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相关资料合集

合集下载

软件测试学习资料

软件测试学习资料

01
敏捷测试方法与实践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适应变化,提高软件 质量。
02
在敏捷开发过程中,测试人员需要与开发人员紧密合作,确保
软件质量。
敏捷测试方法与实践包括自动化测试、探索性测试、持续集成
03
和持续测试等。
回归测试策略
1
回归测试策略可以确保新代码不会破坏现有功能。
2
在每次代码变更后,都需要进行回归测试,以确 保新代码不会引入新的缺陷。
用例更新与维护
在实际测试过程中,根据需要对测试用例进 行修改和完善,保持其时效性。
测试执行与缺陷管理
测试执行
按照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执行测试,记录测 试结果和发现的问题。
测试环境搭建
根据测试需求搭建相应的测试环境,确保测 试顺利进行。
缺陷跟踪与管理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管理,确保其得到及 时修复和验证。
02
软件测试方法与技术
黑盒测试
定义
01
黑盒测试也称为功能测试,主要关注软件的功能和需求,不关
心内部实现细节。
测试方法
02
通过输入和输出验证软件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常用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03
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场景法等。
白盒测试
定义
白盒测试也称为结构测试或透明盒测试,关注软件的内部结构和 实现细节。
3
回归测试策略包括自动化测试、手动测试和探索 性测试等。
用户体验与易用性测试
01
用户体验和易用性是软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02
通过用户体验和易用性测试,可以发现软件在使用过
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用户满意度。
03
用户体验和易用性测试包括功能测试、界面测试、可

软件测试要点_软件测试资料大全

软件测试要点_软件测试资料大全

软件测试要点一、环境配置测试(1)网络连接是否正常(2)网络流量负担是否过重(3)软件测试平台是否可选(4)如果(3),是否在不同的软件测试平台进行软件测试(5)所选软件测试平台的版本(包括Service Pack)是否正确(6)所选软件测试平台的参数设置是否正确(7)所选软件测试平台上正在运行的其它程序是否会影响测试结果(8)画面的分辨率和色彩设定是否正确二、代码测试A.静态测试(1)同一程序内的代码书写是否为同一风格(2)代码布局是否合理、美观(3)程序中函数、子程序块分界是否明显(4)注释是否符合既定格式(5)注释是否正确反映代码的功能(6)变量定义是否正确(长度、类型、存储类型)(7)是否引用了未初始化变量(8)数组和字符串的下标是否为整数(9)的数组和字符串的下标是否在范围内(不“越界”)(10)进行数组的检索及其它操作中,是否会出现“漏掉一个这种情况”(11)是否在应该使用常量的地方使用了变量(例:数组范围检查)(12)是否为变量赋予不同类型的值(13)(12)的情况下,赋值是否符合数据类型的转换规则(14)变量的命名是否相似(15)是否存在声明过,但从未引用或者只引用过一次的变量(16)在特定模块中所有的变量是否都显式声明过(17)非(16)的情况下,是否可以理解为该变量具有更高的共享级别(18)是否为引用的指针分配内存(19)数据结构在函数和子程序中的引用是否明确定义了其结构(20)计算中是否使用了不同数据类型的变量(21)计算中是否使用了不同的数据类型相同但长度不同的变量(22)赋值的目的变量是否小于赋值表达式的值(23)数值计算是否会出现溢出(向上)的情况(24)数值计算是否会出现溢出(向下)的情况(25)除数是否可能为零(26)某些计算是否会丢失计算精度(27)变量的值是否超过有意义的值(28)计算式的求值的顺序是否容易让人感到混乱(29)比较是否正确(30)是否存在分数和浮点数的比较(31)如果(30),精度问题是否会影响比较(32)每一个逻辑表达式是否都得到了正确表达(33)逻辑表达式的操作数是否均为逻辑值(34)程序中的Begin…End和Do…While等语句中,End是否对应(35)程序、模块、子程序和循环是否能够终止(36)是否存在永不执行的循环(37)是否存在多循环一次或少循环一次的情况(38)循环变量是否在循环内被错误地修改(39)多分支选择中,索引变量是否能超过可能的分支数(40)如果(39),该情况是否能够得到正确处理(41)子程序接受的参数类型、大小、次序是否和调用模块相匹配(42)全局变量定义和用法在各个模块中是否一致(43)是否修改了只作为输入用的参数(44)常量是否被做为形式参数进行传递B 动态测试(1)测试数据是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测试数据是否包含测试所用的各个等价类(边界条件、次边界条件、空白、无效)(3)是否可能从客户那边得到测试数据(4)非(3)的情况下,所用的测试数据是否具有实际的意义(5)是否每一组测试数据都得到了执行(6)每一组测试数据的测试结果是否与预期结果一致(7)文件的属性是否正确(8)打开文件语句是否正确(9)输入/输出语句是否与格式说明书所记述的一致(10)缓冲区大小与记录长度是否匹配(11)使用文件前是否已打开了文件(12)文件结束条件是否存在(13)产生输入/输出错误时,系统是否进行检测并处理(14)输出信息中是否存在文字书写错误和语法错误(15)控件尺寸是否大小适宜(16)控件颜色是否符合规约(17)控件布局是否合理、美观(18)控件TAB顺序是否从左到右,从上到下(19)数字输入框是否接受数字输入(20)(19)的情况下、数字是否按既定格式显示(21)数字输入框是否拒绝字符串和“非法”数字的输入(22)组合框是否的能够进行下拉选择(23)组合框是否能够进行下拉多项选择(24)对于可添加数据组合框,添加数据后数据是否能够得到正确显示和进行选择(25)列表框是否能够进行选择(26)多项列表框是否能够进行多数据项选择(27)日期输入框是否接受正确的日期输入(28)日期输入框是否拒绝错误的日期输入(29)日期输入框在日期输入后是否按既定的日期格式显示日期(30)单选组内是否有且只有一个单选钮可选(31)如果单选组内无单选钮可选,这种情况是否允许存在(32)复选框组内是否允许多个复选框(包括全部可选)可选(33)如果复选框组内无复选框可选,这种情况是否允许存在(34)文本框及某些控件拒绝输入和选择时显示区域是否变灰或按既定规约处理(35)密码输入框是否按掩码的方式显示(36) Cancel之类的按钮按下后,控件中的数据是否清空复原或按既定规约处理(37) Submit之类的按钮按下后,数据是否得到提交或按既定规约处理(38)异常信息表述是否正确(39)软件是否按预期方式处理错误(40)文件或外设不存在的情况下是否存在相应的错误处理(41)软件是否严格的遵循外设的读写格式(42)画面文字(全、半角、格式、拼写)是否正确(43)产生的文件和数据表的格式是否正确(44)产生的文件和数据表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45)打印的报表是否符合既定的格式(46)错误日志的表述是否正确(47)错误日志的格式是否正确软件测试是比较辛苦的事情,但又不是没有章法的,你一旦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之后,将对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软件测试相关知识点总结

