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北京人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几处较大的灰烬堆和一些烧石和烧骨。
这说明了北京人A.已开始制造工具B.已开始建造房屋定居C.会使用天然火D.会制造简单彩陶2.我们已发现的人类,请你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原始居民④山顶洞人A.①③②④B.、①④③②C.①②④③D.④③②①3.“涿鹿茫茫白草秋,轩辕曾此破蚩尤。
丹霞遥映祠前水,疑是成川血尚流。
”诗句描写了距今五六千年前的一次战争,其交战双方是A.黄帝对炎帝B.黄帝对蚩尤C.炎帝对蚩尤D.黄帝、炎帝对蚩尤4.夏王桀、商王纣、周厉王这三位国王都是A.实行残暴的统治B.王朝最后一个王C.王朝的建立者D.统治达到最强盛的时期5.1899年,北京的官员王懿荣因病在药店买药时,发现龙骨这味药上刻着符号。
他认为这是古文字……这里的”古文字“是指()A.隶书B.甲骨文C.铭文D.小篆6.史书记载:(某时期)“各诸侯国为争夺中原霸主地位,互相攻伐,同时积极进行朝聘、会盟等外交活动,形成了霸权迭兴的局面,先后崛起了郑、齐、晋、秦、楚、吴、越等多个实力较强的国家”。
以下对该记载的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形成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B.这种现象出现在战国时期C.当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D.说明诸侯崛起和王室衰微7.正确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观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列属于历史史实的是A.炎帝是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B.孔子主张“以德治国”C.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D.科举制度是扼杀人性的罪恶制度8.公元前260年,秦王亲自来到河内,井把全国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全部征调到战场,拦截赵国的救兵,断绝他们的粮食。
当时,秦赵两国激战于A.城濮B.桂陵C.马陵D.长平9.“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列诗句能够补证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是A.直辖郡县开宏宇,文轨衡同定法章B.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C.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D.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10.历史学习中要掌握历史年代与世纪的计算方法。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考古发现中,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A.打制石器B.稻谷遗存C.人面鱼纹彩陶盆D.司母戊鼎2.小明在某一博物馆参观时,看到了下面这个典型的文物《人面鱼纹彩陶盆》。
以下结论不能从中获取的是()A.是半坡人使用的物品B.他们掌握了彩陶的制作技术C.他们会捕鱼 D.他们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3.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
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
这一传说反映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行省制D.科举制4.《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
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A.选举制B.禅让制C.分封制D.世袭制5.西周时期青铜器工艺高超,以礼器鼎、簋为主,周王朝对礼器的使用规格还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
这主要说明西周A.青铜器制作流程复杂B.社会腐败现象很严重C.社会等级的界限森严D.流行以礼器彰显财富6.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争霸B.百家争鸣C.商鞅变法D.铁器和牛耕的推广7.既消除了岷江水患,又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为战国这一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的是A.史禄B.李耳C.李悝D.李冰8.下列属于老子思想的是①提出“仁”的学说②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对立面,能够相互转化③要从正反方面思考问题④主张以柔克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七年级同学在排演历史剧《汉武帝》,其中有一场景是汉武帝与朝臣议事。
请你指出下列场景设计中有历史知识错误的是A.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候国B.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C.商讨派谁出使西域D.商议开凿灵渠10.下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纪念银币。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一上历史人教版期末考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一上历史人教版期末考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历史朝代?()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2. 下列哪一项不是古代中国的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电灯3.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A. 圆周率B. 地动仪C. 活字印刷术D. 火车4.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A. 儒家B. 道家C. 墨家5.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A. 《诗经》B. 《楚辞》C. 《红楼梦》D. 《西游记》6.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A. 春秋战国B. 秦统一六国C. 汉武帝北伐匈奴D. 郑和下西洋7.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文化特征?()A. 尊老爱幼B. 重视教育C. 崇尚武力D. 儒家思想8.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A. 道教B. 佛教C. 儒教D. 基督教9.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形式?