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我编斗笠送亲人》教学设计(2020年江西版赣美版小学美术第七册)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 我编斗笠送亲人》教案7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我编斗笠送亲人》教案7一. 教材分析《第12课我编斗笠送亲人》是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学习编斗笠的技法,并通过对斗笠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民间艺术有一定的认识。
但编斗笠这一技法较为特殊,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讲解,引导学生掌握编斗笠的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斗笠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2.引导学生掌握编斗笠的基本技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编斗笠的技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编斗笠的技法,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现场演示,引导学生掌握编斗笠的技法。
2.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技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4.欣赏评价法: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斗笠样品、编织材料、剪刀、胶水等。
2.学生准备:绘画本、彩笔、水粉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斗笠样品,引导学生观察斗笠的形状、纹理等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斗笠的历史文化,展示优秀斗笠作品,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现场演示编斗笠的技法,边演示边讲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思考。
学生跟随教师步骤,动手实践,体会编斗笠的乐趣。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所学技法,创作斗笠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技法。
5.拓展(10分钟)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作品,交流创作心得。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尝试创作具有个性的斗笠作品。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编斗笠的技法及注意事项。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 我编斗笠送亲人》说课稿7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我编斗笠送亲人》说课稿7一. 教材分析《第12课我编斗笠送亲人》是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斗笠的制作方法和步骤,以及通过创作斗笠作品表达对亲人的关爱之情。
教材中提供了详细的斗笠制作步骤和图片,同时也提供了不同风格和图案的斗笠作品供学生参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手工制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他们对于制作工艺和设计风格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斗笠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示范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表达对亲人的关爱之情的方式还不够明确,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斗笠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学会如何编结和装饰斗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掌握斗笠的制作技巧,并能够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制作斗笠的过程,表达对亲人的关爱之情,培养对家庭和亲人的感恩之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斗笠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2.难点:如何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表达对亲人的关爱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法、实践法、合作法、引导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图片资料、手工材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斗笠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对斗笠的制作产生兴趣,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2.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斗笠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并进行示范。
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制作步骤。
3.实践与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掌握制作技巧。
4.创作与展示: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喜好,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
完成后,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分享创作的心得和体验。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制作过程和技巧。
同时,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 我编斗笠送亲人》教学设计7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我编斗笠送亲人》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第12课我编斗笠送亲人》是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学习编斗笠的技法,并运用斗笠作为元素进行创作。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斗笠在民间艺术中的运用,以及斗笠编造的历史和流程,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传承。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民间艺术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勇于尝试新事物,但对于斗笠编造的技法和流程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创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斗笠编造的技法和流程,掌握斗笠在民间艺术中的运用。
2.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斗笠编造的技法和流程。
2.斗笠在民间艺术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斗笠编造的技法和流程。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斗笠作品的创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斗笠编造的材料和工具,如斗笠、绳子、剪刀等。
2.教师准备斗笠作品的图片和视频,用于教学呈现。
