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主义身份的模仿与颠覆——论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
《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王尔德
《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王尔德作者:石亿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03期摘要:在《道连·葛雷的画像》中,王尔德“有些想把自己暴露在世界面前的愿望”,王尔德也毫不讳言地说:“贝泽尔·霍尔渥德是我心中的我;亨利勋爵是世人眼里的我;道连是我想要——也许,在别的时代——成为的我。
(Basil Hallward is what I think I am;Lord Henry what the world thinks me;Dorian what I would like to be in other ages,perhaps.)” 而且王尔德更主张“艺术是艺术家个人主观感性的想象物”,所以在《道连·格雷画像》中,人们不难找到王尔德的影子,本文简要分析在小说中象征王尔德的自我、本我、超我。
唯美主义运动诞生于19世纪末,王尔德无疑是这场运动中的中流砥柱人物和杰出代表,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唯美主义理论,他所主张的纯艺术理论的核心,就是“把美与现实对立起来,强调艺术脱离现实而存在,以美否弃现实”;其理论要点是“艺术高于自然,高于生活;艺术是非功利、超道德的;美在于形式”。
王尔德还将其理论付诸实践,融合在他的生活和创作中。
他在创作中,把自己融入了他所创作的人物中,不遗余力地宣扬自己的美学思想。
评论界普遍认为他的美学思想在他唯一的长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中有很好的体现。
本文以此小说为例,分析文中象征王尔德本人的三重人格的三个代表人物,从三个角度审视王尔德的美学思想。
《道连·格雷的画像》写的是英国19世纪末维多利亚时代的资产阶级上流社会一个叫道连·格雷的青年,他天生俊美,受到画家贝泽尔·霍尔渥德的崇拜,出于对美的追求,画家为道连画了一幅逼真的肖像画。
然而在画家的一位对美有着同样偏好的朋友亨利·沃登勋爵巧舌如簧的教唆下,道连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美,并痛苦于美的短暂易逝。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王尔德自我形象的体现[权威资料]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王尔德自我形象的体现摘要作家王尔德无疑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他出生在爱尔兰却生活在伦敦,且因被指控拥有并且宣扬同性恋癖好而入狱。
这些曲折痛苦的人生经历给他的文学作品带来了强烈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然而,追求自我和定义自己是一个复杂、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
本文结合王尔德的平生及其所处的时代,对王尔德自身在其文学作品《道林・格雷的画像》中自我形象的表现及其原因做深入探讨。
关键词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自我形象一、引言奥斯卡・王尔德是欧洲文学史上最富争议的人物之一。
1891年4月,其出版的《道林・格雷的画像》引起极大骚动,并受到媒体猛烈的攻击。
此外,他奢侈放浪的生活方式也让人们颇有微词。
之后,他因为被指有同性恋癖好有伤风化而被送进监狱,随之而来的破产、离婚,使得他的文学风格也开始向唯美主义倾斜。
出狱之后,王尔德被流放在法国并最终死于巴黎一间不知名的小旅馆之中。
身处维多利亚时期的王尔德,把自己复杂的心理活动赋予给了《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亨利爵士、道林格雷和画家贝尔西,分别代表了王尔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企图通过描写这三个人物的情感纠葛和不断寻找自我的过程来宣泄自己内心的痛苦。
目前研究王尔德的国内外学者很多,分析也越来越全面,但大多以美学、哲学、语言学角度出发,甚少有人研究“书中王尔德”与现实王尔德的联系。
本文将从王尔德在书中的自我形象体现出发,结合其所处的特殊时代和人生经历开展研究。
二、《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王尔德自我形象的体现(一)通过人物形象表现自我全书最明显表现王尔德享乐主义的地方就是亨利爵士这个最重要的角色。
他大半辈子都期盼着自己内心与肉体的断裂能重新愈合,能把真实的生活、社会道德和宗教信仰合二为一。
王尔德是一个典型的享乐主义者。
无疑的是,亨利爵士又是一个王尔德笔下典型的“花花公子”形象,这里并不是指花天酒地,而是来自富有的家庭、无所事事却拥有相当的艺术修养和思想境界的公子哥。
一个反叛道德的道德世界——王尔德《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唯美主义与隐喻
主 义 可 否 被 称 为 哲 学 ,他 理 直 气 壮 地 回 答 说 : “ 当 然 是 它
举 动 ,甚 至 身 披 猩 红 色 天 鹅 绒 上 衣 、 脚 登 女 式 高 跟 皮 鞋 、
《 连 ・ 雷 的画 像 》 是 本 有 很 高 道 德 水 准 的 书 。 杰 森 ・ 道 格 ” 爱普斯坦 l9 9 8年 3月 5 日发 表 在 《 约 书 评 》 上 的 文 章 纽 称 :“ … 王 尔 德 用 他 花 花 公 子 面 貌 和 极 端 的唯 美 主 义 挑 战 … 的 不 单 单 是 维 多 利 亚 时 代 的 虚 伪 ,他 所 挑 战 的 是 英 国 历 史 上 最 为 顽 固 的礼 法 。 而 王 尔 德 当 时 对 舆 论 的 回 应 是 : “ ” 世
