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课缓冲池设计 (1)
缓冲池管理方法
缓冲池管理方法缓冲池管理是数据库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技术,主要用于解决I/O瓶颈问题。
缓冲池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缓冲池的创建和销毁:缓冲池的创建和销毁是缓冲池管理的基本操作。
在系统启动时,需要创建缓冲池;在系统关闭时,需要销毁缓冲池。
缓冲池的创建和销毁主要是通过调用系统提供的API函数来实现的。
2. 缓冲池的初始化:缓冲池的初始化主要是设置缓冲池的大小、缓冲区的数量等参数。
这些参数的设置需要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如系统的CPU核数、内存大小、硬盘大小等。
3. 缓冲池的分配和回收:缓冲池的分配和回收是缓冲池管理的主要工作。
当需要进行I/O操作时,首先从缓冲池中申请一个空闲的缓冲区;当I/O操作完成后,将缓冲区返回给缓冲池。
4. 缓冲池的替换策略:当缓冲池中的缓冲区被全部占用时,如果再有新的I/O请求,就需要进行缓冲区的替换。
常见的替换策略有FIFO(先进先出)策略、LRU(最近最少使用)策略、LFU (最不经常使用)策略等。
5. 缓冲池的预读和预热:预读是指在进行实际的I/O操作之前,预先读取一些数据到缓冲区中;预热是指在系统启动后,预先将一些常用的数据加载到缓冲池中。
这两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I/O操作的次数,提高系统的I/O性能。
6. 缓冲池的监控和调优:缓冲池的监控主要是通过监控系统的状态,如缓冲池的使用率、缓冲区的命中率等参数;缓冲池的调优主要是通过调整缓冲池的大小、替换策略等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性能。
7. 缓冲池的数据一致性和并发控制:在多用户并发访问的情况下,需要保证缓冲池的数据一致性。
常见的并发控制方法有锁机制、时间戳机制等。
总的来说,缓冲池管理方法是一种复杂的技术,需要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设计和优化。
通过有效的缓冲池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I/O性能,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缓冲池的原理和应用
缓冲池的原理和应用1. 缓冲池的概述缓冲池是指为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率而设置的一个存储区,用于临时保存数据。
通过缓冲池,可以将数据从一个速度较慢的地方(如硬盘)复制到一个速度较快的地方(如内存),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响应速度。
2. 缓冲池的工作原理缓冲池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数据的读取和写入缓冲池主要用于临时存储数据,通过读取和写入的方式实现数据的传输。
当需要从较慢的存储介质中读取数据时,缓冲池会将数据暂时存储到内存中,以提高读取速度。
同样,当需要将数据写入到较慢的存储介质中时,缓冲池会先将数据暂时存储在内存中,再进行写入操作。
2.2 缓冲池的管理策略缓冲池的管理策略是指如何选择存储在缓冲池中的数据。
一般来说,缓冲池的大小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根据一定的策略来决定是否存储该数据以及何时将数据从缓冲池中移除。
常见的策略有先进先出 (FIFO) 和最近最少使用 (LRU) 策略等。
2.3 缓冲池的命中率缓冲池的命中率是指从缓冲池中读取数据所占的比例。
缓冲池的命中率越高,说明缓冲池的效果越好,系统的响应速度也就更高。
缓冲池的命中率可以通过统计缓冲池的命中次数和没有命中次数来计算。
3. 缓冲池的应用场景缓冲池广泛应用于各种计算机系统中,下面列出了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3.1 数据库缓冲池数据库缓冲池是指为了提高数据库系统的性能而设置的一个存储区。
通过将热数据(经常被访问的数据)存储在缓冲池中,可以减少数据库系统从硬盘读取数据的次数,提高查询性能。
3.2 网络缓冲池网络缓冲池主要用于存储网络数据包。
通过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存储在缓冲池中,可以减少数据丢失的可能性,并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
3.3 内存缓冲池内存缓冲池主要用于存储临时数据。
例如,当计算机系统需要频繁读取和写入文件时,可以使用内存缓冲池将文件的数据暂时存储在内存中,以提高读取和写入的速度。
3.4 图像和视频处理在图像和视频处理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读取和写入操作。
操作系统缓冲池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缓冲池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操作系统缓冲池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工作原理;2. 掌握缓冲池的常用数据结构、算法及缓冲策略;3. 了解缓冲池在操作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和性能优化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缓冲池数据结构和算法;2. 能够分析并优化缓冲池的性能,提高操作系统效率;3. 能够运用编程语言实现缓冲池的基本功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3. 引导学生认识到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年级的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缓冲池的相关知识,提高操作系统的性能分析和优化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操作系统基础,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动手实践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独立设计和优化操作系统缓冲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缓冲池基本概念:缓冲池的定义、作用、分类;2. 缓冲池数据结构与算法:队列、栈、优先队列等数据结构在缓冲池中的应用,以及常见的缓冲策略,如FIFO、LRU等;3. 缓冲池在操作系统中的应用场景:磁盘I/O、网络通信、数据库系统等;4. 缓冲池性能分析及优化:性能指标、性能瓶颈分析、缓存淘汰策略优化;5. 缓冲池编程实践:结合编程语言(如C/C++、Java等),实现一个简单的缓冲池系统。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1. 课时分配:共8学时;2. 第一周:缓冲池基本概念及作用(2学时);3. 第二周:缓冲池数据结构与算法(2学时);4. 第三周:缓冲池在操作系统中的应用场景(2学时);5. 第四周:缓冲池性能分析及优化(2学时)。
缓冲池(pooling)方法
缓冲池(pooling)方法缓冲池(Pooling)是一种重用资源的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缓冲池的概念、特点、用途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什么是缓冲池?缓冲池是一种技术,它将一些资源缓存起来,以便于下一次使用,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整体效率。
在计算机编程中,缓冲池通常是指一组能够重复使用的对象,它们被预先分配好并存储在内存中,等待被调用使用。
