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
考教师资格证需要什么书
考教师资格证需要什么书教师资格考试用书,要根据所在省份教师资格考试科目、考试大纲进行选择。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考教师资格证需要什么书,欢迎阅读查看。
高等学校教材:《高校教育学》《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规概论》《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导论》。
中等职业学校(含实习指导)教材:《中学教育学》《中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规概论》《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
高级中学、初级中学教材:《中学教育学》《中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规概论》《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教学方法导论》。
小学教材:《小学教育学》《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规概论》《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教学方法导论》。
幼儿园教材:《幼儿教育概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规概论》《教学方法导论》。
教师资格证属省管辖,各省都有自己指定的教材,一般办理报名手续时可购买,教材有中学和小学之分,各省教材和全国教材相似类容高达80%。
1、无生上课的方法无生上课是一种模拟课堂的情景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评课者在对上课者进行综合考察的同时,重点考察上课者的教育、教学功底。
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各方技能,使评委对无生课堂的过程授课方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虽然下面没有学生,面对的是评委,你仍然应当“无生当有生”,认真讲课。
2、得体的行为礼仪无生上课的评委一般从考生一进入考场就开始关注。
进入教室前,可以做一下深呼吸,缓解紧张,稳定情绪。
进入教室时,要昂首挺胸走向讲台,表现出自信心。
进入教室后,可以面带微笑地扫视一下评委,以示问候,然后深深地鞠上一躬,以示敬意。
必要的时候,从容地整理一下讲台或上课过程中需要的器材,这里的整理在心理上也是一种调试。
做好准备活动后,抬头微笑地问评委“是否可以上课了”。
无生上课结束时,要向评委致谢。
离开前,将黑板擦净。
教态。
无生上课的上课者要展示出一个良好的教学姿态,自然一点、大方一点、活泼一点。
校园团队管理制度
校园团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校园团队的活动和管理,提高校园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学校内各类学生团队,包括但不限于学生社团、学生会、学术科研团队等。
第三条学生团队应当遵守学校有关规定,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党的领导下,努力为学校发展和学生服务。
第四条学生团队的组织目的是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五条学生团队应当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组织结构,明确领导机构、部门设置和职能分工。
第六条学生团队应当建立适应团队规模和活动需要的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利。
第七条学生团队应当选举或者任命符合条件的学生担任领导职务和相关职能部门。
第八条学生团队的领导班子应当合理分工,团结一致,共同推动团队事业的发展。
第三章成员管理第九条学生团队应当依据团队宗旨、目标和规章制度,吸引、培养和管理成员。
第十条学生团队应当严格遵守学校招新流程和标准,确保各项工作的公平、公正。
第十一条学生团队应当建立健全成员管理制度,明确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加强成员教育和管理,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十二条学生团队应当充分发挥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奖惩机制,激励成员的发展和进步。
第四章活动管理第十三条学生团队应当依据团队宗旨和任务,明确团队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和地点。
第十四条学生团队应当合理安排团队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实施,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十五条学生团队应当制定和实施严格的活动安全管理措施,保障成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第十六条学生团队应当加强对团队活动的宣传和宣传工作,提高团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五章经费管理第十七条学生团队应当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规范和合理使用团队经费。
第十八条学生团队应当依据团队活动的需要,制定经费使用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
学生团队活动组织管理制度
学生团队活动组织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学生团队活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团队活动,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学生团队活动组织管理制度。
一、招募与选拔招募与选拔是学生团队活动的起点,只有拥有合适的成员才能顺利地开展团队工作。
针对不同类型的团队活动,制定相应的招募与选拔方案是必要的。
招募过程中应制定明确的招募标准,包括专业技能、个人素质和团队意识等。
选拔环节应设置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以综合评价候选人的实际能力。
二、团队目标与规划团队活动应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通过制定详细的计划,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和责任,确保团队活动的顺利进行。
目标应具体而明确,能够鼓励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规划包括活动时间安排、任务分工和预算制定等,既要考虑整体规划又要注意细节,确保每个环节顺利衔接。
三、组织沟通与协调高效的组织沟通和协调是学生团队活动的基石。
组织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直接影响着团队的运作效率和效果。
为此,需要建立起畅通的沟通渠道,包括班级微信群、线下会议等。
组织者应定期召开会议,沟通团队成员的想法和意见,协调各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四、资源调配与支持团队活动中,资源的调配与支持对于活动能否有效进行至关重要。
通过与学校、社会组织等渠道联系,争取更多的资源支持,确保活动所需资源的供应。
同时,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提供技术、经验等方面的支持,助力团队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风险评估与安全保障团队活动中的风险评估与安全保障是必不可少的。
在活动筹备期间,应针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和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同时,要加强对团队成员的安全教育,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对团队成员的安全监护,确保活动的安全性。
六、成果展示与反馈团队活动的成果展示和反馈是活动最后阶段的重要环节。
《管理学概论》教学大纲
