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下册总复习精选复习题纲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隋朝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建立时间:581年年号:开皇统一:589年意义: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

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主观上: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大运河开凿原因:为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开凿时间:隋炀帝时期开凿的用时六年。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诼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开凿大运河的影响(意义、作用):①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②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③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④此后,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隋朝灭亡的原因:统治者推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被推翻。

唐朝建立者:李渊(唐高祖,开国皇帝)建立时间:618年都城:长安李世民(唐太宗)上台时间:626年,627年改年号“贞观”。

魏征著名谏臣,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贞观新政主要内容: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使人身关系束缚逐渐松弛;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武则天原为唐高宗的妃子,兼通文史,多谋善断,受到高宗的宠爱和倚重。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的统治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①统治前期,重用酷吏,借此打破大族控制大局、垄断高官的局面;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以此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③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武则天还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④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最重要的一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一)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二、贞观之治:人物:唐太宗措施: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轻傜薄赋,发展生产;任用贤才(房玄龄谋杜如晦断);善于纳谏(魏征)。

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其统治时期有“贞观遗风”之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二)灿烂的宋元文化1、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2、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毕升发明。

它经济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欧洲的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3、指南针:战国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4、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5、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6、沈括:北宋时期的科学家。

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

7、郭守敬:元朝时的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成就有《授时历》和主持开凿通惠河。

8、《资治通鉴》:作者北宋的司马光,体例是编年体通史。

内容的时间跨度从战国到五代。

9、词:宋朝的主要文学形式。

著名的词人有: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

其中:北宋苏轼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两宋之交李清照词风格委婉,清新自然;南宋辛弃疾词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伤。

10、元曲:元杂剧和散曲组成。

元杂剧作家最有名的是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11、绘画:北宋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頫,他的作品被称为“神品”(《秋郊饮马图》)。

(完整精品)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完整精品)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完整精品)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复习提纲
第一章西周时期
1.1 西周政治制度
- 西周的政治制度
- 西周天子的权力与地位
- 西周封建制度
1.2 西周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 西周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
- 西周商业的发展
1.3 西周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
- 西周的科学技术
- 西周文化艺术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
2.1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 分封制度的演变
2.2 春秋战国时期的外交关系和战争
- 鲁国孔子与齐国的外交
- 各国之间的战争
2.3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
- 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发展
-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
第三章秦汉时期
3.1 秦汉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
- 中央集权制
- 法律制度
3.2 秦汉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秦朝的政治成就
- 汉朝的经济、文化、科技成就
3.3 秦汉的外交关系和对外战争
- 与匈奴的战争与和约
- 南越的灭亡与西域的开发
第四章中国古代史纲要
4.1 从五代到南北朝
- 五与南北朝时期
4.2 隋唐及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外交和文化艺术- 隋唐的政治制度和外交
- 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
4.3 北宋与南宋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
- 北宋与南宋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
- 宋朝的科技成就
4.4 元朝时期
- 元朝的建立
- 科技成就和文化艺术
4.5 明朝和清朝时期
- 明朝和清朝政治制度- 明朝和清朝的思想文化。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1.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特点•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旧石器时代的人类进化与发展2.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特点•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的人类进化与发展3. 早期农业文明的兴起•早期农业文明的特点和条件•早期农业文明的典型代表•早期农业文明的发展与影响二、古代中国的初步形成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特点•夏、商、周三代的君权制度•夏、商、周三代的官制与社会组织2. 周朝的分封制度•周朝的分封制度的出现背景•周朝的分封制度的内容•周朝的分封制度的影响3.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背景•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的内容•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的影响三、古代中国的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1. 秦朝的统一•秦朝的统一背景•秦朝的统一过程•秦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 汉朝的兴起与发展•汉朝的兴起背景•汉朝的兴起过程•汉朝的兴起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的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四、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1. 埃及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埃及文明的兴起背景•埃及文明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埃及文明的科技与文化成就2.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背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科技与文化成就3.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形成•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形成背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以上是对七下历史复习提纲的概括,更详细的内容可以根据提纲展开,以帮助复习七下历史知识。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优质5篇)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优质5篇)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优质5篇)1.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1篇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贞观之治:(“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1、治国思想: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被唐太宗比喻为镜子)2、唐太宗治国措施:①政治:完善三生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完善科举制度(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官吏政绩。

