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遗音--古琴收藏

合集下载

古琴断纹审美探微

古琴断纹审美探微

天工|2022年第31期作者简介:梁顺昊(1999—),男,汉族,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设计学、产品设计。

[摘 要]古琴断纹是源于其琴板的热胀冷缩以及长期演奏中的振动等而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复杂,蕴含了极高的审美价值。

正是这种巧妙的人文与自然在漫长的时空中的融合,使得古琴断纹具有独特的审美。

[关键词]古琴;断纹;审美价值[中图分类号]J5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2)31-0066-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梁顺昊.古琴断纹审美探微[J].天工,2022(31):66-68.梁顺昊 湖北大学 断纹,多指古琴由于琴板的热胀冷缩以及长期演奏的振动等产生的漆面断痕。

断纹的品种繁多,但最富有工艺性的断纹多是天然裂纹经过加工而产生的象形图案,如牛毛断、流水断、龙鳞断、蛇腹断等。

一般而言,琴不足百年不出断纹,但在不同时期古琴的材质不同,断纹也多种多样。

断纹也是古琴历史悠久的象征,故琴界以断纹为贵。

古琴鉴别家曾有“千金难买龟纹断”[1]之说法。

古琴断纹纹理密集,其貌具有特殊的残缺之美,其形风格独特、韵律有序,与瓷器中哥窑的开片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琴技艺代表着我国文人与士大夫阶层的文人雅趣,位居我国“琴棋书画”四艺之首,能够全面反映我国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和各个时期社会的人文需求,不论音色、形式还是文物价值,都堪称中华民族的艺术珍品,而且古琴断纹形式丰富多彩、涂层表面油色温润,是判断古琴年代久远的最好标准,它具有独特的质美,错综复杂,变化多端。

古琴断纹在我国的古老手工艺历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我国的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断纹在历朝文章中均有记载,如明代黄成的《髹饰录》、清代程允基的《诚一堂琴谈》等,宋代赵希鹄在《洞天清录》[2]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古琴以断纹为证,盖琴不历五百年不断,愈久则断愈多,然断有数等,有蛇腹断,其纹横戳琴面,相去或一寸或二寸,节节相似,如蛇腹下纹;有细纹断,如发千百条,亦停匀,都在琴之两傍,而近岳处则无之,有面底皆断者,又有梅花段,其纹如梅花头,此为极古,非千余戴不能有也。

传统文化古琴

传统文化古琴

《阳关三叠》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 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 人。”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一首抒发离 别之情的诗篇,在唐代已成为广为流 传的歌曲。琴曲《阳关三叠》最早见 于明代《浙音释字琴谱》,作者及形 成年代不详。全曲因一个曲调变化重 复三遍,故得名“三叠”。歌词则在 王维原诗的基础上,每一叠后半部分 又加入新词,进一步深化了原诗的意 境,表达出依依惜别、两地相思的伤 感情怀。
就当前古琴艺术面临的困难而 言,主要体现在
(1)人才的组织与培养 (2)曲目的整理 (3)录音资料的保存 (4)乐器的保存与修复
水仙操:
汉唐以来流传着伯牙学琴的故事:老师 成连为使伯牙能够更好的体会琴曲的精神, 于是带他到东海边,让他独自一人去领略海 水汹涌、山林寂静的大自然的气氛。伯牙在 这个环境里刻苦练琴,终于学成。并作了《 水仙》一曲。 至于目前流传的《水仙》, 很多琴家并不认为它是表现上述题材,而是 表现了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因而名之为《 秋塞吟》。

古琴与中国文人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 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 释手的器物。 《尚书》载: “舜弹五弦之古琴,歌南国之 诗,而天下治。 ”将治国与弹琴相提并论, 可见古琴的地位之高。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 、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 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为其音色浑厚,悠长 深远,具有清,和,淡,雅的因为品格,被 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 ,因而琴局于“四艺”之首。
瑶琴有六忌,七不弹
六忌
一忌大寒, 二忌大暑, 三忌大风, 四忌大雨, 五忌迅雷, 六忌大雪
七不弹
闻丧者不弹 奏乐不弹 事冗不弹 不净身不弹 衣冠不整不弹 不焚香不弹 不遇知音者不弹

古琴介绍ppt课件

古琴介绍ppt课件
1
• 琴棋书画,琴居其首。是因为琴除了是 一门修身养性的艺术,还承载着儒家的 文化传统和道的精神。自汉代就有“琴 道”之称。面对着古琴,就像是面对着 天地宇宙,拨动先贤们发明的琴与蚕丝 做成的琴弦,发出一种苍茫淳厚的天籁 之声,立刻就会把你带入一个旷古幽邃 的境界去,体验到天地人琴合一的和谐 与自在。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丌弹?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唐琴九霄环佩故宫博物院藏10抚琴陶俑12解剖开癿琴九霄环佩伏羲式仲尼式一池波神农式15太古遗音飞泉连珠式大圣遗音灵机式古琴古称琴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癿乐器之一是中国最早癿弹拨乐器其历史几乎和中华文明一样悠久
古琴介绍
17
• 古琴的外观,最基本的长度为三尺六 寸五分,暗合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 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厚约二寸 (6公分左右)。
18
• 琴身上面拱圆、下面平坦,象征着中 国传统“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 琴身由上至下,有琴額、琴颈、琴肩 、琴腰等,象征人体,合在一起,代 表着天、地、人三才。
19
琴的音色,根据弹法不同可分为三大类 即:泛音、散音、按音这三种琴声是 风格迥异各有千秋。与中国文化中的 天地人相配。
28
• 一、秋雁一群横江而来,孤雁在前者先落,中间一二雁以 次而落,又三五雁一齐争落。
• 二、或落而不鸣,而落,而又鸣。 • 三、四段若仰天而呼,招之速下,以为此间乐也。 • 四、下半章上下齐鸣,空中数十雁,翻飞击翅。 • 五、羽声扑拍丛杂,一齐竟落。 • 六、既落之雁,托迹未稳,旋又参差飞鸣,或飞或落,或
落或鸣,于是一齐飞落。羽声鸣声,哄然满耳,为静境中 之闹境,闹境中之静境。 • 七、已落之雁,声已寂然,尚有孤雁引吭哀鸣。 • 尾、次第落于群雁之侧。