()A. 书法B. 绘画D. 电影10.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A. 中医B. 中药C. 西医D. 针灸11.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农业成就?()A. 水稻种植B. 玉米种植C. 茶叶种植D. 面粉加工12.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成就?()A. 陶瓷B. 纺织C. 铁器D. 电子设备13.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交通成就?()A. 马车B. 船舶C. 铁路D. 汽车14.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地理特征?()A. 长江C. 太平洋D. 珠穆朗玛峰15.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军事成就?()A. 长城B. 兵马俑C. 赵州桥D. 阿房宫16.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A. 奴隶制B. 封建制C. 皇帝制D. 共和制17.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货币形式?()A. 贝币B. 铜钱C. 银元D. 信用卡18.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单位?()A. 石B. 斤C. 两D. 千克19.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节日?()B. 端午节C. 中秋节D. 愚人节20.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体育活动?()A. 射箭B. 蹴鞠C. 马球D. 篮球21.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乐器?()A. 古琴B. 笛子C. 二胡D. 吉他22.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A. 宫殿B. 亭台楼阁C. 寺庙D. 西方城堡23.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服饰特点?()A. 长袍B. 襦裙C. 马甲D. 比基尼24.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A. 烹饪方法B. 饮食礼仪C. 茶文化D. 咖啡文化25.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民间艺术?()A. 皮影戏B. 京剧C. 豆腐D. 雕塑26.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A. 祭祀B. 风水C. 八卦D. 科学实验27.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A. 白蛇传B. 牛郎织女C. 孟姜女哭长城D. 爱丽丝梦游仙境28.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民间工艺?()A. 刺绣B. 剪纸C. 泥塑D. 油画29.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民间习俗?()A. 春节放鞭炮B. 中秋赏月C. 端午赛龙舟D. 愚人节整蛊30.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A. 精卫填海B. 后羿射日C. 嫦娥奔月D. 西游记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 河水在寒冷的冬季结冰,是以下哪个自然条件的影响?A. 人口增长B. 季节变化C. 地形变化D. 磨擦作用答案:B. 季节变化2.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 火药B. 指南针C. 电视D. 活字印刷答案:C. 电视3. 羽毛球、航空飞机和火箭都要受到哪个物质的阻力?A. 空气B. 沙石C. 金属D. 木材答案:A. 空气4. 下列哪个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A. 辛弃疾B. 苏轼C. 梁思成D. 韩干答案:D. 韩干5. 春秋时期的战国七雄不包括以下哪一个?A. 秦国B. 楚国C. 晋国D. 曹魏答案:D. 曹魏二、填空题:1. 中国的古代四大发明是指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和()。
答案:造纸术2.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又称为中国的()。
答案:第一个封建王朝3. 战国时期出现了七国之间的割据局面,这七国分别是:秦国、()、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韩国。
答案:魏国4. 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被誉为诗仙,被称为“诗仙”的原因是他创作了很多富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诗篇。
答案:豪放5.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传统启蒙教材,内容浅显易懂,通俗易记,主要讲述了()和中华传统礼仪、教育、人伦道德等内容。
答案:历史常识三、简答题:1. 请简述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的历史背景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中国处于战国时期,七雄割据,社会动荡不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秦朝,结束了战国混乱局面,开创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简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内涵。
答案:中华五千年文化,指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包括思想文化、道德观念、艺术表现、科技创新等方方面面,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综合题:请根据所学内容,自选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详细介绍。
答案:选择项完成以上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卷答案。
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

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最后一天的第一站设在北京市的周口店,原因是这里曾经有中国早期人类居住,请问已经发现的早期古人类中在周口店居住的是?A。
XXXB。
北京人C。
河姆渡D。
半坡人答案:B2.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主要生活在哪个流域?A。
淮河流域B。
长江流域C。
黄河流域D。
珠江流域答案:C3.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化被后人称为“农耕文化”,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你知道农耕文化的特点有哪些?A。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B。
