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二单元作文:台湾春节习俗拾趣
台湾的春节小学作文

台湾的春节小学作文
春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节日。
台湾的春节可与我国北京的春节大不相同。
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这天,那里的人们都要穿上新的衣裳。
还要准备好上供的肉啊什么的。
供品上供完后,就要放鞭炮,新年就从这一天开始了。
到了除夕这天,人们就要在门口贴对联,还要在自家的门窗、粮囤、猪圈等处,尔后在堂屋的供桌上摆上供品、香烛以祭拜祖先,并迎接他们“回家过年”,的家还要在家里吃年夜饭。
吃完年夜饭后,大人们则要给小孩子们发压岁钱。
他们发压岁钱很有特色。
大孩子们的压岁钱是用红纸包起来。
则小孩子们的压岁钱,是大人们把上面缠好一个小环,套在他们的脖子上。
这天烟花、爆竹响起,直到大年初一早上。
初一这天,人们会早早的起床去给别人请安、拜年、送祝福;初二这天是新女婿带着妻子去丈人家拜日子;初三与除夕截然不同大家都在家里休息;初四又热闹起来了。
初五这天大多数人都去上班了;初九是春节的最后一天。
此后迎来的就是元宵节,这天大家吃元宵、赏花灯,还有舞狮子、耍龙灯!特别是小孩子们,手里提着花灯、口诵歌谣的穿街过巷如同鱼儿游海底,更给元宵节之夜锦上添花!
我觉得台湾的春节很美好,很热闹,好想去体验一下呀!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小谈台湾节日习俗为题目的作文

小谈台湾节日习俗为题目的作文近年来传统节日因为商业化越来越重,现代科技太发达,以及政府的一些政策导致人们觉得节日味道越来越淡。
从而保护民俗的呼声便越来越高。
至此,正好趁着素质课结业来小看一下台湾的节日习俗。
我们首先来谈谈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日——春节。
春节, 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
台湾民间的春节, 起源于祖国大陆, 其习俗与祖国大陆相差无几, 在很多地方保留着传统的“ 年味”, 同时又带有台湾本土的特色。
从农历十二月十六至正月十五这段时间, 台湾民间形象地称之为“ 年兜时节”。
尾牙。
每月初二、十六, 是台湾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 称为“ 做牙”( 打牙祭) 。
十二月十六的做牙是一年中的最后一次, 所以称为“ 尾牙”。
做“ 尾牙”是感谢土地公一年来对事业生意和农作收成的庇佑, 所以比平常的做牙日更为隆重。
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 尾声”, 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 先声”。
这天, 公司行号的老板宴请犒赏员工以慰劳其一年来的辛苦。
按传统旧俗, 宴席间鸡头对准谁, 即暗示主人要解雇谁。
这种风俗现已绝迹。
一般平民百姓家则要烧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 即土地公) , 全家人往往聚在一起“ 食尾牙”, 主要的食物是润饼和刈( 音y ì) 包。
腊月二十四是“ 祭灶”之日, 即送灶神上天之日。
旧时, 人们认为灶神除了司火, 还监察所在的一家人的善恶功过。
每年到这天灶神会上天奏报天帝, 天帝则据灶神所言, 作为降福或降灾给所在人家的凭据。
在祭送灶神时,台湾同胞将灶神画像贴于灶上, 两旁有一幅“ 上天言好事, 回宫降吉祥”或“ 上天言好事, 下界保平安”的对联。
然后摆上各种供品, 多为甜园仔、米饵、糖豆浆、甜瓜、糖果等, 这些供品或甜或黏, 主要是为了甜灶神的嘴巴, 让他多说好话, 黏灶神的嘴巴, 让他张不开口说坏话。
有人还以酒糟涂抹灶门来醺醉灶神, 以示讨好贿赂之意, 再燃香放鞭炮, 为灶神送行。
春节时台湾