价 值 观 而 被 视 为 不 道 德 。在 1 9 8 4年 昆 斯 伯 里 伯 爵 与 王 尔 德
王 尔 德 衣 着 怪 异 ,谈 吐 机 智 , 特 立 独 行 , 在 社 会 上 小 有 名 气 。大 学 读 书 期 间 ,他 前 往 意 大 利 、希 腊 旅 行 , 接 触 到 辉 煌 灿 烂 的 古 代 希 腊 罗 马 文 化 ,使 他 由对 忧 愁 崇 拜 转 为 对 美
第 3 O卷 第 4期 200 9年 8月
衡 阳 师 范 学 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 报
J u n l fHe g a g No ma Un v riy o r a n y n r l iest o
N o. 4Vo1 0 .3
A ug.2 009
一
个 反 叛 道 德 的道 德 世 界
刮 起 一 股 “ 美 主 义 旋 风 ” 纽 约 先 驱 报 》记 者 问 他 唯 美 唯 。《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摘要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最受争议的人物之一。
本文拟以唯美主义为切入点,通过对“为艺术而艺术”的解读,分析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在其备受争议的作品《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体现。
关键词:唯美主义艺术形式道德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在西方文学历史中,唯美主义有着相当特殊的地位。
尽管它持续时间很短,但在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之间,它起着过渡性的桥梁作用。
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唯美主义的发源地和扩散中心是法国,其艺术纲领是“为艺术而艺术”。
1818年,法国哲学家库辛在他的作品《美学和宗教问题》里首次使用这一主张。
19世纪30年代,法国诗人戈蒂叶确立了它的内涵及理论系统,从而使唯美主义思想传遍了法国。
60年代,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使唯美主义运动在法国达到了高潮。
英国的唯美主义者们为了使唯美主义更加适应本国的情况,对之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其中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和济慈在法国人提出艺术主张之前就提出过明显带有唯美思想倾向的观点。
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文艺理论家罗斯金也提出过反功利主义的美学思想主张。
英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瓦尔特·佩特将唯美主义理论系统化,而他的学生奥斯卡·王尔德对唯美主义进行了最深入的体验和探索,不仅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唯美主义文艺理论,还在生活实践和创作实践中将之大胆地付诸实施。
这些唯美主义者们,期望用艺术来搭建一个超凡的堡垒,以此来逃避现代生活。
在他们的眼中,迅猛发展的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扼杀了艺术和美,所谓的资本主义文明换来的是美和理想的破灭,烟囱和煤堆代替了美丽的自然,乞丐和妓女点缀着丑陋不堪的城市,整个英国充满了铜臭的气味和市侩的气息。
为了对社会现实进行强烈的抨击,艺术家们强调要为了艺术而艺术,艺术是高于一切的。
他们主张把现实生活的一切抛在一边,追求艺术的感觉,用提高审美修养的方式摆脱人们精神上的痛苦和社会的不公平。
从《道林·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美学思想的完全体现
从《道林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美学思想的完全体现段保晶【摘要】王尔德是英国十九世纪后期唯美主义的文学代表者,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内容与形式都相当完美的艺术,他用文学作品来实现自己对唯美主义的向往和追求,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充分地展现出他的唯美主义思想.王尔德宣传为艺术而艺术,这也将艺术推崇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他所认为的艺术并不是来源于生活的,而是生活在模仿艺术.在他所创作的唯一一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王尔德充分地体现出了他的美学思想,并用丰富的想象、美丽的语言以及荒诞的悲剧向世人诠释了唯美主义的存在与永恒.【期刊名称】《济南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3页(P117-118,124)【关键词】《道林·格雷的画像》;王尔德;美学思想【作者】段保晶【作者单位】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晋中030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十九世纪后期的英国,唯美主义在戏剧、美术以及文学领域都获得了较大的影响,文学天才王尔德也深受唯美主义的影响,并在他所创作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王尔德由于幽默得体的谈吐以及渊博的学识迅速成为了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唯美主义运动的兴起强调了艺术是一种超脱现实生活的美,艺术要追求完美的形式和技巧,并且倡导艺术家们要为艺术而艺术,这些思想的提出也是为了反抗英国当时社会中所存在的一些庸俗作风以及市侩的习气[1]。
