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
紫砂陶成型方法
紫砂陶成型方法
紫砂陶是中国传统的一种陶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制作过程中,成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紫砂陶成型方法。
1. 手拉坯法手拉坯法是最为传统也是最为基础的一种成型方法。
它需要使用到轮子、泥料和水等工具材料,通过手动操纵轮子旋转速度和泥料湿度来完成整个成型过程。
这种方式可以让制作者更好地掌握每一个细节,并且能够创造出各式各样不同形态大小的器物。
2. 块压法块压法又称模压法,它需要先用木头或者塑料板做出所需器物外形尺寸相符合之模具,在此基础上再将泥条放入模内进行加工处理即可得到所需产品。
这种方式适合大批量生产相似规格产品时使用。
3. 粘贴拼接法粘贴拼接法主要应用于复杂结构或者大件器物制作中,因为有些部位难以单次完成整体成型,就需要采取分段加工后再组装起来达到完整效果。
这时候就会运用到粘贴拼接技术了,在原有雏形上逐渐添加新部位并进行打磨润色等处理步骤直至完全呈现出设计图案。
4. 铸造法铸造法通常应用于较小尺寸、比如说茶壶盖钮、把手等配件类产品上面;首先根据设计图案做出对应雕刻版,然后将黏土填充进去,待干固后便可获得想要结果.总之,以上四种方法都有自己特点与优缺点,选定哪一款还需看实际情况而定;但无论哪一款都离不开匠人们那份对艺术追求及专业技能积淀!。
3-紫砂陶
仿供春龙带壶 高9厘米 宽12厘米 现藏香港茶具文物馆
壶呈浅褐色,砂质隐现。圆形鼓腹,腹上渐敛,平底,流弯且长,口朝天,把手体圆, 起凸圆盖,扁圆钮,与整体协调。此壶造型似仿明永乐甜白釉三系把壶的形制,并加 饰龙带变化。龙带自壶口四周肩部由上而下地向左右两边展开,线面清晰。壶底刻有 “大彬仿供春式”六字楷书款。整器造型简练大方、古朴雅致,这是早期的几何形圆 器与筋纹器相结合的佳作。时大彬早期喜仿供春大壶,但此壶不大,殊为别致。明人 许次纾曾说“近时时大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说明时大彬壶在明代十分名贵。
历代名瓷赏析
陶瓷是中国文明的瑰宝,她有众 多的品种,比如汝窑、钧窑、官窑、 青花、五彩、珐琅彩等等,有的俏 丽张扬,有的朴实含蓄,有的犀利 潇洒,有的苍翠欲滴,有的红润似 血……都四溢着巧夺天工般的神韵。
中国历代名瓷之
紫砂陶
紫砂陶---古拙素雅
紫砂陶制品:宜兴独有,紫砂壶 紫砂花盆 紫砂假山石景等
装
饰
紫砂壶的装饰艺术结合了中国传统艺术「诗、
书、画、印」一体的艺术特点。通过雕刻、填泥、
铺沙、纹泥、金银丝镶嵌、书法绘画,金石篆刻
等技法,使紫砂壶更具文化韵味。
供春壶---紫砂壶的象征 龚春(明代弘治-正德)
使紫砂壶工艺走出初期的粗疏,踏上了讲究质、形、 意、态完美的新阶段。 “供春之壶,胜如金
宜兴前墅古龙窑始建于明代,有“活龙窑”之 称,是展示陶都传統烧窑技艺的“活标本”。
朱泥十分名貴,在昔時价值为紫砂泥 之50倍以上,采集后以斤兩计价出售。
仅存前墅古活龙窑烧成之-乌骨-朱泥水平壺
“紫砂兽耳双环方瓶” 年代:清。高30厘米,小口,瓶身上 小下大,底部略收,左右耳部兽面唧 环、方足;器件古朴高雅,瓶面刻有 一幅山水国画,高山流水、树木茂盛, 古桥上有一高士。镌刻者刀笔刚劲, 洒脱利落,特别是桥上身着古装的老 者,只需寥寥数笔则勾画出拄杖缓缓 过桥的生动情景。画的左上方落款为 仿白阳山人笔法,竹岩作。白阳山人 是明代吴派画家,名陈淳,字道复, 号白阳山人,有记载称:“天才秀发、 下笔超异、山水师米南宫等,不为效 颦学步,而潇洒闲逸之趣,宛然在 目”。在此,我们从这件器物上不但 看到紫砂之美,镌刻之功力,而且欣 赏到明人的画意和笔法。瓶的背面刻 有一幅秋菊图,画有菊花,枝叶遒劲, 刀法酣畅,右上方题字为“秋菊有佳 色”。
紫砂陶 PPT
陈绶馥制螭龙云雷纹壶 (清代)
平盖,短颈,鼓腹, 圆底,乳式鼎足。流若 龙首,把饰 蟠螭,钮似 伏狮。壶体绛红色,腹 部饰黑泥印云雷纹装饰 带。底钤凤舞纹样方印, 盖内钤有阳文直书正楷 “绶馥”椭圆小章。绶 馥,姓陈,乾、嘉年间 人。披云楼旧藏有陈绶 馥制于乾隆三十八年的 紫砂大壶。其名不及杨 彭年之辈炫显,作品传 世甚少。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 每次发放的特权有效期为1个月,发放数量由您购买 的VIP类型决定。
每月专享9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持续有 效不清零。自动续费,前往我的账号 -我的设置随时取消。
服务特 权
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任意下载券标价的文档(不含付费文档和V买的VIP时长期间,下载特权不清零。
100W优质文档免费下 载
VIP有效期内的用户可以免费下载VIP免费文档,不消耗下载特权,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
部分付费文档八折起 VIP用户在购买精选付费文档时可享受8折优惠,省上加省;参与折扣的付费文档均会在阅读页标识出折扣价格。
陈鸣远制印花小碟 (明代)
此壶是宜兴制陶名手陈鸣远 所制。他的制品新颖灵巧, 铭刻书法古雅,有晋唐风格。 茶具、瓜果小品等均极精妙, 名驰中外,影响甚广。南瓜 形壶,壶嘴堆雕瓜叶,把手 饰茎纹,盖状瓜蒂。砂质温 润,色近橘红。叶脉筋络自 然逼真,巧夺天工,妙趣盎 然。壶身一侧刻楷书“仿得 东陵式盛来雪乳香”十字, 刻款“鸣远”并钤阳文篆书 “陈鸣远”方印。
盖罐 (明代)
罐平口直颈,长圆 腹,底微向里凹。肩 部有六瓣柿蒂纹。盖 面中心有“周氏俊造” 阳文篆字款。
印花小碟(明代)
宜兴紫砂陶
宜兴紫砂陶Yixing Zisha Pottery宜兴手工紫砂陶技艺是指分布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一种民间传统制陶技艺,此项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艺术成就,享誉世界艺林。
