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该保持汉语的纯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 新闻出版总署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禁止生造非中非外、含义不清的词语等。据了解,目前在网上使用频率很高的“ungeliable”等词汇将只能在网上流行,而不能进入出版物了。然而从1951年6月《人民时报》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开始,语言纯洁性似乎总能触碰到脆弱的民族情感,但历史却用另一外一种方式让禁令变成一道伪命题。

世界上的各类语言从来都是不纯洁的,一旦纯洁就会失去生命力,就成了一个表达过去的工具,而无法表达现在。拿汉语来说,谁也无法想象用几千年前先辈留下的古文如何描述今天的生活。

佛教用语、英语的带入让汉语迎来融合高峰

数据显示,汉字在甲骨文中的数量约为3500个,到清代《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迅速增长离不开外来词的持续借入。在汉语发展史上,借入外来词存在三次相对集中的高峰期。延续逾千年的汉唐时期,西域通商和佛教传入为汉语发展带来了第一次吸收借入外来词的高峰。西域通商为汉语借入了大量的新奇词汇,如狮子、石榴、苜蓿、骆驼、苹果、菠菜等。而佛教传入则给汉语带来源自古印度梵语(雅语)和巴利语(俗语)及古中亚语言的佛教用语。

明末清初至十九世纪中叶,西方思想、科学、知识随现代工业商品涌入中国,以英语为主的印欧语词语被吸收借入汉语体系。清末到五四前后短短一百多年,汉语吸收借入外来词的速度、数量以及范围远远的超过第一次高峰。改革开放后,伴随外来商品、事物、科学、技术、文化、观念的涌入,来自各种语言的外来词大量出现,与前几次高峰相比,这次外来词被引进汉语体系的步伐大大加快,并在借入方式上有了突破性发展,出现了直接使用原文的现象,即将外语(多数是英语)原词直接带入汉语,直接参与流通,例如:CPU、DJ、DNA、VCD 等等。

反之,汉语也贡献5%到20%的英文词汇

目前汉语与外来语发生关系在引进方面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音译,如幽默(humor);二是意译,如显微镜(microscope);三是直接拿来,如GDP、WTO;四是混合式,音译一部分、意译一部分,组成整体,如X光,B超。至于对英语的输出,汉语作为外来词汇基本是直接音译,孔夫子(Confucious)、功夫(kung fu)、麻将(mahjong)、豆腐(tofu)等自不必说。欧洲人做过精细统计,自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

在汉语与外来语的交互中,较多引发争议的当属越来越多的音译词以及英文缩略词的产生。起初大多数词语都是意译,若找不到准确传达意思的对应词,只能先用音译再慢慢尝试意译,很少有人知道小提琴是先译成“梵雅铃”,电话先译成“德律风”,激光先译成“镭射”。再到后期,中国和世界的交流是呈指数级上升,意译效率远远落后于民众使用需求,大量科技术语难以用意思翻译,“拿来主义”(音译或直接用缩写)就成为外来语使用大趋势。

结语:

汉语发展史清楚说明,越不纯洁的语言越具有强大生命力。然而,语言在文化交流的同时毕竟承担着对内凝聚社会、提升发展水平,对外展示尊严及影响力的任务,如何对待母语和外语,开放与保守之间如何平衡,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有着各自的权衡选择。

美国语言学家H.L. Mencken称:“一个活的语言,就好比是一个血漏不止的病人,最需要的是不停接受外来语的新鲜血液。什么时候这些门关上了,这语言就开始死亡了。”包容力强,善于对外进行信息交换是语言生命力旺盛的标志,即使DNA、GDP、NBA等等有一天在出版物中被抹去,拥有共同文化心理的民众仍然会“用嘴投票”,只有使用者才有真正的决定权。

(三)网络语言和保持汉语纯洁性

2004年,厦门大学教授李如龙认为,网络语言对汉语来说是一种污染,破坏汉语的纯洁性。持此观点的还有《文艺争鸣》的编审朱竞,她写了一本名为《汉语的危机》的书,其中就对网络语言对汉语纯洁性的影响持消极态度。2006年,上海市立法,规定从当年3月1日起,禁止在上海的政府文件、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出现诸如“美眉”、“恐龙”、“PK”、“粉丝”等网络流行语。这是国内首部将规范网络语言写入法律的地方性法规。国家还规定在高考作文中不得出现网络语言。以上都对网络语言持否定态度。

然而,有观点认为,网络语言诙谐幽默,形象生动,是对现代汉语的有益补充。有些的网友则自编了所谓的金山鸟语通。据调查,18~35岁的年轻人是使用网络语言的主力,也往往对网络语言持肯定态度。国内已经出版了两部网络语言词典:《网络时尚词典》(易文安)、《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于根远)。以上这些无疑对网络语言持肯定观点。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网络语言里有糟粕也有精华,应区别对待。比如,网络语言中的“鼠标、软件、登陆、宽带、聊天室、防火墙”等,这些都是当今信息时代经常用到的词汇,它们是对汉语有益的补充。吸收这些词汇是有益的。一些网络语言,它们粗俗、简陋毫无标准可言,它们是对汉语纯洁性的污染。

(四)网络语言对汉语纯洁性影响的表现形式

笔者以为,网络语言尤其是人们在聊天室里所用的网络语言对汉语纯洁性是有一定影响的,那么影响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呢?

1、网络语言毕竟是网友小圈子里运用的语言,但一旦它冲出特定的圈子,在社会人际交往或大众传播中运用,势必对交流带来障碍、产生隔膜。

2、网络语言对汉字的发音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说把“我”说成“偶”;把“喜欢”说成“稀饭”;把“这样子”说成“酱紫”等等。这样的语言要是被广泛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那汉语的发音将会遭受很大的灾难。尤其是孩子们,有可能产生混乱、无所适从。

3、网络语言对汉字的字型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比如把“版主”打成“斑竹”。把模仿哭的声音的“呜呜呜呜呜……”打成“555555……”如此下去谁还会记住这些汉字本来的写法,只用简单的符号或别字来表示,这势必会对汉字的字形拆散、重组、解构。最终会导致混乱。

4、网络语言还会对字意造成不小的影响。网络语言有好多是对现有的词汇赋予新的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