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型社会政策视域下我国农村贫困治理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

年第12期

本文DOI :10.16675/14-1065/f.2017.12.008

发展型社会政策视域下我国农村

贫困治理研究

□赵紫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进程虽取得巨大成就,但农村贫困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为我国

实施农村扶贫工作提供了新的模式和视域。本文在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视域下,对我国贫困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试图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农村贫困治理;发展型社会政策;可行能力理论文章编号:1004-7026(2017)12-0011-01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8文献标志码:A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吉林

长春130012)

1

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

20世纪90年代后,发展型社会政策模式逐渐发展起来,强调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代表性的理论包括社会发展的制度理论、社会投资型国家理念、可行能力及自由为核心的社会发展理论。

梅志里主张社会投资导向型的社会福利政策,强调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发展要相互融合,社会福利和社会政策应重点关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投资,重在提高社会群体参与经济、政治及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积极性,消除社会成员社会参与的障碍。2发展型社会政策视域下贫困治理问题分析2.1社会参与度低

发展型社会政策的重点领域之一,是强调通过积极的社会政策降低社会排斥,促进社会融入。我国的扶贫之一直以来都是由政府主导,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较少发挥作用。这在贫困地区表现尤为突出,农民由于社会地位低下,更加缺少反贫困的互助组织。2.2社会保障不足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制度设计之初就将农民群体排斥在体系之外,致使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仍未能从农民的角度出发,满足贫困农民的生存或发展需求。如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中的分级诊疗限制了农民群体享受较好的医疗服务,农村医疗设施、人才及服务等优质资源匮乏。2.3教育水平低下

吉登斯的社会投资型国家理念倡导积极的福利政策,强调人力资本投资对于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较弱,教育水平低下影响着贫困农户脱贫机会的获取,存在着无法对现有政策进行理解和充分的利用;自身思想及文化素质的低下,无法克服贫困文化带来的思想及行为方面的桎梏的问题。2.4政策偏向问题

如目前农村虽实行了小额贷款的金融扶贫机制,但其制度主义偏向十分明显,其目标用户多偏向具有偿付能力的中等收入人群,而最需要资金支持的贫困农户却往往难以得到应得的贷款支持。3改善农村贫困群体状态措施3.1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

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允许并鼓励贫困农民群体在对国家的政治、社会生活现状了解的基础上,以多种途径进行有序的、实际的社会参与。当农民的可行能力不能实现或受到侵害时,能够有机会借助非政府组织等表达其自身诉求,维护自身权利,继而影响到政府政策的制定。健全社会组织的发展,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并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对于提升贫困农民群体的社会参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促进其权利实现的关键途径。

3.2促进医疗优质资源下沉

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医疗机构卫生投入,促进医疗卫生、信息化设备等资源分配倾向农村。对于物质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而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的实施存在的资金不足、技术人才缺乏、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政府应当在卫生资源的配置,特别是经费投入上做相当大的调整,促进优质资源下沉至农村,调整好城市与农村目前过于明显的差异;加大对贫困家庭重大疾病的政府补贴,尊重农民的实质自由,提升其生存发展的可行能力。3.3建立人力资本投资机制

人力资本投资可提高农民采用新技术的能力和意愿,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可持续性的发展源泉。在对贫困农户实施物质援助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其发展能力的提升。加大农村教育方面的投资,改善代际贫困传递这一困境。建立人力资本投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农村贫困群体的发展能力,帮助其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参考文献:

[1]米奇利.社会福利视角下的发展观[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安东尼

·吉登斯.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阿马蒂亚

·森.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M].商务印书馆,2012.

理论探索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