故事中寓意,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寓意背后的哲学思想。
询问同学们:对胠箧里的文字有什么感受?为什么笼子里不再有自己生命的人会觉得很无聊?这些问题都能引导同学们深刻理解寓言背后的哲学思想。
第二个寓言故事《木匠》1.阅读原文和译文。
让同学们先了解寓言故事中所用的词汇和语法,并体验语文之美。
2.讲解故事中的哲学思想。
讲解故事中,“梦游者”和“无心”的区别。
强调思考的重要性,提醒学生避免盲目的劳动和生活。
这个故事从物理的生产领域展开,讲到了精神的生存领域,旨在唤起人类对自由和精神追求的重视,并以此来指引人类走向更高层次的自由和幸福。
3.引导同学自主思考。
引导同学们通过角色思考故事,逐渐理解故事蕴含的巨大哲学思想。
大家可以独立思考:你喜欢做“梦游者”还是“无心的木匠”?这两者哪个更接近自己的理想目标?课后作业1.总结两则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家思想和哲学思想,并从生活实践中找到相关案例,自我拓展并应用所学知识。
2.根据故事中寓意,体现自我的追求和思考,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享给其他人。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庄子》故事两则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庄子》故事两则教学目标•了解《庄子》的基本内容•了解《庄子》的重要思想•能够分析和理解《庄子》中的故事教学重点•《庄子》中的故事•《庄子》思想的理解和分析教学难点•对《庄子》思想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教学准备•课文:《庄子》•课件:以《庄子》为主题的PPT•参考资料:学科报刊、词典和相关图书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在课堂上播放一段有关《庄子》的视频,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了解相关背景信息。
在课件中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次课程的主题。
二、学习课文(30分钟)1.通过简单的问答形式对课文进行注解。
了解《庄子》中的故事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
2.分组进行短篇小说的阅读。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阅读自己负责的小说,并准备简单的ppt进行分组内部分享。
三、思想解读(25分钟)1.班内进行讨论,探究《庄子》中所包含的思想,并提炼出其中的核心思想。
引导学生可以从中提取出对人生、人类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思考。
2.在了解思想基础后,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内部的思想解读。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原文中所阐述的思想,明确理解和析。
四、文本的扩展(25分钟)1.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中国哲学思想的基础以及《庄子》的时间背景。
让学生明确其中的相互影响。
2.在学生中进行查找有意义的表达方式,汇总成课程总结并加以分享。
可以通过PPT形式展示或其他方式进行分享,并讨论分享中出现的问题。
教后反思本课程通过多种方式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庄子》这一哲学经典,增强学生的文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在分享、合作学习中增强彼此间的联系,并增加对于原来学习目的的印象和理解。
但仍需注意故事与思想的贯通结合,让文本与思想融合,提高教育的实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教》导学案
20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3.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4.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重点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
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二、资料助读庄子与《庄子》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
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
哲学的文学”。
三、突破语言关四、引读提高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
提问:(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学生思考,明确:(1)鹌鸨的故事里,鹎鸨比喻志向高洁之士。
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庄子将自己比作鹌鸨,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
九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两则教案【五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两则教案【五篇】导读:本文九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两则教案【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走近庄子,了解《庄子》及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2、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寓言所阐明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读”为主线,按“通读——朗诵——诵读”层进式推进课堂流程,在教学中“以生为本”,充分体现自主性原则,让学生自行预习,自行搜索资料、自行朗读、自行体验揣摩,自行质疑讨论,师生平等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的练习,理解课文内容。
2、进行文言文基础知识学习和积累。
3、学习寓言所阐明的道理和其中所折射出的庄子的道家思想。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及内容:一、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形态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当时诸侯争霸,战事频繁,政局动荡。
生逢乱世的先贤圣哲们,或是奔走呼吁宣扬自己的治国策略;或是著书立说表达自己的处世哲学,于是给后世传下了蔚为大观的先秦诸子散文。
虽然历经了两千多年的斗转星移,但是先秦诸子散文绝对是中国文学熠熠生辉,光照千秋的的璀灿恒星。
而传承中华文明,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所以我们已经陆续学习了诸子散文中的代表作品如《论语》、《墨子》、《孟子》,今天就让我们再走近庄子,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他睿智机敏、诙谐幽默的大家风范吧! 二、介绍作家、作品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
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九年级语文下册20《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新人教版
20 《庄子》故事两则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丰富文言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这两则故事均节选自《庄子·秋水》。
庄子视富贵荣华如敝履,因其超脱世俗的生活情趣,很难找到知己。
惠子就是庄子一个难得谈得来的朋友,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兴趣。
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对惠子的批评,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
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却是庄子生平唯一的挚友。
或.谓惠子曰(古义:有人今义:或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古义:国都非梧桐不止.(古义:栖息惠子相导入(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一个时代,同时又是中国文化最为有幸的时代。
百家争鸣,各种流派纷纷登场,给我们带来了光彩炫目的第一次文化大繁荣。
其中有一个特立独行的派别,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的散文以汪洋恣肆著称,他其貌不扬,长脖子,脖子还长有一个瘤子,脸色蜡黄,他曾经去见过几位国君,后来都被他的长相吓跑了。
他就是庄子。
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
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导入(二):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
《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
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段。
惠子相梁【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或谓惠子曰2.3.参考译文: 1.2.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3.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来恐吓我吗?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写了庄子借讲鹓鸟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利禄者的嘴脸,2.首先是惠子和庄子的对比:惠子唯恐失去相位,到处搜捕庄子,惶惶不可终日;庄子蔑视荣华富贵,内心坦然,他主动来到惠子的眼前。
doc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 《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1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2、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3、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助读资料关于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曾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率性认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
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关于《庄子》:《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二、初读,读准字音三、再读,疏通文意(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疑难,师生释疑。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庄子来,欲代子相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四、理解故事寓意。
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思考明确二、形象分析庄子:第二课时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初读读准字音二、再读疏通文意(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疑难,师生释疑。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三、研读探究: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2、结合两则故事,比较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
四、拓展阅读庄子送葬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注释:①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国都。
“郢人”指楚国都城里的某人。
垩:石灰慢:通“墁”,涂抹。
②匠石:工匠名。
斲:削,清除。
③运:挥动。
【最新精品】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9年级下册教案及导学案:20《庄子》故事两则
20 《庄子》故事两则从容说课这两则故事均选自《庄子·秋水》,讲的都是庄子与惠子的故事。
《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
故事富有趣味性,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比喻巧妙贴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表现了两人可以相与游玩、辩论的朋友关系。
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感染。
教学本文,目的不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一书的思想,把握其艺术特征,而在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受“游濠梁”所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能力目标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德育目标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1.比较法通过学生译文和标准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对比过好寓言关和思想关,通过一、二则故事的不同文风比较过好欣赏关。
2.延伸拓展法拓宽阅读视野,了解庄子的思想。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资料助读;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过好语言关;引读提高,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感知惠子、庄子的不同表现,过好思想关;美点寻踪,欣赏两则故事;延伸拓展,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
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课题:《20《庄子》故事两则》
班级:姓名:所属小组:
<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3.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
)
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
自主预习
新词。
泉
《惠子相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