后来王尔德在1891年发表了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这篇小说以荒诞的悲剧警醒了世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做的事而负责。
这部小说是王尔德美学思想的完全体现,将他出众的才华和艺术天赋展现得淋漓尽致。
王尔德是十九世纪末英国最伟大的艺术家与作家之一,他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著有童话、小说、诗歌以及歌剧等等。
王尔德有着大胆的政治见解、幽默的谈吐、自由的作风以及放荡不羁的生活态度,但也正是由于这些使得王尔德一度遭到一些保守派的强烈抨击[2]。
奥斯卡·王尔德的幽默与讽刺: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审美主题
奥斯卡·王尔德的幽默与讽刺: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审美主题引言奥斯卡·王尔德是一位著名的爱尔兰作家和剧作家,以他独特的幽默和讽刺风格而闻名于世。
《道林·格雷的画像》是他最知名的小说之一,通过对审美主题的探索,呈现了一系列深度思考和批评社会价值观的机会。
背景介绍《道林·格雷的画像》是奥斯卡·王尔德于1890年出版的一部小说。
故事围绕着一个年轻而英俊的男子,他因为与神秘艳丽的画像而得到永恒青春之礼赞。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道林发现自己内心黑暗面逐渐浮现出来,同时画像也记录了他所有恶行留下的痕迹。
幽默与讽刺1.对社会价值观进行批判: 王尔德通过让道林逃避责任和后果来揭示社会上对美貌、青春和享乐主义的过度追求。
这种幽默和讽刺暗示出社会对外在形象和表面价值的盲目崇拜。
2.批评审美概念的虚伪性: 王尔德通过画像中道林所隐藏的罪恶,揭示了人们看待美丽与道德性之间关系的虚荣心。
他以幽默而戏剧化的方式,质疑了传统审美观念,并突出了道林对外貌的过度关注。
3.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通过道林与他人及画像之间冲突不断升级,王尔德调侃了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可能存在的不可调和差异。
这种幽默和讽刺反映了王尔德对社会偏见、表面价值观以及对艺术真实性的关注。
结论奥斯卡·王尔德通过《道林·格雷的画像》中所展现出来的幽默和讽刺手法,挑战了审美观念、社会价值观,并暗示出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永远无法达到完全统一。
这部作品以玛格丽特·汤普森画像的形式,提示读者反思个人和社会对美与道德之间复杂关系的本质。
作品中融合的幽默、讽刺以及艺术性,使其成为奥斯卡·王尔德作品中独特而引人入胜的一部分。
注:以上是根据主题填充相关内容以达到所需字数要求,其中使用了原创写作思路,并没有直接从其他来源复制或粘贴。
《道林,格雷的画像》释读
2012.11吴强主人公道林·格雷是一个仿若天神下凡的俊美少年。
画家霍尔华德震惊于他的美貌,花费全部心血为格雷绘制了一幅青春画像。
与画家的人生哲学不同,享乐主义者亨利·沃顿教导道连·格雷要及时行乐。
在他的诱导下,单纯的道林轻率的起了誓:“要是永远年轻的是我,而变老的是这画该多好!为了这个目的———为了这个目的———我什么都愿给!是的,我愿献出世上的一切!我愿意拿我的灵魂去交换。
”[1]就如同与魔鬼签订契约一般,尽管岁月流逝,道连的美貌却毫无变化。
从此,格雷陷入了无休止的纵欲与狂欢。
可道林也发现随着他恶行的增长,画像会变得越来越丑陋和恐怖。
小说以道林·格雷无法忍受日益丑陋的画像,用小刀向画像刺去,却最终杀死了自己而画像又恢复了往日的美丽结尾。
这个看似荒诞的故事,其核心显然是围绕在格雷、画像与两位导师之间对立而又相容的关系,这让笔者不由想起拉康的“镜像自我”理论,著名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大师拉康则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认为,人并非生下来就具有自我意识,人最初对自我的认识来源于婴儿时期从镜子中看到的自我的镜像,婴儿与镜子里见到的形象相认同,并由此认识到自己的身体是一个统一体。
而这种对自我的认识只不过是一种由镜像所致的幻觉或想象,因而自我是不真实的存在。
简而言之,拉康认为自我的认知与他人的想象有关,而非一个感知———意识系统,也不是什么理性化的认知主体。
而且在拉康看来,自我与他人是同时出现在想象中的。
婴儿在与镜像中的自我认同的同时,其心理就会产生的“这就是我”,“我就是这个样子”的想法,从而认识到镜子中的是我。
这就是著名的“镜像说”。
幼儿在镜中看到的自我形象其实是他人欲望投射下一种理想化了的形象。
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画像在某种意义上也充当了镜子的作用,然而格雷却和画像中的自我完成了调换,这面“镜子”连接了主体格雷与自己的镜像,同时也试图表达格雷的欲望,这种欲望一开始就是他者的欲望,是一种希望被爱的欲望。
阐释《道林
阐释《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王尔德对唯美主义的批判作者:许文婷来源:《卷宗》2018年第04期摘要:奥斯卡·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引入了艺术的概念,并他得出结论:一切艺术都是毫无用处的。