②经济:减轻人民的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③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唐太宗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4、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5、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唐太宗亲眼目睹隋朝的覆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体现了唐太宗重视君民关系的治国思想.三、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措施:①政治上: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②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2、影响: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四、开元盛世(“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统治措施:①政治上: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时期都出现了繁荣盛世局面,共同原因:国家统一安定,统治者勤于政事,重用人才,重视发展农业,重视吏治等。

启示:政治清明稳定,社会就会发展,否则社会经济就会遭到破坏。

统治者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强?要爱惜百姓、提倡节俭、注重经济发展、重用人才、保持社会安定等。

初一级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2.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2篇一、带着情感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好的学习习惯,能让我们在复习七年级历史中游刃有余、事半功倍;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欢迎大家阅读!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一)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地点、内容──见课本。

(2)第一届政协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了的作用。

(3)第一届政协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

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

2、开国大典:(时间、主要仪式)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结束。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斗争胜利的信心。

4、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

(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5、抗美援朝:(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2)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过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

(4)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①英雄们的主要事迹(见课本。

初一下历史复习提纲

初一下历史复习提纲

初一下历史复习提纲篇1:初一下历史复习提纲初一下历史复习提纲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思考: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1)隋朝: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2)陈朝: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陈后主骄傲自大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的意义(影响、作用)(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1)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同秦朝)(2)开创了一系列的新制度(3)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大型水利工程——大运河(4)为隋唐时期的空前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承上启下)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开凿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空白(图)3、意义:(1)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创造力(2)大大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3)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4、评价:积极方面:意义消极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5、从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近4,是大一统国家形成以来时间最长的分裂时间。

6、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欧洲、美洲、印度洋沿岸和大西洋西岸各国间的航程。

巴拿马运河:大大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

7、比较秦朝与隋朝的相同之处:(1)都结束了我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

(2)都制定了许多重要制度,在历产生了重大影响(3)都兴建了重要工程(4)都只有2个皇帝,存在时间很短(5)都因为,引起人民的反抗8、隋朝的灭亡:是因为隋炀帝的,大运河只是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总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总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总复习提纲第一章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 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 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 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儒家文化第二章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 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 孔子及儒家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对外交流第三章两河流域文明- 农业革命、城市的建立和国家的形成-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两河文明的成就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和影响第四章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带来的生产条件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古埃及的政治、宗教、文化制度及其特点- 古埃及文明的成就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和影响第五章古希腊文明- 希腊城邦的产生及政治制度- 古希腊的哲学、艺术、体育活动以及科技成就- 古希腊文明的成就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和影响第六章古罗马文明- 古罗马城邦和共和国的创建及政治制度的变化- 古罗马的法律、文化和科技成就- 古罗马文明的成就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和影响第七章伊斯兰文化的兴起- 阿拉伯民族的经济文化背景及其影响- 、穆斯林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伊斯兰文明的成就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和影响第八章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史中的民族关系- 韩滉、班固《汉书》中的“五方诸侯”及分封制- 中国历史中的民族融合及其推动历史的发展- 民族关系的重要意义第九章早期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产生原因、发展及意义- 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及意义- 物资、文化在两个丝绸之路中的交流和影响第十章大航海时代- 大航海的历史背景、技术和发展过程- 欧洲人的航海活动对世界的影响- 大航海时代中的人类活动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完成以上研究内容后,应该掌握以下技能:- 研究历史文献,理论理解古代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领会文化、思想内容并加以评价- 理理解科技文化的发展变革及其对社会影响,研究古代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历史- 理解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大航海时代等商业、文化交流活动对世界文化进程和民族关系发展的作用- 培养历史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文化保护意识。

