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
中国的第一
中国的第一
2010年,中国就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目前,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位。如果我们要把中国排名第一的所有工业品都罗列出来,那将是让人眼花缭乱且不胜其赘的一大串名单。
1、生铁排名世界第一
2013年中国的生铁产量为6.58亿吨,排名世界第一,占全球总产量的59%;与1978年中国生铁产量3479万吨相比,增长了17.9倍,翻了将近9番。
2、煤炭排名世界第一
2013年中国煤炭产量为36.6亿吨,为全球最大产煤国,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为1978年6.1亿吨的6.6倍。
3、粗钢排名世界第一
2013年中国的粗钢产量为7.17亿吨,占全球15.5亿吨粗钢产量的46.3%,排名世界第一,超过第2至第20名的总和;与1978年的3178万吨相比,增长了21.6倍,翻了10番半。
4、水泥排名世界第一
2013年中国水泥产量为21.84亿吨,排名世界第一,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是1978年6524万吨的33.5倍。
5、电解铝排名世界第一
中国的电解铝产量为1988.3万吨,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总产量的65%以上。
6、化肥排名世界第一
2013年中国化肥产量6840万吨,是世界最大化肥生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35%;是1978年869.3万吨的7.9倍。
7、黄金产量排名世界第一
更有趣的是,随着黄金投资热在中国兴起,2010年中国还生产了340吨黄金,排名世界第一。
8、贸易总额世界第一
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87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3.82万亿美元,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出口贸易国,与1978年的167.6亿美元相比,增长了惊人的230倍。
机械制造论文---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思考
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思考
谈及中国是制造大国还是制造强国,或许会有许多人认为我国早已从制造大国晋级为制造强国,其实不然。我国虽然近几十年飞速发展,但依然不能称之为制造强国,只能称为制造大国。
制造业是国家生产能力和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体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制造能力,永远成不了经济强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制造业的成长。30多年来,制造业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一直维持在40%以上。中国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于制造业。20世纪兴起的核技术、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学技术等高新技术无一不是通过制造业的发展而产生并转化为规模生产力的。其直接结果是导致诸如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国际互联网、智能机器人、科学仪器、生物反应器、医疗仪器、核电站、飞机、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等产品相继问世,并由此形成了制造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企业与社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模式乃至人们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深刻变化。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不可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现代化和国家的富强、经济的繁荣就无从谈起。制造业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石。所以,要看我国到底是制造大国还是制造强国,显然得看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制造业又与我现阶段所学的机械技术紧密相联,那么我国现阶段制造业水平到底如何呢。
中国机械制造业主要是1949年以后发展起来的,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也是和制造业的进步分不开的。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我国制造业已经构建了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制造体系。当今中国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制造大国。
中国目前是世界第()大工业国.
中国目前是世界第()大工业国.
中国目前是世界第()大工业国。(3.0分)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答案解析
A.一
中国是第一大工业国家。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自此以后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客观上讲,中国确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国家,煤炭、钢铁、汽车、家电等产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
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社会主义工业初步发展时期,中国对原外资企业、国民政府经营企业、民间私营企业以及手工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改造,并在专家的援助下,兴建了一批大型重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基础。
社会主义工业曲折前进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在动荡中曲折发展,处于备战考虑在西南腹地新建重工业基地的三线建设运动,大大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形成了一批新兴的工业城市。
社会主义工业大发展时期,中国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工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个体与私营工业、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的崛起,国有工业比重下降,开创了多元化工业经济格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首钢搬迁都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制造业的历史性跨越——2007年11月4日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上的主旨报告
持续 ,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坚持科学发展观 , 提升 自主创新能力 , 推进制造业 的历史性跨越 , 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 经济增长方式 的 转变提供先进装备支持 , wenku.baidu.com我国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光荣任务和历史使命 。 制造业是 国民经 济的支柱产业 , 同家创造力 、 是 竞争 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它不仅为现代工业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 为信息与
动经济丰 会和谐 、 十 持续发展 的主要动力。
人类正处在全球信息化 、 数字化 、 网络化的时代 。 宽带 、 无线 、 智能网络继续快速发展 , 超级计算 、 虚拟现实 、 网络制造与网络增值 服务产业突飞猛进 。 人们将突破语言文字 的壁障 , 发展网络教育与学习 、 网络研发 、 网络制造 、 网络贸易服务等新模式。 这将深刻改变
全。
人 类 正 在经 历 新 军 事 变 革 的 时代 。 国际政 治 多极 化 进 程 曲折 前 行 , 霸权 主义 和 强权 政 治依 然 存 在 , 怖 主 义 、 教极 端 主义 、 恐 宗 分
裂主义不断滋生 , 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 传统安伞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 不可预见因素增 多。 以信息化为特征的
人类面 临着人 E 、 l健康 的新挑 战。根据人 n与社会学家预测 , 到本 世纪 中叶, 全球人 口有可能超过 8 0亿 , 主要增长将来 自亚非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500种主要工业产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500种主要工业产