建筑房屋,过定居的生活C。
饲养家畜D。
种植农作物E。
有成熟的文字答案:B、C、D、E4.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俗。
每年的清明节,为了纪念人文初祖,数万华夏子孙汇聚在“天下第一陵”前,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举行规模宏大的公祭典礼。
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A。
XXXB。
XXXC。
XXXD。
XXXXXX答案:D5.在中国古代,朝代更替是人们共知的客观事实。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朝代兴亡史。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是?A。
夏朝B。
商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C6.“周幽王烽火戏诸侯”、“XXX周游列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你知道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C7.通过一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下列成语中与XXX参与争霸史实有关的是?A。
退避三舍B。
问鼎中原C。
朝秦暮楚D。
卧薪尝胆答案:C8.“揭竿而起”源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A。
牧野之战B。
赤壁之战C。
官渡之战D。
XXX起义答案:D9.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以下是出土于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工具的图片,你知道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是哪种工具?A。
打制石器B。
磨制石斧C。
骨耜D。
XXX答案:D10.某校七年级学生在研究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坏公物”的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
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
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的是A. B.C.D.2.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选项能作为这一结论直接证据的是A.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B.贾湖遗址出土的碳化稻粒C.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D.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玉璧3.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的故事。
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A.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B.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C.神话传说D.农耕文明4.“汤作《汤誓》,讨伐夏桀,击败桀后把其流放到南巢……”材料记述了“汤”A.结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的统治B.开启了“家天下”的时代C.建立了周王朝D.开创了禅让制5.下列表述与下图最相符的是A.严格的等级界限消除B.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C.青铜器成为百姓日常用品D.青铜器使用不分权力大小6.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提出了“尊周室,攘夷狄”的口号。
其目的是A.为齐国争霸提供借口B.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维护周天子的利益D.促进各诸侯国友好交往7.商鞅变法内容中,使秦国“富起来”的是A.鼓励耕织B.严明法度C.确立县制D.奖励军功8.复旦大学校训出自中国某部典籍中的名句:“博闻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部典籍是()A.《韩非子》 B.《论语》C.《道德经》 D.《墨子》9.2240年前秦朝的建立,中国历史实现了第一次大一统。
从下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得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有①实现了国家统一②开始废除井田制度③建立了皇帝制度④建立了中央政权机构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0.某同学在学习“东汉的兴亡”时,做了如下笔记,其中错误的是A.开始建立——刘秀公元25年称帝B.兴盛局面——光武中兴促进发展C.走向衰亡——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D.沉重打击——陈胜吴广农民起义11.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 中国早期的古人类遗址中,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的共同特征是()A. 学会了种植农作物,开创了中国早期的农业文明B. 学会了用火,过着原始的群居生活C. 学会了建盖房屋,开始了定居生活D. 学会按血缘关系组合成集体,进入了氏族社会时期【答案】B【解析】中国早期的古人类遗址中,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的共同特征是学会了用火,过着原始的群居生活。
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不会种植农作物、也不会建造房屋,都属于群居阶段;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由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氏族。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注意对比其异同。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相关史实。
2. 黄河与长江曾经孕育了中国早期的农业文明,半坡氏族与河姆渡氏族分别依靠这两条河流最早种植了什么农作物()A. 水稻和玉米B. 粟和玉米C. 粟和水稻D. 水稻和马铃薯【答案】C【解析】半坡氏族与河姆渡氏族分别依靠这两条河流最早种植了粟和水稻。
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