《管理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管理学概论》是一门现代管理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认识,以及对管理实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常见管理模型和方法,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巧,并能够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1.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和研究范围;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常见模型和方法;3.了解管理实践的基本原理和技巧;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管理学的定义、历史演变和研究范围;2.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系统理论等;3.管理学的常见模型和方法:SWOT分析、四个管理功能、决策模型等;4.管理实践的基本原理和技巧:领导力、团队建设、沟通技巧等;5.管理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讲解教材内容、案例分析等,传授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2.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小组讨论或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3.实践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管理案例,培养学生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团队合作:通过小组项目、团队作业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际应用能力;5.网络资源利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拓宽对管理学的了解。
五、教学评价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讨论质量、小组合作等;2.作业考核:包括课后作业、案例分析、团队项目等;3.期中考试:对学生对管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考核;4.期末考试: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5.学习报告:要求学生对一本管理学相关书籍进行阅读并撰写学习报告。
六、参考教材1.《管理学导论》(王国忠,北京大学出版社)2.《管理学基础》(李光耀,清华大学出版社)3.《管理学》(达尔文·尼尔森,人民邮电出版社)七、参考资源和材料1.管理学相关的经典案例和论文;2.管理学领域的学术期刊和研究报告;3.互联网上相关的管理学课程和教学资源。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练习题2021[1].8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练习题2021[1].7《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学生管理的目标是教育目标和的集中反映: B (P17)A、教育目标B、管理目标C、学习目标D、评价目标 2、班级的概念是随着的提出而出现的。
A (P32)A、班级授课制B、班级管理制C、集中授课制D、班级 3、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是: A (P32)A、艾拉斯莫斯B、鲁迅C、斯宾塞D、孔子 4、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著作是: A (P32)A、《大教学论》B、《教学论》C、《孔子》D、《孟子》5、班主任利用精神和物质刺激,使学生产生追求班级德育目标的心理,并发掘自身潜力向着目标奋进的方法是: A (P42) A、激励法 B、谈话法 C、情感激励法 D、刺激法 6、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创造美好的情景来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是:A (P56)A、情感激励法B、说理法C、自我管理法D、激励法7、同辈群体与班集体、少先队、共青团和学生会等相比,缺乏和组织原则的支配: A (P192)A、正式规范的支配B、年龄的限制C、共同准则的支配D、正规组织有效的指导 8、我国最早的革命儿童组织是: A (P100)A、劳动童子团B、劳动童子军C、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D、劳动儿童团 9、少年儿童要成为少先队员,其年龄应为: A (P111)A、7--14周岁B、7—12周岁C、14—18周岁D、7—28周岁10、少先队干部的选拔是由: A (P125)A、队员竞选产生 B、领导任命 C、个人申请 D、队员投票 11、少先队文化集中体现在: A (P131)二、多项选择题:1、学生管理的基本要素有:ABC(P2) A、管理者 B、管理手段 C、管理对象 D、管理方法2、学生管理的特点有:ABCDE(P2-4) A、复杂性 B、全面性 C、教育性 D、周期性 E、沟通性3、管理者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手段有:ABCD(P4)A、信息的传递B、管理者的控制C、管理者的激励D、情感的交流4、学生管理的基本内容有:ABCD(P5-10) A、学籍管理 B、常规管理 C、德育管理 D、学习管理5、学生管理的方法有:ABCDE(P13-16)A、班级管理法B、自我管理法C、思想教育法D、行政管理法E、制度管理法 6、学生管理目标具有的功能有:ABCDE(P19)A、导向B、激励C、调控D、评价法E、制度管理法7、团队的核心要素有:ABCDE(P23)A、目标 B、人员 C、定位 D、职权 E、计划 8、团队的组织形式有:ABCD(P25)A、问题解决型团队B、自我管理型团队C、多功能型团队D、虚拟性团队 9、团队的构建要素有:ABCD(P26-28)A、共同愿景B、共同目标C、合理配制成员D、培养良好的团队文化 10、班级管理的构成要素有:ABCDE(P33-34)A、教育者B、受教育者C、班级活动环境D、班级教育与管理的内容E、班级规范 11、班级管理的特点有:ABC(P34)A、目的的教育性B、内容的广泛性C、对象的不成熟性D、对象的不稳定性12、班级管理的内容主要有:ABCD(P42) A、德育管理 B、学习管理 C、文体活动管理 D、常规管理 13、班级管理的过程是:ABC(P48-50)A、班级管理计划的制定B、班级管理计划的实施C、班级管理的总结D、班级管理计划的评价 14、班级管理的方法有:ABCDEF(P52-56)A、了解学生的方法B、说理法C、自我管理法D、情感激励法E、实践锻炼法F、创新管理法 15、了解学生常用的方法有:ABCD(P53) A、观察法 B、书面材料分析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 16、班级文化的特点有:ABCD(P63-64)A、教育性 B、凝聚性 C、制约性 D、自主性 17、班级文化的内容有:ABCD(P64-65)A、班级物质文化B、班级行为文化C、班级制度文化D、班级精神文化 18、班集体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有:ABCD(P68-69)A、明确的共同目标B、一定的组织机构C、共同的生活准则D、平等和融洽的氛围 19、一个良好班级的形成应具备的因素有:ABCD(P69-70)A、选拔、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B、对全班同学提出班级建设目标C、制定班规并认真贯彻执行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20、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ABCD(P80-85)A、思想品德素质B、知识和能力素质C、身体心理素质D、较高的综合素质 21、对班主任进行培养的途径有:ABC(P88-90)A、开展全员培训B、实施岗前培训C、进行专项培训D、进行素质拓展培训22、班主任评价的作用有:ABCD(P90-91)、目标导向 B、反馈调节 C、监督促进 D、保证作用 23、班主任评价的依据是:ABCD(P91-92)A、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B、班主任的素质C、优秀班主任的特点和条件D、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反馈24、根据我国中学生的交往目的和活动倾向,同辈群体可以分为:ABC(P195-196)A、娱乐性群体B、学习型群体C、违规型群体 25、同辈群体的特征有:ABCD(P197-198)A、交往的自愿性B、关系的平等性C、群体的凝聚性D、价值的趋同性 26、网络环境下同辈群体的特征有:ABC(P220-222)A、群体交往的开放性B、群体交往的超时空性C、群体交往的匿名性D、群体交往的不确定性 27、虚拟同辈群体的消极影响有:ABC(P227-231)A、信息混乱B、网络成瘾C、群体极化D、影响学习 28、少先队的标志包括:ABCDE(P107)A、红领巾B、队礼C、队旗D、呼号E、鼓号F、队会仪式 29、少先队的性质是:ABCDE(P111-115)A、革命性B、教育性C、儿童性D、群众性E、自主性A、《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 A、少先队队旗B、少先队规章制度C、少先队呼号30、少先队文化的特征有:ABCD(P131-132)A、政治性和导向性B、组织性和教育性C、自主性和创新性D、实践性和社会性 31、少先队文化的的内容有:ABCDE(P134-136)A、组织管理文化B、活动文化C、礼仪文化D、辅导文化E、理论文化 32、少先队活动的原则有:ABCDE(P136-137)A、全面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实践性原则D、趣味性原则E、自主性原则 33、共青团的基本职能有:ABC(P151-152) A、党的后备军 B、国家政权的支柱 C、联系群众的纽带 34、共青团活动的作用和意义有:ABCD (P167-168)A、通过活动吸引、团结广大青年群体B、通过活动增添团组织的活力C、通过活动叫与广大团员D、通过活动使团干部和团员受到锻炼35、共青团活动的内容有:ABCD(P169-170)A、教育类和科技活动B、生产类和公益类活动C、组织类活动D、文娱和体育类活动 36、共青团活动的形式有:ABC(P170-171)A、团日活动B、具有特色的活动C、各种文体活动D、主题班会活动37、团干部的作用有:AB(P164)A、先锋作用 B、核心作用 C、桥梁和纽带作用 D、组织和管理作用 38、学生会的作用有:AB(P177-178)A、桥梁纽带作用 B、榜样示范作用 C、先锋作用 D、核心作用 39、学生会的工作原则有:ABCD(P185-186)A、民主集中制原则B、弹性结构原则C、责权统一原则D、民主监督原则三、判断正误:(∨)1、团队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
