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 图文史料的概括
史料知识点归纳总结
史料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史料的定义及种类1. 史料的定义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基础,是指供给史学研究所需的各种资料。
它主要包括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
文字史料是历史的主要载体,包括历史文献、史书、碑铭、笔记、日记、书信、文件、地方志等;实物史料是指各种历史遗物,如古器物、古建筑、古代生活用品等;口述史料是历史的生动记录,包括口头传统、口述历史和采访记录等。
2. 史料的种类(1)历史文献:历史文献是研究历史的基本材料,它包括历史记载、地方志、档案资料、历史文书等。
历史文献有重要的史实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史书:史书是古代的历史文献,包括编年史、断代史、官修史书、地方志等,是古代历史记载的主要形式。
(3)碑铭:碑铭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名人事迹和重要建筑的建立经过等,是了解古代社会历史、思想、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原始资料。
(4)笔记、日记、书信:这些是个人记录历史的形式,它们反映了个人对于历史事件的看法和见解,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
(5)文件:文件是政府机关、组织机构和个人事务的重要记录,包括官方文件、商业契约、政治文书、公证文书等,它们是研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历史的重要史料。
二、史料的价值及利用1. 史料的价值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它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影响,揭示历史的规律和规律性;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迹,描绘历史的风云人物和历史的风云事件;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情况,揭示历史社会和历史时代的面貌和特征。
2. 史料的利用(1)史料的保存:史料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它应得到妥善的保存和保护,以便后人继续进行研究和利用。
对于文字史料,应当进行数字化存储和整理,以减缓纸质史料的损耗和灭失;对于实物史料,应当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加强对古建筑、古遗址、古器物等史料的保护工作;对于口述史料,应当及时进行采集、整理和保管,以保证其真实性和可信度。
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图文史料”的选择与开发
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图文史料”的选择与开发摘要:我们通常所说的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
史料的种类很多,本文主要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文字史料和图表史料展开论述。
短短45分钟的课堂内教师究竟该怎么选择史料,如何呈现史料将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图文史料初中历史教学高效教学一、图文史料的魅力:描绘多彩历史,打造高效课堂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
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又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
而史料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要求的有效的、可行的教学方式。
[1]初中生喜欢绚丽的色彩,形象的图片,生动的语言……从认知方面来讲,少年的思维正向着更为抽象、概括和注重逻辑的方向发展,他们较儿童具有更强的学习迁移能力。
[2]初中历史教学不同于高中历史,其史料的开发,首先应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其次才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文字史料、人物肖像(《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文学作品、新航路开辟的地图及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等方式共同实现《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的多层次教学。
二、图文史料的选用:围绕课程标准,训练学生思维朱光潜说过:“真正的史料只有两种:证据与批判,即生活与思想。
”而史料大致也有两大功能:一是为我们呈现较为真实的历史,二是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感悟和理解。
用从史料中提炼出的思想指导我们的生活。
史料如烟波浩渺,一望无际,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后人的层层足迹。
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其选取必须以课标为中心。
以《世界历史》(人教版·九上)中《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一课为例,笔者结合多年初三历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选用史料以实现高效听课,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1.围绕课标选材,突破重难点。
2011版新课标:(1)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2)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 史学类理论考查总结材料——史料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史学类理论考查总结材料——史料一、史料概念:史料就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也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信息。
二、史料分类:(一)按表现形式分1、文字史料:是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史料。
