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第九章1015

合集下载

发展经济学_Microsoft_Word_文档

发展经济学_Microsoft_Word_文档

发展经济学第一章发展中国家和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为主要对象。

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用性,又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边缘性的新兴经济学科。

过去发展中国家被西方国家称为落后国家或传统国家,与之相对的是所谓的先进国家或现代国家。

落后国家又称欠发达国家。

与发展中国家这个称谓同时经常使用的还有第三世界国家。

所以也把发展中国家称作南方国家,而把发达国家称作北方国家。

贫困无疑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特征。

那就是穷。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发展中国家普遍生活水平低,收入差距大。

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低下。

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高,平均寿命低。

发展中国家的失业率高,劳动力利用不充分。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现象。

发展经济学核心:传统的发展概念基本上把发展当作一种经济现象,认为人均收入的增长和迅速的工业化是发展的最重要的涵义。

论述题。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二者关系。

经济发展涵义。

如何发展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相互联系但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没有经济增长就不能取得经济发展,所以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但是有了经济增长并不能保证一个国家获得经济上的发展。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商品和劳务的增长,但是经济发展在发展经济学中一般是指不发达国家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是除了经济增长以外,伴随着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法律的发展变化,思想观念更新的伟大变革,是国民经济发生的质的飞跃。

发展中国家获得经济发展必须发生多方面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分配的改善;随着经济增长,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文教卫生事业发生了显著变化,预期寿命有所延长,医疗卫生设施和服务进一步扩大,适龄青少年入学率提高,成人识字率提高等等;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失衡的状况有所改善。

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和衡量比较有代表性的经济发展指标之一是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

三个指标分别为人们在一岁时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识字人数的比率。

发展经济学第九章

发展经济学第九章

●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提高,技术转移已
能力转移为根本目标
●技术引进的同时重视国内的研究开发工作,
并以此为核心构建本国的技术进步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所谓国家创新体系, 就是公共和私人部门中的组织结构网 络。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 充分发挥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 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 效互动的社会系统。
◆技术扩散
☆含义:一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分类: ●依据技术引进国所引进的技术在移出国使
用层次的不同: 垂直转移:A基础→B应用 水平转移:A生产→B生产
◆中性技术进步的分类: ☆分类标准:设定的前提条件 ☆希克斯中性: ●前提:资本——劳动比不变。 ●主要内容:在上述前提下,使得利润 和工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不发 生变化的技术进步。
●具体情况: 设:MPk(0):技术进步亲资本的边际产出。 MPk(1):为技术进步后资本的边际产出。 MPL(0):为技术进步前的劳动的边际产 出,MPL(1):为技术进步后的劳动的边 际产出。 若:A、MPk(1)/MPL(1)= MPk(0) /MPL(0):中兴技术进步。
●中间技术的含义:介乎于初级与高级,原
始与现代之间的技术
●特点:
①劳动密集型 ②生产效率远高于粗糙技术,而比高端技术 的成本要低的多 ③在应用、管理、维修等方面的问题容易解 决,能顺利适应发展中国家的环境
●优点:
①富于人性与创造性 ②小规模生产对自然环境危害小 ③有助于解决失业
●问题:中间技术容易让发展中国家长 期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并要求工 人有较高的技能。不利于改观现有的 国际经济秩序。
◆技术选择的标准:
☆高产出标准 ☆社会极限性生产标准 ☆高积累率标准 ☆时间系列标准 ☆技术进步关联作用标准 ☆相容性标准

《发展经济学》全套课件

《发展经济学》全套课件

《发展经济学》全套课件第一部分:导论一、发展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减少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提高社会福祉等问题。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强调多学科交叉和综合分析。

二、发展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发展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许多国家刚刚摆脱殖民统治,面临着重建经济和社会的任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经济学家们开始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并逐渐形成了发展经济学这一学科。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方法也不断创新。

