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声声慢预习案(无答案)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解析
高中语文 第7课《声声慢》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第7课《声声慢》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7课《声声慢》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2、结合鉴赏,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3、全面感知作品所达到的重现凄凉情境和凄愁情感的抒情效果。
【学习重点】1、知人论世,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2、理解和体会诗人构造凄凉情景以抒发凄楚情感的艺术魅力。
【学习难点】加强审读,以境求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并体会其语言之美、【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课前预习】(40分钟)一、【知识储备】(认真阅读相关材料,提取重要信息)1、全景李清照乱世中的美神梁衡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
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
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
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
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欢乐。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
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
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
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
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
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画像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
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胚子。
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
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
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声声慢》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声声慢》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声声慢》的背景和作者李清照的经历。
(2)能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3)能够领悟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通过合作学习,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3)通过探究学习,领悟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清照的忧国忧民之情。
(2)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2.1 诗歌背景和作者经历的理解。
2.2 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3.1 诗中意象和情感的领悟。
3.2 诗歌的鉴赏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1)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声声慢》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让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4.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分析。
(2)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4.4 探究学习(1)让学生探究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引导学生通过诗句感受李清照的忧国忧民之情。
4.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强调李清照的忧国忧民之情,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五、课后作业5.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声声慢》的鉴赏文章,包括诗歌的结构、艺术特色、意象和情感等方面。
5.2 让学生选择一首李清照的其他诗歌,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6.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6.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诗句来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6.3 利用小组合作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七、教学评价7.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对问题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
7.2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交流、合作和完成任务的情况。
山东省淄川般阳中学高中语文第5课《甘罗》导学案2鲁人版选修《史记》
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离开(动词)
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病(名词)
燕、秦不相欺无异故缘故(名词)
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赠送(动词)
常见虚词
君侯何不快之甚也厉害(形容词)
女焉能行之怎么(形容词)
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现在(名词)
2、词类活用
使太子丹入质于秦做人质(名词活用作动词)
臣请行之使……行(使动用法)
武安君难之使……为难(使动用法)
武安君南挫强楚在南面(名词做状语)
北威燕赵在北面(名词做状语)
赵襄王郊迎甘罗在郊外(名词做状语)
欲攻赵而广河间使……广(使动用法)
请归燕太子
3、常见实词
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侍奉(动词)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派(动词)
《甘罗》
预案:甘罗
【学习目标】
•1.熟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
•2.了解各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进一步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相、请、强、”和“与、于、其、以、之、而”等虚词。
•4.学会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采取巧妙的方式以获得最大成功的人生智慧。
【预习内容】
一.关于甘罗
1、甘罗(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颍上)人,从小聪明过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罗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政治家。他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受家人的喜爱。后来、甘茂受到别人的排挤,被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甘罗小小年纪,就投奔到秦国丞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才客。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得河间之地,秦王就封12岁的甘罗为上卿,并把当年封给甘茂的土地赏给他。由于当时丞相和上卿的官阶差不多,民间因此演绎出甘罗12岁为丞相的说法。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声声慢预习案(无答案)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鲁人版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声声慢预习案(无答案)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鲁人版声声慢【学习目标】1、深入吟咏诗歌,抓住意境,体验作者前期后期情感变化。