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跃升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世界网络大国。5个关键词来概括70年工业发展的成就和亮点。
一是“第一制造大国”。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201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世界的份额达到28%以上,成为驱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中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全球第一。
二是“完整的工业体系”。目前,我国已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三是“创新驱动发展”。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有效发明专利数达到了93.4万件,比2004年增长了29.8倍。一些技术已经从过去的“跟跑”到“并跑”甚至向“领跑”迈进,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轨道交通设备、通信设备等产业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四是“两化深度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快,智能制造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达到了31.3万亿元,居全球第二位。
五是“中小企业蓬勃发展”。70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在增加就业、稳定增长、促进创新方面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作为国民经济生力军的作用也日益凸显。截至2018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超过3000万家,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7000万户,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
中国制造2025心得体会
《中国制造2025》心得体会
2015年7月14日,工信部XX博士为我们详细解读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现就XX博士的解读,谈谈我对《中国制造2025》的理解认识。
一、总体认识
近十年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规模大幅提升,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如今,全球正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以及新兴市场国家成为承接产业转移新阵地就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双重挑战。为了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中国制造2025》重大部署。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设世界制造强国,就是我们吸取错失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的核心就是变革,就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迭代更新。《中国制造2025》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两化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建设重大技术装备需求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正就是为了适应新常态的发展环境与发展条件。下面我将从人才建设与质量与品牌建设两个具体方面谈谈我对《中国制造2025》的认识。
二、人才建设
在实现制造强国的道路上,人才为本就是核心。XX教授在解读《中国制造2025》时,强调要以人才为本,打造创新型人才、技术技能人才与企业家人才三支人才队伍,这也就是我非常认同的。只有健全完善中国制造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为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变提供人才保障。
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思考
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思考
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思考
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思考
摘要:改革开放至今, 我国广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行合资、战略联盟等措施,使
制造规模逐渐扩大,能力迅速增强,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然十分薄弱,严重制约了我国
经济增长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本文通过对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
了其从制造大国转变到制造强国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19.8%,超过了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其中,装备制造业产值已率先于2021年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并且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1202.0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全
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开放的发展,使中国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大幅增长,国际竞争力
显著增强,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1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
近些年,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大批制造企业日益壮大,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竞争力与日俱增。但是,中国制造业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许多领域仍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价
值链低端,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少,创新能力低。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主要依靠数
量和价格优势,附加值低,并且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的问题突出。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国家之一,也可以说是世界制造业大国之一。
我国财政收入中的一半都来自制造业,制造业吸收了一半的城市就业人口、一半的农村剩
余劳动力,制造业在整个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尤其是解决就业、创造外汇收入中起着非常
南京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如何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课后习题
《如何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课后习题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
1、根据本讲,()企业是一个行业的标杆。
A、核心部件
B、标准制定
C、领军
D、关键材料
2、根据本讲()是产业链现代化的先行者。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日本
3、根据本讲,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实现连续()年居于世界首位。
A、4
B、5
C、2
D、3
4、根据本讲,我国旨在()地区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基地。
A、西部
B、沿海
C、中西部
D、东部
5、根据本讲,未来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方向是()。
A、鼓励企业专业化发展
B、加大行业协会、中间组织和机构建设
C、继续深化拓展国际合作
D、产业链整合
6、根据本讲,近年来,日本发展趋势为()。
A、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B、向跨产业发展
C、产业并行发展
D、各产业独立发展
7、根据本讲,全产业链控制企业一般是()企业。
A、产业链主导
B、关键环节控制
C、标准和核心技术控制
D、市场主导
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
1、根据本讲,《全球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中提出一个国家的供应链战略核心目标为()。