当一个对象使用完毕后,缓冲池就将其返回到池中,以便下一次使用。
缓冲池的特点- 重用资源:缓冲池将一些可重用的资源缓存起来,以备下一次使用,减少频繁创建和销毁对象或连接的开销。
- 预先分配资源:缓冲池在应用程序启动的时候就预先分配好一定数量的资源,从而减少了一些额外的开销。
- 保证资源的可用性:缓冲池会动态地检测资源的使用情况,以确保一直有足够的资源可供使用。
- 提高系统性能:由于减少了创建和销毁对象的开销,缓冲池使得系统响应速度更快,更加高效。
1.数据库连接池:数据库连接池是缓冲池的一个典型应用,它可以将一些数据库连接缓存起来,以供后续使用。
当一个应用需要连接数据库时,可以从连接池中获得一个连接,使用完毕后再将其返回给连接池,以供其他应用使用。
这样可以避免频繁的打开和关闭数据库连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2.线程池:3.网络连接池:使用缓冲池时需要注意的事项1.缓冲池的大小需要合理设置,如果设置得过大或者过小,都会降低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2.需要及时回收不再使用的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内存泄漏。
3.对于多线程的应用程序,需要使用线程安全的缓冲池,避免资源竞争和并发问题。
4.缓冲池的实现需要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需要仔细的设计和测试,以确保其正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缓冲池是一种重用资源的技术,可以将一些可重用的资源缓存起来,以供后续使用,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在数据库连接池、线程池、网络连接池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使用缓冲池时需要注意其大小、回收机制、线程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其正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库缓冲池与缓存机制的配置与优化策略
数据库缓冲池与缓存机制的配置与优化策略数据库缓冲池和缓存机制是提高数据库性能的关键因素。
优化数据库缓冲池和缓存机制的配置,可以加快数据库的读写速度,减少IO访问,从而提升系统的响应能力和用户体验。
本文将介绍如何配置和优化数据库缓冲池以及缓存机制的策略。
首先,配置数据库缓冲池是优化数据库性能的首要步骤。
数据库缓冲池是存放数据库中频繁访问的数据和索引页面的内存区域。
合理配置缓冲池的大小可以充分利用内存资源,减少磁盘IO的次数,提高查询响应速度。
配置数据库缓冲池的大小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系统内存大小:根据系统的实际内存大小来确定缓冲池的大小。
一般来说,缓冲池的大小应该略小于系统的可用内存空间,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2. 数据库负载:根据数据库的访问模式和负载情况来确定缓冲池的大小。
如果数据库负载很高,可以适当增加缓冲池的大小以提供更大的缓存空间。
3. 数据库的访问模式:根据数据库的读写比例来确定缓冲池的大小。
如果数据库的读操作占主导地位,可以增大缓冲池的大小以充分利用内存空间;如果数据库的写操作较多,可以适度减小缓冲池的大小以降低内存的占用。
除了配置数据库缓冲池的大小,还需要优化缓存机制以提升数据库的性能。
首先,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缓存策略来提高数据库的读写性能。
常见的缓存策略包括LRU(最近最少使用)、LFU(最不经常使用)和FIFO(先进先出)等。
根据数据库的特点和访问模式选择相应的缓存策略,可以有效地减少缓存命中率低的情况,加快数据的读写速度。
其次,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缓存超时时间来优化缓存机制。
缓存超时时间是指缓存数据在缓存中的存储周期。
如果缓存超时时间设置过长,会导致缓存中的数据无法及时更新,容易产生脏数据。
相反,如果缓存超时时间设置过短,会导致频繁的数据库IO操作。
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的实时性要求,设置合理的缓存超时时间可以有效地减少数据库的IO访问次数,提高系统的性能。
此外,还可以使用二级缓存来进一步优化数据库的性能。
缓冲池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三章项目执行第一节施工组织设计大纲及关键技术方案一、施工组织设计大纲1 工程建设目标1.1 总目标以“安全为天、质量为魂、服务业主、争创一流”为指导思想,在管理观念、管理思想、管理标准、管理手段和管理程序上与国际工程施工管理接轨,以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速度和一流服务,创建优质工程,达到并超越顾客的期望。
1.2 工期目标严格按照施工工期要求的开工日期(2013年9月1日)按期开工,利用科学手段保证进度控制点正点到达,2013年12月30日完成中间交接,总日历天数121日历天,确保按期完工,力争提前。
1.3 HSE目标我们在本项目的目标是采取以预防为主的计划,保护健康、安全与环境不受损失,实现“死亡事故为零、损失事故为零、可记录事故为零、环境事故为零、火灾事故为零、车辆事故为零”目标,确保不发生人身死亡事故,不发生对外界有影响的各类污染事件。
项目具体HSE目标如下:杜绝重大伤亡、火灾、爆炸、设备事故,减少一般轻微事故,千人负伤率﹤0.1‰。
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无施工污染,满足环评报告批复对施工环境保护的要求。
无疾病流传,无职业病发生,无损害人身健康。
1.4 质量目标工程建设质量标准达到部级优质工程。
坚持“质量至上,打造精品”的质量方针,坚持质量标准,严格质量控制,加大质量通病治理力度,实现质量零缺陷,确保做到工程质量四个完整(工程内容完整、工程实体质量完整、外观质量完整、技术资料完整)。
具体质量目标如下:a)单位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92%以上。
b)焊接一次合格率96%以上。
c)工程设备、材料质量合格率100%。
d)报检一次合格率98%。
e)设备、阀门安装一次合格、对号率100%。
f)在用计量器具受检率、计量器具配备率100%。
1.6 服务目标工程建成后,按业主要求组建一支工种齐全、素质较高、服务一流的保运队伍,协助业主顺利完成试验,达到投用目标,保证业主满意。
1.7 交工技术文件控制目标实现工程过程交工资料与工程同步,工程结束后在合同规定期限内向业主移交交工资料。
缓冲池的工作原理
缓冲池的工作原理
缓冲池是一种用于存储临时数据的内存区域,其工作原理基于预分配和复用的概念。
缓冲池通常用于提高数据读取和写入的效率,并降低对底层资源(如磁盘、网络等)的压力。
当数据需要被读取或写入时,缓冲池会首先检查是否有可用的缓冲区。
如果有可用的缓冲区,数据将会被存储到该缓冲区中,或者从缓冲区中读取。
如果没有可用的缓冲区,则需要分配一个新的缓冲区。
预分配是指在系统启动或需要大量缓冲区时,提前分配一定数量的缓冲区。
这样可以避免频繁的内存分配操作,提高效率。
预分配的缓冲区会一开始就分配好并保存在缓冲池中。
复用是指在缓冲区被使用完后,不立即释放,而是保留在缓冲池中,以便下次需要时可以直接使用。
这样可以减少内存分配和释放的开销,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缓冲池通常使用先进先出(FIFO)或最近最少使用(LRU)
算法来管理缓冲区的分配和释放。
FIFO算法将最早分配的缓
冲区首先释放,而LRU算法则根据缓冲区的使用频率来决定
释放哪个缓冲区。
总的来说,缓冲池通过预分配和复用的机制,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内存资源,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缓冲池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缓冲池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项目简介缓冲池是一种用于调节水流压力、稳定供水的重要设施。