2、借助文本,对诗文语言风格有较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重点难点】把握词中意象,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模式:“三五五〞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多媒体一、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5〕号,宋代女词人,济南〔今属山东〕人,派代表词人。
善属文,于诗尤工。
《宋史·艺文志》著录《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俱不传。
清照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创“易安体〞,为宋词大家。
词集名《漱玉集》,今本皆为后人所辑。
二、写作背景: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又丧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
三、李清照经典名句1、生当做人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日绝句》〕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__。
(《声声慢》)3、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声声慢》)4、梧桐更兼细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声慢》)5、满地黄花堆积,_____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6、知否?知否?。
(《如梦令》)四、名家点评李清照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沈去矜《填词杂说》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四库提要》李易安作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云云。
明诚自愧勿如。
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
正易安作也。
〞——《词苑丛谈》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那么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
《声声慢》预习案
《声声慢》预习案一、知识链接【词牌由来】《声声慢》原名《胜胜慢》,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
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也是一个颇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的人。
慢曲相对于令曲,字句长,韵少,节奏舒缓。
虽是单遍,但唱起来格外悠长婉转,唐人就有“慢处声迟情更多”的说法。
用《胜胜慢》为名,看来当时晁补之的这一曲比之一般的慢曲还要来得更缠绵娓丽些。
直到南宋末年,《胜胜慢》才因为蒋捷的一首《秋声》变为了《声声慢》.【写作背景】这是李清照晚年词作,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诵读指导】寻寻/觅觅(mì),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qī)。
乍(zhà)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qiáo)悴(cuì)/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填空:1、从唐五代兴起,而在宋代兴盛的一种新体诗是。
前人评论宋词有“婉约”和“豪放”之说,并以之把宋词分成了最重要的两大流派。
宋代“婉约”词的代表词人是和;“豪放”词的代表词人是和。
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号,她著有词集,她的词风格清丽,人称。
李清照生活的年代是,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
2熟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惨惨戚戚乍还将憔悴3、解释下列词语:戚戚:乍暖还寒时候:将息:敌:堪:怎生:次第:4、《声声慢》一词中主要是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梧桐、细雨等深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
5、这首词的主旨句是词眼是三、拓展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一语文《史记》选读第4课《信陵君窃符救赵》课件2 鲁人版
信陵君得到窃符之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从文章中我们知道,能够在无论是情节还是人物 都处于绝境之下得窃符之计,直接原因是公子的" 引车复返",那么,实施这一行为的心理基础是什 么?作者交代的很清楚--"吾所以……我岂有所失 哉?"我们不妨作这样的假设:换成项羽,会是怎 样?--"匹夫辱我,吾当立杀之!"换成刘邦呢?-"岂其负义哉,他日必杀之!"而我们从信陵身上, 分明看到了项羽所没有的从善如流的勇气与睿智, 更感到了刘邦所没有的用人不疑的气度胸怀。思 维的品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格品质。所以,我 们可以这样认为,从本质上说,是信陵君的人格 品质,使他绝处逢生、峰回路转。这种品质,从 本质上说,是上文公子之仁的延续!
第二课时 《史记·魏公子列传》
司马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情调查,情境导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致食客三千人
(2)欲厚遗之
(3)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4)侯生摄敝衣冠
(5)遍赞宾客
2.翻译下列句子: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
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2)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 公子。
• (8)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
• (9)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 复返也
• (10)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 (11)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 却秦, 此五霸之伐也
• (12)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 (13)所以不报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二、课文品读 (一)围绕“窃符”的事件,探究人物性格: 问题一:为什么要“窃符”?
《声声慢》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声声慢》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声声慢》的背景和意义,掌握诗词的基本术语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人的情感,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2.1 诗词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解释《声声慢》在词史上的地位。
2.2 诗词的基本术语和修辞手法解析诗词中的意象、抒情手法和修辞技巧。
第三章:教学难点3.1 诗词的意象和抒情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象构建和抒情表达,分析其深层含义。
3.2 词人的情感和作品的主题帮助学生感受词人的情感,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时代背景。
第四章: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进行教学展示和分析。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声声慢》的兴趣。
5.2 朗读和理解让学生朗读《声声慢》,引导他们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和结构。
5.3 分析和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抒情手法和修辞技巧,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5.4 情感体验通过解读词人的情感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感受词人的情感,理解作品的主题。