软件测试相关知识点总结

软件测试相关知识点总结软件测试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评估软件产品的质量、发现缺陷并提供改进建议的过程。

以下是软件测试的相关知识点总结:1. 测试策略:测试策略是测试团队为实现测试目标而选择的一种方法或方法论。

它包括测试目标、测试范围、测试级别、测试资源分配、测试计划等内容。

2. 测试计划:测试计划是指确定测试活动的目标、范围、资源、时间、进度和风险等方面的计划。

3. 测试用例:测试用例是用来验证软件是否满足特定需求或规格的测试情况,包括输入数据、预期输出和测试步骤。

4. 缺陷管理:缺陷管理是指发现、记录、追踪和解决软件缺陷的过程。

它包括缺陷的分类、重现、修复、验证和关闭等环节。

5. 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黑盒测试是基于软件外部功能和需求的测试,不考虑软件内部的实现细节;白盒测试是基于软件内部结构和代码的测试,包括代码覆盖率测试和路径覆盖率测试等。

6. 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是验证软件是否按照需求规格书中定义的功能工作的测试,包括输入验证、输出验证、界面验证和场景验证等。

7. 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是验证软件在特定负载下的性能指标,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性和可伸缩性等。

8. 自动化测试:自动化测试是使用测试工具和脚本来执行测试用例的测试方式,可以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

9. 验收测试:验收测试是由用户或客户来验证软件是否满足预期需求的测试,也称为用户验收测试(UAT)。

10. 压力测试:压力测试是验证软件在极限负载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测试,包括负载测试、稳定性测试和耐久性测试等。

以上是软件测试的一些常见知识点,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为了更好地理解软件测试,建议深入学习软件测试的理论和实践,并不断积累测试经验。

软件测试的基本信息专题

软件测试的基本信息专题

软件测试的基本信息专题第一篇:软件测试的基本信息专题软件测试基础一、软件测试概述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确认一个程序的品质或性能是否符合开发之前所提出的一些要求。

软件测试的目的,第一是确认软件的质量,其一方面是确认软件做了你所期望的事情(Do the right thing),另一方面是确认软件以正确的方式来做了这个事件(Do it right)。

第二是提供信息,比如提供给开发人员或程序经理的反馈信息,为风险评估所准备的信息。

第三软件测试不仅是在测试软件产品的本身,而且还包括软件开发的过程。

如果一个软件产品开发完成之后发现了很多问题,这说明此软件开发过程很可能是有缺陷的。

因此软件测试的第三个目的是保证整个软件开发过程是高质量的。

软件质量是由几个方面来衡量的:一、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的方法把一个工作做正确(Doing the right things right at the right time.)。

二、符合一些应用标准的要求,比如不同国家的用户不同的操作习惯和要求,项目工程中的可维护性、可测试性等要求。

三、质量本身就是软件达到了最开始所设定的要求,而代码的优美或精巧的技巧并不代表软件的高质量(Quality is defined as conformance to requirements, not as “goodness” or “elegance”.)。

四、质量也代表着它符合客户的需要(Quality also means “meet customer needs”.)。

作为软件测试这个行业,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从客户的角度去看产品,客户会怎么去使用这个产品,使用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只有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软件产品的质量才可以说是上去了。

测试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任务:1、寻找Bug;2、避免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缺陷;3、衡量软件的品质;4、关注用户的需求。

最全面的软件测试基础知识-整理版

最全面的软件测试基础知识-整理版

目录Q:什么是软件测试?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什么? (5)Q:什么是软件缺陷? (5)Q:什么黑盒测试?黑盒测试方法都包括哪些? (6)Q:什么白盒测试?白盒测试方法包括哪些? (6)Q:软件测试策略都包含哪些? (7)Q:什么是单元测试? (7)Q:什么是集成测试? (8)测试的热情。

(8)Q:什么是系统测试? (8)Q:什么是验收测试? (9)Q:什么是自动化测试? (9)Automated Testing/Test Automation: (10)什么是Alpha和Beta测试? (10)什么是功能测试? (11)什么是性能测试? (11)什么是冒烟测试? (12)什么是随机测试? (13)什么是动态测试和静态测试? (13)什么是测试用例? (14)软件测试类型有哪些? (14)1.数据和数据库完整性测试 (14)2.白盒测试 (15)2.1 静态白盒测试 (15)2.2 动态白盒测试 (16)3.功能测试 (17)4.UI测试 (17)5.性能测试 (17)5.1负载测试 (18)5.2强度测试 (18)5.3数据库容量测试 (18)5.4基准测试 (19)5.5竞争测试 (19)6. 安全性和访问控制测试 (19)6.2系统级别的安全性 (20)7.故障转移和恢复测试 (20)8.配置测试 (21)8.1浏览器兼容性 (21)8.2操作系统兼容性 (21)8.3硬件兼容性 (21)9.安装测试 (22)10.多语种测试 (22)11.文字测试 (22)12.分辨率测试 (23)13发布测试 (23)13.1说明书测试 (23)13.2宣传材料测试 (23)13.3帮助文件测试 (23)13.4广告用语 (23)14.1需求文档测试 (24)14.2设计文档测试 (24)什么是测试用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测评师教培资料

软件测评师教培资料

一、选择题1.软件测试的基本目的是:A.证明软件没有错误。

B.找出软件中的错误。

(正确答案)C.提高软件的运行速度。

D.优化软件的界面设计。

2.以下哪项不属于软件测试的基本原则?A.避免测试自己编写的程序。

B.设计测试用例时,应充分考虑合理和不合理的输入条件。

C.完全测试是不可能的,测试需要终止。

(正确答案)D.测试用例应由程序员自己设计,以确保测试的有效性。

3.黑盒测试主要关注软件的哪个方面?A.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B.功能和性能表现。

(正确答案)C.代码质量和编码规范。

D.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

4.在软件测试中,等价类划分是一种常用的测试方法,它主要用于:A.减小测试用例的数量。

B.提高测试覆盖率。

C.设计测试用例,以便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

(正确答案)D.自动化测试脚本的编写。

5.下列哪项不是软件测试的阶段?A.单元测试。

B.集成测试。

C.验收测试。

D.编码测试。

(正确答案)6.在软件测试过程中,发现缺陷后应该首先进行哪个活动?A.立即修复缺陷。

B.记录缺陷并报告给开发团队。

(正确答案)C.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

D.评估缺陷对软件的影响。

7.边界值分析法是一种补充等价类划分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它主要用于测试:A.等价类内部的典型值。