为了确保缓冲池的施工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方案,以指导施工组织和进度安排。
一、前期准备工作1.确定施工地点: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情况,选择最适宜的位置建设缓冲池。
需考虑地质条件、供水管网布局和交通便利度等因素。
2.方案设计:聘请专业设计师对缓冲池的尺寸、结构等进行详细设计,并获得施工图纸。
设计要满足当地水务主管部门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3.人员组织:成立施工组织团队,包括项目经理、技术员、操作工、安全员等职位,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经验。
二、材料采购与运输1.材料清单:根据设计要求,编制详细的材料清单,并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和报价,确保所需材料的质量和数量。
2.材料采购:组织专人负责材料采购工作,按照计划逐一购买所需材料,并进行验收和入库管理。
3.材料运输:根据施工进度,合理安排运输车辆和线路,确保材料按时送达施工现场,避免延误和损耗。
三、施工流程与安全措施1.施工流程:- 清理施工区域:将施工现场清理出足够的空间,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 地基处理:根据设计要求,对施工区域进行地基处理,确保基础坚实并满足承载要求。
- 浇筑混凝土: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和抹平,确保缓冲池的结构牢固。
- 安装辅助设备:根据设计要求和流程图,安装缓冲池所需的辅助设备,如管道、泵站、控制系统等。
- 竣工验收:施工完成后,进行竣工验收,确保缓冲池的质量和功能达到设计要求。
2.安全措施:- 建立安全制度:制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管理要求,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 安全设施:设置施工现场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围栏,保证施工区域的安全。
- 安全督促:设置专人负责安全监督和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四、质量控制与验收1.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监控:由技术员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控,确保各项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 材料验收: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测和验收,确保材料质量稳定可靠。
合理设计缓冲池,提高数据库效率
1 为数据库 中所用 到的每种 P gs e 建一个缓 冲池 , 同 P g 、 a i创 ez 相 ae ~ se i 的表格空 间共享 同一个缓 冲池 , 免创建太多缓 冲池 , z 避 增加 管理的 复杂性 和内存 的过多 占用。 2、 将数据库 中的表格 按照访 问的频繁程 度 , 分别存放 在不 同的表 格空 间中, 使用不 同的缓 冲池 进行处理。避免因为对访问频度低的表格 的一次访 问 , 一些需 要经常访问的数据页挤出缓冲池。 而将 例如为表格 和索 引分别创 建缓 冲池。 3 创建缓 冲池 时 , 综合考虑机器上 别的应用 , 、 要 其他 的数 据库 和操 作系统本身 的内存需 求。确认机器上有 足够的 内存用 于已创 建的所有 缓 冲池 。 不要 为缓 冲池 分配多于机器所能提供的 内存 , 否则就会导致操 作系统频繁进行 内存 分页( e oy ai )大大降低系统的性 能。 m m r p g g, n 4 要熟悉你所使 用的操作系统 , 、 掌握 操作系统 的内存体 系结 构( 是 6 4位 的还是 3 2位的 )确认 DB , 2的内存 寻址空 间范围。对于 6 4位的实 例来说 其寻址范 围是 2的 6 4次方 , 间足够大 , 空 只要有足够 大的实 际 物理 内存进行分配 即可 。但对 于 3 的实例来说 其寻址 空间范围是 2 2位 的3 2次方 , 4 。不管 实际物理 内存有多 大 , 即 GB 实例 、 数据库 的配 置都 受到 4 B可寻址空间 的限制 , G 不同 的操作 系统 其限制大小也不 同, I AX 大约为 2 B而 H G , P则为 8 0 0 MB左右 , 以要根据你 的操作 系统性能来 所 设计缓 冲池 的大小 。
科技信息
计 算机 与 网络
缓冲池的原理
缓冲池的原理缓冲池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件,也称作缓存区或者缓冲区。
它主要用于临时存储数据,以便于在其他组件之间传输。
下面将从原理方面分步骤阐述缓冲池的工作方式。
第一步:存储数据当数据要被传输的时候,它首先被存储到缓冲池中。
这里所说的数据主要包括两种:第一种情况是数据从一个组件传输到另一个组件的过程中,由于传输速度的差异产生过多的数据堆积,这些数据不能及时传输到接收端;第二种情况是数据的产生和消费速度不匹配,导致其中一个组件的运行速度过快或过慢。
第二步:处理数据数据被存储到缓冲池中后,就可以被其他的组件进行读取和处理。
这样就可以解决刚刚所提到的数据传输速度和产生消费之间速度不匹配的问题。
数据的处理可以是通过构建中间处理程序或者中间件来实现。
第三步:转移数据当数据在缓冲池中被读取完毕,或者当缓冲池的存储空间不够的时候,数据就要被转移到其他组件或者外部存储设备中。
如果是数据的接收组件处理完数据后,会向缓冲池的删除本次缓存数据。
第四步:保持数据一致性在缓冲池的使用过程中,数据的一致性是必须保证的。
如果出现了数据一致性问题,那么就会导致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或者数据无法被顺利传输。
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缓冲池会实时监测和维护数据的存储和读取,并且会采用一系列措施来防止数据的丢失和损坏。
综上,缓冲池的原理主要包括存储、处理、转移和保持数据一致性。
缓冲池的应用可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也为计算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在实际应用中,缓冲池的设计和使用都需要针对不同的系统和组件进行不同的优化和配置,以达到最佳的性能表现。
缓冲池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缓冲池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关键信息:1、缓冲池工程概述2、施工目标3、施工部署4、施工进度计划5、施工资源配置6、施工技术方案7、质量保证措施8、安全保障措施9、环境保护措施1、工程概述11 缓冲池工程位置及规模详细说明缓冲池的地理位置和预计建设规模。
12 工程主要内容包括缓冲池的结构设计、功能要求等。
13 工程特点及难点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和环境影响因素。
2、施工目标21 质量目标明确缓冲池工程的质量标准和验收要求。
22 工期目标确定合理的施工工期,并制定相应的进度计划。
23 安全目标制定施工期间的安全保障指标和预防措施。
3、施工部署31 施工组织机构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团队,明确各成员职责。
32 施工任务划分对各项施工任务进行详细分解和分配。
33 施工顺序安排合理规划施工的先后顺序,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4、施工进度计划41 进度计划编制原则遵循科学合理、紧凑高效的原则。
