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分优化的在线教师教学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h t t p://w e n k u.b a i d u.c o m/v i e w /2b f c c f3131126e d b6f1a10f2.ht m lh t t p://x u e s h u.b a i d u.c o m/s?tn=S E_b a i d u x u e s h u_c1g j e u p a&wd=%E5%9C%A8%E7%B A%B F%E6%95% 99%E5%A D%A6%E8%B4%A8%E9%87%8F%E8%A F%84%E4%B B%B7%E7%B3%B B%E7%B B%9F%E7%9A%84%E8%A E%B E%E8%A E%A1%E4%B8%8E%E5%A E%9E%E7%8E%B0&i e=u t f-8h t t p://m a x.b o o k118.c o m/h t m l /2014/0313/6547497.s h t mh t t p://m a x.b o o k118.c o m/h t m l /2013/0610/4122951.s h t m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可以方便和全面地收集教师教学工作的数据,提供师生网上评教的评分结果,快速集中收集各方面的评教信息,使教务管理部门能够及时了解教学动态和师资情况,为教务老师提供相关决策支持,为职称评聘提供教学工作质量的科学依据,同时减轻了教务老师的工作量。
系统用户分为三类,分别是学生、教师和管理员。
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选课并对教师及其所教授的课程进行打分、留言,教师可以查看学生对自己的评教结果和留言以及对其同行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管理者可以对学生以及教师同行评教的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同时可以查看教师排行榜并打印。
查询可根据查询条件的不同显示不同的查询结果,同时也可根据统计要求显示不同的结果。
系统是基于Windows XP操作系统,采用JSP开发,并使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来实现。
在线教育平台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改进方案
在线教育平台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改进方案第一章引言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第二章在线教育平台课程设计原则 (3)2.1 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3)2.2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编排 (4)2.3 教学策略与方法 (4)第三章课程内容设计与开发 (4)3.1 课程内容框架构建 (4)3.1.1 课程目标定位 (4)3.1.2 课程模块划分 (5)3.1.3 课程内容编排 (5)3.2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5)3.2.1 教学资源筛选与整合 (5)3.2.2 教学资源优化与创新 (5)3.2.3 教学资源管理与维护 (5)3.3 课程实践环节设计 (5)3.3.1 实践项目设计 (5)3.3.2 实践环节组织与管理 (5)3.3.3 实践成果评价与反馈 (5)3.3.4 实践环节持续改进 (6)第四章教学互动与沟通 (6)4.1 在线教学互动方式 (6)4.2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6)4.3 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6)第五章在线教育平台评价体系概述 (7)5.1 评价体系的基本构成 (7)5.2 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7)5.3 评价体系的实施策略 (8)第六章学习成果评价 (8)6.1 学习成果的评价指标 (8)6.1.1 知识掌握程度 (8)6.1.2 技能掌握程度 (9)6.1.3 学习态度与习惯 (9)6.2 学习成果评价的方法与工具 (9)6.2.1 定量评价方法 (9)6.2.2 定性评价方法 (9)6.2.3 评价工具 (9)6.3 学习成果评价的反馈与改进 (9)6.3.1 反馈方式 (10)6.3.2 改进措施 (10)第七章教学过程评价 (10)7.1 教学过程的评价指标 (10)7.2 教学过程评价的方法与工具 (10)7.3 教学过程评价的反馈与改进 (11)第八章教师评价 (11)8.1 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 (11)8.2 教师评价的方法与工具 (12)8.3 教师评价的反馈与改进 (12)第九章学生评价 (12)9.1 学生评价的指标体系 (13)9.1.1 引言 (13)9.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3)9.1.3 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13)9.2 学生评价的方法与工具 (13)9.2.1 引言 (13)9.2.2 评价方法 (13)9.2.3 评价工具 (13)9.3 学生评价的反馈与改进 (14)9.3.1 引言 (14)9.3.2 反馈机制 (14)9.3.3 改进措施 (14)第十章改进策略与实施 (14)10.1 基于评价结果的课程改进策略 (14)10.1.1 课程内容优化 (14)10.1.2 教学方法改进 (15)10.1.3 课程资源建设 (15)10.2 基于评价结果的评价体系改进策略 (15)10.2.1 评价指标优化 (15)10.2.2 评价方法改进 (15)10.2.3 评价反馈机制完善 (15)10.3 改进策略的实施与监控 (16)10.3.1 实施步骤 (16)10.3.2 监控措施 (16)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线教育逐渐成为传统教育的重要补充,甚至在一些领域实现了对传统教育的超越。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题库
第一章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1.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要素:教师、环境、资源、设计、过程。
3.以视听为基础的集体教学模式指在学校班级教学的基础上由视听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视听设备、语言实验室等)的引入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
4.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个别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适合满足个别学生需要的教学。
5.以过程技术为基础的小组学习模式:过程技术指的是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并且能够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与学的模式和方法。
这里“技术”指思考问题的过程和方式。
如程序教学、合作学习、讨论、游戏和模拟等。
6.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远程教学模式:学生与教师在地点上分离;实施有组织的教学项目;应用远程传播媒体系统;有双向交流的渠道。
7.现代教育技术引起的变革:学习空间与方式的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强调以课本、课堂、教师为中心,运用灌输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使用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内容)和媒体);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8.教育信息化特征:从技术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从教育属性看——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协作性。
9.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信息化中的作用: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系统开放化。
10.管理自动化: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过程的系统叫做“CMI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包括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