大圣遗音,从“破琴一张”到“一级品甲”

大圣遗音,从“破琴一张”到“一级品甲”

大圣遗音,从“破琴一张”到“一级品甲”文博圈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北京故宫博物院从来不分淡旺季。

原因很简单:展览精彩纷呈,让人应接不暇。

从午门进入,沿阶梯登上砖红色的城楼,直达午门正殿与东西雁翅楼,这里有故宫的几座常规展厅;再往里走,紫禁城东侧的文华殿,名家书画展一场接一场;最北侧神武门城楼上的展厅,常常举办外国文化展;另外,钟表馆、珍宝馆、青铜器馆等成为故宫的常设展厅……从年初到年末,每座宫殿“各司其职”,大大小小的展览排得井然有序。

2019年末,故宫博物院首次古琴文化展开展,为此,钟粹宫特地新开了“古琴馆”,新馆开张,唐、宋、元、明、清五朝共11张古琴亮相。

步入馆中,虽是室内,却隐隐然,有高山流水之意。

保持着盛唐时期的雄浑风貌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

在古汉语中,“琴”这个词专指古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可见古琴在中国文化历史中的特殊地位。

正因古琴独特,几乎每张古琴都有自己的专属名。

这次展出中,宋琴有“清籁”,明琴有“龙门风雨”,清琴有“万壑松涛”“飞龙”“残雷”。

光听这些琴名,就足以令人遐想琴声。

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一张中唐名琴——“大圣遗音”。

“大圣遗音”4个字最早出现在汉代蔡邕所着的《琴操》里。

蔡邕精通音律,在他看来,“琴,兼三才而备九德,真大圣之遗音也”。

据此次展览筹展组成员刘国梁介绍,蔡邕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张理想古琴必须具备泛音、散音、按音3种基本音色,兼有“奇、古、透、静、润、圆、匀、清、芳”9种品德。

由此可见,用这4个字命名,这张琴音色旷古。

展厅里,“大圣遗音”立于玻璃柜中,在暖黄色灯光下,尽显温润而浑厚的气度。

这张琴琴面为桐木,纹直而密,呈栗壳色,局部有后补的零星朱漆,琴面肥厚,整体呈现出一个大弧度,却丝毫不显笨拙。

故宫古琴专家郑珉中曾评价它:“保持着盛唐时期的雄浑风貌”“是传世唐琴的标准器”。

绕到背面观察“大圣遗音”,上面的铭刻也有别于常琴。

袁中平细说古琴鉴藏

袁中平细说古琴鉴藏

高 流 觅知音066制、断纹、木材、漆灰。

形制讲究的是一种感觉。

古琴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制式,较常见的有仲尼、蕉叶、伏羲等样式。

不同形制的琴因内腔大小不同,对音色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断纹是鉴别古琴年代的重要依据。

年代愈长,断纹也就愈多愈复杂,因其纹理样貌大体分为牛毛断、蛇腹断、冰纹断、梅花断等若干种,它们与琴体浑然一气,使古琴显现出古朴苍浑的气息。

但是断纹并不是唯一的年代判别标准,尤其是当代“科技造假术”的出现,伪手法层出不穷。

木材则更有讲究。

传说唐朝制琴名家雷威常为寻佳材而入深山,寻找被雷电击过的木头。

因为当木材经雷电灼烧,树干中的油脂等杂质会较快消失,木质才会松透。

而选取木头时,太接近地面的因过于潮湿而不可取,太高接近树梢的已经是干燥的朽木而不能用,最好是截取中段不干不湿,背阳面温和而没有曝晒过的木材。

除了木材,漆灰也很重要,比如鹿角灰、八宝灰等,再将灰与漆混合在一起,形成“宝——袁中平细说古琴鉴藏Yuan Zhongping Said the Guqin ART袁中平战国古琴,为现今古琴之雏形。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COLLECTION 鉴藏067“九霄环佩”琴/伏羲式/唐故宫博物院收藏说明:此琴为传世著名唐琴,传为雷威所制。

背有宋代苏轼、黄庭坚和清代诗梦斋铭文。

清末民国递经佛音尼布、溥侗和刘世珩收藏,建国后入藏故宫博物院。

“大圣遗音”琴/神农式/唐故宫博物院收藏说明:此琴为传世著名唐琴之一,传为唐玄宗时雷俨所制。

清宫旧藏。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蕴含的大自然。

068“冰磬”琴/仲尼式/宋图片由中华古琴学会提供/台北琴家收藏说明:此琴背有宋代朱熹铭文铭文:宫应商鸣,击玉敲金。

怡情养性,中和且平。

淳熙丁未秋日,晦翁(朱熹)自铭。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069“雪夜钟声”琴/仲尼式/明/张顺修制图片由中华古琴学会提供/台北琴家收藏说明:此琴为明代制琴名家张顺修所制,张氏兄弟事迹明张岱《陶庵忆梦》中有载。

