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新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概要首先我们会回顾和巩固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比如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
在此基础上,我们会学习更深层次的内容,如二次方程、圆的性质、比例与相似性等。
这些知识点都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部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我们还会接触到一些新的概念和方法,比如函数的应用、概率的初步认识等。
这些新知识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探索未知领域。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个充满挑战和乐趣的数学之旅吧!1. 教材简介:介绍新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基本情况这本书呀可谓是湘教版家族中的新成员,专为九年级的同学量身定制。
它集结了最新的教育理念,融合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内容排版清晰,图文并茂让人眼前一亮。
每一章节都按照同学们的学习习惯和需求来安排,真的是非常贴心。
这本书的内容啊,既包含了基础数学知识,也有一些拓展内容,可以满足不同水平同学的学习需求。
不论你是刚开始接触数学的新手,还是在数学领域已经小有成就的同学,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天地。
真的可以说是为大家量身打造的数学宝典呢!咱们九年级的同学嘛,马上要面临升学压力了,这本书正好可以帮助大家打好基础,提升数学能力。
书中的习题设计也很有趣,可以帮助大家在学习的同时,享受数学的乐趣。
这本书啊就像是大家的数学启蒙导师和亲密伙伴,陪伴大家度过这个关键的学期。
让我们一起期待与它的深入交流和学习吧!2. 教学目标:阐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预期成果亲爱的同学们,翻开新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我们将一起踏上一段新的数学探索之旅。
那么在这段旅程中,我们期待达到哪些目标,收获哪些成果呢?知识与理解:我们将深入学习本学期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等各个板块的知识。
希望通过学习,大家能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理解其中的数学原理和规律。
技能提升:学习不仅要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技能。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编
第1章反比例函数1.1 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m/s)与所用时间t(s)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3)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平均速度v是所用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y=kx(k为常数且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k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其中自变量t 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的取值范围为t>0.【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见教材P3例题.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它的一边是acm,这边上的高是hcm,则a与h的函数关系;(2)压强p一定时,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关系;(3)功是常数W时,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函数关系.(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kx(k是常数,k≠0).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1)a=12/h,是反比例函数;(2)F=pS,是正比例函数;(3)F=W/s,是反比例函数;(4)y=m/x,是反比例函数.3.当m 为何值时,函数y=224m x -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出m 的值.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m -2=1,m=3/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4x.4.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 与密度ρ成反比例.且V=5m 3时,ρ=1.98kg /m 3 (1)求p 与V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求V=9m 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 解:略5.已知y =y 1+y 2,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2成反比例,且x =2与x =3时,y 的值都等于19.求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y1与x 成正比例,则y1=k1x ,y2与x2成反比例,则y2=k2x2,又由y =y1+y2,可知,y=k1x+k2x2,只要求出k1和k2即可求出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解:因为y 1与x 成正比例,所以y 1=k 1x ;因为y 2与x 2成反比例,所以y 2=22k x,而y =y 1+y 2,所以y=k 1x+22k x ,当x =2与x =3时,y 的值都等于19.【教学说明】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掌握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1”中第1、3、5题.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的都很好,但在求函数解析式时,解题不够灵活,如解答第5题时,不知如何设未知数.在这方面应多加练习.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呢?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教学说明】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1)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6,-1)、(-3,-2)、(-2,-3)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思考:(1)观察上图,y 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 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 如何变化?y 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2)这两条曲线会与x 轴、y 轴相交吗?为什么?探究2: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画出函数y=3x的图形,并思考下列问题: (1)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 【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 轴、y 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探究3: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 (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 (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6x 与y=-6x 之间的关系,画出y=-6x的图象. 【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 轴、y 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增大.探究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6x 与y=6x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kx与y=-kx(k≠0)的图象关于x轴或y轴对称.【教学说明】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观察函数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9例1.2.如果函数y=2x k+1的图象是双曲线,那么k=.【答案】 -23.如果反比例函数y=3kx-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内,那么满足条件的正整数k的值是.【答案】 1,24.已知直线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y=kbx的图象在第象限.【答案】二、四5.反比例函数y=1x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解析:因为k=1>0,所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答案】 C6.下列反比例函数图象一定在第一、三象限的是( )【答案】 C7.已知函数23()2m y m x --为反比例函数. (1)求m 的值;(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 (3)当-3≤x ≤-12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8.作出反比例函数y=12x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当x =4时,求y 的值; (2)当y =-2时,求x 的值; (3)当y >2时,求x 的范围. 解:列表:由图知: (1)y =3; (2)x =-6; (3)0<x <69.作出反比例函数y=-4x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 (1)当x =2时,y 的值;(2)当1<x ≤4时,y 的取值范围; (3)当1≤y <4时,x 的取值范围. 解:列表:由图知: (1)y =-2;(2)-4<y≤-1;(3)-4≤x<-1.【教学说明】为了让学生灵活的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在研究每一题时,要紧扣性质进行分析,达到理解性质的目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1、2、4题.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并掌握了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从练习上来看,学生掌握的不够好,应多加练习.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教学重点】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我们学会了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那么你能根据一些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吗?【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P(2,4)(1)求k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2,-4),B(3,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如何变化?分析:(1)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2,4),即表明把P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这样能求出k,解析式也就确定了.(2)要判断A、B是否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B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否则不在.(3)根据k的正负性,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随x的值的变化情况.【归纳结论】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2.下图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k的取值范围是k>0还是k<0?说明理由;(2)如果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y2的大小.分析:(1)由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因此,k>0.(2)因为点A(-3,y 1),B(-2,y 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3<0,-2<0.所以点A 、B 都位于第三象限,又因为-3<-2,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性质可知:y 1>y 2.【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若点A(7,y 1),B(5,y 2)在双曲线y=-3x上,则y 1、y 2中较小的是 . 【答案】 y 22.已知点A(x 1,y 1),B(x 2,y 2)是反比例函数y=kx(k >0)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 1<0<x 2,则有( ).A.y 1<0<y 2B.y 2<0<y 1C.y 1<y 2<0D.y 2<y 1<0 【答案】 A3.若A(a 1,b 1),B(a 2,b 2)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且a 1<a 2,则b 1与b 2的大小关系是( )A.b 1<b 2B.b 1=b 2C.b 1>b 2D.大小不确定 【答案】 D 4.函数y=-1x的图象上有两点A(x 1,y 1),B(x 2,y 2),若0<x 1<x 2,则( ) A.y 1<y 2 B.y 1>y 2 C.y 1=y 2 D.y 1、y 2的大小不确定 【答案】 A5.已知点P(2,2)在反比例函数y=kx(k ≠0)的图象上,(1)当x=-3时,求y 的值;(2)当1<x <3时,求y 的取值范围.6.已知y=kx(k ≠0,k 为常数)过三个点A(2,-8),B(4,b),C(a ,2).(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求a 与b 的值. 解:(1)将A (2,-8)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k=-16,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16x; (2)将B (4,b )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b=-4;将C (a ,2)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2=-16a,即a=-8.7.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 分析:(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由点A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m 的值,再验证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解:(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k ≠0).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所以-2=1k ,k =-2.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点A(-5,m)在反比例函数y=-2x 图象上,所以m=25-- =25 ,点A 的坐标为(-5,25).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5,-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5, 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5,-25)在这个图象上; 【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数学内容.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7题.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第3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2.借助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看图(象)、识图(象)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教学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正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3.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教学说明】对所学的三种函数的性质教学复习,让学生对它们的性质有系统的了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P(-3,4),试求出它们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解:设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k1x,y= 2kx,其中,k1,k2是常数,且均不为0.由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P(-3,4),则P(-3,4)是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即点P的坐标分别满足这两个表达式.因此,4=k1×(-3),4=23k-解得,k1=43- k2=-12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43-x,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12x.函数图象如下图.【教学说明】通过图象,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2.在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上取两点P(1,6),Q(6,1),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 ;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 ;S1与S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y=kx(k≠0)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的绝对值.【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已知如图,A 是反比例函数y=kx 的图象上的一点,AB 丄x 轴于点B ,且△ABO 的面积是3,则k 的值是( )A.3B.-3C.6D.-6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 是个定值,即S =12|k|. 解:根据题意可知:S △AOB =12|k|=3,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k >0,则k =6.【答案】 C 2.反比例函数y=6x 与y=2x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 、B 两点,连接OA 、OB ,则△AOB 的面积为( )A. 12B.2C.3D.1分析: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分别求出四边形OEAC 、△AOE 、△BOC 的面积,进而可得出结论.解: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由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可知,S 四边形OEAC =6,S △AOE =3,S △BOC =1,∴S △AOB =S 四边形OEAC -S △AOE -S △BOC =6-3-1=2.【答案】 B3.已知直线y =x +b 经过点A(3,0),并与双曲线y=kx的交点为B(-2,m)和C ,求k 、b 的值.解:点A(3,0)在直线y =x +b 上,所以0=3+b ,b =-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3.又因为点B(-2,m)也在直线y =x -3上,所以m =-2-3=-5,即B(-2,-5).而点B(-2,-5)又在反比例函数y=kx上,所以k =-2×(-5)=10. 4.已知反比例函数y=1k 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k 2x -1的图象交于A(2,1). (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试判断A 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分析:(1)因为点A 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 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k 1、k 2的值.(2)把点A 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 ′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 ′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解:(1)因为点A(2,1)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k1=2×1=2. 1=2k 2-1,k 2=1.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x -1. (2)点A(2,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 ′(-2,-1).把A ′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y=22=-1,所以点A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A ′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y=-2-1=-3,所以点A′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0,1)和点B(a,-3a),a<0,且点B在反比例函数的y=-3x的图象上.(1)求a的值.(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它的图象.(3)利用画出的图象,求当这个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4)如果P(m,y1)、Q(m+1,y2)是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分析:(1)由于点A、点B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这些点的坐标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中,可求出k、b和a的值.(2)由 (1)求出的k、b、a的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3)和 (4)都是利用函数的图象进行解题.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3)从图象上可知,当一次函数y 的值在-1≤y ≤3范围内时,相应的x 的值为:-1≤x ≤1.(4)从图象可知,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又m +1>m ,所以y 1>y 2.或解:当x 1=m 时,y 1=-2m +1;当x 2=m +1时,y 2=-2×(m +1)+1=-2m -1所以y 1-y 2=(-2m +1)-(-2m -1)=2>0,即y 1>y2.6.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 (1)利用图象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 的取值范围.分析:(1)把A 、B 两点坐标代入两解析式,即可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因为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与函数值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反映在图象上,自变量取相同的值时,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教学说明】检测题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增加了灵活性,以基础题为主,也有少量综合问题,可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6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强调:教学反思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求解两种函数解析式,往往用待定系数法.2.观察图象,把图象中提供、展现的信息转化为与两函数有关的知识来解题.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一般过程,体会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复习回顾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3.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如何?【教学说明】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1)根据压力F(N)、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式p=FS,请你判断:当F一定时,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2)如人对地面的压力F=450N,完成下表:(3)当F=450N时,试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是如何变化的,据此,请说出它们铺垫木板通过湿地的道理.解:(1)对于p=FS,当F一定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p是S的反比例函数.(2)因为F=450N,所以当S=0.005m2时,由p=FS得:p=450/0.005=90000(Pa)类似的,当S=0.01m2时,p=45000Pa;当S=0.02m2时,p=22500Pa;当S=0.04m2时,p=11250Pa(3)当F=450N时,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p=450/S,它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的性质可知,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会越来越小,因此,该科技小组通过铺垫木板的方法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地面所受压强,从而可以顺利地通过湿地.2.你能根据玻意耳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p与它的体积V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K>0),即pV=K)来解释:为什么使劲踩气球时,气体会爆炸?【教学说明】逐步提高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感知水平;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综合运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15例题.2.一个水池装水12m3,如果从水管中每小时流出xm3的水,经过yh可以把水放完,那么y 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答案】y=12x;x>03.若梯形的下底长为x,上底长为下底长的13,高为y,面积为60,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 (不考虑x的取值范围).【答案】y=90 x4.某一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每人制作一个面积为200cm2的矩形学具进行展示.设矩形的宽为xcm,长为ycm,那么这些同学所制作的矩形的长y(cm)与宽x(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答案】A5.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小明完成百米赛跑时,所用时间t(s)与他的平均速度v(m/s)之间的关系B.长方形的面积为24,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C.压力为600N时,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D.一个容积为25L的容器中,所盛水的质量m(kg)与所盛水的体积V(L)之间的关系【答案】D6.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汽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汽缸壁所产生的压强,如下表:则可以反映y与x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 ).A.y=3000xB.y=6000xC.y=3000xD.y=6000x【答案】D7.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y,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x≤10,则y与x的函数图象是( )【答案】A8.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cm3,它的长是y(cm),宽是5cm,高是x(cm).(1)写出长y(cm)关于高x(cm)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程全册
第1章反比例函数1.1 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m/s)与所用时间t(s)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3)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平均速度v是所用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y=kx(k为常数且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k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 ,其中自变量t 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 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 的取值范围为t>0.【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3例题.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 2,它的一边是acm ,这边上的高是hcm ,则a 与h 的函数关系;(2)压强p 一定时,压力F 与受力面积S 的关系;(3)功是常数W 时,力F 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的函数关系.(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 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 的函数关系式.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kx(k 是常数,k ≠0).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1)a=12/h ,是反比例函数; (2)F =pS ,是正比例函数; (3)F=W/s ,是反比例函数; (4)y=m/x ,是反比例函数. 3.当m 为何值时,函数y=224m x-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出m 的值.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m -2=1,m=3/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4x.4.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 与密度ρ成反比例.且V=5m 3时,ρ=1.98kg /m 3 (1)求p 与V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求V=9m 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 解:略5.已知y =y 1+y 2,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2成反比例,且x =2与x =3时,y 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y1与x成正比例,则y1=k1x,y2与x2成反比例,则y2=k2x2,又由y=y1+y2,可知,y=k1x+k2x2,只要求出k1和k2即可求出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解:因为y1与x成正比例,所以y1=k1x;因为y2与x2成反比例,所以y2=22kx,而y=y1+y 2,所以y=k1x+22kx,当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教学说明】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掌握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1”中第1、3、5题.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的都很好,但在求函数解析式时,解题不够灵活,如解答第5题时,不知如何设未知数.在这方面应多加练习.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呢?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教学说明】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1)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6,-1)、(-3,-2)、(-2,-3)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思考:(1)观察上图,y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如何变化?y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2)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探究2: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画出函数y=3x的图形,并思考下列问题:(1)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探究3: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6x与y=-6x之间的关系,画出y=-6x的图象.【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探究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6x与y=6x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kx与y=-kx(k≠0)的图象关于x轴或y轴对称.【教学说明】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观察函数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9例1.2.如果函数y =2x k +1的图象是双曲线,那么k = . 【答案】 -23.如果反比例函数y=3k x-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内,那么满足条件的正整数k 的值是 .【答案】 1,24.已知直线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y=kbx的图象在第象限.【答案】 二、四 5.反比例函数y=1x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 解析:因为k=1>0,所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答案】 C6.下列反比例函数图象一定在第一、三象限的是( ) 【答案】 C7.已知函数23()2m y m x --为反比例函数. (1)求m 的值;(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3)当-3≤x ≤-12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8.作出反比例函数y=12x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当x =4时,求y 的值; (2)当y =-2时,求x 的值; (3)当y >2时,求x 的范围. 解:列表: 由图知:(1)y=3;(2)x=-6;(3)0<x<69.作出反比例函数y=-4x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1)当x=2时,y的值;(2)当1<x≤4时,y的取值范围;(3)当1≤y<4时,x的取值范围.解:列表:由图知:(1)y=-2;(2)-4<y≤-1;(3)-4≤x<-1.【教学说明】为了让学生灵活的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在研究每一题时,要紧扣性质进行分析,达到理解性质的目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1、2、4题.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并掌握了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从练习上来看,学生掌握的不够好,应多加练习.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教学重点】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我们学会了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那么你能根据一些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吗?