三、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包括:1. 新古典主义发展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主张通过自由市场、私有产权和对外开放来实现经济增长。

2. 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结构性的问题,如市场失灵、资本短缺、技术落后等,需要政府干预和引导来实现经济发展。

3. 新制度主义发展经济学:强调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制度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

4. 新增长理论:关注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和知识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张通过教育和研发投资来提高经济增长率。

四、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1. 定性分析: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

2. 定量分析:利用统计数据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3. 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分析,揭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4. 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五、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中国的发展经济学研究注重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强调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

发展经济学第九章1015

发展经济学第九章1015

制度的功能
降低交易成本 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 提供给人们关于行动的信息 为个人选择提供激励系统 能约束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 减少外部性
二、制度变迁
(一)制度与组织 制度是比赛规则,组织是参赛者。 (二)制度变迁的过程
相对价格的变化是制度变迁的主要源 泉。相对价格的变化主要是企业家行动的 结果。
二、交易的收益与成本
2. 交易成本
由于人的理性能力有限,他不可能对 复杂的、不确定的环境一览无余,不可能 获得关于现在和将来的全部信息。在这种 情况下,投机取巧行为就有了生存空间。 为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害,需要投入时间、 精力和金钱等资源,也就是说,要支付成 本。
二、交易的收益与成本
2. 交易成本
扬格的结论是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而市 场规模又取决于劳动分工。经济进步的可能性就存 在于上述条件中,影响经济进步的因素因此要到影 响劳动分工的因素中去查找。
二、交易的收益与成本
1. 交易的收益
交易的收益就是实现分工的收益。
在通过市场的交易中,双方能够从交 换中获得利益。
在组织内部的交易中,交易是分工所 形成的比较优势以及专业化的获取、积累 的知识联合起来。
三、制度与经济发展
2. 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是关于产权安排、交易费用 和资源配置效率三者之间关系的定理。 科斯定理: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不管权利
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 间的谈判都会导致使这些财富 最大化的安排。 科斯第二定理:在交易成本为正的现实中,交 易成本大小,经济效益高低直 接取决于产权界定的合理程度, 初始权力再配置的合理性至关 重要。
1993-2005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 2006-2020年:逐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托达罗发展经济学第九章

托达罗发展经济学第九章

Copyright © 2006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9-8
第三世界土地制度的结构


世界农业的两种类型 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农民型的农业
– 拉丁美洲和亚洲: 相同点和不同点 – Latifundio–Minifundio 模型 (见9.4表)
9-18
农业发展经济学: 由传统农业向商业化农业转 化


自给农业:规避风险,不确定性,和生存 向复合型和多样化农业转化 从分散化向专业化转化:现代商业化农业
Copyright © 2006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9-19
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战略走向
土地改革
大庄园 中型农场 Minifundio 混合农业
Copyright © 2006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来自9-21概念回顾

放债人
顾客 人均农业产量 人均食品量 价格商标 生产率的差距


9-16
Figure 9.4
Copyright © 2006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9-17
Figure 9.5
Copyright © 2006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第9章
农业转型和农村发展
Copyright © 2006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九章 --社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九章 --社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读书汇报——发展经济学
第九章 社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本章框架
社区的经济功能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组织 社区的经济理性:菲律宾村庄的视角 市场发展中的社区 社区、市场和国家的最优组合
社区的经济功能
市场、国家和社区
市场
以价格为导向协调在自由交易过程中追逐利润的个人活动,从而使私有品 的成产和消费达到社会最优的组织(同时也是制度)
研究问题
相互帮助的社区原则是一个错觉或一个仅仅在口头上说说而没有控制经济 活动的实际能力的道德法则?或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社区已经被引入村庄的 市场经济破坏了呢?
社区的经济理性
农民的劳动雇佣
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案例
社区的经济理性
农民的劳动雇佣
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案例
菲律宾的雇工劳动力投入比重高达70% 而平均规模相似的日本却仅仅不到10%
佃农则以他和家庭的忠实服务,包括节日期间自愿为地主家做家务来回报 这种关系在收集质量信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这种关系下做不道德或不
诚实事情的预期成本,会因被另一个当事人发现后危机所有的交易而变得 非常大,所以减少了被欺骗的机会
社区的经济理性
本部分研究问题
传统观点
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动力是个人追逐私利,而社区的原则是保证其所有成 员的生计而相互帮助。因此,在社区中,追求个人利润和效用最大化的经 济理性是不起作用的
家庭农场:最小的社区单元
以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信任为基础,克服了监督雇佣劳动力的内在困难 能够使用在外几乎没有就业机会的妇女、儿童和老年劳动力 尽管他们贫穷,但并不意味着小的家庭农场没有效率,如果把他们整合为
大的农业单位,农村部门的生产率和生活标准都将下降 证据:中国的人民公社制度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发展经济学 第九章