最近的发展趋势是在网络上建立电子学档,其中包含学生电子作品、学习活动记录、学习评价信息等。
11.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个体专业水平的提升。
特点:自主性、阶段性和连续性、情景性、多样性。
教师工作包括:观察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组织教学活动、训练学生和评价学生学习等12.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职前教育和入职教育、教师个人环境、自主发展意识、在职发展机会、组织环境等。
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智慧教育系统开发方案设计
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智慧教育系统开发方案设计第1章教育信息化背景与需求分析 (3)1.1 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 (3)1.1.1 政策支持 (4)1.1.2 技术进步 (4)1.1.3 市场需求 (4)1.2 智慧教育需求分析 (4)1.2.1 教育资源共享 (4)1.2.2 个性化教学 (4)1.2.3 教学互动与评价 (4)1.2.4 教育管理与服务 (5)1.2.5 安全与隐私保护 (5)第2章智慧教育系统架构设计 (5)2.1 系统总体架构 (5)2.2 模块划分与功能描述 (5)2.3 技术选型与标准 (6)第3章用户画像与需求分析 (6)3.1 用户类型与特征 (6)3.1.1 学生用户 (6)3.1.2 教师用户 (7)3.1.3 家长用户 (7)3.1.4 管理员用户 (7)3.2 用户需求分析 (7)3.2.1 学生用户需求 (7)3.2.2 教师用户需求 (7)3.2.3 家长用户需求 (8)3.2.4 管理员用户需求 (8)3.3 用户场景设计 (8)3.3.1 学生用户场景 (8)3.3.2 教师用户场景 (8)3.3.3 家长用户场景 (8)3.3.4 管理员用户场景 (9)第4章教育资源库建设 (9)4.1 教育资源分类与整合 (9)4.1.1 教育资源分类体系构建 (9)4.1.2 教育资源整合策略 (9)4.2 教育资源存储与管理 (9)4.2.1 教育资源存储方案 (9)4.2.2 教育资源管理策略 (9)4.3 教育资源共享与推荐 (10)4.3.1 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10)4.3.2 教育资源推荐系统 (10)第5章在线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10)5.1 课程管理模块 (10)5.1.1 课程信息管理 (10)5.1.2 课程资源管理 (10)5.1.3 课程班级管理 (10)5.2 互动教学模块 (10)5.2.1 实时课堂互动 (11)5.2.2 课堂提问与回答 (11)5.2.3 课堂讨论区 (11)5.3 作业与评价模块 (11)5.3.1 作业发布与提交 (11)5.3.2 作业批改与评价 (11)5.3.3 成绩管理 (11)5.3.4 教学评价 (11)第6章智能辅导与个性化推荐 (11)6.1 学生学习数据分析 (11)6.1.1 数据采集与处理 (11)6.1.2 学习特征提取 (12)6.1.3 学习画像构建 (12)6.2 智能辅导策略设计 (12)6.2.1 知识点掌握程度评估 (12)6.2.2 学习路径推荐 (12)6.2.3 学习资源推荐 (12)6.3 个性化推荐算法 (12)6.3.1 内容推荐算法 (12)6.3.2 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12)6.3.3 深度学习推荐算法 (13)6.3.4 强化学习推荐算法 (13)第7章教育管理与决策支持 (13)7.1 教育管理模块设计 (13)7.1.1 管理模块概述 (13)7.1.2 功能需求分析 (13)7.1.3 系统架构设计 (13)7.1.4 关键技术研究 (13)7.2 教育数据可视化 (14)7.2.1 数据可视化概述 (14)7.2.2 数据可视化设计 (14)7.3 决策支持与分析 (14)7.3.1 决策支持概述 (14)7.3.2 预测分析 (14)7.3.3 优化分析 (14)7.3.4 模拟分析 (14)第8章安全与隐私保护 (14)8.1 系统安全策略 (14)8.1.1 物理安全策略 (14)8.1.2 网络安全策略 (15)8.1.3 应用安全策略 (15)8.2 数据加密与备份 (15)8.2.1 数据加密 (15)8.2.2 数据备份 (15)8.3 用户隐私保护措施 (15)8.3.1 用户隐私保护原则 (15)8.3.2 用户隐私保护措施 (15)第9章系统集成与测试 (16)9.1 系统集成方法与策略 (16)9.1.1 集成方法 (16)9.1.2 集成策略 (16)9.2 系统测试与优化 (16)9.2.1 测试方法 (16)9.2.2 优化策略 (16)9.3 系统维护与升级 (17)9.3.1 系统维护 (17)9.3.2 系统升级 (17)第10章项目实施与推广 (17)10.1 项目实施步骤与计划 (17)10.1.1 项目启动 (17)10.1.2 系统设计与开发 (17)10.1.3 系统测试与优化 (17)10.1.4 系统部署与培训 (18)10.1.5 系统运维与持续优化 (18)10.2 项目风险管理 (18)10.2.1 技术风险 (18)10.2.2 项目进度风险 (18)10.2.3 数据安全风险 (18)10.2.4 市场竞争风险 (18)10.3 项目推广与评估 (18)10.3.1 项目推广 (18)10.3.2 项目评估 (18)10.3.3 用户反馈与持续改进 (18)第1章教育信息化背景与需求分析1.1 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范围内教育信息化进程日益加速。
智能化教学设计与评估
教学评估体系构建
▪ 教学评估的指标体系
1.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应包含定量和定性指标。 2.教学评估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 3.教学评估指标应反映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成果。
▪ 教学评估的结果应用
1.教学评估结果应用于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评估结果应向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反馈,并作为改进 教学的依据。 3.教学评估结果的应用应促进教育公平和全面发展。
1.智能推荐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推荐相关的学 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2.智能辅导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 导和答疑服务。 3.智能评估与反馈: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 习成果进行实时评估,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 智能化教学评估的概念与优势
1.智能化教学评估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评估理论,对教学效果 进行客观、全面和及时的评估。 2.智能化教学评估能够提高教学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教学 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3.智能化教学评估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 评估方案,提高教学评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学评估体系构建
教学评估的机制和流程
1.教学评估机制应保证评估的公正、公平和客观。 2.教学评估流程应明确评估的对象、目的、标准和时间安排等方面。 3.教学评估机制和流程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
教学评估的挑战与发展
1.教学评估面临着数据真实性、指标合理性和结果公正性等方面的挑战。 2.教学评估应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 3.教学评估应与教育技术创新相结合,提高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您的需求进行调整优化。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者的认知特征:分析学习者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学习风格,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2.学习者的情感特征:分析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和兴趣,为教学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1今天的学习培训,收获良多!李秀华老师的精彩课例、崔成林教授的《大道至简的教改策略—基于目标(标准)的课堂学习与课外作业设计》讲座,让我们更为深入地理解在目标的引领下如何开展有效教学。
