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重点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
1、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 切削速度 、进给量和 背吃刀量 。
2.铸件毛坯制造中,其制造方法有 封闭性 、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熔模铸造、离心铸造等。
3、精基准的选择原则中基准重合原则是指应尽可能选择 设计基准 作为 定位基准 。
4.某孔尺寸为0.0180.01850ϕ+-mm ,该尺寸按“入体原则”标注为 mm 。
5.工艺基准包括:定位基准、 工序 、测量基准、装配基准。
6.切削液的作用主要有冷却、润滑、 清洗 、防锈等。
7.进行夹具的定位设计时,首先考虑保证 空间位置精度 ,再考虑保证尺寸精度。
8.精加工中的切削用量选取,应采用高切削速度,较小进给量和较 小 背吃刀量。
9. 由机床、刀具、工件和夹具组成的系统称为 工艺系统 。
10.零件的生产纲领是包括备品和 废品 在内的零件的年产量。
11.工件加工顺序安排的原则是先粗后精、 先主后次 、先基面后其他、先面后孔。
12.表面层的残余应力对疲劳强度有影响,表面层内残余 压 应力可提高疲劳强度,表面层内为残余 拉 应力可降低疲劳强度。
13.工艺上的6σ原则是指有99.73%的工件尺寸落在了 ±3σ 范围内。
14. 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提高毛坯制造精度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多次加工
15.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 ,调整法 ,修配法
16.防转回转钉应 远离 回转中心布置。
17. 表面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 金相组织变化 ,残余应力
18. 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 , 径向跳动 ,角度摆动
机械制造工艺学重点以及习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重点以及习题
----考前打印版
1.生产过程是将原材料变为产品的全过程。其包括下列过程
1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的运输和保管。2生产和技术准备工作。3毛坯制造。4零件的机械加工、热处理和其他表面处理等。5部件和产品的装配、调整、检验、试验、油漆和包装等。
2.工艺过程;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半成品的过程。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等,使其成为零件的过程。其组成是由一个或者若干个顺序排列的工序组成的。
①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②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③工位: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部分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
④工步: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⑤行程:又有工作行程【指刀具以加工进给速度相对工件所完成一次进给运动的工步部分】和空行程{指刀具以非加工进给速度相对工件所完成一次进给运动的工步部分】之分。
3.定位:确定工件在机床上火夹具中占有正确位置的过程。
4.夹紧:工件定位后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过程。
5.装夹:将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夹紧的过程。
6.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零件的生产纲领要计入要计入备品和废品的数量N=Qn(1+α)(1+β)
N、零件的年产量(件|年)Q、产品的年产量(台|年)n、每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件|台)α备品的百分率β、废品的百分率
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总结(含名词解释)
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总结(含名词解释)
Made by Lucy
绪论
机械:是利用其几何形状实现力与运动方面的性能/功能要求的产品。
制造:将原材料加工成为可供使用的物品、获得产品的过程。
机械制造:用机械的方法制造机械产品。关键是获得几何形状和位置。
目的:T ——时间,效率 Q——质量 C——成本
S——服务 E——环保
第一章机械制造过程
生产过程:从确定生产需求之后,到得到产品的过程。包括产品开发过程、产品制造过程和产品销售过程。到现在,生产过程扩充到服务。
制造过程:直接把原材料和毛坯转换为成品的过程。包括毛坯制造、机械加工工艺、装配、热及表面处理、检验过程。
制造过程“三流”: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用切削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工件几何形状及表面机械物理性能的过程。简称工艺过程。
工序:一个(或同时加工的一组)工件,在一个工作地,由一个(或相互协作的多个)工人所连续完成的工艺过程。
安装:如果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成为一个安装。
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变换加工位置,则把每一个加工位置上的安装内装内容称为工位。
工步: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工位内容。
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工步。
工步、走刀、工位和安装之间的关系:
走刀<工步<工位<安装
一次安装可以有多个工位、工步和多次走刀
一个工位可以有多个工步和多次走刀,但一般在一次安装下完成;
一个工步只能在一次安装和一个工位下完成,但可多次走刀。
机械制造工艺学 复习知识点
机械制造工艺学
第一章绪论
一、生产过程、工艺过程与工艺系统
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成机械产品的全部劳动过程
工艺过程: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互位置和性质,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1.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
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2.工步: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部分
工作称一个工步。
3.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一次安装。
4.工位: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一次装夹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
对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
