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课

合集下载

2020届高三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2020届高三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北京(约40°N)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正午日影长短与二十四节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此制作了简易的二十四节气测量仪,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制作该测量仪利用的地理基本规律是( )

A.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B.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C.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

D.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

2.如果将测量仪放在哈尔滨测日影,需要改进的是( )

A.增加竹竿的长度

B.改变竹竿与皮尺的角度

C.增加皮尺的长度

D.改变竹竿与皮尺的方位

3.如果图中乙为二分日时太阳光线,则北京二分日正午竿长与其影长的关系为( )

A.竿长与影长相等B.竿长小于影长

C.竿长大于影长D.无法判断

(2019·沧州质检)沧州市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分别于二分二至日正午时刻测量了学校旗杆影子的长短(如图所示)。据此完成4~5题。

4.旗杆影长的变化可以反映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下列排序符合该运动规律的是( )

A.甲→乙→丙→丁B.乙→丁→丙→甲

C.丙→乙→丁→甲D.丁→甲→丙→乙

5.一年中正午时刻,学校旗杆影子位于旗杆( )

A.正北B.正南

C.西南D.西北

如图示意我国东北地区某校在操场积雪融化期间,测得的某日每隔2小时记录的旗杆影子方向和长度(图中时间均为地方时)。读图,完成6~7题。

6.与图示测量日期最接近的是( )

A.12月22日B.6月22日

C.3月21日D.9月23日

7.上述测量结束后一个月内,该旗杆正午的影长将( )

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

C.先变短后变长D.先变长后变短

(2019·昆明一模)如图为云南省昆明市(25°N,103°E)某楼盘平面户型图。读图,完成8~9题。

2020年新课改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测试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2020年新课改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测试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课时跟踪检测(六)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某同学于某日正午将一矿泉水瓶放于室外,拍摄了下图图片。据此完成1~2题。

1.此图可能拍摄于()

A.23.5°N~40°N之间某地

B.23.5°N~23.5°S之间某地

C.40°N~66.5°N之间某地

D.40°S~66.5°S之间某地

2.若此图拍摄于今年6月20日,则此地可能位于()

A.巴西里约热内卢B.美国纽约

C.英国伦敦D.我国云南省

解析:1.B 2.D第1题,由图可见,该地正午时没有影子,即当地出现了太阳直射现象。有太阳直射现象的纬度介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据此选B。第2题,6月2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选择一个这样的位置即可,结合选项选D。

坡面上的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坡面的夹角)和地平面上的太阳高度

不同。如图为北半球某地南向坡面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内变化折线

图,已知坡面坡度为10°(地球大圆每1°圆心角弧长约为110 km)。读

图回答3~5题。

3.若将此坡面的位置向西南移动200 km,则图中折线()

A.向上移动B.向下移动

C.向右上移动D.向左下移动

4.当此坡面处于白天且与晨昏线的距离为2 530 km,此日不可能为()

A.3月5日B.6月15日

C.9月5日D.12月15日

5.冬至日这一天中,若仅考虑纬度因素,则此坡面上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将() A.比43.5°S地平面上同样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B.比43.5°N地平面上同样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少

C.与43.5°N地平面上同样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相等

2020年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2020年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第六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等级考内容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规律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折线所示。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折线所示。

(3)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b折线所示。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1.四季更替

(1)四季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四季的划分:

①天文四季⎩⎪⎨⎪⎧ 夏季: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

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2.五带的划分

(1)五带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2)五带划分:

[名师注解]

【注1】 (1)太阳高度角是线面角,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是特定时刻(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

(2)正午太阳高度是某地区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但不一定是90°。

【联1】 正午时日影朝向

(1)北极点:朝正南。

(2)北回归线~北极点(不包括极点):朝正北。

(3)南极点:朝正北。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三节 第2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同步检测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三节 第2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同步检测

第2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选择题

(2015·江苏地理,4)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下图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题。

1.春节假期期间( )

A.南京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B.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

C.长城站日落时间推迟

D.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

解析春节假期期间的2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南京太阳从东南方升起;南京属于北半球,虽然昼短夜长,但昼在变长,夜在变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减小;长城站属于南半球,昼在变短,夜在变长,日出时间推迟,日落时间提前,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所以选D。