A、安全
B、效率
C、一体
D、整合
E、抗打击
2、根据本讲,推动产业链现代化的任务重点是()。
A、夯实产业基础能力
B、提高产业链竞争力
C、提高产业链控制力
D、形成良好产业生态
E、提升产业链整体效率
3、根据本讲,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是()关系。
A、包含
B、独立
C、相互关联
D、相互支撑
E、相互促进
4、根据本讲,工业基础能力的“四基”是指()。
A、工业基础设计软件
B、关键基础材料
C、核心零部件
D、先进基础工艺
中国到底有多强大?盘点中国经济世界第一
中国到底有多强大?盘点中国经济世界第一
用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有多少个世界第一,来描述中国今天的强盛程度,也许是相当贴切的。因为无论对任何好的和有意义的事情,取得第一的成绩都表明在这样一个特定的领域、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时点上,你是最棒的。
2010年,中国就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目前,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位。如果我们要把中国排名第一的所有工业品都罗列出来,那将是让人眼花缭乱且不胜其赘的一大串名单。
因此这里我们只能列出一些大家比较熟悉且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些主要工业品名单中国经济有多少世界第一?
用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有多少个世界第一,来描述中国今天的强盛程度,也许是相当贴切的。因为无论对任何好的和有意义的事情,取得第一的成绩都表明在这样一个特定的领域、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时点上,你是最棒的。
因此,无论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如何,只要中国经济发展的哪项指标能够占到世界第一的位置,那绝对是真实地表明中国在这个方面实现了超越和达到强盛的过硬指标。
1、世界第一工业大国
2010年,中国就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2010年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为10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为19.8%,略高于美国的19.4%;但如果用联合国的统计数字,按2011年年初的汇率计算,中国制造业产值为2.05万亿美元,而美国制造业为1.78万亿美元,那么中国制造业产值高出美国就不只是0.4%,而是高达15.2%。
当然,其实中国比美国高出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美国从1895年直到2009年,已经在制造业世界第一的“宝座”上稳坐了114年,而中国制造业能够在产值上一举超过美国,这无疑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历史性跨越”,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的新纪元。
2021年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调查报告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 ___、建设世界强国的 ___。下面看下《中国制造2025》主要有哪些内容。
《中国制造2025》开篇明确,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 ___、建设世界强国的 ___。
市场期待已久的中国版“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终于落地。
《中国制造2025》规划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已由 ___于xx年5月8日公布。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___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大而不强、产能过剩是多年来中国制造面临的难题,借助《中国制造2025》指引,我国制造业
有望迈向改革创新的风口。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为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缩短在高端领域与国际差距”的“三个10年”战略中的第一步,主
线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云联网+传统工业”融合有望成为
中国新一轮制造发展制高点,驱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速转变。
不同于之前的产业规划战略,《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为建设制造强国而制定的一个长期战略性规划。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但在巨大的制造业体量规模背后,是我国制造业技术品质工艺相对落后与严重的产能过剩,我国制造业一直以来“大而不强”的现状亟需改变。
中国为什么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
中国为什么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目前,如果从工业生产和出口的总额来看,中国成了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但是,中国并不是制造强国,她做的还是技术含量极其低下的工作,只能算议价制造工厂,在世界化的经济中并不具有多大的优势。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近些年来发展是很迅速的,但是,总体来说技术含量还是较低的,个别集数世界领先,但是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制造业强盛极大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但是,中国还远非制造强国。众所周知,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不仅要看产量,更要看结构。但是,我国在各个方面总会有不足。
从数量上看,经济咨询机构美国环球通视有限公司将于2011年3月14日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透露了这一变化。报告估计,去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略高于美国的19.4%。
但是,从质量上看,中国的制造业更多的还处于低端水平,多数企业尚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附加值的底部。也就是说,中国的制造业还是在为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做嫁衣,中国的产业工人更多的还是在为发达国家创造利润。很显然,处于低端水平、低附加值阶段的中国制造业,起国际竞争力除了劳动成本、资源消耗和影响环境之外,并没有其他方面的优势。市场经济的绝大部分是压榨劳工得来的。由于大多数的产业,真正的核心技术并没有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中,我们的企业只能分配到极低的利润,导致
中上游的企业拼命的压榨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让下游的供应企业得不到长足发展,从而不能建立起强大的供应体系,这也是整个产业的供应体系不能密切互动的根本之所在。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
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为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确立了行动指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夯实了产业现代化根基。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处于价值链中高端的产业群为主体,以技术、人才、资本、数据等高级生产要素为支撑,具有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协同发展等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涵和战略重点之一。当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经济综合实力的迫切要求,也是把握全球产业变革趋势、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但产业体系的质量和效益仍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建设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在以下两个方面切实发力。
