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实验高中化学平衡课时6学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1. 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方法。
了解化学平衡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方法。
2. 化学平衡所遵循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1. 教科书、教学课件、实验仪器和试剂。
2. 备好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验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让学生对化学平衡产生兴趣。
2. 教学: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性质和相关计算方法。
让学生了解化学平衡所遵循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3. 实验:进行关于化学平衡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培养其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的能力。
4. 讨论与总结:与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引导学生思考。
5. 作业布置:布置化学平衡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馈1. 课后作业的批改与讲解。
2.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感受和问题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化学平衡的概念2. 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3. 化学平衡所遵循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七、课后拓展1. 让学生通过相关化学实验,进一步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2. 带领学生多角度地了解化学平衡对实际生活的影响。
八、教学反思1. 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接受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
以上是一份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范本,希會对您有所帮助。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平衡的教学设计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平衡的教学设计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平衡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掌握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3. 分析平衡反应中浓度、压力、温度的影响;4. 理解平衡的移动原理和平衡位置的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教学难点:平衡常数的计算和浓度、压力、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及安排1. 导入(5分钟)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通过举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反应物、生成物在反应过程中相互转化直至达到平衡的现象。
2. 知识讲解(25分钟)(1)化学平衡的概念:通过实验反应示例和图表解释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征。
(2)平衡常数的计算:介绍平衡常数的概念和数学表达式,并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计算平衡常数。
(3)浓度、压力、温度对平衡的影响:分别讲解浓度变化、压力变化和温度变化对平衡位置的移动和平衡常数的变化的影响。
3. 案例分析(20分钟)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通过解析案例来加深对平衡常数计算和浓度、压力、温度对平衡的影响的理解。
4. 实验设计(2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改变温度对于反应速率和平衡位置的影响,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并结合实验结果讨论平衡的移动规律和变化原因。
5. 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并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于化学平衡的概念、特征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资源准备1. 实验装置和相关试剂;2. 教材课件;3. 案例分析习题;4. 实验记录表;5. 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以及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浓度、压力、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平衡》优秀教学设计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平衡》优秀教学设计一、复习回顾化学平衡的建立、特征和标志;化学平衡的移动;平衡移动原理。
二、知识梳理考点1:化学平衡的建立、特征和标志1.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化学平衡的建立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注意:化学平衡状态是指①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②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③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因”,体系中各组分浓度不变是“果”。
速率时间图象:3.化学平衡的特征①“逆”:研究对象为可逆反应。
②“等”: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υ正=υ逆。
第一层含义:用同种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该物质的生成速率=消耗速率,即υA+=υA-第二层含义: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A的正反应速率:B的逆反应速率=化学计量数之比,即υA+:υB-=m:n(m、n为化学方程式中A、B前面的系数)。
③“定”: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质量、物质的量、质量分数、气体体积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反应物转化率、体积、体系压强、体系温度等多种物理量)不随时间变化。
④“动”:正、逆反应都在进行,只是υ正=υ逆,体系处于动态平衡。
⑤“变”:化学平衡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改变影响平衡的外界条件,平衡会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⑥“同”:只要外界条件相同,同一可逆反应达到的化学平衡状态就相同。
它的建立与途径无关,从反应物开始或从生成物开始,或从反应物、生成物同时开始,都可建立平衡状态。
4.化学平衡的标志(1)任何情况下均可作为标志的:①υ正=υ逆(同一种物质) 对于某一可逆反应来说,正反应消耗掉某反应物的速率等于逆反应生成该反应物的速率。
②各组分浓度(百分含量、物质的量、质量)不随时间变化③体系中某反应物的转化率或某生成物的产率达到最大值且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平衡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平衡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并通过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归纳和形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从而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
教学方法1.在教学中通过设置知识台阶,利用教材的章图、本节内的图画以及多媒体手段演示溶解平衡的建立等,启发学生联想从而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2.组织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引言]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
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板书] 第二节化学平衡[师]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进行程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板书] 一、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可逆反应[师]那么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如何建立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
[板书] 二、化学平衡的建立[师]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
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包括化学平衡的建立、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如温度、浓度等。