5.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工步内容
二、生产类型与工艺特点
·生产纲领:(N)某种零件的年产量称为该零件的年生产纲领
·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的关系:
单件、小批量生产
成批生产
大批大量生
三、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及基准
●工件的定位:
定位: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位置的过程。
装夹
夹紧:工件定位后的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
●工件的三种装夹方法:
1.直接找正法:用千分表、划线盘等工具,找正某些位置精度要求的表面,再夹紧。
2.划线找正装夹:按图纸要求在工件表面划出位置线、加工线及找正线,装夹工件
时先在机床上按找正线找正工件位置,然后再夹紧工件。
3.夹具装夹:用通用或专用夹具装夹工件。
●定位原理
1.六点定位原理定义:物体在空间的六个自由度,可用按一定规则布置的六个约束
点来限制。
2.用定位元件限制自由度
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
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
1、 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工艺规程的编制,对工艺问题能进行分析和提出改进措施。
2、掌握零件加工和机器装配结构工艺性的原则,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3、掌握保证机器装配精度的方法。
4、掌握机床夹具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具有设计机床夹具的初步能力。
5、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提出保证质量,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的工艺途径。
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预备
1.1机械产品开发及生产过程,
1.2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
1、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概念、学习的目的、特点、内容、发展
方向
2、掌握机械产品开发及生产过程。
3、掌握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
1.3机械加工质量,1.4机械加工精度获得方法
1、掌握机械加工质量。
2、掌握机械加工精度获得方法。
(1.5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1.6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
1、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2、掌握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
(1.7 基本尺寸链理论)
1、掌握尺寸链的基本概念、组成及特性。
2、掌握尺寸链的分类。
3、掌握尺寸链的基本计算方法。
4、掌握尺寸链计算公式的使用方法。
5、掌握工艺尺寸链的应用。
第二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2.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2.2机械加工工艺性审查)
1、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概念;
2、掌握机械加工工艺性审查基本内容。
(2.3毛坯的选择,2.4工艺路线的拟定)
1、掌握毛坯的选择
2、掌握工艺路线的拟定
(2.4.4加工阶段的划分,加工顺序安排,2.5.1机床与工艺装备的选择,2.5.2切削用量的确定)
1、掌握加工阶段的划分
(完整word版)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形状、尺寸和机械性能等,使之变为合格零件的过程.
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连续完成那一部分工艺过程.区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人和工作地点不变,工作对象不变,工作连续。只要其中任意一个因素发生变动,则视为不同工序。工序是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也是制定生产计划、进行经济核算的基本单元。
工位:在工件的一次装夹中,通过分度(或移位)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变换加工位置,把每一个加工位置上所完成的那部分工艺内容.
工步:在被加工表面、切削用量(转速和进给量)、切削刀具均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部分工艺内容。
工步是构成工序的基本单元,其实质是工序的加工内容。
由人和(或)设备连续完成的工序,该部分工序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但它是完成工步所必需的,称为辅助工步,如更换刀具等。
在一个工步内,若有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不同表面,称此工步为复合工步
生产纲领: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
某零件的年生产纲领就是包括备品和废品在内的年产量:N=Q·n(1+a%+b%)(件/年)
N-零件的年生产纲领,n—每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a%-备品率,b%—废品率,Q产品的年产量
年生产纲领是设计或修改工艺规程的重要依据,是车间(或工段)设计的基本文件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指所设计的零件结构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具有相对性。
基准:是确定生产对象上的某些点、线、面的位置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设计基准:设计图上用来标定其它点、线、面位置的点、线、面,是标注设计尺寸或位置公差的起点。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资料
《机械制造工艺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根据成形机理,将机械加工工艺分为去除加工、结合加工和 C 。
A 冷加工
B 热加工
C 变形加工
2.在 B 阶段,制造和设计分工明确。
A 手工业生产
B 大工业生产
C 虚拟现实工业生产
3.机械加工工艺工程是 A 。
A 直接生产过程
B 辅助生产过程
C 直接生产过程或者辅助生产过程
4.在普通车床上车外圆时,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小的是 B 。
A 床身导轨在水平面内的导向误差B床身导轨在竖直面内的导向误差
C 床身前后导轨的扭曲误差(不平行)
5. A 的制造精度会直接影响到工件的加工精度。
A 铰刀
B 镗刀
C 外圆车刀
6.对于外圆车削,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C 。