42 进度计划图表绘制详细的施工进度横道图或网络图。
43 进度控制措施建立有效的进度监控和调整机制。
5、施工资源配置51 劳动力配置根据施工任务和进度计划,合理安排各工种劳动力数量。
52 材料供应计划制定材料采购、运输和存储计划,确保材料及时供应。
53 机械设备配置配备适合工程施工的各类机械设备,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6、施工技术方案61 基础工程施工包括土方开挖、基础处理等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
62 主体结构施工描述缓冲池主体结构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
63 防水工程施工制定防水施工的具体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
7、质量保证措施71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和制度。
72 质量控制要点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和检验标准。
73 质量问题处理制定质量问题的处理流程和预防措施。
8、安全保障措施81 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责任体系。
82 安全防护措施针对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83 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08B教案—缓冲区分析(1课时)
2.独立完成本次课小结。
课堂教学反馈
2.5min
1、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大家说出缓冲区分析的类型、基本要素。
2、布置课后作业。
1、学生说出缓冲区分析的类型、基本要素。
2、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并对每一种类型进行举例讲解。
1、手机静音;
2、记笔记。
4、小组讨论: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通过缓冲区分析解决。(5min)。
1、思考问题;
2、回答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将讨论结果上传
5、头脑风暴:让每组的同学选取一个代表进行分享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5min)
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引出下一个知识点:缓冲区分析的基本要素。
缓冲区分析处理的对象:
GIS数据模型角度:矢量数据、栅格数据;
GIS数据模型的对象类型角度:点对象、线对象、面对象。
1、手机静音;
2、记笔记。
PPT
多媒体
黑板
手机
2、讲解缓冲区分析是如何实现的?(4min)
从数学的角度看:其思想是给定一个空间对象或集合,确定它们的邻域,邻域的大小由邻域半径R决定。
对象Oi的缓冲区定义为:Bi=(x:d(xi,Oi)≤R)
Bi即对象Oi的半径为R的缓冲区,为距Oi的距离d小于R的全部点的集合。
1、手机静音;
2、记笔记。
3、讲解缓冲区分析的类型。(8min)
基于点要素:创建一个距离点要素n个单位的圆 Nhomakorabea缓冲区。
基于线要素:创建一个与原始线要素几乎同样形状的缓冲区,该缓冲区由原始线要素向外延伸n个距离单位形成的。
基于面要素:创建一个与原多边形几乎同样形状的缓冲区,该缓冲区由原多边形边界向外或向内延伸n个距离单位形成的。
缓存设计:合理使用缓存,提高系统性能和响应速度
缓存设计:合理使用缓存,提高系统性能和响应速度引言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成为了用户对一个应用的重要衡量标准。
而在应对高并发场景下,常常会遇到数据库压力过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缓存技术成为了一种常用的解决方案。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合理使用缓存来提高系统性能和响应速度的缓存设计策略。
第一章:缓存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1 缓存的定义缓存是一种临时存储数据的技术,通过将数据存储在高速存储介质中,可以加快数据的读取速度和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1.2 缓存的原理缓存的原理是将热点数据存储在高速缓存中,当用户请求数据时,首先在缓存中查找,如果找到则直接返回给用户,否则再去查询数据库,并将查询结果存入缓存中,以供后续使用。
1.3 缓存的分类根据缓存位置的不同,缓存可以分为客户端缓存和服务器端缓存。
客户端缓存是指将数据存储在客户端的本地缓存中,而服务器端缓存则是将数据存储在服务器的缓存中。
第二章:合理选择缓存策略2.1 缓存的更新策略缓存的更新策略是指在数据更新时如何保证缓存的一致性。
常见的更新策略有强制刷新、定时刷新和延迟刷新。
2.2 缓存的淘汰策略缓存的淘汰策略是指在缓存空间不足时,如何选择要被淘汰的数据。
常见的淘汰策略有最近最少使用(LRU)、最不经常使用(LFU)和随机淘汰等。
2.3 缓存的预热策略缓存的预热策略是指在系统启动之前,将一部分热点数据加载到缓存中,以减少用户请求时的响应时间。
第三章:缓存的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3.1 数据库查询缓存数据库查询缓存是将查询结果存储在缓存中,以减少后续查询时对数据库的访问。
3.2 分布式系统的缓存在分布式系统中,可以将缓存作为数据共享的一种方式,以减少不必要的网络传输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3.3 缓存的并发控制在高并发场景下,缓存的并发控制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常见的并发控制策略有悲观锁和乐观锁等。
3.4 缓存的数据一致性由于缓存是一种临时存储技术,数据一致性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泳池缓冲池的原理和应用
泳池缓冲池的原理和应用1. 引言泳池缓冲池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设施,广泛应用于游泳馆、水上乐园和游泳池等场所。
它在保障游泳池的正常运行、提高游泳池的水质和减少水的浪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泳池缓冲池的原理和应用,并讨论其在游泳池设计中的重要性。
2. 泳池缓冲池的原理泳池缓冲池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提供水体的缓存空间来调节游泳池的水位变化、减缓冲击和吸收过多的水流。
具体而言,它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水位平衡:泳池缓冲池与游泳池之间通过水管相连,能够迅速互通水流。
当游泳池的水位升高时,多余的水会通过水管进入泳池缓冲池,从而保持游泳池的水位平衡。
•缓冲冲击:在游泳池中进行游泳、跳水和水上运动时,会产生大量的水流和冲击力。
泳池缓冲池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吸收游泳池中的冲击力,保护游泳者和周围的设施。
•水质净化:泳池缓冲池通常配备有过滤装置和化学处理系统,能够对池水进行净化和消毒。
通过循环过滤和添加适量的化学药剂,泳池缓冲池能够保持水质清澈和卫生。
3. 泳池缓冲池的应用泳池缓冲池在游泳池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游泳馆:泳池缓冲池是游泳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游泳馆中,大量的游泳者同时进入游泳池,会产生较大的水流和冲击力。
