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课

合集下载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6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6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含解析新人教版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时间:分钟满分:分
本卷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示意图,回答~题。

.该地位于( )
.寒带.南温带
.北温带.热带
解析:该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夏至最小,说明位于南半球;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故项正确。

答案:
.图中点表示的这一天处于( )
.夏季.秋季
.冬季.春季
解析:点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上,为南半球的夏季,故项正确。

答案:
.[·天津一中模拟]下图中,、、、为某时刻四地长度均为米的直立物体影长及其朝向示意图,为直立物体的原点,外圆半径为米,内圆半径为米。

该日,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① .②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2020年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2020年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第六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等级考内容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规律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折线所示。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折线所示。

(3)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b折线所示。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1.四季更替(1)四季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四季的划分:①天文四季⎩⎪⎨⎪⎧ 夏季: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2.五带的划分(1)五带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2)五带划分:[名师注解]【注1】 (1)太阳高度角是线面角,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是特定时刻(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

(2)正午太阳高度是某地区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但不一定是90°。

【联1】 正午时日影朝向(1)北极点:朝正南。

(2)北回归线~北极点(不包括极点):朝正北。

(3)南极点:朝正北。

(4)南回归线~南极点(不包括极点):朝正南。

(5)南、北回归线之间:因太阳直射点不同而出现朝北、或无影子、或朝南。

影子朝向取决于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相对位置。

【点】 (1)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同一日期,距直射点所在纬度相等的两条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3)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3) 极 圈 以 内 地 区 : 纬 度 越 高 , 正 午 太 阳 高 度 年 变 化 幅 度 越 小 ( 由 46°52′ 减 小 到 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6.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 12时。 (2)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 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 理纬度。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直射点
H=90˚- 纬度差
释义:若两地纬度相差一度, 则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一度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40°N 15°N
差25° 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
H北京=90°-25°=65°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D.① 7时10分 西南
A.长春
√B.长沙
C.乌鲁木齐
D.杭州

青岛(120°E,36°N)的小明同学计划在五一期间到乌鲁木齐(88°E,44°N)探亲,下 图示意小明打算预定的4月30日车票信息(车票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7~8题。 7.从青岛北站出发及到达乌鲁木齐车站时,小明看到两地的太阳方位分别是
√A.西南方向、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西南方向 C.西南方向、正南方向 D.西北方向、正南方向
青岛(120°E,36°N)的小明同学计划在五一期间到乌鲁木齐(88°E,44°N)探亲,下 图示意小明打算预定的4月30日车票信息(车票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7~8题。 列车到达乌鲁木齐车站时,小明马上给在青岛的妈妈打电话报平安,小明和妈妈手 表显示的时间是 :52、10:00 :00、10:00 :00、12:00

2020年新课改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2020年新课改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课时跟踪检测(六)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二)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四季和五带、选择题我国的圭表是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 (如图),表为直立的标杆,圭是平 卧的尺。

用其测量正午日影,可定节气和一年时长。

据图文资料,回答1 2题。

1 •古人利用圭表连续两次测得表影最长值的时间间隔大致为一个 ( )A •恒星日 C .恒星年2•据《周礼》记载:“冬至……景 (影)长一丈三尺,夏至……景(影)长五寸。

此长短之 极。

”与此相关的自然现象是 ()A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太阳辐射达最强B .冬至日,北京市日出东北,日落西南C .影长最长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D .影长渐短时,我国从南到北白昼变长 解析:1.D2.D 第1题,表影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则利用圭表连续两次测得表影最长值即为太阳连续两次直射 南回归线时,其时间间隔大致为一个回归年。

故本题选D 项。

第2题,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达最强,且太阳辐射强弱 还与天气状况、海拔等因素有关,A 错误;冬至日,北京市日出东南,日落西南,B 错误;影长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C 错误;影长渐短时,正午太 阳高度渐大,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我国从南到北白昼变长,D 正确。