A 切削速度
B 进给速度
C 切削深度(背吃刀量)
7.喷丸强化是利用大量快速运动珠丸打击工件表面,使工件表面产生冷硬层和 B ,提高疲劳强度。
A 拉应力
B 压应力
C 不产生应力
8.一个表面的加工路线中, A ,决定了该表面的加工精度。
A 最终的加工方法
B 第一道加工方法
C 中间的加工方法
9.下面哪一个不是分阶段加工的好处, C 。
A 减小工件的残余应力
B 及早发现毛坯缺陷
C 提高零件表面的位置精度
10.使用计算法确定加工余量时,对于本工序加工余量大小没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是 C 。
A 上工序的尺寸公差
B 上工序的表面粗糙度
C 本工序的表面粗糙度
11.机器装配时,最小的装配单元是 C 。
A 部件
B 组件
C 套件
12.下列常用的夹紧机构中,自锁性能最差的是 C 。
A 斜楔
B 偏心
C 铰链
13.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如果采用普通加工方法的单件小批生产,一般来说,只需要填写 A 。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资料
1、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可分为决策、设计与研究、制造三个阶段。
2、工艺过程中的机械加工、装配与调试等称为机械制造工艺过程。
3、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和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但在机床上加工一个零件后进行尺寸测量的工作,虽然不直接改变零件的形状、尺寸、性能和相对位置关系,但与加工过程密切相关,因此也应将其列在工艺过程的范畴之内。
4、生产类型一般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3种类型,成批生产又可分别为小批生产、中批生产和大批生产。各种生产类型都朝着生产过程柔性化的方向发展,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
5、基准是指用以确定生产对象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点、线、面。
6、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工艺基准又可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7、在工序图中,用以确定本工序被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
8、在加工时,用以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正确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9、在加工中或加工后,用以测量工件形状、位置和尺寸误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测量基准。
10、在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上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装配基准。
11、在分析基准问题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1)作为基准的点、线、面不一定具体存在,而由某些具体的表面来体现,这种表面称为基面。2)作为基准,可以是没有面积的点和线或很小的面,但代表这种基准的基面总是有一定面积的。
12、工件的装夹包括定位和夹紧两个过程。定位是指确定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位置的工艺过程。夹紧是指将工件定位后的位置固定下来,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工艺过程。
复习资料-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
一、名词解释
生产纲领-----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精度计划。
生产过程-----指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工艺过程-----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尺寸链-----在机器装配或零件加工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封闭的尺寸组。
封闭环-----尺寸链中在装配过程或加工过程最后(自然或间接)形成的一环。
基本时间-----直接用于改变工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等消耗的时间。
可变费用-----直接与年产量有关,随年产量的增减而成比例变动的费用。
不可变费用-----与年产量无关,不随年产量的增减而变化的费用。
强迫振动-----由外界周期性激振力引起和维持的振动。
自激振动-----在一定条件下,由振动系统本身产生的交变力激发和维持的一种稳定的周期性振动。
常值系统性误差-----顺次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的误差。
变值系统性误差-----顺次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大小和方向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机械加工精度------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经济精度-----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所能较经济地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配合精度-----指配合面间达到规定的间隙或过盈的要求。
相对运动精度-----指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间在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引起的位置上的精度。
完全互换装配法-----在全部产品中,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挑选或改变其大小或位置,装入后即能达到封闭环的公差要求。
机械制造工艺学(总复习)
工艺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尺寸链的定义 尺寸链——由相互联系的尺寸按一定顺序
首尾相接 排列成的尺寸封闭图形。
工艺尺寸链——由单个零件在工艺过程中 的有关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
环——组成尺寸链的各个尺寸
尺寸链的组成 封闭坏——最终被间接保证精度的那个环 组成环——除封闭环之外的所有其他环 增环——当其余各组成环不变,而该环增大时使封闭环也 增大者 减环——当其余各组成环不变,而该环增大时使封闭环反 而减小者
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的应用
传统的流水线、自动线生产,多采用工序分散的组织 形式(个别工序亦有相对集中的情况)
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为便于转换和管理,多采用 工序集中方式
由于市场需求的多变性,对生产过程的柔性要求越来 越高,加之加工中心等先进设备的采用,工序集中将越 来越成为生产的主流方式
夹具体
思考:背吃刀量变化但是加工表面不变,仍是一道工序的加工?