泳池缓冲池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缓水流和冲击力,保护游泳者和设施的安全。
•水上乐园:水上乐园通常拥有较大的泳池和多个水滑梯。
泳池缓冲池在水上乐园的设计中非常重要,它可以处理大量的水流和冲击力,保证游客的安全和乐趣。
•游泳池:泳池缓冲池也被广泛应用于私人和公共游泳池中。
通过控制水位和调节水流,泳池缓冲池能够使游泳池更加稳定和舒适。
4. 泳池缓冲池的重要性泳池缓冲池在游泳池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保护游泳者安全:泳池缓冲池可以减缓水流和冲击力,保护游泳者避免受伤。
•维持水质:通过过滤和化学处理,泳池缓冲池可以保持游泳池水质的清澈和卫生。
•提高游泳池的利用率:泳池缓冲池可以调节水位,提高游泳池的容量和利用率。
缓冲池设计(1)
总体设计
互斥与同步:进程的同步与互斥 是消费者问题,利用互斥信号 量mutex实现进程对缓冲池的互斥使用。 对信号量的操作通过两个原子操作:Wait(s)和 Signal(s).Wait(s) 是等待信号的操作,进行 S=S-1 操作; Signal(s)是发送信号的操作,进行S=S+1操作。 wait 若s-1后仍大于或等于零,则进程继续执行;若s-1后 小于零,则该进程被阻塞后进入与该信号相对应的队列中, 然后转进程调度;若相加结果大于或等于零,则从该信号的 等待队列中唤醒一等待进程,然后再返回原进程继续执行或 转进程调度
操作过程
put Buffer1 move Buffer2 get
操作过程
put Buffer1 move Buffer2 get
总结
经过几天的讨论课准备,对进程的同步和互斥技 术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是研 究多线程程序时绕不开的问题,它的描述是有一 块生产者和消费者共享的有界缓冲区,过程无休 止的进行,不能因缓冲区满生产者放不进产品而 终止,也不能因空消费者无产品可取就结束。 解决办法有两种:一是采用某种机制保持生产者 和消费者之间的同步,一种是在生产者和消费者 之间建立一个管道。前一种有较高的效率并且可 控性较好,比较常用,后一种可控性较差并且不 易封装,较少用。
/*初始化信号量imutex为1*/
sem_init(&sem1,0,1); /*初始化信号量omutex为1*/
/*初始化信号量iFull为1*/
/*初始化信号量iEmpty为10*/ /*初始化信号量oFull为0*/
/*初始化信号量oEmpty为20*/
/*创建三个线程*/ //put线程 //move线程 //get线程 应用函数: pthread_create是类Unix操作系统(Unix、Linux、 Mac OS X等) 的创建线程的函数。 头文件 #include<pthread.h> 线程ID 函数声明 int pthread_create(pthread_t *tidp,const pthread_attr_t *attr, (void*)(*start_rtn)(void*),void *arg);
数据库缓冲池(BufferPool)
数据库缓冲池(BufferPool)数据库缓冲池(buffer pool)InnoDB存储引擎是以页为单位来管理存储空间的,我们进⾏的增删改查操作其实本质上都是在访问页⾯(包括读页⾯、写页⾯、创建新页⾯等操作)。
⽽磁盘Ⅳ/o需要消耗的时间很多,⽽在内存中进⾏操作,效率则会⾼很多,为了能让数据表或者索引中的数据随时被我们所⽤,DBMS会申请占⽤内存来作为数据缓冲池,在真正访问页⾯之前,需要把在磁盘上的页缓存到内存中的Buffer Pool之后才可以访问。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磁盘活动最⼩化,从⽽减少与磁盘直接进⾏⼯/0 的时间。
要知道,这种策略对提升sQL语句的查询性能来说⾄关重要。
如果索引的数据在缓冲池⾥,那么访问的成本就会降低很多。
缓冲池VS查询缓存缓冲池和查询缓存是⼀个东西吗?不是。
1、缓冲池(Buffer Pool)⾸先我们需要了解在InnoDB存储引擎中,缓冲池都包括了哪些。
在InnoDB存储引擎中有⼀部分数据会放到内存中,缓冲池则占了这部分内存的⼤部分,它⽤来存储各种数据的缓存,如下图所⽰:从图中,你能看到InnoDB缓冲池包括了数据页、索引页、插⼊缓冲、锁信息、⾃适应Hash 和数据字典信息等。
缓存池的重要性:对于使⽤InnoDB作为存储引擎的表来说,不管是⽤于存储⽤户数据的索引(包括聚簇索引和⼆级索引),还是各种系统数据,都是以页的形式存放在表空间中的,⽽所谓的表空间只不过是InnoDB对⽂件系统上⼀个或⼏个实际⽂件的抽象,也就是说我们的数据说到底还是存储在磁盘上的。
但是各位也都知道,磁盘的速度慢的跟乌龟⼀样,怎么能配得上“快如风,疾如电"的CPU呢?这⾥,缓冲池可以帮助我们消除cPu和磁盘之间的鸿沟。
所以InnoDB存储引擎在处理客户端的请求时,当需要访问某个页的数据时,就会把完整的页的数据全部加载到内存中,也就是说即使我们只需要访问⼀个页的⼀条记录,那也需要先把整个页的数据加载到内存中。
(完整word版)操作系统-缓冲池的模拟使用(word文档良心出品)
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实验名称缓冲池的模拟使用课程名称操作系统课程号学院(系) 软件学院专业软件工程班级软件1103学生姓名*** 学号2010117013** 实验地点钟海楼04004实验日期2012-05-08一、实验目的(1)掌握缓冲池的结构(2)掌握缓冲池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内容1、实现输入、计算、输出进程并发执行;2、实现getBuf和putBuf函数。
三、实验步骤1、整体设计,包括三个线程的模拟设计,三个队列的链表设计,还有三个队列的同步与互斥的设计等;2、由于本次实验没有需要太多的数据结构,因此,数据结构的设计就只有三个缓冲队列的设计:先构造一个空的缓冲队列,该队列是一个实体,即是一个确定的有结点的链表,它是模拟缓冲池的载体,输入与输出队列在构造时只有它的头尾指针,而没有它的实体,这是因为它可以从空缓冲区里获得,例如,当计算线程要数据计算时,便可从空队列里获取一个缓冲区,作为输入缓冲使用再把它挂载到输入队列的队尾中去由于要写的内容比较多,这里就不再废话连篇了,先把代码贴出来,里面有着注释呢,大家都懂的:头文件如下://缓冲队列类型的定义#define EMQ 0 //空缓冲队列#define INQ 1 //输入缓冲队列#define OUTQ 2 //输出缓冲队列GDOU-B-11-112//显示的宏定义#define show1 " |------------------------------- 缓冲池的模拟-----------------------------|"#define show2 " |------------------------------- by CLC----------------------------|"#define show3 " |------------------------------- 软件1103 -----------------------------|"const int bufferpoolsize = 50; ////缓冲池大小,默认设置为50个//结束运行标志short int m_end ;//缓冲结构体的定义typedef struct Buffer{int BufNo; //缓冲区号int buf; //缓冲内容Buffer *next; //缓冲指向下一个指针} buffer;//线程函数声明DWORD WINAPI InputThreadFunc(LPVOID lpPara); //输入线程函数DWORD WINAPI OutputThreadFunc(LPVOID lpPara); //输出线程函数DWORD WINAPI CalThreadFunc(LPVOID lpPara); //计算线程函数//加入与摘取队列函数声明void putBuf(int type , buffer *buf); //挂载到队列尾buffer* getBuf(int type); //从队列头中摘取一个缓冲区//构造缓冲池函数的声明void ConstructBuffer();//线程的句柄HANDLE hInputT; //输入线程HANDLE hOutputT; //输出线程HANDLE hCalculateT; //计算线程//线程的IDDWORD InputTid; //输入线程DWORD OutputTid; //输出线程DWORD CalculateTid; //计算线程//三个互斥量信号句柄HANDLE hmutexEMQ; //空队列的互斥信号量HANDLE