(2019沧州质检)沧州市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分别于二分二至日正午时刻测量了学校旗 杆影子的长短(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3〜4题。

3.旗杆影长的变化可以反映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下列排序符合该运动规律的是( )A .甲T 乙T 丙T 丁B .乙T 丁T 丙T 甲C .丙T 乙T 丁T 甲D .丁T 甲T 丙T 乙B .太阳日 D .回归年甲 乙 丙7.三个卧室相比( )A .主卧室冬暖夏热,采光较差B .主卧室冬暖夏凉,采光较好C .次卧室冬暖夏凉,采光较好D .次卧室冬暖4•一年中正午时刻,学校旗杆影子位于旗杆 ( )C .西南D .西北解析:3.B 4.A 第3题,正午太阳高度与旗杆影长呈负相关,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影长最短。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4第四讲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与五带课件湘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4第四讲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与五带课件湘教版

一天中最南或最北(极夜地区除外)位置的高度、物影最短时的太阳高
度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①同一时刻,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地球上,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直射点所在纬度上的正午太 阳高度最大(90°)。 (2)季节变化规律: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变化发生有规律的
变化。其数值具有“来增去减”的特点,即若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
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如下图所示:
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规律
各纬度变化具体如下:
地区 北回归线及 其以北地区 南回归线及 其以南地区 最大值 一次最大值 (6月22日前后) 一次最大值 (12月22日前后) 一次最小值(6月22日前后) 最小值 一次最小值(12月22日前后)
以通过比例尺计算得出大约为200米,“天塔”高415米,说明该日天津 太阳高度较大,此时并非正午,正午日影应更短,即太阳高度应更大,天津 位于40°N附近,太阳高度较大的时间应是太阳直射点位置靠近北回归 线的时段,即靠近夏至日,C项正确;A、B、D项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 近及其以南,即天津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60°,影长应长于415/1.732≈24 0米,故均不正确。
D C
)
解析
本题以窗户遮阳板设计原理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正午太
阳高度变化规律的相关知识。位于北半球的福建夏季应将遮阳板放下, 避免因强光照射导致室内温度太高,冬季收起遮阳板,让尽可能多的光 线进入教室,以改善教室热量和采光条件。因此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 达一年最大值时,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北半球冬至日,此时南极圈以
A.5:00~7:00 解析 B.8:00~10:00 C.12:00~14:00

2020年高考地理(新课改)一轮复习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2020年高考地理(新课改)一轮复习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课时跟踪检测(六)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一、选择题我国的圭表是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如图),表为直立的标杆,圭是平卧的尺。

用其测量正午日影,可定节气和一年时长。

据图文资料,回答1~2题。

1.古人利用圭表连续两次测得表影最长值的时间间隔大致为一个()A.恒星日B.太阳日C.恒星年D.回归年2.据《周礼》记载:“冬至……景(影)长一丈三尺,夏至……景(影)长五寸。

此长短之极。

”与此相关的自然现象是()A.夏至日,北半球各地太阳辐射达最强B.冬至日,北京市日出东北,日落西南C.影长最长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D.影长渐短时,我国从南到北白昼变长解析:1.D 2.D第1题,表影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则利用圭表连续两次测得表影最长值即为太阳连续两次直射南回归线时,其时间间隔大致为一个回归年。

故本题选D项。

第2题,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达最强,且太阳辐射强弱还与天气状况、海拔等因素有关,A错误;冬至日,北京市日出东南,日落西南,B错误;影长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C错误;影长渐短时,正午太阳高度渐大,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我国从南到北白昼变长,D正确。

(2019·沧州质检)沧州市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分别于二分二至日正午时刻测量了学校旗杆影子的长短(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3~4题。

3.旗杆影长的变化可以反映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下列排序符合该运动规律的是()A.甲→乙→丙→丁B.乙→丁→丙→甲C.丙→乙→丁→甲D.丁→甲→丙→乙4.一年中正午时刻,学校旗杆影子位于旗杆()A.正北B.正南C.西南D.西北解析:3.B 4.A第3题,正午太阳高度与旗杆影长呈负相关,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影长最短。