并以其独特的原料材质,精湛的手工技艺,古朴的自然色泽和百态千姿的造型艺术,在工艺美术苑林中独树一帜,异纷存彩、经久不衰。
由于宜兴独有一种澄泥陶,颜色绛紫,其制品通称"紫砂器",通常也简称"紫砂",紫砂经过生产、发展的过程,到明代末期臻于成熟,此后经久不衰。
宜兴紫砂从明、清开始就已经具有了相当的知名度。
其产品畅销国内外,日本也以紫砂为珍品而来华学习造壶技术。
此外,宜兴紫砂茶壶更与中国茶同销欧洲,成为欧洲制壶的蓝本,足见宜兴紫砂的珍贵。
宜兴紫砂陶是集陶瓷工艺和器皿造型、雕塑、绘画、书法、文学、金石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自宋代延至明正德(约十世纪至十六世纪),为紫砂陶初创时期,1976年,宜兴羊角山古窑遗址出土了大量紫砂陶残器。
经南京大学历史系和南京博物院鉴定,这座紫砂古窑址的年代为北宋。
1966年南京出土的吴经墓(明嘉靖12年墓葬)紫砂提梁壶一件,其紫砂造型,制作技法与羊角山宋窑残器的拼复件对比,完全一脉相承。
宋代诗人欧阳修、梅尧臣等的诗作中,也都有关于紫砂茶具的诗句,明正德年间,见诸文献的记载的杰出陶工有金沙寺僧和供春。
明嘉靖至万历年间,是宜兴紫砂的成熟时期,先有董翰,赵梁,元畅,时鹏"四大家",继有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家"。
其中以时大彬最负盛名。
其制壶技法一改早期的制法,完全改用槌片、围圈、打身筒的成型法和泥片镶接成型法,是紫砂技艺上的一个飞跃。
明末至清代,为紫砂工艺的繁荣时期。
明末至清雍乾年(十七世纪晚期至十八世纪初期),紫砂工艺向装饰纹样,花样图案造型发展。
明末项圣思所作"桃杯"(现存南京博物院),制作技巧精细,形象完善,结构纤密,可谓砂器瑰宝。
紫砂陶名词解释
紫砂陶名词解释?
紫砂陶(zǐ shā táo)意思是,用紫砂泥、红泥或绿泥等制成的质地较坚硬的陶制品。
紫砂是中国宜兴特产的陶土。
江苏宜兴是紫砂陶的主要产地。
明代紫砂陶器制作精巧,种类繁多,其中以茶壶为代表,明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称赞道,“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其良师名将有董翰、赵梁、元畅和时朋等。
清代紫砂壶仍以茶具为
主,康熙时期著名的艺人有陈鸣远,被称为“壶隐”,嘉庆年间以杨彭年、杨凤年兄妹为代表;道光时期则以邵大亨为代表,所制鱼化龙、凤卷葵等名壶,浑朴简练、精美绝伦,达到了紫砂工艺的高峰。
明、清两代的紫砂器除壶以外,还有各式杯、
盘、盒、碟、花盆、文房用具及各种仿生品,如花生、核桃、荸荠等,无不惟妙惟肖。
紫砂壶(陶刻)刻绘艺术形式及其刀法
紫砂壶(陶刻)刻绘艺术形式及其刀法文章来源:张大林刻绘艺术官方网站紫砂陶刻艺术又名紫砂壶刻绘艺术是紫砂壶最主要的装饰手法,紫砂壶肌理色泽丰富,器表光挺细滑,以其原汁原味的质朴古雅特色着称,十分迎合传统文人的欣赏趣味,所以自古以来便有文人雅士吟诗作画于紫砂壶上,再用钢刀进行篆刻做为装饰。
紫砂壶由于历代文人的参与,留下许多切茶、切壶的壶铭,固而陶刻铭文内容丰富多彩,使紫砂壶一跃成为具有文化内涵的文房用品。
下面请中国刻绘艺术名家张大林老师讲解紫砂壶陶刻常见的刀法:陶刻的执刀方法与执毛笔大体相似:"指实、掌虚、腕灵".执刀不能执死不动,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牢固地执住刀管,不同的是大拇指与食指需前后转动刀管,这就是刻绘的主要基本技法"捻管法",使刀游走于360.中,上下左右运动自如。
这也是陶刻中难度最大的基本操作技法。
图片:中国刻绘艺术家张大林老师单刀侧入法刻绘(以刀代笔)完成紫砂陶刻常见刀法有:双刀直人法、单刀加刀法、三刀法(由双刀直人法和单刀加刀法演变而来)、沙地法、冲刀法等等。
以点、线、面的表现形式刻出绢秀飘逸的神韵。
深厚苍劲的金石味内涵装点于紫砂陶上,让人赏心悦目,倍受青睐。
双刀正入法双刀正入法是两面用刀起底,刻出的底面为三角底、平圆底、沙地自然形底等,犹如碑碣石刻,比较端庄严谨。
单刀侧入法单刀侧入法运刀需胸有成竹,下刀可轻可重,虚实结合,恰似信马由缰却自然流畅。
陶刻装饰有别于其他陶瓷雕刻,紫砂壶的器表非平整的表面,通常具有较大弧度与倾斜度,及多线条等复杂的造型,刻绘起来有一定难度。
从陶刻的刀法来说,要充分表现刀在紫砂壶泥坯上刀痕的质感,不求雕琢的多么工整,但要突出字体的明快质朴,线条的流畅自如,气韵生动。
在掌握了传统雕刻技法的同时,紫砂陶刻艺术更是融合金石、书法、绘画、历史、文学、美学等诸多学问的综合艺术形式。
下面请中国刻绘艺术家张大林老师来给我们讲解几幅图片:此壶是生坯也就是未经过烧制的紫砂壶原坯体,很容易破碎,图上是张大林老师单刀刻绘的书画作品这幅图就是烧制好的紫砂壶了,大家比较一下.上面这几幅都是张大林老师单刀刻绘的紫砂壶精品,未烧制的生坯.中国刻绘艺术家张大林老师正在紫砂壶生坯上创作以上两幅是张大林老师在紫砂风水大缸上以刀代笔进行创作.看紫砂陶刻艺术的优劣,不单仅看刻工如何,更要看刻绘内容与壶整体造型的协调性,表达主题是否统一,文化、韵味、情趣等多方面是否更具艺术的价值。
中国四大名陶
日记[2009年01月07日] 中国四大名陶(2009-01-07 09:28:01)标签:、、、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宜兴紫砂壶潘若骏刻中国四大名陶: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四川荣昌陶、广西钦州坭兴陶。
江苏宜兴紫砂陶江苏宜兴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
五千多年前,这里的先民就开始在这个土地上制陶。
我们宜兴陶瓷的特点是在历史上多少年来一直没有中断过,五千多年来,不管什么朝代,宜兴陶瓷一直制,一直有。
在宜兴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说是在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帮助越王灭亡了吴国之后,就弃官隐退,带着美女乘一叶轻舟来到太湖之滨的宜兴定居,并以制陶为业。