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 1、生产纲领: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生产的产品产量。 对于零件而言,产品的产量除了制造机器所需的数量 外,还要包括一定的备品和废品,通常为5%的备品率 和2%废品率。
零可件按的下生 式产 计纲 算N 领 : 是Q 指包(1 括 n a 备)品1 ( 和b 废)品在内的年产量,
• ⑴形式 • 组织集中:多装夹、多工步、多换刀加工多个表面,由工人具
体操作实现。 • 机械集中:多工位的、机构自动化的、高效机床是发展方向。 • ⑵特点 • 有利于采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高效机床和工艺装备,生产效率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必备)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必备)
机械制造工艺学
简答部分
1.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机械加工中的三大问题加工质量、生产率、经济性
2.确定毛坯加工余量的方法有计算法、查表法、经验估计法三种即大批量生产用计算法。
3.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安排机加工顺序的原则是先面后孔、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基面后其它
4.切削加工后,引起表面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有塑性变形、温度变化、金相组织变化。
5.切削加工中,若同时用几把刀具加工零件的几个表面则称这种工步为复合工步,若一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则称为复合刀具
6.机床刚度是刀具位置的函数,一般以刀具在工件中点位置的刚度值作为机床的平均刚度,测定机床刚度的方法有静态测定法法与生产测定法。
7.剃齿能提高齿形精度精度基节精度,减少表面粗糙度。但不能提高运动精度精度,因此剃前加工以滚齿加工为好。
8.形成表面压应力的方法有:滚压,喷丸,高频淬火,渗碳,渗氮,氰化。
9.加工深孔的钻头有接长麻花钻,扁钻、内排屑深孔钻、外排屑深孔钻,套料刀
10.尺寸标注的步骤是:查找装配尺寸链,解装配尺寸链,按设计要求标注主要尺寸和公差,按工艺要求修改,标注自由尺寸和公差
11.材料成型机理:①去除材料
②结合加工③变形加工(冷热变形)
12.鼓形:机床纵导轨直线度误差,工件刚度差:误差复映马鞍形:刀具直线运动和工件回转
运动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即在
空间交错平行:机床床头,尾座刚度弱,误差复映。
锥形:机床纵溜板运动与主轴线不平行,刀具磨损,误差复映。
13.热传递方式:对流,热传导,辐射
14.消除内应力的措施:①合理设计零件结构②合理安排热处
机械制造工艺学重点总结
机械制造工艺学重点总结
机械制造工艺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是机械产品的制造工艺,包括零件加工和装配两方面,其指导思想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达到高生产率、经济型。课程的研究重点是工艺工艺进程,同样也包括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工艺是或使各种原料、半成品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各种机械的制造方法和过程的总称为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工艺。
一、绪论
仪器仪表技术有含义两方面的含义:指得其一是指用机械来制品零件(或工件)的技术,更明确的说是在一种上用切削方法来加工,这种机器通常称为机床、工具机或工作母机;另一方面是指制造某种机械的技术,如汽车、涡轮机等。广义制造论的逐步形成过程一、制造设计一体化
制造技术发展阶段:手工业生产阶段、大工业生产阶段、虚拟现实建筑业阶段二、材料成形机理的导入
1去除加工:又称分离加工,是从工件上为去除一部分材料上能二成形
2结合加工:是利用化学和化学的方法将相同善用材料或不同材料结合在一起而成形,是一种堆积成形,分层制造方法。按结合机理和结合强度分为附着、注入和连接三种
3变形加工:又称流动价格,是利用力,热,变形分子运动等手段使工件诱发变形,改变其尺寸形状和性能,如锻造、铸造等。三制造模式的发展战略
第二节
机械产品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开始演变过程到成品出厂的全