发展经济学 第九章

一、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1. 产品贡献 2. 市场贡献 3. 要素贡献 4. 外汇贡献
1.产品贡献
非农业部门的扩大以农业发展为前提。农业不仅要为所 有部门的就业人员提供食物,而且还要为某些工业部门如纺 织业提供原材料。前者是农业部门的粮食贡献,后者可称为 原料贡献,合称为农业的产品贡献。
2.市场贡献
“联系效应”理论: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 可分为“后向联系”和“前向联系”两种形式。一国在选择工业化模 式时,应当选择联系效应大的产业优先发展,以加快发展进程。
“进口替代”原则:是指一国应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 口,促进本国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 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
刘易斯并不认为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假设是普遍适用的。他认为,这 一假设对于英国和西北欧并不正确。它也不适用于非洲、拉丁美洲和 某些发展中国家。对埃及、印度或牙买加等国的经济来说,则是一个 适用的假设。
传统部门劳动力状况
生产的产品用于部门内部消费,生产投资非常少, 不存在工资劳动力者,生产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生存。 人均收入维持在生存水平上,仅仅能保证人口的再 生产(土地收益递减规律和马尔萨斯的人口规律)。 存在大量的零值劳动力和不充分就业劳动力,这些 隐蔽性失业劳动力(disguised unemployment)成为现 代工业部门的“劳动力储存库”(labor reservoir)
不平衡增长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应有选择地在某些部门进行投资,通过 其外部经济使其他部门逐步得到发展的经济学说。 赫希曼从主要稀缺 资源应得到充分利用的认识出发,提出了不平衡增长。汉斯·辛格、金 德伯格、罗斯托等人都主张这一理论。
二、赫尔希曼的不平衡发展理论

发展经济学5—9章

发展经济学5—9章

在1943年提出
罗森斯坦一罗 认为基础设施和需求的不可分性,微小投资根本无法启动停滞 丹大推进理论 的经济。
投资必须一次性的达到一个较大的规模,而且要对国民经济各 个部门同时进行投资,才能实现工业化。
9
(二)对资本重要性的实证分析
自1960年代以来,由于物质资本使用效率较低,经济增长并未达到预定 目标,发展经济学家开始对上述“唯资本论”展开了批评与质疑。
平,这样,就出现了一个低水平陷阱。
要从这个陷阱跳出来,必须作出最低限度努力,或所谓“临界 的最低努力”,
即通过大规模投资以跳出贫困恶性循环,使提高人均收入的力 量超过降低人均收入的力量,使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与人口 增长的速度。
8
罗斯托起飞理 论
1960年。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具有10 %以上的投资增长率,二是要建立主导产业部门,三是工农业 要平衡增长。第一个条件是首要的。
发展中国家的资本积累不重要的看法是非常错误的。
希克斯(John Hicks)
对西方国家增长来源的计量研究低估了资本形成的贡献。
因为知识重要进步是凝结在新资本中,把资本形成与技术进步 区分开来可能会导致对资本形成贡献的低估。
安德森(
Dennis Anderson)
说技术进步是一个“余值”没有证明,在缺乏投资的情况下, 发展中国家是怎样能够实现技术进步的。
10
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函数研究
麦迪逊(A. Maddison)
纳迪利(M. Nadiri)
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人力资源、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本资 源三大类。
22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1950—1965年的15年间,经济增长率 平均为5.55%,
其中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5%,资源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是10%,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55%。