3.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纸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斗笠作品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斗笠编造的技法和流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斗笠编造的技法和流程,演示斗笠的编造过程,让学生了解斗笠在民间艺术中的运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师所讲的技法和流程,尝试编造斗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斗笠作品,让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巩固所学技法。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斗笠编造的技法,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巡回指导。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斗笠编造的技法和流程,以及斗笠在民间艺术中的运用。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 我编斗笠送亲人》教学设计5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我编斗笠送亲人》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第12课我编斗笠送亲人》是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斗笠的制作方法和设计技巧,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斗笠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帽子,具有遮阳、挡雨等功能,同时还有很强的装饰性。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斗笠的制作过程和设计方法,并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会编斗笠送亲人的传统美德。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手工制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他们对民间艺术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斗笠的制作方法和设计技巧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式,掌握斗笠的制作方法和设计技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斗笠的制作方法和设计技巧,学会编斗笠的基本步骤。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3.培养学生学会编斗笠送亲人的传统美德,增强他们的家庭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斗笠的制作方法和设计技巧。
2.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斗笠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
2.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制作属于自己的斗笠作品。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制作心得和设计理念。
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斗笠样品和制作材料,如竹条、纸张等。
2.学生准备手工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等。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斗笠样品,引导学生观察斗笠的制作材料、形状和设计特点。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斗笠是怎么制作的吗?斗笠有什么作用和意义?”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介绍斗笠的制作过程和设计方法。
重点讲解斗笠的编造技巧、装饰手法等。
同时,教师进行实地操作,演示斗笠的制作步骤,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 我编斗笠送亲人》教学设计4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我编斗笠送亲人》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第12课我编斗笠送亲人》是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学习斗笠的制作方法和工艺流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斗笠在民间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斗笠的制作过程,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制作斗笠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对于斗笠的制作工艺和流程,他们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斗笠的制作方法,并激发他们制作斗笠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斗笠的制作方法和工艺流程。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斗笠的制作方法和工艺流程。
2.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具有个性的斗笠。
五. 教学方法1.演示法:教师展示斗笠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制作方法。
2.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斗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具有个性的斗笠。
4.欣赏法:学生相互欣赏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斗笠的制作材料,如斗笠模板、纸张、剪刀、胶水等。
2.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斗笠的制作过程和民间文化背景。
3.准备展示台,用于展示学生的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斗笠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斗笠的制作过程和民间文化背景。
同时,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斗笠的制作方法,边演示边讲解。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掌握制作要领。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方法,动手制作斗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完成斗笠制作后,教师学生相互欣赏作品,交流制作心得。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 我编斗笠送亲人》教学设计3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我编斗笠送亲人》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12课我编斗笠送亲人》是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学习编斗笠的技巧,并运用斗笠作为元素进行创作。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斗笠在民间艺术中的应用,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斗笠图片,以及编斗笠的步骤说明,便于学生观察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民间艺术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编斗笠的技巧和创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实践,逐步提升他们的编斗笠技巧和创作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斗笠在民间艺术中的应用,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2.引导学生学习编斗笠的技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斗笠进行创作。
四. 教学重难点1.编斗笠的技巧。
2.运用斗笠进行创作。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斗笠的图片,了解斗笠的结构和特点。
2.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编斗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斗笠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编斗笠的材料和工具。
3.准备学生的作品展示空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斗笠的来源、结构和文化意义。