5.5 总结和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拓展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6.2 作业反馈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诗词内容、意象分析和抒情理解的能力。
6.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多样化教学采用朗读、讨论、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7.2 个性化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7.3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声声慢》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声声慢》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声声慢》的背景,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典诗词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1.2.1 诗词背景: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声声慢》的背景。
1.2.2 诗词内容:解析诗词的字词、句式、意象等,理解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1.2.3 诗词艺术特色:分析诗词的语言、韵律、修辞等艺术特色,感受诗词的美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词的内容、艺术特色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2 教学难点:诗词的艺术特色分析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诗词,了解作者和背景,准备相关问题。
3.2 课堂讲解:讲解诗词的背景、内容、艺术特色和作者思想感情。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
3.4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4.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3 个人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个人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材:《声声慢》文本及相关注释。
5.2 参考书籍:有关李清照的生平和作品的参考书籍。
5.3 网络资源:相关诗词解读和分析的文章、视频等资源。
第六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6.1 教学步骤6.1.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复习旧课或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6.1.2 讲解诗词背景(10分钟):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声声慢》的背景。
6.1.3 解析诗词内容(15分钟):逐句解析诗词的字词、句式、意象等,理解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声声慢》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声声慢》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声声慢》的背景和作者李清照的经历。
1.1.2 分析并欣赏《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和韵律美。
1.1.3 解读《声声慢》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1.1.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2.1 简介李清照和《声声慢》的背景。
1.2.2 分析《声声慢》的词牌结构和韵律特点。
1.2.3 解读《声声慢》中的意象和情感内涵。
1.2.4 讨论《声声慢》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2.1.1 引入:介绍李清照和宋代词的背景。
2.1.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声声慢》。
2.1.3 讲解:解析《声声慢》的词牌结构和韵律特点。
2.1.4 深入分析:讨论《声声慢》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2 教学方法2.2.1 讲授法:讲解词牌结构、意象解读。
2.2.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和讨论。
2.2.3 互动式教学法:提问、回答、小组讨论。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3.1.1 教材:《声声慢》原文和相关注释。
3.1.2 参考资料:李清照的生平介绍、宋代词的背景资料。
3.1.3 多媒体资源:相关音频、视频材料。
3.2 教学材料3.2.1 学生用书:包含《声声慢》原文和相关注释。
3.2.2 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思考。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4.1.1 课堂参与度:学生提问、回答、讨论的情况。
4.1.2 作业完成情况:对《声声慢》的理解和解读。
4.1.3 课堂表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4.2 教学反馈4.2.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
4.2.2 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反思。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5.1.1 课时安排:两个课时。
5.2 时间安排5.2.1 第一课时:引入和自主学习《声声慢》。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活动6.1 教学拓展6.1.1 李清照其他作品的学习:推荐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著名词作,如《如梦令》、《武陵春》等,以加深对她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的理解。
高中语文《声声慢》教案
高中语文《声声慢》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声声慢》的基本内容,了解词牌的特点和运用。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词中的情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1.2 教学内容1.2.1 文本内容:《声声慢》的词牌特点、词句意义、情感表达等。
1.2.2 词牌知识:介绍《声声慢》的词牌背景、结构特点、韵律规律等。
1.2.3 文学鉴赏:分析《声声慢》的艺术特色,如意象运用、修辞手法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词牌特点和运用:《声声慢》的词牌结构、韵律规律等。
2.1.2 文本内容理解:《声声慢》的意义、情感表达等。
2.2 教学难点2.2.1 词牌知识:对《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和运用进行深入理解。
2.2.2 文学鉴赏:分析《声声慢》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声声慢》的韵律美。
3.1.2 解析法:通过讲解分析《声声慢》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3.1.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声声慢》的词牌结构、意象等。
3.2.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文学鉴赏资料和案例。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导入:通过介绍李清照的背景和词的发展历程,引起学生对《声声慢》的兴趣。
4.2 朗读与解析:让学生朗读《声声慢》,并解析词牌的特点和运用,理解词句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4.3 文学鉴赏:分析《声声慢》的艺术特色,如意象运用、修辞手法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声声慢》的意义和艺术特色,并进行分享。
4.5 总结与拓展:对《声声慢》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词牌进行创作。
高中语文 声声慢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声声慢》导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读赏析,学习本词寓情于景,层层渲染的写作手法。
【学法指导】诵读品悟展示点拨探讨【知识链接】(一)时间李清照大事记: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