学校团队管理制度
学校团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团队管理,提高团队运作效率,树立团队精神,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各级各类团队,包括教师团队、学生团队、行政团队等。
第三条学校团队应秉承学校宗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服务学校发展,发挥团队作用。
第四条学校团队管理应坚持统一领导、分工合作、科学管理原则,建立和完善团队管理机制。
第五条学校团队应树立团队意识,弘扬团队文化,强化团队协作,共同促进团队成长。
第二章团队组建与管理第六条学校应建立多层次、多种类团队,包括教学团队、科研团队、教研团队、行政团队等。
第七条团队成员应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符合团队需求,经过选拔合格后方可加入团队。
第八条团队应及时更新成员名单,严格管理团队人员,确保团队人员合法、规范、稳定。
第九条团队应按照学校分工合作的要求,明确各自职责,合理分配工作任务,保持团队运转高效。
第十条团队应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明确领导责任、成员义务、奖惩机制等,维护团队的统一性和秩序。
第三章团队培训与激励第十一条学校应定期组织团队培训,增强成员业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团队整体素质。
第十二条团队可以根据工作需求,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岗位能力提升培训、团队配合协作培训等。
第十三条学校应建立激励机制,对团队成员的突出表现、优秀成果、杰出贡献等给予奖励和荣誉。
第十四条团队应鼓励内部竞争、激发成员工作热情,同时要加强团队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章团队评价与考核第十五条学校应建立团队绩效评价体系,包括团队目标达成情况、工作成果质量等指标。
第十六条团队应定期组织自我评价,分析团队工作情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第十七条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团队考核机制,对团队绩效进行定期考核,并形成考核报告。
第十八条团队对团队长、成员的绩效进行考核,对团队成员进行奖惩,确保团队工作的有序性和规范性。
第五章团队服务与表彰第十九条学校应构建一个团队服务平台,提供团队所需的资源、支持和协助,保障团队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生团队管理制度
学生团队管理制度第一条为规范和管理学生团队活动,提高学生团队管理水平和团队凝聚力,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学校内各类学生团队,包括但不限于学生社团、学生会、学生志愿者团队等。
第三条学生团队应当遵守校纪校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
第四条学生团队应当遵循“自愿参加、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原则,开展各项活动。
第五条学校对学生团队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指导和支持学生团队的健康发展。
第六条学生团队应当加强对成员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团队凝聚力和组织纪律。
第七条学校将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团队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
第八条学生团队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学校学生工作部门负责制定并不时修订。
第二章学生团队的组建第九条学生团队的组建应当遵循学校的相关规定,依法依规办事。
第十条学生团队应当有明确的团队名称、宗旨、活动内容和发展方向,并提交相关材料备案。
第十一条学生团队应当根据团队规模和活动内容确定团队的组织架构和人员设置。
第十二条学生团队应当有明确的团队负责人和指导老师,并制定明确的分工和职责。
第十三条学生团队应当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活动经费的合理使用和公开透明。
第十四条学生团队应当注重团队文化建设,培养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十五条学生团队应当建立有效的学生培训机制,提升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第十六条学生团队应当积极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参与校内各项活动,树立团队形象。
第三章学生团队的管理第十七条学生团队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管理制度,服从学校学生工作部门的指导和管理。
第十八条学生团队应当及时向学校学生工作部门报送团队活动计划及其他相关材料。
第十九条学生团队应当保持活动记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确保活动的合法合规。
第二十条学生团队应当保护团队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团队的整体利益。
第二十一条学生团队应当建立健全的纪律教育制度,加强对成员的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二条学生团队应当在活动中注意安全防范,确保成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团队建设与管理-课程标准
管理学院课程标准《团队建设与管理》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编制单位: 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2018年11月《团队建设与管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 团队建设与管理课程类型: 专业课学时学分: 42学时开设学期: 第四学期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团队建设与管理》是人力资源专业重要的专业课。
该学科科学性和应用性并存, 是兼顾团队管理理念和实践方法的实战型学科。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基本原则(三)基于行动导向, 找出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职业能力, 并与教学实际理论结合, 选择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内容。
同时突出实践能力, 开展情景教学方法, 突破简单的课堂理论教学和现实条件的限制, 尽量模拟实际工作环境, 加深学生对工作环境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 突出学生主体, 在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同时, 也必须尊重个体差异,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力求全体同学都能参与进来, 注重过程的评价, 最终能够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 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设计思路1.设计思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了解团队的基本概念、团队的基本类型、团队的发展历程等基本知识, 掌握团队构建及培育方法, 理解团队激励、团队沟通、团队领导等基本内涵及理论, 并能实现与其他课程的结合。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打造高效团队的方法与技巧, 使团队成员的人际关系、工作认识、工作程序均能提升与改进2.课程结构与学时分配3.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后课程的联系《组织行为学》是本课程的前导课程, 而团队建设与管理是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运用与实践。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开在教学环节的最后一个学期, 后续就是企业的实习实践中同学们的应用。