【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P(2,4)(1)求k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2,-4),B(3,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 的增大如何变化?分析:(1)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2,4),即表明把P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这样能求出k,解析式也就确定了.(2)要判断A、B是否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B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否则不在.(3)根据k的正负性,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 随x的值的变化情况.【归纳结论】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2.下图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k的取值范围是k>0还是k<0?说明理由;(2)如果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y2的大小.分析:(1)由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因此,k>0.(2)因为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3<0,-2<0.所以点A、B都位于第三象限,又因为-3<-2,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性质可知:y1>y2.【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若点A(7,y1),B(5,y2)在双曲线y=-3x上,则y1、y2中较小的是.【答案】 y22.已知点A(x1,y1),B(x2,y2)是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1<0<x2,则有( ).A.y1<0<y2B.y2<0<y1C.y1<y2<0 D.y2<y1<0【答案】 A3.若A(a1,b1),B(a2,b2)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且a1<a2,则b1与b2的大小关系是( )A.b1<b2B.b1=b2C.b1>b2D.大小不确定【答案】 D4.函数y=-1x的图象上有两点A(x1,y1),B(x2,y2),若0<x1<x2,则( )A.y1<y2B.y1>y2C.y1=y2D.y1、y2的大小不确定【答案】 A5.已知点P(2,2)在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1)当x=-3时,求y的值;(2)当1<x<3时,求y的取值范围.6.已知y=kx(k≠0,k为常数)过三个点A(2,-8),B(4,b),C(a,2).(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求a 与b 的值. 解:(1)将A (2,-8)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k=-16,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16x; (2)将B (4,b )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b=-4;将C (a ,2)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2=-16a,即a=-8. 7.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分析:(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由点A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m 的值,再验证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解:(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 (k ≠0).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所以-2=1k,k =-2.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点A(-5,m)在反比例函数y=-2x图象上,所以m=25-- =25 ,点A 的坐标为(-5, 25).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5,-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5, 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5,-25)在这个图象上;【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数学内容.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7题.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第3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2.借助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看图(象)、识图(象)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教学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正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3.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教学说明】对所学的三种函数的性质教学复习,让学生对它们的性质有系统的了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P(-3,4),试求出它们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解:设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k1x,y= 2kx,其中,k1,k2是常数,且均不为0.由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P(-3,4),则P(-3,4)是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即点P的坐标分别满足这两个表达式.因此,4=k1×(-3),4=23k-解得,k1=43-k 2=-12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43-x,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12x.函数图象如下图.【教学说明】通过图象,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2.在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上取两点P(1,6),Q(6,1),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 ;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 ;S1与S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y=kx(k≠0)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的绝对值.【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已知如图,A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的一点,AB丄x轴于点B,且△ABO 的面积是3,则k 的值是( )A.3B.-3C.6D.-6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 是个定值,即S =12|k|. 解:根据题意可知:S △AOB =12|k|=3,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k >0,则k =6.【答案】 C 2.反比例函数y=6x 与y=2x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 、B 两点,连接OA 、OB ,则△AOB 的面积为( )A.12B.2C.3D.1 分析: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分别求出四边形OEAC 、△AOE 、△BOC 的面积,进而可得出结论.解: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由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可知,S 四边形OEAC =6,S △AOE =3, S △BOC =1,∴S △AOB =S 四边形OEAC -S △AOE -S △BOC =6-3-1=2.【答案】 B3.已知直线y =x +b 经过点A(3,0),并与双曲线y=kx的交点为B(-2,m)和C ,求k 、b 的值.解:点A(3,0)在直线y =x +b 上,所以0=3+b ,b =-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3.又因为点B(-2,m)也在直线y =x -3上,所以m =-2-3=-5,即B(-2,-5).而点B(-2,-5)又在反比例函数y=kx上,所以k =-2×(-5)=10.4.已知反比例函数y=1k 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k 2x -1的图象交于A(2,1). (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试判断A 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分析: (1)因为点A 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 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k1、k2的值.(2)把点A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解:(1)因为点A(2,1)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k1=2×1=2.1=2k2-1,k2=1.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2)点A(2,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2,-1).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y=22=-1,所以点A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y=-2-1=-3,所以点A′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0,1)和点B(a,-3a),a<0,且点B在反比例函数的y=-3x的图象上.(1)求a的值.(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它的图象.(3)利用画出的图象,求当这个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4)如果P(m,y1)、Q(m+1,y2)是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分析:(1)由于点A、点B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这些点的坐标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中,可求出k、b和a的值.(2)由 (1)求出的k、b、a的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3)和 (4)都是利用函数的图象进行解题.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3)从图象上可知,当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值为:-1≤x≤1.(4)从图象可知,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又m+1>m,所以y1>y2.或解:当x1=m时,y1=-2m+1;当x2=m+1时,y2=-2×(m+1)+1=-2m-1所以y1-y2=(-2m+1)-(-2m-1)=2>0,即y1>y2.6.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交于A、B两点.(1)利用图象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的取值范围.分析:(1)把A、B两点坐标代入两解析式,即可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因为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与函数值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反映在图象上,自变量取相同的值时,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教学说明】检测题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增加了灵活性,以基础题为主,也有少量综合问题,可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6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强调:教学反思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求解两种函数解析式,往往用待定系数法.2.观察图象,把图象中提供、展现的信息转化为与两函数有关的知识来解题.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一般过程,体会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复习回顾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3.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如何?【教学说明】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1)根据压力F(N)、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式p=FS,请你判断:当F一定时,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2)如人对地面的压力F=450N,完成下表:(3)当F=450N时,试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当受力面积S 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是如何变化的,据此,请说出它们铺垫木板通过湿地的道理.解:(1)对于p=FS,当F一定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p是S的反比例函数.(2)因为F=450N,所以当S=0.005m2时,由p=FS得:p=450/0.005=90000(Pa)类似的,当S=0.01m2时,p=45000Pa;当S=0.02m2时,p=22500Pa;当S=0.04m2时,p=11250Pa(3)当F=450N时,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p=450/S,它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的性质可知,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会越来越小,因此,该科技小组通过铺垫木板的方法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地面所受压强,从而可以顺利地通过湿地.2.你能根据玻意耳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p与它的体积V 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K>0),即pV=K)来解释:为什么使劲踩气球时,气体会爆炸?【教学说明】逐步提高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感知水平;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综合运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15例题.2.一个水池装水12m3,如果从水管中每小时流出xm3的水,经过yh可以把水放完,那么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答案】y=12x;x>03.若梯形的下底长为x,上底长为下底长的13,高为y,面积为60,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 (不考虑x的取值范围).【答案】y=90 x4.某一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每人制作一个面积为200cm2的矩形学具进行展示.设矩形的宽为xcm,长为ycm,那么这些同学所制作的矩形的长y(cm)与宽x(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答案】A5.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小明完成百米赛跑时,所用时间t(s)与他的平均速度v(m/s)之间的关系B.长方形的面积为24,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C.压力为600N时,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D.一个容积为25L的容器中,所盛水的质量m(kg)与所盛水的体积V(L)之间的关系【答案】D6.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汽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汽缸壁所产生的压强,如下表:则可以反映y与x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 ).A.y=3000xB.y=6000xC.y=3000xD.y=6000x【答案】D7.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y,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x≤10,则y 与x的函数图象是( )【答案】A8.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cm3,它的长是y(cm),宽是5cm,高是x(cm).(1)写出长y(cm)关于高x(cm)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画出(1)中函数的图象;(3)当高是3cm时,求长.解:(1)y=20x(x>0);(2)图象略;(3)长为203cm.【教学说明】用函数观点来处理实际问题的应用,加深对函数的认识.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3”中第1、2、4题.。
【K12学习】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第1章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 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与所用时间t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利用的关系式完成下表: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平均速度v是所用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y=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其中自变量t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的取值范围为t>0.【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见教材P3例题.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2,它的一边是ac,这边上的高是hc,则a与h的函数关系;压强p一定时,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关系;功是常数时,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函数关系.某乡粮食总产量为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a=12/h,是反比例函数;F=pS,是正比例函数;F=/s,是反比例函数;y=/x,是反比例函数.当为何值时,函数y=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出的值.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2=1,=3/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与密度ρ成反比例.且V=53时,ρ=1.98g/3求p与V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V=9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解:略已知y=y1+y2,y1与x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且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y1与x成正比例,则y1=1x,y2与x2成反比例,则y2=2x2,又由y=y1+y2,可知,y=1x+2x2,只要求出1和2即可求出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解:因为y1与x成正比例,所以y1=1x;因为y2与x2成反比例,所以y2=,而y=y1+y2,所以y=1x+,当x =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教学说明】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掌握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1”中第1、3、5题.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的都很好,但在求函数解析式时,解题不够灵活,如解答第5题时,不知如何设未知数.在这方面应多加练习.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呢?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教学说明】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等.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思考:观察上图,y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如何变化?y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探究2: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画出函数y=的图形,并思考下列问题: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归纳结论】一般地,当>0时,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由分别在、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探究3: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与y=-之间的关系,画出y=-的图象.【归纳结论】一般地,当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0,所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三象限.【答案】c下列反比例函数图象一定在、三象限的是【答案】c已知函数为反比例函数.求的值;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当-3≤x≤-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作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当x=4时,求y的值;当y=-2时,求x的值;当y>2时,求x的范围.解:列表:由图知:y=3;x=-6;0<x<6作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教学重点】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我们学会了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那么你能根据一些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吗?【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P求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判断点A,B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如何变化?分析: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即表明把P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这样能求出,解析式也就确定了.要判断A、B是否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B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否则不在.根据的正负性,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随x的值的变化情况.【归纳结论】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下图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的取值范围是>0还是0.因为点A,B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3y2.【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若点A,B在双曲线y=-上,则y1、y2中较小的是.【答案】y2已知点A,B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1<0<x2,则有.A.y1<0<y2B.y2<0<y1c.y1<y2<0D.y2<y1<0【答案】A若A,B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且a1<a2,则b1与b2的大小关系是A.b1<b2B.b1=b2c.b1>b2D.大小不确定【答案】D函数y=-的图象上有两点A,B,若0<x1<x2,则A.y1<y2B.y1>y2c.y1=y2D.y1、y2的大小不确定【答案】A已知点P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当x=-3时,求y的值;当1<x<3时,求y的取值范围.已知y=过三个点A,B,c.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求a与b的值.解:将A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16,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将B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b=-4;将c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2=-,即a=-8.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若点A在图象上,则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即当x=1时,y=-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由点A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的值,再验证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解: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即当x=1时,y=-2.所以-2=,=-2.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点A在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所以==,点A的坐标为.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在这个图象上;【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数学内容.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7题.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第3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借助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看图、识图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教学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正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教学说明】对所学的三种函数的性质教学复习,让学生对它们的性质有系统的了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P,试求出它们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解:设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1x,y=,其中,1,2是常数,且均不为0.由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P,则P是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即点P的坐标分别满足这两个表达式.因此,4=1×,4=解得,1=2=-12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x,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函数图象如下图.【教学说明】通过图象,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2.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取两点P,Q,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S1与S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中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y=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的绝对值.【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已知如图,A是反比例函数y=x的图象上的一点,AB丄x轴于点B,且△ABo的面积是3,则的值是A.3B.-3c.6D.-6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是个定值,即S =||.解:根据题意可知:S△AoB=||=3,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象限,>0,则=6.【答案】c反比例函数y=与y=在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B两点,连接oA、oB,则△AoB的面积为A.B.2c.3D.1分析:分别过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过B作Bc⊥y轴,点c为垂足,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的几何意义分别求出四边形oEAc、△AoE、△Boc的面积,进而可得出结论.解:分别过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过B作Bc⊥y轴,点c为垂足,∵由反比例函数系数的几何意义可知,S四边形oEAc=6,S△AoE=3,S△Boc=1,∴S△AoB=S四边形oEAc-S△AoE-S△Boc=6-3-1=2.【答案】B已知直线y=x+b经过点A,并与双曲线y=的交点为B 和c,求、b的值.解:点A在直线y=x+b上,所以0=3+b,b=-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3.又因为点B也在直线y=x-3上,所以=-2-3=-5,即B.而点B又在反比例函数y=上,所以=-2×=10.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交于A.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试判断A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分析:因为点A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1、2的值.把点A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解:因为点A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1=2×1=2.=22-1,2=1.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点A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y==-1,所以点A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y=-2-1=-3,所以点A′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已知一次函数y=x+b的图象经过点A和点B,a<0,且点B在反比例函数的y=-的图象上.求a的值.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它的图象.利用画出的图象,求当这个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如果P、Q是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分析:由于点A、点B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这些点的坐标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中,可求出、b和a的值.由求出的、b、a的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和都是利用函数的图象进行解题.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从图象上可知,当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值为:-1≤x≤1.从图象可知,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又+1>,所以y1>y2.或解:当x1=时,y1=-2+1;当x2=+1时,y2=-2×+1=-2-1所以y1-y2=-=2>0,即y1>y2.如图,一次函数y=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利用图象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的取值范围.分析:把A、B两点坐标代入两解析式,即可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因为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与函数值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反映在图象上,自变量取相同的值时,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教学说明】检测题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增加了灵活性,以基础题为主,也有少量综合问题,可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6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强调:教学反思.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求解两种函数解析式,往往用待定系数法..观察图象,把图象中提供、展现的信息转化为与两函数有关的知识来解题.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一般过程,体会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复习回顾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如何?【教学说明】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根据压力F、压强p与受力面积S之间的关系式p=,请你判断:当F一定时,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如人对地面的压力F=450N,完成下表:当F=450N时,试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是如何变化的,据此,请说出它们铺垫木板通过湿地的道理.解:对于p=,当F一定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p 是S的反比例函数.因为F=450N,所以当S=0.0052时,由p=得:p=450/0.005=90000(Pa)类似的,当S=0.012时,p=45000Pa;当S=0.022时,p=22500Pa;当S=0.042时,p=11250Pa 当F=450N时,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p=450/S,它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的性质可知,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会越来越小,因此,该科技小组通过铺垫木板的方法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地面所受压强,从而可以顺利地通过湿地.你能根据玻意耳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p与它的体积V的乘积是一个常数,即pV=)来解释:为什么使劲踩气球时,气体会爆炸?【教学说明】逐步提高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感知水平;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综合运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教材P15例题.