4.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化学平衡的变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完成一些关于化学平衡的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化学平衡不仅是一种理论概念,更是一种实际应用的工具。
高中化学平衡章节的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章节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定义。
2. 了解平衡常数和反应商的意义。
3. 掌握计算平衡常数和反应商的方法。
4. 理解平衡常数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5. 能够利用Le Chatelier原理预测平衡位置的变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原理的应用。
难点:平衡常数的计算和Le Chatelier原理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分析;示范演示,引导实践。
教学准备:1. 化学平衡的实验设备及试剂。
2. 平衡常数和反应商的计算方法。
3. 相关实验数据和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化学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讲解化学平衡(15分钟)1. 介绍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平衡常数和反应商的概念。
3. 分析平衡常数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实验员示范一组化学反应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2.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平衡常数和反应商。
3.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的意义,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四、活动讨论(15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知识讨论平衡位置的变化。
2. 学生结合Le Chatelier原理预测不同情况下的平衡位置。
五、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相关练习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应用。
但可能需要更多实例来加深学生对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原理的理解。
下节课可以加强相关习题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化学平衡教案化学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3.能够通过平衡常数大小判断反应的进行方向;4.理解影响平衡的因素,并能够应用Le Chatelier原理进行分析;5.能够解决与化学平衡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征;2.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3.方向性与平衡常数大小的关系;4.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5.应用Le Chatelier原理分析平衡的变化。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反应中的平衡现象,并提出学习化学平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步骤二:概念讲解1.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征:通过实验现象和符号方程式,引导学生理解平衡的概念,并讲解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一定比例的特征。
2.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掌握平衡常数(Kc)的计算方法,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3.方向性与平衡常数大小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平衡常数大小与反应进行方向之间的关系。
步骤三:实验操作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物质在平衡状态下的颜色变化、溶解度等现象,并让他们尝试利用观察结果计算平衡常数。
步骤四:因素影响1.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通过讲解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让学生了解这些因素会导致平衡位置发生变化。
2.应用Le Chatelier原理分析平衡的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和图表,运用Le Chatelier原理分析物质的浓度、温度或压强发生变化时平衡位置的移动方向。
步骤五:解决问题设计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如计算平衡常数、判断平衡方向等。
四、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实践:通过讲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结合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实践,加深对平衡现象的理解。
2.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对化学平衡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对概念理解、计算方法运用和Le Chatelier原理应用等方面。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
2.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 使学生学会运用平衡常数来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二、教学重点1.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
2. 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 平衡常数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化学平衡的移动。
2. 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通过介绍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的建立,引出化学平衡的概念。
2.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10 分钟)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包括动态平衡、条件不变时平衡状态不改变等。
3. 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5 分钟)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 平衡常数的应用(10 分钟)讲解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平衡常数在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程度和预测反应方向等方面的应用。
5. 课堂练习(10 分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小结(5 分钟)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
五、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法。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3. 讲解法。
4. 讨论法。
六、教学资源1. 化学实验室。
2. 多媒体设备。
3. 化学平衡实验装置。
4. 教材和参考书。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
2. 学生作业和测试成绩。
3. 教师反馈。
八、教学扩展1. 可以通过化学平衡的实际应用,如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反应控制等,拓展学生的视野。
2.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进一步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高中化学平衡题讲解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题讲解教案【教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化学平衡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3. 能够利用化学平衡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点;2.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3. 利用平衡常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2. 应用化学平衡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示范: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介绍化学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练习与讨论:通过练习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3. 实验:通过实验展示化学平衡的特点和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化学平衡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2. 讲解:介绍化学平衡的概念、特点和表达式,引导学生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3. 练习:教师布置一些化学平衡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并答疑解惑;4. 实验:进行一些关于化学平衡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加深对化学平衡的认识;5. 讨论:与学生讨论化学平衡的应用和意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能够计算平衡常数,并能够应用化学平衡的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也应该加深了对化学平衡的理解和认识。