根据图中的影长判断,甲影子最长,为冬至日;丁影子最短,为夏至日;乙、丙为春、秋分日。

2020高考地理江苏一轮复习 第七讲 地球的公转(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更替与五带划分

2020高考地理江苏一轮复习 第七讲  地球的公转(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更替与五带划分

第七讲地球的公转(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更替与五带划分[考试说明]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长短及其变化 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特点分析二、四季和五带 1.四季更替(1)四季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四季的划分:①天文四季⎩⎪⎨⎪⎧夏季: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2.五带划分(1)五带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2)五带的划分: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如何表述昼夜长短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2.怎样根据昼夜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行昼夜长短的计算?3.你知道哪些与四季、五带有关的地理现象?考点(一)昼夜长短的变化[学法:研一题·悟一法·通一类][典题领悟](2017·江苏高考·节选)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

如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

读图回答下题。

该日悉尼和广州()A.日出同为东南方向B.正午树影朝向相同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昼夜长短状况相同[学审题析题](在“____”上填关键点)[备考方略]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抓住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如下图所示:2.抓住直射点的移动,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了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如下图所示:3.抓住特殊现象,突破昼夜长短纬度分布特点(1)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主要指赤道与极圈之间),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变化区间为0~24小时。

(2)极昼、极夜现象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4第四讲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与五带课件湘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4第四讲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与五带课件湘教版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 异加”原则,即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若 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数相加。如下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H=90°-AB纬度差=9 0°-(40°-10°)=60°。 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H=90°-BC纬度差=90°-(10°+23°26’)= 56°34'。
(5)确定楼间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 离。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 间距L为:L=h×cotH。如下图:
(6)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 角,使太阳光与集热板成直角。 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α)和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H)互余,即α+H= 90°时效果最佳。如下图:
特别提醒 在南(北)极圈有极昼现象出现时,南(北)极点的太阳高度无日变化,其太
阳高度的大小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 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
第四讲
地球的公转(二)——正午
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与五带
考纲呈现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思维导图




考点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考点二 考点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 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四季五带概要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四季五带概要
在夏至日这天,某地测得当天太阳高度 最大为82°而此时北京时间为11:00点, 那么此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3我家的南客厅,一年内,冬夏季 正午阳光的照射情况: 夏至
南 冬至
3.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 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 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 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 α+h=90°(如下图)。
3 冬至日:由南回归 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达到一年中的最大 值,北半球各地达 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北半球夏至日
小结:
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 度纬度分布规律:
春秋分日:由 赤道
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由 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由 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 由太阳直射点向 南北 两侧递减
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 布规律:
1 二分日:由赤道向南 北两侧递减。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
2夏至日:由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 递减。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 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 中的最小值。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公转的意义二: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太和中学
蒲小林
一 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倾角
地平面
H
2. 正午太阳高度:当地(地方时12点)时的太
阳高度,也是当地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天空
正午 西 日落

H
射洪 日出


地平面
春分日,射洪的太阳位置变化情况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行星地球 第4讲 地球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行星地球 第4讲 地球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最大为 90°-80°+22°=32°,其日变化幅度为 32°- 12°=20°,C 对;上海地区昼长大于夜长,但不能确定此 时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故不能确定昼长的变化趋势,D 错。
答案:(1)C (2)C
考向2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 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 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 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如图所示:
方法四:“赤道处晨昏线与经线的交角(锐角)”等于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经度的确定。 基本原则:地方时为 12 时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经 线。 方法一:晨线和赤道的交点(经度)向东 90°或昏线和 赤道的交点(经度)向西 90°,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方法二: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 时判断太阳直射的经线。
当太阳直射 B 点(10°N)时: A 点(40°N)正午太阳高度: H=90°-AB 纬度差=90°-(40°-10°)=60°。 C 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 H=90°-BC 纬度差=90°-(10°+23°26′)=56°34′。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 短,当地的地方时是 12 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为了获 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 于南方,因此房屋坐北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 太阳位于北方,因此房屋坐南朝北。
(2)该日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甲所在纬线各地日出方位为东北方 B.乙所在纬线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 C.80°N 各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为 20° D.上海地区昼长大于夜长且昼长变长 解析:第(1)题,该地位于北半球,根据图示,乙地