4.考试与评价方式(1)工作任务评价(平时成绩)能力目标(简称、报告、综合实训的评价)50%;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课堂发言、讨论、作业等)30%;其他(出勤、表现)20%(2)综合评价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40%);平时成绩(100%)=课程练习成绩(50%)+项目训练成绩(50%);期末成绩(100%)为期末闭卷书面笔试成绩二、课程目标1.明确团队的特征, 使学员了解团队的基本特点2.掌握高效团队组建的技巧、工具3.掌握如何团队的绩效管理工具4.掌握团队沟通与冲突管理的方法5.掌握高绩效团队的员工心态管理方法三、6.掌握制度有效执行的重要性及方法四、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团队概论(2课时)【教学内容】1、团队的发展史;2、团队产生的背景;3、团队的定义;4、团队建成的阻力;5、团队无所不在【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第二章通过本章的学习, 掌握团队的概念和含义, 了解团队产生的背景和团对的发展史。
大学教学团队管理制度
大学教学团队管理制度一、概述为提高大学教学团队的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制定并执行本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大学的教学团队,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和实验室助理等各类教学人员。
二、组建教学团队1. 教学团队的组建应根据专业、学科、课程等特点进行合理编制。
对于大型课程,应设立专门的教学团队,由负责该课程的主讲教师领导。
2. 教学团队的成员应具备相应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严格按照学历、职称、资历等要求进行选拔和任用。
3. 教学团队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教学团队管理1. 教学团队领导应设立教学委员会或教研室,负责教学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2. 教学团队应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评估等方面的规定。
3. 教学团队应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定期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4. 教学团队应建立完善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保障教学工作的持续和稳定。
四、教学团队激励机制1. 对教学团队的优秀成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荣誉,鼓励其继续努力和创新。
2. 对教学团队的表现不佳的成员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促进其改进和提升。
3. 教学团队应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究、科研项目等活动,提升其综合素质。
五、教学团队协作1. 教学团队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之间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互动。
2. 教学团队应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共享,共同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
3. 教学团队应建立合理的工作分工和合作机制,实现对教学工作的高效管理和协同。
六、教学团队评估1. 对教学团队的表现进行定期评估,包括教学成果、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
2. 对教学团队的评估结果应为教师的绩效考核和晋升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3. 对教学团队的评估应公正、客观和公开,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七、教学团队监督1. 教学团队应设立监督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对教学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学生课外辅导团队管理制度
学生课外辅导团队管理制度一、引言现代学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压力,所以课外辅导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学生课外辅导团队,高效利用资源,提高辅导效果,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二、组织架构课外辅导团队的组织架构应当清晰明确,明确各个职责和权责。
一般应由团队负责人、各科目负责人和辅导员组成,负责整体规划、资源调配和对外接洽。
三、人员招募招募辅导员应当具备相应的学术背景和教学经验,同时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招募应公平公正,通过面试和教学能力考核来评选最合适的人员。
四、辅导内容辅导内容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水平来设置,与学校教学大纲相衔接,避免与正式学校教学冲突。
辅导内容还应赋予学生启发思考和创新的机会,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五、课时安排根据学生的日常课程情况,制定合理的课时安排。
避免过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合理分配各学科的辅导时间。
另外,还需注意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避免学生学习过度而导致身体和心理的疲劳。
六、辅导方式辅导方式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示范教学、实验演示等多样化的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辅导过程中应注重互动和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七、教学设施确保辅导教室的设施和硬件设备完善,如多媒体投影仪、电脑等,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还应有完备的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供学生使用。
八、学生评估通过定期的学生评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辅导效果,及时调整辅导计划。
评估方式可以采用测试、作业表现、课堂互动等,且评估结果应当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以便于调整学习策略。
九、家校沟通与学生的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
可以通过家长会、在线私信等方式与家长交流,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发展。
十、资金管理制定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的使用透明、合规和有效。
根据实际的经济状况,制定辅导费用和补贴标准,合理分配和利用财政资金和捐赠款项。
十一、团队建设通过定期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辅导员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合作。
团队建设与管理-课程标准