(1)种类:①以纸张为载体,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信笺等。
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如电子邮件、各类聊天信息等。
(2)价值: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明得以流传后世。
(3)局限性:①无法反映前文字阶段的人类历史。
②往往受个人因素(个人立场、个人修养、感情好恶)、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篡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的影响,致使文献记载中出现错误,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史料,进行比较分析、去伪存真,探索发现历史真实。
③文学作品能反映作者生活时代的特征,可作为史料,但要注意甄别。
④历史漫画能形象地再现历史,但往往带有强烈感情色彩。
不能作为研究该历史事件的直接证据,但可以作为研究作者对该事件看法的第一手材料。
2、实物史料: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1)种类: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2)价值:①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因而比文字史料更直观、可靠。
②它在断代上具有数据的精确性,是重现前文字阶段人类历史的最重要依据。
③丰富了对文字产生以后的人类历史的认识,与文字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能够印证、充实、纠正文字资料。
(3)局限性:①实物史料多为片断,它们可能只是一个很小的碎片,无法完全反映历史的全貌和原貌。
②需要文字史料以及其他各种历史资料进行综合印证,相互补充。
比如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3、口述史料:又称口碑史料,是反映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
(1)种类: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录、座谈录音等。
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图文史料”的选择与开发——以《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为例
二、 图 文史 料 的 选 用 : 围绕 课 程标 准 , 训 练学 生 思 维 朱光潜说过 : “ 真正 的史 料 只有 两 种 : 证据与批判 . 即 生 活 与 思想 。” 而史料大致也有两大功能 : 一 是 为 我 们 呈 现 较 为 真 实 的历 史 , 二 是 我 们 可 以从 中得 到 感 悟 和理 解 。 用 从 史 料 中 提 炼 出 的思 想 指 导 我们 的生 活 史 料 如 烟波 浩 渺 , 一望无际 , 几 千 年 历 史 长 河 中 留下 了后 人 的层 层 足 迹 。 因 此 要 提高 课 堂 效 率 , 其 选 取必 须 以课 标 为 中 心。 以《 世 界历 史 》 ( 人教版・ 九上 ) 中《 资本 主 义 时 代 的 曙光 》 一 课 为 例 ,笔 者结 合 多 年初 三 历 史 教 学 实 践谈 谈 如何 选 用 史 料
关键词 : 图 文 史料一来自初 中历 史教 学 高 效教 学
图文 史 料 的 魅 力 : 描 绘 多彩 历 史 。 打 造 高 效 课 堂 人 类 对 历史 的认 识 和 研 究 离 不 开 史 料 。 在 掌 握 历 史 知识 的过程 中, 既 有 能 力 的训 练 , 又 有 对 史 学 方 法 的 了解 和 运 用 .
、
以实 现 高 效 听课 , 提 升学 生思 维 能 力 。
1 . 围绕课 标 选 材 . 突破 重 难 点 。
更 有情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的 体 验 和培 养 。 而史料教学 , 正 是 实 现这
目标 要求 的有 效 的 、 可 行 的 教 学 方式 。Ⅲ 初 中 生喜 欢 绚 丽 的色 彩 , 形象的图片 . 生 动 的 语 言 … …从 认 知 方 面来 讲 。 少 年 的 思 维 正 向着 更 为抽 象 、 概 括 和 注 重 逻辑 的 方 向 发展 . 他 们较 儿童 具 有 更 强 的学 习迁 移 能 力 。 初 中历 史 教 学 不 同 于高 中历 史 , 其 史料 的 开 发 , 首 先 应 注 重 对 基 础知 识 的 记 忆 和理 解 .其 次 才 是 训 练 学 生 的 思 维 能 力 。 以 文 字史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梅震平教育集团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梅震平教育集团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24.0分)1. 隋朝粮食储备为中央政府储备、地方政府储备和民间储备相结合。
唐朝中央储备包括太仓、转运仓,地方储备包括正仓、常平仓,民间储备的主体是义仓,诸仓的粮储来源与用途各有不同。
这段材料主要叙述的是,隋唐时期()A. 社会经济繁荣B. 储备体系多元C. 防灾能力强大D. 崇尚民本思想2. 据图可知,隋唐时期扬州、苏州、杭州经济发展的相同因素是()A. 交通便利B. 海运发达C. 外贸兴隆D. 文化昌盛3. 贞观年间,唐太宗给予一些资历深厚的元勋功臣加上“平章事”“同三品”名号,或给予一些资历较浅的官员冠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名号,使他们可以和宰相一起参与行政。
唐太宗此项措施的目的在于()A. 保持官员队伍的活力B. 增加决策阶层的经验C. 保障行政决策的正确D. 分散相权以强化皇权4. 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繁盛时期,历史上称为()A. 文景之治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光武中兴5. 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起来B. 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C. 商业发展繁荣D. 出现早市、夜市6. 隋唐时期的基本历史特征是()A. 繁荣与开放B. 分裂奔向统一C.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D. 文明初露曙光7. 陕西西安少陵原的十六国大墓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其出土的陶俑形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又是中原农耕文明的体现。
这体现出十六国时期的社会特征是()A. 各民族间战争不断B. 民族交融趋势加强C. 各国纷纷进行改革D. 北方经济遭到破坏8.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