引导学生关注斗笠的图案和色彩,为后面的创作做好准备。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编斗笠的图片和作品,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斗笠的特点和编斗笠的技巧。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编斗笠的基本步骤。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编斗笠的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编斗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斗笠。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创意、构图和色彩搭配等方面,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2.《我编斗笠送亲人》 赣美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2.《我编斗笠送亲人》赣美版
教学目标
1.认识编斗笠的材料和制作方法。
2.提高学生对复杂形态的感知观察能力。
3.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1.黏土、编织物等材料和工具:编织棒、剪刀、绳子等。
2.《我编斗笠送亲人》故事原文、画册、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流程
第一步:导入
教师出示图片、画册或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我编斗笠送亲人》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编制斗笠的历史。
第二步:讲解斗笠的制作方法
1.教师讲解编制斗笠的材料和工具,如编织棒、剪刀、绳子等。
2.教师演示并讲解如何编织斗笠,展示用坯子制作的编织棒、网格状的绳子、编好的斗笠形状等。
第三步:动手制作
1.学生学习并模仿教师的示范,开始制作自己的编织棒。
2.学生可以自己选择颜色,然后将绳子编织成网格状。
3.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把编好的绳子绑在编织棒上,然后逐渐扩大网格形状。
4.学生通过编织创造出自己喜欢的斗笠造型,增强创造力。
第四步:分享作品
1.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制作出个性化的斗笠。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讨论有关斗笠的作用和历史。
教学总结
本课程通过编织斗笠的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其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深入挖掘美术教育的内涵,营造愉悦、有意义的教学氛围。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我编斗笠送亲人》说课稿3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我编斗笠送亲人》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第12课我编斗笠送亲人》是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习编斗笠的技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材中提供了详细的编斗笠步骤和图片,便于学生学习和参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手工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然而,学生在编斗笠方面的技能和经验可能有限,因此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和示范。
此外,学生可能对斗笠这一传统手工艺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斗笠的文化背景和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斗笠的制作技法,学会编斗笠的基本步骤,并能够独立完成一幅编斗笠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学生能够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手工制作的乐趣,增强对传统手工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编斗笠的基本步骤和技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幅编斗笠的作品,并能够创新设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和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了解编斗笠的技法和步骤。
通过实践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利用多媒体展示斗笠的文化背景和作品示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灵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斗笠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了解斗笠的文化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编斗笠的技法和步骤,并进行现场示范,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编斗笠的过程。
3.实践与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作品。
4.合作与创新: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幅编斗笠的作品。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进行创新设计。
5.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共同评价作品的质量和创意。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 我编斗笠送亲人》教学设计1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我编斗笠送亲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2课我编斗笠送亲人》是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习斗笠的制作方法和步骤,以及通过创作斗笠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详细的斗笠制作步骤和图片,以及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斗笠的制作技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手工制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他们对手工制作活动充满兴趣,而且乐于尝试新的制作方法。
但是,学生在斗笠制作方面可能还没有太多的经验,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示范来掌握制作技巧。
此外,学生可能对斗笠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补充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斗笠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掌握基本的制作技巧。
2.通过制作斗笠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3.让学生了解斗笠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斗笠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创新精神,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斗笠作品。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斗笠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和步骤。
2.指导法: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斗笠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斗笠制作材料(如斗笠模板、彩纸、剪刀、胶水等)、相关文化背景资料。
2.学生准备:斗笠制作材料、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斗笠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斗笠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呈现斗笠的制作方法和步骤,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开始动手制作斗笠。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斗笠作品,让其他学生欣赏和学习。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2课我编斗笠送亲人赣美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斗笠的基本结构,掌握编斗笠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欣赏斗笠作品,了解斗笠的文化背景。
2. 学习编斗笠的基本方法,动手实践编斗笠。