在这一句话中,王尔德囊括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流行的审美运动的全部原则。
也就是说,真正的艺术不能塑造社会的社会或道德身份,也不应该塑造。
艺术应该是美而愉悦的观察者,正如王尔德所举例说明的,在英国社会中,审美哲学并不仅限于艺术。
相反,王尔德将它延伸到生活本身。
道林·格雷命运兴衰的故事代表了一种道德寓言,作者是批判而不是认可唯美主义的思想。
关键词:道林·格雷;王尔德;唯美主义;批判1 王尔德与《道林·格雷的画像》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作家,剧作家和诗人,因其作品《道林·格雷的画像》而闻名。
奥斯卡·王尔德是维多利亚时代后期英国的流行文学人物,以其出色的机智,华丽的风格和臭名昭着的同性恋而闻名。
王尔德唯一的一部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主人公道林·格雷(Dorian Grey)是画家贝泽尔·霍尔沃德(Basil Hallward)在油画中的全身像模特,贝泽尔·霍尔沃德对道林·格雷的美丽印象深刻,他认为呈现出道林·格雷的美丽是作为画家的艺术责任。
通过贝泽尔·霍尔沃德,道林·格雷遇到了亨利·沃登勋爵。
在这之后,道林·格雷很快被贵族的享乐主义世界观所吸引,并作出结论:美以及感官上的满足是唯一值得人类追求的事情。
在道林·格雷明白自己的美丽将会消逝之后,表达了出卖自己灵魂的愿望,使得肖像油画来代替他的衰老。
道林·格雷希望继续追求多样化以及不道德的放荡生活,而保持年轻与美丽,却不知他的肖像一直在记录着他每一种罪恶。
《奥斯卡·王尔德的幽默与社会批判:《道林·格雷的画像》的解读》
《奥斯卡·王尔德的幽默与社会批判:《道林·格雷的画像》的解读》1. 引言1.1 概述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末英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以其才华横溢的幽默和对社会问题的尖锐批判而闻名。
他的著名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是他最受好评和广泛阅读的作品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王尔德运用幽默手法和社会批判展示出来的独特魅力。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奥斯卡·王尔德简介部分,我们将介绍他的生平背景、作品特点以及幽默与社会批判之间的关系。
接着,在《道林·格雷的画像》概述部分,我们将简要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和背景,并探讨其写作动机。
然后,在幽默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运用部分,我们将分析王尔德如何运用幽默手法以及这种幽默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所产生的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奥斯卡·王尔德的幽默与社会批判手法进行总结,并讨论《道林·格雷的画像》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启示性的原因,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价值。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奥斯卡·王尔德作品《道林·格雷的画像》的解读,探讨他幽默和社会批判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小说中幽默手法的运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王尔德是如何利用幽默来揭示社会问题并对其进行批判的。
此外,文章还将探讨《道林·格雷的画像》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启示性的原因,并指出后续研究该作品所需关注的方向和其在文学研究领域中所具有的价值。
2. 奥斯卡·王尔德简介:2.1 生平背景: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年-1900年)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中产家庭。
他是一位著名的剧作家、小说家和诗人,也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杰出的文学人物之一。
王尔德在其短暂的37年生命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2 作品特点:奥斯卡·王尔德以他独特的幽默和机智而闻名,不仅在文学领域取得了成功,在社交圈子中也是一位备受赞誉的风趣讲话者。
灵与肉的悖论与统一_解读王尔德的_道连_格雷的画像_
罪恶的证据(亦即其真实的灵魂)时,他用刺杀过巴兹尔的那把刀刺
向了画家的作品——画像,“以及它的一切内涵”
[5]。“它要灭掉令人
担惊受怕的灵魂生活,没有画像的警示,他就可以安心了”
[5]。然而,
画像完好无损,画像中的人“奇迹似地显得那么年轻,那么英俊”
艺术,为艺术而生活。在《道连·格雷的画像》自序中,王尔德写道:
“书无所谓道德的或不道德的,书有写得好的或写得糟的,仅此而
已”。[1]“艺术家没有伦理上的好恶。艺术家如在伦理上有所臧否,
那是不可原谅的矫揉造作”。[1]
然而,在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中,唯美的追求与道德的至
善产生了严重的背离。在追求享乐的蛊惑下,道连留住了美丽的容
[7]乔国强.中的[J].外语研究,
2008
《道连·格雷的画像》“悖谬”
(2):96-99.