一个水池装水123,如果从水管中每小时流出x3的水,经过yh可以把水放完,那么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答案】y=;x>0若梯形的下底长为x,上底长为下底长的,高为y,面积为60,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答案】y=某一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每人制作一个面积为200c2的矩形学具进行展示.设矩形的宽为xc,长为yc,那么这些同学所制作的矩形的长y与宽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答案】A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A.小明完成百米赛跑时,所用时间t与他的平均速度v 之间的关系B.长方形的面积为24,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c.压力为600N时,压强p与受力面积S之间的关系D.一个容积为25L的容器中,所盛水的质量与所盛水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答案】D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汽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汽缸壁所产生的压强,如下表:则可以反映y与x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A.y=3000xB.y=6000xc.y=D.y=【答案】D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y,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x≤10,则y与x的函数图象是【答案】A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c3,它的长是y,宽是5c,高是x.写出长y关于高x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画出中函数的图象;当高是3c时,求长.解:y=;图象略;长为c.【教学说明】用函数观点来处理实际问题的应用,加深对函数的认识.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3”中第1、2、4题.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认知规律为主线,以发展能力为目标,以从直观感受到分析归纳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良好的数学观的形成.在教学手段上,本节课大量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体现知识的背景材料,又能一下子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动感强,直观性好,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归纳类比,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1章反比例函数1.1 反比例函数【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m/s)与所用时间t(s)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3)随着时间t 的变化,平均速度v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平均速度v 是所用时间t 的函数吗?为什么?(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教学说明】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可以表示成(k 为常k y x=数且k ≠0)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常数k 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其中自变量t 可以取3000v t=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 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 的取值范围为t>0.【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见教材P3例题.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 2,它的一边是acm ,这边上的高是h cm ,则a 与h 的函数关系;(2)压强p 一定时,压力F 与受力面积S 的关系;(3)功是常数W 时,力F 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的函数关系.(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 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 的函数关系式.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 (k 是常数,k ≠0).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k y x=解:(1),是反比例函数;12a h=(2)F =pS ,是正比例函数;(3),是反比例函数;W F s=(4),是反比例函数.m y x =3.当m 为何值时,函数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224m y x -=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m-2=1,.32m =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4y x=4.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 与密度ρ成反比例.且V=5m 3时,ρ=1.98kg /m 3(1)求p 与V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求V=9m 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解:略5.已知y =y 1+y 2,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2成反比例,且x =2与x =3时,y 的值都等于19.求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y 1与x 成正比例,则y 1=k 1x ,y 2与x 2成反比例,则,又由y 222k y x ==y 1+y 2,可知,,只要求出k 1和k 2即可求出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212k y k x x=+式.解:因为y 1与x 成正比例,所以y 1=k 1x ;因为y 2与x 2成反比例,所以,222k y x =而y =y 1+y 2,所以,212k y k x x =+当x =2与x =3时,y 的值都等于19.所以.21211924193.9k k k k ⎧=+⎪⎪⎨⎪=+⎪⎩解得12536k k =⎧⎨=⎩所以.2365y x x=+【教学说明】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掌握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1”中第1、3、5题.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的都很好,但在求函数解析式时,解题不够灵活,如解答第5题时,不知如何设未知数.在这方面应多加练习.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 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与性质【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了解并学会应用反比例函数(k>0)图象的基本性质.k y x =【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k>0)的k y x =图象的性质.【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k>0)的性质.k y x =【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k>0)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k y x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呢?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教学说明】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6y x=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k y x=(1)列表:取自变量x 的哪些值?x 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 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6,-1)、(-3,-2)、(-2,-3)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思考:(1)观察上图,y 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 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 如何变化?y 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2)这两条曲线会与x 轴、y 轴相交吗?为什么?探究2:反比例函数(k>0)所在的象限k y x =画出函数的图形,并思考下列问题:3y x=(1)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一、k y x=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 轴、y 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探究3:下图是反比例函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k y x =(1)k 的取值范围是k>0还是k<0?说明理由;(2)如果点A(-3,y 1),B(-2,y 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 1,y 2的大小.分析:(1)由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k y x=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因此,k>0.(2)因为点A(-3,y 1),B(-2,y 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3<0,-2<0.所以点A 、B 都位于第三象限,又因为-3<-2,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性质可知:y 1>y 2.【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果函数y =2x k +1的图象是双曲线,那么k =_________.【答案】 -2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1y x =解析:因为k=1>0,所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答案】 C3.下列反比例函数图象一定在第一、三象限的是( )【答案】 C4.已知点A(x 1,y 1),B(x 2,y 2)是反比例函数 (k >0)的图象上的两点,k y x =若x 1<0<x 2,则有( ).A. y 1<0<y 2B.y 2<0<y 1C.y 1<y 2<0D.y 2<y 1<0【答案】 A5.作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2y x=(1)当x =4时,求y 的值;(2)当y =-2时,求x 的值;(3)当y >2时,求x 的范围.解:列表:由图知:(1)y =3;(2)x =-6;(3)0<x <6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1、3、4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了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和性质,k y x并掌握了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从练习上来看,学生掌握的不够好,应多加练习.第2课时 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与性质【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学会应用反比例函数(k<0)图象的基本性质;k y x=2.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k<0)的性质.k y x=【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k<0)图象和性质的运用.k y x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我们学会了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与性质,那么反比例函数k y x =k y x =(k<0)的图象与性质又有什么不同呢?【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6y x=-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6y x=-(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与之间的关系,画出的图象.6y x =6y x =-6y x=-【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二、k y x=四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 轴、y 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k y x=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增大.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与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6y x =-6y x=【教学说明】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 (k ≠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ky x=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与 (k ≠0)的图象关于x 轴或y 轴对称.k y x =ky x=-【教学说明】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观察函数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内,那么满足条件的3k y x-=正整数k 的值是________.【答案】 1,22.已知直线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的图象kby x=在第_______象限.【答案】 二、四3.若点A(7,y 1),B(5,y 2)在双曲线上,则y 1、y 2中较小的是3y x=-_______.【答案】 y 24.若A(a 1,b 1),B(a 2,b 2)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且a 1<a 2,则b 1与b 2的大小关系是()A.b 1<b 2B.b 1=b 2C.b 1>b 2D.大小不确定【答案】 D5.函数的图象上有两点A(x 1,y 1),B(x 2,y 2),若0<x 1<x 2,则1y x=-( )A.y 1<y 2B.y 1>y 2C.y 1=y 2D.y 1、y 2的大小不确定【答案】 A6.已知函数为反比例函数.()232m y m x -=-(1)求m 的值;(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3)当-3≤x ≤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2-解: (1)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解得,m =-2.231,20.m m ⎧-=-⎨-≠⎩(2)因为k=-4<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3)因为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当x =时,y 最大值=;12-4812-=-当x =-3时,y 最小值=.4433-=-所以当-3≤x ≤时,此函数的最大值为8,最小值为.12-437.作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4y x=-(1)当x =2时,y 的值;(2)当1<x ≤4时,y 的取值范围;(3)当1≤y <4时,x 的取值范围.解:列表:由图知:(1)y=-2;(2)-4<y≤-1;(3)-4≤x<-1.【教学说明】为了让学生灵活的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在研究每一题时,要紧扣性质进行分析,达到理解性质的目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2、7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巧,使学生能够适应考试命题方向.第3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知识与技能】1.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3.借助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看图(象)、识图(象)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教学重点】1.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教学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正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3.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4.我们学会了根据函数表达式画函数图象,那么你能根据一些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吗?【教学说明】对所学的三种函数的性质教学复习,让学生对它们的性质有系统的了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P (2,4)ky x(1)求k 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 (-2,-4),B(3,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如何变化?分析: (1)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 (2,4),即表明把P 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这样能求出k ,解析式也就确定了.(2)要判断A 、B 是否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 、B 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否则不在.(3)根据k 的正负性,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 随x 的值的变化情况.【归纳结论】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2.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P (-3,4),试求出它们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解:设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k 1x ,,其中,2k y x=k 1,k 2是常数,且均不为0.由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P (-3,4),则P (-3,4)是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即点P 的坐标分别满足这两个表达式.因此,()2143,43k k =⨯-=-解得,124123k k =-=-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43y x =-12y x=-函数图象如下图.【教学说明】通过图象,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3.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取两点P (1,6),Q (6,1),过点P 分别6y x=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 1=_______;过点Q 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 2=_______;S 1与S 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k ≠0)中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过双曲ky x=线(k ≠0)上任意一点引x 轴、y 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ky x=为k 的绝对值.【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已知如图,A 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的一点,ky x=AB 丄x 轴于点B ,且△ABO 的面积是3,则k 的值是()A.3B.-3C.6D.-6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 是个定值,即S =.12k 解:根据题意可知:S △AOB ==3,12k 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k >0,则k =6.【答案】 C2.反比例函数与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6y x =2y x=示,作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 、B 两点,连接OA 、OB ,则△AOB 的面积为()A.B.2C.3D.112分析: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分别求出四边形OEAC 、△AOE 、△BOC 的面积,进而可得出结论.解: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由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可知,S 四边形OEAC =6,S △AOE =3,S △BOC =1,∴S △AOB =S 四边形OEAC -S △AOE -S △BOC =6-3-1=2.【答案】 B3.已知点P(2,2)在反比例函数 (k ≠0)的图象上,ky x=(1)当x=-3时,求y 的值;(2)当1<x <3时,求y 的取值范围.解: (1)∵点P (2,2)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ky x=∴2=,即k=4,2k∴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4y x=∴当x=-3时,y=.43-(2)∵当x=1时,y=4;当x=3时,y=,43又反比例函数在x >0时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4y x=∴当1<x <3时,y 的取值范围为<y <4.434.已知直线y =x +b 经过点A(3,0),并与双曲线的交点为B(-2,m)和ky x=C ,求k 、b 的值.解:点A(3,0)在直线y =x +b 上,所以0=3+b ,b =-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3.又因为点B(-2,m)也在直线y =x-3上,所以m =-2-3=-5,即B(-2,-5).而点B(-2,-5)又在反比例函数上,所以k =-2×(-5)=10.ky x=5.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k 2x-1的图象交于A(2,1).1k y x=(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试判断A 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分析: (1)因为点A 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 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k 1、k 2的值.(2)把点A 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 ′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 ′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解:(1)因为点A(2,1)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k 1=2×1=2.1=2k 2-1,k 2=1.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x-1.2y x=(2)点A(2,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 ′(-2,-1).把A ′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所以点A 在反212y ==--比例函数图象上.把A ′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y =-2-1=-3,所以点A ′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6.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A 、B 两my x=点.(1)利用图象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 的取值范围.分析: (1)把A 、B 两点坐标代入两解析式,即可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因为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与函数值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反映在图象上,自变量取相同的值时,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解∶(1)观察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A(-2,1),m =-2×1=-my x=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又点B(1,a)也在反比例函数图象2y x=-上,a=.即B(1,-2).221-=-因为一次函数图象过点A 、B .所以解得,12,2.k b k b =-+⎧⎨-=+⎩1,1.k b =-⎧⎨=-⎩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x-1.(2)观察图象可知,当x <-2或0<x <1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教学说明】检测题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增加了灵活性,以基础题为主,也有少量综合问题,可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6题.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1.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知识与技能】经历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一般过程,体会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复习回顾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3.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如何?【教学说明】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1)根据压力F(N)、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 2)之间的关系式,请F p S你判断:当F 一定时,p 是S 的反比例函数吗?(2)如人对地面的压力F=450N ,完成下表:(3)当F=450N 时,试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当受力面积S 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 是如何变化的,据此,请说出它们铺垫木板通过湿地的道理.解:(1)对于,当F 一定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p 是S F p S=的反比例函数.(2)因为F=450N ,所以当S=0.005m 2时,由得:=90000F p S =4500.005p =(Pa)类似的,当S=0.01m 2时,p=45000Pa ;当S=0.02m 2时,p=22500Pa ;当S=0.04m 2时,p=11250Pa(3)当F=450N 时,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它的图象如下图所450p S =示,由图象的性质可知,当受力面积S 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 会越来越小,因此,该科技小组通过铺垫木板的方法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地面所受压强,从而可以顺利地通过湿地.2.你能根据玻意耳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p 与它的体积V 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K>0),即pV=K)来解释:为什么使劲踩气球时,气体会爆炸?【教学说明】逐步提高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感知水平;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综合运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15例题.2.一个水池装水12m 3,如果从水管中每小时流出x m 3的水,经过y h 可以把水放完,那么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答案】 ;x >012y x=3.若梯形的下底长为x ,上底长为下底长的,高为y ,面积为60,则y 与13x 的函数关系是_____________ (不考虑x 的取值范围).【答案】 .90y x=4.某一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每人制作一个面积为200cm 2的矩形学具进行展示.设矩形的宽为x cm ,长为y cm ,那么这些同学所制作的矩形的长y(cm)与宽x(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答案】 A5.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小明完成百米赛跑时,所用时间t(s)与他的平均速度v(m/s)之间的关系B.长方形的面积为24,它的长y 与宽x 之间的关系C.压力为600N 时,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 2)之间的关系D.一个容积为25L 的容器中,所盛水的质量m(kg)与所盛水的体积V(L)之间的关系【答案】 D6.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汽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汽缸壁所产生的压强,如下表:则可以反映y 与x 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 ).【答案】 D7.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 ”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 、y ,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x ≤10,则y 与x 的函数图象是( )【答案】 A8.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cm 3,它的长是y(cm),宽是5cm ,高是x(cm).(1)写出长y(cm)关于高x(cm)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画出(1)中函数的图象;(3)当高是3cm 时,求长.解:(1)(x>0);(2)图象略;(3)长为cm.20y x 203【教学说明】用函数观点来处理实际问题的应用,加深对函数的认识.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3”中第1、2、4题.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认知规律为主线,以发展能力为目标,以从直观感受到分析归纳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良好的数学观的形成.在教学手段上,本节课大量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体现知识的背景材料,又能一下子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动感强,直观性好,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归纳类比,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章末复习【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及其主要性质,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图象的过程,了解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情感态度】初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重要性.【教学重点】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一、知识结构【教学说明】通过回顾知识点,使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可以表示成(k 为常数且k ≠0)的k y x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选】
