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语文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语文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语文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要下雨了》是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燕子感受到天气要下雨的征兆,带来思考和行动的故事情节。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小燕子感知天气变化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通过小燕子的行为认识天气的变化。

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拓展课文的外延。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图片、小燕子模型等。

3.准备课前准备小组讨论问题。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兴趣,引出本次课文内容。

第二步:学习赏析《要下雨了》(15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呈现课文中小燕子的行为。

2.学生跟读课文,感受小燕子的善良和敏感。

3.分析课文中小燕子的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天气的变化。

第三步:实践探究(20分钟)1.分组讨论小燕子的行为是否正确,听从小燕子的建议是否重要。

2.学生通过观察天空、动物等,并猜测天气变化,加深对天气变化的认识。

3.学生表演小燕子发现要下雨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第四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对天气变化保持敏锐的观察和思考。

六、课堂延伸1.学生可绘制小燕子感知天气变化的场景。

2.学生可以展开小组任务,观察家乡的天气变化,做天气日记。

七、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

2.撰写小燕子感知天气变化的心得体会。

八、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通过小燕子的行为故事,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行动,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观察能力。

通过师生互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感知天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以上是《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本节课的教学工作。

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课文《要下雨了》,培养学生对天气变化的观察能力和预测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通过学习课文中的字词和句子,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重难点:1. 学习掌握《要下雨了》这篇课文的内容。

2. 学习掌握一些与天气和自然现象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3. 培养学生对天气变化的观察能力和预测能力。

教具准备:1. 课文《要下雨了》及相关图片或录音。

2. PPT或黑板、白板和书写工具。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其他方式引入话题“天气”,与学生进行简单的问答对话,引发学生对天气变化的讨论和思考。

2. 引出本课要学习的课文《要下雨了》。

步骤二:课文学习(15分钟)1. 教师朗读课文《要下雨了》,师生一起跟读。

2. 分角色齐读对话部分,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3. 利用图片或PPT展示相关情境,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解释生词和短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情节。

步骤三:词汇学习(10分钟)1. 教师板书相关词汇,如“晴天”、“下雨”、“天空”、“风”等,并解释词义。

2.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听、说、读训练,教师进行示范指导。

3. 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这些词汇,师生一起读,学生跟读。

步骤四:句式学习(15分钟)1. 教师板书相关句子,如“今天天气怎么样?”、“太阳出来了。

”、“要下雨了。

”等,并针对句子解释结构和用法。

2.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听、说、读训练,教师进行示范指导。

3. 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这些句子,师生一起读,学生跟读。

步骤五: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发图片卡片或透明纸让学生绘制不同的天气情景。

2. 学生讨论自己绘制的天气情景并进行描述,利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式进行表达。

3.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和提高。

步骤六:课堂活动(15分钟)1. 分角色小组表演课文《要下雨了》中的对话,师生互动参与。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1 教材内容梳理《要下雨了》是人教版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散文故事,通过描述正在下雨前夕的风云变幻,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变化,增进对自然的认识和热爱,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

1.2 教学目标1.通过本文教学,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细心体会的能力。

2.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2.1 教学内容1.讲解散文《要下雨了》的整体内容和结构。

2.感受文中描写的风云变幻,引发学生对自然的联想和感受。

3.学习相关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2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描述的天气变化及其背后的意义。

2.掌握关键词汇的释义和用法。

3.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色彩,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3.1 教学方法1.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跟读感受语言的韵律和音调。

2.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相关天气现象,激发学生的观察和联想。

3.采用情景再现或角色扮演的形式,帮助学生亲身体验课文中的情境。

3.2 教学手段1.黑板板书,展示重点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2.课堂互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文中的感受和理解。

3.创设情境环境,营造下雨前的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4.1 情境引入教师可以用音乐和声音效果营造下雨前的氛围,在学生进入教室前播放特定音乐,让他们尝试观察窗外天空的变化,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4.2 教学核心1.第一段教学–朗读课文,带领学生感受诗意的语言。

–解释文中词语的意思,如“云层”、“紧凑”等。

2.第二段教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感受文中情境。

–讨论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对天气变化的理解和感受。

3.第三段教学–带领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描述自己对天气变化的联想和感受。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14课,题目为《要下雨了》。

该课主要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下雨的前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自然现象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下雨的一些前兆,如乌云密布、树叶颤动等;–理解故事情节,明白故事中所传达的信息。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尊重自然、爱护环境。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领会故事中的情节,理解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观察乌云密布、树叶颤动等下雨的前兆。