课件1:1.2.3正午太阳高度、四季和五带

课件1:1.2.3正午太阳高度、四季和五带

C.与楼高相等
D.楼高的4倍
D 8.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夏季就是(
)
பைடு நூலகம்
A.从立夏到立秋
B.气候均温在22℃以上
C.6、7、8三个月
D.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C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带地区无冬季,只有春、夏、秋三季
B.温带地区春秋长,冬夏短
C.寒带地区无炎热的夏季,只有短暂的暖季
D.我国广州与明显的四季变化
C.每年约有9个月Hm<Hn
D.任何时候Hm>Hn
D 3.北半球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 )
A.23°26′N——90°N
B.0°——90°S
C.23°26′N——23°26′S
D.23°26′S——90°S
4.北半球夏至日,北京、重庆、广州、海口四地学生在当地正午时刻观测同一高度物体
南极点 南极圈 90°S 66°34′S
南回归线 23°26′S
赤道 0°N
北回归线 23°26′N
北极圈 北极点 66°34′N 90°N
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规律
• 就季节变化而言,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带,正午太阳高度
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值
• 在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纬度带,情况正好相反 •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各地,每年受到太阳直射两次
90°
S
活动 绘制示意图描述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1.判断图示四个地点的纬度。 2.绘制学校所在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正午太阳 方向简图。 (1)查阅当地的纬度。 (2)计算当地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指 出正午太阳的方向。 (3)按图1.17 a的方式在图b中绘制当地年内正午太阳 高度变化及正午太阳方向。 3.描述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方向的年内变化 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五带

随堂巩固(一) :
1、下列地点一年内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的是 A.(23°26‘N,1°W) B.(23°S,141°E) C. (6°S,170°E) D. (24°N,41°W)
2、北半球夏至日,下列城市正午太阳高 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确的是 A.广州、北京、哈尔滨、杭州 B.哈尔滨、北京、杭州、广州 C.广州、杭州、北京、哈尔滨 D.哈尔滨、广州、北京、杭州
(2)、变化规律:
读图思考:
正午太阳 高度由北 回归线向 南北两侧 递减。
在图a中,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读图思考: 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 度由南回归 线向南北两 侧递减。
读图思考:
在图c中,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 由赤道向南北 两侧递减。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 北递减。源自热带终年炎热
南 温 带
南寒带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黄赤交角(23°26′)决定: ①太阳直射的范围:23°26′N——23°26′S间 ②回归线的度数(23°26′) = 黄赤交角的度数 极圈 的度数(66°34′) = 90-回归线的度数
若黄赤交角变大到30°,则:热带、寒 带、温带范围如何变化?
66034′N
随堂巩固四季更替23266634s有太阳直射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无太阳直射无极昼极夜无太阳直射无极昼极夜终年炎热四季分明四季分明终年严寒终年严寒黄赤交角黄赤交角23232626决定决定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
地方时为12点的太阳高度 是一地一日之内最大的太阳高度, 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
四季更替
北温带的国家: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高考地理总复习 行星地球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四季五带 ppt课件