hmutexOUTQ; //装满输出队列的互斥信号量HANDLE hmutexINQ; //装满输入队列的互斥信号量//三个同步信号量HANDLE hsemINQ;HANDLE hsemOUTQ;HANDLE hsemEMQ;Cpp的内容如下:#include "windows.h"#include "iostream"#include "stdlib.h"#include "time.h"#include "Main1.h"using namespace std;//三个缓冲队列头与尾指针buffer *hemq , *hinq , *houtq; //队头指针buffer *lemq , *linq , *loutq; //队尾指针//主函数int main(){cout<<show1<<endl<<show2<<endl<<show3<<endl<<endl;m_end = 1 ; //运行结束标志ConstructBuffer(); //构造缓冲池//创建互斥对象hmutexEMQ = CreateMutex(NULL,FALSE,NULL);hmutexOUTQ = CreateMutex(NULL,FALSE,NULL);hmutexINQ = CreateMutex(NULL,FALSE,NULL);//创建信号量对象hsemINQ = CreateSemaphore(NULL,0,bufferpoolsize,NULL);hsemOUTQ = CreateSemaphore(NULL,0,bufferpoolsize,NULL);hsemEMQ = CreateSemaphore(NULL,bufferpoolsize,bufferpoolsize,NULL);//创建线程hInputT = CreateThread(NULL,0,InputThreadFunc,NULL,0,&InputTid);Sleep(10);hCalculateT = CreateThread(NULL,0,CalThreadFunc,NULL,0,&CalculateTid);Sleep(10);hOutputT = CreateThread(NULL,0,OutputThreadFunc,NULL,0,&OutputTid);//Sleep(10000);//system("pause");if(getchar()){ //按回车后终止程序运行m_end = 0 ;cout<<"程序已经终止!"<<endl;}//等待三个线程的结束返回WaitForSingleObject(hInputT,INFINITE);WaitForSingleObject(hCalculateT,INFINITE);WaitForSingleObject(hOutputT,INFINITE);//释放线程的资源CloseHandle(hInputT);CloseHandle(hCalculateT);CloseHandle(hOutputT);return 0;}//输入线程函数的实现DWORD WINAPI InputThreadFunc(LPVOID lpPara) //输入线程函数{int nRandom;buffer* getbuf;srand(time(0)); //保证每次运行时产生的随机数独立while(m_end){Sleep(100);nRandom = rand()%100 + 1 ; //产生1到100的随机数//同步与互斥的控制WaitForSingleObject(hsemEMQ,INFINITE);WaitForSingleObject(hmutexEMQ,INFINITE);getbuf = getBuf(EMQ); //访问空队列getbuf->buf = nRandom ;cout<<"输入线程从"<<"缓冲单元"<<getbuf->BufNo<<"---收容输入--->"<<"data= "<<getbuf->buf<<endl;ReleaseMutex(hmutexEMQ); //释放互斥对象信号//控制访问输入队列的互斥量WaitForSingleObject(hmutexINQ,INFINITE);putBuf(INQ,getbuf) ; //将输入的缓冲区挂载到输入队列的队尾ReleaseMutex(hmutexINQ);ReleaseSemaphore(hsemINQ,1,NULL);}return 0;}//输出线程函数的实现DWORD WINAPI OutputThreadFunc(LPVOID lpPara) //输出线程函数{buffer* Outputbuf ; //一个临时交换区while(m_end){Sleep(100);////同步与互斥的控制WaitForSingleObject(hsemOUTQ,INFINITE);WaitForSingleObject(hmutexOUTQ,INFINITE);Outputbuf = getBuf(OUTQ) ; //从输出队列中提取一个提取输出缓冲区cout<<"输出线程从"<<"缓冲单元"<<Outputbuf->BufNo<<"---提取输出--->"<<"data= "<<Outputbuf->buf<<endl;//Outputbuf->buf = -1 ; //提取完成后将该缓冲区回收ReleaseMutex(hmutexOUTQ);WaitForSingleObject(hmutexEMQ,INFINITE);putBuf(EMQ,Outputbuf) ; //回收的把它挂载到空队列的队尾ReleaseMutex(hmutexEMQ);ReleaseSemaphore(hsemEMQ,1,NULL);}return 0;}//计算线程函数的实现DWORD WINAPI CalThreadFunc(LPVOID lpPara) //计算线程函数{buffer* Calbuf1 = NULL;buffer* Calbuf2 =NULL;int nCal;while(m_end){Sleep(10); //因为计算线程的速度远远快于输入与输出线程,所以它的休眠时间应很小////同步与互斥的控制WaitForSingleObject(hsemINQ,INFINITE);WaitForSingleObject(hmutexINQ,INFINITE);Calbuf1 = getBuf(INQ); //从输入队列中提取一个收容输入缓冲区nCal = Calbuf1->buf; //提取数据cout<<"计算线程从"<<"缓冲单元"<<Calbuf1->BufNo<<"---提取输入--->"<<"data= "<<Calbuf1->buf<<endl;//Calbuf->buf = -1 ; //系统将收回此缓冲区,表示该缓冲区已空ReleaseMutex(hmutexINQ);WaitForSingleObject(hmutexEMQ,INFINITE);putBuf(EMQ,Calbuf1);ReleaseMutex(hmutexEMQ);ReleaseSemaphore(hsemEMQ,1,NULL);nCal = nCal + 10000 ; //模拟输入数据的处理WaitForSingleObject(hsemEMQ,INFINITE);WaitForSingleObject(hmutexEMQ,INFINITE);Calbuf2 = getBuf(EMQ); //得到一个空的缓冲区作为收容输出Calbuf2->buf = nCal ; //存入运算结果cout<<"计算线程从"<<"缓冲单元"<<Calbuf2->BufNo<<"---收容输出--->"<<"data= "<<Calbuf2->buf<<endl;ReleaseMutex(hmutexEMQ);WaitForSingleObject(hmutexOUTQ,INFINITE); //把收容输出缓冲区挂载到输出队列的队尾putBuf(OUTQ,Calbuf2);ReleaseMutex(hmutexOUTQ);ReleaseSemaphore(hsemOUTQ,1,NULL);}return 0 ;}//从队列中得到队头结点函数(实际相当于删除一个结点操作)buffer* getBuf(int type){buffer* Returnbuf = NULL;switch(type){case 0 :{//判断该队列的缓冲个数是否还只有一个if(hemq != lemq && hemq->next->next != NULL){Returnbuf = hemq->next ; //取得队列头hemq->next = Returnbuf->next; //修正队列链表头指针的指向Returnbuf->next = NULL;return Returnbuf;}else{//假如该缓冲队列的个数只有一个的话,则使得队头指针与队尾指针相等级//这样的话就可以防止队尾指针的丢失Returnbuf = hemq->next ;hemq->next = Returnbuf->next;Returnbuf->next = NULL;lemq = hemq ;return Returnbuf;}}break;case 1:{if(hinq != linq && hinq->next->next != NULL){Returnbuf = hinq->next;hinq->next = Returnbuf->next;Returnbuf->next =NULL;return Returnbuf;}else{Returnbuf = hinq->next ;hinq->next = Returnbuf->next;Returnbuf->next = NULL;linq = hinq;return Returnbuf;}}break;case 2:{if(houtq != loutq && houtq->next->next !