春节时台湾篇一:春节去台湾台湾的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传统佳节。
请跟随众信小编,带您一起感受一下台湾的“年味”从农历腊月十六至正月十五这段时间,台湾民间称之为“年兜时节”。
尾牙每月初二、十六,是台湾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称为“做牙”(打牙祭)。
腊月十六的做牙是一年中的最后一次,所以称为“尾牙”。
做“尾牙”是感谢土地公一年来对事业生意和农作收成的庇佑,所以比平常的做牙日更为隆重。
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
祭灶腊月二十三是“祭灶”之日,即送灶神上天之日。
每年到这天灶神会上天奏报天帝。
因此在祭送灶神时,要将灶神画像贴于灶上,两旁贴有“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
然后摆上各种供品,多为甜元仔、米饵、糖豆浆、甜瓜、糖果等,这些供品或甜或黏,意思是让灶神多说好话,不说坏话。
有的还以酒糟涂抹灶门,以示讨好之意,再燃香放鞭炮,为灶神送行。
清沌祭灶那几天,家家户户开始大扫除。
因为平时神案、神位、香炉都不得擅自移动,只有趁灶王返回天界的几天里,才能挪移清扫。
“清沌”,便是除去家中霉气,迎接新春之意,台湾俚谚称:“清后才会富”。
清沌之风,至今不废。
年货逛街买年货仍是年前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
林林总总的“年货大街”遍布岛内城乡各地,成为台湾过年的标志性景观。
迪化街是台北最老的一个商圈,其“年货观光大街”每年都很热闹,摊位采用复古的形式,布满各式旗帜和灯笼。
除夕除夕是过年最重要的大日子。
这天一大早,家家户户都在准备除旧布新,在家中内外重要部位张贴春联春字,台湾民间俗称“辉春”。
除夕下午的祭拜,俗称“辞年”或“辞岁”,是为了感谢这一年来神明及祖先的保佑,祈求来年继续赐福。
围炉辞岁之后,就进入过年的高潮——吃年夜饭,台湾称“围炉”。
以前是在桌子底下放炭炉,现在则以火锅或电磁炉取代。
一家人热乎乎地围坐一桌共餐,和乐团圆,兴旺隆盛。
压岁钱吃过年夜饭之后,便是长辈们给子孙们“压岁钱”的时候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二单元优秀作文范文【五篇】

【导语】以下是由整理的关于⼈教版六年级下册⼆单元优秀作⽂范⽂【五篇】,⼤家可以参考⼀下。
⼈教版六年级下册⼆单元优秀作⽂范⽂⼀:⽼北京的春节习俗 ⽇落⽇升,⽃转星移,回⾸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想,⽽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
⽐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的传统民俗节⽇。
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套完整的春节习俗。
农历的正⽉初⼀为春节,俗称“过年”。
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古代的春节称:“元⽇”、“元旦”。
⾟亥⾰命后,才把正⽉初⼀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初⼋家家户户要泡腊⼋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
民谣讲:“⽼太太别⼼烦,过了腊⼋就是年。
腊⼋粥,喝⼏天?哩哩啦啦⼆⼗三……”,腊⽉⼆⼗三⼜称“⼩年”。
有⼀⾸歌谣唱道:“糖⽠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要炮……”。
从这⼀天开始,北京⼈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
贴门神,贴挂钱,⼀直忙活到除⼣,开始过⼤年。
北京⼈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柜、⽔缸上,寓意着福到了。
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般百姓家贴红⾊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律⽤⽩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母丧者)则要⽤蓝纸;庙宇⽤黄纸。
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
据说当年蜀太⼦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
”⼋个⼤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副春联。
北京⼈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辉”等春条。
过去⼤多数⽼北京⼈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鲜,成堂的⽔果、成堂的⼲果、花糕⼤⼩⼋件,年糕年饭,素饺⼦(或蒸⾷),素炒菜(或炸⾷)。
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
北京⼈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
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准备的。
北京⼈除⼣晚上的年夜饭(⼜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次晚餐。
台湾节俗文化

