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解析
文言文阅读仍在第二大题,题量、赋分、考查内容和2001年夏季高考基本一致,并且同样回避了"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内容,总的来看,并未超出去年《考试说明》中的有关规定。

这一篇文言文,选自西晋陈寿《三国志》卷五十九吴书十四吴主五子传,原文包括孙权五个儿子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的内容,选文节选了孙登的部分,并有删节。

删节后连缀起来的文字分为4段,分别介绍了孙登礼贤下士、宽容爱民、孝顺养母、临终上疏四件事、从多个侧面表现了孙登的为人。

《三国志》所记录的三国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对后世文学艺术影响深远。

选文记事平实,文笔简略,塑造了主人公孙登有个性的形象。

全文基本文言文阅读解析没有特别难懂的字词,确实是一篇浅易的文言文。

下面试就试题的命题意图与解题思路,逐题作一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6 题。

孙登字子高,(孙)权长子也。

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

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

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

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以恪为左辅,休右弼,谭为辅正,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而谢景、范慎、刁玄等皆为宾客,于是东宫号为多士。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

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

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

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

"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

"权默然。

立凡二十一年,年三十三卒。

临终,上疏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

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

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

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

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

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

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

"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

谥登曰宣太子。

⒒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或共帐而寐。

B、拜受而已。

C、出身忧国。

D、通达治体。

[答案]:B
[解析]第11题是考查古今词义的异同。

能力层级为B级。

现代汉语中有一部分词,古今均用,但意义往往不同,这部分词是检测的主要对象。

做此类题,最忌望文生义,以今义代古义而曲解文意。

应该随文取义,根据不同语境来推断词义。

A项中的"或"在文中是连词,可译为"有时",而现代汉语中"或"相当于"或者",可以是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如"我明天或后天去北京";也可以是副词,表示可能,有"也许"的意思,如"天空多云,或要下雨"等。

B项的"而已"是助词,表示限止,相当于"罢了",古今同义。

C项的"出身"在文中是两个词,可解释为"献身""舍身",而现在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由家庭经济情况所决定的身分",是一个词,区别是比较明显的。

D项中的"通达"在文中也是两个词,意为"通晓明达"(即"对事理有明确,透彻的认识和了解"),"通达治体"即"通晓明达治国的根本";而现在是一个词,解释为"明白(人情事理)",如"通达人情","见解通达"等,古今的区别主要也在于是两个词还是一个词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道题考古今词义异同的辨别,既包括实词(出身、通达),又包括虚词(或、而已),而且各占一半,这和近几年多考实词是不同的。

⒓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铨简秀士。

铨简:选拔
B、当由径道。

径道:小路
C、登所生庶贱。

所生:指生母
D、登辞疾不受。

疾:急速
[答案]:D
[解析]第12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掌握。

能力层级为B级。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积累掌握相当数量的文言实词,特别是高中语文课本收录的340个常用词,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根据上下文作出恰当的解释,是读懂浅易文言文的基本条件。

D项的"疾"是"病"的意思,整句意思为:孙登推辞有病而不肯接受。

如《扁鹊见蔡桓公》:"君有疾在腠理"的"疾"也解释为"病"。

"疾"也可以解释为"急速"、"快速",如成语"疾风知劲草"、"疾风暴雨"中的"疾",但这里不是形容词,故不能这样解释。

A项"铨简"是同义复用,两个字都可以解释为"选拔",课文中也都有出现过,如《记王忠肃公翱事》有:"而翁长铨"句,书上注释为"铨,铨选","铨选"是唐宋至清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因为吏部的主要任务是铨选,即按规定任务考核、选拔官吏,故吏部又称"铨部"。

"简"字见《出师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即解释为"选拔"。

B项中"径道"则是偏义复同,"径"和"道"
意义相近,但"径"是指小路,"道"则是泛指路,不仅仅指小路,本句是偏在"径","道"只作陪衬。

《史记·高祖本纪》中有"前有大蛇当径"一句,这句的"径"也是指小路。

C项中的"所生"易误为所字结构,解释成"所生下的人",而句中恰恰不能这样理解。

查《辞海》可知,"所生"是一个词,有两个意思,其一是"父母"。

如《诗径·小雅·小宛》:"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其二是"出生地"。

如《风俗通·十反》:"是故伯夷让国以采薇,展禽不去于所生"。

从下文很容易就可推断出"所生"当释为"生母"较为准确。

⒔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B、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以恪为左辅……是为四友。

是说也,人常疑之。

D、使求过丸。

行过夷门,见侯生。

[答案]:B
[解析]第13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能力尽级为B级。

这道题共考查4个虚词的用法,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子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出自中学课本。

答题时,可以先从课内的那一句入手,把这句中该虚词的用法代入另一句解释,看通不通,通则用法相同,不通则不同。

A组的第2句出自《屈原列传》,句中"以"是连词,表原因,可释为"因为",套到第1句中,解释为"于是诸葛恪等人因为(有才能)而被选入",讲得通,故两个"以"用法和意义相同。