中国历代古琴鉴赏

中国历代古琴鉴赏

中国历代古琴鉴赏琴,又称瑶琴、玉琴,俗称古琴,一种七弦无品的古老的拨弦乐器。

琴,一种世界乐坛公认为非常特殊的乐器。

琴与剑,作为文人的基本装备,和中国文化、中国文人有着无比密切的关系。

琴、棋、书、画,作为才子佳人的才能的象征,长久以来都为文人雅士所乐道。

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概括与代表着中华几千年的悠久文明。

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概括与代表着古老神秘的东方思想......战国古琴湖北随县战国初期曾侯乙墓十弦琴湖北随县战国初期曾侯乙墓五弦琴湖北荆门郭店战国中期七弦琴汉代古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七弦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筑』南北朝古琴万壑松风.仲尼式隋代古琴万壑松风.霹雳式唐代古琴春雷.凤势式(雷) 春雷.连珠式(雷) 春雷.伏羲式(雷)九霄环佩.伏羲式(雷) 九霄环佩.伏羲式(雷) 九霄环佩.伏羲式(雷)大圣遗音.灵机式(雷) 大圣遗音.伏羲式(雷) 松风自合.子期式飞泉.连珠式(雷) 飞泉.神农式(雷) 独幽.凤嗉式(雷)枯木龙吟.连珠式(雷) 一池波.神农式太古遗音.月琴式老龙吟.响泉式梅花落.仲尼式宝袭.月琴式沧海龙吟.仲尼式天响.响泉式(雷) 金银平文琴(雷)清英.落霞式绿绮台.绿绮式无名雷公琴(雷)※注:唐代雷氏所制之琴--世称『雷公琴』宋代古琴龙吟虎啸.仲尼式混沌材.伶官式万壑松.仲尼式铁客.凤势式玉壶冰.神农式阴涧激石.仲尼式高山流水.仲尼式朱晦翁.仲尼式梅梢月.宣和式高山流水.仲尼式清梵.仲尼式易武鸣泉.仲尼式松风.仲尼式轻雷.变体连珠式海月清辉.仲尼式松雪.仲尼式南风.变体连珠式鹤舞龙翔.连珠式片玉.仲尼式鸣凤.变体连珠式仙人友.落霞式片秋.仲尼式鸣泉.仲尼式迭山号钟.仲尼式紫琼.仲尼式潇湘水云.仲尼式灵峰神韵.仲尼式元代古琴月明沧海.神农式舌底鸣泉.凤势式一天秋.仲尼式清赖.仲尼式灵铮.仲尼式明代古琴飞瀑连珠.飞瀑连珠式(宁) 悬崖飞瀑.仲尼式(宁) 祝公望.焦叶式缺图响泉(衡) 响泉.仲尼式鹤鸣秋月.鹤鸣秋月式玉韵.仲尼式(益) 龙吟.落霞式(益) 壑雷.落霞式中和.潞王式(潞) 中和.列子式(潞) 中和.列子式(潞)洛象.洛象式泽材.仲尼式蕉叶.蕉叶式清梵.仲尼式奔雷.仲尼式倪元璐琴.仲尼式松石间意.仲尼式小递钟.仲尼式万壑松风.仲尼式寒泉漱石.仲尼式砚雪.蕉叶式玉箫.仲尼式元丰材.仲尼式朝阳鸣凤.仲尼式石上流泉.仲尼式银河.仲尼式凤鸣岐.仲尼式清商.仲尼式仙佩迎风.仲尼式八宝灰.仲尼式中和.仲尼式龙钟.仲尼式云泉.仲尼式海表龙音.仲尼式轻雷.仲尼式浣尘.仲尼式金风吹玉佩.仲尼式珊然.仲尼式崇昭王妃.仲尼式真趣.仲尼式玉壶冰.仲尼式高山.仲尼式霜钟.仲尼式韵磬.仲尼式雪江涛.仲尼式淇竹流风.仲尼式墨庄.神农式凤鸣.递钟式秋岭鸣鹤.号钟式玉涧鸣泉.神农式棱枷山民.递钟式松涛.绿绮式天风环佩.仲尼式天风云佩.落霞式云泉.落霞式凤凰来鸣.变体连珠式宗器.连珠式仲令.正合式※注:明代四王琴包括(宁王琴、衡王琴、益王琴、潞王琴)清代古琴残雷.落霞式啸月.落霞式霜鸿.仲尼式云涛鸣泉.神农式雍和.连珠式山水清音.仲尼式响泉.仲尼式清夜钟.仲尼式玉振.仲尼式。

古琴乐器的溯源介绍

古琴乐器的溯源介绍

古琴乐器的溯源介绍古琴乐器的溯源两千多年前,在中国的春秋时期,有个叫俞伯牙的琴师,他精通音律,琴艺高超。

一次伯牙乘船外出。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弹起琴来。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

他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似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似看见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不已,冲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他们约定,明年此时还在这里相会。

第二年,伯牙如期赴约,却久等子期不到。

于是,他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

子期父亲告诉伯牙,子期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

伯牙听后悲哀欲绝,他在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

曲毕他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

古琴的历史几乎和华夏文明史一样悠久。

它的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极具东方文化特色。

古琴的音乐风格追求轻淡、平和,是儒道思想在音乐中表达的集大成者。

古琴融合了中国古代主体思想及书法、篆刻等多种艺术形式,是最正宗的中国传统乐器。

它甚至在外形上也有许多象征意义。

中国古琴学会会长朱唏介绍说:“古琴你看它外表就像一个人(形),有琴额,还有两个肩,有腰,还有尾。

它的长度是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古琴最早的时候是五根弦。

代表了金木水火土‘五行’。

古琴上面的面板是圆的,底板是方的,反映了古人天圆地方的概念。

〞古琴是中国古代地位最高的乐器,古代任何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没有不会弹琴鼓瑟的。

从传世绘画中可以看到,古人大多项选择择在景色优美的地方操琴,例如空阔的水边空地,或者孤松下的巨石。

古人择景弹琴,既是一种生活品位,也是一种独特的精神修练方式。

有着数千年历史的琴乐传统,在中国步入近代社会后逐渐衰落。

古琴社团成为琴乐保存和开展的新平台。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古琴音乐在政府的扶植之下逐渐步入了欣欣向荣的开展阶段。