2.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独立观察、判断下雨的征兆;•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故事引导学生表达对自然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问答、游戏等形式,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入•讲解课文标题《要下雨了》,引导学生思考下雨的征兆。

3. 教学内容呈现•朗读课文,让学生听懂故事的内容;•指导学生观察插图,理解情节。

4. 拓展应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判断;•分角色表演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 总结•导出本课教学要点,加深学生对下雨前兆的认识;•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现象,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发现学生在观察和理解下雨的征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下一次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同时,也会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自然的认识。

六、延伸阅读我建议学生可以在课后观察家中或学校周围的环境,寻找下雨的前兆,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出来。

同时,可以阅读相关的童话或小故事,拓展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

以上为《要下雨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要下雨了》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要下雨了》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要下雨了》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认读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

2.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下雨前的现象和迹象。

3. 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对下雨的好奇心和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 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下雨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掌握生词和句子的正确发音和用法。

2. 能够通过画画、讨论等方式,描述下雨前的现象和迹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的课件、卡片和小黑板等教具。

2. 学生准备纸、铅笔等文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描绘下雨前的天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 教师向学生提问:下雨前有什么迹象?如何能知道要下雨了?3.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雨前的现象和迹象,教师记录学生的描述。

Step 2:新课呈现(2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课文《要下雨了》的图片和标题,向学生介绍课文内容。

2.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带领学生读课文标题,并解释生词和词组的意义。

3. 教师阅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跟读。

4. 教师布置学生听读课文,并用朗读的方式表达下雨前的迹象,如:雷声、乌云、大风等。

5. 学生跟读课文,表达下雨前的迹象。

6.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雨前的现象和迹象,并挑选几组学生分享讨论结果。

Step 3:课文理解(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提问:课文中主要讲述了什么?为什么大树喜欢下雨?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肯定的鼓励。

3.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重点词汇,让学生跟读并理解其意思。

Step 4:语言运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课文中的生词和词组卡片,让学生快速认读,然后用这些生词和词组造句。

2. 学生分组进行造句训练,并进行小组展示。

Step 5: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随机向学生出示下雨前的迹象图片,要求学生说出图片对应的迹象和现象。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14《要下雨了》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14《要下雨了》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14《要下雨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熟读课文《要下雨了》。

2.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领会作者传达的主旨。

3.能够准确朗读课文,并能模仿语音语调。

能力目标1.能够模仿课文中描述的动作,提高表达能力。

2.能够简单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简单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阴雨天气的感知。

2.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读懂《要下雨了》这篇课文,掌握其中的基本内容。

2.能够准确朗读和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1.学生尚未完全熟悉一些描述性的词语,如“阴天”、“漾”等,需要通过图片或实际场景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与天气相关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的变化,并引入本课的主题:阴天。

2. 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2.学生分组,共同讨论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整体意思;3.学生个别朗读课文,重点讲解词语,如“烏騅雲”、“滴答”,确保学生理解。

3. 情境再现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角色再现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理解。

4. 情感体验教师提出“怎样为阴天的树木加油?”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描绘,表达对自然的关爱和保护。

5. 总结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展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教师强调对自然的珍爱,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四、课后作业1.背诵《要下雨了》这篇课文;2.小组或个人写一段话,描述阴天时的心情或场景。

五、板书设计•课文标题《要下雨了》•生字:阴天、烏騅雲、漾、滴答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要下雨了》这篇课文展开,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意义,并加强课后的输出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培养对自然的保护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每个学生的表达机会和引导,确保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度。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教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教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学会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常用的天气词汇及其表达方式,了解较简单的天气现象。

2.情感目标:增强学生贴近自然的意识和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培养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和预测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3.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经常观察自然现象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常用的天气词汇及其表达方式。

2.难点:学生较难理解一些词汇及天气现象,如:风、雨等,培养学生对天气变化的感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大家平时观察过天气吗?看见过哪些天气呢?2.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天气不仅指晴天、阴天,还包括雨天、雪天等等,预告今天将要学习的天气类型。

2. 预习新知1.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引导他们识别图片中的天气是什么。

2.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讲述蓝天、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天气现象。