高考历史史料概括
专项训练三史料概括一、概括方法概括的程序从归纳过程来看,一段史料一般要经历三个过程:从局部到整体、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要运用两种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在概括的过程中,第一个环节至关重要,要揭示纷繁复杂的历史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简洁、精确的语言进行全面的概括。
后面两个环节分别从整体观照局部,修正对局部信息的理解;从局部观照整体,完善此前的概括。
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就可以实现认知上的螺旋式上升,从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随着概括能力的提高,后两个环节可以直接删减。
在材料题中,每段史料或每组史料有一个主旨,每则材料均有一个中心,整组材料就是由这个中心观点整合起来。
把握了材料主旨,意味着了解了每则材料在整个材料中的地位,进而更能理解每则材料信息的确切含义。
二、典型考题【典题1】(2013年全国新课标二卷30题)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简析】这道题综合考查了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概括的过程:1.局部。
这一环节需要提取有效信息。
这段材料的有效信息有:湖北省政府土地改革的背景是抗日战争,内容是“减租”,实施效果是“有一定成效”,土地改革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认可。
2.整体。
从局部到整体,要求对材料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归纳出材料主旨。
在分析信息关系的时候要注意表示转折意义的“但”,表示转折意义的复句往往强调后者,因而在概括的时候需要分清主次。
该学着通过转折关系表达自己对国民党中央的态度表示遗憾。
这句话可以概括为:“国民党中央对湖北省土地改革的举措未表示肯定。
”第三、四个环节分别是从整体到局部和从局部到整体相互观照,发现该概括基本准确概括了史料的主旨,故这两个环节可以省略。
高三历史 历史学科的概括能力 课件(41张)
参考答案 (1)废除旧式教育; (2 )提倡共和; (3)体现平等开 注重实践教育; (5)强调学生的全 面发展。
时间
内容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耧车 选种、育秧 翻车
备注
春秋战国
有利于安排农事 提高播种效率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齐民要术》 筒车、曲辕犁
∥
“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 ∥“小学 手工科,应加注重”;“中学校为普通教
育,文、实不必分科”; ∥“开设的科 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 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 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 育部颁布法律规定,“小学读经一律 废止”:“废止旧时奖励(科举)出 身”的做法;“凡各种教科书,务合 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 书,一律禁用”。 ∥“初等小学可以 男女同校”;“小学手工科,应加注 重”;“中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 不必分科”; ∥“开设的科目有修身、 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 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 画、手工、乐歌、体操”。
寻找共性
揭示实质 定性判断
精简语言
划分层次, 逐一提取
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 部颁布法律规定,“小学读经一律废止”: “废止旧时奖励(科举)出身”的做法; “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 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
参考答案
(1)废除旧式教 育; (2)提倡共和;
(3)体现平等开 放观念; (4)注重实践教 育; (5)强调学生的 全面发展。
参考答案
(1)废除旧式教 育; (2)提倡共和; (3)体现平等开; 注重实践教育; 强调学生的全 面发展。
2022中考通关——《宋代经济的发展》
中考通关——《宋代经济的发展》【内容标准(2022版)】(1)通过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和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选择题1.(2022·福建省·8)图7到图8所示内容的变化反映了()A.土地兼并空前严重 B.财政收入得到提高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D.人口总量逐渐增加2.(2022·北京市·7)下侧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材料体现出宋代()A.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再受限 B.外贸所得在财政中占重要地位C.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 D.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3.(2022·广西桂林·21)据记载,桂林在“南宋绍兴年间,每年上交给政府的军装布多达一万七千八百多匹。
”这一记载有助于我们了解末代桂林的()A.纺织业 B.造船业C.冶铁业 D.制瓷业4.(2022·广西桂林·22)在元朝,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发展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这种艺术是()A.诗 B.词C.杂剧 D.小说5.(2022·海南省·3)下图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