我们都知道,学生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学业质量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首要和关键要素,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直接影响着学业质量的高低。
课堂上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从教学目标的精准设计与有效达成为切入点,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这是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28月26日上午,迎来了全员培训的最后一场讲座,由杭州市滨江区教育研究院陈忠文老师主讲,主题为《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路径》。
随着20__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言语活动等关键词成为大势所趋。
随之而来的,初中语文教学领域也开始由单篇教学走向群文阅读,走向大单元整体教学。
陈忠文老师对“大单元整体教学”作出了如下诠释: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深度学习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出发,以教材单元的核心内容为基础,提炼单元大概念,构建单元目标体系,向内深入挖掘、向外联结与拓展,合理规划单元教学内容,形成单元整体教学方案并付诸实践。
构建单元目标体系,是实施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最重要一环。
陈忠文老师以杭州闻涛中学高嘉诚老师的课例“人物精神的体现方法”为例,具体描述了单元学习终点,8条学习结果分别指向基本特征,学习方法及应用价值。
明确了单元学习终点后,教师要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具体的支架,以任务为驱动,创设真实情景,以读促写,在问题解决中落实单元学习目标。
那么,大单元整体教学有哪些具体的实施策略呢?陈忠文老师提出了两条具体可实施的路径。
第一,整合资源,群文阅读。
以指向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根据课文核心价值和学情分析来开发整合教学资源,新课标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语文老师要紧扣课程标准,在不脱离语文学习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并根据学生的现实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改造。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为全面推动我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加快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现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和《山西省高等学校精品共享课程立项建设与认定办法(试行)》(晋教高〔2019〕7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我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1.教学内容与资源。
根据课程特点、预设教学目标、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颗粒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
每个短视频应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者学习效果。
课程设置应与我校课堂教学的要求相当。
课程应能够覆盖该课程所有知识点和岗位技能点,应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出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等先进职教理念开发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并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成果应用到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课程资源应力求丰富多样,在数量和类型上大大超出结构化课程所调用的资源范围,实现资源冗余,以方便教师自主搭建课程和学生拓展学习。
表现形式上,要合理使用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和虚拟仿真等各类素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化传统教学的优势,提高微课程、动画、虚拟仿真等资源比例。
应按照资源的内容和性质,科学全面地标注资源属性,方便资源的检索和智能重组。
资源的形式规格应遵循行业通行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
2.教学设计与方法。
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
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各教学环节充分有效,满足学生在线学习的诉求,不是传统课堂的简单翻版。
在线课程实施模式创新构建及应用实践
现代远距离教育2023年第3期总第393期在线课程实施模式创新构建及应用实践郑燕林,赵长明,郭梦琪(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2115)【摘要】课程实施本身是一项关涉到课程计划、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等多个要素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以课程实施理论.ADDIE通用设计模型、PDSA质量管理理论为依据,在专业认证背景下提出“三三六”课程实施模式: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维目标为指向,以大纲制定、情境分析、教学开发、教学实践、目标达成度评价、教学改进等六项举措为抓手,指向促进课程有效实施与质量提升。
2222年春季学期,以在线课程“教育传播学”为例开展模式的应用实践。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结果显示,基于“三三六”模式推进在线课程实施能够取得较好效果,几个关键课程目标达成度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相关性,学生对课程目标达成度有着较高满意度。
【关键词】“三三六”模式;课程实施;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专业认证;在线教学【中图分类号1G44-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21-8702(2228)28-0232-08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教育的微观问题,解决的却是战略大问题”,然而在实然层面,课程又是“中国大学普遍存在的短板、瓶颈、软肋”°]。
推进具有“两性一度”特征的金课建设、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校面对的主要挑战和高校教师必须担负的重要使命。
专业认证是推进专业内涵建设与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专业认证强调“反向设计”与“正向施工”。
“反向设计”是指首先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与高校的办学定位等论证确认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预期学生在毕业5年左右所具备的职业能力与社会成就),为达成预期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在毕业时则需达到一定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的达成又需要相应的课程体系支撑,而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有效支撑又建立在每一门支撑课程目标达成基础之上。
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在当今的教育领域,评价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学评价是指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评估,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改进意见。