B组的第2句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见"是副词,表被动,解释为"被",而第一句的"乃见释"解释为"于是放走了他",看来出题人认为"见"在这里作代词,代替第三人称,译为"他",因而两个"见"意思和用法都不同。

但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同学把"乃见释"当成省略句,补充完整后为"(其)乃见释",可译成"他于是被放走了",因而认为这两句的"见"用法和意思相同。

而D组中的"过"在第1句中意思是"飞过、射过",在第2句(出自《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则是"经过",所以选择D,我认为这样的理解更准确些,可见这道题有争议,设计得并不好,退一步讲,即使学生(其实还包括一些老师)的看法是错误的,但从这一题大多数同学都误选D这一点看来,这道题区分度,可信度也是值得怀疑的。

而且"见"虽有代"我"的作用,如"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但查遍手中所有工具书,"见"并没有代第三人称的用法。

至于C组就比较简单了,两个"是"都是指示代词,都可以解释为"这"(课内的是出自《石钟山记》)。

⒕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忍致罚,呼责数之--不忍心处罚,只是把他叫来责备了一番
B、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有一个人拿着弹弓,带着弹丸,大家都认为他就是那个射弹丸的人
C、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孙登对待下属,少用平民的礼节
D、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孙登死后,这篇上疏才被孙权看到,孙权更加悲痛
[答案]:C
[解析]第14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次为B级。

"理解"是把句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它的真正的意思,而要把握句子的意思,"句不离篇"是钥匙,即不能离开语言的意境(内部语境)和情境(外部语境)来孤立地理解某句话的含义。

"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要能
按原文的字句一一严格对应翻译,做到字句落实,即为直译;直译不能确切表达或无法翻译时才用意译。

据2002年夏季高考《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翻译的考查将有所变化,即把选择题变成主观题,让学生直接翻译文段或句子,看来,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能力训练才是。

本题中翻译不正确的是C项,"略用布衣之礼"应该译成"只简便地行使平民间的礼节","略"应解释成"简便"、"简略"而不是"少",如刘知几《史通·叙事》:"加以一字太详,减其一字太略"和成语"略迹原情"中的"略"也是这样解释的。

A项中的"数"较难解释,"数"应该读为sh摚í馑际恰傲芯僮镒醇右栽鸨浮保?蹲蟠^ふ压s?
辍穃plain有"使吏数之"一句,句中"数"即为此义,《<指南录>后序》中也有"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句中的"数"含义大致相同,现代汉语中也有"数落"一词,就是"责备"的意思。

在本句中"数"与"责"构成同义复用,"呼责数之"即"呼之而数之","叫他来并且责备了他一番",故译文无误。

B项只要注意一下"咸以为是"中"以为"
是两个词,意思是"认为是",而"是"解释为"这(个人)",再补充一下后半句的主语(大家),基本上不难判断出译文是正确的。

D项要懂得"闻"的古今义不同,现在指用鼻子辨别气味,古代多指用耳朵听,而句中则须译为"看",因为"闻"的对象是"书"。

句中的"以"是连词,表修饰,可译为"地"或不译。

《涉江》"鸾鸟凤皇,日以远兮"中的"以"即是此类用法。

"摧"的意思是"伤心、断肠",如《孔雀东南飞》中有"阿母大悲摧"一句。

理解了这三个字,全句的翻译就基本没有什么障碍了。

⒖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孙登"待人接物"态度的一组是
①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

②远者归复,近者尽力。

③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

④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

⑤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⑥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

A、①⑤⑥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答案]:D
[解析]第15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时、地、人、言、事等信息,并能提炼表达出来或对选项的表述加以正确的判断。

答题时要讲究做题技巧,充分利用排除法、比较法等方法,以求快速、准确地完成。

本题要选出全部表现孙登"待人接物"态度的一项,共有6个句子,分为4组,①③⑤句分别是表现孙登对待寮属、徐氏、步氏的态度,故选D。

而②句是孙登遗书上的话,④句是写孙登不愿受封,不属"待人接物"的范围,⑥句是写孙登的"从者",可一一排除。

解答本题用排除法较快,有的同学可能把握不住④句到底算不算表现"待人接物",但②⑥句是明显不是的,故直接可排除ABC三项,剩下D项就是答案。

⒗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登是孙权的长子,后立为皇太子,他平易近人,在身边聚集了一批人才。

B、孙登爱护百姓,不扰民,明辨是非,宽以待人。

C、孙登孝顺母亲,特别是对养母徐夫人恭敬有加,他坚决要求孙权立徐夫人为后。

D、孙登盛年而卒,临终上疏对国事多所建议,特别提出国家的政令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变化。