第1章反比例函数1.1 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m/s)与所用时间t(s)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3)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平均速度v 是所用时间t 的函数吗?为什么?(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 【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可以表示成y=kx(k 为常数且k ≠0)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常数k 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 ,其中自变量t 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 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 的取值范围为t>0.【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3例题.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 2,它的一边是acm ,这边上的高是hcm ,则a 与h 的函数关系;(2)压强p 一定时,压力F 与受力面积S 的关系;(3)功是常数W 时,力F 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的函数关系.(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 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 的函数关系式.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kx(k是常数,k ≠0).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1)a=12/h ,是反比例函数; (2)F =pS ,是正比例函数; (3)F=W/s ,是反比例函数; (4)y=m/x ,是反比例函数. 3.当m 为何值时,函数y=224m x-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出m 的值.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m -2=1,m=3/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4x.4.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与密度ρ成反比例.且V=5m3时,ρ=1.98kg/m3(1)求p与V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求V=9m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解:略5.已知y=y1+y2,y1与x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且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y1与x成正比例,则y1=k1x,y2与x2成反比例,则y2=k2x2,又由y=y1+y2,可知,y=k1x+k2x2,只要求出k1和k2即可求出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解:因为y1与x成正比例,所以y1=k1x;因为y2与x2成反比例,所以y2=22kx,而y=y1+y2,所以y=k1x+22kx,当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教学说明】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掌握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1”中第1、3、5题.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的都很好,但在求函数解析式时,解题不够灵活,如解答第5题时,不知如何设未知数.在这方面应多加练习.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呢?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教学说明】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1)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6,-1)、(-3,-2)、(-2,-3)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思考:(1)观察上图,y 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 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 如何变化?y 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2)这两条曲线会与x 轴、y 轴相交吗?为什么?探究2: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画出函数y=3x的图形,并思考下列问题: (1)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 【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 轴、y 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探究3: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 (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 (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6x 与y=-6x 之间的关系,画出y=-6x的图象. 【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 轴、y 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增大.探究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6x 与y=6x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 ≠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k x 与y=-kx(k ≠0)的图象关于x 轴或y 轴对称.【教学说明】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观察函数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9例1.2.如果函数y =2x k +1的图象是双曲线,那么k = . 【答案】 -23.如果反比例函数y=3k x-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内,那么满足条件的正整数k 的值是 .【答案】 1,24.已知直线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y=kbx的图象在第象限. 【答案】 二、四 5.反比例函数y=1x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解析:因为k=1>0,所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答案】 C6.下列反比例函数图象一定在第一、三象限的是( )【答案】 C7.已知函数23()2m y m x --为反比例函数.(1)求m 的值;(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 (3)当-3≤x ≤-12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8.作出反比例函数y=12x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当x =4时,求y 的值; (2)当y =-2时,求x 的值; (3)当y >2时,求x 的范围. 解:列表:由图知: (1)y =3; (2)x =-6; (3)0<x <69.作出反比例函数y=-4x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 (1)当x =2时,y 的值;(2)当1<x ≤4时,y 的取值范围; (3)当1≤y <4时,x 的取值范围. 解:列表:由图知: (1)y =-2;(2)-4<y≤-1;(3)-4≤x<-1.【教学说明】为了让学生灵活的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在研究每一题时,要紧扣性质进行分析,达到理解性质的目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1、2、4题.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并掌握了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从练习上来看,学生掌握的不够好,应多加练习.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教学重点】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我们学会了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那么你能根据一些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吗?【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P(2,4)(1)求k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2,-4),B(3,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如何变化?分析:(1)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2,4),即表明把P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这样能求出k,解析式也就确定了.(2)要判断A、B是否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B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否则不在.(3)根据k的正负性,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随x的值的变化情况.【归纳结论】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2.下图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k的取值范围是k>0还是k<0?说明理由;(2)如果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y2的大小.分析:(1)由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因此,k>0.(2)因为点A(-3,y 1),B(-2,y 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3<0,-2<0.所以点A 、B 都位于第三象限,又因为-3<-2,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性质可知:y 1>y 2.【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若点A(7,y 1),B(5,y 2)在双曲线y=-3x上,则y 1、y 2中较小的是 . 【答案】 y 22.已知点A(x 1,y 1),B(x 2,y 2)是反比例函数y=kx(k >0)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 1<0<x 2,则有( ).A.y 1<0<y 2B.y 2<0<y 1C.y 1<y 2<0D.y 2<y 1<0 【答案】 A3.若A(a 1,b 1),B(a 2,b 2)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且a 1<a 2,则b 1与b 2的大小关系是( )A.b 1<b 2B.b 1=b 2C.b 1>b 2D.大小不确定 【答案】 D 4.函数y=-1x的图象上有两点A(x 1,y 1),B(x 2,y 2),若0<x 1<x 2,则( ) A.y 1<y 2 B.y 1>y 2 C.y 1=y 2 D.y 1、y 2的大小不确定 【答案】 A5.已知点P(2,2)在反比例函数y=kx(k ≠0)的图象上,(1)当x=-3时,求y 的值;(2)当1<x <3时,求y 的取值范围.6.已知y=kx(k ≠0,k 为常数)过三个点A(2,-8),B(4,b),C(a ,2).(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求a 与b 的值. 解:(1)将A (2,-8)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k=-16,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16x; (2)将B (4,b )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b=-4;将C (a ,2)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2=-16a,即a=-8.7.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 分析:(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由点A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m 的值,再验证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解:(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k ≠0).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所以-2=1k ,k =-2.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点A(-5,m)在反比例函数y=-2x 图象上,所以m=25-- =25 ,点A 的坐标为(-5,25).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5,-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5, 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5,-25)在这个图象上; 【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数学内容.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7题.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第3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2.借助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看图(象)、识图(象)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教学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正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3.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教学说明】对所学的三种函数的性质教学复习,让学生对它们的性质有系统的了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P(-3,4),试求出它们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解:设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k1x,y= 2kx,其中,k1,k2是常数,且均不为0.由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P(-3,4),则P(-3,4)是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即点P的坐标分别满足这两个表达式.因此,4=k1×(-3),4=23k-解得,k1=43- k2=-12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43-x,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12x.函数图象如下图.【教学说明】通过图象,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2.在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上取两点P(1,6),Q(6,1),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 ;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 ;S1与S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y=kx(k≠0)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的绝对值.【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已知如图,A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的一点,AB丄x轴于点B,且△ABO的面积是3,则k的值是( )A.3B.-3C.6D.-6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 是个定值,即S =12|k|. 解:根据题意可知:S △AOB =12|k|=3,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k >0,则k =6.【答案】 C 2.反比例函数y=6x 与y=2x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 、B 两点,连接OA 、OB ,则△AOB 的面积为( )A. 12B.2C.3D.1分析: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分别求出四边形OEAC 、△AOE 、△BOC 的面积,进而可得出结论.解: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由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可知,S 四边形OEAC =6,S △AOE =3, S △BOC =1,∴S △AOB =S 四边形OEAC -S △AOE -S △BOC =6-3-1=2.【答案】 B3.已知直线y =x +b 经过点A(3,0),并与双曲线y=kx的交点为B(-2,m)和C ,求k 、b 的值.解:点A(3,0)在直线y =x +b 上,所以0=3+b ,b =-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3.又因为点B(-2,m)也在直线y =x -3上,所以m =-2-3=-5,即B(-2,-5).而点B(-2,-5)又在反比例函数y=kx上,所以k =-2×(-5)=10. 4.已知反比例函数y=1k 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k 2x -1的图象交于A(2,1). (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试判断A 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分析:(1)因为点A 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 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k 1、k 2的值.(2)把点A 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 ′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 ′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解:(1)因为点A(2,1)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k1=2×1=2. 1=2k 2-1,k 2=1.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x -1. (2)点A(2,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 ′(-2,-1).把A ′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y=22=-1,所以点A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A ′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y =-2-1=-3,所以点A ′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5.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A(0,1)和点B(a,-3a),a <0,且点B 在反比例函数的y=-3x的图象上.(1)求a的值.(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它的图象.(3)利用画出的图象,求当这个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4)如果P(m,y1)、Q(m+1,y2)是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分析:(1)由于点A、点B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这些点的坐标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中,可求出k、b和a的值.(2)由 (1)求出的k、b、a的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3)和 (4)都是利用函数的图象进行解题.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3)从图象上可知,当一次函数y 的值在-1≤y ≤3范围内时,相应的x 的值为:-1≤x ≤1.(4)从图象可知,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又m +1>m ,所以y 1>y 2.或解:当x 1=m 时,y 1=-2m +1;当x 2=m +1时,y 2=-2×(m +1)+1=-2m -1所以y 1-y 2=(-2m +1)-(-2m -1)=2>0,即y 1>y2.6.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 (1)利用图象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 的取值范围.分析:(1)把A 、B 两点坐标代入两解析式,即可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因为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与函数值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反映在图象上,自变量取相同的值时,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教学说明】检测题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增加了灵活性,以基础题为主,也有少量综合问题,可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6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强调:教学反思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求解两种函数解析式,往往用待定系数法.2.观察图象,把图象中提供、展现的信息转化为与两函数有关的知识来解题.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一般过程,体会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复习回顾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3.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如何?【教学说明】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1)根据压力F(N)、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式p=FS,请你判断:当F一定时,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2)如人对地面的压力F=450N,完成下表:(3)当F=450N时,试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是如何变化的,据此,请说出它们铺垫木板通过湿地的道理.解:(1)对于p=FS,当F一定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p是S的反比例函数.(2)因为F=450N,所以当S=0.005m2时,由p=FS得:p=450/0.005=90000(Pa)类似的,当S=0.01m2时,p=45000Pa;当S=0.02m2时,p=22500Pa;当S=0.04m2时,p=11250Pa(3)当F=450N时,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p=450/S,它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的性质可知,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会越来越小,因此,该科技小组通过铺垫木板的方法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地面所受压强,从而可以顺利地通过湿地.2.你能根据玻意耳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p与它的体积V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K>0),即pV=K)来解释:为什么使劲踩气球时,气体会爆炸?【教学说明】逐步提高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感知水平;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综合运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15例题.2.一个水池装水12m3,如果从水管中每小时流出xm3的水,经过yh可以把水放完,那么y 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答案】y=12x;x>03.若梯形的下底长为x,上底长为下底长的13,高为y,面积为60,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 (不考虑x的取值范围).【答案】y=90 x4.某一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每人制作一个面积为200cm2的矩形学具进行展示.设矩形的宽为xcm,长为ycm,那么这些同学所制作的矩形的长y(cm)与宽x(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答案】A5.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小明完成百米赛跑时,所用时间t(s)与他的平均速度v(m/s)之间的关系B.长方形的面积为24,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C.压力为600N时,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D.一个容积为25L的容器中,所盛水的质量m(kg)与所盛水的体积V(L)之间的关系【答案】D6.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汽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汽缸壁所产生的压强,如下表:则可以反映y与x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 ).A.y=3000xB.y=6000xC.y=3000xD.y=6000x【答案】D7.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y,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x≤10,则y与x的函数图象是( )【答案】A8.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cm3,它的长是y(cm),宽是5cm,高是x(cm).(1)写出长y(cm)关于高x(cm)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画出(1)中函数的图象;(3)当高是3cm时,求长.。
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第1章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 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与所用时间t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利用的关系式完成下表: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平均速度v是所用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y=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其中自变量t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的取值范围为t>0.【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见教材P3例题.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2,它的一边是ac,这边上的高是hc,则a与h的函数关系;压强p一定时,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关系;功是常数时,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函数关系.某乡粮食总产量为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a=12/h,是反比例函数;F=pS,是正比例函数;F=/s,是反比例函数;y=/x,是反比例函数.当为何值时,函数y=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出的值.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2=1,=3/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与密度ρ成反比例.且V=53时,ρ=1.98g/3求p与V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V=9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解:略已知y=y1+y2,y1与x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且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y1与x成正比例,则y1=1x,y2与x2成反比例,则y2=2x2,又由y=y1+y2,可知,y=1x+2x2,只要求出1和2即可求出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解:因为y1与x成正比例,所以y1=1x;因为y2与x2成反比例,所以y2=,而y=y1+y2,所以y=1x+,当x =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教学说明】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掌握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1”中第1、3、5题.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的都很好,但在求函数解析式时,解题不够灵活,如解答第5题时,不知如何设未知数.在这方面应多加练习.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呢?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教学说明】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等.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思考:观察上图,y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如何变化?y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探究2: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画出函数y=的图形,并思考下列问题: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归纳结论】一般地,当>0时,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由分别在、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探究3: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与y=-之间的关系,画出y=-的图象.【归纳结论】一般地,当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0,所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三象限.【答案】c下列反比例函数图象一定在、三象限的是【答案】c已知函数为反比例函数.求的值;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当-3≤x≤-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作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当x=4时,求y的值;当y=-2时,求x的值;当y>2时,求x的范围.解:列表:由图知:y=3;x=-6;0<x<6作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教学重点】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我们学会了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那么你能根据一些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吗?【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P求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判断点A,B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如何变化?分析: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即表明把P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这样能求出,解析式也就确定了.要判断A、B是否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B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否则不在.根据的正负性,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随x的值的变化情况.【归纳结论】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下图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的取值范围是>0还是0.因为点A,B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3y2.【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若点A,B在双曲线y=-上,则y1、y2中较小的是.【答案】y2已知点A,B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1<0<x2,则有.A.y1<0<y2B.y2<0<y1c.y1<y2<0D.y2<y1<0【答案】A若A,B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且a1<a2,则b1与b2的大小关系是A.b1<b2B.b1=b2c.b1>b2D.大小不确定【答案】D函数y=-的图象上有两点A,B,若0<x1<x2,则A.y1<y2B.y1>y2c.y1=y2D.y1、y2的大小不确定【答案】A已知点P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当x=-3时,求y的值;当1<x<3时,求y的取值范围.已知y=过三个点A,B,c.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求a与b的值.解:将A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16,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将B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b=-4;将c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2=-,即a=-8.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若点A在图象上,则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即当x=1时,y=-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由点A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的值,再验证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解: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即当x=1时,y=-2.所以-2=,=-2.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点A在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所以==,点A的坐标为.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在这个图象上;【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数学内容.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7题.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第3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借助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看图、识图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教学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正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教学说明】对所学的三种函数的性质教学复习,让学生对它们的性质有系统的了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P,试求出它们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解:设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1x,y=,其中,1,2是常数,且均不为0.由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P,则P是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即点P的坐标分别满足这两个表达式.因此,4=1×,4=解得,1=2=-12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x,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函数图象如下图.【教学说明】通过图象,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2.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取两点P,Q,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S1与S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中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y=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的绝对值.【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已知如图,A是反比例函数y=x的图象上的一点,AB丄x轴于点B,且△ABo的面积是3,则的值是A.3B.-3c.6D.-6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是个定值,即S =||.解:根据题意可知:S△AoB=||=3,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象限,>0,则=6.【答案】c反比例函数y=与y=在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B两点,连接oA、oB,则△AoB的面积为A.B.2c.3D.1分析:分别过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过B作Bc⊥y轴,点c为垂足,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的几何意义分别求出四边形oEAc、△AoE、△Boc的面积,进而可得出结论.解:分别过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过B作Bc⊥y轴,点c为垂足,∵由反比例函数系数的几何意义可知,S四边形oEAc=6,S△AoE=3,S△Boc=1,∴S△AoB=S四边形oEAc-S△AoE-S△Boc=6-3-1=2.【答案】B已知直线y=x+b经过点A,并与双曲线y=的交点为B 和c,求、b的值.解:点A在直线y=x+b上,所以0=3+b,b=-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3.又因为点B也在直线y=x-3上,所以=-2-3=-5,即B.而点B又在反比例函数y=上,所以=-2×=10.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交于A.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试判断A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分析:因为点A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1、2的值.把点A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解:因为点A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1=2×1=2.=22-1,2=1.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点A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y==-1,所以点A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y=-2-1=-3,所以点A′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已知一次函数y=x+b的图象经过点A和点B,a<0,且点B在反比例函数的y=-的图象上.求a的值.