构建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什么是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指一套用于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工具、方法和标准。
它将评价教学的多个方面融合在一起,以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的有效性。
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应该能够全面评估教学的各个环节,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标准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评价标准。
教师和学生需要知道他们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并且有清晰的标准来评估他们是否达到了这些目标。
例如,评价标准可以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这些目标和标准应该与课程的学习目标相一致,并且能够体现教学的核心要素。
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应该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
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是基于考试和测验,这种评价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知识掌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并不能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包括观察、讨论、作品展示等。
这些评价方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倾听学生的声音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对于教学的评价和建议是非常宝贵的。
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个别谈话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教学的看法。
学生的反馈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提高教学的效果。
鼓励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应该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应该通过评价体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科技领域的智慧教育系统实施方案
教育科技领域的智慧教育系统实施方案第一章智慧教育系统概述 (2)1.1 智慧教育系统定义 (2)1.2 智慧教育系统架构 (2)1.3 智慧教育系统特点 (3)第二章智慧教育系统需求分析 (3)2.1 用户需求分析 (3)2.2 功能需求分析 (4)2.3 技术需求分析 (4)第三章智慧教育系统设计 (4)3.1 系统架构设计 (4)3.2 关键技术研究 (5)3.3 系统模块设计 (5)第四章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 (6)4.1 教学资源分类与建设 (6)4.2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6)4.3 教学资源应用与推广 (7)第五章个性化教学支持 (7)5.1 学习者模型构建 (7)5.2 个性化教学策略 (7)5.3 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 (8)第六章教育教学评价与改进 (8)6.1 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8)6.2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 (9)6.3 教育教学改进措施 (9)第七章教师专业发展支持 (10)7.1 教师培训与成长 (10)7.1.1 培训内容与形式 (10)7.1.2 培训计划与实施 (10)7.1.3 成长激励机制 (10)7.2 教师教学资源共享 (10)7.2.1 资源建设与整合 (10)7.2.2 资源分类与推送 (10)7.2.3 资源评价与反馈 (11)7.3 教师教学能力评估 (11)7.3.1 评估指标体系 (11)7.3.2 评估流程与实施 (11)7.3.3 评估结果运用 (11)第八章智慧教育系统实施与管理 (11)8.1 实施策略与方法 (11)8.2 项目管理组织与协调 (12)8.3 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 (12)第九章智慧教育系统运维与保障 (12)9.1 系统运维管理 (12)9.1.1 运维组织架构 (13)9.1.2 运维流程与规范 (13)9.1.3 运维工具与平台 (13)9.1.4 运维团队培训与能力提升 (13)9.2 系统安全保障 (13)9.2.1 安全策略制定 (13)9.2.2 安全防护措施 (13)9.2.3 安全审计与监控 (13)9.2.4 应急预案与处置 (13)9.3 系统持续优化 (13)9.3.1 数据分析与挖掘 (14)9.3.2 功能迭代与升级 (14)9.3.3 用户反馈与改进 (14)9.3.4 技术创新与引进 (14)第十章智慧教育系统评估与展望 (14)10.1 智慧教育系统效果评估 (14)10.2 智慧教育系统发展趋势 (14)10.3 智慧教育系统未来展望 (15)第一章智慧教育系统概述1.1 智慧教育系统定义智慧教育系统是指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智能化改造,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个性化学习和推动教育公平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校园评估标准V2.0
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校园评估标准(V2.0)一级指标分值二级指标分值详细指标及评分标准评估办法A信息化基础环境40+9A1校园网络环境20+21.有线网络(信息端口)覆盖到学校的每个教学、活动和办公场所。
(4分)2.无线(或5G)网络覆盖到学校的每个教学、活动和办公场所。
(4分)3.学校互联网接入带宽不低于100M,满足教育教学及其他信息化应用需求,支持高峰期的群体并发访问。
(4分)4.实现互联网、物联网、校园广播网、校园电视网、校园安防网等多网(至少3项)融合。
(2分)5.校园网络的设计、施工,中心机房建设,应符合《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规范。
(2分)6.安防系统能够与当地公安部门安防系统互联互通,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安全防护范围覆盖校园及周边,设置电子围栏,建有数字校园智能安防系统,所涉及视频资料保存期不少于90天。
(1分)7.采用购买服务方式,由专业公司承担学校校园网络建设和运维,学校购买服务。
(3分)扩展项:8.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理环境智能感知系统。
(2分)查阅规划、设计、招标、施工、合同等建设和运维资料;实地查看检验。
A2数字终端设施20+71.每位专任教师配备办公/教学用计算机。
(4分)2.每个班级教室配备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满足课堂教学需要。
(4分)3.学生用公用计算机数量满足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课等相关课程的实施要求,保证上课时每人一机。
(2分)4.建有录直播功能的专用教室。
(2分)5.建有理化生数字实验室,满足实验课教学基本需要。
(2分)6.音乐、美术等功能教室配备有相应的数字教学设备。
(2分)7.报告厅、会议室、图书馆等配置有网络多媒体设备。
(2分)8.学校公共空间配置合适的公用终端设施(如大屏幕电视、触控一体计算机等)。
(1分)9.由专人或专业公司负责学校数字设备的日常维护。
(1分)扩展项:10.计算机教室兼有数字阅览室、语音实验室、在线学习室等功能。
(1分)11.建有VR/AR实验教室等虚拟实验系统。
基于项目学习的STEM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智能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