七、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题;2. 思考化学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重要的概念之一,不仅涉及理论知识,还涉及计算方法和实验应用。
通过本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希望通过综合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化学实验教案化学平衡实验
化学实验教案化学平衡实验化学实验教案——化学平衡实验前言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
本篇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平衡实验原理,掌握化学平衡实验相关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的学习,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化学倾向性、化学平衡等概念。
2.通过实验掌握化学平衡的实验操作技能。
3.通过实验实测数据,计算出平衡常数并分析平衡常数的意义。
实验原理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化学反应物质从反应初态到反应末态的过程中,反应物质的组成和反应速率达到一定稳定状态的现象。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稳定的常数,称为平衡常数。
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浓度都为1mol/L时,平衡常数Kc称为摩尔平衡常数。
实验操作实验材料及器材:盛液瓶、滴定管、容量瓶、托盘、电子天平、滴定管、移液管、pH 试纸等。
实验药品:NaOH、HCl、酚酞、甲醇等。
实验步骤:1.将NaOH溶液、酚酞溶液、甲醇、HCl溶液备好。
2.用NaOH溶液在盛液瓶中调节pH,使其为9。
3.用HCl溶液滴加到盛液瓶中,使pH值降低至4.5,加的HCl溶液体积为V1。
4.将分别称取1ml、2ml、3ml、4ml和5ml的甲醇滴加到盛液瓶中,每加一滴甲醇后轻轻摇晃,直至pH值稳定。
记录每次加甲醇前后的体积,计算每次加入的甲醇量g,并记录pH值,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
5.用酚酞指示剂进行滴定,记录滴定的结果。
6.计算pH值,根据pH值的变化与甲醇加入量的关系,绘制出“pH-t”曲线。
实验数据处理从酸性溶液在加入甲醇后逐渐变为碱性溶液的过程来分析平衡常数。
1. 确定初始状态,即pH=4.5时的体积V1(含有的HCl量)。
2. 计算各加甲醇量对应的体积值V2,得到每次实验加入的甲醇量g,以及每次测定时的pH值。
3.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计算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比c(MeOH)/c(H2O)。
化学平衡教案电子版高中
化学平衡教案电子版高中
教案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让学生简单描述化学平衡是什么。
2. 简要介绍化学平衡的重要性和应用。
二、学习(40分钟)
1. 学习化学平衡的定义和表达式。
2. 探究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了解平衡常数与反应的状态关系。
4. 学习如何根据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质量及浓度。
三、实践(30分钟)
1. 进行一些平衡反应的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2.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各物质的浓度。
四、总结(10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2. 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5分钟)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练习计算化学平衡反应的题目,并写出解题过程。
2. 下节课复习前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提示:本课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深入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同时,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平衡反应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化学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学案
第二节化学平衡(学案)【学习目标】1.成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并通过度析化学平衡的成立,增强归纳和形象思维能力。
2.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从而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学习重点】化学平衡的成立和特征。
【学习难点】①化学平衡观点的成立;②如何理解正、逆反映速度相等?③为何平衡时反映混合物各组分浓度维持不变?【知识预备】1、与化学反映速度有关的知识(1)同一化学反映,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化学反映速度,数值可能______,但意义_____,而且反映速度之比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可逆反映aA +bB cC + dD来讲,增加A或B的浓度,只能够使 _______反映的速度增大,不会影响反映的速度;增加C 或D的浓度能够使 _______反映的速度增大。
(3)采取哪些办法能够增大N2 +3 H2 2 NH3的反映速度?2、可逆反映有关知识(4)举例说明什么叫可逆反映?(5)在一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 N2和3mol H2,必然条件下发生反映,最终可否取得2mol NH3 ?【学习新知】(一)溶解平衡的成立阅读教材34页第二段,试探并回答下列问题:一、什么叫溶解平衡状态?二、如何理解溶解速度与结晶速度相等?(读图:教材插图2-6)3、溶解平衡的成立开始时:v(溶解) v(结晶);平衡时:v(溶解) v(结晶)。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平衡。
(二)化学平衡的成立阅读教材34页第三段至结束,试探、讨论下列问题:(1)反映开始时,反映物和生生成物的浓度如何?正反映和逆反映的速度如何?(2)随着反映的进行,反映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如何转变?正反映和逆反映的速度如何转变?(3)把该反映的情形别离历时刻一速度图象和浓度—速度图象来表示:(4)化学平衡的成立①概念: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必然条件下的 __ 反映里,正反映和逆反映相等,反映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维持的状态。
[理解Ⅰ]什么是正、逆反映速度相等?[理解Ⅱ]为何平衡时反映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维持不变?②特征:【知识应用】一、在必然的温度下,可逆反映A(g)+3B(g) 2C(g),下列说法表示该反映已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①C生成的速度与C分解的速度相等。
最新整理高二化学教学《化学平衡》学案.docx
最新整理高二化学教学《化学平衡》学案《化学平衡》学案一、高考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化学实验对化学理论发展的贡献;(2)通过化学平衡的相对性认识事物的相对性。
二、重点、难点内容解析重点:化学平衡过程的建立。
难点:(1)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涵义;(2)学会等效平衡一类问题的处理。
三、导学提纲第一讲: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一.化学平衡状态及特征1.化学平衡状态是指。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1)“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各物质的转化率必小于。
(2)“动”:即化学平衡是,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
类似的体系还有哪些?(3)“等”:是指,必须用同一物质来表示,这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
(4)“定”:由于,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及体积(或质量分数)。
(5)“变”:外界条件改变导致,原化学平衡被破坏,从而发生平衡移动直至建立新平衡。
[典型例题].化学平衡的标志和判断先做《创新设计》P133典范1、跟踪1、2。
总结本类型的做答规律二.化学平衡常数1、分别写出反应FeCl3+3KS Fe(S )3+3KCl、CH3COOH+NH3H2OCH3COONH4+H2O 平衡常数表达式:、。
思考:2、平衡常数的意义3、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4、互为可逆的两个化学反应,平衡常数之积有何关系?总反应与各分步反应的平衡常数(K总、K1、K2、K3)有何关系?一定温度下,一个化学反应是否只有一个化学平衡常数?三.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与平衡移动原理思考: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有哪些?为什么是这些因素?它们是如何影响的?从理论上给出解释。