它主要反映了宋朝()A.广告业务兴盛 B.商业空前发达C.白兔商标十分流行 D.功夫细针畅销全国6.(2022·黑龙江大庆·8)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在()A.魏晋南北朝时期 B.唐朝中期C.南宋时期 D.元朝时期7.(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8)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是()A.泉州 B.开封C.景德镇 D.广州8.(2022·湖北恩施·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找出其中的关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南宋时期南方手工业兴盛 B.南宋时期南方商业贸易繁荣C.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9.(2022·湖北随州·8)下图是我国古代货币演变示意图。
2022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主题五:文史知识
主题五:文史知识一、历史学历史的基本组成要素:①背景(原因、历史条件、目的、动机)、②内容(过程、经过、活动、情况)、③意义(性质、影响、评价、教训)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关于记录历史的资料)史料解释(后人对历史资料的解释)历史医叙述(指对历史的描述,记录)历史评价(指某人或者某类人对历史的一些看法等)(一)历史资料(史料)1、史料的概念:指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信息资料。
史料是研究、认识历史的基础和依据。
2、史料分类:①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
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由当事人直接记录的事情。
如日记、对当事人访问口述的史料、碑刻、墓志、家谱等。
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与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再创造。
如:小说、传记等。
例如《史记》一书,就包含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②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口述史料等。
实物史料:是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前人活动的场所和前人创造发明的有形物品。
如:遗址、墓葬、化石、遗迹、历史文物、壁画、字画、家具、建筑等。
价值:真实、直观、可信度高、原始;但零散、量少、不完整。
文字史料:经、史、子、集,“六经皆史料”;地方志;学术著作;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私人信札、日记、书信、家谱、契约文书、账簿;铭刻文字:甲骨文、金文、石刻文字、墓志、各类印章;其他文字;外文资料、著述,各民族文字。
口述史料:指人们口头流传、反映过往历史现象、人物事迹的口传资料,由人物(亲历、亲见、亲闻者)专访所得的资料。
如:古人口口相传的“讲古”、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当事人的回忆。
价值:是文字、实物史料的重要补充形式;但也要注意区分其中的真实性、与传说性、虚假性。
此外,社会学的资料、民俗学的资料、社会调查所得的资料在“重现”历史中也有一定作用。
浅谈《中外历史纲要》中所引用图文史料之阅读方法指导
浅谈《中外历史纲要》中所引用图文史料之阅读方法指导发布时间:2023-06-30T07:51:22.792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3年7月作者:江丽萍[导读] 《中外历史纲要》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外历史的主要材料,是现阶段历史教学中被广泛使用的教材之一[1]。
(清流县第一中学 365300)【摘要】在现阶段的教育工作中,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强调教材的编写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中外历史纲要》教学为例,教材中除了有文字内容之外还有不少的图画资料,这些资料作为文字资料的补充,对学生加深所学知识印象或者是更加具体的理解所学内容有积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不少学生没有掌握引用图文史料的阅读方法,所以《中外历史纲要》中引用的图文史料没有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价值。
文章就引用图文史料的具体阅读方法进行分析与讨论,旨在为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外历史纲要》;图文史料;阅读方法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3)7-128-01《中外历史纲要》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外历史的主要材料,是现阶段历史教学中被广泛使用的教材之一[1]。
就《中外历史纲要》的具体内容分析来看,其不仅有详细的文字叙述,还引用了不少的图文史料,这些图文史料作为文字叙述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其在助力学生学习方面的意义是显著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引用的图文史料进行科学阅读。
在图文史料的阅读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更好的概括图文史料内容,进而将其与文字阐述进行结合,所以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对其图文史料阅读的方法做指导便有了显著的现实意义。
一、图文史料的利用分析对《中外历史纲要》教学进行研究总结可知引用图文史料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于教学做深入分析,《中外历史纲要》中引用的图文史料是非常多的,而且其并非随意摆放,这说明图文史料的具体利用存在着明显的目的性。
就现阶段图文史料的具体利用来看,其位置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是放在课之前,主要的作用是引导,即在学生尚未读到正文的时候给予指引[2]。
2021届高考历史复习 历史归纳概括能力的学法指导 课件(共36张PPT)
语言抽象 信息完整 表述准确 逻辑清晰
——北京九中付老师
有关概括题的调查问卷 写出你做概括题的思维步骤——基本可以写出以下步骤
审题:解读核心词——预设概括角度; 找出概括指向——下落在答案中,不跑题
审材料:一句一句看,画关键词,标序号、标注——分层、分类、归纳 答题:想格式,概括项(角度)+概括内容,组织语言作答
1915年至 1931年
中外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6.36%,出口的增长显著快于进口。英国在中外 贸易中的绝对优势地位让位于美、日两国。日本一度占中外贸易总额的1/3 左右。到1931年,中国自美国的进口占进口总额的22.2%,超过了日本。