2021/1AB玖代永旁教师经验•拓展型课程基于项目学习的STEM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智能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文/上海市上海中学程林【摘要】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融合线下与线上教学优势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更适合面向真实世界问题解决的项目学习。
本研究以上海市上海中学“智能产品设计与制作”STEM课程的教学为例,分析了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前端准备、活动与资源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并阐释了混合式教学促进学生基于技术工具支撑的深度学习、迭代式的学习和复杂探究的过程。
【关键词】项目学习STEMSTEM课程是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进行跨学科式整合的课程。
它强调问题的真实性、知识的建构性、过程的实践性、结果的开放性。
混合式教学是指(上接第124页)(2)运用慢动作视频展示技术动作结构。
教师在视频中加入“特效”,放大动作要领,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技术动作的重点。
(3)自制道具帮助学生解决踏跳无力的问题。
学生踏跳无力将直接影响起跳的高度。
教师将“会唱歌的小海星”放置于起跳垫下,引导学生通过用力踏跳让“小海星”发出声音,解决学生踏跳问题。
(4)通过条件限制法来解决屈膝收腹的问题。
在练习过程中,屈膝上提和快速收腹动作都是在空中完成的,学生往往很难仔细地观察和理解整个动作的过程和要领。
教师可以利用跳上不同高度的体操垫,有效分解动作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空中快速收腹,屈膝屈腿的过程。
(5)任务完成与总结。
任务完成后,教师对课堂活动中任务的实施情况进行反馈,提出任务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和知识点,并对教学活动进行总结。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予以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反思在知识、技能上的收获,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经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反思和总结,并开展自我评价,建构自我意识。
这样做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提高课堂质效,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挑战自我的意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学生基于信息技术的线上学习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更为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取得对于学生(下转第126页)志品质以及应对障碍快速做出反应的自我保护意识。
“互联网+”视域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
“互联网+”视域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摘要】本文针对“互联网+”视域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进行了探讨。
在我们分析了该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在正文中,我们概述了“互联网+”视域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并介绍了基于该视域的构建方法,以及实施中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通过某高校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具体构建与实施情况。
在我们探讨了这一体系的价值,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提供有益参考,推动教育领域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互联网+、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实施、挑战、策略、案例分析、高校、价值、未来发展、结论、教育技术、创新教育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对教育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难以满足当下互联网+时代的需求,需要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力。
构建和实施基于“互联网+”视域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一背景下,开展关于如何构建和实施“互联网+”视域下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变革,还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
本文旨在探讨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构建和实施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为教育实践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评价方法,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和将在后续章节中进行详细阐述。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在“互联网+”视域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具体目的如下:1. 分析当前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互联网+”视域对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影响。
2. 探讨基于“互联网+”视域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
3. 探讨“互联网+”视域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施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解决策略。
4.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某高校“互联网+”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经验,并提炼可供其他高校借鉴的经验。
在线编程评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在线编程评测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使用编程语言。
与此对于初学者和技能评估者来说,很难准确评估自己的编程能力和水平。
因此,设计和实现一个在线编程评测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为学生、老师和编程爱好者提供一个方便、高效、准确的编程技能评估平台。
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在线编程评测系统的用户主要包括学生、老师和编程爱好者。
学生和编程爱好者需要通过系统提交自己的编程代码,系统需要对代码进行自动评测,并给出相应的评价和反馈;老师则需要通过系统管理学生信息、题目信息、评价标准等。
因此,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用户管理、题目管理、代码提交、代码评测、结果反馈和成绩统计等。
在线编程评测系统的架构采用B/S模式,主要由Web界面、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组成。
Web界面主要负责用户交互,包括用户注册、登录、选择题目、提交代码等操作;服务器端主要负责系统的核心逻辑处理,包括对代码的评测、结果的反馈、用户信息的管理等;客户端则主要负责用户代码的编写和提交。
根据需求分析,我们将系统分为以下几个模块:用户管理模块:主要负责用户的注册、登录、权限管理等功能;题目管理模块:主要负责题目的添加、修改、删除等功能,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的编程语言和知识点设置不同的题目;代码提交模块:主要负责接收用户提交的代码,并将其保存到服务器端;代码评测模块:主要负责对用户提交的代码进行评测,并根据评价标准给出相应的分数和评价;结果反馈模块:主要负责对用户提交的代码进行错误提示和结果反馈,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编程水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成绩统计模块:主要负责对所有用户提交的代码进行成绩统计和分析,帮助老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编程情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本系统采用的开发环境为VS Code + Node.js + MySQL。