化学平衡教案设计参考
化学平衡教案设计参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理解平衡状态的特征。
2. 掌握化学平衡的建立原理,学会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平衡移动。
3. 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的概念与特征2. 勒夏特列原理3. 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破坏4. 平衡常数的计算与应用5. 化学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特征,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常数的计算与应用。
2. 教学难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与运用,平衡常数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化学平衡的奥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体会化学平衡的应用价值。
3.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合多媒体教学,生动展示化学平衡的微观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引出化学平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与特征,让学生理解平衡状态的本质。
3. 介绍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平衡移动的规律。
4. 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破坏,引导学生运用勒夏特列原理进行分析。
5. 讲解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平衡常数解决问题。
6.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8.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1. 运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2.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平衡移动现象,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3. 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化学反应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平衡原理。
4. 设置难度不同的课后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化学平衡概念、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程度。
高中化学平衡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平衡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平衡常数、平衡浓度的计算方法;3. 理解平衡反应的影响因素;4. 能够应用 Le Chatelier 原理解释平衡反应中的变化。
教学重点:1. 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征;2. 平衡浓度的计算方法;3. Le Chatelier 原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1. Le Chatelier 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剂、平衡、酸碱溶液等;2. 实验材料:化学平衡的实验资料;3. 课堂活动设计。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2. 引入化学平衡实验。
二、实验过程(30分钟)1. 进行化学平衡实验,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2. 计算平衡常数和平衡浓度;3. 分组讨论实验结果。
三、理论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化学平衡的性质和影响因素;2. 介绍 Le Chatelier 原理。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巩固知识点;2.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五、课堂讨论(10分钟)1. 结合实验和练习,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平衡及 Le Chatelier 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2. 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答。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2. 强调 Le Chatelier 原理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1.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学会计算平衡常数和平衡浓度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Le Chatelier 原理解释平衡反应中的变化。
在实验和讨论中,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问题,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反思中,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一、引言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和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的现象。
在教学中,如何设计一份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平衡的教案是一项关键任务。
本文将为您呈现一份高中化学平衡的教案,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能够描述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化学平衡常用的表达式和方程式;3. 能够应用化学平衡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态度。
三、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在某一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值,保持不变的状态。
学生首先通过讨论和实验观察,加深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
随后,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平衡反应中各组分浓度之间的关系,如化学平衡的动态特征和反应速率的相互平衡等。
2. 化学平衡的表达式和方程式化学平衡的表达式是指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摩尔浓度表示出来的数学表达式。
通过举例和计算,学生将学会如何建立和使用平衡常数表达式和速率常数表达式。
此外,还需对化学平衡相关的方程式进行学习,包括平衡反应方程、化学平衡常量表达式等。
3. 应用化学平衡解决实际问题化学平衡的应用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化学平衡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通过实验测定酸碱中和反应的平衡常数,并探讨温度、浓度和压强等因素对平衡常数和平衡位置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通过一个酸碱中和的日常案例引发学生对化学平衡的思考,激发兴趣。
2. 知识讲解与实验演示: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并辅以实验演示,如利用酸碱指示剂观察酸碱中和反应动态平衡过程,以加深学生对平衡的理解。
3. 概念理解与计算练习:讲解化学平衡的表达式和方程式,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平衡常数表达式和速率常数表达式进行计算练习。
化学化学平衡实验教学教案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化学化学平衡实验教 学教案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目录
01
点击此处添加 目录标题
04
教学方法
02
教学目标
05
教学过程
03
教学内容
06
教学评价与反 馈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和应用 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掌握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案例分析法
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化学 平衡实验案例
案例应用:将案例应用于实际教学 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中的化学平衡 原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案例总结:总结案例的优缺点,提 出改进意见和建议ຫໍສະໝຸດ 0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回顾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展示实验现象,引起学生 兴趣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自评与互评
学生自我评价: 对实验过程和结 果进行反思,总 结个人收获和不
足
学生互相评价: 评价同学在实验 过程中的表现和 实验结果,提出 改进意见和建议
教师点评与指导: 对学生的自评和 互评进行总结和 点评,针对学生 的表现给予指导
和建议
反馈与改进:根 据学生自评和互 评的结果,以及 教师的点评和指 导,学生及时调 整实验方案和改 进实验操作,提 高实验效果和学
实验材料是否易于获取, 是否需要替换?