后来当地人尊奉他为陶业祖师,称他为"陶朱公"。
当然,这仅仅是个传说。
千百年过去了,作为陶都的宜兴,最为知名的是它的紫砂陶。
可以说宜兴的紫砂陶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宜兴紫砂陶是集陶瓷工艺和器皿造型、雕塑、绘画、书法、文学、金石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 自宋代延至明正德(约十世纪至十六世纪),为紫砂陶初创时期2、明嘉靖至万历年间,是宜兴紫砂的成熟时期3、明末至清代,为紫砂工艺的繁荣时期4、近代和现代,宜兴紫砂到达鼎盛时期宜兴紫砂陶品类众多,有壶、杯、碟、瓶、盆、文具雅玩、人物雕塑等等。
其中的茶具为代表之作。
宜兴紫砂壶,不仅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点:因表里不施釉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所烹之茗,醇芳隽永,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越宿不易馊;泡茶沏以开水时,冬不易冷,夏不炙手;赏用日久,越安放细润,光洁古雅,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赞誉。
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兼具,文化内涵与艺术表达形式的提高,使宜兴紫砂越出国境,饮誉世界。
早在1962和1930年宜兴紫砂就分别在美国费城和比利时世界博览会获得金、银质奖,而今,宜兴紫砂世界更是人才济济,名家迭出,成绩卓著。
宜兴紫砂陶的艺术价值除了自身的色彩之外,还在于它的装饰艺术。
中国四大名陶
日记[2009年01月07日]中国四大名陶(2009-01-07 09:28:01)标签:、、、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宜兴紫砂壶潘若骏刻中国四大名陶: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四川荣昌陶、广西钦州坭兴陶。
江苏宜兴紫砂陶江苏宜兴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
五千多年前,这里的先民就开始在这个土地上制陶。
我们宜兴陶瓷的特点是在历史上多少年来一直没有中断过,五千多年来,不管什么朝代,宜兴陶瓷一直制,一直有。
在宜兴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说是在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帮助越王灭亡了吴国之后,就弃官隐退,带着美女乘一叶轻舟来到太湖之滨的宜兴定居,并以制陶为业。
后来当地人尊奉他为陶业祖师,称他为"陶朱公"。
当然,这仅仅是个传说。
千百年过去了,作为陶都的宜兴,最为知名的是它的紫砂陶。
可以说宜兴的紫砂陶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宜兴紫砂陶是集陶瓷工艺和器皿造型、雕塑、绘画、书法、文学、金石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 自宋代延至明正德(约十世纪至十六世纪),为紫砂陶初创时期2、明嘉靖至万历年间,是宜兴紫砂的成熟时期3、明末至清代,为紫砂工艺的繁荣时期4、近代和现代,宜兴紫砂到达鼎盛时期宜兴紫砂陶品类众多,有壶、杯、碟、瓶、盆、文具雅玩、人物雕塑等等。
其中的茶具为代表之作。
宜兴紫砂壶,不仅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点:因表里不施釉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所烹之茗,醇芳隽永,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越宿不易馊;泡茶沏以开水时,冬不易冷,夏不炙手;赏用日久,越安放细润,光洁古雅,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赞誉。
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兼具,文化内涵与艺术表达形式的提高,使宜兴紫砂越出国境,饮誉世界。
早在1962 和1930 年宜兴紫砂就分别在美国费城和比利时世界博览会获得金、银质奖,而今,宜兴紫砂世界更是人才济济,名家迭出,成绩卓著。
宜兴紫砂陶的艺术价值除了自身的色彩之外,还在于它的装饰艺术。
浅谈紫砂陶刻艺术的形式以及含义
浅谈紫砂陶刻艺术的形式以及含义【摘要】紫砂陶刻艺术作为传统中国陶艺形式之一,在艺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从紫砂陶刻艺术的形式特点、历史渊源、作品寓意与含义、当代影响以及传承发展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对紫砂陶刻艺术的全面分析,可以看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文章也探讨了紫砂陶刻艺术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和时代意义。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加深入了解紫砂陶刻艺术的独特之处,以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关键词】紫砂陶刻艺术,形式特点,历史渊源,寓意与含义,当代影响,传承与发展,社会影响,未来发展,时代意义。