=NULL ){Returnbuf = houtq->next ;houtq->next = Returnbuf->next;Returnbuf->next = NULL;return Returnbuf;}else{Returnbuf = houtq->next;houtq->next = Returnbuf->next ;Returnbuf->next = NULL;loutq = houtq;return Returnbuf;}}break;}}//把某一类型的缓冲区挂载到队尾函数//(实际相当于插入一个结点操作)void putBuf(int type , buffer* buf){switch(type){case 0:{if(buf != NULL) //该参数(buf)不为空的时候,才执行,因为插入一个空的缓冲区是没有意义的{lemq->next = buf; //修正队列尾指针lemq = buf ; //队尾指针的跟踪lemq->next = NULL; //队列尾指针赋空}}break;case 1:{if(buf != NULL) //同上{linq->next = buf;linq = buf;linq->next = NULL;}}break;case 2:{if(buf != NULL ){loutq->next = buf;loutq = buf;loutq->next = NULL;}}break;}}//构造缓冲池函数的声明void ConstructBuffer(){buffer *p , *q; // 为开辟动态缓冲区而设的两个变量hemq = new buffer; //创建空队列的头指针hinq = new buffer; //创建输入队列的头指针houtq = new buffer; //创建输出队列的头指针q = hemq ;for(int i = 0 ; i < bufferpoolsize ; i++){p = new buffer; //开辟新的缓冲区p->BufNo = i; //给开辟的缓冲区编号p->buf = -1 ;q->next = p; //前一缓冲区指向新的缓冲区q = p; //q总是记住队尾的缓冲区}lemq = q ; //空缓冲区队尾指针的确定linq = hinq; //此时输入与输出队列的头指针与尾指针是一致的loutq = houtq;lemq->next = NULL;linq->next = NULL;loutq->next = NULL;}部分运行效果截图:四、实验总结1、本次实验中,线程的同步与互斥和三个缓冲队列的维护是重点,在实际编程中,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太注重三个队列的维护,使得每次运行时都出现只有前面几个结果,后来认真的想想,原因在于是没有对这三个缓冲队列的维护,因为三个队列都是以链表的形式来实现的,因此,出现了指针指向了系统非法的内存地址,使得运行异常中止;2、在putBuf() 与getBuf() 函数中并没有把线程访问的同步与互斥操作放在里面,是因为是线程调用它时,返回后需要向屏幕打印消息,这样的话,多个线程便会抢占性的在屏幕上打印消息,会造成乱码的现象;假如要在putBuf() 与getBuf() 函数中包含互斥与同步的操作,那么势必要在这两个函数里面实现打印消息的;3、体会了多线程编程的优越性,但,如果对各线程的同步与控制不恰当时,便会造成难以预料的结果,因此,用多线程编程时必须加以注意才行!成绩指导教师日期注:请用A4纸书写,不够另附纸。
如何建立缓冲区
确定每个零件在缓冲区内的最小库存量
紧急补货期间内所需的库存
确定每个库位存放的包装数
计算每个零件需要多少库位
要考虑增加10%, 作调整或格档
计算货架的线性长度
计算实际所需的面积
根据工厂的整体计划,确定缓冲库区的位置
•建立缓冲区,需要工厂内区划的调整 •要根据内部的配送路径顺序布置缓冲区 •每个零件只有一个存储位 •要保证FIFO,从货架一侧补货,从另一侧取货 •需要建设流利货架,利用重力使货物在货架上移动,实现先 进先出 •保证装/卸的高度和重量满足公司和人力和安全要求 •减少采购件和成品件的缓冲区数量,实现最小化,并尽量靠 近卸货/装货月台 •半成品的缓冲库存需要与生产流相一致,靠近供应区域 •通用件要位于缓冲区的一端,便于其进出
步骤
建立跨组织的团队(制造/物流/IE)
确定在缓冲区存储的零件
从PFEP中确定信息 •每日需求量 •发运/配送频率 •标准包装数量 •包装的尺寸 •超市内的包装的方向 计算缓冲/安全库存量 •供应商的能力 •计划的变更 •运输周期的变化 •从收货到上架的时间 •报废率 •发货频次
计算缓冲区所需面积 计算每个零件在缓冲区内的最大包装数
物流知识普及-1
缓存区的设置
供应商
低频次供货/大体积零件
JIT/小体积零件
缓存区/存储区
以配送/流通为主要目的,存储采购件/半成品 (大部分情况下,也适用于成品) 可以用于平衡存/取的不同节拍 可以更加靠近使用点,加强对生产需求的相应 增强可视化管理 保证先进先楚 便于建立拉式系统
判断缓冲区有效性的因素
库存如果低于最低库存,必须报警, 必须有程序保证能够及时响应, 避免影响生产 可视化,必须:
缓存设计方案
缓存设计方案缓存设计方案概述缓存是一种将数据存储在临时内存中的技术,目的是提高数据访问速度和系统性能。
在大多数应用程序中,缓存通常用来存储频繁访问的数据,以减少对底层数据存储系统的负载。
本文将介绍缓存的设计方案,包括缓存的选择、缓存数据的更新和失效策略,以及缓存的一些最佳实践。
缓存选择在选择缓存方案时,我们需要根据应用程序的特点和需求来做出合适的选择。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缓存方案:1.本地缓存本地缓存是将数据存储在应用程序所在的服务器或客户机上的缓存方案。
它的优点是速度快、使用简单,适合存储小规模的数据。
然而,本地缓存的容量有限,且在分布式系统中无法共享数据。
2.分布式缓存分布式缓存是将数据存储在多台服务器上的缓存方案。
它的优点是容量大、可扩展性强,适合存储大规模的数据。
另外,分布式缓存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作。
3.内存缓存内存缓存是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的缓存方案。
它的优点是读写速度极快,适合存储频繁访问的数据。
然而,由于内存容量有限,内存缓存可能导致数据丢失和系统崩溃的风险。
4.磁盘缓存磁盘缓存是将数据存储在磁盘上的缓存方案。
它的优点是容量大、持久化性强,适合存储大量的数据。
然而,由于磁盘读写速度相对较慢,磁盘缓存可能导致数据访问速度的下降。
根据应用程序的特点和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缓存方案或结合多种缓存方案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缓存数据的更新和失效策略在设计缓存方案时,我们需要考虑缓存数据的更新和失效策略,以保证缓存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1.更新策略- 手动更新:手动更新缓存数据,适用于数据变动较少的情况。
可以通过定时任务或手动触发来进行更新。
- 自动更新:自动更新缓存数据,适用于数据变动频繁的情况。
可以通过监听数据变动事件或使用缓存代理来实现自动更新。
2.失效策略- 基于时间的失效策略:设置缓存数据的过期时间,当数据过期时自动失效。
适用于数据更新频率较低的情况。
- 基于事件的失效策略:监听数据变动事件,当数据发生变化时自动失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燕山大学讨论课