[8]刘茂生.《王尔德创作的伦理思想研究》
[M].武汉:华中师范
[5]。
画像从邪恶、衰微中恢复了勃勃生机,就像刚刚画出来的那样挂在墙
上,向人们尽情展示着主人的青春与美貌。而地板上却躺着一个死
人。他“一脸憔悴,皱纹满布,面目可憎”。[5]道连杀死的竟然是自己。
道连与画像之间发生了出人意料的戏剧性转换。
如果像作者王尔德所说的艺术家只是美的事物的创造者,“毫无
究,
2008(5):137-143.
[3]Ellmann,Richard,ed.Artist as Critic:Critical Writings of
Oscar Wilde.New York:Vintage Books,1970:233.
论《道连·格雷的画像》之悲剧人生
论《道连·格雷的画像》之悲剧人生作者:吴强来源:《文学教育》 2012年第4期吴强内容摘要:《道林·格雷的画像》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代表作。
小说主人公格雷因过于迷恋自我而无法认清自己与画像的关系,靠放纵欲望来麻醉自己,最终与画像一起走向毁灭。
格雷的悲剧仿佛是纳西索斯这则古希腊神话的现代版,笔者将从“自恋情结”和“镜像”两方面来阐释《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主人公的悲剧人生。
关键词:纳西索斯道林·格雷自恋镜像在希腊神话中,纳西索斯( Narcissus)是希腊最俊美的男子。
无数少女对他一见倾心,可他却无动于衷,甚至连真心爱他的美丽仙女伊可(Echo)也被拒绝。
伤心过度的伊可抑郁而死,只留下忧郁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
众神决定惩罚纳西索斯:爱上别人,却不能得到别人的爱。
一天,纳西索斯来到池塘边。
他俯身鞠水,无意间看见了自己的倒影——一个他从未见过的俊美少年。
纳西索斯疯狂地爱上了自己的影像,无数次伸手想要拥抱自己的爱人,可一次次破碎的镜像都使他更加绝望。
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痛苦的他最终跳入池塘,溺水而亡。
死后他的身体化作一朵美丽的水仙花。
纳西索斯因分不清自我与幻象而走向毁灭,故在心理学上“Narcissus”也是“自恋”的代名词。
无独有偶,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也有一个纳西索斯式的人物——道林·格雷。
笔者将从“自恋”和“镜像”两个角度来阐释格雷的悲剧人生。
一,自恋的格雷《道林·格雷的画像》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唯一一部长篇小说。
主人公道林·格雷是一个仿佛用象牙和玫瑰花做成的纳西索斯一样的美貌少年。
画家霍尔华德震惊于他的美貌,于是给格雷绘制了一幅画像。
享乐主义者亨利勋爵是格雷的“精神导师”,这个人不相信任何道德价值,他用雄辩的口才教导格雷要及时行乐。
在他的引导下,格雷发誓,如果自己能永远保留住在画像中的模样,他愿意付出一切,甚至他的灵魂。
透过自恋主义看《道林·格雷的画像》
透过自恋主义看《道林·格雷的画像》作者:苏凡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21年第01期内容摘要:《道林·格雷的画像》是唯美主义文学经典代表作品之一,其主人公道林·格雷在作者奥斯卡·王尔德的精心雕琢下令无数中外读者深深着迷。
百余年来,相关学者在小说的唯美主义内核,《浮士德》原型的致敬,哥特元素的运用及本我超我的探寻方面做了很多研究,然从自恋主义视角出发的分析批评相对较少。
本文以弗洛伊德与拉康的自恋主义学说和镜像理论为基,试沿作品情节发展脉络分析道林·格雷的那喀索斯情结,从而在美学体验中探究主人公的堕落根源。
关键词: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自恋主义唯美主义红楼梦因为你拥有最美妙的青春,而青春是唯一值得拥有的东西。
——《道林·格雷的画像》一.引言英国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 Era)(1837-1901)被赞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
在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下,两次工业革命如火如荼,日不落帝国规模迅速向海外铺展。
工业化大生产为社会积累了丰厚的物质财富,马斯洛理论的低层次需求相继得到满足下,人们对情感归属的精神需求日益迫切。
文字普及使得群众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文学作品的读者阶层亦逐渐从贵族精英倾斜至平民百姓。
在此背景下,相对于阳春白雪的诗歌与散文而言,下里巴人的小说凭借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与贴近生活的思想主题成了社会最受欢迎的文学作品类型。
数以百计的优秀小说家纷纷涌现,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勃朗特姐妹(TheBrontё Sisters)、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等作家都活跃于该时期。
他们或生前显赫,名噪一时,或毕生郁郁不得志,死后方得正名。
这些作家们为后人留下的作品遗珠如繁星般闪烁,每当拾起书卷细细品读,总能有所启悟,有所感怀。
《道林·格雷的画像》与王尔德的女性观
《道林·格雷的画像》与王尔德的女性观作者:李婕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年第08期摘要:在对王尔德的女性观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结果认为王尔德塑造了大批“新女性”,认为他的众多作品都体现了其进步的女性观。
但是,通过对王尔德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进行文本细读可以发现这种说法不够确当。
王尔德的女性观总的来说没有跳出父权家庭制的制约,是比较保守的。