B.输入条件的边界值。

(正确答案)C.软件系统的性能。

D.软件的用户界面。

8.软件测试中的回归测试是指:A.对软件的新版本进行测试,以确保新功能正常工作。

B.对软件的旧版本进行测试,以确保修复了已知的缺陷。

(正确答案)C.对软件的源代码进行测试,以确保代码质量。

D.对软件的安装过程进行测试,以确保安装无误。

软件测试期末复习资料

软件测试期末复习资料

软件测试期末复习资料一、概念理解1、软件测试的定义:软件测试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通过运行软件或者其他技术手段来评估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的过程,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

2、软件测试的原则:软件测试应该遵循“尽早介入、全面覆盖、全过程跟踪”的原则,以确保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3、软件测试的分类:根据测试的目的和阶段,软件测试可以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

二、常见测试方法1、黑盒测试:黑盒测试是指在不考虑软件内部结构和逻辑的情况下,测试软件的功能是否符合需求。

常见的黑盒测试方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边界测试等。

2、白盒测试:白盒测试是指对软件内部的逻辑和结构进行测试,以确保软件的实现是正确的。

常见的白盒测试方法包括代码覆盖、路径覆盖、条件覆盖等。

3、灰盒测试:灰盒测试是指介于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之间的测试,既考虑软件的功能,又考虑软件的内部逻辑。

常见的灰盒测试方法包括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

三、测试用例设计1、测试用例的定义:测试用例是一组输入和预期输出的集合,用于验证软件的功能是否符合需求。

2、测试用例的设计原则:设计测试用例应该遵循“完整性、可重复性、可判定性”的原则,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包括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猜测法等。

四、缺陷管理1、缺陷的定义:缺陷是指软件中存在的错误、漏洞或者不符合需求的问题。

2、缺陷的发现和报告:发现缺陷后,应该及时报告给相应的负责人,并记录缺陷的详细信息,包括发现时间、现象、重现条件等。

3、缺陷的评估和修复:对缺陷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其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然后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修复后需要进行回归测试,以确保缺陷已经完全修复。

4、缺陷的跟踪和管理:对缺陷进行跟踪和管理,以确保缺陷修复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可以使用一些缺陷跟踪工具,如Jira、Bugzilla 等。

五、测试报告编写1、测试报告的定义:测试报告是指对软件测试过程和结果的总结和评价,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文档之一。

测试的基本知识点

测试的基本知识点

测试的基本知识点1.测试基础知识:
-测试定义
-测试目的
-测试过程
-测试策略和方法
-测试文档和测试计划
-测试用例设计
2.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瀑布模型
-敏捷开发
-迭代开发
-增量开发
3.软件测试的类型:
-黑盒测试
-白盒测试
-灰盒测试
-功能测试
-性能测试
-安全性测试
4.测试的阶段和活动:
-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
-系统测试
-验收测试
-开发者测试
-用户测试
- Alpha测试和Beta测试5.测试工具和技术:
-自动化测试工具
-性能测试工具
-缺陷管理工具
-测试管理工具
-静态测试方法
-动态测试方法
-API测试
6.测试的度量和评估:
-测试覆盖率
-缺陷密度
-成功率
-运行时间和消耗资源
-迭代次数和缺陷修复时间7.软件质量保证:
-质量标准和规范
-质量评估和审核
-缺陷预防和缺陷管理
-流程改进和质量管理体系
8.测试团队组织和角色:
-测试经理
-测试工程师
-自动化测试工程师
-高级测试工程师
-测试分析师
9.问题追踪和缺陷管理:
-缺陷追踪和记录
-缺陷分类和优先级
-缺陷修复和验证
-缺陷报告和跟踪
10.测试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时间和资源限制
-复杂性和兼容性
-环境和配置管理
-高质量的测试设计和执行。

软件测试培训资料

软件测试培训资料

功能测试用例设计技巧
等价类划分
根据输入条件将输入数据划分为若干 个等价类,从每个等价类中选取一个 代表数据进行测试。
边界值分析
针对输入或输出的边界条件进行测试 用例设计,以发现潜在的边界错误。
错误推测法
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可能存在 的错误,并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
因果图法
利用因果图描述输入条件之间的组合 关系,并根据因果图生成测试用例。
自动化测试工具选择和使用
自动化测试工具分类
01
根据测试对象和目的不同,可分为功能测试工具、性能测试工
具、安全测试工具等。
工具选择依据
02
根据项目需求、团队技能、预算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自动化测
试工具。
工具使用技巧
03
掌握工具的基本操作和功能,编写高质量的测试用例,合理组
织和管理测试数据,实现高效的自动化测试。
选择合适的工具
配置测试环境
根据测试需求和资源情况,选择适合的性 能测试工具,如LoadRunner、JMeter等 。
搭建符合实际生产环境的测试环境,包括 硬件、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等配置。
执行测试用例
分析测试结果
按照测试用例的设计,使用选定的性能测 试工具对系统进行加压测试。
收集并分析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如响 应时间、吞吐量、资源使用情况等,识别 系统性能瓶颈并提出优化建议。
测试执行
按照测试用例执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发现并提交缺陷。
测试用例设计
依据需求和设计文档,设计覆盖所有功能 点和业务场景的测试用例。
软件测试策略制定
基于风险的测试策略
识别和分析项目中的风险,针对高风险区域制定详细的测试策略 。
基于经验的测试策略

软件测试课程知识点总结

软件测试课程知识点总结

软件测试课程知识点总结一、软件测试基础知识1. 软件测试的概念和目的- 软件测试是指对软件的各个功能进行验证和确认是否符合需求,以及对软件的质量进行评估的过程。

其目的是确保软件质量,减少软件缺陷,提高用户满意度。

2. 软件测试的分类- 按执行阶段划分: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按执行方式划分:手工测试、自动化测试- 按测试目的划分: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 其他分类:冒烟测试、回归测试、随机测试、压力测试、兼容性测试等3. 软件测试的原则- 达到预期质量水平- 尽早测试- 完整性- 最大限度的缺陷检测- 规定性- 实效性4. 软件测试的过程- 测试计划- 测试设计- 测试执行- 测试评估- 测试报告5. 软件测试的方法- 黑盒测试- 白盒测试- 灰盒测试6. 质量保障和软件测试的关系- 质量保障是指对软件工程活动和工作产品进行管理和控制以确保质量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软件测试是质量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7. 软件测试中的验证和确认- 验证是指确定软件产品是否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所描述的规格要求。