管理学院课程标准《团队建设与管理》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编制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2018年11月《团队建设与管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团队建设与管理课程类型:专业课学时学分:42学时开设学期:第四学期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团队建设与管理》是人力资源专业重要的专业课。
该学科科学性和应用性并存,是兼顾团队管理理念和实践方法的实战型学科。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基本原则基于行动导向,找出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并与教学实际理论结合,选择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内容。
同时突出实践能力,开展情景教学方法,突破简单的课堂理论教学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尽量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加深学生对工作环境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在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同时,也必须尊重个体差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力求全体同学都能参与进来,注重过程的评价,最终能够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设计思路1、设计思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团队的基本概念、团队的基本类型、团队的发展历程等基本知识,掌握团队构建及培育方法,理解团队激励、团队沟通、团队领导等基本内涵及理论,并能实现与其他课程的结合。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打造高效团队的方法与技巧,使团队成员的人际关系、工作认识、工作程序均能提升与改进2. 课程结构与学时分配本课程开设42学时,学时分配如下表。
3、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后课程的联系《组织行为学》是本课程的前导课程,而团队建设与管理是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运用与实践。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开在教学环节的最后一个学期,后续就是企业的实习实践中同学们的应用。
4、考试与评价方式(1)工作任务评价(平时成绩)能力目标(简称、报告、综合实训的评价)50%;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课堂发言、讨论、作业等)30%;其他(出勤、表现)20%(2)综合评价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40%);平时成绩(100%)=课程练习成绩(50%)+项目训练成绩(50%);期末成绩(100%)为期末闭卷书面笔试成绩二、课程目标1、明确团队的特征,使学员了解团队的基本特点2、掌握高效团队组建的技巧、工具3、掌握如何团队的绩效管理工具4、掌握团队沟通与冲突管理的方法5、掌握高绩效团队的员工心态管理方法6、掌握制度有效执行的重要性及方法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团队概论(2课时)【教学内容】1、团队的发展史;2、团队产生的背景;3、团队的定义;4、团队建成的阻力;5、团队无所不在【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团队的概念和含义,了解团队产生的背景和团对的发展史。
学生团队建设管理制度
学生团队建设管理制度背景介绍:学生团队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潜质。
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团队,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一、团队组建团队成员可以通过个人意愿报名或由学校安排组建。
组建时,应注重成员之间的互补性,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二、团队目标设定每个团队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
团队成员与负责老师一起商讨,确立一个具体而又可行的目标。
目标可以是一个项目的完成,也可以是一次竞赛的取胜。
目标的设定能够让团队成员明确方向,为行动提供依据。
三、团队分工在确定了团队目标后,需要对团队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
分工要根据成员的特长和兴趣爱好进行,让每个成员都能在合适的领域发挥才能。
四、团队沟通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是团队管理的重要环节。
团队成员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习惯,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确保大家都能对团队的进展和问题有全面的了解。
五、团队协作团队是由不同人组成的,大家的意见和想法不一定会完全相同。
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应该学会妥善处理冲突并达成共识,避免因个人问题影响整个团队的发展。
六、团队培训为了提高团队成员的素质和能力,团队管理者可以组织一些培训活动。
可以请专业人士授课,也可以由团队成员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
培训活动能够帮助团队成员增加知识储备,提升技能水平。
七、团队奖励机制为了鼓励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设立一套奖励机制。
可以设置团队内部的奖励,如最佳团队合作奖、最有创意奖等。
也可以在团队取得重大成就时向学校申请奖励,如资金支持或荣誉称号。
八、团队监督团队管理者应该对团队成员进行适当的监督与评估。
可以定期召开团队例会,了解团队进展情况,并及时解决问题。
对团队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辅导。
九、团队文化建设每个团队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
可以通过组织团队活动,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默契,增强团队凝聚力,形成团队独特的氛围和品牌。
十、团队发展计划团队管理者应制定合理的团队发展计划,明确团队的长远发展目标,提供给团队成员参考和学习。
学生管理团队介绍
学生管理团队介绍
我们是来自XX大学的学生管理团队,致力于提供高效、有序的学生事务管理服务。
我们的团队由一群充满激情、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组成,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学科背景和专业领域,但共同致力于提升学生事务管理的效率和品质。
我们的团队结构分工明确,涵盖了各个关键领域。
例如,有专门负责活动策划与执行的成员,他们具备良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确保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
此外,还有团队负责日常行政事务,包括学生档案的管理、各类信息的上传下达等。
我们的团队还拥有技术能力强的成员,能够开发和维护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学生事务处理的效率。
在学生管理领域,我们不断追求创新和卓越。
我们通过定期的内部培训和外部交流,提升团队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同时,我们积极借鉴行业最佳实践,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工具,努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我们的工作成果显著,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广大学生的高度评价。
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更加有序、高效,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学业和个人发展。
我们深知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会继续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学生管理的问题或建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我们期待与您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群体,助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小学班团队管理制度