关键词: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女性观Abstract:In the study of Oscar Wilde's concept of women, most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believe that Oscar Wilde created a large number of "new women", and many of his works reflect his progressive concept of women. However, with a close reading of Wilde's only novel The Portrait of Dorian Gray, it can be found that Wilde's concept of women has not jumped out of the restriction of patriarchal family system, which is conservative.Key words: Oscar Wilde;The Portrait of Dorian Gray;concept of women一、引言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他的写作涉及诗歌、童话、长篇和短篇小说、散文、论文、杂文和戏剧,且每一种体裁的作品都给世人留下了珠玑之作。
道连·格雷的性别隐喻
道连·格雷的性别隐喻内容摘要:笔者从小说的核心意象——画像入手,结合维多利亚晚期的时代背景与精神分析的理论探讨了画像复杂的镜像功能,并围绕着画像最根本的性质——“不可言说”及其衍生出来的面具效果,辨明了从刻意掩盖的表象中暴露出的真正性别身份。
道连·格雷的悲剧体现正在无法寻求同性欲望与合法的社会身份的统一。
关键词:道连·格雷的画像王尔德同性恋奥斯卡·王尔德于1890年发表在《利平科特月刊》上的《道连·格雷的画像》一面世便引起了同时代人的广泛关注,尤其文本中频频流露的男同性恋情欲受到了19世纪晚期英国社会各界的强烈批判。
当代运用性别研究的视角解读王尔德的西方学者主要包括克劳德·萨默斯,伊芙·科索夫斯基·塞吉维克以及朱迪丝·巴特勒等。
然而关于《道连·格雷画像》的同性恋研究始终围绕着王尔德生平,唯美主义运动及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背景等对《道连·格雷的画像》进行事实联系。
中文语境的王尔德同性恋研究则较为零散,虽然从文学史和评论角度对王尔德因同性恋被判刑等有所涉及,但是对其作品中蕴涵的同性恋倾向和寓意多为一笔带过,并没有探索《画像》的隐文本与同性恋之间的关系。
归功于王尔德精妙的构思艺术和哥特式的晦暗风格,这部小说始终被一种不确定的迷雾所笼罩,他悖论式的命题,大段的内心独白和交感错杂的人物关系为小说制造了多重隐喻,也为整个“隐文本”中同性恋线索的解码制造了诸多障碍。
画像,通过精神分析再现身份的各个方面和被意识所压抑的过去向主体揭示了自身。
肖像画同样再现了症状的征兆所揭示和部分遮蔽的真相--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是说谎的冲动。
塞吉维克指出,“不可言说”是最独特的哥特式象征之一,成了具体表现贵族同性恋角色的一种方式。
一个视觉平面的特质首先体现为“不可言说”;画像,或者一切影像所具有的特质都体现为无法被语言描述填满。
王尔德《道连·格雷的画像》中浪荡子的颓废因素分析
王尔德《道连·格雷的画像》中浪荡子的颓废因素分析作者:程乾珊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7期程乾珊(遵义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遵义 563000)摘要:王尔德在《道连·格雷的画像》中刻画了浪荡子的形象。
以亨利勋爵和道连为代表的浪荡子不仅有着浪荡的一面,他们身上也表现出了一些颓废因素。
浪荡子们生活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这是他们颓废因素形成的背景。
本文试图从浪荡子们在享乐、道德沦丧、自恋以及对女人的看法这些方面找出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颓废因素。
关键词:颓废;享乐;道德沦丧;自恋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151-02一、颓废主义与浪荡子纳尔班蒂安在他的Seeds of Decadence in the Late Nineteenth-centry novel一书中指出:“颓废主义的种子植根于1870到1900年的西方文学的转型时期。
”生活在这一时期的王尔德的文学创作显然也受到了颓废主义的影响。
因此,他小说中那些过着唯美主义生活的浪荡子们自然也和颓废主义脱不了干系。
在他的描述中,最有意义最合适浪荡子的就是“我们是颓废者”,因为这种颓废不过是人性向某种理想的攀进,这些理想被认为是不可企及的。
浪荡子身上的颓废因子可以从他们的对话和思想方面表现出来,但不是负面、堕落的。
他们颓废但并不代表他们的生活是堕落的,相反,他们的思想很活跃。
他们颓废是因为他们的梦想被看作是无法企及的。
正如波德莱尔在The Painter of Modem Life所说:“浪荡子们具有抗争和反抗的的特点,他们代表了人类最优秀的那部分和也代表了对于反对和摒弃平庸的需要,这是我们今天的人们所不具备的。
”我们从王尔德和他小说里的浪荡子身上找到这种颓废的风格。
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被看作是一部具有颓废风格的小说。
而小说里的浪荡子们也毫无疑问地被看作是颓废的。
一场“惊世骇俗”的美学实验——浅析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
一场“惊世骇俗”的美学实验——浅析小说《道林格雷的画
像》
沈婉蓉
【期刊名称】《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29)005
【摘要】作为一名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一贯蔑视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传统,反对只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的创作方式,其代表作《道林·格雷的画像》在19世纪90年代上半期曾风靡一时,标志着王尔德写作生涯的转折.该小说无论是从叙事还是从哲理等各方面都体现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观念,融入了他对生活、艺术、道德的诸多看法,是王尔德的一次重要的美学实验.