部劳动演化过程,包括直接生产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
直接生产过程:使被加工对象的尺寸、形状矩形和性能产生一定
的衰减,即与生产过程有直接关系的劳动过程。包括毛坯的制造,零
件的机械加工和热处理,机器的装配、检验、测试和涂装等主要劳动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
1)何谓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系统;
生产过程是指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所有劳动过程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毛坯的制造、零件的机械加工与热处理、产品的装配等工作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这一过程称为。工艺系统:机械加工中,由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组成的统一体。
2)生产纲领概念及计算,生产类型的确定及对应的工艺特点。
生产纲领定义:计划期内,包括备品率和废品率在内的产量。
某零件在计划期为一年的年生产纲领N计算:
N=Qn(1+α%+β%)(件/年)
式中:
Q—产品的产量(台/年);
n—每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件/台);
α%—备品的百分率;
β%—废品的百分率。
3)工艺过程:工序、安装、工位,工步(复合工步),走刀的概念
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或一台机床上,对同一个或几个零件进行加工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或移位)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变换加工位置,则把工件在机床上所占据的位置称为工位在一次安装中,可能只有一个工位,也可能有几个工位
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工具不变、切削用量中的进给量和切削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称为工步。
注意:一个工序含有一个或几个工步。
为提高生产率,采用多刀同时加工一个零件的几个表面时,也看作一个工步,并称为复合工步。
在一个工步内,若被加工表面需切除的余量较大,一次切削无法完成,则可分几次切削,每一次切削就称为一次走刀。
走刀是构成工艺过程的最小单元。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范围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范围
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2、工艺过程的组成(工序,安装、工位、工步、行程);
3、拟定工艺路线应该考虑的四个因素(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加
工阶段的划分、加工顺序的安排、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4、精、粗基准选择的原则?
5、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对象主要是机械加工中的三大问题(优质、
高生产率、低成本);
6、零件加工中常见的四种加工方法(平面、外圆面、内孔和成型面);
7、工艺系统的组成部分(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
8、机械生产中常见的三大生产类型(单件、成批、大批量)
9、切削加工加工顺顺序的安排原则(P41)
10、设计和工艺上,常将基准分为设计和工艺基准两大类;
11、时间定额的组成(五个组成部分);
12、车床的通用夹具是:三爪自定心卡盘,四爪单动卡盘和顶尖、
拨盘;
13、机床夹具有哪些基本的组成部分,各有何用处?
14、工艺系统的热源主要是:切削热和摩擦热;
15、加工误差主要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16、零件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包括(表面冷硬、残余应力、表层
金相组织),常用的最终工序加工方法(喷丸和滚压)
17、工件在切削加工中常用的装夹方法(夹具装夹、直接找正装夹、
划线找正装夹);
18、何为完全定位(六点定位法)、过定位、欠定位;常用的平面/
外圆面定位元件;支承钉/ 支乘板,长/ 短V型块所能限制的自由度数目;
19、何为加工余量?哪三种确定方法(计算、查表和估算),如何计
算工序的加工余量?