高考地理总复习 行星地球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四季五带 ppt课件
至(5)日极该点地上日的的正前正午午后太太阳阳)高高,南度度公。回式为归:23线°=90及°-(α其+23.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北半球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上,一年中有一次最 第5题,北半球各地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又因为晷针指向北极星、垂直于晷盘,故晷盘与地面的夹角等于90°减去当地纬度;天
回归线与极圈 之间(温带)
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 46°52')
极圈以内(寒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 46°52'减
带)
小至 23°26'),极圈上为 46°52',极点上为 23°26'
-13-
考点
(5)极点上的正午太阳高度。 极昼期南、北极点上的太阳高度无日变化,任何时刻的太阳高度 都可以看成正午太阳高度,其大小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图,完成第6~7题。
6.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惊蛰”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 A )
A.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B.麦熟一晌,虎口夺粮
C.东风不倒,雨下不小
D.有霜有霜,晚稻受伤
7.有关济南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寒露的夜较清明的昼短
B.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早
C.立春与立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二十四节气
D.夏半年与冬半年时间长度一样
第四讲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及四季、五带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 直射点 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 如图中c线所示。
-2-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如图中a线所示。
南回归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周围的极昼范围变小,且出现极夜现象。故选 B。 答案:B
第一次 60°
第二次 第三次
50°
40°
2.(变题型) 第一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是________________;由第一次到第二次测量期间,第一次
测量时太阳直射点至北回归线之间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是
__________;赤道至南极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
3.看区域位置,归纳不同区域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
回归线 之间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每年有 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
回归线上 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只 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中只有一个正 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回归线至 极点之间
【注 1】 (1)太阳高度角是线面角,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是特定时 刻(正午 12 时)的太阳高度角。 (2)正午太阳高度是某地区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但不一定是 90°。 【联 1】 正午时日影朝向 (1)北极点:朝正南。 (2)北回归线~北极点(不包括极点):朝正北。 (3)南极点:朝正北。 (4)南回归线~南极点(不包括极点):朝正南。 (5)南、北回归线之间:因太阳直射点不同而出现朝北、或无影子、 或朝南。影子朝向取决于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相对位置。
变化。 (2)五带划分:【联 2】
【联 2】 温度带的季节变化 四季更替最明显的是温带。热带地区有阳光直射现象,长夏无冬; 寒带地区有极夜现象,长冬无夏,四季更替不明显。
2 研考点
突破重难
考点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看直射点的位置,比较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记忆口诀“远小近大”:即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 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距离越近,则越大。 2.看直射点的移动,确定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记忆口诀“来增去减”: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 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如图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点】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 直射点 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 __c_折线所示。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 _a__折线所示。
(3)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赤道 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 __b_折线所示。
解析:第 3 题,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 算公式可以推算出该市(约 45°N)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 45°;又 根据材料信息“图示骑行者连带电动车的高度与日影等长” 可知此时当地太阳高度是 45°,即此时是当地正午时刻(地方时 12 点),东北地区正午时日影朝向正北,所以骑行者的前进方 向为正西。选 B。第 4 题,一个月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南极点出现极昼,南极柱全天影子皆朝正北。选 D。 答案:3.B 4.D
(2019·山西晋中示范校模拟)读某地某时间段正午物影变化 示意图,完成 5~6 题。
5.图中 N 点日期可能为 A.6 月 7 日前后 C.9 月 10 日前后
6.该地纬度最可能为 A.23°26′S C.11°34′N
() B.8 月 9 日前后 D.2 月 3 日前后
() B.11°34′S D.23°26′N
2.(2019·大连联考)如图为 6 月 22 日与 12 月 22 日地球表面四
地正午太阳高度。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
A.甲、乙、丙、丁 C.丁、乙、丙、甲
B.甲、丙、丁、乙 D.甲、丙、乙、丁