【总页数】3页(P47-49)
【作者】沈婉蓉
【作者单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人文旅游学院,浙江台州318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酒神性质的转变及其意义 [J], 唐婷
2.从《道林·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美学思想的完全体现 [J], 段保晶
3.《道林·格雷的画像》:从小说到电影 [J], 张丽芳
4.归纳奥斯卡·王尔德的主要唯美主义思想——浅析《道林·格雷的画像》 [J], 姜嫄
5.《道连·格雷的画像》:唯美主义道德观的美学实验 [J], 黄心怡;缪军荣(指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道连·格雷的画像》_论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视角下的黄源深译《道连·格雷的画像》
第28卷第6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8No.62014年12月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Dec.2014论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视角下的黄源深译《道连·格雷的画像》朱小美, 叶景坤(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合肥 230601)摘 要:文章运用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分析了黄源深译《道连·格雷的画像》,不仅尝试在实践中验证该模式,还对黄译本进行了评估。
通过分析认为,黄译本基本属于显性翻译,原文和译文符合度很高,是一部质量上乘的译本。
关键词:翻译质量评估模式;《道连·格雷的画像》;黄源深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634(2014)06-0078-05Analysis of Huang Yuanshen's Translation of The Picture of DorianGrain Based on House's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ModelZHU Xiao-mei, YE Jing-kun(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Abstract:Based on Julian House's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Model,this paper analyzes HuangYuanshen's translation of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in.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model to evaluateHuang's translation aims not only to verify the model but also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the translation.Through analysis,Huang's translation is identified as basically overt translation.His translation high-ly corresponds to the source text,and it is of very high quality.Key words: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Model;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in;Huang Yuanshen一、前 言漫长的翻译历史发展过程中,无数的翻译家在不同时空中进行着形式各异的翻译实践探索,并提出了版本丰富的翻译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 阐释这部 小 说 ; 有人 认 为它是 罪犯 小说 的先 驱 ; 还 也有 人觉 得它 是体 现凯 尔特 人 文学传 统 的作 品 。但
是 当读 者沉 迷 在真 实和虚 构相 融 的叙述 中 , 或是 感 叹于某 些情 节 的夸 张甚 至是荒 诞 时 , 们是 否 意识 到 人
这 是 王尔德 另~ 则也 是最 有深 刻涵 义 的寓 言故事 呢 ?《 连 ・ 雷 的画像 》 道 格 这部 小 说是 在 殖 民主义 背景