实验安全性是否可靠,是 否需要加强安全措施?
教学过程的反思与改进
平衡问题高中化学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包括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
3. 能够运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
2.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教学难点:1. 理解化学平衡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实验器材和演示实验。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煮水时沸腾的现象,引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新课讲解1. 化学平衡的概念:当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 化学平衡的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反应速率保持不变。
3.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a. 浓度: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会影响反应速率,从而影响平衡状态。
b. 压强:对于气体反应,改变压强会影响平衡状态,使其向体积较小的一侧移动。
c. 温度:改变温度会影响反应速率,从而影响平衡状态。
d.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平衡状态。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学平衡的概念、特征和影响因素。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关于化学平衡的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案例分析1. 通过具体案例,如合成氨工业、光合作用等,分析化学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案例分析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学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化学平衡的例子,提高学习兴趣。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学案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学案1、当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的固体溶质溶解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回到固体溶质表面的结晶过程一直在进行,而且两种过程的速率________,于是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分数都________。
我们把这类过程称作________。
表述这类过程时,约定采用“”来代替反应式中原来用的“====”号,把从左向右的过程称作________;由右向左的反应称作________。
2、可逆反应:在_____________,既能向__________方向进行,又能向__________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若正、逆反应是在__________发生的,则不属于可逆反应。
如:2H2O2H2↑+O2↑,即可逆反应中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必须同时存在于同一反应体系中,在相同条件下,正、逆反应都能够自动进行。
正逆反应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通常把_______________反应称作正反应,___________反应称作逆反应。
任何可逆反应,在___________进行的同时,___________也在进行。
3、不可逆反应:正反应几乎能___________,而逆反应进行的程度___________,这样的反应通常称为不可逆反应。
如酸碱的中和反应。
二、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状态的含义:在一定条件下,当时,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________保持______。
这时的状态就是在给定条件下,反应达到了“______”。
对于可逆反应体系来说,称之为“________”。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1)“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各物质的转化率必小于。
(2)“动”:即化学平衡是,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
(3)“等”:是指,必须用同一物质来表示,这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
(4)“定”:由于,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及体积(或质量分数)。
(5)“变”:外界条件改变导致,原化学平衡被破坏,从而发生平衡移动直至建立新平衡。
高中化学下学期《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个问题。
像以上这样,当化学反应条件改变时,原有的平衡被破坏,平衡时混合物里各组分的含量也就随着改变而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我们就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
化学反应条件改变,原有的平衡被破坏,平衡混合物里各组分的含量也就随着改变而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应而言,CO的含量
保持不变,这是达到
了什么状态,该状态
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提示:高炉炼铁的
反应为可逆反应)
(复习上节课内容)
2、如果你作为一名
工程师,会尝试改变
哪些条件来减少CO
的含量?