其中,VS Code 是前端开发工具,用于编写HTML、CSS、JavaScript等前端代码;Node.js是服务器端开发环境,用于编写服务器端代码,并与MySQL数据库进行交互;MySQL是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存储和管理用户信息、题目信息、评价标准等数据。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鼓励学生参与 反馈过程:培 养学生自我评 估和同伴评估 的能力,促进 互动与合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定期评估反馈 效果:收集学 生反馈,调整 教学策略,确 保反馈机制持 续改进和优化。
利用技术工具 支持反馈:运 用教学平台、 在线问卷等工 具,提高反馈 效率和准确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明确评价目标: 确保评价与教 学目标一致, 引导教学方向。
0
0
3
4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应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 趣,确保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符合学 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
01
目标导向:设计应明确教学目标,确 保评价与教学目标相一致,通过评价 来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为教学 提供反馈和改进的依据。
02
整体性: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应将教学、 学习、评价视为一个整体,三者之间 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 的教学系统。
01
实时反馈调整: 通过评价结果 及时了解学生 学习情况,调 整教学策略。
02
多样化评价方 式:采用多种 评价方式,全 面、客观地反 映学生学习成 果。
03
强化评价与教 学的互动:鼓 励学生参与评 价过程,促进 评价与教学的 相互促进。
04
建立评价与教 学的长效机制: 确保评价与教 学的衔接持续 有效,提高教 学质量。
和改进。
项标题
需要不断更新教育 理念和教学方法, 提高专业素养和教 育教学能力,以更 好地适应教学评一
体化的要求。
评价资源的重 要性:对于教 学评一体化设 计至关重要, 有助于全面了 解学生的学习 情况。
01
评价资源的种 类:包括试题 库、学生作品、 课堂表现等多 种形式。
“标准分增值评价法”的总结归纳与实施
“标准分增值评价法”的总结归纳与实施作者:刘葆中来源:《天津教育·上》2020年第10期近年来,我们就选课走班教学中教师教学评价、班级成绩评价等问题,进行了大胆的评价方法改革,总结、归纳、实施了“标准分增值评价法”,为探索“新高考制度背景下的高中课程建设实践中管理制度与实践机制”下教师教学成绩评价、班级成绩评价进行了有益尝试。
一、常规教学评价的回顾常规教学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教师需要按照常规教学要求,认真完成备课、上课、辅导等教学环节,认真研究班级学生,并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而评价教学效果一般是通过考试来进行,对考试成绩的分析是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般来讲,平均分是评价班级也就是教师教学成绩的最重要工具。
在选课走班之前,我们都是利用平均分来考核的,其积极意义在于通过平均分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进而提升成绩。
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各个平行班级的学生水平是一致的。
也就是在分班的时候,采取的是对全年级学生的总分从高到低排队,随后“S”型排列进行分班,所分班级成绩几乎是相等的。
在这样的前提下,学习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检测,通过平均分这个工具就能够发现教学上的问题。
现在的情况是:实施走班教学后,如何对每一个班级进行评价成为问题。
一个年级18个班,出现了15种组合方式,各个班级之间所开设的科目不同。
尽管数语外三科必选,但各个班级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对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六个学科选择修习3门课程作为基础的,因此各个班级之间的基础不同,年级很难像以往那样对每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核评价。
二、“标准分增值评价法”及其理论依据(一)什么是“标准分增值评价法”我们知道:两组数据比较的前提条件就是两组数据的平均分相同并且两组数据的标准差相同。
只有当两组数据的平均分与标准差都相同时,两组数据才能够比较,而标准分恰恰实现了这一点。
一次期中或期末考试,学生需要考查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多门学科,我们采取标准分考核,这些科目的平均分都是0分,标准差都是1,从而实现了同一个学生或同一个班级的不同学科进行比较。
基于BOPPPS有效教学结构的双平台在线教学设计
0 引 言在疫情背景下,教育部和工信部积极落实党中央部署,统筹整合网络资源,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的要求。
如期到来的大学开学季,众多高校师生使用各种网络在线教学平台,开始了网上教学活动,从最初以平台稳定为主,逐渐转变到追求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质量的“实质等效”的教学本源问题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电子信息和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以我校为例,该课程共48学时,包括32学时的理论课和16学时的实验课。
该课程特点是硬件为主,软硬结合,概念多,知识点零散,难度梯度较大。
从线下教学来看,该课程已是历年不及格率较高的学科,因此,很多教师提出了线上或线下教改方案[1-3],但是在无法开展线下教学活动的情况下,如何优化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在线教学优势,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1 线上教学平台选择和实施线上教学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要平台运行稳定;二要提供的教学工具能满足教学过程的实施需求。
线上教学平台可分为直播平台(如基于BOPPPS 有效教学结构的双平台在线教学设计李志刚(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北京 102101)摘 要:为保证线上教学稳定性和教学质量,以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线上教学为例,引入线上双平台教学方案,提出在此平台上以BOPPPS 有效教学结构为核心的在线教学设计思路,阐述具体实施流程,最后给出结合线上、线下数据的过程评价方式。
关键词:线上教学;BOPPPS;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学习目标;教学改革腾讯课堂、腾讯会议等)和非直播平台(如各种MOOC 平台)两类,有些平台兼备两者属性,如雨课堂。
在直播平台选择上,要将稳定性作为重要选取标准,并且尽可能选择不同平台相互备份。
直播平台接近线下讲授,能满足BOPPPS 有效教学结构中各环节大部分场景需求,但有些环节的场景更适宜在非直播平台开展,如一些先备知识可在SPOC 平台学习,采用任务式方法教学时下达任务、汇集任务结果等。
聚焦“三化一融合”教学改革的卓越课堂认证体系建设与实践
聚焦“三化一融合”教学改革的卓越课堂认证体系建设与实践作者:隋全侠尹桂波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年第06期摘要:為了提高课堂含金量、提高教师胜任力、加大教学改革支持度、强化课程育人功能,构建了聚焦“项目化、信息化、思政化、课赛(证)融合”教学改革和对教师课程教学进行认证的卓越课堂认证体系。
该体系创新性提出“循环认证、持续卓越”理念,即建立教学资源、课堂教学、现场说课三阶段认证程序与标准。
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打造了赋能师生、内容先进、教学高效、思政融入、课赛(证)融通的卓越课堂。