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它的图象.利用画出的图象,求当这个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如果P、Q是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分析:由于点A、点B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这些点的坐标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中,可求出、b和a的值.由求出的、b、a的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和都是利用函数的图象进行解题.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从图象上可知,当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值为:-1≤x≤1.从图象可知,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又+1>,所以y1>y2.或解:当x1=时,y1=-2+1;当x2=+1时,y2=-2×+1=-2-1所以y1-y2=-=2>0,即y1>y2.如图,一次函数y=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利用图象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的取值范围.分析:把A、B两点坐标代入两解析式,即可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因为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与函数值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反映在图象上,自变量取相同的值时,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教学说明】检测题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增加了灵活性,以基础题为主,也有少量综合问题,可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6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强调:教学反思.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求解两种函数解析式,往往用待定系数法..观察图象,把图象中提供、展现的信息转化为与两函数有关的知识来解题.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一般过程,体会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复习回顾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如何?【教学说明】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根据压力F、压强p与受力面积S之间的关系式p=,请你判断:当F一定时,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如人对地面的压力F=450N,完成下表:当F=450N时,试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是如何变化的,据此,请说出它们铺垫木板通过湿地的道理.解:对于p=,当F一定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p 是S的反比例函数.因为F=450N,所以当S=0.0052时,由p=得:p=450/0.005=90000(Pa)类似的,当S=0.012时,p=45000Pa;当S=0.022时,p=22500Pa;当S=0.042时,p=11250Pa 当F=450N时,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p=450/S,它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的性质可知,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会越来越小,因此,该科技小组通过铺垫木板的方法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地面所受压强,从而可以顺利地通过湿地.你能根据玻意耳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p与它的体积V的乘积是一个常数,即pV=)来解释:为什么使劲踩气球时,气体会爆炸?【教学说明】逐步提高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感知水平;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综合运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教材P15例题.一个水池装水123,如果从水管中每小时流出x3的水,经过yh可以把水放完,那么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答案】y=;x>0若梯形的下底长为x,上底长为下底长的,高为y,面积为60,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答案】y=某一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每人制作一个面积为200c2的矩形学具进行展示.设矩形的宽为xc,长为yc,那么这些同学所制作的矩形的长y与宽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答案】A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A.小明完成百米赛跑时,所用时间t与他的平均速度v 之间的关系B.长方形的面积为24,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c.压力为600N时,压强p与受力面积S之间的关系D.一个容积为25L的容器中,所盛水的质量与所盛水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答案】D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汽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汽缸壁所产生的压强,如下表:则可以反映y与x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A.y=3000xB.y=6000xc.y=D.y=【答案】D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y,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x≤10,则y与x的函数图象是【答案】A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c3,它的长是y,宽是5c,高是x.写出长y关于高x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画出中函数的图象;当高是3c时,求长.解:y=;图象略;长为c.【教学说明】用函数观点来处理实际问题的应用,加深对函数的认识.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3”中第1、2、4题.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认知规律为主线,以发展能力为目标,以从直观感受到分析归纳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良好的数学观的形成.在教学手段上,本节课大量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体现知识的背景材料,又能一下子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动感强,直观性好,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归纳类比,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程全册
第1章反比例函数1.1 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m/s)与所用时间t(s)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3)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平均速度v是所用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y=kx(k为常数且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k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 ,其中自变量t 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 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 的取值范围为t>0.【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3例题.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 2,它的一边是acm ,这边上的高是hcm ,则a 与h 的函数关系;(2)压强p 一定时,压力F 与受力面积S 的关系;(3)功是常数W 时,力F 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的函数关系.(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 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 的函数关系式.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kx(k 是常数,k ≠0).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1)a=12/h ,是反比例函数; (2)F =pS ,是正比例函数; (3)F=W/s ,是反比例函数; (4)y=m/x ,是反比例函数. 3.当m 为何值时,函数y=224m x-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出m 的值.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m -2=1,m=3/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4x.4.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 与密度ρ成反比例.且V=5m 3时,ρ=1.98kg /m 3 (1)求p 与V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求V=9m 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 解:略5.已知y =y 1+y 2,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2成反比例,且x =2与x =3时,y 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y1与x成正比例,则y1=k1x,y2与x2成反比例,则y2=k2x2,又由y=y1+y2,可知,y=k1x+k2x2,只要求出k1和k2即可求出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解:因为y1与x成正比例,所以y1=k1x;因为y2与x2成反比例,所以y2=22kx,而y=y1+y 2,所以y=k1x+22kx,当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教学说明】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掌握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1”中第1、3、5题.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的都很好,但在求函数解析式时,解题不够灵活,如解答第5题时,不知如何设未知数.在这方面应多加练习.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呢?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教学说明】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1)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6,-1)、(-3,-2)、(-2,-3)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思考:(1)观察上图,y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如何变化?y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2)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探究2: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画出函数y=3x的图形,并思考下列问题:(1)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探究3: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6x与y=-6x之间的关系,画出y=-6x的图象.【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探究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6x与y=6x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kx与y=-kx(k≠0)的图象关于x轴或y轴对称.【教学说明】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观察函数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9例1.2.如果函数y =2x k +1的图象是双曲线,那么k = . 【答案】 -23.如果反比例函数y=3k x-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内,那么满足条件的正整数k 的值是 .【答案】 1,24.已知直线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y=kbx的图象在第象限.【答案】 二、四 5.反比例函数y=1x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 解析:因为k=1>0,所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答案】 C6.下列反比例函数图象一定在第一、三象限的是( ) 【答案】 C7.已知函数23()2m y m x --为反比例函数. (1)求m 的值;(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3)当-3≤x ≤-12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8.作出反比例函数y=12x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当x =4时,求y 的值; (2)当y =-2时,求x 的值; (3)当y >2时,求x 的范围. 解:列表: 由图知:(1)y=3;(2)x=-6;(3)0<x<69.作出反比例函数y=-4x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1)当x=2时,y的值;(2)当1<x≤4时,y的取值范围;(3)当1≤y<4时,x的取值范围.解:列表:由图知:(1)y=-2;(2)-4<y≤-1;(3)-4≤x<-1.【教学说明】为了让学生灵活的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在研究每一题时,要紧扣性质进行分析,达到理解性质的目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1、2、4题.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并掌握了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从练习上来看,学生掌握的不够好,应多加练习.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教学重点】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我们学会了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那么你能根据一些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吗?【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P(2,4)(1)求k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2,-4),B(3,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 的增大如何变化?分析:(1)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2,4),即表明把P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这样能求出k,解析式也就确定了.(2)要判断A、B是否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B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否则不在.(3)根据k的正负性,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 随x的值的变化情况.【归纳结论】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2.下图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k的取值范围是k>0还是k<0?说明理由;(2)如果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y2的大小.分析:(1)由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因此,k>0.(2)因为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3<0,-2<0.所以点A、B都位于第三象限,又因为-3<-2,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性质可知:y1>y2.【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若点A(7,y1),B(5,y2)在双曲线y=-3x上,则y1、y2中较小的是.【答案】 y22.已知点A(x1,y1),B(x2,y2)是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1<0<x2,则有( ).A.y1<0<y2B.y2<0<y1C.y1<y2<0 D.y2<y1<0【答案】 A3.若A(a1,b1),B(a2,b2)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且a1<a2,则b1与b2的大小关系是( )A.b1<b2B.b1=b2C.b1>b2D.大小不确定【答案】 D4.函数y=-1x的图象上有两点A(x1,y1),B(x2,y2),若0<x1<x2,则( )A.y1<y2B.y1>y2C.y1=y2D.y1、y2的大小不确定【答案】 A5.已知点P(2,2)在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1)当x=-3时,求y的值;(2)当1<x<3时,求y的取值范围.6.已知y=kx(k≠0,k为常数)过三个点A(2,-8),B(4,b),C(a,2).(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求a 与b 的值. 解:(1)将A (2,-8)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k=-16,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16x; (2)将B (4,b )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b=-4;将C (a ,2)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2=-16a,即a=-8. 7.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分析:(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由点A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m 的值,再验证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解:(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 (k ≠0).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所以-2=1k,k =-2.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点A(-5,m)在反比例函数y=-2x图象上,所以m=25-- =25 ,点A 的坐标为(-5, 25).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5,-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5, 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5,-25)在这个图象上;【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数学内容.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7题.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第3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2.借助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看图(象)、识图(象)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教学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正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3.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教学说明】对所学的三种函数的性质教学复习,让学生对它们的性质有系统的了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P(-3,4),试求出它们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解:设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k1x,y= 2kx,其中,k1,k2是常数,且均不为0.由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P(-3,4),则P(-3,4)是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即点P的坐标分别满足这两个表达式.因此,4=k1×(-3),4=23k-解得,k1=43-k 2=-12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43-x,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12x.函数图象如下图.【教学说明】通过图象,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2.在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上取两点P(1,6),Q(6,1),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 ;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 ;S1与S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y=kx(k≠0)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的绝对值.【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已知如图,A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的一点,AB丄x轴于点B,且△ABO 的面积是3,则k 的值是( )A.3B.-3C.6D.-6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 是个定值,即S =12|k|. 解:根据题意可知:S △AOB =12|k|=3,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k >0,则k =6.【答案】 C 2.反比例函数y=6x 与y=2x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 、B 两点,连接OA 、OB ,则△AOB 的面积为( )A.12B.2C.3D.1 分析: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分别求出四边形OEAC 、△AOE 、△BOC 的面积,进而可得出结论.解: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由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可知,S 四边形OEAC =6,S △AOE =3, S △BOC =1,∴S △AOB =S 四边形OEAC -S △AOE -S △BOC =6-3-1=2.【答案】 B3.已知直线y =x +b 经过点A(3,0),并与双曲线y=kx的交点为B(-2,m)和C ,求k 、b 的值.解:点A(3,0)在直线y =x +b 上,所以0=3+b ,b =-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3.又因为点B(-2,m)也在直线y =x -3上,所以m =-2-3=-5,即B(-2,-5).而点B(-2,-5)又在反比例函数y=kx上,所以k =-2×(-5)=10.4.已知反比例函数y=1k 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k 2x -1的图象交于A(2,1). (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试判断A 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分析: (1)因为点A 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 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k1、k2的值.(2)把点A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解:(1)因为点A(2,1)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k1=2×1=2.1=2k2-1,k2=1.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2)点A(2,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2,-1).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y=22=-1,所以点A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y=-2-1=-3,所以点A′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0,1)和点B(a,-3a),a<0,且点B在反比例函数的y=-3x的图象上.(1)求a的值.(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它的图象.(3)利用画出的图象,求当这个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4)如果P(m,y1)、Q(m+1,y2)是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分析:(1)由于点A、点B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这些点的坐标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中,可求出k、b和a的值.(2)由 (1)求出的k、b、a的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3)和 (4)都是利用函数的图象进行解题.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3)从图象上可知,当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值为:-1≤x≤1.(4)从图象可知,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又m+1>m,所以y1>y2.或解:当x1=m时,y1=-2m+1;当x2=m+1时,y2=-2×(m+1)+1=-2m-1所以y1-y2=(-2m+1)-(-2m-1)=2>0,即y1>y2.6.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交于A、B两点.(1)利用图象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的取值范围.分析:(1)把A、B两点坐标代入两解析式,即可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因为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与函数值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反映在图象上,自变量取相同的值时,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教学说明】检测题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增加了灵活性,以基础题为主,也有少量综合问题,可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6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强调:教学反思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求解两种函数解析式,往往用待定系数法.2.观察图象,把图象中提供、展现的信息转化为与两函数有关的知识来解题.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一般过程,体会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复习回顾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3.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如何?【教学说明】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1)根据压力F(N)、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式p=FS,请你判断:当F一定时,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2)如人对地面的压力F=450N,完成下表:(3)当F=450N时,试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当受力面积S 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是如何变化的,据此,请说出它们铺垫木板通过湿地的道理.解:(1)对于p=FS,当F一定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p是S的反比例函数.(2)因为F=450N,所以当S=0.005m2时,由p=FS得:p=450/0.005=90000(Pa)类似的,当S=0.01m2时,p=45000Pa;当S=0.02m2时,p=22500Pa;当S=0.04m2时,p=11250Pa(3)当F=450N时,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p=450/S,它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的性质可知,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会越来越小,因此,该科技小组通过铺垫木板的方法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地面所受压强,从而可以顺利地通过湿地.2.你能根据玻意耳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p与它的体积V 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K>0),即pV=K)来解释:为什么使劲踩气球时,气体会爆炸?【教学说明】逐步提高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感知水平;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综合运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15例题.2.一个水池装水12m3,如果从水管中每小时流出xm3的水,经过yh可以把水放完,那么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答案】y=12x;x>03.若梯形的下底长为x,上底长为下底长的13,高为y,面积为60,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 (不考虑x的取值范围).【答案】y=90 x4.某一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每人制作一个面积为200cm2的矩形学具进行展示.设矩形的宽为xcm,长为ycm,那么这些同学所制作的矩形的长y(cm)与宽x(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答案】A5.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小明完成百米赛跑时,所用时间t(s)与他的平均速度v(m/s)之间的关系B.长方形的面积为24,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C.压力为600N时,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D.一个容积为25L的容器中,所盛水的质量m(kg)与所盛水的体积V(L)之间的关系【答案】D6.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汽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汽缸壁所产生的压强,如下表:则可以反映y与x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 ).A.y=3000xB.y=6000xC.y=3000xD.y=6000x【答案】D7.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y,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x≤10,则y 与x的函数图象是( )【答案】A8.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cm3,它的长是y(cm),宽是5cm,高是x(cm).(1)写出长y(cm)关于高x(cm)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画出(1)中函数的图象;(3)当高是3cm时,求长.解:(1)y=20x(x>0);(2)图象略;(3)长为203cm.【教学说明】用函数观点来处理实际问题的应用,加深对函数的认识.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3”中第1、2、4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1章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与所用时间t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3)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平均速度v是所用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y=(k为常数且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k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其中自变量t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的取值范围为t>0.【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见教材P3例题.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它的一边是acm,这边上的高是hcm,则a与h的函数关系;压强p一定时,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关系;功是常数w时,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的函数关系.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 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a=12/h,是反比例函数;F=pS,是正比例函数;F=w/s,是反比例函数;y=m/x,是反比例函数.3.当m为何值时,函数y=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出m的值.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m-2=1,m=3/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4.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与密度ρ成反比例.且V=5m3时,ρ=1.98kg/m3(1)求p与V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求V=9m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解:略5.已知y=y1+y2,y1与x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且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y1与x成正比例,则y1=k1x,y2与x2成反比例,则y2=k2x2,又由y=y1+y2,可知,y=k1x+k2x2,只要求出k1和k2即可求出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解:因为y1与x成正比例,所以y1=k1x;因为y2与x2成反比例,所以y2=,而y=y1+y2,所以y=k1x+,当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教学说明】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掌握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1”中第1、3、5题.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的都很好,但在求函数解析式时,解题不够灵活,如解答第5题时,不知如何设未知数.在这方面应多加练习.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呢?