古琴简介——精选推荐

古琴简介——精选推荐

古琴简介古琴,⼜叫七弦琴,“琴棋书画”中的琴,指的就是古琴。

在我国民族⾳乐中,古琴是⼀种流传最为久远和最受推崇的弹弦乐器。

所谓“丝乐虽多,唯重琴瑟,然具声变之义者,尤莫如琴”。

在古代,谈到⾳乐总是以琴为代表;在诗词、绘画、⼩说、戏曲中,有许多描写琴的篇章。

在民间流传着许多与琴有关的美丽故事,如:俞伯⽛弹琴,钟⼦期能听出“巍巍乎,志在⾼⼭”,“洋洋乎,志在流⽔”,因⽽结为知⾳。

钟⼦期死后,俞伯⽛摔琴谢知⾳,这⼏乎是家喻户晓的故事。

司马相如应邀到卓王孙家作客,卓⽂君听了他弹的《凤求凰》,产⽣了爱慕之意,冲破阻⼒与他私奔,结为夫妻。

张⽣恋爱受到挫折,也是以琴传情,打动了莺莺的⼼。

古琴果真有这样的魅⼒吗?是的,古琴由于形制和结构⽐较科学合理,能让演奏者充分发挥技巧,具有较强的表现⼒和巨⼤的感染⼒。

古琴不设柱,不安品,琴⾯兼作指板之⽤,琴弦较长,两个⾳孔设在琴腹上,把琴体分隔为三个共鸣腔,琴弦振动时,倍频丰富,发⾳幽雅柔和,⾳韵悠扬,⾳⾊优美⽽富于变化。

采⽤不同的⽅法可以弹出散⾳、按⾳、泛⾳等三种不同的⾳⾊。

散⾳浑厚刚劲,泛⾳清越飘逸,按⾳明亮圆润,且可应⽤上、下、进、退等⾛⾳指法和吟、猱、绰、注等装饰指法,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趣。

古琴从⼀弦散⾳到七弦⼗三徽泛⾳,共有四个⼋度再加⼀个⼤⼆度,即由⼤字组C 到⼩字组d3。

⾳域之宽⼴,为各种民族乐器所不及。

七条弦上共有散⾳7个,泛⾳⾳位91个,按⾳⾳位1 47个,总共有245个⾳位,相同⾳⾼的⾳很多,同⼀⾳⾼的⾳,⽤不同的弦弹奏,也可获得⾳⾊的变化。

⼜因弦数较多,可以同时或赓续奏鸣,演奏和声的潜⼒较⼤。

⼀些古琴曲操,散、按、泛⾳交互使⽤,且旋律与和声融为⼀体,时起时伏,很像交响乐。

像这样性能完善的乐器,不可能是某个⼈突然发明的,⽽是历代琴⼈在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据古籍记载,有伏羲造琴,神农造琴,尧、舜造琴等说法,虽不完全可信,也⽆定论,但提⽰可能在原始⽒族社会就产⽣了琴。

古琴艺术的起源与

古琴艺术的起源与

·古琴的形制
古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右),象征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 (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琴最早是 依 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 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 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琴 面上有十三个“琴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 和一个闰月。 就构造而言,琴的各部分结构十分合理。 其体积不大不小,既便于携带,又方正雅 致。有心品琴,其形已足以使人心怡。
现存的琴派可分为:广陵派、诸城 派、燕山派、蜀山派、岭南派、虞 山 派、松江派、金陵派、吴派、闽派、燕 山派、川派、九嶷派、诸城派等。
古琴的款式
西周时的钟仪是现存记载中最早 的一位专业琴人。据史料记载春 秋时诸侯宫廷中都有琴家,其中 最著名的,要数师况。师况是盲 人,其为何目盲,有三种说法: 第一说是他天生眼盲;第二说是 他因为觉得眼睛看到的东西使他 无法专心地做一件事,所以用艾 草熏瞎了自己的眼睛,使自己的 心清净下来;第三说是他自幼酷 爱音乐,聪明过人,就是生性爱 动,向卫国宫廷乐师高扬学琴时, 用绣花针刺瞎了双眼,发愤苦练, 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琴艺逐 渐超过了师父。‘师况之聪,天 下之至聪也’。
古琴之音色
古琴的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有散音 七个、泛音九十一个、按音一百四十七个。 古琴的声音是非常独特的,一般人听琴乐 能感到古琴的安静悠远。“静”可以说是 琴音的最大特点,琴音也被称为“太古之 音”、“天地之音”。这里的“静”有两 层意义,一是抚琴需要安静的环境,二是 抚琴更需安静的心境。
无法 获取 该音 频文
演奏技法
古琴用谱为减字谱,演奏时,将琴置 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 古琴技法甚多,古时有超过一千种,今常 用指法仅几十种,例如右手的抹、挑、勾、 剔、打、摘、擘、托(即“右手八法”)、 轮、拨、剌、撮、锁、如一、滚、拂、双 弹等,左手的上、下、进复、退复、吟、 猱、罨、跪指、掏起、带起、爪起、撞等、 牵、全扶、半扶、龊、间勾、转指、索铃 等。

大圣遗音”琴

大圣遗音”琴

大圣遗音”琴“大圣遗音”琴制造年代: 唐材料: 木漆规格: 120×20.5厘米收藏地: 北京故宫博物院介绍琴是古代弦乐器中最有名的一种,也是备受文人雅士推崇的。