20、何为工艺尺寸链?其组成环有哪些?封闭环有何基本特征?封
闭环尺寸是如何计算的?(基本尺寸和上下偏差)
机械制造工艺学重要考点
机械制造工艺学重要考点
选择表面加工方法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加工表面的精度和粗糙度要求、工件材料的性质、生产类型、具体生产条件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前一道工序产生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缺陷层深度、前道工序的尺寸公差、前道工序的形位公差、本工序的装夹误差。
机床夹具:机床上用以装夹工件(和引导刀具)的一种装置。其作用是将工件定位,以使工件获得相对于机床和刀具的正确位置,并把工件可靠地夹紧。
因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原因),用调整法加工一批工件时(条件) ,引起工序基准相对定位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产生的最大变化量(结果),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
因定位付不准确(原因),用调整法加工一批工件时(条件),引起定位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相对产生的最大变化量(结果),称为基准位移误差。
因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和定位付不准确(原因),用调整法加工一批工件时(条件),引起工序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相对产生的最大变化量(结果),称为定位误差。
钻套作用确定定尺寸刀具的轴线位置,并导引刀具;保证孔系中各孔之间的位置精度。
提高主轴回转精度的措施:提高主轴支撑零部件的刚度、提高主轴零件以及主轴箱零件的加工精度、提高主轴部件的制造精度、对滚动轴承进行预紧,消除间隙、避开主轴回转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的影响。
减少传动链误差的措施:1)尽量缩短传动链。2)提高传动件的制造和安装精度,尤其是末端零件的精度。3)尽可能采用降速运动,且传动比最小的一级传动件应在最后。4)消除传动链中齿轮副的间隙。5)采用误差校正机构。
工艺系统的刚度:作用于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上的切削力与刀具在切削力Fy作用下相对于工件在法线方向位移y的比值。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重点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重点
1. 引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为机械工程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涵盖了机
械零件的加工工艺、工装与夹具设计、机床与刀具的选型与应用等内容。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学习中,考试就是评判学生掌握程度的重要
方式之一。本文将探讨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更
好地备考。
2. 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
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是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考试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是重要考点。
2.1 加工过程与工艺路线
•熟悉不同加工过程的特点、优缺点,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磨削等;
•掌握不同工件的加工工艺路线选择,能够根据工件形状、
尺寸等要素确定合适的加工过程;
•理解加工工艺路线的组成与顺序,包括先粗加工后精加工、先车削后镗削等。
2.2 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控制
•了解加工精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包括尺寸公差、形位公
差等;
•掌握不同加工工艺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能够确定合适的工
艺用于实现要求的加工精度;
•理解表面质量的评价指标,如粗糙度、轮廓度等,以及不
同工艺的应用方法。
2.3 加工刀具与切削力分析
•了解常见加工刀具的分类与特点,包括车刀、铣刀、钻头等;
•掌握切削力的产生机理和计算方法,能够分析不同切削条件下的切削力大小;
•理解切削力对加工质量和刀具寿命的影响,能够合理选用刀具和切削参数。
3. 工装与夹具设计
工装与夹具设计是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3.1 工装与夹具的作用与分类
•了解工装与夹具在加工过程中的作用,包括定位、夹持、支撑等;
•掌握常见工装与夹具的分类和特点,包括刀具装夹、工件装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工序组成,每一
个工序分为安装、工位、工步、走刀。
2.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
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
一部分工艺过程。
3.安装: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
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内容
称为一个安装。
4.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或位
移)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变换加工
位置,则把每一个加工位置上的安装内容称
为工位。
5.工步: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