3. 理解课文1.教师阐述课文背景及要点。

2.整体阅读课文一遍,并把文中的重难点语句和单词提出,引导学生了解生字词并模仿课文的口语表达方式。

4. 呈现中心思想1.让学生听一遍课文,然后让学生说出“要下雨了”的意思。

2.谈论雨的作用,以及大雨对生活、生物带来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和爱护自然的观念。

5. 拓展应用1.学生在课堂上模拟天气变化的情况,展现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及推理能力。

2.谈论防雨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并认识到那些容易被雨淋湿的地方和物品。

3.学生们可以外出进行观察实践,记录天气变化和其它有意思的天气现象,并回来在课堂上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四、课后延伸1.学生家长和老师一起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鼓励他们共同参与到自然中,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2.通过现实天气预报,让学生了解更多更深层次的天气变化知识。

3.鼓励学生运用多样化的媒体资源,如:“环球地图集”“探险日报”等,去了解天气的变化和相关知识,同时培养他们动手创作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要下雨了》这篇课文,培养学生对天气变化的观察能力,了解阴雨天的一些特点。

2.培养学生的爱护环境意识,引导学生关心自然环境的变化。

3.通过本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要下雨了”这一天气信号。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相关的词语意义。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天气变化。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准备和课文熟读。

2.班级环境的调节,确保教学秩序良好。

3.老师准备一些图片或小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1.老师利用图片或者课文中的情境引导学生谈论天气的变化。

2.询问学生“当天要下雨时,我们会发现哪些现象?”第二部分:学习课文(20分钟)1.学生听读课文,理解要点,老师解释生字词和句子结构。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3.同学之间进行小组讨论,归纳出课文中的天气信号。

第三部分:拓展与巩固(15分钟)1.老师请学生自由讨论,说一说自己所见的一些天气变化的信号。

2.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创作一些与天气相关的诗句或句子。

3.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表演小短剧,表现出不同天气下人们的生活场景。

五、教学反馈1.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适时表扬学生的表现。

2.请学生背诵课文,巩固对内容的理解。

3.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例如画画课文中的情景或写一篇小短文讲述自己所见的天气变化。

六、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后考查等形式进行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记录学生的学习进步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七、教学反思1.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2.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更多经验丰富的案例或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以上是关于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的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案(7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案(7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案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案(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案1一、复习检查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出示生字卡检查读音并组词。

二、分析字形并记忆1.小组交流记字方法。

2.说说识记方法。

(1)读生字。

(开火车接读生字)(2)扩词。

(比一比,看谁组的`词多)三、指导书写(重点指导三个双人旁的字)四、展示评价五、课堂作业设计1.看偏旁写字。

口:()、()、()彳:()、()、()2.读句子,加标点。

(1)是要下雨了吗()(2)我正忙着捉虫子呢()(3)天气很闷()板书设计16要下雨了吗坡割闷伸喊潮往吧很虫湿虫消搬阵哗得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坡”等12个生字。

会写“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知道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等自然现象教学难点:掌握“低、游”的字形结构。

教学准备:学生按照预习卡的要求预习,教师做好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认识“坡”等12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今天老师一上课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你们最喜欢的动画片。

(播放动画片)2、动画片看完了,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有一个作家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写下来了,这就是我们的`第16课《要下雨了》。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一、板书:要下雨了4、诶,这题目“要下雨了”与“下雨了”意思一样吗?(不一样,要是将要,快要的意思。

要下雨了是将要下雨;下雨了是雨已经下来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 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 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朗读课文《要下雨了》,理解并能复述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中描写的“下雨”的情景,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

3.能正确书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关心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2.正确书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语。

难点1.理解课文中对大自然的描写,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感受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要下雨了》的分发复印件。

2.大型图片或素材展示《要下雨了》课文中的情景描写。

3.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4.生字卡片和相关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课文《要下雨了》的大图,并提出问题:“大家看图片,你们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思考,预测课文内容。

第二步:朗读课文(10分钟)组织学生跟读课文,教师解释生字生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确保学生掌握课文。

第三步:课文复述(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课文复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步:语言表达(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如果下雨了,你会怎么做?”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对环境的关心。

第五步:书写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课文生字生语的书写练习,巩固课文内容,提高字词书写能力。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爱护环境。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完成课文生字生语书写作业。

2.鼓励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情感表达能力,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也通过讨论和书写练习,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对环境的关心和爱护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责任感。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14《要下雨了》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14《要下雨了》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14《要下雨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内容,并能正确朗读。