1. 引言1.1 介绍浅谈紫砂陶刻艺术的重要性紫砂陶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更体现在人们生活中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紫砂陶刻作品常常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成为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
通过对紫砂陶刻艺术的研究和欣赏,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到艺术的魅力,丰富自己的审美情趣。
紫砂陶刻作品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让人们在品味艺术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浅谈紫砂陶刻艺术的重要性,不仅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更是为了让人们在当代社会中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美好,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1.2 阐述紫砂陶刻艺术在艺术领域的地位紫砂陶刻艺术在艺术领域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它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璀璨明珠。
紫砂陶刻作品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风格,使其在艺术收藏界和艺术市场上备受瞩目。
紫砂陶刻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工艺,更是一种艺术。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陶艺与雕刻相结合,以纹饰、造型和色彩展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在当代艺术领域,紫砂陶刻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不断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紫砂陶刻艺术在艺术领域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它将继续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和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宜兴紫砂陶
范 夕军
( 江 苏 宜兴 , 2 1 4 2 2 1)
摘 要: 紫砂 陶 是 陶 器 的 一 种 , 属 于 炻 器 类 。陶 器 广 义 可 分 四 类 : 土器 、 炻 器、 陶器 、 瓷 器 。诚 如 已故 紫 砂 大 师 顾 景 舟 所 说 “ 总之 , 艺
术要有 决断 、 要朴素、 要 率真 , 要把 亲 自感 觉到 的表 达 出来 , 以达 到形 、 神、 气、 态兼备 , 才 能使作 品 气韵 生动 , 显 示 出强烈 的 艺术
动, 显示 出强烈的艺术感染 力” 。
参考 文献 :
根据科学分析 , 紫砂壶确有保 味的功能 , 它能吸收茶汁 , 耐寒
耐热。 紫砂陶是介于陶和瓷之间属半烧结精细炻器, 表里都不施釉。
它既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 又有一定的气孔率 : 盛茶既不会渗漏 , 又有 良好的透气 性。 总括起来有五大特点 : 第一 , 紫砂陶是从砂锤炼出来
型法和浇注成型法 , 有用机械和石膏模结合使用 的方法 , 机械车削
制作也有所发展 。 紫砂陶只有宜兴一个地方烧制 ,它是宜兴陶器 中最精美的产 品, 主要品种有壶 、 杯、 瓶、 盆、 碟、 假山石景 、 人物雕塑、 蔬果玩器 、 文 房饰品等 , 式样丰富多彩。紫砂茶具, 造型简练 、 大方 、 色彩淳朴 、 古 雅, 不仅仅 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 而且还有泡茶不走味 , 贮茶不变
要能够陶冶性情 , 启迪心灵 , 给人油然而生的艺术感受。 诚如已故紫
不断探索和创新, 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 自成体系的工具,
数量大小有几百种 , 质地有木 , 竹, 铜, 铁, 钢, 牛角 , 皮革 , 塑料等各
种材 料 。
紫砂壶 紫砂陶原料五色土(知识讲义)
紫砂陶原料一五色土质性特殊的紫砂陶原料,黏中带砂,柔中见刚,富有韧性,且颜色鲜艳。
有紫色的砂泥,奶色的白泥,橘色的黄泥,猩红的朱泥,黛色的绿泥……斑斑斓斓,被誉为“五色土”。
这些陶土烧成之后的器物,表面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颗粒状的变化,表现着一种砂质效果,所以称之为紫砂、紫砂器或紫砂陶,它是中国独有的一种陶器。
宜兴陶土资源主要种类有:白泥是一种单纯粗砂质铝土质黏土,用于生产砂锅、煨罐和彩釉工艺陶,原泥呈灰白、桃红和象牙白等色。
经淘漂压滤后,表面细腻光亮,烧成以后呈象牙色泽。
嫩泥(亦称黄泥)颜色有浅灰色、淡黄色和黄红色等。
因这种泥风化程度好,质地较纯,具有比较好的可塑性和结合能力,可以保持日用陶器成型性能及干坯强度,所以它是日用陶器中常用的结合黏土。
甲泥(亦称夹泥)是一种硬质骨架泥岩,粉砂质黏土,未经风化时叫石骨。
这种泥料种类很多,按颜色和硬度的不同,分别冠以产地名称。
如本山甲泥、东山甲泥、西山甲泥、瓦窑甲泥等,颜色有紫红色、紫青色、浅紫色和棕红色,是制作日用陶器大件产品必不可少的原料。
紫泥(古称青泥)是制作紫砂壶的主要原料。
紫泥都深藏于甲泥之中,所谓甲泥,即夹于地层之下,深埋在山腹受自然压力后,一般呈坚硬的块状,好像铁甲而得名。