3. 创作斗笠作品,展示并进行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斗笠的基本结构,掌握编斗笠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斗笠编造过程中的技巧运用,创新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斗笠样品、编织材料、剪刀、胶水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斗笠、编织材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斗笠样品,引导学生了解斗笠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斗笠的基本结构,演示编斗笠的基本方法。
3. 实践:学生动手实践编斗笠,教师巡回指导。
4. 创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创作独特的斗笠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
六、板书设计1. 斗笠的基本结构2. 编斗笠的基本方法3. 创新设计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斗笠作品。
2. 写一篇关于编斗笠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编斗笠的基本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1. 导入:导入是教学过程的开端,它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关注的作用。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斗笠样品,让学生初步了解斗笠的文化背景和特点,引发学生对斗笠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在讲解环节,教师应详细讲解斗笠的基本结构,让学生清楚斗笠的各个部分,理解斗笠的编织原理。
同时,教师还应演示编斗笠的基本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编斗笠的操作步骤。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2课 我编斗笠送亲人 丨赣美版
编斗笠送亲人一:教材分析:1、本课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第7册“红色摇篮”主题单元中的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是在前一课《巧手编织》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延伸拓展。
2、江西是革命的红色故土,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
本课以红军即将踏上征途,群众编斗笠送亲人红军的故事为线索,巧妙地将思想教育融入到美术活动中。
3、教材上列举的主要技法是环绕编织,运用条形材料(如麻绳、塑料绳等)在帽胚上按序进行环绕编织,实现立体造型。
在技法的学习上,教师对其进行了改进,没有采用教材中的步骤图,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手工斗笠),再通过师生讨论与合作,摸索出环绕编织的构成原理。
另外教师对教材中的编织材料(麻绳、塑料绳、麦秆)、制作帽胚平面形状(圆)材料(卡纸、粽叶)有所突破,引导学生尝试生活中可用的多种材料(如布条、松紧带、拉链、蕾丝花边、彩带、吸管、报纸等)以及尝试多种平面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六边形等)制作帽胚,运用多种技法进行造型活动,使作品面貌变得更为丰富。
让曾经用于遮风避雨斗笠“与时俱进”,成为时尚、个性、美丽的物品。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各种手工材料工具的运用都很熟悉,有很好的手工基础。
本课的环绕编织技法与上一课《巧编妙织》有所衔接,学生对编织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立体帽围初胚的制作及斗笠作品在造型上有所创新,对于学生具有挑战性。
但由于教师开发了更多学生生活中可用的材料,拉近“斗笠”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没有陌生感,而是有更大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环绕编织的基本方法,了解基本的构成原理。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
3.提高造型设计和审美能力,培养探索、创新精神。
4.牢记长征精神,树立远大志向,品位军队和人民血肉相连的关系,是中国革命之保证。
四:教学重点:环绕编织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立体帽围初胚的制作。
六:学具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学生:卡纸,各类材质的绳子,剪刀,双面胶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了解长征1、师:同学们,你们听到这首歌曲是江西民歌《十送红军》,包括屏幕上这副油画作品它们都是描述的是长征出发时,乡亲们依依不舍地送别亲人红军的感人场景。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 我编斗笠送亲人》教案1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我编斗笠送亲人》教案1一. 教材分析《第12课我编斗笠送亲人》是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以斗笠为题材,让学生了解斗笠的制作过程和用途,以及民间艺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引导学生欣赏斗笠的美,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民间艺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对斗笠的结构、制作过程等方面存在疑惑,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斗笠的制作过程和用途,以及民间艺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欣赏斗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斗笠的结构和制作过程。
2.如何在作品中表现斗笠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引导学生欣赏斗笠的美,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斗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斗笠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斗笠制作的材料和工具,如纸张、剪刀、胶水等。
3.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欣赏斗笠的美,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斗笠的制作过程和用途,以及民间艺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优秀的斗笠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中的美。
引导学生关注斗笠的结构、色彩、图案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制作斗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设计出独特的斗笠作品。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同学欣赏、评价。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相互学习、交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我编斗笠送亲人》【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我编斗笠送亲人》【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12课我编斗笠送亲人》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斗笠的基本编织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热爱,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斗笠的编织技巧,并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斗笠作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手工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对手工艺品有一定的了解和接触,对于学习新的手工技艺持积极态度。
然而,他们对手工制作技巧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适当的关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斗笠的基本编织方法和步骤。
2.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斗笠的编织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斗笠作品。
3.学生能够增强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动手能力。