202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复习提纲

202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复习提纲

202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复习提纲第一章:秦始皇统一中国1.1 秦国的崛起- 李斯变法- 秦国的军事强大1.2 秦汉的争斗- 项羽与刘邦的战争- 刘邦的胜利与建立汉朝1.3 秦汉政权的发展- 秦汉政权的组织体系- 郡县制的建立1.4 秦汉文化的传承- 秦汉文化的特点- 秦汉文化对后世的影响第二章:西汉王朝的兴衰2.1 汉武帝的统治- 汉武帝的改革措施- 西汉的边疆扩张2.2 王莽篡权与公孙氏的- 王莽的改革失败- 公孙氏的与灭亡2.3 东汉王朝的兴起- 光武帝的- 东汉的统治和衰落2.4 西汉文化的繁荣- 文学艺术的发展- 文化传承对后世的影响第三章:秦汉之后的中国3.1 三国时期的分裂- 曹操与刘备对抗- 孙权的东吴3.2 三国时期的兴衰- 吴蜀之间的斗争- 三国时期的文化繁荣3.3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东晋的统治与北方民族的入侵-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3.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的传入与发展- 文化繁荣对后世的影响第四章: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4.1 丝绸之路的开通- 丝绸之路的起源- 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影响4.2 中华文明的传播- 中华文明的传播方式- 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的影响4.3 南海丝绸之路- 南海丝绸之路的起源- 南海丝绸之路的重要性4.4 对外交往与文化传播- 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古代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以上是《202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复习提纲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下册总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总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发的社会1、繁盛一时的隋朝(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隋文帝)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隋朝在隋文帝的励精图治之下出现了开皇之治(三省六部制、改革选官制度)的繁荣局面。

(2)统一:589年隋灭陈,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

隋统一的条件:①民族的大融合;②南北经济的发展;③隋朝的强大。

(3)隋的覆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灭亡原因:隋炀帝(杨广)的暴政,骄奢淫逸,滥用民力。

具体表现:①营建洛阳、开凿运河,②三游江都,③三次远征高丽等,繁重的劳役、兵役扰的天下骚动,民不聊生,最终导致农民大起义和隋朝的灭亡。

瓦岗起义:611年,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沉重打击了隋王朝。

2、如日中天的唐帝国:(1)建立:隋末,李渊父子在山西太原起兵反隋,攻入长安。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

(2)灭亡: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此后,中央出现宦官专权,地方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使得唐王朝名存实亡。

907年,被朱温所灭。

3、隋朝大运河的开凿: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

(2)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今浙江杭州),北至涿郡(今北京西南),全长2000多千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了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大运河流经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