小学班团队管理制度一、团队概述小学班团队是由班主任领导,全班学生共同组成的团队,旨在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互助,提高班级整体素质和团队凝聚力。
团队管理制度的实施,不仅能够规范班级内部的秩序和管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提升班级的整体氛围和凝聚力。
二、团队组成1. 团队成员:班主任为团队领导,全班学生为团队成员。
2. 团队组织:班级设立班干部小组,包括班长、副班长、文体委员、纪律委员和宣传委员等职务,具体职责由班主任指定。
三、团队宗旨1. 团结合作:全体团队成员要积极团结合作,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2. 公平公正:班主任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权利和个性。
3. 互相尊重: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不能有侮辱、欺负等不文明行为。
4. 诚实守信:团队成员要诚实守信,遵守班级规章制度,不得说谎、欺瞒或偷窃。
四、团队管理制度1. 班主任责任:- 组织管理:班主任负责班级团队的组织管理,包括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安排学习和活动计划等。
- 履行职责:班主任要履行好教学和管理职责,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
- 带领团队:班主任要带领团队成员共同进步,促进团队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2. 团队成员责任:- 遵守规章制度:团队成员要严格遵守班级规章制度,不得违反纪律。
- 团队合作:团队成员要积极参与团队活动,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 尊重师长:团队成员要尊重班主任和老师,听从管理,不得违抗。
- 爱护环境:团队成员要爱护班级环境和公共设施,保持班级整洁和美观。
3. 团队活动:- 主题讲座:组织有关主题讲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
- 文体活动: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团队合作精神。
- 慈善公益:组织慈善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 团队建设:组织团队建设活动,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团队奖惩:- 奖励措施:对表现优秀的团队成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并激励其他团队成员争取先进。
班级管理的协作与团队合作
班级管理的协作与团队合作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
而在班级管理中,协作和团队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的协作,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才能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一、师生之间的协作
班级管理中,师生之间的协作至关重要。
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平等尊重、互相信任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的真诚合作。
师生之间的沟通应该是双向的,师生应该共同制定班级纪律、规范行为标准,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去,增强学生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感。
二、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
班级是一个学习和生活的集体,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
学生之间应该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共同维护班级秩序和学习氛围。
通过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可以有效地减少班级纪律问题的发生,提高班级整体表现。
三、师生合作促进班级管理
师生之间的协作和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师生之间的合作可以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班级管理的要求。
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四、总结
班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师生之间的协作和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
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和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才能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的学习环境。
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愿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越来越好,学生们在这个团队中茁壮成长,不断取得进步。
谢谢大家!。
1.学生管理的特点
2、学生管理的内容(多选)答:1.)学生学籍的管理 2.)学生的常规管理 3.)学生的德育管理 4.)学生学习的管理3、中小学常规管理有利于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能够促进他们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学生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
(单选)4、学生常规管理,按照其管理的不同性质、内容,可以分为对于品德常规管理、学生学习常规的管理、对学生教育活动常规的管理、学生学籍常规的管理及学生生活常规的管理五项。
(多选)5、【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
(单选)6、学生的德育管理(多选)1)加强组织领导 2.)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3).提高管理的素养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5.)改革学生的德育评价制度6).充分发挥校外资源的影响作用7、加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单选及判断)《新课标》提出,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想法。
9、判断1、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并不是一个尺度的使每个学生在每个方面得到统一、平均的发展。
2、这就要求管理者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首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差异(判断或单选),并努力去关注、研究学生的这些差异,以便找到个性管理的科学依据(单选)10、学生管理的方法(多选)1.说服教育 2.榜样示范法3.活动教育法4.情景陶冶法5.实践锻炼法11、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多选)1.加强学校民主建设,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2.搞好学生组织建设,强化学生自我管理3.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完善学生自我管理12、思想教育法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多选)1.在学习上关心学生2.正确引导学生13、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在学生管理工作上,才能得到学生的密切配合,一切难题变迎刃而解。
学生团体活动管理制度
学生团体活动管理制度一、引言学生团体活动是学生在课堂之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展示自己的才能,还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为了有效管理学生团体活动,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必要且重要的。