- 确认是指确认软件产品是否满足用户的期望和目标。

8. 软件测试的关键任务- 寻找缺陷- 衡量质量- 提高可靠性二、软件测试技术1. 单元测试- 指对软件中的一个个独立的、最小的并且可以被测试的单位进行的实验和检查。

- 单元测试是软件测试中的基本测试方法,其目的是发现模块内部的编码错误。

2. 集成测试- 指将单元测试通过的模块进行整合,对多个模块组合成的子系统进行测试。

- 集成测试是验证模块之间的接口和协调工作是否正常的测试。

3. 系统测试- 指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保证软件系统满足特定需求规范。

- 系统测试是为了发现整个软件系统中的缺陷和确保系统功能正确、可靠、性能优良的测试。

4. 验收测试- 指软件最终移交给用户之前,由用户或用户代表进行的一系列测试活动。

- 验收测试的目的是确认软件产品是否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软件测试基础知识

软件测试基础知识

软件测试基础知识软件测试是确保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测试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涵盖了各个阶段,从需求分析到软件交付之前的最后一步测试。

本文将介绍软件测试的基础知识,包括测试类型、测试方法和常用工具。

一、测试类型1. 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是对软件的功能进行验证。

它通过模拟用户的操作来测试软件是否符合预期的需求和规范。

功能测试通常包括输入验证、输出验证、用户界面测试、集成测试等。

通过功能测试,可以确保软件在各种操作条件下正常运行。

2. 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是对软件的性能进行评估。

它包括对软件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能力等进行测试。

性能测试可以帮助发现软件在压力条件下的性能瓶颈,从而改进其性能和可靠性。

3. 安全测试安全测试是为了评估软件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

它通过模拟黑客攻击、检测漏洞和脆弱性来测试软件的安全性。

安全测试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措施加固软件的安全性。

4. 兼容性测试兼容性测试是为了确保软件在不同平台、不同浏览器、不同设备上的兼容性。

它测试软件在各种环境下的运行情况,以确保软件在不同用户使用条件下的稳定性。

二、测试方法1. 黑盒测试黑盒测试是一种测试方法,它不考虑软件的内部结构和实现细节,只关注输入和输出。

测试人员通过输入各种情况的数据,验证软件的输出是否符合预期结果。

黑盒测试可以帮助发现功能缺陷和逻辑错误。

2. 白盒测试白盒测试是一种测试方法,它考虑软件的内部结构和实现细节。

测试人员通过检查代码和设计文档,设计测试用例来测试软件的每个细节,以确保软件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白盒测试可以帮助发现代码错误和逻辑问题。

3. 灰盒测试灰盒测试是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结合。

测试人员对软件的外部行为进行测试,同时也有一定的了解软件的内部结构。

灰盒测试可以综合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优点,更加全面地评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

三、常用工具1. 自动化测试工具自动化测试工具可以模拟人类用户的操作,自动执行测试用例并生成测试报告。

软件测试资料

软件测试资料

1.软件的泛在特性:“无孔不入,无处不在,超强控制”1.软件的可靠性:对软件在设计,开发及预设环境下具有特定能力的置信度的度量,也是衡量软件质量发主要指标2.为啥要进行软件测试:发现软件的缺陷与故障,会造成巨大的损失3.什么是软件测试?正向思维:为了展示软件符合设计要求,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逆向思维: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和系统中的薄弱环节,直至找不出错误4.定义:5.6.黑盒测试:不看内部结构,只看输入输出结果7.测试的目的:发现缺陷,错误和质量度量PS;软件缺陷:软件中可以影响程序正常运行的问题产生缺陷的原因:需求不明确,软件结构比较复杂,员工水平,项目时间软件质量:软件产品的需求软件质量的3个层次:1满足需求分析中的设计,2满足客户的需要,3满足客户的未来需求8.软件测试原则9.软件测试基本原理10.软件测试类型:功能测试:使用一系列测试用例测试,每个测试用例要覆盖功能特定的输入输出行为,常采用黑盒测试(最重要的)非功能测试:恢复测试:确认测试:11.瀑布模型:优点:更好把控每个阶段,分工明确快速原型模型:优点:克服用户需求不明确带来的风险,减少成本缺点:设计比较难,对开发人员要求较高螺旋模型:使用率不高强调风险分析,把软件质量体现在开发中,成本把控较好缺点:构建模型繁琐,适合大型项目敏捷模型: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软件的开发,快速响应需求变化,测试先于开发,注重人的作用优点:及时调整需求缺点:对管理要求高,适合小型项目12.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的关系:软件测试模型:V模型优点:把大块内容分小缺点:不能及时测试,修改错误人力与经济损失较大W模型优点:开发与测试同时进行缺点:无法实行迭代,找错工作量较大H模型:测试是单独分开的模型:测试分片段,频繁测试会增加工作量12软件测试策略概念:把测试用例集成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步骤,保证软件开发的顺利进行特征:1基于模块层,延伸到整个系统2不同的测试技术适用于不同的时间段3测试和调试是不同的活动4测试过程和开发各阶段的关系好的测试用例特点:1发现缺陷的可能性较高2不要冗余3测试用例要独立执行软件测试的基本流程:需求分析阶段,测试计划介绍,编写测试用例,测试执行阶段,输出测试报告13组件测试:测试对象为函数,方法,类;特征:1一般由开发人员来完成2组件独立进行测试3被测组件可以由更小的组件来组成4测试关注组件的内部行为5根据内容进行正确性检测模块:能够单独命名且能够独立完成一定功能的代码集合驱动模块:被测模块的上一级模块桩模块:在测试时被测模块所调用的模块14测试:是从已知条件开始,具有预先定义的内容,可以预测结果调试:从未知条件开始,结果无法预计15集成测试:又称之为组装测试,联合测试,就是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概要设计组装成子系统或系统分类:非增值式集成方式(找错比较困难),增值式集成方式(渐增式集成方式)1自顶向下集成测试2自底向上测试3核心集成测试16系统测试:在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后对系统的功能或性能进行总体测试分类:压力测试,容量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容错测试、17确认测试:有效性测试。

软件测试学习资料

软件测试学习资料

软件测试学习资料第一阶段(软件测试理论及根底)Windows操作系统及网络根底:软件测试概念、计算机层次、软件分类、互联网概述、IP地址、虚拟机使用、操作系统安装软件测试根底理论:软件开发阶段划分,软件测试阶段划分,模型和分类、软件测试主要原那么、测试用例概念、测试方法选择、TestDirector概述、软件测试打算编写。