1931年至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大幅下滑,年均下滑率为14.7%。美国在中外贸易中居
——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业要求
学科素养指标体系
关键能力——归纳概括贯穿大多数题目中
“科学思维”指采用严谨求真的、实证性的逻辑思维方式应对各种问 题。……运用抽象与联想、归纳与概括、……思维方法来组织、调动相关的 知识与能力,解决生活实践情境或学习探索情境的各种问题。
“关键能力”主要包括:形象与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 ——2020年《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修道院资产财物——转入公共基金
②资金来源以宗教途径为主
教会与修会负责——世俗人士负责 教 会 主 导 —— 世 俗 主 导
③由世俗人士管理基金,宗教与世俗相结合
④效率提高,避免以往弊端
过度解读
⑤管理人员由选举产生,体现民主特点
(二)分析主要问题 ➢ 仅归类、罗列不概括;抽象概括时,上位概念概括不出或过度
——摘自《冀鲁豫边区的概况》(1940年4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条件。
史料内容概括
史料内容概括
史料内容概括需要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文献进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史料内容概括方法:
1.分类法:将史料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概括,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
2.时间法:按照时间顺序对史料进行概括,适用于历史事件或人物传记等。
3.主题法:将史料按照主题进行概括,适用于研宄某个特定领域或人物的历史事件。
4.对比法:将不同史料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提取共性和差异,适用于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或地区的事件。
5.综台法:将以上几种方法综合运用,全面概括史料内容,适用于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或文献。
在进行史料内容概括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性:必须准确地概括史料内容,不能夸大或缩小事实。
2.客观性:必须保持客观的态度,不能带有主观偏见或个人情感色彩。
3.完整性:必须全面地概括史料内容,不能造漏重要信息或细节。
4.清晰性:必须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概括,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复杂的术语。
史料概括
其核心成分是思维,最基 本的特征是概括,即概括 是智力与能力的首要特 点。
——林崇德
一、史料概括的方法
在史料阅读能力结构中,“理解”居于核心地位;
在阅读“理解”能力中,“概括”能力又是最基本的智力 技能。阅读“理解”能力包括解释(让抽象内容具体化)、 概括(把具体内容抽象化)和开掘(使隐含内容明示化)三项 操作技能。
二、典例分析日战争期间, 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 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
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
【典例2】(2008年天津卷23题)对右图反映的信息理解准 确的是( )
A.国际联盟在巴黎和会上诞生
B.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C.美国无法实现操纵国际联盟计划
D.国际联盟不能维护战后和平
(2013·江苏单科·4)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 “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 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
从历史学科的特点来看,一段史料一般的
阅读程序是:局部—整体—局部—整体。它包 含归纳、演绎和二者综合运用三个主要逻辑过 程。
由“整体”到“局部”是一个演绎逻辑过程。从整 体认识出发,再观照局部,丰富局部内涵。进一步印证整
体认知,再由“局部”到“整体”是一个综合运用演绎归
纳、互补统一的逻辑过程,目的是完善对史料的综合认识, 使局部、整体双向整合,相得益彰。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课后探究
高考历史《史料、史观与史论研习》专项训练六 图文史料的概括-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六图文史料的概括一、概念阐释图表类史料是重要的学习资源。
宋代X樵说:“古之学者,左图右史,不可偏废”。
图表类史料包括历史图片、图表、地图和漫画等。
这类史料具有直观性、思想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可以发挥以图证史、以图补史、以图明史的作用,在历史学习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
在图表类史料的概括中,需要全面提取信息,谨防有效信息的遗漏。
二、典型考题【典题1】图1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图1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概括过程:1.局部:要从柱状图的题名和内容上全面提取信息。
时间是1838~1852年,内容是英国向中国倾销商品。
从三个时间段来看,从1843年起,商品输入中国急剧增加,从1847年起,又有较大回落。
2.整体:从局部到整体是概括的关键环节。
表格信息可以归纳为:1838~1852年,英国输华商品经历了迅猛增加到明显回落的过程。
从整体再到局部、从局部再到整体的两个环节可以省略掉。
这道题考查的是历史理解能力。
在材料概括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推断,由于英国从《某某条约》及其附件中获得了大量特权,这是输华商品剧增的重要原因;而输华商品回落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这之后就有了旨在增加通商口岸的“修约要求”以及遭拒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故选B。
【典题2】下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