而紫泥则又埋于甲泥之中。
因此,紫泥又向有“岩中岩”、“泥中泥”之称。
紫泥的种类较多,有梨皮泥,烧后呈冻梨色;淡红泥,烧后呈松花色;淡黄泥,烧后呈碧绿色;密口泥,烧后呈轻赭色。
还有一种本山绿泥,矿土呈蛋青色,表面光滑如脂,该泥夹于黄石板与甲泥之间,又称夹脂。
红泥(或称朱泥)是制作紫砂壶的主要原料。
矿石呈橙黄色,埋于泥矿的底部,质坚如石,亦称“石黄泥”,即古人所谓“未触风日之石骨也”(清·吴骞《阳羡名陶录》)。
产量较少,不仅独存在于矿层中,多从原料中挑选出来。
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之后变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
因为产量少,过去除销往南洋的水平小壶用朱泥制作胎身外,一般只用作着色的原料。
紫砂陶泥料标准
紫砂陶泥料标准
《紫砂陶泥料标准》
一、规格要求
1、型号要求,有普通型、精品型、特种型的陶泥;
2、紫砂陶坯的厚度要求:普通型陶坯厚度不小于7-8mm,精品型陶坯厚度不小于9-10mm,特种型陶坯厚度不小于11-12mm;
3、紫砂陶饰的质地要求:陶坯烧制好后,外观呈暗紫色,壳料温湿性小,不容易变形,表面润滑有光泽,易于雕刻。
二、耐火性能要求
1、耐火温度要求:紫砂陶坯烧制好后,耐火温度越高越好,普通型陶坯耐火温度不低于1020℃,精品型陶坯耐火温度不低于1200℃,特种型陶坯耐火温度不低于1300℃。
2、耐候性能:紫砂陶坯烧制好后,具有良好的耐候性,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能承受大风、暴雨、日晒的环境,保持光洁度。
三、耐久性能要求
紫砂陶坯烧制好后,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能承受大风、暴雨、日晒等环境的影响,保持光洁度。
并且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可以长期保持原有颜色及光泽不变。
- 1 -。
紫砂陶的鉴别方法
紫砂陶的鉴别方法紫砂陶是中国传统名陶之一,其制作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因此备受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追捧。
然而,辨别真伪的紫砂陶并不容易,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下面将介绍鉴别紫砂陶的方法。
1. 紫砂陶的质地。
真正的紫砂陶质地应该致密,胎质细腻,釉面平滑细腻。
而假冒伪劣的紫砂陶质地往往不够致密,且细节处理不到位。
2. 紫砂陶的声音。
轻击真正的紫砂陶,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而假冒伪劣的紫砂陶,则声音会比较低沉。
3. 紫砂陶的重量。
真正的紫砂陶由于制作精细,所以重量会比较重。
而假冒伪劣的紫砂陶,则会比真品轻。
4. 紫砂陶的釉面。
真正的紫砂陶釉面处理比较细腻,丝毫不显油腻。
而假冒伪劣的紫砂陶,釉面会比真品粗糙,有很明显的油腻感。
5. 紫砂陶的形状。
真正的紫砂陶形状通常比较简约,线条流畅,协调美观。
而假冒伪劣的紫砂陶,由于制作水平不够,所以往往形状不规则,缺乏美感。
6. 紫砂陶的花纹图案。
真正的紫砂陶花纹图案流畅自然,寓意深厚,能够充分体现出陶艺家的审美能力和技巧水平。
而假冒伪劣的紫砂陶,则图案比较平凡,缺乏艺术感。
7. 紫砂陶的年代。
紫砂陶制作历史悠久,根据纹理和形状等因素,可以初步判断紫砂陶的年代。
如果紫砂陶比较古老,则也会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鉴别纯正的紫砂陶需要注意以上七个方面,同时也需要通过多看多比较,不断增加自己的经验和眼力。
如果您在购买紫砂陶时遇到任何疑问,建议尽量找到一位真正懂陶艺的专家为您解答。
中国四大名陶
中国四大名陶中国四大名陶,是指紫砂陶、坭兴陶、建水陶、荣昌陶。
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坭兴陶、云南建水紫陶、四川荣昌陶器(荣昌县现为重庆市管辖,故“四川荣昌陶”改称“重庆荣昌陶”)以其悠久的历史,卓然不凡的陶瓷品相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
宜兴紫砂壶宜兴紫砂陶的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
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
其富有内涵造型、精湛的工艺、古朴的色泽和优良的实用功能,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紫砂陶有壶、杯、瓶、盆等上千个品种,其中紫砂茶壶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夏不易馊等。
钦州坭兴陶钦州坭兴陶学名紫坭陶,古称越陶,是广西钦州独特的传统工艺品。
坭兴陶是人们对用钦江两岸独具特色的陶土和合烧制而成的陶制品的统称,品种包括坭兴日用陶和工艺陶。
坭兴陶源于唐朝,盛于清朝,距今已经有近1300年的历史。
考证坭兴陶的历史,在清朝中叶时期,还没有确切的名称,至清朝咸丰年间,钦州陶器发展鼎盛,坭器得以广泛兴用,故得名“坭兴”。
1915年参加美国巴拿马旧金山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这是中国陶艺界首枚世界级金奖。
云南建水陶云南建水陶又名建水紫陶,因产于云南建水呈赤紫色而得名。
始于清道光年间。
建水紫陶魅力,还在于其雕刻填泥工艺。
同时,“无釉磨光”是建水紫陶最能区别于其他陶品的特色一件上好的作品需要经过七八道工序。
使用先粗后细的打磨工具才能完成,以粗砂石磨去火皮,再用细砂石打磨留下的拉丝,最后用鹅卵石抛光,细致复杂的过程后,原本暗淡粗糙的陶被磨出了镜光,其细润的质感和光泽的变化,会令你在反复展玩之中爱不释手。