这篇上疏感人至深。

[答案]C
[解析]第16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层级为C级。

这道题的4个选项分别是对文章的4个段落的概括和分析。

A项的"平易近人",是从"登待接寮属……或共帐而寐"概括出来的;B项的"爱护百姓,不扰民"、"明辨是非"、"宽以待人"是对第2段所叙3个事例的概括与分析;D项的分析主要针对孙登临终上疏这件事,从"律令与时推移"等句可看出孙登是特别提出国家的政令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变化。

因而应该不难看出D项是正确的。

分析错误的是C项,说孙登"孝顺母亲"还可以,但第三段中并没有写孙登"坚决要求"孙权立徐夫人为后,只是写他说"宜先立后","宜"是"应该"之义,只能看出孙登提出了自己建议和看法,看不出有"坚决要求"的态度来。

有趣的是,很多同学同样是选C项,但他们认为错误之处主要在于徐夫人是生母而不是养母,理由是前面"所生"是指"生母"。

这就大错特错了。

《三国志》卷五十吴书五妃嫔上记载"吴主孙权徐夫人,吴郡富春人也。

祖父真,与权父(孙)坚相亲,坚以妹妻真,生琨。

……琨生夫人,初适(嫁)同郡陆尚。

尚卒,权为讨虏将军在吴,聘以为妃,使母养子(孙)登。

后权迁移,以夫人妒忌,废处吴,积十余年。

""使母养子登"意思就是"让她像母亲一样抚养儿子孙登",因而从这一段文字看,徐夫人应当是孙登的养母才是。

如果错以为徐夫人是孙登的生母而选C项,那可真是歪打正着,套用一句歇后语,就是瞎猫碰上死老鼠--运气好极了。

附参考译文如下:
孙登,字子高,是孙权的长子。

魏黄初二年(221),(魏文帝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同时任命孙登为东中郎将,封为万户侯,孙登推辞有病没有接受。

当年,孙登被立为吴王太子,为他挑选安排师傅,精选一些才德优异之士,作为他的宾客和朋友。

于是诸葛恪等因有才能而被选入东宫,陪孙登研读诗书,跟从外出骑马射箭。

孙登接待下属幕僚,只简便地行使平民间的礼节,与诸葛恪等有时同坐一辆车,有时同睡一张床。

黄龙元年(229),孙权登基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任用诸葛恪为其左辅,(张)休为其右弼,(顾)谭为其辅正,(陈)表为其翼正都尉,这即是所谓四友。

而谢景、范慎、刁玄等都是他的宾客,于是东宫号称人才济济。

孙登有时出外狩猎,本当抄小路走近道,但他常远绕良田,不践踏庄稼,到休息时候,又选择空闲之处。

他就是这样不想烦扰百姓。

曾有次骑马外出,有一颗弹丸从身边飞过,他身边侍卫便去寻找射弹丸的人。

正好有一个人手握弹弓身带弹丸,大家都认为就是这个人射的弹丸,但其人否认不服,侍从们便想揍他,孙登不允许,派人寻找飞过他身边的那粒弹丸,同此人身上携带的一比较,两者并不一样,于是放走了那人。

又有一次丢失了盛水的金马盂,查出偷窃者,原来是自己手下人干的,孙登不忍心重罚他,只叫他来责备了一番,遣他永远回家,并令身边的人不要张扬。

当初,孙登的生母地位低贱,徐夫人对他从小就有养育之恩。

后来徐夫人因为妒嫉被黜废置吴郡,而步夫人最受孙权宠爱,步氏有所赏赐,孙登不敢推辞,但只是跪拜领受而已。

徐氏派人前来赐给孙登的衣服,孙登必定沐浴后才穿上。

孙登将被册立为太子,他推辞说:"根本得到确立,道义才能产生,要立太子,应先立皇后。

"孙权说:"你的母亲在哪里?"孙登回答说:"在吴郡。

"孙权沉默无语。

孙登被立为太子共二十一年,三十三岁时去世。

临终前,他上疏说:"儿臣私下听说各郡县很多地方荒芜残破,百姓物用奇缺,犯奸作乱之事屡屡发生。

因此法令频繁增订,刑罚深重苛刻。

儿臣听说治理政事要听从民意,法律和政令要随时间推移,陛下实在应该和将相大臣认真详细选择合乎时宜的治国方略,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公平分配劳役,来顺应百姓的愿望。

陆逊忠诚勤勉于时政,献身忧国,忠正为公,具有不谋私利的节操。

诸葛瑾、步骘忠心为国,通晓明达治理国家的根本。

可让他们陈述当前应做的事宜,删除苛刻烦琐的政务和政策,爱护军队,抚慰百姓。

五年以后,十年之内,则远方人民前来归附,近处臣民尽力为国,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了。

愿陛下留意听取儿臣的话,这样儿臣即使某天死去,也如同还活着一样。

"奏疏在他气绝之后才被呈报上去,孙权更加悲痛感动,一说话就落泪。

后来追谥孙登为"宣太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