琴一般有七根弦。

这件古琴是传世唐代古琴中最为完好的一件。

此琴腹内池的两侧有朱漆隶书款“至德丙申”四字,表明此琴制于唐肃宗至德元年,即公元756年,应为安史之乱之后的作品。

四字款表明这是一件宫廷用物。

琴家得一良琴实在是“难于上青天”,历来琴家所用之琴,一为前代流传,一为琴家自制。

故古书中有语:“历代实传,以至于今,非力足而笃好者,不能致也。

”此琴为灵机式样,以桐木斫成,漆栗壳色漆,间有黑色,并在某些部位有朱漆修补。

胎质为鹿角灰胎,漆面发蛇腹断,某些地方出牛毛纹断,金徽。

琴面如弓,背面有圆形龙池和长圆凤沼,琴腹音箱略微隆起。

龙池上方刻有草书四字“大圣遗音”。

此琴精整富丽,色泽艳丽,发音松脆,造型古朴,饶有古意,是传世古琴中的至品。

古琴用过200 年以上漆面方产生断纹,称“断”,按其形状又可分为“牛毛断”、“流水断”、“蛇腹断”、“龟裂段”、“梅花断”等诸种。

这张琴的蛇腹断纹,是为诸多收藏家所备加推崇的,其间透出的古雅韵味,是一种残缺美。

琴背面龙池两侧刻隶书铭“巨壑迎秋,寒江印月。

万籁悠悠,孤桐飒裂。

”池下还有刻“包含”印,细边,并填以金漆,据断定为当时所做,格外珍稀。

所谓龙池,即琴底发声的音孔。

市场估价:人民币2,000,000元。

唐代宫琴是绝世奇珍,像这样的完好精丽之作,更是不知使多少收藏家竞相折腰。

保存古琴是一件非常古雅的事情,除了要像对待其它珍贵的漆器和乐器一样来保护它之外,还应不时弹奏片刻,以保证其音准。

中国古代名琴介绍

中国古代名琴介绍

中国古代名琴介绍琴,一般意义上指我国古代一种乐器,琴,又称瑶琴、玉琴,俗称古琴,一种七弦无品的古老的拨弦乐器。

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概括与汉服与古琴代表着古老神秘的东方思想。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国古代名琴介绍,希望你喜欢。

中国古代十大名琴中国古代名琴一:周--号钟“号钟”是周代的名琴。

此琴音之宏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震耳欲聋。

传说古代杰出的琴家伯牙曾弹奏过“号钟”琴。

后来“号钟”传到齐桓公的手中。

齐桓公是齐国的贤明君主,通晓音律。

当时,他收藏了许多名琴,但尤其珍爱这个“号钟”琴。

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乐,自己则奏“号钟”与之呼应。

牛角声声,歌声凄切,“号钟”则奏出悲凉的旋律,使两旁的侍者个个感动得泪流满面。

中国古代名琴二:春秋/绕梁今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语。

其语源于《列子》中的一个故事:周朝时,韩国著名歌伎韩娥去齐国,路过雍门时断了钱粮,无奈只得卖唱求食。

她那凄婉的歌声在空中回旋,如孤雁长鸣。

韩娥离去三天后,其歌声仍缠绕回荡在屋梁之间,令人难以忘怀。

琴以“绕梁”命名,足见此琴音色之特点,必然是余音不断。

据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其制作年代不详。

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

有一次,楚庄王竟然连续七天不上朝,把国家大事都抛在脑后。

王妃樊姬异常焦虑,规劝楚庄王说:“君王,您过于沉沦在音乐中了!过去,夏桀酷爱妺喜之瑟,而招致了杀身之祸;纣王误听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

现在,君王如此喜爱‘绕梁’之琴,七日不临朝,难道也愿意丧失国家和性命吗?”楚庄王闻言陷入了沉思。

他无法抗拒“绕梁”的诱惑,只得忍痛割爱,命人用铁如意去捶琴,琴身碎为数段。

从此,万人羡慕的名琴“绕梁”绝响了。

中国古代名琴三:汉/绿绮“绿绮”是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弹奏的一张琴。

司马相如原本家境贫寒,徒有四壁,但他的诗赋极有名气。

梁王慕名请他作赋,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相赠。

故宫里的工艺美术

故宫里的工艺美术

故宫里的工艺美术话题:兴趣爱好神话故事广寒宫山茶花乾隆工艺是随着人的生活需要从无到有,由简而繁,凡制造一切器物都包括工艺的过程。

远在石器时代已经如此。

人们在实际使用的要求之外,还希望美观。

于是在选择原料是要质美,制造时要造型美,光泽美,再增加装饰花纹,这样就产生了工艺美术。

随着人们衣食住行的需要,一切器物和工具,逐渐进化分工。

据文献记载,商周时期已经有国家设官管理的土工,金工、木工,草工、石工,革工等等分工制造的记载。

商周以下,历代都有规模庞大的官办工艺。

如汉代的尚方署,唐代的少府监,宋代的文思院,明代的御用监所属各局厂,清代的养心殿造办处等,各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分工。

故宫所藏的工艺美术品,是各个朝代工艺大师的精致之作。

看着这些精美的传世器物,总会使你心动,把你和几百年前的大师连在一起,惬意神游。

大圣遗音琴唐·至德元年(756A·D)/通长120厘米肩宽20.5厘米尾宽13.4厘米厚5厘米底厚1厘米大圣遗音琴,桐木制,栗壳色漆与黑漆相间,局部略有朱漆修补。

金徽玉轸,形制浑厚,圆形龙池,扁圆形凤沼,琴背题名,大印及铭文都是制琴时镌刻的。

腹款朱漆书”至德丙申”四字在池的旁边。

此琴造型优美,色彩璀璨古穆,是琴中之宝。

制琴的时间,正当安禄山叛变,唐明皇入蜀,太子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的时候。

大圣遗音琴,原藏于养心殿南库。

养心殿是清代皇帝的寝宫。

南库是收藏贵重物品的库,说明当时的确把它看得很重的。

南库虽是皇帝的珍品库,但溥仪出宫后,清室善后委员会入宫点查时,南库已因年久失修,屋漏处泥水下滴正中琴面,不知已过多少岁月,长期泥水滞留,琴面上凝结了一层坚厚的水锈。