小谈台湾节日习俗近年来传统节日因为商业化越来越重,现代科技太发达,以及政府的一些政策导致人们觉得节日味道越来越淡。
从而保护民俗的呼声便越来越高。
至此,正好趁着素质课结业来小看一下台湾的节日习俗。
我们首先来谈谈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日——春节。
春节, 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
台湾民间的春节, 起源于祖国大陆, 其习俗与祖国大陆相差无几, 在很多地方保留着传统的“年味”, 同时又带有台湾本土的特色。
从农历十二月十六至正月十五这段时间, 台湾民间形象地称之为“年兜时节”。
尾牙。
每月初二、十六, 是台湾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 称为“做牙”( 打牙祭) 。
十二月十六的做牙是一年中的最后一次, 所以称为“尾牙”。
做“尾牙”是感谢土地公一年来对事业生意和农作收成的庇佑, 所以比平常的做牙日更为隆重。
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 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
这天, 公司行号的老板宴请犒赏员工以慰劳其一年来的辛苦。
按传统旧俗, 宴席间鸡头对准谁, 即暗示主人要解雇谁。
这种风俗现已绝迹。
一般平民百姓家则要烧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 即土地公) , 全家人往往聚在一起“食尾牙”, 主要的食物是润饼和刈( 音y ì) 包。
腊月二十四是“祭灶”之日, 即送灶神上天之日。
旧时, 人们认为灶神除了司火, 还监察所在的一家人的善恶功过。
每年到这天灶神会上天奏报天帝, 天帝则据灶神所言, 作为降福或降灾给所在人家的凭据。
在祭送灶神时,台湾同胞将灶神画像贴于灶上, 两旁有一幅“上天言好事, 回宫降吉祥”或“上天言好事, 下界保平安”的对联。
然后摆上各种供品, 多为甜园仔、米饵、糖豆浆、甜瓜、糖果等, 这些供品或甜或黏, 主要是为了甜灶神的嘴巴, 让他多说好话, 黏灶神的嘴巴, 让他张不开口说坏话。
有人还以酒糟涂抹灶门来醺醉灶神, 以示讨好贿赂之意, 再燃香放鞭炮, 为灶神送行。
这个在我们内地许多地方也都有这样的习俗,腊月二十四是小年,这天要摆许多各式糕点水果放在厨房的灶上,并且还要放炮送灶神上天,之所以这么隆重是为了让灶神在上天之后奏报天帝的时候多说点好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二单元作文:台湾春节习俗拾趣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二单元作文:台湾春节习俗拾趣
台湾春节是台湾最受欢迎的节日,有很多有趣的习俗。
首先,台湾人在春节期间会吃一种叫“年糕”的食物,它是用糯米和糖制成的,有时会放一些小红豆在里面。
它代表着吉祥和美好的愿望。
其次,台湾人会在春节期间挂上灯笼,灯笼有红色、黄色和绿色,代表着幸福、健康和快乐。
此外,台湾人还会在春节期间放鞭炮,它能带来好运,让人们有一个美好的开始。
台湾春节习俗真有趣,让人们充满欢乐,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春节台湾游记随笔_节日作文

春节台湾游记随笔春节台湾旅游随笔,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春节旅游台湾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下面是橙子精心为你整理春节台湾游记随笔,希望你喜欢。
春节台湾游记随笔篇一早上9点的航班,我们早早的起床搭出租车来到浦东机场,和2位张阿姨,还有毛毛一家集合。
我们搭乘的是直飞松山机场的航班,松山机场在台北市里,所以非常方便哦!这次我们很多天都是住在神旺饭店,妈妈说是旺旺集团旗下的酒店,环境很好很干净,又在市中心交通极方便,最主要的是每天我和毛毛都有免费的旺旺雪饼、旺旺仙贝和奶糖吃,呵呵!吃过午饭,我们赶往台北故宫博物馆,相比较前年我去过的北京故宫来讲,这里真是小多了。
台北故宫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文物精品,有书法、古画、碑帖、铜器、玉器、陶瓷、雕刻等等。
爸爸说这些都是古董、荟萃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精华,可惜我实在看不懂,哎…从故宫出来已经傍晚了,妈妈和台湾的朋友约好带我们去逛夜市,人山人海啊!很多好吃的东西,还有我最喜欢的豪大大,哈哈!!春节台湾游记随笔篇二春节我跟妈妈去台湾旅游。
2月6日我们在南京禄口机场的10号登机口登机,坐的是b1725号航班。
我的座位是66号,妈妈的座位是65号。
我们在晚上10:30到达了台北,坐上了大巴。
我们大巴的车牌号是996rr。
然后我们去酒店住了下来。
1/ 4第一天上午我们去了“台北101”的89楼看景,导游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好像电话的东西,我根据墙上的数字1-15,每个介绍听了一遍。
然后我们去了“国父纪念馆”,看到了孙中山的雕像。
前面有5个士兵的表演,其中有1个是长官。
下午我们又去了故宫博物院,里面有64万多件珍宝,但展出来的是有1500多件。
第二天上午我们去了日月潭。
它为什么叫日月潭呢?因为它一边的水湾像太阳,一边像月亮。
下午我们去了溪头。
我们走了一个半小时的山路才在山的顶上看到了“神木”,它已经2880岁了。
它的中心已经空了,但是还是坚强地活着。
第三天上午我去了赤嵌楼。
它是葡萄牙人建造的城堡。
台湾过年的作文