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教学说明】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思考:(1)观察上图,y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如何变化?y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2)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探究2: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画出函数y=的图形,并思考下列问题:(1)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探究3: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与y=-之间的关系,画出y=-的图象.【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探究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与y=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与y=-的图象关于x轴或y轴对称.【教学说明】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观察函数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教材P9例1.2.如果函数y=2xk+1的图象是双曲线,那么k=.【答案】-23.如果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内,那么满足条件的正整数k的值是.【答案】1,24.已知直线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y=的图象在第象限.【答案】二、四5.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解析:因为k=1>0,所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答案】c6.下列反比例函数图象一定在第一、三象限的是【答案】c7.已知函数为反比例函数.求m的值;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当-3≤x≤-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8.作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当x=4时,求y的值;当y=-2时,求x的值;当y>2时,求x的范围.解:列表:由图知:y=3;x=-6;0<x<69.作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1)当x=2时,y的值;当1<x≤4时,y的取值范围;当1≤y<4时,x的取值范围.解:列表:由图知:y=-2;-4<y≤-1;-4≤x<-1.【教学说明】为了让学生灵活的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在研究每一题时,要紧扣性质进行分析,达到理解性质的目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1、2、4题.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并掌握了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从练习上来看,学生掌握的不够好,应多加练习.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教学重点】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我们学会了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那么你能根据一些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吗?【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P(2,4)(1)求k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2,-4),B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如何变化?分析: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2,4),即表明把P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这样能求出k,解析式也就确定了.要判断A、B是否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B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否则不在.根据k的正负性,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随x的值的变化情况.【归纳结论】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2.下图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k的取值范围是k>0还是k<0?说明理由;(2)如果点A,B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y2的大小.分析:(1)由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因此,k>0.因为点A,B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3<0,-2<0.所以点A、B都位于第三象限,又因为-3<-2,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性质可知:y1>y2.【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若点A,B在双曲线y=-上,则y1、y2中较小的是.【答案】y22.已知点A,B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1<0<x2,则有.A.y1<0<y2B.y2<0<y1c.y1<y2<0D.y2<y1<0【答案】A3.若A,B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且a1<a2,则b1与b2的大小关系是A.b1<b2B.b1=b2c.b1>b2D.大小不确定【答案】D4.函数y=-的图象上有两点A,B,若0<x1<x2,则A.y1<y2B.y1>y2c.y1=y2D.y1、y2的大小不确定【答案】A5.已知点P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当x=-3时,求y的值;当1<x<3时,求y的取值范围.6.已知y=过三个点A,B,c.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求a与b的值.解:(1)将A(2,-8)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k=-16,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2)将B(4,b)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b=-4;将c(a,2)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2=-,即a=-8.7.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若点A在图象上,则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即当x=1时,y=-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由点A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m的值,再验证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解: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即当x=1时,y=-2.所以-2=,k=-2.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点A在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所以m==,点A的坐标为.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在这个图象上;【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数学内容.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7题.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第3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2.借助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看图(象)、识图(象)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教学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正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3.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教学说明】对所学的三种函数的性质教学复习,让学生对它们的性质有系统的了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P (-3,4),试求出它们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解:设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k1x,y=,其中,k1,k2是常数,且均不为0.由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P(-3,4),则P(-3,4)是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即点P的坐标分别满足这两个表达式.因此,4=k1×,4=解得,k1=k2=-12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x,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函数图象如下图.【教学说明】通过图象,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2.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取两点P(1,6),Q(6,1),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S1与S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y=(k≠0)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的绝对值.【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已知如图,A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的一点,AB 丄x轴于点B,且△ABo的面积是3,则k的值是A.3B.-3c.6D.-6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是个定值,即S =|k|.解:根据题意可知:S△AoB=|k|=3,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k>0,则k=6.【答案】c2.反比例函数y=与y=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B两点,连接oA、oB,则△AoB的面积为A.B.2c.3D.1分析:分别过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过B作Bc⊥y轴,点c为垂足,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分别求出四边形oEAc、△AoE、△Boc的面积,进而可得出结论.解:分别过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过B作Bc⊥y轴,点c为垂足,∵由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可知,S四边形oEAc=6,S△AoE=3,S△Boc=1,∴S△AoB=S四边形oEAc-S△AoE-S△Boc=6-3-1=2.【答案】B3.已知直线y=x+b经过点A,并与双曲线y=的交点为B和c,求k、b的值.解:点A在直线y=x+b上,所以0=3+b,b=-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3.又因为点B也在直线y=x-3上,所以m=-2-3=-5,即B.而点B又在反比例函数y=上,所以k=-2×=10.4.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2x-1的图象交于A.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试判断A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分析:因为点A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k1、k2的值.把点A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解:因为点A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k1=2×1=2.=2k2-1,k2=1.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点A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y==-1,所以点A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y=-2-1=-3,所以点A′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和点B,a<0,且点B在反比例函数的y=-的图象上.求a的值.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它的图象.利用画出的图象,求当这个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如果P、Q是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分析:由于点A、点B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这些点的坐标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中,可求出k、b和a的值.由求出的k、b、a的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和都是利用函数的图象进行解题.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从图象上可知,当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值为:-1≤x≤1.从图象可知,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又m+1>m,所以y1>y2.或解:当x1=m时,y1=-2m+1;当x2=m+1时,y2=-2×+1=-2m-1所以y1-y2=-=2>0,即y1>y2.6.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利用图象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的取值范围.分析:把A、B两点坐标代入两解析式,即可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因为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与函数值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反映在图象上,自变量取相同的值时,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教学说明】检测题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增加了灵活性,以基础题为主,也有少量综合问题,可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6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强调:教学反思.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求解两种函数解析式,往往用待定系数法.2.观察图象,把图象中提供、展现的信息转化为与两函数有关的知识来解题.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一般过程,体会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复习回顾.什么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3.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如何?【教学说明】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根据压力F、压强p与受力面积S之间的关系式p=,请你判断:当F一定时,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如人对地面的压力F=450N,完成下表:(3)当F=450N时,试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是如何变化的,据此,请说出它们铺垫木板通过湿地的道理.解:(1)对于p=,当F一定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p是S的反比例函数.(2)因为F=450N,所以当S=0.005m2时,由p=得:p=450/0.005=90000(Pa)类似的,当S=0.01m2时,p=45000Pa;当S=0.02m2时,p=22500Pa;当S=0.04m2时,p=11250Pa 当F=450N时,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p=450/S,它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的性质可知,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会越来越小,因此,该科技小组通过铺垫木板的方法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地面所受压强,从而可以顺利地通过湿地.2.你能根据玻意耳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p与它的体积V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即pV=k)来解释:为什么使劲踩气球时,气体会爆炸?【教学说明】逐步提高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感知水平;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综合运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教材P15例题.2.一个水池装水12m3,如果从水管中每小时流出xm3的水,经过yh可以把水放完,那么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答案】y=;x>03.若梯形的下底长为x,上底长为下底长的,高为y,面积为60,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答案】y=4.某一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每人制作一个面积为200cm2的矩形学具进行展示.设矩形的宽为xcm,长为ycm,那么这些同学所制作的矩形的长y与宽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答案】A5.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A.小明完成百米赛跑时,所用时间t与他的平均速度v 之间的关系B.长方形的面积为24,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c.压力为600N时,压强p与受力面积S之间的关系D.一个容积为25L的容器中,所盛水的质量m与所盛水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答案】D6.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汽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汽缸壁所产生的压强,如下表:则可以反映y与x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A.y=3000xB.y=6000xc.y=D.y=【答案】D7.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y,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x≤10,则y与x的函数图象是【答案】A8.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cm3,它的长是y,宽是5cm,。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品推荐
第1章反比例函数1.1 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m/s)与所用时间t(s)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3)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平均速度v 是所用时间t 的函数吗?为什么?(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 【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可以表示成y=kx(k 为常数且k ≠0)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常数k 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 ,其中自变量t 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 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 的取值范围为t>0.【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3例题.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 2,它的一边是acm ,这边上的高是hcm ,则a 与h 的函数关系;(2)压强p 一定时,压力F 与受力面积S 的关系;(3)功是常数W 时,力F 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的函数关系.(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 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 的函数关系式.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kx(k是常数,k ≠0).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1)a=12/h ,是反比例函数; (2)F =pS ,是正比例函数; (3)F=W/s ,是反比例函数; (4)y=m/x ,是反比例函数. 3.当m 为何值时,函数y=224m x-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出m 的值.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m -2=1,m=3/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4x.4.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与密度ρ成反比例.且V=5m3时,ρ=1.98kg/m3(1)求p与V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求V=9m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解:略5.已知y=y1+y2,y1与x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且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y1与x成正比例,则y1=k1x,y2与x2成反比例,则y2=k2x2,又由y=y1+y2,可知,y=k1x+k2x2,只要求出k1和k2即可求出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解:因为y1与x成正比例,所以y1=k1x;因为y2与x2成反比例,所以y2=22kx,而y=y1+y2,所以y=k1x+22kx,当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教学说明】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掌握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1”中第1、3、5题.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的都很好,但在求函数解析式时,解题不够灵活,如解答第5题时,不知如何设未知数.在这方面应多加练习.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呢?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教学说明】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1)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6,-1)、(-3,-2)、(-2,-3)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思考:(1)观察上图,y 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 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 如何变化?y 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2)这两条曲线会与x 轴、y 轴相交吗?为什么?探究2: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画出函数y=3x的图形,并思考下列问题: (1)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 【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 轴、y 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探究3: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 (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 (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6x 与y=-6x 之间的关系,画出y=-6x的图象. 【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 轴、y 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增大.探究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6x 与y=6x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 ≠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k x 与y=-kx(k ≠0)的图象关于x 轴或y 轴对称.【教学说明】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观察函数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9例1.2.如果函数y =2x k +1的图象是双曲线,那么k = . 【答案】 -23.如果反比例函数y=3k x-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内,那么满足条件的正整数k 的值是 .【答案】 1,24.已知直线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y=kbx的图象在第象限. 【答案】 二、四 5.反比例函数y=1x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解析:因为k=1>0,所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答案】 C6.下列反比例函数图象一定在第一、三象限的是( )【答案】 C7.已知函数23()2m y m x --为反比例函数.(1)求m 的值;(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 (3)当-3≤x ≤-12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8.作出反比例函数y=12x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当x =4时,求y 的值; (2)当y =-2时,求x 的值; (3)当y >2时,求x 的范围. 解:列表:由图知: (1)y =3; (2)x =-6; (3)0<x <69.作出反比例函数y=-4x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 (1)当x =2时,y 的值;(2)当1<x ≤4时,y 的取值范围; (3)当1≤y <4时,x 的取值范围. 解:列表:由图知: (1)y =-2;(2)-4<y≤-1;(3)-4≤x<-1.【教学说明】为了让学生灵活的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在研究每一题时,要紧扣性质进行分析,达到理解性质的目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1、2、4题.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并掌握了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从练习上来看,学生掌握的不够好,应多加练习.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教学重点】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我们学会了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那么你能根据一些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吗?【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P(2,4)(1)求k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2,-4),B(3,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如何变化?分析:(1)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2,4),即表明把P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这样能求出k,解析式也就确定了.(2)要判断A、B是否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B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否则不在.(3)根据k的正负性,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随x的值的变化情况.【归纳结论】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2.下图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k的取值范围是k>0还是k<0?说明理由;(2)如果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y2的大小.分析:(1)由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因此,k>0.(2)因为点A(-3,y 1),B(-2,y 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3<0,-2<0.所以点A 、B 都位于第三象限,又因为-3<-2,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性质可知:y 1>y 2.【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若点A(7,y 1),B(5,y 2)在双曲线y=-3x上,则y 1、y 2中较小的是 . 【答案】 y 22.已知点A(x 1,y 1),B(x 2,y 2)是反比例函数y=kx(k >0)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 1<0<x 2,则有( ).A.y 1<0<y 2B.y 2<0<y 1C.y 1<y 2<0D.y 2<y 1<0 【答案】 A3.若A(a 1,b 1),B(a 2,b 2)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且a 1<a 2,则b 1与b 2的大小关系是( )A.b 1<b 2B.b 1=b 2C.b 1>b 2D.大小不确定 【答案】 D 4.函数y=-1x的图象上有两点A(x 1,y 1),B(x 2,y 2),若0<x 1<x 2,则( ) A.y 1<y 2 B.y 1>y 2 C.y 1=y 2 D.y 1、y 2的大小不确定 【答案】 A5.已知点P(2,2)在反比例函数y=kx(k ≠0)的图象上,(1)当x=-3时,求y 的值;(2)当1<x <3时,求y 的取值范围.6.已知y=kx(k ≠0,k 为常数)过三个点A(2,-8),B(4,b),C(a ,2).(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求a 与b 的值. 解:(1)将A (2,-8)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k=-16,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16x; (2)将B (4,b )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b=-4;将C (a ,2)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2=-16a,即a=-8.7.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 分析:(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由点A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m 的值,再验证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解:(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k ≠0).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所以-2=1k ,k =-2.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点A(-5,m)在反比例函数y=-2x 图象上,所以m=25-- =25 ,点A 的坐标为(-5,25).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5,-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5, 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5,-25)在这个图象上; 【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数学内容.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7题.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第3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2.借助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看图(象)、识图(象)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教学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正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3.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教学说明】对所学的三种函数的性质教学复习,让学生对它们的性质有系统的了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P(-3,4),试求出它们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解:设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k1x,y= 2kx,其中,k1,k2是常数,且均不为0.由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P(-3,4),则P(-3,4)是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即点P的坐标分别满足这两个表达式.因此,4=k1×(-3),4=23k-解得,k1=43- k2=-12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43-x,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12x.函数图象如下图.【教学说明】通过图象,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2.在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上取两点P(1,6),Q(6,1),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 ;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 ;S1与S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y=kx(k≠0)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的绝对值.【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已知如图,A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的一点,AB丄x轴于点B,且△ABO的面积是3,则k的值是( )A.3B.-3C.6D.-6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 是个定值,即S =12|k|. 解:根据题意可知:S △AOB =12|k|=3,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k >0,则k =6.【答案】 C 2.反比例函数y=6x 与y=2x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 、B 两点,连接OA 、OB ,则△AOB 的面积为( )A. 12B.2C.3D.1分析: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分别求出四边形OEAC 、△AOE 、△BOC 的面积,进而可得出结论.