发展经济学-整本书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ppt(最新)

发展经济学-整本书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ppt(最新)

哈罗德-多马模型: 均衡的稳定性问题
“刀刃上的均衡”
– 实际的资本-产出比率与企业家意愿的资本-产出比率 不一致。
– 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不一致。 – 当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发生偏离时,不但不
能自行纠正,反而会产生更大的偏离,使经济过度扩 张或收缩。
决定的自然增长率与有保证的 增长率不一致。
哪些国家是发展中国家
要确定哪些国家是发展中国家,一个比较方便的 办法是先弄清楚哪些国家是发达国家。 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常被人们称为 “发达国家俱乐部”。不过有些发达国家(地区) 并不是OECD成员,也并非所有OECD成员都是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 经济中并不存在任何一种机制使这两种增长率必然相 等。
哈罗德-多马模型:政策含义
以简洁的方式强调了储蓄和资本形成对经 济增长的决定作用。 仅靠市场的作用很难达到经济的动态稳定 和充分就业增长。 被广泛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增长计划中。
哈罗德-多马模型:局限
固定要素比例生产函数假设
– 资本与劳动能否相互替代,并非技术问题而是经济问 题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综合发展指标
优点:较为全面地反映发展状况 缺点:
– 计算起来较为困难 – 子指标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 各项子指标的权重并无理论根据
– 市场分割 – 交易成本过高 – 缺乏法律和其他制度的支持
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较高, 压抑了市场发育。

自学考试发展经济学章节重点

自学考试发展经济学章节重点

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二战之后发展起来,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和规律的,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用性,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边缘性的新兴经济学科。

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亚非拉相对于现阶段已实现工业化的工业发达国家来说,把从原来殖民地、半殖民地演化而来的现阶段尚处于贫穷落后或不发达状态,并进行经济发展和较大程度提高实际收入水平,以摆脱相对不发达状态的国家,统称为“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Country)或“欠发达国家”(Less-developingCountry).需要理解:之所以普遍的被称为发展中国家,主要是指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相同。

所谓发展中国家是指相对于发达国家或较发达国家来说的不发达国家或欠发达国家。

全球发展中国家共有100多个,占世界人口约3/4以上。

概念的形成:落后国家—不发达国家—欠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相关提法:“外围地区”和“中心地区”“穷国”和“富国”“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第三世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1)不同社会制度。

(2)不同客观条件。

(3)不同发展思路。

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特征一、生活水平低,收入差距大二、劳动生产率低下,经济增长速度慢三、人口出生率高,平均寿命低四、失业率高,劳动力利用不充分五、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严重发展不平衡现象二元结构特征,是指的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中,传统的、落后的但占据经济主体位置的农业部门,与新兴的、先进的但发展不足的工业部门,分化并立的情形。

由于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城市,而农业则占据广大农村地区,工业与农业部门之间的分化,又往往反映在城乡之间的分化上。

第三节发展的涵义和发展水平的衡量一、传统的、以经济指标进行衡量的发展概念发展(传统理论):一般指一国的经济使一个原来或多或少处于停滞状态的经济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5%或6%的速度增长的能力。