答案 D

(2014·安徽文综,29)下图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第2题。

2.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 )

A.3月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

B.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

C.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

D.9月1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

解析首先明确北极点的四周都是南方。由于中国结放置在北极点上,因此,照片中中国结的影子应指向正南,拍摄者在任何位置拍摄都位于中国结的正南,故选项B、D错误。结合照片中中国结的影子可知,此日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正午太阳高度应大于0°,而3月21日,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故选项A错误。

答案 C

(2014·福建文综,11~12)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下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读图回答3~4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①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 ②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是一 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③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6.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5)计算楼间距、楼高 为了保证一楼全年有阳光照到,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楼房时,两楼之间的最短 距离L=h·cot H(H: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D.① 7时10分 西南
A.长春
√B.长沙
C.乌鲁木齐
D.杭州

青岛(120°E,36°N)的小明同学计划在五一期间到乌鲁木齐(88°E,44°N)探亲,下 图示意小明打算预定的4月30日车票信息(车票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7~8题。 7.从青岛北站出发及到达乌鲁木齐车站时,小明看到两地的太阳方位分别是
B.非洲南部
C.中国西北
√D.马来群岛
“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静寂的可怖,不仅仅是声音
的静寂,而且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
识。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据此完成4~5题。
5.推测“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的主要原因是
三、五带划分
1.划分依据:太阳辐射从低纬 度向高纬度递减。
有极昼极夜 北寒带
无极昼极夜 也无直射现象
北温带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第四讲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练习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第四讲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练习

第四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基础巩固组]

(2016·高考上海卷)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完成1~2题。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60°50°40°

1.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2.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A.春分日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解析:第1题,依据正午太阳高度=90°-两地纬度间隔,以及北京纬度为40°N,可计算出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纬度分别为10°N、0°、10°S。又因为是在连续三个月内的测量,可判断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结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可知,D项正确。第2题,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太阳直射赤道,且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故此次太阳直射赤道日期为秋分日,故C项正确。

答案:1.D 2.C

(2017·太原模拟)下图为某地某时段正午物影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N点日期可能为( )

A.5月6日左右B.8月7日左右

C.11月7日左右D.2月6日左右

4.该地纬度最可能位于( )

A.赤道B.11°34′S

C.11°34′N D.23°26′N

5.若测得某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5°,则该日可能为北半球( )

A.春分日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解析:第3题,N、M两日以6月22日为中点呈对称分布,且N位于6月22日之后。据此推知,N的日期可能为8月7日左右。第4题,该地5月5日有直射现象,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南。第5题,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与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与五带

• (3)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角度: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 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线与受热板成直角。其倾角 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
•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 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 太阳高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 减。
•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 减。
• 春秋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 减。
2.正午太阳高度时间变化规律 (1)太阳高度日变化
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的太阳高度
极 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

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太阳高度在一日之内是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一个最
大值(地方时12点时),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非极点 地区
(2)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每年有 回归线之 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
• (1)该地的经度为( )
• A . 30°E B . 30°W C . 60°E D .
60°W
• (2)该地的纬度可能为( )

2020年新课改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2020年新课改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课时跟踪检测(六)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二)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选择题

我国的圭表是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 (如图),表为直立的标杆,圭是平 卧的尺。用其测量正午日影,可定节气和一年时长。 据图文资料,回答1 2题。

1 •古人利用圭表连续两次测得表影最长值的时间间隔大致为一个 ( )

A •恒星日 C .恒星年

2•据《周礼》记载:“冬至……景 (影)长

一丈三尺,夏至……景(影)长五寸。此长短之 极。”与此相关的自然现象是 (

A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太阳辐射达最强

B .冬至日,北京市日出东北,日落西南

C .影长最长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D .影长渐短时,我国从南到北白昼变长 解析:1.D

2.D 第1题,表影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

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则利用圭表连续两次测得表影最长值即为太阳连续两次直射 南回归线时,其时间间隔大致为一个回归年。故本题选