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5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由亡国到丧失亲人,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人生的苦难恣意吞噬着李清照的人生。
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孤孓柔弱的女子晚年是何等凄凉。
了解了这些史实后,李清照的愁应该可以理解了。
(二)本词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朗读全词,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
思考:那些景物触动了词人的愁思? A 级二、赏析全词(一)赏析上阕1.齐读上阙。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声声慢学案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2.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3.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学情调查情境导入】
一、完成名句填写
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今宵酒醒何处?。
3、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4、,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 。
5、竹杖芒鞋轻胜马,!。
示例:①秋风(怎敌他晚来风急)
有关“秋风”诗句:
“风 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 鸟飞回。”--------杜甫《登高》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雁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曹丕《燕歌行其一》
得出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②
③
④
⑤
小结:
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生动化了,具体化了,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惹愁。确实,李清照在情景交融方面取得一愁未 了一愁添,一愁却比一愁深的效果,我们通过联想和想象也能深切 感受到“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的词人内心深处的痛。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达标训练巩固提升】
1、愁是抽象化得情感,但是李清照却将抽象化的愁化为了具体可感的自然界景物,如淡酒。其实不仅是李清照,古代很多文人都善用客观的物象来传达他们的愁绪。试举几个例子。
2、对 比鉴赏李清照早期作品《一剪梅》,比较两首词所表达的“愁”的不同之处。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桂枝香预案(无答案)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桂枝香》班级:姓名:一、知人论世王安石,______时期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______,晚号______。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仁宗庆历进士。
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新法遭到阻碍。
熙宁七年辞退。
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封舒国公,后改封荆,世称荆公。
卒谥文。
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
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____________”之一。
诗歌遒劲清新。
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桂枝画•金陵怀古》颇有名。
今存____________、《临川集拾遗》等。
二、基础知识梳理:1、注音:征帆去棹()斜矗()漫嗟()寒烟衰()草2、补写名句中的空缺部分:①______________,翠峰如簇。
②______________,背西风酒旗斜矗。
③六朝旧事随流水,______________。
④至今商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语释义①登临送目:________②正故国晚秋:_________③天气初肃:__________④念往昔繁华竞逐:____________⑤悲恨相续:_________○6对此漫嗟荣辱:______________○7但寒烟衰草凝绿:______________资料补充:怀古词特点方虚谷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
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
(4)语言:含蓄蕴藉。
(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
(6)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
(7)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
(8)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2课时)《声声慢》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2021年整
山东省平邑县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2课时)《声声慢》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平邑县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2课时)《声声慢》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平邑县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2课时)《声声慢》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李清照词两首》(第二课时:《声声慢》)【导学目标】1。
品味词中蕴含的感情及重要意象的含义.2。
理解李清照词“斟酌字句,出于天然而表意出神”的特点。
【自主学习】1.解释加点的词.瑞脑..:..销金兽这次第..:满地黄花..堆积:最难将息..:2.成语速记沉鱼落雁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断雁孤鸿鸿:鸿雁。
离了群的孤独大雁.比喻孤身独处,多指未成婚的男子。
雁过拔毛比喻人爱占便宜,见有好处就要乘机捞一把.雁影分飞比喻两相分离.雁塔题名旧时考中进士的代称。
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进士题名,自神龙之后,过关宴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
”3。
文学常识南渡——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两人情趣相投,你吟诗来我作对。
赵还热衷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李清照的《声声慢》。
2、解析:《声声慢》选自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鉴赏宋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词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词的能力。
欣赏词要在反复的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诗句中蕴含的感情。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知人论世)2、能抓住词中的关键词句来解读词人的愁情,理解因何而“愁”。
3、能结合本词掌握基本的诗词鉴赏方法。
2、解析:《课标》中有关诗词的教学目标是:“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诗歌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选入高中课本里的古诗词曲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可谓字字玉玑。
它是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它涵盖我们炎黄子孙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学生学习和继承中华文化的最好教材。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李清照的前期创作与后期创作变化比较大,她的词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比较突出,学习本课时应先让学生了解词人的身世经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中“愁”的由来。