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振兴织袜厂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实业救国的思潮C.工人阶级的诞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概括过程1.局部:这道题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以图补史。
可以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有:民国九年(1920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振兴织袜厂通过报纸打广告,广告词有自美的句子、厂址等信息,广告语是“警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须之国货”。
七下历史期末考试观点论述题(解题指导+专项练习)(原卷版)
1.什么叫观点论述题?观点论述题是一种考查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题型,要求考生掌握从材料中提炼关键信息,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形成观点并进行完整论述的能力。
通常表述为“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即根据材料论述历史观点2.观点论述题解题三步走第一步:观点:阅读材料,提炼观点。
1、阅读材料,列出涉及的历史事件(列事件)2、找出材料关键句、关键词,概况材料大意①、对材料的分析,要注意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各个历史要素。
②、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③、特别注意那些说明性文字(如材料的出处)④、注意材料中标点符号的变化,可在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
第二步:论证:选择史实,论证观点。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搜寻和遴选可以论证观点的史实。
要记住,孤证不立,需围绕观点,遴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实作为论据论证。
所遴选的史实,其中一个可以来源于材料,另一个来源于所学知识。
不论是观点提炼还是论据选取,都应与“材料主题"有关,切忌抛开所提供的材料、抛开课本知识乱发挥。
第三步:结论:总结升华,再现观点。
最后,要对全文进行总结,结论需要进一步进行升华,总结归纳。
注意不是重抄一遍,重抄不得分。
要求:结语以综上所述,说明+重申观点,所以要怎么做(认识/启示类语句,体现出家国情怀)温馨提示:一定要紧扣观点,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楚,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观点论述题(共10小题)1.(2023•姑苏区校级一模)清朝前期,中国仍处在典型的农耕文明时代,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在18世纪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这应归功于其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
它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诸民族的首位。
——[法]谢和耐著,耿异译《中国社会史》材料二:如图材料三:如果将康、雍、乾时期纵向与汉唐时期相比,无论是人民的精神风貌,还是统治者的气度胸襟均相差甚远,难以并称“盛世”;如果与同时代欧洲社会比较,无论在科学成果上还是社会发展上,康、雍、乾三朝都已逐渐被西方列强抛在后面,也难以自称“盛世”。
图表史料解题技巧
图表史料解题技巧
针对图表史料解题技巧,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具体论述:第
一,了解史料的特点。
史料是指古代记载的文献,包括古代官方文献、古书、历史记录等。
史料具有客观性、亲身性、可靠性和可度等特点,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也是考试解题的重要参考。
二,正确解读图表史料。
图表史料是指以图表或图形的形式表示的历史史料,如古代官方图表、地图、图书、图画等,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的情况,并有助于我们解决考试题目。
解题时,要根据图表史料的内容,仔细分析史料的息,从多种角度研究图表史料,才能正确理解史料的内容,正确解答考题。
三,分析图表史料的息。
图表史料是一种综合性的史料,它不仅表示历史发展的趋势,而且把历史事件和细节都放在一起表示出来,所以要分析图表史料,就必须对图表史料中的每一个元素进行分析,总结其含义,再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综上所述,图表史料是解题的重要参考,考生在解题时要注意了解史料的特点,正确解读图表史料,分析图表史料的息,掌握图表史料解题的技巧,才能更加准确、精准地解答考题。
只有充分了解史料的特点,运用正确的技巧,才能更好地解决图表史料解题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图文史料的概括一、概念阐释图表类史料是重要的学习资源。
宋代郑樵说:“古之学者,左图右史,不可偏废”。
图表类史料包括历史图片、图表、地图和漫画等。
这类史料具有直观性、思想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可以发挥以图证史、以图补史、以图明史的作用,在历史学习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
在图表类史料的概括中,需要全面提取信息,谨防有效信息的遗漏。
二、典型考题【典题1】图1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图1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概括过程:1.局部:要从柱状图的题名和内容上全面提取信息。
时间是1838~1852年,内容是英国向中国倾销商品。
从三个时间段来看,从1843年起,商品输入中国急剧增加,从1847年起,又有较大回落。
2.整体:从局部到整体是概括的关键环节。
表格信息可以归纳为:1838~1852年,英国输华商品经历了迅猛增加到明显回落的过程。
从整体再到局部、从局部再到整体的两个环节可以省略掉。
这道题考查的是历史理解能力。
在材料概括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推断,由于英国从《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获得了大量特权,这是输华商品剧增的重要原因;而输华商品回落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这之后就有了旨在增加通商口岸的“修约要求”以及遭拒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故选B【典题2】下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