重庆荣昌陶荣昌陶器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主要生产日用陶、包装陶、工艺美术陶、园林建筑陶,由于荣昌的陶土粘性和可塑性强、烧制的容器具有不渗漏、保鲜好等特点,素有“泥精”的美称,人们因此给了荣昌陶器“薄如纸、亮如镜、声如馨”这9个字的评价。
紫砂陶名词解释
紫砂陶名词解释紫砂陶是中国陶瓷工艺的珍品,紫砂陶以宜兴特产紫砂泥料制成。
紫砂泥料系一种含铁质较高的粘土,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氧化铁,含量约为20%-35%。
烧成后呈紫褐色或紫黑色,故称“紫砂”。
陶器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由单纯陶器向美术陶瓷发展,出现了黑陶、白陶、灰陶等各种不同风格,而紫砂陶则被公认为陶器中的一个艺术流派。
紫砂陶从制作到完成,都需经过精心设计,要经过设计、制泥、练泥、拍身筒、镶身筒、装头、装把、雕刻等十几道工序,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
随着艺人的聪明才智与刻苦钻研,紫砂陶逐步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紫砂陶的制作,采用泥片镶接法成型,属于塑性成型方法。
拍身筒,就是用泥片将器皿拍打成形,再镶接在身筒上。
镶接的规律有三种:一种是内口沿直接镶身筒,叫直镶;一种是用泥条围成内口径略小于外口径,将身筒套在外面,外口直接镶身筒,叫套镶;还有一种是身筒镶在底座里面,外口镶在底座外面,叫嵌镶。
紫砂陶是一种良好的无釉耐火材料。
如清水泥的制作,它是用水调合紫泥、绿泥和红泥,并加入适当的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锰等。
在一定的温度下烧成,可使器皿显示特殊的天然色泽。
紫砂陶器还具有隔热耐寒的性能。
紫砂陶器一般是素面的,也有少数堆塑的花纹和彩绘的装饰。
紫砂陶器的泥色十分丰富,有朱砂红、海棠红、淡墨光、清水泥等,尤其是紫泥和红泥,经过窑变,别有一番情趣。
紫砂陶的胎骨多是紫砂陶或有机玻璃。
紫砂陶的造型、装饰题材,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表现自然景物,如松、竹、梅、月季、灵芝、荷花、石榴、桃子、李子、枇杷、樱桃等;二是描写生活情趣,如琴棋书画、渔樵耕读、八仙人物、罗汉、仕女、香山寺庙、南海观音、麻姑献寿等;三是历史故事,如梁山伯祝英台、七仙女等;四是人物故事,如八仙、徐策、五伦图、博古图等。
为了满足人们对实用功能日益提高的要求,宜兴紫砂陶艺人还大胆地吸取木雕、牙雕、漆器和玉器等艺术精华,借鉴国画、书法、诗词、篆刻和雕塑等姊妹艺术的表现手法,制成仿古、新彩、图案和彩釉等装饰的器皿,更具独特的魅力。
紫砂陶的制作工艺步骤
紫砂陶的制作工艺步骤紫砂陶是中国传统的陶瓷工艺之一,以其独特的质感和造型风格备受世人喜爱。
紫砂陶的制作工艺十分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下面,我们将按照类别介绍紫砂陶的制作工艺步骤。
原料准备制作紫砂陶的第一步是准备原料。
紫砂陶的原料主要包括紫砂泥、白砂、红砂、黄砂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筛选、淘洗、晾晒等多道工序,以确保原料的纯净度和质量。
制泥制泥是紫砂陶制作的关键步骤之一。
制泥需要将原料加入到制泥机中,经过搅拌、混合等多道工序,将原料充分混合,制成均匀的泥料。
制泥的质量对后续的制作工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成型成型是紫砂陶制作的核心步骤之一。
成型需要将制好的泥料放入到成型机中,经过压制、挤压等多道工序,将泥料压制成所需的形状。
成型的过程需要注意泥料的湿度和压力的控制,以确保成型的质量和效果。
雕刻雕刻是紫砂陶制作的精髓之一。
雕刻需要使用各种雕刻工具,将成型后的陶器进行雕刻、刻画等多道工序,以增加陶器的美观度和艺术价值。
雕刻的过程需要注意力度和技巧的掌握,以确保雕刻的效果和质量。
烧制烧制是紫砂陶制作的最后一步。
烧制需要将制作好的陶器放入到窑中,经过多道工序的烧制,将陶器烧制成所需的颜色和质感。
烧制的过程需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以确保烧制的效果和质量。
总结紫砂陶的制作工艺十分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从原料准备到成型、雕刻、烧制,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心制作和掌握。
只有在每一个步骤都做到精益求精,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紫砂陶作品。
各地特色紫砂
用蓟县紫砂矿制作的地板砖,纹路清晰,颜色纯正,光而不滑,经久 耐用,是高档的室内外装饰材料。用蓟县紫砂矿制做的陶器,可与全国闻 名的宜兴紫泥陶器、景德镇瓷器媲美。蓟县的紫砂矿以其丰富的储藏,开 采的方便性,而使蓟县赢得紫砂陶器之都的称号.
宜兴紫砂陶器是宜兴独有一种澄泥陶,颜色绛紫,其制品通称紫砂器, 通常也简称紫砂。宜兴紫砂陶器在国际间闻名已来,将近有五百年的历史。 紫砂陶在浩瀚的中华文物史上有著瑰丽的地位,人们称为高超的艺术品。 现在紫砂工艺又继续在早期砂器基础上不断地承袭与发展,将紫砂艺术推 向更臻完美的境界。
嵊县紫砂是浙江省陶苑中的一颗新兴的明珠。嵊县紫砂生产开始于 1973年,当时,浙江省一些塑料花厂出口塑料花需要与紫砂花盆配套,但 由于我国紫砂生产厂家较少,产品匮乏,不能满足塑料花厂的需要,省有 关部门派员在嵊县试制紫砂花盆获得成功,浙江省轻工业厅就把嵊县紫砂 厂定点为紫砂制品生产厂。
嵊县紫砂