D 项。第2题,夏至日,太阳直射

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达最强,且太阳辐射强弱 还与天气状况、海拔等因素有关,

A 错误;冬至日,北京市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B 错误;

影长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C 错误;影长渐短时,正午太 阳高度渐大,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我国从南到北白昼变长,

D 正确。

(2019沧州质检)沧州市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分别于二分二至日正午时刻测量了学校旗 杆影子

的长短(如图所示)。据此完成3〜4题。

3.旗杆影长的变化可以反映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下列排序符合该运动规律的是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4第四讲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与五带课件湘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4第四讲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与五带课件湘教版
A.5:00~7:00 解析 B.8:00~10:00 C.12:00~14:00
B C
)
D.15:00~17:00
本题考查读图能力和地球运动知识。对比地理景观图和位
置示意图可以判定,“天塔”影子此时朝向西北方向,说明太阳位于该 地的东南方位,结合太阳一天中的位置变化可知,此时应是当地上午,天 津的地方时接近北京时间,故B项正确;图中“天塔”影长较短,说明太
(5)确定楼间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 离。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 间距L为:L=h×cotH。如下图:
(6)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 角,使太阳光与集热板成直角。 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α)和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H)互余,即α+H= 90°时效果最佳。如下图:
( A C ) B.乙 D.丁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据图分析,此时晨昏线大致
A.甲 C.丙 解析
经过南北极点,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甲地离赤道最近,正午太阳高 度角最大,A项正确。
2.在上图所示四地中,观测者正朝西南方向观测日食的是 (
A.甲 C.丙 B.乙 D.丁
D C
)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观察者朝西南方向观测日

【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第二章公转运动第2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试题新人教版必

【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第二章公转运动第2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试题新人教版必

第2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选择题

(2015·江苏地理,4)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下图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题。

1.春节假期期间( )

A.南京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B.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

C.长城站日落时间推迟

D.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

解析春节假期期间的2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南京太阳从东南方升起;南京属于北半球,虽然昼短夜长,但昼在变长,夜在变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减小;长城站属于南半球,昼在变短,夜在变长,日出时间推迟,日落时间提前,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所以选D。

答案 D

(2014·安徽文综,29)下图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第2题。

2.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 )

A.3月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

B.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

C.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

D.9月1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

解析首先明确北极点的四周都是南方。由于中国结放置在北极点上,因此,照片中中国结的影子应指向正南,拍摄者在任何位置拍摄都位于中国结的正南,故选项B、D错误。结合照片中中国结的影子可知,此日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正午太阳高度应大于0°,而3月21日,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故选项A错误。

答案 C

(2014·福建文综,11~12)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下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读图回答3~4题。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四季更替和五带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四季更替和五带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四季更替和五带

一、考试内容

(1)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3)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

二、考查方式

常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主要通过区域图中不同经纬度的两地比较昼夜长短的差异或计算某一地点(给出经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以及某一时刻影子的朝向;昼夜长短及比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是潜在考点

三、考点分析

1.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1)时间分布规律

空间分布规律:从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

(1)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的结果(低纬度不明显)。

夏季——一年内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

冬季——一年内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

(2)五带分布

四、考点训练

小明和小亮同一天出生在我国的两个不同城市,下表是他们出生那天出生地的“日出和日落时刻(北京时间)表”。据此完成第1~2题。

1.他们的生日最可能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小明的出生地位于小亮的出生地的( )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当地球在丙位置时,安徽省( )

A.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B.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

4.地球从乙运行到丙、丁、甲期间,安徽的正午太阳高度(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太阳天顶角是表示太阳位置的一种方式,其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5~6题。

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七讲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教案

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七讲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教案

第七讲地球的公转(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1

太阳高度,就是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即太阳的仰角。

2.(一天中)太阳视运动轨迹

一天中,日出以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正午达最大值,之后,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其中正午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3.(一年中)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可知:

(1)该地夏至日的太阳视运动为轨迹①,该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2)该地春秋分日的太阳视运动为轨迹②,该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3)该地冬至日的太阳视运动为轨迹③,该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特别提醒]

影子变化与太阳高度、方位的关系

(1)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大小呈负相关,日出时影子最长,之后变短,正午时最短,之后变长,日落时达最长;直射点上无影子。