台湾过年的作文1台湾的春节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民风民俗。
我的家乡——台湾,便别具一格。
腊月二十四,台湾的春节便开始了。
大家都在准备纸钱,到土地庙去祈祷,祈求土地公能为他们祝福,来年平平安安。
过了二十四,大家更忙,必须去购买年货,还要将家里仔细的打扫一遍,将旧的东西扔掉,换上新的。
除夕转眼就到了。
除夕真快乐。
从厨房里传出锅碗瓢盆的交响曲,不一会儿,香气便溢满了整个屋子。
男人们有的在挂灯笼,有的贴春联,有的倒贴“福”字。
红红的灯笼,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福”字,把家里映衬的喜气洋洋。
小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在屋里跑来跑去,大家都穿上了新衣。
“上菜了!”鸡、鸭、鱼、肉摆满了整张桌子,深深吸一口气,嘴里满是食物的味道,色香味俱全,就像是在桌上摊开了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
大家围坐在桌边,说说笑笑,你一言,我一语,向所有人祝福。
“干杯!”所有人一起举杯,欢庆这美好而又快乐的时刻。
吃饱喝足,大家都向长辈取压岁钱,小孩子们跑回房间,偷偷地数钱,偷偷地在心里笑着。
大家打开了电视,都坐在电视旁边看春晚,等待新年钟声的响起。
钟声还没有响起,外面的鞭炮声便不绝于耳:“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孩子们拉着父母到楼顶去放烟花。
绚烂的烟花占着整个天空,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紫的……孩子们在一旁拍手,叫着、笑着,鞭炮声、烟花声、笑声,一浪高过一浪,仿佛要把整个城市给淹没一样。
随着钟声的响起,鞭炮声、烟花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响,给钟声当伴奏,预示新的一年会更加美好。
正月初一,大街上很静很静,许多店铺都关上门,都到正月初五才开张,也许大家都在睡觉,昨夜守岁彻夜未眠。
在中午前,男人都到亲戚、朋友家去拜早年,女人们在家中欢迎客人。
小孩子们与朋友们一起数压岁钱,互相炫耀。
正月初七要拜天公,一大早便忙里忙外的,摆桌子,放贡品,烧香,感谢天公保佑人们前一年平平安安,也希望天公能够在新的一年让国泰民安,保佑大家风调雨顺,万事如意。
春节完美的收尾——元宵上市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作文范文民风风俗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作文范文-民风风俗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作文范文-民风风俗春节的江苏民间,除贴对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风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风俗,现辑录数那么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
”他们扫地不准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运”、“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风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满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烈火。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风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常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小孩“烤头风”之风俗。
是夜带小孩到田头空地址燃火炬,为小孩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搭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冷淡。
春节期间,江苏地域的旧风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子,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避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
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风俗也慢慢被人淡忘;健康有利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贴对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风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风俗,现辑录数那么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
”他们扫地不准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运”、“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台湾民间春节习俗

台湾民间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
美丽的宝岛台湾与祖国大陆血肉相连,息息相关。
台湾过年的民间风俗,跟祖国大陆基本相同,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台湾民间春节习俗》是由春节栏目小编为您提供,供您选择和借鉴。
想要了解更多,就请登录春节栏目。
欢迎您的阅读!
围炉:
在台湾,大年夜全家大小,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一起聚餐,叫做“围炉”。
参加“围炉”的人,不论大小,桌上的每样菜都得下筷子。
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讨吉利。
“围炉”时桌上的每样菜都是很有意思的:鱼圆(丸)、肉圆取意“三元”,象征团圆。
萝卜,台湾和闽南一样叫“菜头”意为“好彩头”有吉兆之意。
全鸡的“鸡”,台湾语谐音“家”即“食鸡起家”。
一些油炸食物,因为经过油煎火炸,以示“家运兴旺”。
蚶,台湾诘解作“胖”。
吃蚶,取意“发财发福”。
“围炉”进的蔬菜,也不用刀切碎,洗净连根煮熟后,吃时也不咬断,而是从头到尾,慢慢地吃进肚里,以祝父母长寿。
“围炉”时,如果家里有人外出,来不及赶回,也要留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
表示全家大小对他的思念。
小编特别推荐
春节习俗 | 春节传说 | 春节由来 | 春节资料 | 春节图片 | 春节小报 | 春节手抄报
春节习俗 | 春节传说 | 春节由来 | 春节资料 | 春节图片 | 春节小报 | 春节手抄报。
台湾春节