嵊县紫砂厂的前身是嵊县陶器厂,生产缸、壶、甏、坛等粗陶瓷已有 一百多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对于生产精陶瓷--紫砂陶毕竟是陌 生的。他们通过技术引进,在宜兴师傅的指导下,很快掌握了技术。同时, 嵊县紫砂厂对宜兴紫砂的特点,进行认真揣摩研究,取长补短,融会贯通, 大胆探索,终于闯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目前,嵊县紫砂已有花盆、茶具、 酒具等600多个品种,年产值100多万元,年出口外贸收购额在20万元左右。
各地特色紫砂
紫砂茶具是江苏宜兴的地方传统工艺品。由陶器发展而成,是一种新 质陶器。它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流传。
北宋梅尧臣的《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中说道:“小石冷泉留 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说的是紫砂茶具在北宋刚开始兴起的情景。至 於紫砂茶具由佛教僧人所创,后经北宋书吏吴頣山的书僮供春为记录的最 早创始人推广人,宋代命名为供春壶后由世人改为紫砂壶。至于茶具由何 人所创,已无从考证。但从确切有文字记载而言,紫砂茶具则创造于明代 正德年间。紫砂茶具
紫砂陶 柴烧 工序
紫砂陶柴烧工序紫砂陶是一种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品,由于其独特的材质和精湛的工艺而备受赞赏。
而柴烧则是紫砂陶制作中的一种重要工序,它不仅能赋予紫砂陶独特的质感和色彩,还能增强其耐用性和保温性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紫砂陶柴烧工序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紫砂陶的制作工序繁琐,其中柴烧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柴烧通常在整个制作过程的后期进行,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烧制来使陶瓷体结构稳定,同时赋予其特殊的质感和颜色。
柴烧的工序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选择合适的柴火。
柴烧需要使用柴火作为燃料,因此选择合适的柴木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柴烧所使用的柴木应选用坚硬、密度适中的木材,如槐树、柿子树等。
这些木材燃烧时产生的火焰温度较高,能够将紫砂陶烧制得更加坚硬、致密。
接下来,准备好柴烧用的窑炉。
柴烧的窑炉通常由砖石等材料搭建而成,窑炉的形状和大小会根据烧制的陶瓷品种和规格而有所不同。
窑炉内部需要设置好燃烧室、烟道等,以确保柴烧过程中的温度和通风条件。
然后,将制作好的紫砂陶放入窑炉中。
在放入窑炉之前,需要将紫砂陶进行一定程度的干燥处理,以免在高温下发生爆裂。
同时,需要合理安排陶瓷品的位置和堆放方式,以保证烧制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接下来,点燃柴木,开始柴烧过程。
点燃柴木后,需要逐渐升温,使窑内温度逐渐升高。
在升温过程中,需要控制好火候和通风,以避免出现温度不均匀或窑内氧气不足的情况。
同时,烧制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到陶瓷品的质量和效果。
待窑炉冷却后,取出烧制好的紫砂陶。
在冷却过程中,需要尽量避免突然的温度变化,以免陶瓷品出现开裂或变形。
取出的紫砂陶经过柴烧后,质地更加坚硬、致密,颜色更加饱满丰富。
同时,柴烧还能赋予紫砂陶一种独特的自然质感和纹理,增加了其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紫砂陶柴烧工序的特点是高温、长时间的烧制过程。
柴烧的高温能够使紫砂陶的结构更加稳定,提高其耐用性和保温性能。
而长时间的烧制则能够使陶瓷体充分结晶,达到最佳的质地和效果。
此外,柴烧还能赋予紫砂陶独特的质感和颜色,使其更加具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十大紫砂名壶(十大壶王)
十大紫砂名壶(十大壶王)紫砂壶起源于明代,自明至今,紫砂名家可谓瀚若星辰。
在如此众多的制壶者中,要挑选出10位最优秀的,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况且,艺术这东西,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认为好的,别人也不见得会认同。
曾经在网上查过,看有没有一个官方的说法,或者进行过评选之类的,但是我没有查到。
因此,就斗胆选出了自己心中10位紫砂名家,其中明代2人,清代4人,现当代4人,姑且叫做“十大壶王”吧。
且每人选择代表作2件加以介绍,作品的选择标准有两个,一是作品的知名度,代表作者的艺术水准,另一个标准是个人喜欢。
再次郑重声明:此“十大壶王”非官方说法,实乃扬帆个人观点,如有不当,请您见谅!一、供春入选理由:历史上第一个留下名字的制壶者,被称为“陶壶鼻祖”。
作者介绍:供春(一说龚春),与金沙寺僧被共称为“陶壶鼻祖”。
相传紫砂壶为明代金沙寺僧所创,而供春则是历史上第一个留下名字的制壶者。
其出身卑贱,原为宜兴进士吴颐山的家僮(一说婢女,然婢女岂能陪主人寄宿于寺中,且与和尚学艺?此说应不确),正德嘉靖年间人,生卒不详。
吴颐山读书于金沙寺中,供春利用侍候主人的空隙时间,学金沙寺老僧制壶。
其所制紫砂茶具,新颖精巧,温雅天然,质薄而坚,负有盛名。
入选作品:树瘿壶、六瓣圆囊壶《树瘿壶》壶评:造型古朴,为赭土黄色,砂胎,表面七凹八凸,结累如疣,指螺纹隐现,壶铭:“作壶者供春,误为瓜者黄玉麟,五百年后黄宾虹识为瘿,英人以二万金易之而未能,重为制盖者石民,题记者稚君。
”此壶有“中国第一砂壶”美称,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
《六瓣圆囊壶》壶评:壶身分六浅瓣,配以壶盖,壶嘴及壶把皆起筋纹,以上下两节塑造而在壶肩相接。