(2)影子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

(3)影子移动方向: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反,呈顺时针在地面上移动。

题组练通

下图是甲、乙两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其中甲地位于30°N。读图回答1~2题。

1.乙地地理坐标为( )

A.(0°,30°E)B.(10°N,150°W)

C.(10°S,30°E) D.(10°N,150°W)

2.甲、乙两地( )

A.昼长不可能相等

B.一天中太阳高度同时达到最大

C.此时甲地昼更长

D.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解析:1.C 2.C 第1题,由图可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0°,其位于30°N,可计算出此时太阳直射20°N,图中乙地昼长小于12 h,说明乙地与甲地不在同一半球,即乙地位于南半球,再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出乙地位于10°S,乙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8时,由此可知乙地位于30°E。第2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相比,此时甲地昼更长;甲、乙两地经纬度不同,所以一天中太阳高度不可能同时达到最大。当太阳直射赤道时,甲、乙两地昼长相等;此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2020届高考地理江苏专用一轮课件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七讲 地球的公转(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2020届高考地理江苏专用一轮课件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七讲 地球的公转(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返回导航
第一章 行星地球(含地球和地图)
图文对接
要点解读
高考达标练
【解析】:2.D 3.A 第 2 题,遮阳板收起时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最 大,说明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而福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对 应的时间应该是北半球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 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第 3 题,济南的位置较福建更偏北,正午太阳高 度更小,若要起到遮阳及加强采光的效果,只有加长遮阳板(高度不变) 或降低安装高度(遮阳板长度不变)。
返回导航
第一章 行星地球(含地球和地图)
图文对接
要点解读
高考达标练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 是 12 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 午太阳位于正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 正北方,房屋朝北。
一次最小(南半球出现在 6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出现 在 12 月 22 日前后)
赤道
两次最大(3 月 21 日前后 两次最小(6 月 22 日前后和
和 9 月 23 日前后)
12 月 22 日前后)
返回导航
第一章 行星地球(含地球和地图)
图文对接
要点解读
高考达标练
【特别提醒】 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ΔH=23°26′ +φ(φ 为当地纬度);在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其正午太阳高度的 年变化幅度恒为 46°52′;从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其正午太阳高度 年变化幅度从 46°52′逐渐降低至 23°26′。

2020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学案模块一第一单元第七讲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2020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学案模块一第一单元第七讲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第七讲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一、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规律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折线所示。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折线所示。

(3)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b折线所示。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二、四季和五带

1.四季更替

(1)四季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四季的划分:

①天文 四季⎩⎪⎨⎪⎧ 夏季: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

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2.五带的划分

(1)五带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2)五带划分:

[名师注解]

【注1】 (1)太阳高度角是线面角,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是特定时刻(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

(2)正午太阳高度是某地区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但不一定是90°。

【联1】 正午时日影朝向

(1)北极点:朝正南。

(2)北回归线~北极点(不包括极点):朝正北。

(3)南极点:朝正北。

(4)南回归线~南极点(不包括极点):朝正南。

2020年高考地理练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教师用书

2020年高考地理练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教师用书

第四讲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考纲展示]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其应用。 2.四季的形成与五带的划分。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3页

[基础梳理]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一天中,日出以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正午时达最大值。之后,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其中正午的太阳高度称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同一时刻,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1.成因

2.四季的划分

(1)天文

四季⎩

⎪⎨

⎪⎧

夏季: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

(2)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3.五带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限,将全球划分为南、北寒带,南、北温带和热带。

[图文拓展]

1.等太阳高度线图

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角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来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状况。其实质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昼半球俯视图。

如图所示:此时刻太阳直射点A的太阳高度角为90°,从直射点向四周随着球面的弯曲与直射点距离不断扩大,太阳高度角也不断减小。相同太阳高度的点连成的线呈同心圆分布,0°等太阳高度线为晨昏线。