十一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 所以称为「子婿日」。 十二日子女回来拜父母。 连续几天吃多了大鱼大肉是不是 感觉油腻腻?那么十三日就来点清淡 的稀饭配芥菜吧。
十四日开始结灯棚,新年的欢乐 就在元宵灯火的高潮中划上一个圆满 的句号。
过了春节,大家又各忙各的,大 街上又恢复了往常的热闹气氛。
年夜饭吃过之后,是 小孩子最高兴的时候,大 人们要给孩子们送“压岁 钱”,台湾人就连给的方 法也独具特色:年龄大的 孩子,“压岁钱”是用红 纸包好递到他们手里的, 就跟我们大陆一样;而年 幼孩子的"压岁钱",则是 大人们用红线缠好并系成 一个小套环,套在他们颈 项上的。
初一早、初二早、初 三困到饱, 初四顿顿饱,初五隔 开,初六挹(yì )肥, 初七七元,初八完, 初九天公生,初十有 食食, 十一请子婿, 十二查某子返来拜, 十三食暗糜配芥菜, 十四结灯棚, 十五上元暝, 十六折灯棚。
这是首台湾民谣,简单的描绘了初一 至十六干的事。 初一至初三,想睡到什么时候就睡到 什么时候(“困”为方言,指睡觉) 初四由于要准备接神的供品,饭菜特 别丰盛,所以才说「初四顿顿饱」。 初五新春隔一段落,商铺要开张,大 家似乎又忙了起来。 初六农民要春耕,挹肥表示春耕,一 份耕耘一份收获。 初七初八台湾没有习俗。 初九祭拜天公当天不得晒衣物,也不 能挑肥挑粪,以免亵渎天公 。 由于初九拜天公的祭品极为丰盛,所 以到了初十还「有食食」。
我们的春节,主 要是吃年夜饭、收红 包、拜年,台湾的春 节比我们有意思多了, 他们发红包、年夜饭 的食物,都比我们有 特色。农历十二月二 十四日台湾人要送灶 神,让我们看看他们 是怎么送的吧!
我们拜神都要贡桌、 神位,但台湾人 只要把 平时贴在灶上的灶神像 揭下,用一纸马作为座 骑,一起焚烧就行了。 给灶神的供品大多是汤 圆
小学三年级作文台北过年灯笼与传统庙会