功能测试工程实践:熟识软件需求、编写测试打算、编写测试用例、执行测试用例、提交bug、编写测试总结报告。

其次阶段(编程开发技术)Java程序设计:Java开发环境变量的配置,Java程序的根本构造变量、常量、根本数据类型、流程掌握,Java面对对象编程的根本概念,Java I/O 核心技术,Java网络编程技术,Java的大事处理模型、Swing组件模型,HTML技术、Servlet/JSP技术数据库根底:数据库系统的根本概念,根本SQL语句,数据完好性约束,索引的创立和使用,视图的创立和使用,高级查询,存储过程的定义和使用,Oracle及SQL Server2022根本操作,SQL Plus的根本使用,PLSQL Developer的使用,序列,索引,视图,函数和存储过程功能测试工具QTP:QTP的根本使用流程,使用QTP录制应用程序及Web程序,QTP的测试对象管理机制、对象仓库的使用,标准检查点、文本检查点、文本域检查点、图像检查点、数据库检查点、其他检查点,脚本参数化,使用模拟录制模式、使用低级录制模式、使用QTP进展回来测试,VBScript根本语法构造;或者可以从零编码测试工具TestWriter入手,易操作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自动化工具分类,性能测试简介,Loadrunner概述;负载/压力测试打算的编写;开发脚本VuGenerator;设计和运行场景——Controller;分析结果Analysis,LoadRunner数据池技术剖析;HTTP的报文构造,Correlation技术,LoadRunner中文件下载,网页细分图,LR扫瞄器模拟设置,LR监视的性能计数器,LR中资源分析实;测试管理工具Quality Center:Quality Center概述,Quality Center产品框架;Quality Center的站点管理;Quality Center的工程管理; Quality Center 测试管理中的白盒测试技术与白盒测试工具:白盒测试的`方法;圈冗杂度的计算;面对对象的测试;使用Junit进展单元测试Unix操作系统及网络环境:Unix的历史,安装;Unix文件系统构造,FTP工具,名目共享;Unix常用指令;Unix Web效劳器安装与配置,MySQL数据库的安装使用,邮件效劳器的安装与使用;Unix Perl模块的安装,Shell 编程,SecureCRT和SSH;Unix SVN的配置和使用;自动化工具工程实践:使用QTP对Web工程进展功能测试;使用LoadRunner进展性能测试;使用QC进展测试管理。

测试计划 软件测试资料大全

测试计划 软件测试资料大全

项目名称技术文档测试计划目录第I 页1 概述1.1 编写目的[可照抄下列语句,也可适当修改。

]本文档的编写目的在于为整个测试阶段的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提供指南;确定测试的内容和范围,为评价系统提供依据。

1.2 参考资料说明软件测试所需的资料(需求分析、设计规范等)。

1.3 术语和缩写词说明本次测试所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和缩写词等。

1.4 测试种类说明本次测试所属的测试种类(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有效性测试、系统测试、用户测试)及测试的对象。

2 系统描述简要描述被测软件系统,可用图表加解释的形式,说明被测系统的输入、基本处理功能及输出,为进行测试提供一个提纲。

3 测试环境3.1 硬件列出进行本次测试所需的硬件资源的型号、配置和厂家。

3.2 软件列出进行本次测试所需的软件资源,包括操作系统和支持软件(不含待测软件)的名称、版本、厂家。

第1 页4 测试安排4.1 (子系统1名称和项目唯一标识号)4.1.1 测试总体要求描述本次测试的要求,如:对所有功能进行正确性测试;使用一些虚假值、最大值和错误值对软件进行测试;对软件进行错误检测和出错恢复的测试;对特定环境条件的组合,用模拟测试数据对软件进行测试;使用从环境中提取的“真实数据”作为输入,对软件进行测试。

4.1.2 主要测试内容列出提纲。

4.1.3 测试进度安排给出进行测试工作的时间安排。

4.2 (子系统2名称和项目唯一标识号)5 测试数据的记录、整理和分析说明对本次测试得到数据的记录、整理和分析的方法和存档要求。

审核:年月日批准:年月日注:本文档由测评组提交,审核由技术总监签字,由技术评审小组批准。

第2 页。

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资料整理

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资料整理

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资料整理•相关推荐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资料整理如何解决死锁问题原理:产生死锁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系统资源不足。

进程运行推进的顺序不合适。

资源分配不当等。

如果系统资源充足,进程的资源请求都能够得到满足,死锁出现的可能性就很低,否则就会因争夺有限的资源而陷入死锁。

其次,进程运行推进顺序与速度不同,也可能产生死锁。

死锁的条件互斥条件(Mutual exclusion):资源不能被共享,只能由一个进程使用。

请求与保持条件(Hold and wait):已经得到资源的进程可以再次申请新的资源。

非剥夺条件(No pre-emption):已经分配的资源不能从相应的进程中被强制地剥夺。

循环等待条件(Circular wait):系统中若干进程组成环路,改环路中每个进程都在等待相邻进程正占用的资源。

处理死锁的策略1.忽略该问题。

例如鸵鸟算法,该算法可以应用在极少发生死锁的的情况下。

为什么叫鸵鸟算法呢,因为传说中鸵鸟看到危险就把头埋在地底下,可能鸵鸟觉得看不到危险也就没危险了吧。

跟掩耳盗铃有点像。

2.检测死锁并且恢复。

3.仔细地对资源进行动态分配,以避免死锁。

4.通过破除死锁四个必要条件之一,来防止死锁产生。

有两个小组对同一个软件进行测试(测试的时间不清楚,软件的规模不清楚),A组测试出50个Bug;B组测试出55个Bug,提交汇总后发现其中有25个是相同的;我的问题是:请你估算一下这个软件还有多少个Bug没被发现?听一个同事说有次面试的时候主考官给他出了这样一道题,正好在很久以前看到过类似的资料,这里给大家共享出来,看看这种算法合理不。