琴色灰白,已破败不堪了。

于是就其原状另外入库保存。

1947年经故宫博物院的编纂王世襄鉴定为唐琴珍品。

1947年征得原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的同意,延请著名古琴家管平湖来院修理,经历数月,一层水锈彻底清除干净,原来漆面居然丝毫无损,并照原样重新安排了紫檀岳山(琴上的一个部件名称)。

琴文化普及资料

琴文化普及资料

一,总论1引子:(1)“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

古琴,原名“琴”或“七弦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位列“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在中国文化的人文价值里,不止是一种音乐艺术,更是文人生命境界的表征。

(2)泠泠七弦,响彻太空: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航行者”号太空船上,放置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特制唱片,其中录有多种语言和代表性音乐,包括管平湖先生演奏的古琴曲《流水》。

这首讲述伯牙子期知音故事的琴曲,如今又带着探寻地球以外天体“人类”的使命,到茫茫宇宙寻求新的“知音”。

(3)奥运开幕式:看过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人们,定然难忘这样的情境:伴随着神韵悠长的古琴之音,一幅精美的画卷在“鸟巢”中心徐徐展开,正是那一指拨弦的厚重,将这幅流淌着文明的古朴纸卷轴所蕴含的素雅之意发挥得淋漓尽致,古琴作为一个重要元素在此出现,使人们的灵魂为古老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而震颤。

2创制、功用、地位(1)关于古琴产生、创制的传说历来记载古琴创制的传说,散见于诸多文献当中,前人对琴的创制者,多归诸于远古传说中的圣王,主要有如下几种说法:昔神农氏继伏羲而王天下,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取诸物,于是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也。

——桓潭《新论·琴道》昔者伏羲氏既画八卦,又制雅琴。

卦所以推天地之象,琴所以考天地之声也。

——朱长文《琴史》昔神农造琴,以定禁淫匹去邪,欲返其真。

舜弹五弦琴而天下治。

——扬雄《琴清英》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礼记》此外,还有尧帝、炎帝、朱襄氏之臣士达、宴龙为古琴创制者等说法。

(2)功用变化:古琴的传统源远流长,它的丰富性、深远性、连续性、完整性和顽强的生命力,都是其他任何乐器所无法比拟的,对古琴传统的追溯必须从它的功能入手。

藏一床古琴,修身养心

藏一床古琴,修身养心

藏一床古琴,修身养心当一床床古琴摆在面前的时候,外观看起来好像都是一样的,声音也听不出好坏来,那时候你该如何是好?或许,我们可以从古琴收藏的历史文化中习得一二。

古琴,创自伏羲,成于黄帝,初制五弦,加于文武。

我们说古琴收藏,并不单单指老物件才有收藏的价值,一床工艺精良、音色优美的古琴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当一床床古琴摆在面前的时候,外观看起来好像都是一样的,声音也听不出好坏来,那时候你该如何是好?或许,我们可以从古琴收藏的历史文化中习得一二。

传统上将收藏老琴形容为蓄琴。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好蓄琴。

琴棋书画,琴排在四艺之首,从魏晋开始,琴已经是读书人必备的日常,不仅代表身份和文化品位,更是表达自身情怀的一种方式,所以才看到魏晋大量的记载,读书人都是——乐琴书,陶渊明文中提到:“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在《归去来兮辞》中也提到乐琴书以消忧。

此时的正史、笔记,提及望族名士,也多是写某某善琴书,好书史善弹琴等等,由此可见,在当时的社会操缦蓄琴已形成一种风尚。

到宋代,读书人几乎人手一床琴,收藏或是弹奏,特别兴盛。

比如典型的欧阳修,他自号六一居士,在六一居士传中说: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还有一老翁。

这里的老翁指的就是他自己,乐此在其中。

读书治学抚琴饮酒,表达了欧阳修文人生活的主要内容。

记载的他开始学琴的目的,第一个是因为他的手佝偻了,手指不能动,大夫说你弹弹琴就好了;第二个是忧郁症,他在文章里介绍了,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

有病之后没法工作,那么,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那么病好了,身体健康了,心情也愉悦了。

这是典型的通过古琴的演奏修养把自己的疾病调理好的。

所以读书人左琴右书,读书以明理,抚琴以调心。

欧阳修还曾写过一篇《三琴记》,这是他晚年的一篇散文,文中提及三床琴的出身,制作及年代辨别方法,琴的音色特点,亦可为当今古琴收藏提供参考。

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十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如生产生活方式、风俗民情、文化观念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征、价值观、心理结构、气质和情感等核心因素。

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确定的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遗产项目。

中国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经过长期传承的。

今天我们将列出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大家好好看看。

第十名: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被老北京人称为“驴皮影戏”。

原名“皮影戏”或“灯笼戏”,是用动物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用蜡烛或烈酒等光源照射,表演故事的一种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术家们在白幕后操纵戏曲人物,用当地流行的曲调、打击乐和弦乐伴奏,演唱故事(有时用方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农村地区,这种简单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非常流行。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九名: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小刀在纸上剪刻图案,用来装饰生活或配合其他民间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

在我国,剪纸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之中,是各种民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连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公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

它具有认知、启蒙、表达、抒情、娱乐、传播等多重社会价值。

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八名:古琴古琴是最古老、最纯正的传统乐器。

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在古代,它被称为“秦”,还有其他的名字,如“四通”和“姚琴”。

伏羲、神农、舜的传说虽不可信,但其历史相当悠久。

2008年,古琴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七名:算盘算盘是以算盘为工具的数值计算方法,被称为中国的第五次发明。