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工位内容称
为一个工步。
6.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
成的工步内容,称为一次走刀。
7.在机械加工中完成一个工件一道工序所需
的时间称为基本时间。
8.生产纲领:计划期内,包括备品率和废品率
在内的产量称为生产纲领。
9.生产批量:指一次投入或产出的同一产品或
零件的数量。
10.生产类型可按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
11.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的装夹方法有三种:
直接找正装夹(比较经济,定位精度不易保
证,生产率低,仅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划线找正装夹(生产效率低,精度不高,适
小批生产中的复杂铸件或铸件精度较低的粗加工工序);
夹具装夹(生产率高,易于保证加工精度要
求,操作简单方便,效率高,适用于大批量
生产,形状复杂件)。
12.六点定位原理:采用六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
约束点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实现完全
定位。
13.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被完全限制的
定位。
14.不完全定位:允许少于六点的定位,都是合
理的定位方式。
15.欠定位:工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的定
际生产中是绝对不允许的。
16.过定位:工件一个自由度同时被两个或两个
以上约束点重复限制的定位,一般来说也不
合理。
17.用一个短V形块定位可以限制工件2个移动
自由度。两个短V形块或长V形块限制2
个移动、2个转动。短圆柱销限制2个移动。
长圆柱销限制2个移动、2个转动。一个矩
形支承板限制1个移动、2个转动。一个条
形支承板限制1个移动、1个转动。一个支
承钉限制1个移动。采用大端面和短销组合
定位限制5个。
18.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工序基
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19.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1)保证相互位置要求的原则。应以不加工
面为粗基准。
2)保证加工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的原则。
应选择该表面的毛坯面为粗基准。
3)便于工件装夹原则。
4)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的原则。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准不重合误差。
2)基准统一原则,在生产线上使用统一基
准使各工序定位简单一致。
3)互为基准原则,提高加工表面间的相互
位置精度。
4)自为基准原则,使加工余量均匀、提高
精度。
5)便于装夹原则。
20.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
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2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步骤:图纸分析;工艺审
查;确定毛坯;确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确
定满足各工序要求的工艺装备;确定各主要
工序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确定各工序的
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确定切削
用量;确定时间定额;填写工艺文件。2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夹具、辅具;
是生产计划、调度工人操作和质量检验等的
依据;
车间厂房的设计依据。
2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原则:好(可靠保证
图纸和所有技术条件的实现);快(满足生
产纲领的要求,劳动生产率高);省(加工
成本低);轻(劳动条件好,劳动强度低)。
24.时间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生
成一道工序所需消耗时间。
25.工艺顺序的安排原则:先面后孔;先主后次;
先粗后精;先基准后其他。
26.工序集中:工序集中就是将工件的加工集中
内完成。每道工序的加工内容较多。高效的自动化机床(主要是加工中
心)27.工序分散:将工艺路线中的工步内容分散在
更多的工序中去完成,因而每道工序的工步
少,工艺路线长。主要有传统的流水线、自
动线、组合机床、大批量生产。
28.加工余量:指毛坯尺寸与零件设计尺寸之
差。
29.入体原则:对被包容尺寸(轴的外径、实体
大加工尺寸就是基本尺寸,上
偏差为零。对包容尺寸(孔的直径、槽的宽
度)其最小加工尺寸就是基本尺寸,下偏差
为零。毛坯尺寸公差按双向对称偏差形式标
注。
30.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有:计算法;查表法;
31.工序余量的影响因素:上工序的尺寸公差;
上工序产生的表面粗糙度;上工序留下的空
间误差e a;本工序的装夹误差εb。
32.机床夹具基本组成:定位元件;刀具导向元
件;夹紧装置;联接元件;夹具体;其他元
件或装置。
33.夹具的功能: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扩大机床加工范围;减轻工
人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
34.装夹分为两个步骤:定位和夹紧
35.机床夹具的分类:具、可
调整夹具和成组夹具、组合夹具、随行夹具。
36.夹具上常用的定位元件(特点P261):固定
辅
助支承在工件定位后才参与工作,不起定位
作用)、心轴、定位销、套筒或卡盘、V型
块。
37.一面两孔定位中,定位元件为什么采用短圆
柱销,为什么采用一个短圆柱销和一个短削
边销?削边应从哪个方向削?答:当采用两
个圆柱销与两个定位孔配合时,两销在连心
线方向限制的自由度发生重复,发生过定
位,可能妨碍部分工件的装入,所以在设计
制造两销时,将一个销的直径进行削边,以