先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30,怎么算出来的呢?可以按照下面的公式:可以估计出的软件的缺陷共有:50*55/25=110个目前已经发现的有:50+55-25=80个没有发现的bug有:110-80=30个这个公式又是怎么得出来的呢,可以看看下面的推导过程:B---组A和组B都发现的缺陷数N1---组A发现的缺陷数N2---组B发现的缺陷数T---软件所有的缺陷数根据原理:组A发现的缺陷数占总缺陷数的比例等于组A和组B 都发现的缺陷数占组B发现的缺陷数的比例,即N1/T=B/N2上面的公式改变形式即:T= N1*N2/B(软件总bug数)一个程序读入3个整数,a:输出最大值或最小值A:最大值:(最小值把“>”替换为“<”,“max”替换为“min”)#include#definr max(x,y) (((x) > (y)) ? (x) : (y))int main(){int a,b,c,d;scanf(“%d,%d,%d”.&a,&b,&c);d=max(a,max(b,c));printf(“max=%d\n”,d)}白箱测试和黑箱测试是什么?什么是回归测试?白盒测试是测试人员要了解程序结构和处理过程,按照程序内部逻辑测试程序,检查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按照预定要求正确工作.它主要的针对被测程序的源代码,测试着可以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功能.白盒测试流程:源程序-->分析程序内部逻辑结构-->流程图-->制定测试用例-->被测程序-->执行路径-->覆盖情况分析黑盒测试:主要是根据功能需求来测试程序是否按照预期工作,是要从用户的角度分析.尽量发现代码所表现的外部行为的错误.黑盒测试应该是由测试团队来完成的.根据某个给定的输入,应该能够理解并详细说明程序的预期输出.黑盒测试流程:功能需求-->产生测试用例-->被测程序-->输出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比较-->分析功能是否实现.回归测试:在对软件进行修正后进行的有选择的重新测试过程.一般要重复已用的测试用例.目的是检验软件在更改后所引起的错误,验证软件在修改后未引起不希望的有害效果.如果想成为一个比较好的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话,以下这些条件是需要具备的:1.你要有较好的编写代码的水平,最好是自己亲自独立完成过某软件的开发工作2.需要对数据库有较为清楚的认识,以及会编写数据库脚本3.了解至少2种以上的操作系统,并且对问题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5.集成测试通常都有那些策略?1、在把各个模块连接起来的时候,穿越模块接口的数据是否会丢失;2、各个子功能组合起来,能否达到预期要求的父功能;3、一个模块的功能是否会对另一个模块的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5、单个模块的误差积累起来,是否会放大,从而达到不可接受的程度。

软件测试相关资料合集

软件测试相关资料合集

唉!很多东西,看似简单,实际上还是需要去深入学习理解。

融汇贯通用户视角的软件性能从用户的角度来说,软件性能就是软件对用户操作的响应时间。

说得更明确一点,对用户来说,当用户单击一个按钮、发出一条指令或是在Web 页面上单击一个链接,从用户单击开始到应用系统把本次操作的结果以用户能察觉的方式展示出来,这个过程所消耗的时间就是用户对软件性能的直观印象。

图1.1以一个Web 系统为例,说明了用户的这种印象。

应B 服务器时间图1.1 Web 系统的响应必须要说明的是,用户所体会到的“响应时间”既有客观的成分,也有主观的成分。

例如,用户执行了某个操作,该操作返回大量数据,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事务的结束应该是系统返回所有的数据,响应时间应该是从用户操作开始到所有数据返回完成的整个耗时;但从用户的主观感知来说,如果采用一种优化的数据呈现策略,当少部分数据返回之后就立刻将数据呈现在用户面前,则用户感受到的响应时间就会远远小于实际的事务响应时间(顺便说一下,这种技巧是在C/S 结构的管理系统中开发人员常用的一种技巧)。

表1-1给出了管理员关注的部分性能相关问题的列表。

表1-1 管理员关注的部分性能相关问题响应时间是指系统对事件产生响应所需要的时间。

管理员已经知道,在并发用户数为100时,A 业务的响应时间为8秒,那么此时的系统状态如何呢?服务器的CPU使用是不是已经达到了最大值?是否还有可用的内存?应用服务器的状态如何?我们设置的JVM可用内存是否足够?数据库的状况如何?是否还需要进行一些调整?这些问题普通的用户并不关心,因为这不在他们的体验范围之内;但对管理员来说,要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的良好性能,就必须关心这些问题。

管理员还会想要知道系统具有多大的可扩展性,处理并发的能力如何;而且,管理员还会希望知道系统可能的最大容量是什么,系统可能的性能瓶颈在哪里,通过更换哪些设备或是进行哪些扩展能够提高系统性能,了解这些情况,管理员才能根据系统的用户状况制定管理措施,在系统出现计划之外的用户增长等紧急情况的时候能够立即制定相应措施,进行迅速的处理;此外,管理员可能还会关心系统在长时间的运行中是否足够稳定,是否能够不间断地提供业务服务等。

软件测试参考资料

软件测试参考资料

目录1.软件测试的目的 (3)1.1.软件测试的定义 (3)1.2.软件测试的目的 (3)1.2.1. 软件测试的商业目的 (3)1.3.软件测试员的目标 (4)2.测试的名词术语 (4)2.1.软件缺陷 (4)2.2.测试用例 (5)2.3.测试数据 (5)2.4.产品说明书 (5)2.5.黑盒测试 (5)2.6.白盒测试 (6)2.7.静态测试 (6)2.8.动态测试 (6)3.V模型简介 (6)4.单元测试(模块测试) (8)4.1.驱动模块 (8)4.2.桩模块 (9)4.3.单元测试的任务 (10)4.3.1. 模块接口测试 (10)4.3.2. 局部数据结构测试 (10)4.3.3. 独立执行通路测试 (10)4.3.4. 出错处理测试 (11)4.3.5. 边界条件测试 (11)5.集成测试 (12)5.1.自顶向下集成 (12)5.2.自底向上集成 (14)6.系统测试 (15)6.1.性能测试(Performance Testing) (15)6.2.强度测试(牢固性测试、Stress Testing) (16)6.3.恢复性测试(Recovery Testing) (16)6.4.安全性测试(Security Testing) (16)6.5.兼容性测试(Compatibility Testing) (17)7.验收测试 (17)8.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8)8.1.测试用例的基本设计原则 (18)8.2.白盒测试用例设计 (18)8.2.1.语句覆盖 (19)8.2.2.判定覆盖 (19)8.2.3.条件覆盖 (20)8.2.4.条件组合测试 (20)8.2.5.路径测试 (21)8.2.6.测试用例的组合和优化 (21)8.3.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 (22)8.3.1.等价类分法 (22)8.3.2.边界值法 (25)8.3.3.其他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完整版)软件测试基础知识大全必备,推荐文档