二、制定学生团体活动管理制度的目的1.为了规范学生团体的运作,确保其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2.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丰富校园文化。
三、管理体制建设1.设立学生团体活动管理委员会,由校领导、班主任、学生代表等组成,负责制定和执行活动管理制度。
2.设立指导教师,每个团体配备一名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并监督团体活动的开展。
四、活动申报与审核1.学生团体活动需要提前向校方申报,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等。
2.学校根据活动内容的安全性、合理性以及学生团体的实力等因素,审核并给予批准或建议性修改。
五、经费与资源支持1.学校应为学生团体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与资源支持,确保活动的开展。
2.学生团体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经费和资源,以节约为原则,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六、安全与保障1.学生团体活动在选址时应考虑场地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并与学校保安部门进行沟通,加强安全防范。
2.学生团体活动中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并由指导教师或相关教职工掌握急救知识,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七、活动宣传与评估1.学生团体活动在举办前应进行宣传,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2.活动结束后,学生团体应自行进行活动效果评估,并向学校提交活动总结报告。
八、协作与交流1.学生团体应相互协作,进行经验交流与资源共享,促进团队间的发展与合作。
2.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团体间的交流活动,提供交流平台和资源。
九、奖励与考核机制1.学校应根据学生团体活动的成果,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团体积极参与活动。
2.学生团体应定期进行自我考核,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十、监督与整改1.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团体活动的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估团体的活动情况。
学生管理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学生管理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学生管理组织机构通常由学校的领导或教育局组织和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长、副校长、教务处主任、班主任以及一些其他管理人员。
学生管理组织机构的工作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入学管理:负责招生工作,组织并管理学生的入学考试、面试和选拔,确保学生入学的公平性和规范性。
2. 学生注册管理:负责学生的注册和档案管理,包括学生的个人信息、成绩和违纪记录等,确保学生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学生奖励与惩罚管理:制定学生奖励与惩罚的制度和标准,并负责监督和执行,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规范学生行为。
4. 学生辅导与管理:提供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学习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 学生活动与组织:组织和管理学生的集体活动,如班级会议、篮球比赛、文艺演出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
6. 学生评价与反馈:定期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进展,及时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共同解决问题和改进提高。
除了以上的职责之外,学生管理组织机构还需与其他教育部门、学生家长和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关心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同时,学生管理组织机构还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和学生的需求,逐步完善和优化管理工作,提高学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
一、出题类型(共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一般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多项选择题(一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多选、少选或不选0分。 (三)判断题(一般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四) 简答题(一般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五)案例分析题(一般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三)班级管理的构成要素 P33
● 教育者:即班主任、任课教师、学校领导、 团队工作者等 ●受教育者:各级年龄相近、知识层次和能 力相同的学生 ● 班级活动环境 ●班级教育与管理的内容 ● 班级规范
(四)班集体的标志:四个共同
●共同的目的
●共同的活动
●共同的领导机构
●共同的舆论
二、班级管理的目标
群体的凝聚力是一个共同兴趣:旅行团,粉丝团
团队的凝聚力是一个共同目标:足球队 ,班级
二、团队的核心要素与组织形式
(一)团队的核心要素 P23
一般来讲,一个成熟团队都有五个基本要素, 简称“5P”。即目标(purpose)、人员(people)、 定位(Place)、职权(Power)和计划(Plan)。
(2)内容的广泛性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要含括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班级管理也相 应地会涉及到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因此,它具有涉及面广,内容多的特点,如 班级计划的制定和落实、后勤卫生的实施和检查、课内外、校内外活动的设计和 组织等等均是班级管理的内容。 (3)对象的不成熟性 中小学生一般都是处于6~18岁的未成年阶段。他们正处在身体发育逐步成熟, 知识积累不断增多和渐渐学会做人的时期。他们还不够成熟,没有足够丰富的生 活经验,需要教育者的教育、引导和帮助。
(一)团队的构建 P26 1.共同愿景 2.共同的目标 3.合理配制成员 4.培养良好的团队文化
四、高效团队的打造与管理 P29
(一)强化共同愿景建设,提高团队凝聚力
(二)加强沟通,建立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三)营造团队文化,增强成员的归属感
案例:
在自然界里,蚂蚁是随处可见的,有时一窝蚂蚁多 达几万只,但每一个蚁窝只由一只蚁后(有时会多于 一只)、若干工蚁、雄蚁及兵蚁共同组成,它们各司 其职、分工明细:如蚁后的任务是产卵、繁殖,同时 受到工蚁的服侍;工蚁负责建造、觅食、运粮、育幼 等;而雄蚁负责与蚁后繁殖后代,兵蚁则负责抵卸外 侵、保护家园,大家各尽所长、团结合作、配合默契, 共赴成功,所以现在“蚂蚁搬家及运食”的故事,经 常被人们用于诠释齐心协力、团队合作的意义,因为 它们这种群策群力和其高效率的团队协作方法,是值 得人类的反思与借鉴的。
第二章 班级管理工作与班主任工作
第一节 班级管理工作 一、 班级的含义及发展 (一)班级的含义:P31 班级是学校里班和级的总称,是以“班”或“级”为人员 单位,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基层教学群体,即 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 定。
(二)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P33
第二节 班级文化建设
一、构建班级文化的意义 P60
1.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可以为学生树立典型化的人格榜样
3.有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