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振兴织袜厂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实业救国的思潮C.工人阶级的诞生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概括过程1.局部:这道题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以图补史。
可以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有:民国九年(1920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振兴织袜厂通过报纸打广告,广告词有自美的句子、厂址等信息,广告语是“警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须之国货”。
2.整体:归纳图文信息,可以概括为:1920年振兴织袜厂打出爱用国货的广告来推销产品。
其他两个环节可以省略。
这道题看考查史论结合能力,用史实来证明结论。
从概括的内容来看,这一内容与A、C无关,D项时间不符,只能选B。
三、沙场点兵1.图1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
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图1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2.依据下表《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分析不正确的是时期乡民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1912~1939 473 0 77 396A.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的方向主要为由农村到城镇或国外B.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跟历代政府的提倡和鼓励有关C.乡民迁居谋生的手段由种田逐步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D.乡民职业的变化跟思想观念的变化和近代经济的兴起有关3.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摘自《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中国北部中国西北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东南沿海两广地区云贵地区共计1843年4.2 4.9 4.1 4.5 7.4 5.8 7.0 4.0 5.1 1893年4.8 5.4 4.7 5.2 10.6 6.4 8.7 4.5 6.0 对上表解读不正确的是A.中国城市化整体上发展缓慢B.长江下游、两广地区城市化比率最高C.通商口岸的设立推动了城市化D.手工工场的兴办吸纳了大量劳动力4.根据图2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95~1911年间中国A.新建的洋务企业(单位:家)B.对外赔款量(单位:千万两)C.新建的政治社团(单位:个)D.对外贸易顺差值(单位:千万两)5.图3和图4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性巨变。
其共同点是图3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图4 开国大典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C.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6.下图是依据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绘制的《1936年中国国内商品市场商品值所占比例示意图》。
它表明A .中国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B .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且工业化水平低C .商品供给因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而扩大D .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粮食产地7.下表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
从中可以获悉 1651167123575050100150200250党派区域军队团体特邀人数A .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B .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C .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确立8.下表反映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得知行业项目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4.5 12.8 25.4 1953年农轻重比重(%)52.8 29.6 17.6 1957年农轻重比重(%) 43.5 29.2 27.3A .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B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C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D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9.图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外贸易的状况。