传统的发展概念基本上是把发展当做一种经济现象,认为人均收人的增长和迅速的工业化是发展的最重要的涵义。

发展经济学教学资源包 第九章 课堂--09

发展经济学教学资源包 第九章 课堂--09

一、教学大纲 (1)二、教学案例 (1)1. 环境保护法的案例 (1)2、辽宁矿物案例 (2)3、水泥厂环境问题案例 (3)4.乱排污案例 (3)5.湖南大气污染案例 (4)6. 林浆纸一体化加速中国水土流失治理 (4)三、教学素材 (6)1. 我国水土流失超过国土面积三分之一(视频) (6)2.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九万多平方公里(视频) (6)3.《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第二版) (6)4.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第五版) (6)一、教学大纲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第二节人口—资源—环境一、人口一资源一环境关系探索的三次高潮二、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三、人口一资源—环境一贫困的恶性循环第三节环境污染对人类福利的影响一、环境污染破坏的种类及其对人类福利的影响二、权衡环境被保护的成本与收益第四节采取积极的政策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一、经济增长影响环境质量的原因二、经济手段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教学案例1. 环境保护法的案例()1、【案情】某市郊四个村委会起诉位于该市郊的水泥厂。

原告诉称,被告在生产水泥过程中超标排放粉尘,污染环境,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人畜健康,给原告造成了损害。

因而请求赔偿11年的经济损失共约693 万元,水泥厂停产或搬迁。

被告辩称,水泥厂因建于十年动乱时期,初期的确有超标排污问题,但自《环境保护法(试行)》及其他相关法律公布以来,经过治理,排尘已经达标,成分性能与一般尘土相同,而不是水泥粉尘,因此不必承担责任。

该市中院审理此案,认为原告起诉依据是以硅酸盐水泥粉尘为研究对象的试验结论,而调查化验发现被告排放粉尘主要为未经煅烧的生料粉尘。

生料粉尘的危害尚无确切研究结果和定论。

原告无法提供确切证据,因此不予完全支持。

而被告以前确实曾有长期超标排放的行为,因此判决被告赔偿该时期的损害,并一次性赔偿原告35万元。

【问题】1、该中院的判决是否恰当?为什么?2、您认为合适的判决应为如何?【分析】(1)该中院的审理过程不太恰当。

发展经济学ch09

发展经济学ch09

年份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出口价格指数 Px
74.1 85.8 100 103.1 96.9 86.4 88.3 82.2 71.7 76.1 83.2 89.2 90.3
进口价格指数 Pm
66.2 83.0 100 103.5 91.1 77.1 78.7 74.0 73.5 72.7 91.7 108.2 93.5
(二)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论
1950年由阿根廷劳尔·普雷维什(Raul Prebisch)和德国籍 汉斯·辛格(Hans Singer)同时提出,称普雷维什-辛格假 说(Prebisch-Singer thesis)。
1、贸易条件恶化论的基本观点 发达国家作为“中心”主要出口制成品,发展中国家作为
(3)要素禀赋论。赫克歇尔(Hechscher,E.F.)和俄林 (Ohlin,O.):国际贸易的成因不是各国劳动生产率方面 的差异,而是各国要素供给的不同。各国要素资源存量不 同,相对价格不同,决定了成本差异。生产和出口本国比 较丰裕的资源产品,进口本国比较稀缺的资源产品。
从劳动生产率方面看,除手工艺品外,发展中国家几乎没 有绝对优势,却拥有一些相对优势。
拉美国家率先实施进口替代战略。 到20世纪60年代,进口替代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占主导地位
的发展战略。
(二)进口替代战略的主要目标
1、削减进口,减轻对外国的经济依附; 2、节省外汇,平衡国际收支; 3、发展本国的幼稚工业,实现工业化; 4、发展制成品的生产和出口,改善贸易条件; 5、实行保护措施,扶持本国工业品的生产和出口; 6、增加工业部门劳动就业,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等。