关键词:卓越课堂;“三化一融合”;认证标准;认证体系;三对接两纳入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6-0046-04课程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堂认证是高职院校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要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探索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深化教材与教法改革,推动课堂革命。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在开展卓越课堂或有效课堂认证活动,建设科学、合理的课堂认证体系至关重要。
文章深入探讨了高职院校卓越课堂认证体系的建设与实践经验,为改进卓越课堂认证提供参考意见。
一、认证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近两年,美国非营利组织数字承诺(Digital Promise)建立了一套面向教育者的微认证体系,目的是为教师提供一种证明正式与非正式学习及成果的机会,教师可以用工作样例、视频或其他制品形式作为证据申请认证,公开掌握的能力和完成的认证。
在数字承诺等专业组织的推动下,美国有20多个州正在或即将应用微认证支持教师专业发展[1]。
新西兰资格认证机构也开始采用微认证支持教师发展,认为其是促进个性化学习的方式,具有变革教师专业发展的潜力[2]。
教师发展评价系统建设方案
教师发展评价系统建设方案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激励教师的创新和发展,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师发展评价系统至关重要。
二、背景分析1.教师发展的重要性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发展。
因此,提升教师发展水平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2.现有的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师评价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根据,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无法全面衡量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贡献。
此外,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也使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受到质疑。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1.确定评价指标的原则评价指标应基于教师岗位职责和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包括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教育教学管理能力以及师德师风等方面的内容。
2.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应包括定性和定量指标,既要考量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又要关注教师的个人发展潜力和职业成长。
同时,要注意与国家和地方教育发展目标相一致。
四、制定评价流程和方法1.收集评价数据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教师自评、同事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专业能力。
2.评价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教师的得分,并针对不同职务和岗位进行综合评价。
3.反馈与改进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制定相应的教师发展计划,提升个人能力。
五、建立支持机制1.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通过组织各类培训课程、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为教师提供发展机会,增加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设置职称晋升通道建立合理的职称评定机制,为教师搭建晋升通道,激励他们的职业发展。
六、建设评价平台1.建立评价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开发一套在线的教师发展评价平台,方便教师进行自评和互评。
2.保护评价数据安全建立严格的数据权限管理制度,保障教师评价数据的安全和准确性。
七、推广与应用1.宣传与培训通过宣传和培训,普及教师发展评价系统的知识和操作方法,提高教师对该系统的认识和接受度。
学校教学评一体化方案
学校教学评一体化方案一、方案目标与原则本教学评一体化方案旨在通过构建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提升教学质量,同时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全面而准确的评价。
方案遵循以下原则:1. 全面性原则:评价内容覆盖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确保评价的全面性。
2. 科学性原则:基于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标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
3. 发展性原则: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内容与指标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科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
具体指标包括:1. 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2. 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和操作规范。
3. 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学习态度的端正性和积极性。
三、认知与情感评价在认知评价方面,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方式进行评价。
在情感评价方面,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表现,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价。
四、能力与素养评价在能力评价方面,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创新项目、课题研究等方式进行评价。
在素养评价方面,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身心素质等方面的提升,通过日常行为观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五、教学实施与评价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将评价与教学紧密结合,实现评价对教学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通过评价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时,鼓励教师创新评价方式和方法,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信息收集与目标判断建立多元信息收集渠道,包括教师观察、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反馈等,确保评价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目标判断,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趋势,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七、学习任务与评估标准为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评估标准,制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标准分优化的在线教师教学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作者:周挺兴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第33期