2.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杆影的日变化

(1)一日内,日影由西向东不断移动。

(2)从日出到正午,日影逐渐缩短,由日出时的最长逐渐缩短到正午(正北方位)时的最短;从正午到日落,日影逐渐增长,由正午时的最短逐渐增加到日落时的最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 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 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 度相加。如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 B 点(10°N)时: A 点(40°N)正午太阳高度: H=90°-AB 纬度差=90°-(40°-10°)=60°。 C 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 H=90°-BC 纬度差=90°-(10°+23°26′)=56°34′。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2)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解析] 第(1)题,由资料可知,在连续三个月,该地太 阳高度在递减;由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直 射点的纬度),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二次测 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北京昼长变化是先昼长夜短,后昼渐短夜渐长,至昼短夜 长。第(2)题,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二次测 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说明第二次测量时是当地的秋分日。
5.计算楼间距、楼高 为了保证一楼全年有阳光照到,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 楼房时,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应大于 L=h·cot H(H:冬至 日正午太阳高度)。
如图示意拍摄爱好者于秋分日某时刻拍摄
的我国东北某市(约 45°N)街道景观(图示骑行
者连带电动车的高度与日影等长)。读图,完成
3~4 题。
3.此时,Leabharlann Baidu中骑行者的前进方向为
()
A.正东
B.正西
C.正南
D.正北
4.一个月后的此时刻,南极极点所在的标志——南极柱的影子
指向
()
A.正南
B.东北
C.东南
D.正北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点】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 直射点 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 __c_折线所示。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 _a__折线所示。
(3)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赤道 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 __b_折线所示。
解析:第 5 题,图中 N 点正午物影长度为 0,说明 N 点时刻 太阳直射该地。据图可知,该时间段该地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且两次太阳直射的日期与夏至日的间隔天数相同,由 M 点日 期为 5 月 5 日可知,N 点日期可能为 8 月 9 日前后,B 对。第 6 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排除 A、 D,日期分别为 5 月 5 日和 8 月 9 日前后,据此可判定该地位 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但不在赤道上,C 对。 答案:5.B 6.C
[答案] (1)D (2)C
[考题变式]
第一次 60°
第二次 第三次
50°
40°
1.(变设问) 在三次连续测量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
B.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 C.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 D.北极点周围的极昼范围先变小后变大 解析:根据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可知太阳直射点从 10°N 向南至 10°S,故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变小; 赤道上先变大后变小;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一直变大;北极
变化。 (2)五带划分:【联 2】
【联 2】 温度带的季节变化 四季更替最明显的是温带。热带地区有阳光直射现象,长夏无冬; 寒带地区有极夜现象,长冬无夏,四季更替不明显。
2 研考点
突破重难
考点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看直射点的位置,比较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记忆口诀“远小近大”:即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 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距离越近,则越大。 2.看直射点的移动,确定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记忆口诀“来增去减”: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 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如图所示:
冬至
_南__回__归__线__及其以南 各纬度
春、秋分
赤道
达最小值的地区 南__半__球__各纬度
_北__半__球__各纬度 南北两极点
【注 2】 特别注意冬、夏至日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出现最 大值和最小值的分布地区。(可结合二分二至日太阳高度分 布示意图加以理解记忆。)
二、四季和五带
1.四季更替 (1)四季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 正午太阳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而
3.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 所在的位置有关。 (1)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2)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 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 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日 影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 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日影最短;南、北回归线之 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 时日影最短(等于 0)。
变化。
(2)四季的划分:
①天文四季夏冬季季::一一年年中中白白昼昼较较长短、、正正午午太太阳阳高高度度较较大小的的季季节节 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 月为 春季 ,依次类推,每三 个月为一个季节。
2.五带的划分 (1)五带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 纬度 的变化而
点周围的极昼范围变小,且出现极夜现象。故选 B。 答案:B
第一次 60°
第二次 第三次
50°
40°
2.(变题型) 第一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是________________;由第一次到第二次测量期间,第一次
测量时太阳直射点至北回归线之间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是
__________;赤道至南极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
(2019·山西晋中示范校模拟)读某地某时间段正午物影变化 示意图,完成 5~6 题。