2、鉴赏诗词主要是把握感情、体会意境,不要让学生纠缠于某一个文言词语的字面意思上,而应注意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学案补充作者资料、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导入→检查自主学习情况→找意象、明意蕴→知识迁移与拓展→目标检测→小结(二)教学情景1、导语:同学们,老师现在给大家提供一组评语,请大家根据评语判断我们评价的对象是中国古代哪位文化名人。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必修4第7课《声声慢》学案
《声声慢》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及词的风格变化。
2、学会分析意象,把握意境,体会作品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境,体验情感教学难点: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表层,探究诗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情感体验、探究学习教学课时:一课时一、课前预习:熟读全词,梳理字词作者李清照:(1084---约1151年),南宋著名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今属山东济南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苦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北方沦陷,丈夫辗转下江南,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身一人,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
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初读全词,整体感知词中哪个字表现了这首词的情感主旨?为什么生愁?背景词风变化四、词人是怎样抒写自己满腹的愁情?写了哪些意象?1、意象:2、内涵: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两个意象,分析其内涵,并写出含有该意象的一句诗词。
意象1:内涵:意象2:内涵:五、融入诗情,表现愁情六、拓展愁境郑振铎(《中国文学史》中如此评价,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
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
”我们一起来读读李清照别样的愁的世界:离愁别苦: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凤凰台上忆吹箫》)顾影自怜: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感时伤身: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思乡借醉: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愁苦无眠: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魅力汉语对我们的征服,有时是五脏俱焚的痛,有时是透心彻骨的寒。
高一语文《声声慢》预习案 新人教版
高一语文《声声慢》预习案新人教版《声声慢》[预习目标]1、知人论世,结合词人生平及词作背景理解作品2、了解词作中各意象的特定属性;3、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作者连线]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李清照工诗、文,更擅长词,诗名、文名为词名所掩。
父亲李格非为礼部员外郎,是当时著名学者。
丈夫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之子,历任州郡行政长官。
夫妻志趣相投,搜集了大量的金石书画,共同从事学术研究。
南渡不久,赵明诚病死,李清照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下,李清照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此后孤寂中,怀着对国家之思,在极度的愁苦中死去。
在词方面,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两期。
前期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
后期多写伤时感乱,怀乡忆旧,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等。
她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奇、移情于物,多用白描的手法,语言朴实清新,音节自然流畅,雅俗共赏。
在诗方面,表现爱国之情,具有现实性,如《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
散文方面,代表作《金石录后序》。
理论方面,著有文艺批评《论词》,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
后人辑有《漱玉词》。
[预习检测]1.填空:李清照,号__________居士。
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
__________女词人。
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
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子__________结婚,生活安适美满。
他们以__________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__________、金石。
靖康元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丈夫病逝。
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
晚年境遇更加孤寂凄苦。
她论词强调协律、典雅、情致,提出词“__________”之说(见《词论》)。
前期作品多写__________,内容缺乏深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声慢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宋代女词人,济南(今属山东)人,派
代表词人。
善属文,于诗尤工。
《宋史·艺文志》著录《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俱不
传。
清照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创“易安体”,为宋词大家。
词集名《漱玉集》,
今本皆为后人所辑。
二、写作背景:
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
三、李清照经典名句
1、生当做人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日绝句》)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__。
(《声声慢》)
3、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声声慢》)
4、梧桐更兼细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声慢》)
5、满地黄花堆积,_____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
6、知否?知否?。
(《如梦令》)
四、名家点评李清照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沈去矜《填词杂说》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四库提要》
李易安作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云云。
明诚自愧勿如。
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
正易安作也。
”——《词苑丛谈》
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
——《白雨斋词话》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白雨斋词话》
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携隐。
——赵明诚
五、诗歌表现手法
叠字:又名“重言”,系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
如: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六、词的分类: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和婉约派(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七、文林撷英:
李清照为什么被人戏称为“李三瘦”?
第一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第二瘦:“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第三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凤凰台上忆吹箫》)
八、初读体验:
初读《声声慢》,整体感知作者情感:
在那个凄风苦雨的黄昏,面对满地黄花堆积,梧桐细雨,作者有着一种怎样的心绪?词人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这种心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