台北过年灯笼与传统庙会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台北过年的传统庙会和灯笼节。
每年到了农历的正月十五,整个台北都会变得热闹非凡,灯火辉煌,人声鼎沸。
在这一天,台北的街道布满了五光十色的灯笼,把整个城市装点得如同仙境一般。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台北灯笼节,那时候我还是个小学生。
当时我和家人一起来到了龙华寺,那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刹,也是台北最重要的庙会场所之一。
整个寺庙里挤满了人,人们个个身穿盛装,笑容满面。
一进入庙会,我就被五彩斑斓的灯笼吸引住了。
这些灯笼有的是红的,有的是黄的,还有的是绿的、蓝的,各种颜色的灯笼排成一排悬挂在空中,给人一种神秘而又温暖的感觉。
在灯笼的正下方,有一张张红桌布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传统食品,比如年糕、糖果、炸酥薯片等等。
我忍不住流口水,想尝一尝那些美味的食物。
于是,我跟着家人一起来到了摊位前,买了一些糖果和年糕。
那些年糕又糯又甜,让人回味无穷。
在庙会的另一边,有一个巨大的转盘,上面有很多小奖品。
我把几张硬币投进了转盘,转盘转动了起来,最后停在了一个小玩具上。
我高兴极了,把小玩具拿在手上,不停地笑个不停。
除了吃和玩,庙会上还有很多有趣的活动。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舞龙表演。
一条五彩斑斓的巨龙在街上腾空而起,灵动而又威武。
舞龙的技巧非常难,需要舞者精确配合。
我看得目不转睛,完全被舞龙的魅力所吸引。
庙会的意义不仅仅是吃、玩、乐,它还代表着中国人对新年的祈福和祝福。
在庙会上,人们会燃放烟花,以驱走邪灵,迎来幸福和吉祥。
同时,人们还会来庙里烧香,向神佛祈福,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和顺利。
台北过年的庙会和灯笼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与传统。
通过参加庙会和灯笼节,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年味,还可以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台北过年的庙会和灯笼节上,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时光。
我想,这样的活动应该每年都举办,让更多的人能够体验到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希望大家也能像我一样去参加庙会和灯笼节,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过年的习俗作文实用3份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过年的习俗作文实用3份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过年的习俗作文500字 1 今天是除夕夜,也就是春节。
春节是__传统节日的一个新春佳节。
春节,同学们都知道,它不是一个特殊的节日。
所有的人都认为“春节很热闹,因为它是一个团圆的节日,这是理所当然的。
”但我可不是这样想的,这个节日是用来纪念一个怪物的,它的名字叫“年”,它经常吞食过路的人们,可把人们害苦了。
后来,出现了一位白胡子的老公公,他制服了“年”。
人们为了防止“年”再跑下来,就用放鞭炮、贴红纸来吓“年”,所以就有了现在过年的习惯。
我的家乡―桂林过春节有几“怪”,如果你想听听,我就给你讲讲吧!大年三十的除夕夜,各家各户都会做上一桌丰盛的美味佳肴,还有许多小吃,有糍粑、有糯米饭、有粽子、还有年糕等许多美食。
第一“怪”就是饭菜都摆上桌了可是大人们就是不让我们先吃,而是先在神kan上祭拜后才能一起上桌吃饭,但是吃饭的时候鱼还不能吃,一定要留到第二天才能吃,大人们这叫“年年有余”。
第二“怪”是大家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一定会等到大家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一定会等到新年的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各家各户都会同时点燃鞭炮,大家都互相问候“新年好”,睡觉前我们都要吃一碗汤圆,它__着各家各户美满幸福。
深夜,家家户户的灯渐渐地熄灭了,整个桂林市进入了梦乡,这时,一股浓浓的雾包围了桂林,使春节的夜晚更加朦胧,更加迷人。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过年的习俗作文500字 2 每次听到电视上的儿歌声: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买烧酒。
每次听到这首儿歌:我就兴奋不已,盼望着新年快快来到。
大年初一的前一天叫大年三十,也叫除夕,家家户户吃团圆饭。
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鱼,而且鱼不能吃完,它__着“年年有余”。
餐桌上有糖、有花生,枣也是必不可少,它__着“春来早”。
当然,餐桌上还有柿饼子,它__着“万事如意”,家里还必须有杏仁,它__着“幸福美满”,另外团圆饭桌上还有一种豆类食品,没想到吧,它就是豆腐,它表示着“有福气”。
2018-2019-台北的春节-范文word版 (1页)

2018-2019-台北的春节-范文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台北的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节日,她属于中华大地,也属于台湾和全世界各地华人。
今年的春节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台北,想了解大陆以外的中国年。
接下来我就来说说台北的春节吧。
2月7日,除夕。
台北的街道静悄悄的,捷运的车箱也空空的,大多数的台北人都回到台南的家乡。
好多餐馆闭门谢客,各个场馆也歇业了。
除夕团年饭是必不可少的,幸运的是我的同学伍子玄一家也来到了台北市,于是我们两家约好,一起在台北吃团年饭。
我们定了台湾传统的过年餐,有鱼虾红豆羹、佛跳墙等。
晚饭后我们来到台湾著名的饶河夜市,各种小吃、各种小商品,我们最喜欢的是街边游戏厅,各种又便宜又不用动脑的小游戏,我们打得热火朝天。
在台湾,虽然没能放鞭炮,没看上春节联欢晚会,但是也如大陆一样,人们互相说着“新年快乐”,热热闹闹,因为有了夜市。
2月8日,大年初一。
台北许多商家会在整点,敲锣打鼓舞狮庆新年。
一大早,我们等在101大楼楼前广场,各种肤色的人们也陆续来到周围。
10点整,一声锣鼓起,8个身穿红衣红裤的男生上窜下跳,整齐划一,锣鼓喧天。
接着,财神爷登场,他拿着“财源滚滚”的福帘绕场一周,预示着大家一起新年发大财。
然后,三头舞狮摇摆着从广场一角一路小跑来到广场中央,匍匐在地,一动不动,原来等着主人为它“点睛”。
主人用毛笔在每只眼睛上画上一画,狮子就“活”过来了,又开始摇摆着活蹦乱跳了。
我想,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点睛就是为了点亮舞狮人心灵,赋予躯体与灵气吧。
舞狮人一前一后,上下跳跃,翻滚,好不欢乐,一会儿嘴里衔着对联,一会儿吐出糖果,与周围的人们互动起来。
小孩子们到处寻找散落在地上的糖果,大人们也欢天喜地的有说有笑,轻松快乐。
初一这天,台北龙山寺和天后庙里人山人海,香烛鼎盛,人们在这里虔诚地许下新年的愿望,我也入乡随俗,许下了我201X年的愿望。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春节的习俗作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春节的习俗作文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习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
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
接下来,便入席了。
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
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
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
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
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
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
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
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
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
我和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
“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
”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
六年级话题台湾人过年风俗