浓度,温度,压强等
学以致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化学平衡学案(第6课时)化学平衡的图像编案韩秋阳2014-8-28【学习目标】掌握速率与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方法【学习重点】掌握速率与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方法【温习旧知】平衡常数的表示方法与意义【学习新知】【归纳与整理】一、读图程序(四看)一看面(弄清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二看线[看清曲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所在位置上下、升降、左右、走向等)];三看点(分析原点、交点、转折点、终点等含义);四看辅助线(等温线、等压线等)。
二、典型图像分析下面分类归纳各类图像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错误!未指定书签。
.速率~时间图这类图像定性地揭示了反应过程中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逆、动、等、定、变、同”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解这一类题常分三步:①看起点首先要分清反应物和生成物,从起点应能看出起始加入是只有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还是都有。
浓度减小的是反应物,浓度增大的是生成物,生成物多数以原点为起点。
②看变化趋势要看清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的分别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曲线是连续的,还是跳跃的,分清“渐变”和“突变”、“大变”和“小变”、“变大”和“变小”、变化后是否仍然相等等情况;⑴浓度的影响增大反应物浓度,v(正)突变,v(逆)渐变;⑵温度的影响对于可逆反应,改变温度时,吸热反应的速率受到的影响程度大:升高温度,v(吸)大增,v(放)小增;降低温度,v(吸)大减,v(放)小减;⑶压强的影响a.对于体积可变的气体反应体系,方程式中气态物质化学计量数大的一侧,其反应速率受压强的影响程度大。
增大压强,v(正)、v(逆)都增大,气体体积之和(系数和)大的一侧增加倍数大于气体体积之和小的一侧增加的倍数;减小压强,v(正)、v(逆)都减小,气体体积之和大的一侧减小的倍数大于气体体积之和小的一侧减小的倍数。
b.对于体积不变的气体反应体系,改变压强时,正、逆反应速率会同等程度的改变。
⑷催化剂的影响使用正(负)催化剂,v(正)、v(逆)都增大(减小)且改变量相等。
③看终点分清消耗浓度和增生浓度,反应物的消耗浓度与生成物增生浓度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例1.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N2(g)+3H2(g)2N 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如图所示是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进程的曲线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
(2)t1、t3、t4时刻,体系中分别是什么条件?t1_____;t3_____;t4_______。
(3)下列时间段中,氨的体积分数最高的是()A.t2~t3B.t3~t4C.t4~t5D.t5~t6t0123456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第页(共6页)化学平衡学案(第6课时)----化学平衡的图像1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第 页(共6页)化学平衡学案(第6课时)----化学平衡的图像2 课堂巩固练习:1.右图是N 2(g )+3H 2(g )2N H 3(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平衡移动图,影响该平衡的原因是( )A.升温,同时加压 B.减压,同时降温C.增大反应物浓度,并作用催化剂 D.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 2.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Z+W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像 如右图所示,则图像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 集状态为( )A.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 B.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 C.X、Y、Z、W皆非气体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3.在密闭容器中充入A、B或G、H进行可逆反应:a A(g )+b B(g )g G(g )+h H(g )下图中(a )(b )分别表示在虚线所示部位改变温度和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影响,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开始时充入G和H,a +b <g +h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开始时充入G和H,a +b <g +h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开始时充入G和H,a +b >g +h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开始时充入A和B,a +b >g +h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浓度 ~ 时间图这类图像表明了各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或某一组成的浓度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此类图像往往可反映出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或平衡移动方向,解这类题的方法和解第一类题类似,还是要注意曲线的起点、终点、折点(达平衡时刻)及变化趋势。
例2.右图表示800℃时,A、B、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t 1是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_____; (2)反应物的转化率是_______________;(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___。
3.三个变量的图像这类图像题的解答往往要遵守两个原则,即:①定一议二由于平衡移动原理只适用于“单因素”改变,也就是说,图像中有三个变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②先拐先平数值大在转化率(或某物百分含量)~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那么其对应的温度或压强大。