(完整版)软件测试基础知识大全必备,推荐文档

瀑布模型的特点(文档是主体),很多的问题在最后才会暴露出来。

迭代模型比瀑布模型问题暴露的要早;快速原型法比瀑布模型直观。

3.软件测试概念广义概念:指软件生存周期中所有的检查、评审和确认工作,其中包括了对分析、设计阶段,以及完成开发后维护阶段的各类文档、代码的审查和确认狭义概念:识别软件缺陷的过程,即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不一致4.软件测试目的✓测试的目的就是发现软件中的各种缺陷✓测试只能证明软件存在缺陷,不能证明软件不存在缺陷✓测试可以使软件中缺陷降低到一定程度,而不是彻底消灭✓以较少的用例、时间和人力找出软件中的各种错误和缺陷,以确保软件的质量5.软件测试原则✓Good-enough: 一种权衡投入/产出比的原则✓保证测试的覆盖程度,但穷举测试是不可能的✓所有的测试都应追溯到用户需求✓越早测试越好,测试过程与开发过程应是相结合的✓测试的规模由小而大,从单元测试到系统测试✓为了尽可能地发现错误,应该由独立的第三方来测试✓不能为了便于测试擅自修改程序✓既应该测试软件该做什么也应该测试软件不该做什么6.软件测试的的重点✓测试用例的设计–测试用例的设计是整个软件测试工作的核心–测试用例反映对被测对象的质量要求,决定对测试对象的质量评估✓测试工作的管理–尤其是对包含多个子系统的大型软件系统,其测试工作涉及大量人力和物力,有效的测试工作管理是保证有效测试工作的必要前提✓测试环境的建立–测试环境应该与实际测试环境一致7.黑盒测试✓什么是黑盒测试–又称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是针对软件的功能需求/实现进行测试,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符合需求,不考虑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黑盒测试方法–功能划分–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错误推测等8.什么是白盒测试–白盒测试也称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必须知道软件内部工作过程,通过测试来检测软件内部是否按照需求、设计正常运行–白盒测试的主要方法–对应于程序的一些主要结构:语句、分支、逻辑路径、变量;白盒测试的主要方法是:–语句覆盖方法–分支覆盖方法–逻辑覆盖方法9.什么是动态测试动态测试需要在开发/测试环境或实际运行环境中运行软件,并使用测试用例去查找软件缺陷;动态测试包括功能确认与接口测试、覆盖率分析、性能分析、内存分析等10.什么是静态测试静态测试不实际运行软件,主要是对软件的编程格式、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估.静态测试包括代码检查、程序结构分析、代码质量度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唉!很多东西,看似简单,实际上还是需要去深入学习理解。

融汇贯通用户视角的软件性能从用户的角度来说,软件性能就是软件对用户操作的响应时间。

说得更明确一点,对用户来说,当用户单击一个按钮、发出一条指令或是在Web 页面上单击一个链接,从用户单击开始到应用系统把本次操作的结果以用户能察觉的方式展示出来,这个过程所消耗的时间就是用户对软件性能的直观印象。

图1.1以一个Web 系统为例,说明了用户的这种印象。

应B 服务器时间图1.1 Web 系统的响应必须要说明的是,用户所体会到的“响应时间”既有客观的成分,也有主观的成分。

例如,用户执行了某个操作,该操作返回大量数据,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事务的结束应该是系统返回所有的数据,响应时间应该是从用户操作开始到所有数据返回完成的整个耗时;但从用户的主观感知来说,如果采用一种优化的数据呈现策略,当少部分数据返回之后就立刻将数据呈现在用户面前,则用户感受到的响应时间就会远远小于实际的事务响应时间(顺便说一下,这种技巧是在C/S 结构的管理系统中开发人员常用的一种技巧)。

表1-1给出了管理员关注的部分性能相关问题的列表。

表1-1 管理员关注的部分性能相关问题响应时间是指系统对事件产生响应所需要的时间。

管理员已经知道,在并发用户数为100时,A 业务的响应时间为8秒,那么此时的系统状态如何呢?服务器的CPU使用是不是已经达到了最大值?是否还有可用的内存?应用服务器的状态如何?我们设置的JVM可用内存是否足够?数据库的状况如何?是否还需要进行一些调整?这些问题普通的用户并不关心,因为这不在他们的体验范围之内;但对管理员来说,要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的良好性能,就必须关心这些问题。

管理员还会想要知道系统具有多大的可扩展性,处理并发的能力如何;而且,管理员还会希望知道系统可能的最大容量是什么,系统可能的性能瓶颈在哪里,通过更换哪些设备或是进行哪些扩展能够提高系统性能,了解这些情况,管理员才能根据系统的用户状况制定管理措施,在系统出现计划之外的用户增长等紧急情况的时候能够立即制定相应措施,进行迅速的处理;此外,管理员可能还会关心系统在长时间的运行中是否足够稳定,是否能够不间断地提供业务服务等。

对于一个没有达到预期性能规划的应用,开发人员最想知道的是,这个糟糕的性能表现究竟是由于系统架构选择的不合理还是由于代码实现的问题引起?由于数据库设计的问题引起?抑或是由于系统的运行环境引发?或者,对于一个即将发布到现场给用户使用的应用,开发人员可能会想要知道当大量用户访问这个系统时,系统会不会出现某些故障,例如,是否存在由于资源竞争引起的挂起?是否存在由于内存处理等问题引起的系统故障?因此,对开发人员来说,单纯获知系统性能“好”或者“不好”的评价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他们更想知道的是“哪些地方是引起不好的性能表现的根源”或是“哪里可能存在故障发生的可能”。

表1-2给出了开发视角的软件性能关注内容。

表1-2 开发人员关注的性能问题总结以上我们描述了3个不同层面上的软件性能关注点,由此可见,不同的对象对软件系统性能的关注是有着显著的差异的。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以我们的系统干系人来分析,大部分用户对性能的理解属于“用户视角”,项目的维护人员或是用户方的项目经理一般会从“管理员视角”来看待软件性能的问题,而项目的创建者——开发人员(包括设计人员)自然就是从“开发视角”来关注软件性能了。

因此,对软件性能测试来说,在不同的层面上要求我们关注不同的内容:从直接体验的用户的角度来说,表现为软件系统对用户操作的响应时间;在系统或是管理员的关注层面,我们还需要从软件的性能表现分析系统的可扩展性、并发能力等指标;最后,从最贴近软件的创建者——开发人员的角度来说,还需要为软件性能问题进行定位,了解性能的制约因素和引起性能问题的关键原因。

1.2 软件性能的几个主要术语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吞吐量、性能计数器,在使用性能测试工具进行测试时,还会接触到“思考时间(Think Time)”的概念(1)响应时间是“对请求作出响应所需要的时间”,而且,我们把响应时间作为用户视角的软件性能的主要体现。