2.能够初步领会课文中的含义,理解《要下雨了》的主题。

3.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体会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要下雨了》的内容。

2.学会运用适合课文内容的语音语调,正确、流畅地朗读。

三、教学难点1.提升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悟能力,引导学生发表看法。

四、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要下雨了》。

2.课文录音或教师自读材料。

3.黑板、粉笔、教案、学生课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天空变化,预告下雨天气。

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2.学生小组合作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解释生词、探讨课文涵义。

4.学生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分享观点。

第三步:朗读课文1.学生个别朗读练习,纠正语音语调,掌握整体节奏。

2.分组朗读,培养集体合作意识。

第四步:语文鉴赏1.师生共同探讨《要下雨了》诗句含义,启发学生发表意见。

2.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神秘的力量。

第五步: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体会,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悟。

2.评价学生表现,鼓励学生带着问题探索自然。

六、课后作业1.布置课文背诵任务,要求学生熟练背诵《要下雨了》。

2.让学生以自己的话描述下雨天气的奇妙表现。

3.提醒学生观察和记录自然界的变化。

七、板书设计•《要下雨了》•语言、节奏、观察、感悟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要下雨了》为话题,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体会大自然的变化和力量,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悟能力。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环保意识。

以上为教学设计,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及方法。

愿本节课带给学生对自然的更多理解和热爱。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读懂课文内容。

2.理解《要下雨了》这篇课文所表达的基本意思。

3.学会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构造简单的句子。

5.通过绘本、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培养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生词。

三、教学难点1.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要下雨了》这篇课文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1.课文《要下雨了》课本。

2.课文录音机。

3.黑板、彩色粉笔。

4.课文绘本。

5.与《要下雨了》相关的游戏道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让学生观察课文绘本,激发学生对下雨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下雨的经历和感受。

第二步:听说训练(15分钟)1.播放《要下雨了》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

2.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音语调。

3.老师与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简单对话。

第三步:阅读训练(20分钟)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重点理解关键词。

2.分组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3.让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创作,写几个相关句子。

第四步:拓展延伸(10分钟)1.进行与《要下雨了》相关的游戏活动,如模拟下雨、猜谜语等。

2.利用观察云朵的形状,引导学生绘制云朵画,让学生体会形象化的想象力。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1.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写一篇有关下雨的段落。

2.要求学生检查自己的作业,明天做好课文的复习准备。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要下雨了》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可以熟练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

学生通过各种互动活动,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达到了预期目标。

以上就是本节课《要下雨了》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1、教师范读;
2、逐段引读;
3、总结疑难问题,回家思考,下节课交流。
1、小组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要下雨了?用笔画一画。
1、在课文中勾画生字,读一读,认一认;
2、小组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
3、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1、自由大声读;
2、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学做小小气象员,可分别通过观察燕子、小鱼、和小蚂蚁来预报下雨;有条件的还可以观察能预报下雨的其他事物,做好记录,评出最佳气象员。
板书设计:
1 6、要下雨了
课题
16、要下雨了
教学目标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在散文诗中,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德育目标
培养观察天气及物候的能力,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美育目标
2、边听边看图,听完后说说图意;
3、在的过程中了解词义。
4、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什么地方不懂?全班交流互相解决。
激趣,了解课外知识
培养自学能力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质疑、解疑
练习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识记生字;
2、完成思考题,查阅有关天气变化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堂笔记
一、谈话激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
档为
word格
式,下
载后您
可任意
编辑修
改!)
课题
16.要下雨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结合图片和语境理解新词的意思,会用“奇怪”说话。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能够注意到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4、行为与创新:初步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使学生知道“鱼游水面,燕子低飞”是夏秋季节下雨前的征兆。

教学难

指导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

教学准备1、教、学具准备:图片、生字卡片、ppt
2、课前预习(或导学提纲):预习生字、熟悉课文
课时安

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

耕耘手记
(二次备课)
激情导入1、出示课题“要下雨了”,
比较读题,发现要字加与不
加有什么不同?提问比
较:“要下雨了”与“下雨
了”意思有什么不同?(“要
下雨了”说的是将要下雨
了,“要”是将要、快要的
意思;“下雨了”是说雨已
经下来了。