4.学生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传承。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斗笠的基本编织方法和步骤,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斗笠作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编织技巧,创作出独特的斗笠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斗笠的编织方法和步骤。
2.实践法: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编织斗笠,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学习,共同完成斗笠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斗笠编织的材料和工具,如竹片、绳子等。
2.教师准备斗笠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讲解。
3.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彩笔,用于记录和绘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斗笠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斗笠的特点和编织过程。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你们听说过斗笠吗?”,“你们知道斗笠是如何编织的吗?”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斗笠的基本编织方法和步骤。
教师可以讲解斗笠的结构和用途,展示斗笠的编织技巧,并边讲解边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整个编织过程。
《我编斗笠送亲人》教案设计
《我编斗笠送亲人》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我编斗笠送亲人》的故事情节和背景。
培养幼儿对民间故事和传统手工艺的兴趣。
1.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亲人的关爱和感恩之情。
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的尊重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简介:《我编斗笠送亲人》是一篇描述农村儿童为了给亲人编织斗笠而付出的努力和智慧的故事。
故事中展现了儿童的聪明才智和对亲人的深情厚意。
2.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故事了解传统手工艺的重要性和价值。
培养幼儿对亲人的关爱和感恩之情。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和背景,让幼儿了解故事的含义和主题。
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故事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
3.2 实践法:让幼儿亲自动手编织斗笠,体验传统手工艺的乐趣和艰辛。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斗笠,引起幼儿对故事和手工艺的兴趣。
引导幼儿观察斗笠的形状和特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4.2 讲述故事:以生动的语言和表情动作,讲述《我编斗笠送亲人》的故事情节。
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如儿童的聪明才智和对亲人的关爱。
4.3 讨论故事:让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主题,如亲情的可贵和传统手工艺的价值。
4.4 实践活动:分发材料,指导幼儿动手编织斗笠。
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编织过程中的技巧和难点,鼓励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幼儿表现评价:观察幼儿在故事聆听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估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2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问卷调查或小组讨论,了解幼儿对故事和手工艺的兴趣和认识程度。
收集幼儿的编织作品,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物质准备:准备故事课件或图片,展示斗笠的实物或图片。
《我编斗笠送亲人》教案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编斗笠送亲人》。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亲人的关心和热爱。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亲人、关心他人的品质。
(2)激发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感情。
(2)激发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背景资料。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2)带领学生逐句理解课文,解答学生的疑问。
(3)讨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
(2)组内交流,让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3)举例说明生字词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
4. 细节描写练习:(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表现人物形象和感情的细节描写。
(2)让学生讨论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感情。
(3)学生尝试自己进行细节描写练习。
5. 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激发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运用生字词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关心的人。
3. 调查家乡的传统文化,了解斗笠的制作方法和用途,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过程:6.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描述,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与亲人之间的感人故事。
《我编斗笠送亲人》教案设计
《我编斗笠送亲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我编斗笠送亲人》。
(2)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斗笠”、“亲人”等。
(3)学会用诗歌中的词语进行简单的句子编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诗歌创作,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亲人的关爱和感恩之情。
(2)培养学生对家乡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我编斗笠送亲人》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和理解。
3. 诗歌中词语的运用和句子编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我编斗笠送亲人》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中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和理解。
(3)诗歌中词语的运用和句子编写。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如“斗笠”、“亲人”等。
(2)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斗笠,引导学生对诗歌主题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亲人的感恩之情。
2. 诗歌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并尝试背诵。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教师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斗笠”、“亲人”等。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加深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4. 词语运用和句子编写:(1)教师引导学生用诗歌中的词语进行简单的句子编写。
(2)学生展示自己的句子,并与同学进行分享和讨论。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1)学生回家后,请家长帮忙听写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