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3. 中华民族曾经被称为“炎黄子孙”,被称为“华夏儿女”,对上述称谓有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A. 炎帝与黄帝B. 炎帝与尧舜C. 黄帝与尧舜D. 尧舜与夏禹【答案】A【解析】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下列对北京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B.能使用天然火C.模样和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 D.生活在险恶的环境里2.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
如图所示,居住在以下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分别是( D )A.元谋人和半坡人 B.元谋人和北京人C.河姆渡人和北京人 D.河姆渡人和半坡人3.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制历时,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B )A.燧人氏 B.神农氏 C.轩辕氏 D.伏羲氏4.小明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代替……,……天下变成……天下。
”残缺部分是( B )A.禅让制,选举制;家,公 B.世袭制,禅让制;公,家C.禅让制,世袭制;公,家 D.选举制,禅让制;共,家5.“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C )A.分割诸侯的兵力 B.保证国家的兵源C.巩固周王的统治 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6.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重量最重的青铜器。
其纹饰精美,铸造时需要几百个工匠密切配合操作。
以上内容能解读出的历史信息有( A )①商代青铜铸造业技术高超②商王朝能集中人力物力进行生产③商代青铜铸造业规模较大④青铜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敲字,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
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 B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8.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标志着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是( A )A.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农业产量的提高9.古装传奇剧《重耳传奇》根据晋文公重耳的真实历史故事改编,讲述了重耳历经宫斗、流亡、返国、称霸的传奇人生,是一部春秋版的王子历险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七年级历史试题题号一二总分得分说明:只交5—8页非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你把答案写进后面的答题栏内)1.某班历史学习小组为七年级上册每个单元出了一期板报,其中一期有这样几幅图片,请根据图片判断这一单元的主题应该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大一统的秦汉帝国D.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2.五谷丰登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期盼,“五谷”有两种不同的说法,较早的一种说法是指“黍(黄米)、稷(也称粟、小米)、麦、菽(豆类)、麻”这五种作物,假设这种说法起源于远古时代,它可能起源于下面哪一远古人类?A.北京人B.半坡人C.河姆渡人D.大汶口人3.相传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
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
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4.禹声名远播,在部落联盟中享有极高的威望,被称为“大禹”,他最主要的贡献是A.建立国家B.创制制度C.治理水患D.发展生产5.神话剧《封神榜》中姜子牙大封诸神的故事传说,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段时期的历史?A.夏朝初年B.商朝初年C.西周初年D.东周初年6.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B.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C.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D.公元前771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7.从商朝的这些甲骨文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A.商朝文化很繁荣B.商朝经济很发达C.商朝的奴隶有很多D.商朝的刑法很严酷8.朝秦暮楚这个成语说的是早晨还在追随秦国,到了晚上却转而追随楚国了,下面哪一项反映的史实和这一成语有关?A.尊王攘夷B.问鼎中原C.卧薪尝胆D.合纵连横9.春秋战国时期,使小农个体生产成为可能的最主要原因是A.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B.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广泛提高C.新兴地主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D.诸侯国掀起了改革的风潮10.“半部《论语》治天下”(如图),这表明哪家思想被我国封建统治者大力推崇?A.儒家思想B.墨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11.下图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A.武王伐纣B.春秋五霸C.秦灭六国D.秦朝灭亡12.对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如图)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秦始皇建立了皇帝制度B.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C.秦始皇在地方实行郡县制D.秦始皇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13.汉武帝时期,持此印章(如图)的官员的主要职责是A.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B.掌管全国军事C.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D.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14.秦汉时期,对中原地区威胁最大的北方少数民族是A.匈奴B.蒙古C.西域D.鲜卑15.秦赵长平之战时,赵国将领赵括年轻气盛,只会纸上谈兵,他不顾部下劝阻,冒然发动进攻,结果陷入重围,全军覆没。