发展为今京杭大运河。

每年5月份可以去洛阳看牡丹花,她是富贵花。

北京是六大古都之一,2008年举办了北京奥运会。

(3)作用:(积极作用)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但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造成的社会后果也十分严重。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最新整理)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最新整理)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最新整理)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1)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2)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3)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开创隋唐时期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段(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五河(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流通七省区:(略)9、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思考: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二、“贞观之治”1、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我国古代的都城和帝王1.都城的迁徙与演变a.都城的意义和影响b.营造和更迭的原因和过程c.南京、北京的都城之变迁2.中国古代的帝王制度a.中国古代的君主制b.各代君主的执政方式和作为c.古代帝王制度的起源和文化内涵第二章: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1.自然环境与古代农业文明的形成a.自然环境对农业文明的影响b.农业文明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进程c.农业文明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和等级制度a.农民、士人、贵族等社会阶级的分化b.等级制度对社会秩序的影响c.各种社会等级制度的变迁第三章:中国古代的乡村社会1.乡村社会的组织与特点a.家族与宗族的重要性和作用b.农村社会的经济生活和交流方式c.乡村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民俗习惯2.乡村社会的变革与农民起义a.乡村社会的矛盾与冲突b.农民起义的发生和原因c.农民起义对社会历史的影响和启示第四章:世界上的帝国1.帝国的兴起与衰落a.帝国的概念和特点b.帝国的兴起和扩展c.帝国的灭亡和变革2.古代著名帝国的比较a.埃及、巴比伦、波斯等古代帝国的特点和影响b.罗马帝国和汉帝国的异同c.帝国对人类历史的贡献和局限第五章:世界上的宗教1.宗教的起源和定义a.宗教的基本概念和特征b.宗教的起源和发展c.宗教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世界上主要的宗教a.佛教的起源和传播b.基督教的兴起和影响c.伊斯兰教的发展与影响第六章:中世纪的欧洲1.封建制度与封建社会a.封建制度与封建的形成b.封建社会的特点与组织c.封建制度的兴起和衰落2.宗教与文艺复兴a.宗教的背景和原因b.文艺复兴的概念和意义c.宗教和文艺复兴对欧洲的影响第七章:中世纪的中国1.辽、宋、金、元、明五代的政治格局a.五代政治的变化和特点b.经济、文化对政治的影响c.不同朝代的政治思想和执政方式2.元明两个朝代的对比a.元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b.明朝的兴起和政治制度c.元明两个朝代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启示以上是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的提纲,涵盖了重要的知识点和主题。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书局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书局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书局版】第一章古代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人类定居的地方之一-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朝代-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有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第二章奴隶社会的伟大发明- 奴隶社会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种社会形态- 农业生产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经济活动- 商朝人发明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文字-甲骨文- 商朝的商都遗址殷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都城遗址之一第三章封建社会的兴起和发展-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时期- 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转移到了中原地区-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和货币标准,修筑了万里长城第四章风云变幻的两千年- 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漫长的封建王朝- 东汉时期的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有魏、蜀、吴三个国家- 隋朝统一了北方和南方,开挖了大运河第五章百家争鸣的时代-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封建王朝之一-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科举制度最为完善的王朝-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外族王朝-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第六章外患与国土的纷争-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朝与西方列强进行了多次战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标志性的事件之一-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社会,建立了中华民国第七章近代中国的奋起- 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政局动荡不安-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社会运动- 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大国之一以上是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书局版】的内容概述。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一、古代的非洲•非洲的地理特点•古代非洲人的生活方式•埃及文明的兴起和发展•西非的古国家:加纳、马里、锡金二、古代的美洲•美洲的地理特点•奥尔梅克文明的兴起和衰落•玛雅文明的繁荣与灭亡•阿兹特克帝国的崛起和覆灭三、古代的中国•中国的地理特点•先民的迁徙与部落联盟•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与经济•东周时期的分裂与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秦朝的统一和统治者秦始皇•秦朝统一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化•西汉的兴起和汉武帝的扩张战争•东汉时期的黄巾起义和三国鼎立四、古代的印度•印度的地理特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宗教•摩揭陀王朝的兴起和阿育王的统一制度•部分的笈多王朝和长暂的外来统治•印度教的发展和佛教的兴起五、古代的希腊•希腊的地理特点•米诺斯文明的兴起和巴尔干半岛的殖民扩张•古希腊城邦的兴起和民主制度•古希腊的奴隶制度和雅典民主的特点•古希腊的科学、艺术和哲学成就•马其顿王国的崛起和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六、古代的罗马•罗马的地理特点•罗马城的建立和成长•罗马帝国的扩张和统一•罗马法的发展和影响•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和迫害•西罗马帝国的衰落和东罗马帝国的延续七、古代的东亚•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中国唐宋时期的繁荣与开放•日本和朝鲜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蒙古帝国的兴起和征服•元朝的统治和元朝始祖忽必烈•朱元璋建立明朝和明成祖的统治八、古代的阿拉伯•阿拉伯的地理特点•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和穆罕默德的创立•阿拉伯帝国的繁荣和伊斯兰教的快速传播•阿巴斯王朝的进一步扩张和文化繁荣•西班牙穆斯林王国的兴起和繁荣以上为七下历史复习提纲,包含了古代的非洲、美洲、中国、印度、希腊、罗马、东亚和阿拉伯等地区的历史要点。

通过复习这些内容,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古代世界的发展和演变。

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现代世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1、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年号开皇。

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成为继秦汉之后的又一次大一统。

2、杨坚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被称为“开皇之治”。

3、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直接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

隋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的。

4、隋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隋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是: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而且后世也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继位,年号“贞观”。

3、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镜子是:魏征。

4、唐太宗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选贤用能。

5、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隋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虚心纳谏,善于用人;注意减轻农民负担;革新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对外交往。

6、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⑴、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驰。

⑵、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⑶、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7、“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