一、着力发展实体经济,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实体经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其中,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和核心,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全球首位,但与主要工业强国相比,我国制造业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要构建高质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就必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一是要强化创新驱动,让创新成为制造业提质培优增效“新引擎”,加强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发应用,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二是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提高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四基”自主开发程度。三是要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加快培育一批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扶持专精特新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发展。
论我国为什么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
论我国为什么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资源的国家,在世界舞台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尽管中国在制造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但我们还没有成为制造强国。那么,为什么中国更偏向于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首先,全球制造业分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更加注重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分工合作的格局。中国作为制造大国,依靠其庞大的劳动力和低成本优势,承接了世界各地的订单,提供了大量的产品和服务,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要想成为制造强国,需要更多的专利技术、核心零部件、高附加值产品等,这需要在创新能力、科技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而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其次,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对成为制造强国提出了一定的挑战。长期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赖着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这种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大,中国制造面临着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而要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则需要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等,这些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第三,制造强国需要更高水平的人才支撑。中国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劳动力技能结构不合理、创新人才缺乏等问题。要成为制造强国,需要有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虽然中国
已经在加大教育投入和职业培训力度,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坚持,这也是制造强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之一。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制造国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制造国
英国《金融时报》彼得•马什伦敦报道
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产出最高的国家,恢复了曾一直保持到19世纪初期的地位,同时把美国赶下其盘踞110年的最大商品生产国宝座。
美国经济咨询机构HIS环球透视(IHS Global Insight)今日发布的一项研究透露了上述变化。据该机构估算,去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略高于美国的19.4%。
领先的经济史学家、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学院(Nuffield College)的罗伯特•艾伦(Robert Allen)表示,中国夺回制造业产出桂冠,标志着“经济史上一个500年的周期走到尽头”。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商业团体——竞争力协会(Council on Competitiveness)主席德博拉•文斯-史密斯(Deborah Wince-Smith)表示,对于自己从大约1895年开始占据的宝座被中国夺走,美国“理应感到担心”。
“这显示出,美国在未来开展竞争的立足点,不能是商品化的大规模制造,而必须是创新和各个生产行业推动的新型服务,”她表示。
上一次中国占据全球最大商品生产国宝座是在1850年左右,当时中国正接近结束一段长时期的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随后,英国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品生产商,并将这一地位保持了近50年。此后,美国成为全球头号制造国,并在这个宝座上坐了一个多世纪。
专门研究长期经济变化的专家、英国华威大学(Warwick university)的尼古拉斯•克拉夫兹(Nicholas Crafts)表示:“这标志着全球层面上的劳动分工(涉及商品生产)发生了根本转变,这种转变不太可能在短期内逆转。”
中国文化系列PPT-- 中国制造
文化 点滴
国家创新指数(national innovation index) 是反映国家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由中国科学 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 2014》显示,在世界40个主要国家中,中国国家创 新指数得分与创新型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近年 来中国创新资源投入持续增加,企业创新能力显著 增强,创新环境日益改善,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的能力不断提高,“十二五(the 12th five year plan)”科技发展规划关键指标进展良好。中国创 新能力稳中有升,国家创新指数排名居19位。
中国制造
中国 制造
制 造 业 是 一 个 国 家 的 战 略 性 支 柱 产 业 ( pillar industry),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经济安全。目前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但是我们的制造业大 而不强。由于自主创新( independent innovative ) 能力不强,中国制造如今也面临着新一轮工业革命和发 达国家“再工业化”的严峻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为促 进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跃升,实现从“中国 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我国制定了《中国制造 2025》发展蓝图,探索新的制造业发展之路。
As a strategic pillar industry in a count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crucial to its prosperity and economic security. At present, China has become the number one manufacturing country in the world. However,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big but not strong. Due to its insufficient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ve,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now faced with rigorous challenges posed by a new round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re-industrialization”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gainst this backdrop, China has formulated the development path for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so as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from a manufacturing giant into a world manufacturing power and to shift from “made in China”to “smart manufacturing in China”.