解析:图中丙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说明丙地在 23°26′N 上;乙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夏至日,且冬至 日正午太阳高度接近 90°,推断出乙地在 0°~23°26′S 之间且 接近 23°26′S;甲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冬至日,且冬至 日正午太阳高度很小(低于 10°),得出甲地在 23°26′N 以北, 66°34′N 以南;同理推出丁地在 23°26′S 以南,66°34′S 以 北。所以四地自北向南依次为:甲、丙、乙、丁。 答案:D
变化。
(2)四季的划分:
①天文四季夏冬季季::一一年年中中白白昼昼较较长短、、正正午午太太阳阳高高度度较较大小的的季季节节 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 月为 春季 ,依次类推,每三 个月为一个季节。
2.五带的划分 (1)五带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 纬度 的变化而
解析:第一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60°,测量地位于 40°N,
故太阳直射 10°N。从第一次测量到第二次测量期间,太阳直
射点由 10°N 移至赤道,故在此期间 10°N~23°26′N 之间太
阳高度逐渐变小;赤道至南极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答案:10°N 逐渐变小 逐渐变大
集训冲关
(2014·全国卷Ⅱ·节选)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 34°N,117°E)的某 企业承接了甲国(如图)价值 7.446 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读图, 完成下题。
冬至
_南__回__归__线__及其以南 各纬度
春、秋分
赤道
达最小值的地区 南__半__球__各纬度
_北__半__球__各纬度 南北两极点
【注 2】 特别注意冬、夏至日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出现最 大值和最小值的分布地区。(可结合二分二至日太阳高度分 布示意图加以理解记忆。)
二、四季和五带
1.四季更替 (1)四季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 正午太阳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而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2)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解析] 第(1)题,由资料可知,在连续三个月,该地太 阳高度在递减;由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直 射点的纬度),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二次测 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北京昼长变化是先昼长夜短,后昼渐短夜渐长,至昼短夜 长。第(2)题,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二次测 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说明第二次测量时是当地的秋分日。
解析:第 5 题,图中 N 点正午物影长度为 0,说明 N 点时刻 太阳直射该地。据图可知,该时间段该地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且两次太阳直射的日期与夏至日的间隔天数相同,由 M 点日 期为 5 月 5 日可知,N 点日期可能为 8 月 9 日前后,B 对。第 6 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排除 A、 D,日期分别为 5 月 5 日和 8 月 9 日前后,据此可判定该地位 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但不在赤道上,C 对。 答案:5.B 6.C
第七讲 地球的公转(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Contents
1
抓基础 基稳楼高
2பைடு நூலகம்
研考点 突破重难
3
析图表 专项提能
1 抓基础
基稳楼高
一、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规律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注 1】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 阳高度(如图甲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 最大 值出现在正午,称 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如图示意拍摄爱好者于秋分日某时刻拍摄
的我国东北某市(约 45°N)街道景观(图示骑行
者连带电动车的高度与日影等长)。读图,完成
3~4 题。
3.此时,图中骑行者的前进方向为
()
A.正东
B.正西
C.正南
D.正北
4.一个月后的此时刻,南极极点所在的标志——南极柱的影子
指向
()
A.正南
B.东北
C.东南
D.正北
考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 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 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 度相加。如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 B 点(10°N)时: A 点(40°N)正午太阳高度: H=90°-AB 纬度差=90°-(40°-10°)=60°。 C 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 H=90°-BC 纬度差=90°-(10°+23°26′)=56°34′。
1.2011 年 6 月 21 日,该定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这一日,徐
州与甲国首都相比
()
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B.徐州的白昼较短
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
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
解析:6 月 21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徐州(约 34°N)比甲国首都(约 10°N)更靠近北回归线,因此徐州的 正午太阳高度比甲国首都高,故 A 对;由于太阳直射北半球, 越往北白昼越长,因此徐州的白昼较长,故 B 错;甲国首都 与徐州此日分别位于太阳直射纬线的南北两侧,因此两地正 午物影方向相反,故 C 错;两地虽然都日出东北,但纬度较 高的徐州日出方位角较大,故 D 错。 答案:A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 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 12 时。 2.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 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 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5.计算楼间距、楼高 为了保证一楼全年有阳光照到,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 楼房时,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应大于 L=h·cot H(H:冬至 日正午太阳高度)。
3.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 所在的位置有关。 (1)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2)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