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8、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国号为“周”。

2、武则天的统治措施:①重用酷吏,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③大力发展科举考试,不拘一格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④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

她的统治时期,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

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4、唐朝时期,在农业生产方面,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

5、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1、隋朝创立唐朝逐步完善了科举制度。

2、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拨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3、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

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明经较进士容易。

人们普遍推重进士科。

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4、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5、唐朝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士子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6、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饮茶风俗风靡全国是在唐代。

(我国是茶的故乡)7、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8、盛唐时期,科举选官等一系列制度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

9、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第5课和同为一家1、隋唐之际北方少数民族中,漠南地区的东突劂势力最为强大。

唐太宗扫平东突劂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

2、在唐朝开明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3、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松赞干布统一蒙古高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4、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5、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6、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称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7、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后来南诏王与唐朝使团在点苍山会盟,相约“永无离贰”,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与今西安的唐朝小雁塔相似。

第6课开放与交流1、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叫遣唐使。

日本共派遣唐使13次。

2、与大诗人李白、王维是亲密朋友的日本留学生是阿倍仲麻吕。

3、唐玄宗时,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僧人是鉴真。

至今,日本唐招提寺内还安放着他的坐像。

4、玄奘,又称三藏法师。

贞观(唐太宗统治时期)初年,他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到天竺取经。

后编成《大唐西域记》5、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介绍到中国的人。

6、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东市与西市是长安城的两大商业区。

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1、唐朝初年,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成都、洛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

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

3、唐初,人们在炼丹时发明了火药。

唐初著名的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宋元时期,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上。

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火箭”。

4、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石拱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的先河。

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1、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

李白被称为“诗仙”。

杜甫被称为“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2、李白诗的特点: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杜甫诗的特点: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

3、白居易称颂李白、杜甫“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

”韩愈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4、唐太宗创作的《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很有名。

5、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敦煌莫高窟所藏艺术珍品(塑像与壁画)是中外文交流的瑰宝。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1、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改国号为辽。

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建立宋朝,定都汴京,史称北宋。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

2、1004年,辽进攻北宋,在宰相寇准坚决抵抗下,宋真宗亲自督战,重挫辽军。

3、澶渊之盟的内容:①双方撤军,各守疆界;②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4、澶渊之盟的评价:它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是这毕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双方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5、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疆贸易市场。

评价:西夏和北宋的边境贸易,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1、1115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

1125年,金灭辽。

2、1126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京。

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等大量珍贵财物,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3、1127年,赵构(宋高宗)在南京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4、著名抗金英雄岳飞带领“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兵,取得郾城大捷。

由于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

5、岳飞等人领导的抗金斗争的意义:有效的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人民的利益。

6、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1、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

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3、宋代人从越南引进优良水稻品种—占城稻。

使得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4、宋代,煤(当时称石炭),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同时在金属冶炼中,铁和铜不论质量还是产量,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宋代铁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

5、宋代陶瓷制造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中国因此被誉为“瓷之国”。

6、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7、宋朝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

8、宋朝时,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机构。

9、南宋时,福建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1.宋代的统治阶层主要包括皇室、官僚、地主;而被统治阶层包括“四民”,指士、农、工、商。

2.宋朝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士人受到社会普遍的尊重。

在宋代规定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做官。

3、宋代民间最重视的三大节是:元旦、寒食、冬至。

4.宋朝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户编定为坊郭户,依据拥有房屋等财产的多少分为十等,单独管理,他们成为城市居民的主体。

5.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瓦舍,宋代城市风行的类似现代足球的运动,称为蹴鞠。

6、南宋都城临安等大都市人口超过百万。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1、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蒙古政权实行军政合一的国家体制,定都和林。

3、1271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元世祖)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

4、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千古名句的抗元将领是文天祥。

5、忽必烈的改革:①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

中央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台湾等地区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②推行重农政策。

A、下令退牧还田;B、禁止掠夺人口为奴;C、设立管理农业的司农司;D、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吏的标准;E、命令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影响:忽必烈的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6、元朝统治带有一些消极落后的因素,表现在蒙古贵族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把各族人分为四等,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由高至低依次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