(1)转化率(或某物百分含量)~ 温度(压强)~ 时间 图这类图像反映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在不同温度(压强)下对时间的关系,解题21v t (时间)v t (时间)21 浓度 m o l /L 时间1 0.1.2.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第 页(共6页)化学平衡学案(第6课时)----化学平衡的图像3 时要注意一定条件下物质含量不再改变时,应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特征。
例3.(2005·北京卷)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 1<p 2)下可逆反应 2X(g )2Y(g )+Z(g )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ω)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解的是( )例4.同压、不同温度下的反应:A(g )+B(g )C(g )+Q。
A的含量ψ(A)和温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T1>T2,Q<0B.T1>T2,Q<0 C.T1>T2,Q课堂巩固练习:4.可逆反应:a A(g)+b B(g )c C(g)+d D(g),试根据图I 、图Ⅱ回答下列问题:(1)压强p 1_______p 2(填“>”或“<”) (2)(a +b )______(c +d )(填“>”或“<”)(3)温度T 1℃______T 2℃(填“>”或“<”)(4)正反应是_______热反应。
(2)转化率(或某物百分含量)~ 压强 ~ 温度图该类图像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反应物或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转化率,横坐标为温度或压强。
解答此类图像问题,往往可作辅助线——恒压线或恒温线,然后进行定一议二,从而可解决问题。
例5.(2005高考全国卷Ⅰ)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
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 .X、Y、Z均为气态C .X和Y只有一种气态,Z为气态D .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H>0A BCDψtA的转化率时间12(图I )A体积分数时间12(图Ⅱ)温度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第 页(共6页)化学平衡学案(第6课时)----化学平衡的图像4课堂巩固练习:5.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m 、n 、p 、q 均为化学计量数),根据图示曲线回答:(1)正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
(2)m +n______p +q (填“>”“<”“=”)。
(3)若将纵坐标A的转化率换成A在平衡 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则逆反应是______热反应, m +n______p +q (填“>”“<”“=”)。
(3)转化率(或某物百分含量)~ 压强 (温度) 例6.如右图中的曲线是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 2NO +O 22NO 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中NO 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标有a 、b 、c 、 d 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 (正)> v (逆) 的点是( )A.a 点 B.b 点 C.c 点 D.d 点 课堂巩固练习:6.可逆反应mA(s)+nB(g)在一定温度密闭容器中进行,B的体积分数ψ(B)%与压强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 +n <q B.n >qC.n <q D.x 点时v 正>v 逆(4)速率~温度(压强)图对于速率~温度曲线,温度改变后,吸热反应速率变化大,放热反应速率变化小。
即吸热大变,放热小变。
以mA +nBpC +qD ;△H=Q为例对于速率~压强曲线,压强改变后,气体体积之和大的一侧反应速率变化大,气mA(g)+nB(g)pC(g)+qD(g);△H=例6.对于可逆反应:A 2(g)+3B 2(g)2AB 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 )A的转化率PTQ<0TQ>0Pm +n <p +q Pm +n >p +q N O 的 转 化 率温度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第 页(共6页)化学平衡学案(第6课时)----化学平衡的图像5课后练习:1.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里SO2、O2、SO3三种气态物质建立化学平衡后,改变条件,对反应2SO2+O22SO3(正反应放热)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右图所示。
①加催化剂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 )。
②升温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 )。
③增大反应容器体积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 )。
④增大O2的浓度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 )。
2.(05广东,14)在一定条件下,固定容积的密闭 容器中反应:2NO 2(g )O 2(g )+ 2NO (g );ΔH >0,达到平衡。
当改变其中一个条件X ,Y 随X 的变化符合图中曲线的是A.当X 表示温度时,Y 表示NO 2的物质的量B.当X 表示压强时,Y 表示NO 2的转化率 C .当X 表示反应时间时,Y 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D .当X 表示NO 2的物质的量时,Y 表示O 2的物质的量 3.现有下列四个图像下列反应中全部符合上述图像的反应是( ) A .N 2(g )+3H 2(g )2N H 3(g );△H =-Q 1 k J /m o l (Q 1>0)B .2S O 3(g )2S O 2(g )+O 2(g );△H =+Q 2 k J /m o l (Q 2>0)C .4N H 3(g )+5O 2(g )4N O +6H 2O (g );△H =-Q 3 k J /m o l (Q 3>0)D .H 2(g )+ C O (g )C (s )+H 2O (g );△H =+Q 4 k J /m o l (Q 4>0)4.a A (g )+b B (g )c C (g )+d D (g )△H=Q 试根椐下图回答:(1) 压强p 1比p 2________(填大、小);(2) 体积(a +b )比(c +d )_______(填大、小);(3) 温度t 1℃比t 2℃_______(填高、低)(4) Q 值是______(填正、负)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第 页(共6页)化学平衡学案(第6课时)----化学平衡的图像65.mA(s)+nB(g)qC(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可逆反应中,在恒温条件下,B 的体积分数(B%)与压强(p )的关系如图8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