发展经济学郭熙保

发展经济学郭熙保

•序号世界经济银组别行把2人1均3G个NI经美元济体经按济体照个数20个09年人均人GN均I 美元
4 GN高I收入
12196以上
69
37970
•3
2 1
(四gr组上下低o中 中 收s。s等等入n收收a入入tiona399999l4656-以in-3下c1942o51m95 e,454国860 民总收入725431)91256分为
同基本特征。贫困和落后:
(六)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
(七)生态环境恶化
(八)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
(九)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10
(一)收入水平低下
• 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是发展中国家最显著、 最基本的特征。
– 2009年,发展中国家人均GNI是2963美元,而 高收入经济体是37970美元,后者是前者的12.8
发达国家的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和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 自1940年代末以来,各种发展理论相继问世。 到50年代达到高潮,蔚然形成独立的学科--发展经济学
4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
• 世界上有些特殊政治实体不是独立国家,
为避免政治敏感性,学术界和国际机构常
常用“发展中经济”或“发展中经济体”
(发展de经v济el学oping❖ec发o展n中o国m家i(esde)velo概ping念cou。ntries)与发达国家
• 的“研e究co对n象om是y”在❖ 这(前de者v里e指lo经p指e济d c比一ou较nt个落rie后s独)但相正对立在应发,经展济中,实后者体包含。经
发展中国家
济已发展起来了的意思。
• 地区分布:发展中国家主要集中在非洲、 南亚和拉丁美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交易和交易成本
一、分工与交易 二、交易的收益与成本
一、分工与交易
1. 交易的概念 “交易”一词在经济学中早已存在,但它只被局 交易”一词在经济学中早已存在, 交易 限于物品交换的含义。康芒斯在《制度经济学》 限于物品交换的含义。康芒斯在《制度经济学》一 书中对交易概念提出了一般性的解释。他指出, 书中对交易概念提出了一般性的解释。他指出,交 不是实际‘交货’那种意义上‘物品的交换’ 易“不是实际‘交货’那种意义上‘物品的交换’,它们 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对物质的东西的未来所有权的让 与和取得,一切决定于社会集体的业务规则。因此, 与和取得,一切决定于社会集体的业务规则。因此, 这些权利的转移, 这些权利的转移,必须按照社会的业务规则先在有 关方面之间谈判,然后劳动才能生产, 关方面之间谈判,然后劳动才能生产,或者消费者 才能消费,或者商品才会实际交给其他的人。 才能消费,或者商品才会实际交给其他的人。”
二、分工和专业化的收益
2. 分工与知识积累 知识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知识可以大致分为两类:物化的知识 和非物化的知识。作为生产过程的投入, 和非物化的知识。作为生产过程的投入, 前者表现为物质资本, 前者表现为物质资本,后者则表现为人力 资本。 资本。 知识又可分为技术知识和制度知识。 知识又可分为技术知识和制度知识。 技术知识和制度知识 技术知识是与生产的社会属性无关的生产 技术知识, 技术知识,制度知识是关于如何协调分工 的知识。 的知识。
一、制度的含义
正式约束是人们有意识地创造的一系 列规则,它包括政治规则、 列规则,它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 约。 非正式约束主要包括价值观念、 非正式约束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伦理 规范、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因素。其中, 规范、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因素。其中, 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 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
二、交易的收益与成本
2. 交易成本 一般说来,交易的商品技术上越复杂, 一般说来,交易的商品技术上越复杂, 使用寿命越长, 使用寿命越长,上述各项成本费用就越高 构造简单的商品,一望可知其质量、 昂。构造简单的商品,一望可知其质量、 性能,而复杂产品就要经过多方面的测试、 性能,而复杂产品就要经过多方面的测试、 研究才能搞清其真实品质。 研究才能搞清其真实品质。
二、分工和专业化的收益