该状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走向公开对峙B .新中国坚持平等互利的对外贸易原则C .新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10.以下是一位同学根据现代中国城市人口的变化制作的数轴(见图6),其中B—C段出现变化的原因是图6A.三大改造的完成B.大跃进的开展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八字方针的提出和实施11.阅读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年份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建交国家49 54 69 87 88 95 103 107 110 112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A.①③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表格 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类别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年份1978 77.6 22.41997 25.5 38.1 17.9 18.5 表格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3.下表依据江苏省统计局《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人口、家庭结构的变迁》相关内容编制。
1982年-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的构成(%)年份1982年1990年2000年2005年一人户(%)11.85 8.46 12.12 14.13二人户(%)12.43 14.27 23.51 28.67三人户(%)20.67 33.5 39.58 37.57四人户(%)23.22 24.1 14.31 11.11 五人及五人以上户(%)31.83 19.67 10.48 8.52 下列对表格内容解读正确的是①当代家庭规模不断缩小②逐渐以二人户和三人户规模为主③一人户的一直呈上升趋势④经济发展、居住条件改善是其变化的原因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14.下列对三幅图片展现的共同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峰会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B.中国奉行友好结盟和平外交政策C.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D.中国倡导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15.右图漫画描绘了一个全身穿着中国货的外国人叫嚣着抵制中国货。
对此认识是不正确的是A.漫画中现象产生的根源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B.漫画体现了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引起部分国家的恐慌C.漫画体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显著D.漫画反中的现象映了当今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1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面图表,判断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1997—2011年期间内,以中国为目标国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及在全球反倾销调查数量中所占比例的动态趋势数据来源:根据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等公布的数据整理所得A.中国入世后遭遇的反倾销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B.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摩擦使国际矛盾日益尖锐C.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恶化D.中国企业在困扰中融入全球化,并适应全球化17.如下图所示,19世纪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百万镑)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
从这幅图表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501001502002501841年1860年1880年1890年英国美国A .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B .美国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外贸领域反超英国C .英国并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获得利益D .美国通过签订关贸总协定掌握贸易霸权18..俄国(苏联)1913—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表年份项目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1926年 工业总产量指数100 19.5 39.1 75.5 108.1 工业产量比重 生产资料生产 40.7% 43.7% 48.1% 43.4% 43.9% 消费资料生产 59.3% 56.3% 51.9% 56.6% 56.1%以下有关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解读,符合表中信息的是①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稳定增长 ②1926年的工业生产超过1913年的水平 ③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 ④为以后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埋下祸根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②④19.欧洲在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
右图白色部分为某国际组织的欧洲成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A .1942年的反法西斯联盟B .1946年的联合国C .1949年的北约D .1967年的欧共体专项训练六1. B.首先阅读题干,题干信息可以概括为:汉唐年间安徽省境内的水利事业整体上呈发展趋势。
其次,逐一辨析题支,A项表述错误,安徽农业生产呈发展态势并不能说明它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水平,因为其他地区的发展可能比安徽还要快。
B项表述准确,水利事业与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隋朝水利事业次数虽少,但是考虑到统治时间很短,粗略判断,隋朝的水利建设和南北朝时期相比是稳定发展的。
C项表述错误,人为扩大了概念的外延,材料只涉及安徽省,并没有涉及整个长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