解: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由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可知,S 四边形OEAC =6,S △AOE =3, S △BOC =1,∴S △AOB =S 四边形OEAC -S △AOE -S △BOC =6-3-1=2.【答案】 B3.已知直线y =x +b 经过点A(3,0),并与双曲线y=kx的交点为B(-2,m)和C ,求k 、b 的值.解:点A(3,0)在直线y =x +b 上,所以0=3+b ,b =-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3.又因为点B(-2,m)也在直线y =x -3上,所以m =-2-3=-5,即B(-2,-5).而点B(-2,-5)又在反比例函数y=kx上,所以k =-2×(-5)=10. 4.已知反比例函数y=1k 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k 2x -1的图象交于A(2,1). (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试判断A 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分析:(1)因为点A 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 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k 1、k 2的值.(2)把点A 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 ′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 ′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解:(1)因为点A(2,1)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k1=2×1=2. 1=2k 2-1,k 2=1.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x -1. (2)点A(2,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 ′(-2,-1).把A ′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y=22=-1,所以点A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A ′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y =-2-1=-3,所以点A ′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5.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A(0,1)和点B(a,-3a),a <0,且点B 在反比例函数的y=-3x的图象上.(1)求a的值.(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它的图象.(3)利用画出的图象,求当这个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4)如果P(m,y1)、Q(m+1,y2)是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分析:(1)由于点A、点B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这些点的坐标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中,可求出k、b和a的值.(2)由 (1)求出的k、b、a的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3)和 (4)都是利用函数的图象进行解题.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3)从图象上可知,当一次函数y 的值在-1≤y ≤3范围内时,相应的x 的值为:-1≤x ≤1.(4)从图象可知,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又m +1>m ,所以y 1>y 2.或解:当x 1=m 时,y 1=-2m +1;当x 2=m +1时,y 2=-2×(m +1)+1=-2m -1所以y 1-y 2=(-2m +1)-(-2m -1)=2>0,即y 1>y2.6.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 (1)利用图象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 的取值范围.分析:(1)把A 、B 两点坐标代入两解析式,即可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因为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与函数值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反映在图象上,自变量取相同的值时,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教学说明】检测题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增加了灵活性,以基础题为主,也有少量综合问题,可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6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强调:教学反思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求解两种函数解析式,往往用待定系数法.2.观察图象,把图象中提供、展现的信息转化为与两函数有关的知识来解题.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一般过程,体会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复习回顾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3.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如何?【教学说明】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1)根据压力F(N)、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式p=FS,请你判断:当F一定时,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2)如人对地面的压力F=450N,完成下表:(3)当F=450N时,试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是如何变化的,据此,请说出它们铺垫木板通过湿地的道理.解:(1)对于p=FS,当F一定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p是S的反比例函数.(2)因为F=450N,所以当S=0.005m2时,由p=FS得:p=450/0.005=90000(Pa)类似的,当S=0.01m2时,p=45000Pa;当S=0.02m2时,p=22500Pa;当S=0.04m2时,p=11250Pa(3)当F=450N时,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p=450/S,它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的性质可知,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会越来越小,因此,该科技小组通过铺垫木板的方法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地面所受压强,从而可以顺利地通过湿地.2.你能根据玻意耳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p与它的体积V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K>0),即pV=K)来解释:为什么使劲踩气球时,气体会爆炸?【教学说明】逐步提高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感知水平;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综合运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15例题.2.一个水池装水12m3,如果从水管中每小时流出xm3的水,经过yh可以把水放完,那么y 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答案】y=12x;x>03.若梯形的下底长为x,上底长为下底长的13,高为y,面积为60,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 (不考虑x的取值范围).【答案】y=90 x4.某一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每人制作一个面积为200cm2的矩形学具进行展示.设矩形的宽为xcm,长为ycm,那么这些同学所制作的矩形的长y(cm)与宽x(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答案】A5.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小明完成百米赛跑时,所用时间t(s)与他的平均速度v(m/s)之间的关系B.长方形的面积为24,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C.压力为600N时,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D.一个容积为25L的容器中,所盛水的质量m(kg)与所盛水的体积V(L)之间的关系【答案】D6.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汽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汽缸壁所产生的压强,如下表:则可以反映y与x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 ).A.y=3000xB.y=6000xC.y=3000xD.y=6000x【答案】D7.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y,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x≤10,则y与x的函数图象是( )【答案】A8.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cm3,它的长是y(cm),宽是5cm,高是x(cm).(1)写出长y(cm)关于高x(cm)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画出(1)中函数的图象;(3)当高是3cm时,求长.。
【推荐】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1章反比例函数1.1 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m/s)与所用时间t(s)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3)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平均速度v是所用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y=kx(k为常数且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k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其中自变量t 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的取值范围为t>0.【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见教材P3例题.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它的一边是acm,这边上的高是hcm,则a与h的函数关系;(2)压强p一定时,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关系;(3)功是常数W时,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函数关系.(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kx(k是常数,k≠0).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1)a=12/h,是反比例函数;(2)F=pS,是正比例函数;(3)F=W/s,是反比例函数;(4)y=m/x,是反比例函数.3.当m 为何值时,函数y=224m x -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出m 的值.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m -2=1,m=3/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4x. 4.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 与密度ρ成反比例.且V=5m 3时,ρ=1.98kg /m 3 (1)求p 与V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求V=9m 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 解:略5.已知y =y 1+y 2,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2成反比例,且x =2与x =3时,y 的值都等于19.求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y1与x 成正比例,则y1=k1x ,y2与x2成反比例,则y2=k2x2,又由y =y1+y2,可知,y=k1x+k2x2,只要求出k1和k2即可求出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解:因为y 1与x 成正比例,所以y 1=k 1x ;因为y 2与x 2成反比例,所以y 2=22k x,而y =y 1+y 2,所以y=k 1x+22k x ,当x =2与x =3时,y 的值都等于19.【教学说明】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掌握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1”中第1、3、5题.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的都很好,但在求函数解析式时,解题不够灵活,如解答第5题时,不知如何设未知数.在这方面应多加练习.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呢?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教学说明】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1)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6,-1)、(-3,-2)、(-2,-3)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思考:(1)观察上图,y 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 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 如何变化?y 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2)这两条曲线会与x 轴、y 轴相交吗?为什么?探究2: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画出函数y=3x的图形,并思考下列问题: (1)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 【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 轴、y 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探究3: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 (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 (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6x 与y=-6x 之间的关系,画出y=-6x的图象. 【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 轴、y 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增大.探究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6x 与y=6x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kx与y=-kx(k≠0)的图象关于x轴或y轴对称.【教学说明】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观察函数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9例1.2.如果函数y=2x k+1的图象是双曲线,那么k=.【答案】 -23.如果反比例函数y=3kx-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内,那么满足条件的正整数k的值是.【答案】 1,24.已知直线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y=kbx的图象在第象限.【答案】二、四5.反比例函数y=1x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解析:因为k=1>0,所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答案】 C6.下列反比例函数图象一定在第一、三象限的是( )【答案】 C7.已知函数23()2m y m x --为反比例函数. (1)求m 的值;(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 (3)当-3≤x ≤-12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8.作出反比例函数y=12x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当x =4时,求y 的值; (2)当y =-2时,求x 的值; (3)当y >2时,求x 的范围. 解:列表:由图知: (1)y =3; (2)x =-6; (3)0<x <69.作出反比例函数y=-4x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 (1)当x =2时,y 的值;(2)当1<x ≤4时,y 的取值范围; (3)当1≤y <4时,x 的取值范围. 解:列表:由图知: (1)y =-2;(2)-4<y≤-1;(3)-4≤x<-1.【教学说明】为了让学生灵活的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在研究每一题时,要紧扣性质进行分析,达到理解性质的目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1、2、4题.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并掌握了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从练习上来看,学生掌握的不够好,应多加练习.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教学重点】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我们学会了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那么你能根据一些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吗?【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P(2,4)(1)求k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2,-4),B(3,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如何变化?分析:(1)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2,4),即表明把P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这样能求出k,解析式也就确定了.(2)要判断A、B是否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B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否则不在.(3)根据k的正负性,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随x的值的变化情况.【归纳结论】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2.下图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k的取值范围是k>0还是k<0?说明理由;(2)如果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y2的大小.分析:(1)由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因此,k>0.(2)因为点A(-3,y 1),B(-2,y 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3<0,-2<0.所以点A 、B 都位于第三象限,又因为-3<-2,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性质可知:y 1>y 2.【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若点A(7,y 1),B(5,y 2)在双曲线y=-3x上,则y 1、y 2中较小的是 . 【答案】 y 22.已知点A(x 1,y 1),B(x 2,y 2)是反比例函数y=kx(k >0)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 1<0<x 2,则有( ).A.y 1<0<y 2B.y 2<0<y 1C.y 1<y 2<0D.y 2<y 1<0 【答案】 A3.若A(a 1,b 1),B(a 2,b 2)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且a 1<a 2,则b 1与b 2的大小关系是( )A.b 1<b 2B.b 1=b 2C.b 1>b 2D.大小不确定 【答案】 D 4.函数y=-1x的图象上有两点A(x 1,y 1),B(x 2,y 2),若0<x 1<x 2,则( ) A.y 1<y 2 B.y 1>y 2 C.y 1=y 2 D.y 1、y 2的大小不确定 【答案】 A5.已知点P(2,2)在反比例函数y=kx(k ≠0)的图象上, (1)当x=-3时,求y 的值;(2)当1<x <3时,求y 的取值范围.6.已知y=kx(k ≠0,k 为常数)过三个点A(2,-8),B(4,b),C(a ,2). (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求a 与b 的值. 解:(1)将A (2,-8)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k=-16,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16x; (2)将B (4,b )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b=-4;将C (a ,2)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2=-16a,即a=-8.7.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 分析:(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由点A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m 的值,再验证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解:(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k ≠0).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所以-2=1k ,k =-2.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点A(-5,m)在反比例函数y=-2x图象上,所以m=25-- =25 ,点A 的坐标为(-5,25).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5,-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5, 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5,-25)在这个图象上; 【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数学内容.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7题.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第3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2.借助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看图(象)、识图(象)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教学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正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3.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教学说明】对所学的三种函数的性质教学复习,让学生对它们的性质有系统的了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P(-3,4),试求出它们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解:设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k1x,y= 2kx,其中,k1,k2是常数,且均不为0.由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P(-3,4),则P(-3,4)是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即点P的坐标分别满足这两个表达式.因此,4=k1×(-3),4=23k-解得,k1=43- k2=-12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43-x,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12x.函数图象如下图.【教学说明】通过图象,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2.在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上取两点P(1,6),Q(6,1),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 ;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 ;S1与S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y=kx(k≠0)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的绝对值.【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已知如图,A 是反比例函数y=kx 的图象上的一点,AB 丄x 轴于点B ,且△ABO 的面积是3,则k 的值是( )A.3B.-3C.6D.-6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 是个定值,即S =12|k|. 解:根据题意可知:S △AOB =12|k|=3,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k >0,则k =6.【答案】 C 2.反比例函数y=6x 与y=2x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 、B 两点,连接OA 、OB ,则△AOB 的面积为( )A. 12B.2C.3D.1分析: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分别求出四边形OEAC 、△AOE 、△BOC 的面积,进而可得出结论.解: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由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可知,S 四边形OEAC =6,S △AOE =3,S △BOC =1,∴S △AOB =S 四边形OEAC -S △AOE -S △BOC =6-3-1=2.【答案】 B3.已知直线y =x +b 经过点A(3,0),并与双曲线y=kx的交点为B(-2,m)和C ,求k 、b 的值.解:点A(3,0)在直线y =x +b 上,所以0=3+b ,b =-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3.又因为点B(-2,m)也在直线y =x -3上,所以m =-2-3=-5,即B(-2,-5).而点B(-2,-5)又在反比例函数y=kx上,所以k =-2×(-5)=10. 4.已知反比例函数y=1k 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k 2x -1的图象交于A(2,1). (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试判断A 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分析:(1)因为点A 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 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k 1、k 2的值.(2)把点A 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 ′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 ′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解:(1)因为点A(2,1)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k1=2×1=2. 1=2k 2-1,k 2=1.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x -1. (2)点A(2,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 ′(-2,-1).把A ′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y=22=-1,所以点A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A ′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y=-2-1=-3,所以点A′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0,1)和点B(a,-3a),a<0,且点B在反比例函数的y=-3x的图象上.(1)求a的值.(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它的图象.(3)利用画出的图象,求当这个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4)如果P(m,y1)、Q(m+1,y2)是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分析:(1)由于点A、点B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这些点的坐标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中,可求出k、b和a的值.(2)由 (1)求出的k、b、a的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3)和 (4)都是利用函数的图象进行解题.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3)从图象上可知,当一次函数y 的值在-1≤y ≤3范围内时,相应的x 的值为:-1≤x ≤1.(4)从图象可知,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又m +1>m ,所以y 1>y 2.或解:当x 1=m 时,y 1=-2m +1;当x 2=m +1时,y 2=-2×(m +1)+1=-2m -1所以y 1-y 2=(-2m +1)-(-2m -1)=2>0,即y 1>y2.6.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 (1)利用图象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 的取值范围.分析:(1)把A 、B 两点坐标代入两解析式,即可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因为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与函数值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反映在图象上,自变量取相同的值时,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教学说明】检测题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增加了灵活性,以基础题为主,也有少量综合问题,可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6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强调:教学反思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求解两种函数解析式,往往用待定系数法.2.观察图象,把图象中提供、展现的信息转化为与两函数有关的知识来解题.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一般过程,体会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复习回顾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3.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如何?【教学说明】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1)根据压力F(N)、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式p=FS,请你判断:当F一定时,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2)如人对地面的压力F=450N,完成下表:(3)当F=450N时,试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是如何变化的,据此,请说出它们铺垫木板通过湿地的道理.解:(1)对于p=FS,当F一定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p是S的反比例函数.(2)因为F=450N,所以当S=0.005m2时,由p=FS得:p=450/0.005=90000(Pa)类似的,当S=0.01m2时,p=45000Pa;当S=0.02m2时,p=22500Pa;当S=0.04m2时,p=11250Pa(3)当F=450N时,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p=450/S,它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的性质可知,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会越来越小,因此,该科技小组通过铺垫木板的方法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地面所受压强,从而可以顺利地通过湿地.2.你能根据玻意耳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p与它的体积V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K>0),即pV=K)来解释:为什么使劲踩气球时,气体会爆炸?【教学说明】逐步提高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感知水平;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综合运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15例题.2.一个水池装水12m3,如果从水管中每小时流出xm3的水,经过yh可以把水放完,那么y 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答案】y=12x;x>03.若梯形的下底长为x,上底长为下底长的13,高为y,面积为60,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 (不考虑x的取值范围).【答案】y=90 x4.某一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每人制作一个面积为200cm2的矩形学具进行展示.设矩形的宽为xcm,长为ycm,那么这些同学所制作的矩形的长y(cm)与宽x(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答案】A5.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小明完成百米赛跑时,所用时间t(s)与他的平均速度v(m/s)之间的关系B.长方形的面积为24,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C.压力为600N时,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D.一个容积为25L的容器中,所盛水的质量m(kg)与所盛水的体积V(L)之间的关系【答案】D6.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汽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汽缸壁所产生的压强,如下表:则可以反映y与x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 ).A.y=3000xB.y=6000xC.y=3000xD.y=6000x【答案】D7.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y,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x≤10,则y与x的函数图象是( )【答案】A8.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cm3,它的长是y(cm),宽是5cm,高是x(cm).(1)写出长y(cm)关于高x(cm)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程全册