1. 分工与比较优势
假设美国和日本只生产两种物品:计算机和小麦。 假设美国和日本只生产两种物品:计算机和小麦。生 产这些物品所需要投入的劳动见表14-1。 。 产这些物品所需要投入的劳动见表
表14-1 生产计算机和小麦的劳动成本 单位:工时
美国 制造一台计算机所需要的劳动 生产一吨小麦所需要的劳动 100 5 日本 120 8
第三节
制度与经济发展
一、制度的含义 二、制度变迁 三、制度与经济发展
一、制度的含义
制度: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 制度: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正式地 制度是人设计的、 说,制度是人设计的、决定人际互动结 构的约束。 构的约束。 制度包括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 制度包括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
二、交易的收益与成本
3. 交易成本与制度 交易成本与制度 交易有收益也有成本, 交易有收益也有成本,一项交易是否 能发生,取决于交易的净收益。 能发生,取决于交易的净收益。如果交易 的收益一定(交易的收益基本上是物质技术 的收益一定 交易的收益基本上是物质技术 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函数), 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函数 , 要保证交易 的发生乃至扩大,就必须降低交易的成本。 的发生乃至扩大,就必须降低交易的成本。 交易成本的降低有两种途径: 交易成本的降低有两种途径:一是减少交 另一种是建立适当的制度, 易;另一种是建立适当的制度,减少经济 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二、分工和专业化的收益
2. 分工与知识积累 由于人们的认知能力存在局限性, 由于人们的认知能力存在局限性,个 人只能掌握人类知识整体的片段。 人只能掌握人类知识整体的片段。专业化 的含义就是专门知识的获取、积累和使用。 的含义就是专门知识的获取、积累和使用。 如果比较优势的原则适用于知识的获取、 如果比较优势的原则适用于知识的获取、 积累和使用, 积累和使用,我们可以认为专业化和分工 能够带来知识获取、 能够带来知识获取、积累和使用效率的提 高。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及其更有效 率的使用是这一过程的结果。 率的使用是这一过程的结果。
一、分工与交易
1. 交易的概念 交易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 交易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买卖的交 管理的交易和限额的交易。 易、管理的交易和限额的交易。买卖的交 易是平等的个人之间的交易, 易是平等的个人之间的交易,管理与限额 的交易则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 的交易则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在管理的 交易里, 交易里,上级是个人或少数人组成的特权 组织,上级发号施令,下级必须服从。 组织,上级发号施令,下级必须服从。在 限额的交易里, 限额的交易里,上级是一个集体或者它的 正式代表,如公司的理事会、立法机关、 正式代表,如公司的理事会、立法机关、 法院、政府等。 法院、政府等。
第九章 制度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专业化和分工 交易和交易成本 制度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专业化和分工
一、专业和分工的概念及分类 二、分工和专业化的收益
一、专业和分工的概念及分类
专业化: 专业化:一个人或组织减少其生产活动中 不同职能或操作的种类, 不同职能或操作的种类,将生产 活动中集中于较少的不同职能的 操作上。 操作上。 分 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组织将生 产活动中所包含的不同职能的操作 分开进行。 分开进行。
一、分工与交易
2. 分工与交易 分工与交易 斯密定理与扬格原理。 斯密定理与扬格原理。 根据广义的市场概念,斯密定理可以改写为: 根据广义的市场概念,斯密定理可以改写为: 分工一般地取决于分工。这并不是同义反复, 分工一般地取决于分工。这并不是同义反复,这意 味着不断战胜走向经济均衡的力量的反作用力。 味着不断战胜走向经济均衡的力量的反作用力。 扬格的结论是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 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 扬格的结论是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而市 场规模又取决于劳动分工。经济进步的可能性就存 场规模又取决于劳动分工。 在于上述条件中, 在于上述条件中,影响经济进步的因素因此要到影 响劳动分工的因素中去查找。 响劳动分工的因素中去查找。