王世襄收藏真谛在真情

王世襄收藏真谛在真情

王世襄收藏真谛在真情文物收藏界中提起王世襄先生几乎无人不晓,他的《髹饰录解说》、《明式家具研究》、《锦灰堆》等著作更是脍炙人口。

世间对王先生的评论更是五花八门,有人说他是当代第一大玩家,有人说他是聪颖刻苦、精力过人的大学者。

至于他学术上的成就更有得自于家学、勤奋、智能、自我以至歪打正着等多种说法,然而据我看来,最为重要的是王世襄先生在求学以及收藏活动中,对人对物的那份真情。

说起王世襄先生的收藏,人们往往只会想到现今展陈于上海博物馆的明式家具,其实王先生的收藏十分广泛,如古琴、铜炉、佛像、匏器等诸多门类的文物,先生都曾倾注过很大的热情与心血,其间真情令人心动之余颇多感悟。

王世襄先生铜炉的收藏,得益于老一辈铜炉收藏家赵沆年先生。

赵沆年先生曾与王世襄先生同居东城区芳嘉园胡同,两宅相距颇近。

幼年的王世襄常到赵先生家去玩,赵先生夫人庄岱云常摸着他的头,慈爱地拿果子给他吃。

赵沆年先生藏炉甚精,且颇有见地。

抗日战争时期,赵先生的独子与二女儿均投身抗日英勇牺牲,赵氏二老亦遭日寇拷打,坚贞不屈。

此间赵先生生活陷入困境,万般无奈,经陈剑秋介绍,将自己收藏的百余件铜炉出让给当时的伪卫生局局长庞敦敏。

成交之后,陈剑秋就势用自己的藏品换走了数件赵氏藏炉中的精品。

此后赵先生与王世襄先生多次谈起此事,眷眷难忘。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王世襄先生赴美国参观博物馆,归国后为赵先生过生日,赵沆年即把自己收藏的十件铜炉送给王世襄,叮嘱他:“这些炉是我多年心爱之物,你一定要好好保存,切勿遗失。