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上文有一处错误,错误是A.赵括年轻气盛B.赵括纸上谈兵C.赵括不听部下劝阻D.赵军全军覆没16.与这座寺庙(如图)有着直接关系的宗教是A.佛教B.道教C.儒教D.基督教17.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A.揭露了曹操的奸诈与狡猾B.批评了袁绍的刚愎自用C.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意与惋惜D.赞扬了刘备的知人善任1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南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A.北方的战乱B.南方的安定C.统治者的要求D.北方人到南方打工的需要19.《资治通鉴》上的这段记载,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哪一方面的改革内容?A.改穿汉服B.学习汉语C.采用汉姓D.与汉人年通婚20.笔、墨、纸、砚被称为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如图),请你利用自己的历史知识分析一下,文房四宝中产生最晚的是A.笔B.墨C.纸D.砚选择题答题栏评卷人得分(20×1=2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二、非选择题(请看仔细:第21题8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2分,第24题5分,总分值39分,但是本大题满分得分不得超过30分。
示例:谋生得分35分,仍按30分计,此类。
)21.请你先仔细观察下面的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然后回答:评卷人得分(1)从春秋到战国,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2)从这些变化中可以总结出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哪些特点?(4分)(1)变化:1诸侯国的数目减少 2晋国被韩赵魏取代③少数民族的数量也在减少④北方各国纷纷修长城抵御少数民族进攻⑤匈奴成为威胁中原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⑥为了防御其他国家进攻,内地许多国家也修了各式长城(任意4点既可得4分,学生只要能说出战国形势图与春秋形势图的不同即可得分,例如,春秋时期的大国吴、楚不再存在,尽管这一点不符合史实,但却是从图中得出的结论,也可给一分,但评讲是要给学生讲明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2)特点:①此时的中国战乱不断②民族融合的步伐加快(或者说民族融合的过程在继续)③统一的趋势在加强(任意2点既可得4分)2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评卷人得分材料一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制造战乱)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主父偃说上(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淫乱,急则犯上作乱。
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叛乱)萌起,前日座号晁错是也。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只有嫡长子一人可以继承),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否定了什么制度,又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他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2分)否定了分封制,实行了郡县制。
(2分)原因: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或者,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或者,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相似的意思。
2分)(2)材料二中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也可摘抄材料原文,2分)汉武帝接收其建议颁布了什么命令?(2分)起到了怎样的效果?(2分)建议: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命令:推恩令。
效果: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
(3)如果如果景帝和晁错也采取武帝和主父偃同样的措施,还会不会引发七国之乱?(1分)请你分析原因。
(2分)(只答会不会而不分析原因不给分)答案一:会。
(1分)因为不管采取什么措施,都是要削弱封国势力,他们都会反抗的。
武帝和主父偃时之所以没有反抗,是因为七国之乱被平息,他们看到了下场。
(有相似意思即可得2分)答案二:不会。
(1分)因为其他的子弟都得到了封地,对皇帝感恩戴德。
要反对的,也许是只有嫡长子,但是一个人的势力要小得多,成不了气候。
(有相似意思即可得2分)(4)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措施起到了什么共同的作用?(1分)维护(或巩固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1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
……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可以不改)。
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如降黜(降级、罢官)。
”——《资治通鉴》(1)两则材料分别说的是中国古代哪两次改革?(2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2)分别指出两则材料中提到的改革的几项内容(4分)。
材料一:加强刑罚、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生产、奖励军功。
(任意3点即可得3分)材料二:改说汉话。
(1分)(3)材料一的作者司马迁认为改革者遭遇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2分)真实的原因又是什么?(2分)作者认为的原因:商鞅天生就是个残忍少恩的人。
(2分)真实原因:改革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而被陷害)。
(2分)(4)两次改革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分别是什么?(2分)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24.读图,回答问题(5分):评卷人得分(1)这是哪一著名战役示意图?(1分)指出交战的双方。
(2分)赤壁之战。
(1分)曹操对孙权、刘备联军。
(2分)(2)这一战役是否阻碍了中国统一的进程?(1分)说说你的分析。
(2分,只答是否而不说明理由不给分)答案一:是。
曹操率军南下,就是要统一中国,但是孙刘联军打败曹操,中国统一进程受阻,三国分立几十年。
答案二:否。
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三个国家都致力于经发的发展,实现了局部的统一,为后来的大统一奠定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