台湾人过年风俗
从农历12月16日的“尾牙”开始。
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拜土地公,特别是生意人,为祈求新年发财,犒赏员工,“食尾牙”时,将要解聘的员工,雇主以鸡头相向,表示明年请另谋高就。
中国没有这个习俗。
除夕之夜,台湾岛人都要欢聚在一起“围炉”,即吃年夜饭。
国内也相同。
大年初二,是女婿带着妻子去丈人家拜年日子。
女婿登门,女儿回到娘家,自然更有一番情趣。
初三这天,被台湾同胞视为不吉利之日。
人们多不出门,晚上也早吃早睡,这也是闹中取静的休息良机。
国内没有这种说法。
初四,是迎接“灶神”下凡的日子,自然又得热闹一场。
从大年初五日开始,许多人便开业的开业,上班的上班了。
台湾的南部在元宵节最知名的是燃放“蜂炮”,即由数万只冲天炮制作而成的鞭炮,每一个从天炮的炮芯连结在一起,一炮点燃,万炮连响,火花四射,声光齐作,震耳欲聋,蔚为壮观。
游人都要头戴安全帽,身穿厚衣服参加,怕被“蜂炮”伤到。
它已经成为台湾一个旅游景点节目。
这在国内是没有的。
度米作文汇编之人教版小学生六年级下册二单元作文台湾春节习俗拾趣

度米作文汇编之人教版小学生六年级下
册二单元作文:台湾春节习俗拾趣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
在与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湾,其历史文化、风士人情、生活习俗、亲缘血统等等均与祖国大陆,尤其是福建闽南地区一脉相承,因而岛内民众的春节习俗自然与祖国大陆民间大同小异。
由于宝岛居民的祖先(多为闽南和客家人)去台开发,距今年代久
远且屡经沧桑,那里的春节习俗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模式和色彩。
台湾的春节习俗范文

台湾的春节习俗范文【台湾的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传统佳节。
在台湾过春节,与大陆各地差不多,可谓大同小异,保留着浓浓的传统“年味”,同时又带有台湾本地的一些特色——从农历腊月十六至正月十五这段时间,台湾民间称之为“年兜时节”。
尾牙每月初二、十六,是台湾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称为“做牙”(打牙祭)。
腊月十六的做牙是一年中的最后一次,所以称为“尾牙”。
做“尾牙”是感谢土地公一年来对事业生意和农作收成的庇佑,所以比平常的做牙日更为隆重。
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
这天,公司行号的老板宴请犒赏员工,以慰劳其一年来的辛苦。
过去有种旧俗,宴席桌上有一道菜是整鸡,中间的转盘一旋转,停止时鸡头对准谁,即暗示主人要解雇谁。
如今这种风俗早已绝迹。
一般平民百姓家则要烧“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即土地公),全家人聚在一起“食尾牙”,往往少不了的食物是润饼和刈包。
祭灶腊月二十三是“祭灶”之日,即送灶神上天之日。
每年到这天灶神会上天奏报天帝。
因此在祭送灶神时,要将灶神画像贴于灶上,两旁贴有“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
然后摆上各种供品,多为甜元仔、米饵、糖豆浆、甜瓜、糖果等,这些供品或甜或黏,意思是让灶神多说好话,不说坏话。
有的还以酒糟涂抹灶门,以示讨好之意,再燃香放鞭炮,为灶神送行。
清沌祭灶那几天,家家户户开始大扫除。
因为平时神案、神位、香炉都不得擅自移动,只有趁灶王返回天界的几天里,才能挪移清扫。
“清沌”,便是除去家中霉气,迎接新春之意,台湾俚谚称:“清后才会富”。
清沌之风,至今不废。
年货逛街买年货仍是年前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
林林总总的“年货大街”遍布岛内城乡各地,成为台湾过年的标志性景观。
迪化街是台北最老的一个商圈,其“年货观光大街”每年都很热闹,摊位采用复古的形式,布满各式旗帜和灯笼。
不论南北杂货和应景糖果,还是服饰、美食,都应有尽有。
台湾的春节_六年级