) 2、下雨前有
哪些特别的现象?我们来
学习课文。

学生对比读
课题,说说
感受。

设计
意图
抓住课题,对比句子导入,扎实基础知识。

初读整体感知,识记1、听录音跟读课文,提出
要求。

遇到不认识的字找拼
音朋友帮忙。

2、自由读,边读边想:你
读懂了什么?
学生跟读
学生自由
读,思考并
回答问题
多种形式朗
生字3、汇报:读了课文,我知
道了燕子低飞、鱼游出水
面,蚂蚁搬家,说明了要下
雨了。

4、同学们,为了更好的学
习课文,咱们先来认识一下
本课的生字宝宝,
好吗?
5、出示生字词。

(教师带读,学生分组读,
同桌互读)
6、出示生字
(1)学生自读、领读。

(2)想一想那些字音容易
读错,哪些你要提醒同学们
的?
翘舌音:伸、潮、湿、

(3)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
了哪个字?
数字加偏旁(形声字):伸潮搬消哗
组词识记多音字:闷。

想象字形。

7、去掉拼音读,组词开火读识记生字提醒注意的读音
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组词朗读巩固

设计
意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字型掌握汉字的结构,养成写好汉字的习惯。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

耕耘手记
(二次备课)
写字教学1、出示要写的生字“吗、
吧、虫”
2、观察字形“吧、吗”是
形声字,“虫”是独体字。

3、交流写字经验。

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5、讲评
观察字形
交流经验
练习写字
设计
意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字型掌握汉字的结构,养成写好汉字的习惯。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

耕耘手记
(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齐读
2、小游戏:气球
3、回顾课文,知道要下雨
的征兆。

复习生字
说出要下雨
的征兆
设计
意图
复习巩固,扎实基础知识。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

耕耘手记
(二次备课)
朗读感悟1、看来同学们的生字掌握
的不错,下面就让我们走进
课文吧。

同学们再读读课
文,想一想:课文中的小白
兔都遇到了哪些好朋友?
并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自然
段知道的?
汇报,教师相机出示图片:
小白兔遇到了小燕子。

我是从第二、三自然段知道
的。

小白兔还遇到了小鱼,
我是从第四、五、六自然段
知道的。

小白兔还遇到了小蚂
蚁,我是从第七自然段知道
的。

2、同学们说的真不错,下
面我们就和小白兔一起去
看看他的朋友吧。

1)燕子:出示图然后教师
出示兔子和燕子的对话同
学们自己读一读。

抓住问号,指导读好疑
问句,读的时候语气要上
学生自由读
课文,思考
问题,回答
汇报。

师生合作朗

回答问题
男女分角色
朗读
说自己的理

演读句子
回答问题
感情朗读对

朗读课文
联系生活,
回答问题
扬。

教师范读。

学生练习读,师生配合读。

2)听了小燕子的话,小白兔相信了吗?那么接下来小白兔又看到了那位朋友?出示小鱼图及对话。

指导朗读:
小白兔的话要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小鱼的大话要读出肯定、关心的语气。

学生练习读
男女分角色朗读
3)师:想一想,刚才小白兔听到小鱼的话它相信没相信?从哪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全班齐读。

理解“连忙”的意思,换词读句子。

演读课文句子。

4)师:正当小白兔挎着篮子往家跑时,它看见了谁?
生:蚂蚁。

师:小白兔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现在,你
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蚂蚁吧!
出示对话,学生读。

师:是小白兔告诉蚂蚁要下雨了,还是蚂蚁早就知道了?
(蚂蚁早就知道了)那么读“是”的时候语气要重些,师领生齐读。

5)小白兔听到蚂蚁的话飞快的往家跑,一边跑一边喊:生齐读
6)教师播放课件时师朗读:轰隆隆,天空响起了一阵雷声。

哗,哗,哗,
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三、总结拓展
师:看来,大雨真的来了,看黑板,说一说小白兔怎么知道要下雨了?
生:蚂蚁搬家,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

师:除了课文讲的,还有哪些动物下雨前和平时有不同的现象?
生:蛇过马路,晴蜓低飞……
师: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有许多许多,只要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的更多。

设计意图采用了各种朗读形式,让学生边读边体会疑问句的读法,通过角色朗读和情境表演,引导学生读中学,演中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

耕耘手记
(二次备课)
写字教学1.出示生字“往、得、很”,
认识偏旁。

2.观察结构,交流关键笔
画。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4.讲评
观察生字
交流经验
练习写字
设计
意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字型掌握汉字的结构,养成写好汉字的习惯。

课后
作业
设计
板书
设计


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