(2)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和背诵的练习。
2. 评价:(1)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和作业批改,对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句子编写进行评价。
《我编斗笠送亲人》教案设计
《我编斗笠送亲人》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我编斗笠送亲人》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造句。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提高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尊重和理解他人的生活,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我编斗笠送亲人》讲述了一个孩子为了给亲人编斗笠而辛勤努力的故事。
故事中,孩子用自己的双手编织斗笠,表达对亲人的关爱和祝福。
2.2 生字词:学生需要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斗笠”、“亲人”、“辛勤”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造句。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朗读、讨论、模仿、创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提供课文中的句子模板,引导学生进行造句练习。
第五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5.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我编斗笠送亲人”。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4.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5. 学生进行生字词书写练习。
6. 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进行造句练习。
7.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作业。
5.2 时间安排:每节课时为40分钟,根据教学步骤进行时间分配。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对生字词的书写和运用能力。
评价学生对课文情感表达的体会和表达能力。
6.2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
《我编斗笠送亲人》教案设计
《我编斗笠送亲人》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编斗笠送亲人》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词汇和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演能力。
运用图片和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引导学生运用目标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和尊重。
引导学生理解奉献和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我编斗笠送亲人》是一篇描述农村生活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为了给亲人编斗笠而辛勤努力的故事。
故事中展现了男孩对家人的爱和责任感,以及他克服困难和努力奋斗的精神。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运用目标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观,以及能够运用目标语言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展示斗笠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自己对亲人的关爱和付出。
3.2 课文阅读与理解:分组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3 词汇和句型练习:让学生通过课文找出新词汇,并进行解释和例句练习。
引导学生运用句型进行表达和交流,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学生表现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观察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情况。
评估学生在词汇和句型练习中的掌握程度。
4.2 学生自我评估: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估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求帮助,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编写自己的故事续写。
要求学生运用目标语言进行表达,并注重情感和价值观的体现。
5.2 课堂活动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家庭和亲情的看法和经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我编斗笠送亲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赣美版四年级上册第12课
课时:1课时
课型:设计•应用
教材分析
江西是革命的红色故土,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
这红色的摇篮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课内容取材于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讲述红军即将踏上征途,群众编斗笠、打草鞋与红军依依惜别的故事。
本课旨在让学生在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造型活动的同时,汲取无穷的精神力量,因而巧妙地将思想教育融入美术活动中。
教材在技法上与前面的内容有衔接,并相互关联,相得益彰。
前面学了“十字编织”,这一课主要是环绕编织。
运用条形材料(如纸条、麻绳、毛线、柳条、麦秆等天然材料)在帽坯上按序进行环绕编织,得到立体造型。
设计理念
本课在技法学习上主要以模仿为主,通过老师的讲解与示范,摸索出环编的构成原理,进而引导学生去进行创新。
为了增强表现力,可启发学生借助剪、贴、变换材质等手段来进行创作,使作品面貌更为丰富。
本课的重点在于环绕编织的方法,难点是立体帽围初坯的制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讲长征中感人的小故事,或者创设百姓“连夜为红军战士编斗笠、送斗笠,依依不舍送亲人”的感人场景,体现军民鱼水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学情分析
教学时,针对本班学生情况,讲解示范立体构架的制作方法(即将圆形彩色卡纸朝圆心方向剪开,将缺口处粘贴成圆锥状,沿圆锥边缘均匀剪出条纹),再用条状材料环绕编织。
这一制作步骤难度不大,学生容易懂,教材中的步骤图也较详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另外,教材在图例中,还展示了用其他材料和方法制作而成的作品,目的是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环绕编织的基本方法,了解基本的构成原理。
2.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了解红军的长征历史,学习制作斗笠。
教学难点
难点:提高造型设计和审美等能力,培养探索、创新精神。
制作精美斗笠。
教学准备
卡纸、毛线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一支红色的队伍踏上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一首《十送红军》的歌谣,唱出了军与民深深的鱼水情。
欣赏歌曲,放音乐。
二、授课
1.了解红军长征
“从江西中央苏区开发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
工农红军以超人的胆略、顽强的毅力、乐观的精神、炽热的鲜血与生命,谱写了一部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诗篇,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了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
”
出示红军长征图片,学习讨论。
2.学习制作斗笠
出示斗笠图片,让学生观察。
在艰苦的岁月,红军自编斗笠戴,你知道他们用了什么材料吗?
学生讨论。
老师示范:
1)剪圆形;
2)做成圆锥形;
3)穿线做花纹;
3.做一做:
做斗笠得先塑造出型架,然后再用编织带、麻绳、竹柳和稻草等材料缠绕。
将编好的斗笠展示出来,看谁做到最美。
学生制作,老师指导。
三、讲评作业
展示作业:你想把斗笠送给哪位亲人?说一说。
四、小结
课后,同学们再去看看书,想一想红军还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板书设计
第12课我编斗笠送亲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