二、班级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 P62 广义的班级文化: 是指班级生活中一切文化要素。 狭义的班级文化: 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创造出来的独特的文化。
(二)班级文化的分类 P62
四、班级管理的过程与方法
(一)过程:P49-50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进行总结 (二)方法: P52 1.了解学生的方法:观察法;书面材料分析法、谈话法、调查法。 “如果教育家只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 切方面去了解人。”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 2.说理法 3.自我管理法 4.其他方法:情感激励法、实践锻炼法、创新管理法。
团队的定位(Place)
P24
团队目标决定了团队的定位。团队的定位包 含两层意思: 一是团队中整体的定位,包括 团队在组织中处于什么位置,由谁选择和决定 团队成员,团队最终应该对谁负责,团队采取 什么方式激励下属等; 二是团队中个体的定位,包括成员在团队 中扮演什么角色,是指导成员制定计划,还是 帮助其具体实施或评估等。
非正式群体
是以个体的志趣、爱好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松散的 群体关系。 没有行政的外力,出于自愿。如:第六章的同辈 群体。
很多学者认为,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关
键,在许多时候甚至超过教师了和父母。
第二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由原来的两节 第一节 班级管理工作 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 增加到了三节: 第一节 班级管理工作 第二节 班级文化建设(新增内容)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
(一)目标制定的依据 P36 基本依据——社会对教育的总要求; 学校的总体要求 理论依据——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 管理科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等 实践依据——学生的具体实际
(二)目标制定的步骤 P37
●分析现状 ●研究信息 ●把握理论 ●体察民心 ●确立目标
(三)目标制定的方法 P38
1.师生共商法
1.它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授许多 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提高教学效率,
2. 为年龄和学业水平相近的学生提供了集体活动以及结交好友场所, 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
3. 便于学校开展活动,实施管理。 但它强调统一,缺少灵活性,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 利于因材施教。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06年)
学生管理的三要素 P2 管理者:学校管理人员、教师、 班主话或团队活动)
学生管理的特点(5性):P2-4
1.学生管理的复杂性 2.学生管理的全面性 3.学生管理的教育性 4.学生管理的周期性 5.学生管理的沟通性
三、学生管理的目的和要求
即班级管理者和班干部或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并提出目标。它适合用在发展良
好的班级中,其优越性在于可以集思广益、满足学生情感需要、沟通师生情感、
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教育能力。
2.班主任定夺法
即由班级管理者做出决定,向班级提出要求。它适合用于班级初步建设或相 对乱、差的班级中,其优越性为可以有效地解决班级成员之间的相互不了解等 问题,并且可以避免差、乱班级不良因素的干扰,但它不利于调动班级成员的 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学生管理的目的 P17
1. 育人
2. 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学生管理的要求 P11-13
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2分) 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2分) ③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2分)
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 09年高中教师)
第二节 团队管理概说
一、团队的内涵与特点 (一)团队的内涵 P22 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 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
合在一起的组织。
(二)团队的特点 P22
1.团队以完成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 即具有一定的目标
2.团队以成员的相互依存为重要保障
3.沟通协调是团队运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4.团队成员共同担负团队的责任
《团队的智慧》曾对团队有这样的诠释
“团队就是一群拥有互补技能的人,他们为 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达成目的,并固守 相互间的责任。”
(二)班级管理的意义 P34
1.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础 学校的管理工作是由班级管理工作开始起步的,学 校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归属于一定的班级成员。 2.班级管理是教育活动的保证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的重要场所,也是 管理者和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 3.班级管理是班集体建设的必要条件 4.班级管理是营造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四、各章节内容
第一章 学生管理与团队管理 第一节 学生管理概说 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管理的特点、内容、 任务以及地位和作用。
一、什么是学生管理?P1
是指学校管理者通过学校的各种组织和方
式,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各种活动进行计划、
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学生德、智、体 各方面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 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
(四)目标制定的原则 P38 1.保持一致性和体现针对性 2.包含全面和突出重点 3. 难度适宜和易于评价
三、 班级管理的内容、特点与意义
(一)班级管理的内容:P42
班级德育管理
班级学习管理
班级文体活动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
(二)班级管理的特点
(1)目的的教育性
P34
其内容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最终的教育目标为核心的。因此,它的起点、 过程和归宿都以教育为宗旨,体现教育目的的要求。
群体 :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
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
行活动的人群。
一般来讲,群体通常可分为正式群体
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的特点
有着共同的目标指向:如少先队有少先队的 目标,共青团有共青团的目标。 制度化的人际关系:如班集体,有班主任, 有学生干部,还有一般的学生。班干部中班长、 副班长、学习委员、文体委员等。 稳定的组织机构:比如,共青团,校团委、 年级团总支,班团支部。 较为固定的角色定位:老师、学生
(六)论述题(一般3小题,第1、2小题每小题13分,第3小题12题,共38分)
从09年分值发生了变化: 单选20分,多选20分,判断24分(24小题),简答36分,案例20分,论述 (改为2题)30分。 本书一般所占分值15-20分之间,多为前四种类型,案例分析一般与教师 的职业道德、教育法规等综合出现。
第三章 少年先锋队 第五章 学生会组织 顺序调整,内容基本上没有变化 第四章 共产主义青年团 第一节 共青团的知识概述 五、团的标志: 团徽、团章与团旗 添加了团章与团旗的内容。
第六章 同辈群体的认识与管理
由原来两节的基础上增加到了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