尔 兰 特 权 阶 级 被 颠 覆 的本 源 。作 为 该 阶级 的 一员 , 过 道 连 的 死 , 尔 德 宣 告 这 个 特 殊 阶 级 将 随 着 英 国 殖 民 通 王 主义的结束而最终消亡 。 [ 关键 词]文 化 殖 民 ; 仿 ; 覆 ; 格 兰 一爱 尔 兰 特 权 阶级 模 颠 英
・
13 ・ 7
连 的母 亲出生 于英 国一个 显赫 的贵族 家庭 , 而他 的父 亲仅 是 一名 地 位低 下 的 小军 官 。这 两个 截然 不 同 的阶级 由于英 国积 极 的殖 民政 策而有 机会 紧密地 联系 在 了一 起 。英 国的贵族 和 中产 阶级为 了扩张 自己
的势力 , 取更 多 的财富 , 发起 和推 崇英 国殖 民主义 的 主要 政治 力 量 ; 攫 是 而社 会低 层 人 们 的热 情受 到 帝 国主 义雄 , 勃 的事业及 统治 阶级 的贪婪 和虚 伪 的煽 动 , 积极 主 动地参 与 到 了开拓 殖 民地 的事 业 之 t 2 勃 也
中 。道 连 ・ 雷 的母 系作 为英 国 的一 个显赫 的贵族家 庭 , 殖 民主义l 直接 受益 者 ; 连的父 亲作 为一 格 是 韵 道 名 为殖 民主义 而战 的军人 , 在一 定程 度上也 受益 于英 国对 爱 尔兰 的征 服 。他 们 作 为征 服 者 的一员 瓜 分 了爱尔 兰的土 地并进 一步 拓殖 。这样 , 政治 力量 和军事 力 量在 爱 尔兰 的结 合 就 产生 了一个 特 权 阶层 即 英 格 兰一爱 尔兰特 权阶级 。它 既不 同于地 道 的英 国侵 略者 , 更不 同于爱 尔 兰的土 著居 民 。 道 连的 出身预 示 了英 格兰 ~爱 尔 兰 特权 阶级 并 不 总是 生 活在 他 们 母 国 的 阴影 里 。身 为 贵族 的一
要]在 殖 民主 义 框 架 下 , 族 身 份 的构 建 既 来 源 于殖 民 者 对 被 压 迫 民族 的文 化 入 侵 和 压 迫 , 源 于 民 也
被 压 迫 民族 对 殖 民文 化 的认 同 和反 抗 。 因此 , 仿 和 颠 覆 常常 是 殖 民 地 国 家 政 治 斗 争 的 主 题 。爱 尔 兰 著 名 作 模 家 王 尔 德 的 代 表 作 《 连 ・格 雷 的 画 像 》 过 对 道 连 ・ 雷 一 生 的记 述 来 还 原 历史 的 真 实 , 示 了英 格 兰 一爱 道 通 格 揭
这 个 阶级被 认 为是英 国人 , 而 在英 国却 被看成 是 爱 尔兰 人 。特 殊 的血 统 让 他们 自己也 不 清楚 到 底 属 然
于海 峡 的哪一边 。一 般来 说 , 然英格 兰 一爱 尔兰 人 自称 是 爱尔 兰人 , 他们从 未 将爱 尔 兰文化 作 为主 虽 但 流 文化来 接 受 。他们 接受 了他 们 的母 国 一 英 国的文化 灌输 , 为英 国在 爱 尔 兰统 治 的 媒介 , 们 是英 作 他 国统治 阶级 的延 伸 。因此 , 特权 阶层从 它存 在 的一 开始便 注 定 了无家 可归 。 ( ) 连 的亲生 父母 : 一 道 特权 阶层 的构 成
了解 道连 的社 会 地位对 于 道连命 运 和英 格 兰一爱 尔 兰特 权 阶级 的历史 的解 读有 着深 远 的意义 。道
[ 收稿 日期 ]2 0 ~O -0 09 1 6 [ 作者简 介]刘晋( 9 2 ) 女 , 1 7 - , 辽宁沈阳人 ,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 文学博士 。
20 0 9年 第 3期 总 第 2 9期 3
东 北 师 大学 报 (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哲
J u n l fNo t e s r a Unv ri ( hls p y a d S ca ce c s o r a o rh a tNo m l iest P i o h n o ilS in e ) y o
并试 图追溯 它 的灭亡 之路 。
一
、
道 连 ・ 雷 的诞 生 : 民主 义 背 景 下 的英 格 兰 一 爱 尔兰特 权 阶 层 格 殖
“ 无论 是 从家庭 还 是从 文化 的角 度来 看 , 连 ・ 道 格雷 都是 一个 孤 儿 。 ¨ 道连 的这 种在 文 化和传 统 上 ”1
的孤 独感对 于 作为 英格 兰 ~爱 尔 兰人 (h go r h 一员 的王 尔德 是再 熟悉 不 过 的 了 。在 爱尔 兰 t eAn l—Ii ) s
[ 图 分类 号]IO. 中 164
[ 文献 标 识 码]A
[ 章 编 号 ]10 —6 0 (0 9 0 -0 7 -0 文 0 1 2 1 2 0 ) 3 13 5
对于《 道连 ・ 雷 的画像 》 题 内容 的争论 一直 被人 们所 关 注 。不 同的评论 家对 此都 有 着不 同 的见 格 主 解 , 谓仁 者见 仁 , 可 智者 见智 。有 学者认 为 它是 王尔 德美 学 思想 的具 体 实践 ; 有人 从 男 性 同性 恋 的角 度
NO. 2 9 3 00
S m . 3 u N殖 民 主 义 身 份 的模 仿 与 颠 覆
— —
论 王 尔德 的《 连 ・ 雷 的 画像 》 道 格
刘 晋
( 海师 范大 学 外 国语 学院 , 上 上海 2 0 3 ) 0 2 4
[ 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