5.图中 N 点日期可能为 A.6 月 7 日前后 C.9 月 10 日前后
6.该地纬度最可能为 A.23°26′S C.11°34′N
() B.8 月 9 日前后 D.2 月 3 日前后
() B.11°34′S D.23°26′N
【点】 (1)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同一日期,距直射点所在纬度相等的两条纬线上正午 太阳高度相等。 (3)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 越大。 (4)极点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的纬度数。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注 2】
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夏至
_北__回__归__线__及其以北 各纬度
1.2011 年 6 月 21 日,该定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这一日,徐
州与甲国首都相比
()
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B.徐州的白昼较短
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
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
解析:6 月 21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徐州(约 34°N)比甲国首都(约 10°N)更靠近北回归线,因此徐州的 正午太阳高度比甲国首都高,故 A 对;由于太阳直射北半球, 越往北白昼越长,因此徐州的白昼较长,故 B 错;甲国首都 与徐州此日分别位于太阳直射纬线的南北两侧,因此两地正 午物影方向相反,故 C 错;两地虽然都日出东北,但纬度较 高的徐州日出方位角较大,故 D 错。 答案:A
4.看纬度位置,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1)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 度越大(由 23°26′增大到 46°52′),赤道上为 23°26′,回 归线上为 46°52′。 (2)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 相同(均为 46°52′)。 (3)极圈以内地区: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 越小(由 46°52′减小到 23°26′),极圈上为 46°52′,极点 上为 23°26′。
解析:第一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60°,测量地位于 40°N,
故太阳直射 10°N。从第一次测量到第二次测量期间,太阳直
射点由 10°N 移至赤道,故在此期间 10°N~23°26′N 之间太
阳高度逐渐变小;赤道至南极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答案:10°N 逐渐变小 逐渐变大
集训冲关
(2014·全国卷Ⅱ·节选)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 34°N,117°E)的某 企业承接了甲国(如图)价值 7.446 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读图, 完成下题。
2.(2019·大连联考)如图为 6 月 22 日与 12 月 22 日地球表面四
地正午太阳高度。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
A.甲、乙、丙、丁 C.丁、乙、丙、甲
B.甲、丙、丁、乙 D.甲、丙、乙、丁
解析:图中丙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说明丙地在 23°26′N 上;乙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夏至日,且冬至 日正午太阳高度接近 90°,推断出乙地在 0°~23°26′S 之间且 接近 23°26′S;甲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冬至日,且冬至 日正午太阳高度很小(低于 10°),得出甲地在 23°26′N 以北, 66°34′N 以南;同理推出丁地在 23°26′S 以南,66°34′S 以 北。所以四地自北向南依次为:甲、丙、乙、丁。 答案:D
第七讲 地球的公转(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Contents
1
抓基础 基稳楼高
2
研考点 突破重难
3
析图表 专项提能
1 抓基础
基稳楼高
一、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规律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注 1】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 阳高度(如图甲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 最大 值出现在正午,称 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解析:第 3 题,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 算公式可以推算出该市(约 45°N)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 45°;又 根据材料信息“图示骑行者连带电动车的高度与日影等长” 可知此时当地太阳高度是 45°,即此时是当地正午时刻(地方时 12 点),东北地区正午时日影朝向正北,所以骑行者的前进方 向为正西。选 B。第 4 题,一个月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南极点出现极昼,南极柱全天影子皆朝正北。选 D。 答案:3.B 4.D
【注 1】 (1)太阳高度角是线面角,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是特定时 刻(正午 12 时)的太阳高度角。 (2)正午太阳高度是某地区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但不一定是 90°。 【联 1】 正午时日影朝向 (1)北极点:朝正南。 (2)北回归线~北极点(不包括极点):朝正北。 (3)南极点:朝正北。 (4)南回归线~南极点(不包括极点):朝正南。 (5)南、北回归线之间:因太阳直射点不同而出现朝北、或无影子、 或朝南。影子朝向取决于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相对位置。
典题精研
[典例] (2016·上海高考)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
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
的数据(见下表)。据此完成(1)~(2)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60°
50°
40°
(1)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

()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 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 12 时。 2.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 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 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3.看区域位置,归纳不同区域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
回归线 之间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每年有 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
回归线上 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只 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中只有一个正 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回归线至 极点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