摘要:职业院校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涉及班级、专业、教师、专业系、专家领导等多类评价群体,过去采用加权求平均、排除最高分与最低分等方法来统计结果,是不具可比性的。
对评价初步分数进行标准分、分段定位线性变换的优化处理方法,能有效减少不同知识领域、不同评价群体的造成结果误差。
该文提出设计含有评价指标权重设置、评价项目内容、权重指标设置、评价实施、评价结果优化与统计等功能,基于PHP+MySql的在线教学评价系统,可满足各类职业院校广泛的教学评价体系需求,使评价结果更趋向于公平与客观。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学评价;标准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3-0107-03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教师教学评价是职业院校的教师考核工作的重要参考。
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已成为所有职业院校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
各职业院校均部署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在线教师教学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已成为广泛需求。
但在教学评价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因素影响这评价的合理性,具体如下:
1)评价者的不同的心理因素或主观尺度造成的评价差异
在职业院校中,部分班级或者学生会对管理严格的老师故意恶意评价,即使采用排除最高分、最低分的方法来剔除可能造成差异的数据,也不能有效的减少因此个别评价者主观评价而造成的误差。
2)不同专业知识领域造成的评价差异
公共基础类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性较强,学生较容易接受。
所以,往往公共基础类课程教师的评价得分比专业核心课程老师分数要低,但其实不能说明公共基础课教师水平较低,只是专业知识领域差异造成而已。
3)不同评价项目,不同评价群体的结果是没有可加性的
职业院校通常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教师考核和教学评价制度,确定了评价内容、项目指标和权重。
为保证评价结果更全面,教学评价参与人员涉及学生、专家、领导、教师本人等,最终将评价得分按权重比例进行相加处理。
但从统计学角度,只有在各评价项目数据平均值与标准差均相同的条件下才能相加。
简单加权相加的评价结果是不科学的。
2 标准分计算原理
1)标准分计算公式
标准分是指原始分与其平均值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
2)T分数
便于理解与记录,标准分是需要线性变换成T 分数。
T 分数通过T=KZ+C求得,其中K、C 可自定义的常数,可以根据记录需要调整,如按总分是100,则可取K=13,C=59,使得T 取值保持在21~99 分之间。
3)加权求和
3 基于标准分教学评价结果的优化
以某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实施过程为例。
3.1 评价指标和权重
该学校拥有多个专业系,而每个系又划分若干个教研组,每位任课老师或兼课老师都分配到教研组,以便展开教研活动。
而学校采用院系二级管理模式,让各专业自主设定教学实施计划。
该学校制定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规定,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由学生评价、教师教研组互评、教研组长评、系主任评等四个部分组成,该四部分评价所占权重分别是A%、B%、C%、D%。
3.2 评价等次的确定
教学评价评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级别。
每学期统计的教师评价综合得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名,优秀比例为10%,良好比例为40%,60分以下评定为不合格。
3.3 基于标准分优化的计算过程
1)学生评价的标准分计算
计算每班对各任课老师评价分的平均分和方差,再按标准分计算方法(公式1)计算每位老师在该班级的标准分Zc。
如果教师多个班级任课,则该教师的标准分计算是由任教所有班级评价所得标准分的平均计算所得。
2)教师组内互评的标准分计算
教师组内互评时,教师评价得分Zg由所有组内教师对其评价的标准分(公式1)求平均计算所得。
3)系主任、组长等(或第三方评价)评价标准分计算
计算各位教师的系主任、教研组长评分时,应以评分者为个体,先计算每位系主任、教研组长对其所评价教师评分的平均分和方差,再计算评分者所评的标准分Zm、Zl(公式1)。
4)教师综合得分
5)校准分转化成百分制分数
由于标准分是浮点小数,不便于识别和记录。
考虑通过线性变换分段处理,转换成0~100的百分制数。
转换前,必须先确定优、良与及格比例。
假设评价标准分排名前20%的教师是优秀,末位2位老师是不及格。
考虑便于记录, 80分以上记为优秀,60分以下记为不及格(即C=59)。
若参与被评价教师有200人,有40名老师可以评为优秀。
首先,找到第40位教师综合所得标准分,记为Zex;第197名教师标准分为Zpa;然后,计算及格到优秀之间,没递增一个教师排名,相当于增加的百分制分数K’=(80-C)/( Zex-(Zpa))。
最后,将每位教师综合标准分Zi代入T分数线形变换公式得T= (Z-( Zpa))*K’+C,求得每位教师评价的百分制分数,而且,还可保持教学评价综合得分的合理排序。
4 在线教学评价系统的实现
4.1 系统模块设计
教学评价系统模块设计分为用户管理、评价设置、评价实施、结果查询四个部分,方便评价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登录平台完成在线评价。
具体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
4.2 评价实施流程
系统管理员登录系统在评价实施前,输入学生、教师、课程和课表等基础信息,确定教学评价项目级别、内容、指标和权重。
待教学评价全部完成,由系统管理员优化处理程序,计算价综合得分。
待统计完成,参与评价者可以登录进入系统查询评价结果。
4.3 系统的网络运行环境
系统课运行于院校的OA办公服务器上,评价者可以通过校园网访问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完成评估评分和查询工作,也可以通过校园网官方首页通过外互联网络进行单点门户登录。
5 系统功能实现与程序设计
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是基于ThinkPhp开发,系统MVC框架如图2。
1)用户管理模块:用户划分四种角色权限:系统管理员、教师、学生和领导(专家)。
2)评价设置模块:实施教师教学评价工作前,系统管理员可通过页面录入或者Excel文件格导入的方法完成数据的初始化的配置,包括录入教师、学生、课程等基本信息。
3)评价指标模块:系统管理员可在系统内设置两级项目评价内容,并根据院校的考核要求合理分配项目权重,设置后由系统生成本学期的在线教学评价问卷。
4)评价实施模块:待评价指设置完成标参加评价人员可登录系统录入评价得分,
5)评价统计模块:
5 总结与展望
采用标准分优化的教学评价得分,有利于获取更客观教师教学评价结果。
根据优良率和及格率的现实比例需求,将标准分进行分段定位、线性变换处理,使评价得分更便于记录与理解。
本系统设适用于通用网络环境和操作系统平台,易安装,易维护,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教师教学评价本是一门系统工程,如何设置合理的评价考核内容,如何合理分配权重指标,更有效地帮助职业院校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方法,仍是需要长期的研究和完善。
还需要大量的教学评价数据,努力通过的数据挖掘或者变异系数法等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寻求更客观的指标设置与合理的赋权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钟卫,袁卫.对360度反馈评价系统偏差的矫正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4(4):76-79.
[2] 傅登继.基于标准分的技工院校网上教学测评的新尝试[J].职业, 2012(27):65-65.
[3] 刘子龙,张卓.基于标准分的学生评教结果的优化处理[J].现代教育管理,2010(8):52-54.
[4] 王彭德,李国虹.标准分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0(1):27-29.
[5] 严灿勋,刘慧敏.标准分在评定考试成绩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 2010(5):91-92.
[6] 张玮,徐苏,裴文贤.基于J2EE的网上教学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7(2):52-53.
[7] 胡章平.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重庆:重庆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