补偿孔销间中心距误差,使工件满足装卸条
件,同时又不增大转角误差,所以削边应在
两销连心线方向进行。
38.定位误差:由于工件在夹具上(或机床上)
定位不准确而引起的加工误差。包括基准不
重合误差和基准位移误差。P268
39.在采用调整法加工时,定位误差实质:工序
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
40.工件夹紧力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1.夹紧力选用原则:方主要夹紧力方向应
垂直于主要定位面;尽量和切削力、工件重
力方向一致;工件变形尽可能小。作用点:
应正对支承元件或位于支承元件形成的支
承面内;避免支承反力与夹紧力构成力偶;
夹紧力应作用在刚度较好部位,以减少工件
的加紧变形;夹紧力作用点应尽可能靠近加
工表面,以减少切削力对工件造成的翻转力
矩。大小:根据切削力F(刀具课讲)按静力
平衡求得;根据切削力、工件重力的大小、
方向和相互位置关系具体计算
42.常用夹紧机构:斜楔夹紧机构:斜楔夹紧的
1)结构简单,但操作不方便。
2)有增力作用,扩力比 i = FW / FQ ;
3)夹紧行程小, tanα= h/s=tan6°=0.1 ,
故 h 远小于 s ;
4)能实现自锁。
其自锁条件为:Φ1+Φ2≥α
式中Φ1——楔块与工件间的摩擦角;
Φ2——楔块与夹具体间的摩擦角;
α——斜楔升角
螺旋夹紧机构:1)结构简单,多数用在手
动夹紧的夹具中;
2)具有良好的自锁性,夹紧可靠;
3)具有较大的增力比,约为80,远比斜楔
夹紧力大;
4)夹紧行程不受限制;
5)但夹紧行程大时,操作时间长。夹紧动
作较慢,效率低。所以通常使用一些快撤
装置;
偏心夹紧机构:
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动作迅速。
缺点:圆偏心轮夹紧力小,行程小,自锁性
能较差,用于切削力小,无振动,工件尺寸
公差不大的场合。铰链夹紧机构;定心夹紧
机构;联动夹紧机构。
43.机械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尺寸
参数的符合程度。
44.加工误差:指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对
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45.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
46.研究加工精度的方法:
单因素分析法
研究某一确定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统计分析法
以生产中一批工件的实测结果为基础,
47.影
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有:
48.误差敏感方向:把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那
刃的加工表面的法线方
向。
49.车床的敏感方向水平,刨床垂直,镗床圆周
50.工艺系统刚度:指工件加工表面在切削力法
向分力的作用下,刀具相对工件在该方向上
位移的比值。
51.误差复映: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使加工
表面的原始形状误差将以缩小的比例复映
到已经加工的工件表面。
52.误差复映系数: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有修
正误差的能力。
(a)工件的刚性较差,机床、刀具的刚度很大
(b)机床的刚性较差,刀具、工件刚度很大
(c)镗孔时,镗杆的刚性较差,
53.引起工艺系统变形的热源:内部热源(指切
削热和摩擦热,产生于工艺系统内部,其热
量主要是以热传导的形式传递)和外部热源
(工艺系统外部的、以对流传热为主要形式
的环境温度和各种辐射热)。
54.热的传递方式:导热传热、对流传热、辐射
55.控制热变形的措施:
1)减少发热和隔热
2)用热补偿方法减少热变形(均衡温度场)
平面磨床补偿油沟
3)采用合理的机床部件结构及装配基准
4)加速达到热平衡状态
5)控制环境温度
56.切削热:是切削加工过程中最主要的热源。
57.加工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常值系统误差和
和随机误差。
常值系统误差是加工原理误差
58.工艺系统:在机械加工中机床、夹具、刀具
完整的系统。
59.工序能力:指工序处于稳定状态时,加工误
差正常波动的幅度。
60.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一)合理采用先进工艺与设备
(二)消除或减小原始误差
(三)转移原始误差
(四)均分原始误差
(五)均化原始误差
(六)就地加工(自干自)
(七)自动测量补偿、恒温控制等
二、误差补偿技术
1.在线检测
2.偶件自动配磨
3.积极控制起决定作用的误差因素
61.加工表面质量:包括加工表面的几何形貌和
学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62.研究表面加工的目的是:要掌握机械加工中
各种工艺因素对加工表面质量影响的规律,
以便应用这些规律控制加工过程,最终达到
提高加工表面质量、提高产品使用性能的目
的。
63.加工表面的几何形貌:包括表面粗糙度、表
表面缺陷。
64.表面层的力学物理性能产生的变化有:加工
表面层的冷作硬化;表面金属的金相组织变
化;表层金属的残余应力。
65.冷作硬化: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
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滑移,
晶粒被拉长,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强
度提高的现象。
66.影响切削加工表面冷作硬化的因素(PP T第
四章.第三节)
67.工件材料的塑形越大,冷硬倾向越大,冷硬
程度越严重。
68.(PP T第四章.第三节)
69.磨削淬火钢时,在工件表面层的瞬时高温将
使表层金属产生回火烧伤、淬火烧伤、退火
烧伤等三种金相组织变化。
70.磨削烧伤:对于已淬火的钢件,很高的磨削
温度往往会使表面金属层的金相组织产生
变化,使表层金属硬度下降,使工件表面呈
现氧化膜颜色,这种现象称为磨削烧伤。
71.减少残余应力的措施:增加消除内应力的热
程;改善零件结
构,提高零件的刚性,使壁厚均匀等均可减
少残余应力的产生。
72.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分为强迫振动和自
激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