台湾的春节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民风民俗。
我的家乡——台湾,便别具一格。
腊月二十四,台湾的春节便开始了。
大家都在准备纸钱,到土地庙去祈祷,祈求土地公能为他们祝福,来年平平安安。
过了二十四,大家更忙,必须去购买年货,还要将家里仔细的打扫一遍,将旧的东西扔掉,换上新的。
除夕转眼就到了。
除夕真快乐。
从厨房里传出锅碗瓢盆的交响曲,不一会儿,香气便溢满了整个屋子。
男人们有的在挂灯笼,有的贴春联,有的倒贴“福”字。
红红的灯笼,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福”字,把家里映衬的喜气洋洋。
小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在屋里跑来跑去,大家都穿上了新衣。
“上菜了!”鸡、鸭、鱼、肉摆满了整张桌子,深深吸一口气,嘴里满是食物的味道,色香味俱全,就像是在桌上摊开了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
大家围坐在桌边,说说笑笑,你一言,我一语,向所有人祝福。
“干杯!”所有人一起举杯,欢庆这美好而又快乐的时刻。
吃饱喝足,大家都向长辈取压岁钱,小孩子们跑回房间,偷偷地数钱,偷偷地在心里笑着。
大家打开了电视,都坐在电视旁边看春晚,等待新年钟声的响起。
钟声还没有响起,外面的鞭炮声便不绝于耳:“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孩子们拉着父母到楼顶去放烟花。
绚烂的烟花占着整个天空,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紫的……孩子们在一旁拍手,叫着、笑着,鞭炮声、烟花声、笑声,一浪高过一浪,仿————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佛要把整个城市给淹没一样。
随着钟声的响起,鞭炮声、烟花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响,给钟声当伴奏,预示新的一年会更加美好。
正月初一,大街上很静很静,许多店铺都关上门,都到正月初五才开张,也许大家都在睡觉,昨夜守岁彻夜未眠。
在中午前,男人都到亲戚、朋友家去拜早年,女人们在家中欢迎客人。
小孩子们与朋友们一起数压岁钱,互相炫耀。
正月初七要拜天公,一大早便忙里忙外的,摆桌子,放贡品,烧香,感谢天公保佑人们前一年平平安安,也希望天公能够在新的一年让国泰民安,保佑大家风调雨顺,万事如意。
春节完美的收尾——元宵上市了。
我在台北过春节_650字

我在台北过春节_650字2005年的春节前夕,我和爸爸妈妈从经商的厦门市回到了台北市,我们全家是乘坐“新集美号”到金门后又乘坐“台湾立荣航空公司“飞机到台北的。
到了台北,眼前的大街商店鳞次栉比,布满各种广告,闽南乡音不绝于耳,和厦门市多有相似之处。
贴春联、备年货、包压岁钱……与祖国大陆又是一模一样。
与厦门最大区别在于台北春节时每条街上,每个角落都有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突如其来的鞭炮声真使我一惊一乍的。
不过,对小孩来说,似乎过节的气氛浓些。
除夕的晚上,我们全家老少十六口人喜气洋洋地一起围炉。
我家的规矩,等长辈先夹菜后,才论到小辈。
年夜饭有好多,像清蒸鲍鱼、卤猪手、佛跳墙、鱼翅、干贝、日式炸虾……似乎和厦门的也一样。
我还喝了“长城牌葡萄酒”呢。
吃完年夜饭后,我们全家去台北狂sopping(逛街,买东西)了。
我们到了台北最高的一栋叫“台北101”商业大楼,我拉着表弟的手,急匆匆来到卖鞭炮的地方,用台币买了一大袋的鞭炮,有“仙女棒、冲天炮、小蜜蜂、烟雾弹……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真是美不胜收。
卖鞭炮的叔叔是表弟邻居,鞭炮打九折优惠我们,只用了三百多台币。
回到家门口,我们几个小孩忙起来了,各种鞭炮顷刻粉身碎骨,有像天女撒花、有像老鼠窜街、有劈啪声、有嗤嗤声、有尖叫声……真是让人目不暇接,手忙脚乱,头昏目眩,又紧张又刺激。
台北还有许许多多的外国人,那里讲英语的人也多,对话中时常会冒出几句英语。
汽车也多,喇叭声,广告声,不绝于耳,这真让久居厦门习惯安静的我不胜烦恼。
同时,我也了解到,台湾老百姓也不想搞台独,只是陈水扁是台湾南部人,受到南部人支持,人们无可奈何而已。
元宵节过后,我又回到了厦门上小学,但台北的春节的一切,还使我历历在目,难于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