论我国为什么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
论我国为什么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
摘要:虽然中国制造业在最近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中国制造在人们心里印着廉价、没有核心技术、大而不强的烙印。目前中国正在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即到2025年步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35年时赶超德国、日本。制造业作为工业的重中之重,人类千百年历史证明了制造业的兴衰印证着强国的兴衰,实践证明制造业是创新萌发的主要场所,是保持国家竞争实力和创新活力的主要源泉,制造业的大力发展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国制造制造强国
正文
目前,中国从重工业的生产和出口的总额来看,中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在全球上是数一数二的。但是我国并不是制造强国,只是简单加工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在世界化的经济中并不具有多大的优势。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近几年来发展迅速,但是总体上来说技术含量还是比较低。制造业的强大将会极大的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但中国目前还远非制造强国。衡量一个国家是否为制造强国,不仅要看数量,还要看质量、产量和结构,但我国制造业在除产量方面外均有所不足。
那么制造强国具备哪些特征呢?第一是拥有雄厚的产业规模,这反映制造业发展的实力基础,表现为产业规模较大、具有成熟健全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有相当比重;第二是优化的产业结构,这反映了产业间的合理结构,各产业之间和产业链之间的密切合作,产业结构优化、基础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水平较高、拥有众多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国企业;第三是良好的质量效益,这体现了制造业发展质量和国际地位,表现为制造业生产技术水平世界领先、产品质量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创造价值高、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等;第四是持续的发展能力,这体现了高端化发展能力和长期发展潜力,表现为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然而中国目前除了满足第一条外,其余几条均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
在实现2025 规划目标的过程中,中国制造既要瞄准国际标准和国际品牌,也要更加重视从内需中寻找机会,适应消费需求,挖掘市场潜力。从模仿型排浪式的粗放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的精细消费转变,正在倒逼着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
李克强总理近期在工信部考察时指出,个性化消费在我国正蓬勃兴起,产品将面临消费者更苛刻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要接受消费者的选择和检验。可以说,当下热火朝天的中国制造升级大潮中,消费市场既是实现和提升制造业价值的途径,也能形成倒逼力量,促进制造业以需求为导向迈向中高端,从而支撑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
消费已成为拉动增长和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但目前三者并非处于并驾齐驱的状态,出口面临世界经济和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新增投入和投资也显得动力不足,消费则在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中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日益成为提升需求的主流力量。这意味着,在实现2025 规划目标的过程中,中国制造既要瞄准国际标准和国际品牌,也要更加重视从内需中寻找机会,适应消费需求,挖掘市场潜力。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但与之极不相称的是近几年来居民出境扫货的现象。这其中的缘故,除了来自于全球化与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根本上还是因为中国制造在品质和品牌方面难以适应经济新常态下消费需求呈现出的新趋势。从模仿型排浪式的粗放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的精细消费转变,正在倒逼着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
企业要用好这种倒逼的力量,注重研究消费心理,根据消费确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