美国在两种物品的生产上都更有效率。 美国在两种物品的生产上都更有效率。然而它却从日 本进口计算机。为什么?答案就在于比较优势。 本进口计算机。为什么?答案就在于比较优势。
二、分工和专业化的收益
1. 分工与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 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 (1) 自然禀赋,包括土地、自然资源和气候等地理因素。 自然禀赋,包括土地、自然资源和气候等地理因素。 (2) 取得的禀赋,即积累的资本、培养的人才和创造的 取得的禀赋,即积累的资本、 技术。 技术。 (3) 优越的知识;包括技术优势,可能因历史的偶然因 优越的知识;包括技术优势, 索造成,也可能由有意的政策形成。 索造成,也可能由有意的政策形成。 (4) 专业化。 专业化。 以上四个因素中,第四个因素可能是最重要的。 以上四个因素中,第四个因素可能是最重要的。
二、交易的收益与成本
1. 交易的收益 交易的收益就是实现分工的收益。 交易的收益就是实现分工的收益。 在通过市场的交易中, 在通过市场的交易中,双方能够从交 换中获得利益。 换中获得利益。 在组织内部的交易中, 在组织内部的交易中,交易是分工所 形成的比较优势以及专业化的获取、 形成的比较优势以及专业化的获取、积累 的知识联合起来。 的知识联合起来。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专业和分工的概念及分类
马克思把分工分为工场手工业内部的 马克思把分工分为工场手工业内部的 分工和社会内部的分工。 分工和社会内部的分工。 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即企业内分工, 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即企业内分工, 是指企业内部个人之间的分工。 是指企业内部个人之间的分工。 社会内部的分工又可分为一般的分工, 社会内部的分工又可分为一般的分工 生产大类进一步分为种和亚种。 生产大类进一步分为种和亚种。
2. 交易成本 在人类行为动机方面, 在人类行为动机方面,交易成本分析 假定人类有投机取巧的倾向。 假定人类有投机取巧的倾向。投机取巧倾 向(opportunism)是指人们借助于不正当 是指人们借助于不正当 手段谋取自身利益的行为倾向。 手段谋取自身利益的行为倾向。追求自身 利益的动机是强烈而复杂的, 利益的动机是强烈而复杂的,人们会随机 应变,投机取巧,包括(1) 有目的、有策略 有目的、 应变,投机取巧,包括 地利用信息, 地利用信息,按个人目标对信息加以筛选 和扭曲; 背信弃义 背信弃义, 和扭曲;(2)背信弃义,违背对未来行动的 承诺。 承诺。
二、交易的收益与成本
2. 交易成本 由于人的理性能力有限, 由于人的理性能力有限,他不可能对 复杂的、不确定的环境一览无余, 复杂的、不确定的环境一览无余,不可能 获得关于现在和将来的全部信息。 获得关于现在和将来的全部信息。在这种 情况下,投机取巧行为就有了生存空间。 情况下,投机取巧行为就有了生存空间。 为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害,需要投入时间、 为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害,需要投入时间、 精力和金钱等资源,也就是说, 精力和金钱等资源,也就是说,要支付成 本。
二、交易的收益与成本
2. 交易成本 从亚当·斯密开始, 从亚当 斯密开始,经济学家就在交易 斯密开始 生利的基石上构造他们的模型。 生利的基石上构造他们的模型。专业化和 劳动分工是《国富论》的核心。然而, 劳动分工是《国富论》的核心。然而,经 济学家在构造模型时都对专业化和劳动分 工的成本未予理会。 工的成本未予理会。分工的收益通过交易 得以实现,同样, 得以实现,同样,分工的成本也表现为交 易成本。 易成本。
一、分工与交易
1. 交易的概念 新制度经济学家基本上继承了康芒斯 对交易的定义。 对交易的定义。威廉森从契约关系的角度 出发,特别强调了交易的普遍性。 出发,特别强调了交易的普遍性。他认为 交易发生在两个技术可分离的单位之间, 交易发生在两个技术可分离的单位之间, 而这种技术的可分离性比人们通常想象的 要普遍得多。 要普遍得多。 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认为, 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认为,交易是经 济理论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济理论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易活 动是与生产活动相对应的, 动是与生产活动相对应的,后者是人与自 然之间的互动。 然之间的互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