”1951年,王世襄先生终于得到机会,从庞敦敏家购回十余件赵沆年旧藏铜炉,兴冲冲地去告慰赵先生,赵先生正在病中,喘咳不止,当他手抚铜炉时,如见故人,情不自禁。

赵先生喘息着对王先生说:“我所收藏的最好的铜炉不在庞家而在陈家,如清顺治比丘造炉,堪称绝品,如果你有机缘得到它,一定要拿来让我看看,我会为你庆贺。

”临别时,庄岱云先生将多年放置案头焚香的“玉堂清玩”戟耳炉送到王先生手中,说:“你拿去摆在一起吧1王世襄先生不禁百感交集,一时竟无言以谢。

古琴

古琴

忆 幽 胡 梅 故 兰 笳 花 人 十 三 八 弄 拍
阳 关 三 叠
潇 关 酒 平 高 广 湘 山 狂 沙 山 陵 水 月 落 流 散 云 雁 水
十 大 古 琴 名 曲
佩”,梧桐作面, 杉木为底,通体髹紫漆,多处跦漆修补,眼 前的这把古琴可不是普通的古琴,它已有千 年的历史,价值更是高达2500万元。昨天, 它出现在厦门首届古琴文化周新闻发布会上, 在古琴演奏家的演奏下,惊艳四场。 它叫“九霄环佩”,这是它第一次造访厦 门。由于身价不菲,由京赴厦的途中,“九 霄环佩”受尽特殊待遇——不仅全程搭乘头 等舱,而且上机前和下机后均由武警接送。 古琴在2003年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 非物质文化遗产。厦门于2009年4月22日至 28日举办首届古琴文化周系列活动。该活动 不仅有名家名曲音乐会、学术讲座,还有古 琴文化展,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所有展览、 讲座和音乐会均为公益性推广活动,广大市 民可免费索票。今后,古琴文化周活动每年 将固定举办。
古琴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 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 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 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 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20世纪初,为 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 “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 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简介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 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 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 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 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 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 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古时,琴、棋、书、 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代涌现 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 颂至今。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 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 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 的象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 祥 旧 藏 的 “ 霄 环 佩 ” , 台 北 故 宫 博 物 九 院 的 “ 雷 ” 、 “ 风 清 节 ”等 。 春 松
以 “春 雷 ” 为 例 : “唐 琴 第 一 推 雷 公 , 蜀 中 九 雷 独 称 雄 。 ” 传 世 古 琴 , 以 唐 琴 最 为 珍 贵 。 唐 琴 之 中 , 又 以 雷 公 琴 为 最 。而 蜀 中 九 雷 中 , 以 雷 威 成 就 最 大 。 雷 威 一 生 所 斫 之 琴 中 , 又 以 “春 雷 ” 为 最 。 所 以 ,在 古 琴 中 , “春 雷 ” 实 是 最 珍 贵 的 无价 之宝 。北宋 末年 ,宋 徽宗赵 佶 设 “ 万
多 车 , 运 往 北 方 。 “ 雷 ” 琴 也 随 之 来 到 春 了 北 京 , 成 为 了 金 帝 宫 中 的 第 一 琴 , 被 收
藏 于 承 华 殿 中 。 金 章 宗 死 后 , 以 此 琴 陪 葬 。 在 地 下 埋 了 1 年 后 , “春 雷 ” 又 复 出 8 于 世 , 成 为 了元 宫 中 的 珍 宝 。 后 来 , “春 雷 ” 琴 被 赏 赐 给 了元 朝 丞 相 大 琴 家 耶 律 楚 材 ,耶 律楚材 又 将其 赠予 老师 万松 老人 。 此 后 , “春 雷 ” 琴 又 复 归 耶 律 楚 材 之 子 耶 律 铸 。 以 后 其 琴 又 归 赵 德 润 所 有 。 明 朝 时 , “ 雷 ” 传 入 明 宫 之 中 。到 了清 朝 , 春
古琴 的结 构 前广 后 狭 ,象 征 尊 卑之 别 。 宫 、商 、角 、
徵 、 羽 五 根 弦 象 征 君 、 臣 、 民 、 事 、 物 五 种 社 会 等 级 。 后 来 增 加 的 第 六 、 七 根 弦 称 为 文 、 武 二 弦 象 征 君 臣之 合 恩 。 十 二 徽 分 别 象 征 十 二 月 , 而 居 中 最 大 之 徽 代 表 君 ,象 征 闰 月 。 古 琴 有 泛 音 、 散 音 和 按 音 三 种 音 色 , 泛 音 法 天 ,散 音 法 地 , 按 音法 人 ,分 别 象 征 天 、地 、人 之 和 合 。
( 可 说 与 人 身 相 应 ) ,有 头 、 颈 、 肩 、 腰 、 尾 、 也
足。
琴 头 上 部 称 为 额 ,额 下端 镶 有 用 以架 弦 的硬 木 ,
称 为 “ 山 ” , 又 称 “临 岳 ” ,是 琴 的 最 高 部 分 。琴 岳 底 部 有 大 小 两 个 音 槽 , 位 于 中 部 较 大 的 称 为 “龙 池 ” , 位 于 尾 部 较 小 的 称 为 “风 沼 ” , 象 征 天 地 万 象 。 岳 山 边 靠 额 一 侧 镶 有 一 条 硬 木 条 , 称 为 “承 露 ”。 上有 七 个 “ 眼 ” ,用 以穿 系 琴 弦 。其 下 有 七 弦 个 用 以 调 弦 的 “琴 轸 ”。 琴 头 的 侧 端 ,又 有 “ 眼 ” 风
和 “ 轸 ” 。 自腰 以 下 , 称 为 “ 尾 ” 。琴 尾 镶 有 刻 护 琴
有 浅 槽 的硬 木 “龙 龈 ” ,用 以架 弦 。龙 龈 两 侧 的边 饰
收藏 ・ 投资 J 交物乎 玄 鉴赏I 圆
千 古 神 话 造 就 古 琴 尊 贵 身 份
中 国 古 代 有 “四 大 名 琴 ”之 说 。 分 别
古老的弦乐器 。
唐 朝 是 古 琴 文 化 发 展 的 最 重 要 的 时 期
之 一 ,现 存 的 唐 朝 古 琴 无 论 从 音 质 、 形 制 还 是 历 史 价 值 , 皆 是 历 代 古 琴 中 不 可 多得
保利 “ 松石 间意 ” 琴
的顶 级 至 宝 。 所 以传 世 唐 琴 是 历 代 藏 家 梦 寐 以 求 的 神 品 。现 存 的 传 世 唐 琴 并 不 多 , 主 要 包 括 : 诗 梦 斋 旧藏 的 “ 霄环 佩 ” , 九 汪 孟 舒 旧藏 的 “ 雷 ” 、 “ 木 龙 吟 ” , 春 枯 北 京 故 宫 博 物 院 的 “大 圣 遗 音 ” , 上 海 吴
宋 明月
琴 堂 ” , 广 罗 天 下 古 琴 神 品 于 其 中 。 雷 威
的 “春 雷 ” 琴 , 是 其 中 的 第 一 品 。 金 灭 北 宋 后 , 金 人 将 夺 自宋 宫 的 珍 宝 , 装 了 两 千 称 为 “ 角 ” , 又 称 “ 尾 ” 。 七 根 琴 弦 上 起 承 露 部 分 , 经 冠 焦
收 藏 ・投 资 古 琴 来自 藏 二 兀 古 琴 结 构 暗 合 天 地 之 数
古 琴 一 般 长 约 三 尺 六 寸 五 ( 10 l 5 分 ) , 约 2- 2公 象 征 一 年 三 百 六 十 五 天 ( 说 象 征 周 天 3 5 ) : 一 一 6度 般 宽 约 六 寸 ( 0 分 左 右 ) ; 一 般 厚 约 二 寸 ( 公 分 2公 6 左 右 ) 。琴 体 下 部 扁 平 ,上 部 呈 弧 形 凸起 , 分 别 象 征 天 地 。 整 体 形 状 依 风 身 形 而 制 成 ,其 全 身 与 凤 身 相 应
“春 雷 ” 琴 流 传 到 裕 亲 王 府 中 。 此 后 , 该
岳 山 、龙 龈 ,转 向琴 底 的一 对 “ 足 ” ,象 征 七 星 。 雁
琴 腹 内 ,头 部 又 有 两 个 暗 槽 , 一 名 “ 穴 ” , 一 名 “音 舌 池 ” 。 “ 音 ”尾 部 一 般 也 有 一 个 暗 槽 , 称 为 “韵 沼 ” 。 与 纳 龙 池 、 风 沼 相 对 应 处 , 往 往 各 有 一 个 “ 音 ” 。 龙 池 纳 音 靠 纳 头 一 侧 有 “天 柱 ” , 靠 尾 一 侧 有 “地 柱 ” 。 使 发 声 之 时 , “ 声欲 出而 隘 , 徘徊 不 去 , 乃有 余 韵 ” 。
是 齐 桓 公 的 “号 钟 ” , 楚 庄 公 的 “绕 梁 ”,司 马相 如 的 “ 绮 ”和蔡 邕 的 “ 绿 焦
尾 琴 ” 。 传 说 中 的 千 古 名 琴 已 然 无 从 寻 觅 , 以致 历 经 千 年 而 依 然 保 存 完 好 的 唐 琴 就 成 了 琴 中 圭 臬 , 成 为 我 们 所 能 见 到 的 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