研究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主题:操作系统作用
题目:缓冲池的设计
小组名称:3组
2015年10月9日
引言: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不可缺少的、最常用的软件,也是核心的、最接近于计算机硬件的软件,是计算机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主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其内容综合了各种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思想、方法、技术和理论,其特点是内容繁多、概念抽象。
通过此次讨论课,我们组的同学加深了对操作系统中对软硬件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在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
1.引入
1.1进程的引入
程序(Program)是一组指令的有序集合,它本身没有任何运行的含义,它只是一个静态的实体。
也就是说,用程序这个静态的实体不能反映程序在并发执行过程的这些动态特征。
于是,人们引入“进程(Process)“这一概念来描述程序动态执行过程的性质。
进程是应用程序的执行实例,是操作系统分配资源单位。
进程最根本的属性是动态性和并发性。
每个进程是由私有的虚拟地址空间、代码、数据和其它各种系统资源组成,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创建的资源随着进程的终止而被销毁,所使用的系统资源在进程终止时被释放。
1.2线程的引入
由于每创建一个进程需要申请许多的系统资源,比如内存空间分配,PCB的分配等,这样就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而线程不需要任何系统资源,它与所属的进程共享系统资源,并且线程之间的切换速度快,提高了程序运行的效率,所以引入了线程的概念。
线程是操作系统分配处理器的最基本单元,它是操作系统用来调度执行的最小单位。
一个线程可以创建和撤销另一个线程;同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之间可以并发执行。
2.主要任务
2.1用图形表示线程
利用图形界面直观易懂的特点,把完全抽象的线程的就绪、阻塞(等待)、执行的状态以及同步互斥的过程用图形动态的显示出来。
2.2通过信号量实现P、V操作
用信号量和事件作为线程之间的同步互斥工具,通过对设置BUFFER1、BUFFER2的容量,来协调PUT、GET、MOVE这三个线程,使其同步来实现P、V操作,并说明每个信号量的含义、初值和值的范围。
2.3定时刷新显示线程的状态与数据
设计的程序并非真正的传输数据,只是对一个数据计数器加减来模拟数据的增加减少,然后通过定时刷新,将线程的状态、数据显示到界面上。
3.总体设计
利用信号量机制来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利用互斥信号量mutex实现进程对缓冲池的互斥使用(互斥与同步:进程的同步与互斥是指进程在推进时的相互制约关系)。
对信号量的操作通过两个原子操作:Wait(s)和Signal(s)。
Wait(s)是等待信号的操作,进行S=S-1操作;Signal(s)是发送信号的操作,进行S=S+1操作。
若s-1后仍大于或等于零,则进程继续执行;若s-1
后小于零,则该进程被阻塞后进入与该信号相对应的队列中,然后转进程调度;若相加结果大于或等于零,则从该信号的等待队列中唤醒一等待进程,然后再返回原进程继续执行或转进程调度。
进程同步:它主要源于进程合作,是进程间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时直接发生相互作用的关系。
进程互斥:它主要源于资源共享,是进程之间的间接制约关系。
图1:协调操作设计的总体流程图
4.具体设计
4.1整体思路
3个Put操作,不断循环,向Buffer1送数据;
一个Move操作,不断循环,将Buffer1的数据取到Buffer2;
2个GET操作,不断循环,从Buffer2中取数据。
Buffer1容量3,Buffer2容量2,Put、Move、Get每次操作一个数据,为了在操作的过程中要保证数据不丢失,每个Buffer每次只能接受一个Put或一个Move或一个Get,多个操作不能同时操作同一Buffer(即需要互斥操作)。
4.2信号量的设置
需要六个信号量:full1,empty1,butter1
full2,empty2,butter2
各信号量含义及初值如下:
full1表示buffer1是否有数据,初值为0;
empty1表示buffer1是否有空间,初值为3;
buffer1表示buffer1是否可操作,初值为1;
full2表示buffer2是否有数据,初值为0;
empty2表示buffer2是否有空间,初值为2;
buffer2表示buffer2是否可操作,初值为1。
4.3信号量的范围
butter1的取值范围为-3——1;
butter2的取值范围为-2——1
4.4程序函数概览
API函数,即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操作系统除了协调应用程序的执行、内存分配、系统资源管理外,同时也是一个很大的服务中心,调用这个服务中心的各种服务(每一种服务是一个函数),可以帮肋应用程序达到开启视窗、描绘图形、使用周边设备的目的,由于这些函数服务的对象是应用程序,所以称为API函数。
这些函数是WINDOWS提供给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的接口,他们犹如“积木块”一样,可以搭建出各种界面丰富,功能灵活的应用程序。
4.5程序代码
定义头文件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sys/ipc.h>
#include <semaphore.h>
定义头变量
sem_t iFull,iEmpty;
sem_t oFull,oEmpty;
int iIn=0,iOut=0,oIn=0,oOut=0;
sem_t sem1,sem2;
char inBuffer[10];
char outBuffer[20];
//数组实现缓冲区
int data1,data2,data3;
void put(void *arg);
void move(void *arg);
void get(void *arg);
mian函数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pthread_t用于声明线程ID
}
/*初始化信号量imutex为1*/
/*初始化信号量omutex为1*/
/*初始化信号量iFull为1*/
/*初始化信号量iEmpty为10*/
/*初始化信号量oFull为0*/
/*初始化信号量oEmpty为20*/
/*创建三个线程*/
//move线程
//put线程
//get线程
put操作线程函数
void put(void *arg)
{
/*信号量减一,P操作*/
/*信号量加一,V操作*/
}
move操作线程函数
void move(void *arg)
{ /* move操作将数据取出
inBuffer缓冲区*/
/* move操作将数据放入
outBuffer缓冲区*/
}
get操作线程函数
void get(void *arg)
{ }
5.操作过程
↓
↓
↓
↓
↓
↓
↓
6.总结
经过几天的讨论课准备,对进程的同步和互斥技术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是研究多线程程序时绕不开的问题,它的描述是有一块生产者和消费者共享的有界缓冲区,过程无休止的进行,不能因缓冲区满生产者放不进产品而终止,也不能因空消费者无产品可取就结束。
解决办法有两种:一是采用某种机制保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同步,一种是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个管道。
前一种有较高的效率并且可控性较好,比较常用,后一种可控性较差并且不易封装,较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