第1章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m/s)与所用时间t(s)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3)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平均速度v是所用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y=kx(k为常数且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k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 ,其中自变量t 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 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 的取值范围为t>0.【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3例题.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 2,它的一边是acm ,这边上的高是hcm ,则a 与h 的函数关系;(2)压强p 一定时,压力F 与受力面积S 的关系;(3)功是常数W 时,力F 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的函数关系.(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 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 的函数关系式.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kx(k 是常数,k ≠0).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1)a=12/h ,是反比例函数; (2)F =pS ,是正比例函数; (3)F=W/s ,是反比例函数; (4)y=m/x ,是反比例函数. 3.当m 为何值时,函数y=224m x-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出m 的值.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m -2=1,m=3/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4x.4.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 与密度ρ成反比例.且V=5m 3时,ρ=1.98kg /m 3 (1)求p 与V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求V=9m 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 解:略5.已知y =y 1+y 2,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2成反比例,且x =2与x =3时,y 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y1与x成正比例,则y1=k1x,y2与x2成反比例,则y2=k2x2,又由y=y1+y2,可知,y=k1x+k2x2,只要求出k1和k2即可求出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解:因为y1与x成正比例,所以y1=k1x;因为y2与x2成反比例,所以y2=22kx,而y=y1+y 2,所以y=k1x+22kx,当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教学说明】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掌握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中第1、3、5题.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的都很好,但在求函数解析式时,解题不够灵活,如解答第5题时,不知如何设未知数.在这方面应多加练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呢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教学说明】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1)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6,-1)、(-3,-2)、(-2,-3)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思考:(1)观察上图,y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如何变化y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2)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探究2: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画出函数y=3x的图形,并思考下列问题:(1)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探究3: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6x与y=-6x之间的关系,画出y=-6x的图象.【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探究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6x与y=6x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kx与y=-kx(k≠0)的图象关于x轴或y轴对称.【教学说明】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观察函数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9例1.2.如果函数y =2x k +1的图象是双曲线,那么k = . 【答案】 -23.如果反比例函数y=3k x-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内,那么满足条件的正整数k 的值是 .【答案】 1,24.已知直线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y=kbx的图象在第象限.【答案】 二、四 5.反比例函数y=1x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 解析:因为k=1>0,所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答案】 C6.下列反比例函数图象一定在第一、三象限的是( ) 【答案】 C7.已知函数23()2m y m x --为反比例函数. (1)求m 的值;(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3)当-3≤x ≤-12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8.作出反比例函数y=12x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当x =4时,求y 的值; (2)当y =-2时,求x 的值; (3)当y >2时,求x 的范围. 解:列表: 由图知:(1)y=3;(2)x=-6;(3)0<x<69.作出反比例函数y=-4x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1)当x=2时,y的值;(2)当1<x≤4时,y的取值范围;(3)当1≤y<4时,x的取值范围.解:列表:由图知:(1)y=-2;(2)-4<y≤-1;(3)-4≤x<-1.【教学说明】为了让学生灵活的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在研究每一题时,要紧扣性质进行分析,达到理解性质的目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中第1、2、4题.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并掌握了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从练习上来看,学生掌握的不够好,应多加练习.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教学重点】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我们学会了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那么你能根据一些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吗【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P(2,4)(1)求k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2,-4),B(3,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如何变化分析:(1)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2,4),即表明把P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这样能求出k,解析式也就确定了.(2)要判断A、B是否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B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否则不在.(3)根据k的正负性,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 随x的值的变化情况.【归纳结论】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2.下图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k的取值范围是k>0还是k<0说明理由;(2)如果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y2的大小.分析:(1)由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因此,k>0.(2)因为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3<0,-2<0.所以点A、B都位于第三象限,又因为-3<-2,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性质可知:y1>y2.【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若点A(7,y1),B(5,y2)在双曲线y=-3x上,则y1、y2中较小的是.【答案】 y22.已知点A(x1,y1),B(x2,y2)是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1<0<x2,则有( ).<0<y2<0<y1<y2<0 <y1<0【答案】 A3.若A(a1,b1),B(a2,b2)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且a1<a2,则b1与b2的大小关系是( )<b2 =b2>b2D.大小不确定【答案】 D4.函数y=-1x的图象上有两点A(x1,y1),B(x2,y2),若0<x1<x2,则( )<y2>y2=y2、y2的大小不确定【答案】 A5.已知点P(2,2)在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1)当x=-3时,求y的值;(2)当1<x<3时,求y的取值范围.6.已知y=kx(k≠0,k为常数)过三个点A(2,-8),B(4,b),C(a,2).(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求a 与b 的值. 解:(1)将A (2,-8)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k=-16,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16x; (2)将B (4,b )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b=-4;将C (a ,2)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2=-16a,即a=-8. 7.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分析:(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由点A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m 的值,再验证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解:(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 (k ≠0).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所以-2=1k,k =-2.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点A(-5,m)在反比例函数y=-2x图象上,所以m=25-- =25 ,点A 的坐标为(-5, 25).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5,-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5, 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5,-25)在这个图象上;【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数学内容.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中第7题.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第3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2.借助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看图(象)、识图(象)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教学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正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3.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教学说明】对所学的三种函数的性质教学复习,让学生对它们的性质有系统的了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P(-3,4),试求出它们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解:设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k1x,y= 2kx,其中,k1,k2是常数,且均不为0.由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P(-3,4),则P(-3,4)是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即点P的坐标分别满足这两个表达式.因此,4=k1×(-3),4=23k-解得,k1=43-k 2=-12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43-x,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12x.函数图象如下图.【教学说明】通过图象,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2.在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上取两点P(1,6),Q(6,1),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 ;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 ;S1与S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y=kx(k≠0)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的绝对值.【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已知如图,A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的一点,AB丄x轴于点B,且△ABO 的面积是3,则k 的值是( )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 是个定值,即S =12|k|. 解:根据题意可知:S △AOB =12|k|=3,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k >0,则k =6.【答案】 C 2.反比例函数y=6x 与y=2x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 、B 两点,连接OA 、OB ,则△AOB 的面积为( )A.12分析: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分别求出四边形OEAC 、△AOE 、△BOC 的面积,进而可得出结论.解: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由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可知,S 四边形OEAC =6,S △AOE =3, S △BOC =1,∴S △AOB =S 四边形OEAC -S △AOE -S △BOC =6-3-1=2.【答案】 B3.已知直线y =x +b 经过点A(3,0),并与双曲线y=kx的交点为B(-2,m)和C ,求k 、b 的值.解:点A(3,0)在直线y =x +b 上,所以0=3+b ,b =-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3.又因为点B(-2,m)也在直线y =x -3上,所以m =-2-3=-5,即B(-2,-5).而点B(-2,-5)又在反比例函数y=kx上,所以k =-2×(-5)=10.4.已知反比例函数y=1k 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k 2x -1的图象交于A(2,1). (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试判断A 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分析: (1)因为点A 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 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k1、k2的值.(2)把点A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解:(1)因为点A(2,1)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k1=2×1=2.1=2k2-1,k2=1.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2)点A(2,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2,-1).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y=22=-1,所以点A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y=-2-1=-3,所以点A′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0,1)和点B(a,-3a),a<0,且点B在反比例函数的y=-3x的图象上.(1)求a的值.(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它的图象.(3)利用画出的图象,求当这个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4)如果P(m,y1)、Q(m+1,y2)是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分析:(1)由于点A、点B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这些点的坐标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中,可求出k、b和a的值.(2)由 (1)求出的k、b、a的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3)和 (4)都是利用函数的图象进行解题.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3)从图象上可知,当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值为:-1≤x≤1.(4)从图象可知,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又m+1>m,所以y1>y2.或解:当x1=m时,y1=-2m+1;当x2=m+1时,y2=-2×(m+1)+1=-2m-1所以y1-y2=(-2m+1)-(-2m-1)=2>0,即y1>y2.6.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交于A、B两点.(1)利用图象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的取值范围.分析:(1)把A、B两点坐标代入两解析式,即可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因为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与函数值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反映在图象上,自变量取相同的值时,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教学说明】检测题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增加了灵活性,以基础题为主,也有少量综合问题,可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中第6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强调:教学反思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求解两种函数解析式,往往用待定系数法.2.观察图象,把图象中提供、展现的信息转化为与两函数有关的知识来解题.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一般过程,体会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复习回顾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3.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如何【教学说明】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1)根据压力F(N)、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式p=FS,请你判断:当F一定时,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2)如人对地面的压力F=450N,完成下表:(3)当F=450N时,试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当受力面积S 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是如何变化的,据此,请说出它们铺垫木板通过湿地的道理.解:(1)对于p=FS,当F一定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p是S的反比例函数.(2)因为F=450N,所以当S=时,由p=FS得:p=450/=90000(Pa)类似的,当S=时,p=45000Pa;当S=时,p=22500Pa;当S=时,p=11250Pa(3)当F=450N时,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p=450/S,它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的性质可知,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会越来越小,因此,该科技小组通过铺垫木板的方法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地面所受压强,从而可以顺利地通过湿地.2.你能根据玻意耳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p与它的体积V 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K>0),即pV=K)来解释:为什么使劲踩气球时,气体会爆炸【教学说明】逐步提高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感知水平;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综合运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15例题.2.一个水池装水12m3,如果从水管中每小时流出xm3的水,经过yh可以把水放完,那么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答案】y=12x;x>03.若梯形的下底长为x,上底长为下底长的13,高为y,面积为60,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 (不考虑x的取值范围).【答案】y=90 x4.某一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每人制作一个面积为200cm2的矩形学具进行展示.设矩形的宽为xcm,长为ycm,那么这些同学所制作的矩形的长y(cm)与宽x(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答案】A5.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小明完成百米赛跑时,所用时间t(s)与他的平均速度v(m/s)之间的关系B.长方形的面积为24,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C.压力为600N时,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D.一个容积为25L的容器中,所盛水的质量m(kg)与所盛水的体积V(L)之间的关系【答案】D6.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汽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汽缸壁所产生的压强,如下表:则可以反映y与x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 ).=3000x =6000x =3000x=6000x【答案】D7.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y,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x≤10,则y 与x的函数图象是( )【答案】A8.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cm3,它的长是y(cm),宽是5cm,高是x(cm).(1)写出长y(cm)关于高x(cm)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画出(1)中函数的图象;(3)当高是3cm时,求长.解:(1)y=20x(x>0);(2)图象略;(3)长为203cm.【教学说明】用函数观点来处理实际问题的应用,加深对函数的认识.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中第1、2、4题.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与复习(1)教学目标1、理清本章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2、掌握本章的有关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因式分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公式法。
3、掌握本章的主要数学思想和方法。
重点难重重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
难点:选用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回顾本章的主要数学思想和方法。
本章主要的数学思想是化归与转化,即把需要解决或较难解决的问题,通过适当的方法,把它化归与转化为已经解决或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2、理清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请同学们用知识结构图将所学的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连接起来。
说明:在知识结构图和教学过程中,既要注复习知识、方法,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二)讲解例题例1选择题:(1)mx2-3x+x2=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A m=1B m≠-1C m≠0D m为任意实数(2)用配方法解方程4 x2+4 x-15=0时将方程配方的结果是()A(x+2)2=19 B(2 x+1)2=16 C(x+ )2=4 D(x+1)2=4评注:(1)先把方程化成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m+1)x2-3x+2=0然后确定m+1≠0,即m≠-1。
(2)配方法虽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很少用,但配方法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不可忽视。
例2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1)(x-1)2+ x(x-1)2=0 (2)9(x-3)2-4(x-2)2=0(3)-2y2+3= y (4)x2+2 x-4=0评注:1、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应掌握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
2、因式分解法、直接开平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特殊方法,要注意这两种方法适用的方程形式。
3、一般先看方程能否用因式分解法或直接开平方法求解,如不能用这两种方法再考虑用公式法解。
(三)巩固练习1填空:(1)(k-1)x2-kx+1=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
(2)填写下表。
x + )答案:(1)k≠1。
(2)见下表:x+ )x=02、选做课本复习题一中B组第1,2题。
(四)课堂小结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2、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方法所适用的方程的条件是什么?3、怎么选择适当的法解一无二次方程?(五)思考与拓展1、已知方程mx2+mx+3m-x2+x+2=0,当m 时,为一元二次方程;当m 时,为一元一次方程。
2、选做课本复习题一的C组题。
布置作业课本复习题一中A组第1、2、3题。
教学后记:小结与复习(2)教学目标1、熟练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问题。
2、通过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的过程,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重重点: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问题。
难点: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交流讨论下列问题。
1、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2、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问题关键是什么?3、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问题要注意什么?(二)讲解例题例1.某工厂生产一种产品,今年产量为200件,计划通过技术改造,使今后两年的产量都比前一年增一个相同的百分数,这样三年的总产量达到1400件,求这个百分数。
分析:此题是增长率问题,运用复利公式:Q=a(1+x),通过列方程求出x 的值。
[解]设这个百分数为x。
则今后第一年的产量为200(1+x)件,今后第二年的产量为200(1+x)2件,根据题意,得200+200(1+x)+200(1+x)2=1400 化简得x2+3x-4=0,解得x1=1,x2=-4(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x1=1=100%答:这个百分数为100%评注:1、题中1400件是三年的总产量,不要误以为是今后第三年的产量。
2、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际问题时要注意检查求出的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3、一般情况,增长率为百分数。
例2某商店经销一种销售成本为每千克40元的水产品,根据市场分析,若按每千克50元销售,一个月能售出500千克;销售单价每涨1元,月销售量就减少10千克,针对这种水产品和销售情况,请解答以下问题:(1)当销售单价为每千克55元时,计算月销售量和月销售利;(2)设销售单价为每千克x元,月销售利润为y元,求y与x之间的关系式;(3)商店想在月销售成本不超过10000元的情况下,使得月销售利润到达8000元,销售单价应定为多少?(4)要使得月销售利润达到9000元销售单价应定为多少?(5)有没有可能获取大于9000元的利润?评注(3)要注意“成本不超过10000元”这个限制条件,(5)仅供学有余力的同学思考。
(三)巩固练习选做课本复习题一中B组第4、5题。
(四)课堂小结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问题的关键是: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以便引出方程,要注意检查求出的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五)思考拓展一容器盛江满纯酒精63升,第一次倒出若干升后加水充满,第二次倒出同样升数的酒精溶液,再加水充满,这时容器内的纯酒精为28升。
求每次倒出酒精容液的升数。
分析:浓度问题,关键是利用基本关系式:浓度=[解] 设每次倒出x升,第一次倒出后剩下的纯精为63-x升,加水充满后酒精溶液的浓度是,第二次倒出纯酒精²x升,第二次倒出后剩下纯酒精(63-x)- 升。
根据题意,得(63-x)- =28即(63-x)(1- )=2863(1- )2=28所以1- =±x1=21,x2=105(不合题意,舍去)答;每次倒出酒精溶液21升。
布置作业课本复习题一中A组第4、5、6题,选做B组第3题。
教学后记:3.1 相似的图形(1)教学目标:理解相似形的特征,掌握相似形的识别方法.教学重点:通过测量、计算让学生感受相似形的特征,了解相似形的识别方法. 教学难点:在运用特征解决有关线段或角度的问题时,应注意“对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通过对生活中形状相同的图形的观察和欣赏,初步感受相似:你能看出上述图片的共同之处吗?(它们的大小不等,形状相同. ) 二、新课探究:你还记得全等的图形吗?说一说全等的图形和形状相同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定义1:形状相同的图形是相似的图形。
想一想:你能举出生活中所见过的相似图形吗?定义2:各角对应相等、各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如图,∠A =∠D ,∠B =∠E ,∠C =∠F ; ,则△ABC 与△DEF 相似,记做“△ABC ∽△DEF”。
其中k 叫做它们的相似比。
注意:表示两个三角形相似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 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思考:如果k =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定义3:类似地,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三、例题教学:例1:如图,D 、E 、F 分别是△ABC 三边的中点, △DEF 与△ABC 相似吗?为什么?(具体解题过程见教案P112) B例2:如图,△ABC ∽△A ′B ′C ′,求∠α、∠β的大小和A ′C ′的长(具体解题过程见教案P112) 教学后记:ABCDEFABBC CA k DE EF FD ===FADDA ′ α 45°B ′C ′β63.1 相似的图形(2)[新知导读]1、给你一块巴掌大的多边形的玉石,你能在上面雕刻曹雪芹的名著《红楼梦》吗?也许你会瞠目结舌:那字得多小呀!太难啦!如果借助放大镜有人能办到,你信吗?其实在放大镜下的玉石和实际的玉石只是大小不同,而形状却完全相同,它们是相似的图形.①你还能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相似形吗?如:;②在你所举的例子中,发现相似形是相同,不一定相同的图形.答:①略;②形状、大小。
2、下列图形不是形状相同的图形是()A、某人的侧身照片和正面B、用放大镜将一个细小物体图案放大过程中原有图案和放大图案C、像同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两张大小不同的照片D、一棵树与它倒影在水中的像答:A[范例点睛]例1:放大镜下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相似吗?哈哈镜中的形象与你本人相似吗?一对双胞胎兄弟同时拍的照片是相似形吗?思路点拨:放大镜的作用是把整个图形变大,不会改变原图形的形状;哈哈镜是一种改变人的形状的特殊镜子,可以把长变短,圆变椭圆,以达到搞笑、开心的效果;科学家研究发现世上没有相同的两个人(长相不会完全相同),通常我们说某某与某人长得好像是相似形,这是生活中语言文字描述上的相似,而不是数学上的相似形.例2:下面各组图形中,哪些是相似形?哪些不是?(1)(3)方法点拨:①两个图形相似,则其中一个通过放大多少倍或缩小多少倍都能使它与另一个互相重合,若两个图形是相似图形,则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②判断两个图形是不是相似图形的标准是:形状完全相同,若形状不同或部分相同,则不是相似形.例3、在图(2)所附的格点图里将(1)的图形放大思路点拨:对应线段应放大相同的倍数.易错辨析:相邻线段夹角的大小不能变化[课外链接]放大图形的另一种方法(1) 在原来的图片上画一些小方格子(2) 在另一张纸上画同样数量的大方格子(如果你想放大一倍,那么大方格子必须是小方格子边长的2倍,依此类推).(3) 将小方格子的内容画在相应的大方格子中放大下面的图形,并尝试说明其中的一些道理.[随堂演练]1、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相似图形的是()A、两个等边三角形B、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C、两个长方形D、两个正方形2、已知△ABC∽△A1B1C1,且∠A=50°,∠B=95°,则∠C1等于( )A、50°B、95°C、35°D、25°3、若△ABC∽△A‘B‘C’,且2''BAAB,则△ABC与△A‘B‘C’相似比是,△A‘B‘C’与△ABC的相似比是。
4、在右边的网格纸中描出左边图形的缩小图形。
5、如图,左图格点中有一个四边形,在右边格点图中画出一个与该四边形相似的图形。
与你的同伴比一比,看谁画得又快又好.EDCA6、观察下面的各组图形,其中相似的图形有 (填序号).(2)(3)(6)7、如图,已知△ABC ∽△ADE,AB=30cm,BD=18cm,BC=20cm,∠BAC=75°,∠ABC=•40°. 求:(1)∠ADE 和∠AED 的度数;(2)DE 的长.8、如图,七巧板中有多少组相似三角形?拼一拼,看你能否设计出更新颖的相似图形,试一试,和你的同学交流拼法.9、观察一组图形,图形中的三角形都是相似三角形,根据其变化规律,可得第10个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第三个10、如图,在大小为4³4的正方形方格中,△ABC 的顶点A 、B 、C 在单位正方形的顶点上,请在图中画一个△A 1B 1C 1,使△A 1B 1C 1∽△ABC(不全等),且点A 1、B 1、、C 1都在单位正方形的顶点上.3.2.1 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教学内容: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比和成比例线段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