图1.1将用户所感受到的软件性能(响应时间)接收到数据后用户把数据呈现出来的时间;到客户端接收到数据所消耗的时间。

不会区分“系统响应时间”和“响应时间”,直接把这里的“系统响应时间”等同于“响应时间”。

“系统响应时间”定义为“应用系统从发出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响应所消耗的时间”,而许多描述性能测试的书或者工具却把“响应时间”定义为“应用系统从请求发出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最后一个字节数据所消耗的时间”。

响应时间可以被进一步分解。

图1.2描述了一个Web应用的页面响应时间的构成。

从图中可以看到,页面的响应时间可被分解为“网络传输时间”(N1+N2+N3+N4)和“应用延迟时间”(A1+A2+A3),而“应用延迟时间”又可以分解为“数据库延迟时间”(A2)和“应用服务器延迟时间”(A1+A3)。

之所以要对响应时间进行这些分解,主要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定位性能瓶颈的所在。

在后续的实例讨论中,读者将会看到如何应用这些响应时间的分解进行性能问题的定位。

图1.2 Web应用的页面响应时间分解因此,在进行性能测试时,“合理的响应时间”取决于实际的用户需求,而不能依据测试人员自己的设想来决定。

(2) 并发用户数该概念不从业务角度出发,而是从服务端承受的压力出发,描述的是同时向客户端发出请求的客户,该概念一般结合并发测试(Concurrency Testing)使用,体现的是服务端承受的最大并发访问数。

首先,如果性能测试的目标是验证当前系统能否支持现有用户的访问,最好的办法就是弄清楚会有多少用户会在同一个时间段内访问被测试的系统,如果使用性能测试工具模拟出与系统的访问用户数相同的用户,并模拟用户的行为,那得到的测试结果就能够真实反映实际用户访问时的系统性能表现,这样一来,也就能够通过性能测试了解到当系统处于实际用户访问时,会具有怎样的性能表现。

这里提到的在同一个时间段内访问系统的用户数量,也就是我们说的并发用户数的一个概念,这种并发的概念通常在性能测试(Performance Testing)方法中使用,用于从业务的角度模拟真实的用户访问,体现的是业务并发用户数。

下面我们用一个更接近实际的例子来说明这两个并发概念之间的不同。

图1.4所示是实际应用系统的演示。

应如果考虑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服务器所承受的压力,情况就会不同了:在该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把整个运行过程划分为离散的时间点,在每个点上,都有一个“同时向服务端发送请求的客户数”,这个就是所称的服务端承受的最大并发访问数。

如果能找到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大可能的服务端承受的最大并发访问数,则在该用户数下,服务器承受的压力最大,资源承受的压力也最大,在这种状态下,可以考虑通过并发测试(Concurrency Testing)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并发引起的资源争用等问题。

假设有一个OA系统,该系统有2 000个使用用户——这就是说,可能使用该OA系统的用户总数是2 000名,这个概念就是“系统用户数”,该系统有一个“在线统计”功能(系统用一个全局变量计数所有已登录的用户),从在线统计功能中可以得到,最高峰时有500人在线(这个500就是一般所说的“同时在线人数”),那么,系统的并发用户数是多少呢?根据我们对业务并发用户数的定义,这500就是整个系统使用时最大的业务并发用户数。

服务器实际承受的压力不只取决于业务并发用户数,还取决于用户的业务场景。

那么,该系统的服务端承受的最大并发访问数是多少呢?这个取决于业务并发用户数和业务场景,一般可以通过对服务器日志的分析得到。

前面已经说过,“并发用户数”决定于具体的业务场景,因此,在确定这个“并发用户数”之前,必须先对用户的业务进行分解,分析出其中的典型业务场景(也就是用户最常使用、最关注的业务操作),然后基于场景采用某些方法获得其“并发用户数”。

在实际的性能测试工作中,测试人员一般比较关心的是业务并发用户数,也就是从业务角度关注究竟应该设置多少个并发数比较合理,因此,在后面的讨论中,也是主要针对业务并发用户数进行讨论,而且,为了方便,直接将业务并发用户数称为并发用户数。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获得测试人员关心的并发用户数的具体数值呢?下面给出了一些用于估算并发用户数的公式,详细内容可参见书后参考文献[3]。

T nLC = (1)C C C3ˆ+≈ (2) 在公式(1)中,C 是平均的并发用户数;n 是login session 1的数量;L 是login session 的平均长度2;T 指考察的时间段长度。

例如,对一个典型的OA 应用,考察的时间段长度应该为8小时的工作时间。

公式(2)则给出了并发用户数峰值的计算方式,其中,Cˆ指并发用户数的峰值,C 就是公式(1)中得到的平均的并发用户数。

该公式的得出是假设用户的login session 产生符合泊松分布而估算得到的。

下面根据书后参考文献[3]给出的方法进行实例计算。

实例:假设有一个OA 系统,该系统有3000个用户,平均每天大约有400个用户要访问该系统,对一个典型用户来说,一天之内用户从登录到退出该系统的平均时间为4小时,在一天的时间内,用户只在8小时内使用该系统。

则根据公式(1)和公式(2),可以得到:C =400×4/8=200≈Cˆ200+3×200=242 书后参考文献[3]同时还给出根据并发用户数估算其他相关属性的方法。

例如,如果能够知道平均每个用户发出的请求数(假设为u ),则系统的总吞吐量就可估算为 u ×C 。

当然,书后参考文献[3]给出的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但仔细考究起来,其并不是惟一,甚至说不上是最精确的方法,因为在公式中仍然需要估算“平均用户数”和“login session 的长度”,而要精确估算这两个值并不容易。

另外,考虑到用户的业务操作存在一定的时间集中性(也就是说,用户对系统业务的访问往往不是平均分布在整个考察时间段内,而是相对集中地分布在某几个时间段内),采用公式(1)和公式(2)进行计算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

基于书后参考文献[3]提供的方法,我们给出对该公式使用的一些建议,遵循这些建议,可以更精确地计算得到并发用户数:(1)以更细的时间粒度进行考察:例如,可以设定1个小时为考察时间的粒度,对一个典型的OA 系统,将一天的上班时间划分为8个区间,这样可以解决前面提到的业务操作存在的时间集中性的问题。

(2)考虑典型的业务模式:不同的应用有不同的业务模式,例如,一个内部系统一般在上班开始后的30分钟至1个小时集中出现用户的登录;一个账务系统在每月的结账日前几天会比较繁忙;一个门户网站在重大消息发布的前后会有访问高峰;一个旅游的网站在节假日前夕会有大量用户的访问……因此,在考虑计算并发用户数时,可以结合应用的业务模式,多考虑一些可能发生的场景,基于这些场景进行估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