壶以黝黑紫砂制作,掺以金砂闪点,现存于香港茶具文物馆。
不过,据专家考证,这两把壶从泥质、大小、工艺、烧成等诸方面考察,不符合考古和典籍记载的供春壶特征,应为后人仿作。
其中树瘿壶原盖上的印款为“玉麟”篆书,表明壶的作者应是清末制壶大家黄玉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凤年制梅段壶 (清代)
壶形似梅椿一段,敛 口,直腹,假圈足。壶 身贴塑梅枝三丛,繁花 盛开,再饰以断枝瘿节。 钮、把、嘴皆作梅枝形。 色呈暗红,泥质细密。 壶底钤阳文篆书“杨氏” 小圆印。作者杨凤年为 清代宜兴制壶名手杨彭 年之妹。
蓝釉博古方壶(清代)
造型作方钟形,敛口, 鼓腹,底微凹。方形流, 流下部紧贴腹壁。扁环形 把。四注式盖,弧形钮。 紫砂胎,器表施蓝釉,腹 壁两侧以白、红、绿彩绘 博古图。底正中钤一阳文 方印,字迹不清。
陈绶馥制螭龙云雷纹壶 (清代)
平盖,短颈,鼓腹, 圆底,乳式鼎足。流若 龙首,把饰 蟠螭,钮似 伏狮。壶体绛红色,腹 部饰黑泥印云雷纹装饰 带。底钤凤舞纹样方印, 盖内钤有阳文直书正楷 “绶馥”椭圆小章。绶 馥,姓陈,乾、嘉年间 人。披云楼旧藏有陈绶 馥制于乾隆三十八年的 紫砂大壶。其名不及杨 彭年之辈炫显,作品传 世甚少。
盖罐 (明代)
罐平口直颈,长圆 腹,底微向里凹。肩 部有六瓣柿蒂纹。盖 面中心有“周氏俊造” 阳文篆字款。
印花小碟(明代)
小碟同时出土两件, 形制大小及纹饰完全一致, 唯颜色各异,一件朱泥制 成,呈赭色,一件紫泥制 成,呈深褐色。胎极薄, 厚度为0.1cm。底内凸。 制造工艺简练,先用手工 捏塑成形,底部指纹清晰 可见,然后模印花卉。出 土于扬州城北公社卜西大 队马庄小队。
提梁壶 (明代)
壶系宜兴窑产品。砂质,肝 红色,质地较粗,壶面有缸坛飞 釉。球腹,腹下部稍敛,平底, 弯流,流与腹衔接处贴塑四瓣柿 蒂形纹饰。圆角四棱的提梁近似 桥形,转折处为倭角,后部有一 栓绳系盖的小系。平盖,组件葫 芦状,无子母口,盖内有“十” 字形筋。整个壶造型严谨,做工 规整。此壶从南京市中华门外马 家山明代司礼太监吴经墓中出土, 同出的砖刻墓志表明墓葬年份为 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这是我 国目前唯一有绝对纪年可考的嘉 靖早年紫砂器。
用紫砂壶泡茶不走味,盛暑越宿不易馊,使用时间越,器身 色泽越发光润,泡出的茶也更为醇郁芳香,“首世间茶具此 为”这是人们对它的高度评价。 紫砂花盆清丽雅致,栽花 置景具有朴质浑厚的韵味,紫砂盆有瓷器彩绘般的华丽雕刻 装饰,又有似瓦盆那样的吸水透气性能,因而用紫砂盆养花 植木有助于根须生长,有“不烂根、易生发、花时长、落叶 迟”之优点,以其布置厅堂、居令人心怡神宁。 紫砂雕塑, 陈设品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紫砂陶刻装饰集文 学、书画、诗歌、金石、 篆刻于一体,以刀代笔,有传统的 镌刻模印浮雕、印花等手法,画面构思新颖,题材广泛,清 雅潇洒,别具一格。 紫砂原料,是颗粒较粗的陶土,它和景德镇、龙泉窑的 瓷土同属于高岭----石英----云母类型。但含铁、硅量较高。 从颜色上分主要有三种:一种呈紫红色和浅紫色,称作“紫 砂泥”,肉眼可见含有云母微粒,烧成后呈紫黑色或紫棕色; 一种呈灰白色或灰绿色,称作“绿泥”,烧成后呈浅灰色或 灰黄色,;还有一种呈红色,称作“红泥”,烧成后为灰黑 色。利用这些陶土烧制出的器皿就是紫砂器。
金银彩绘山水茶壶 (清代)
通体呈方形,直口,口以 下渐广,方圈足。曲形柄,流、 柄均凸起四棱,与壶体相呼应。 口上附盖与壶体相吻合。用紫 色砂泥制作,形体古朴大方。 腹部一面用金银彩绘山水、楼 阁和松柏。另一面为金彩篆书 御制诗:“御制 花港观鱼, 锦梭不籍。天孙掷练,影中堆 万。族云设兴,水仙作春。服 天边风,月傲清华。”共三十 四字。盖面用金彩彩描绘卷枝 纹作边饰,壶口边、足边刻络 绎纤细的回纹。底阳印“乾隆 年制”四字篆款。彩绘技法娴 熟,书意清逸典雅,篆书用笔 流畅,是紫砂器中的珍品。
鼎足盖圆壶 (明代)
壶通体呈栗色,略带黄,布 满梨皮状小白斑点,器盖尤为明 显。丰肩,直颈,下腹渐收,平 底,假圈足。曲流装于器腹正中, 圆孔。柄体圆,内壁线条足卵形。 盖口严密。盖的弧面上倒立三只 扁鼎足,足外侧呈外撇的弧线, 内侧为两个连弧。器底有单行竖 排“时大彬制”阴刻楷书款识, 刀法娴熟有力,字体方正,起笔 处多圆折。此壶1987年7月11日出 于于福建省漳浦县盘陀乡庙埔村 明万历年间户、工二部侍郎卢维 祯(1543—1610年)墓中,同时出 土有墓志铭等纪年物。壶在出土 时盖圈已有轻度磨损,当为墓主 生前使用过的。
四方菱花壶 (清代)
钮、盖、口、 身、圈足统一协 调成四方菱花形 整体,制作精细 规整。紫砂色调 呈赤褐,夹有细 小的黄砂及黑点。 底有楷书刻款 “友泉”两字。
五足洗 (清代)
此小船坞为白泥所制, 扁圆腹,底有五柱形足。 腹上凸雕对称的四个茎 干形节,还凹挖两个树 叶形和一个拱形装饰, 内各贴一片紫泥,紫泥 上点戳蜂窝状小圆点。 另有一处凹挖为鸡心形, 内无紫泥。腹内施白釉, 开小碎片。腹内底心上 有蓝色隶书“胡兴隆” 三字,行书“秀记”二 字。
三足圆壶(明代)
壶身似球形,腹鼓似鬲, 三足矮小如乳头。壶盖贴塑 四瓣对称的柿蒂纹。壶身无 纹饰,表面满布微凸小颗粒, 似“石榴皮”的质感,色浅 绛无光。壶的嘴柄相对,柄 下方腹壁上有阴刻楷“大彬” 两字,字体工整有力。整体 造型古朴雅致。此壶从无锡 系甘露乡萧塘坟明崇祯二年 华涵莪墓中出土。
紫砂胎红雕漆执壶 (明代)
碗敞口,小圈足。 盖径小于碗口径,有 小圈顶。整个盖碗用 黄黑两色泥绞成深浅 相间的木纹。器表有 四个层次的彩绘:圈 足为蓝白相间的回纹 边,底部为莲瓣纹带, 中部为蓝色的团蝠和 红色的团寿,器口为 蓝色如意头饰带。盖 部纹饰与碗相似。碗 内壁为开鱼子片白釉。
蓝釉高足碗 (清代)
碗作葵式造型, 敞口,弧腹,四角 弧折,圆底,下附 喇叭形高圈足。紫 砂胎,内外满施蓝 釉。腹部镌有行书: “咸丰岁在丙辰文 登于子良造”。字 内填白釉。
陈鸣远制印花小碟 (明代)
此壶是宜兴制陶名手陈鸣远 所制。他的制品新颖灵巧, 铭刻书法古雅,有晋唐风格。 茶具、瓜果小品等均极精妙, 名驰中外,影响甚广。南瓜 形壶,壶嘴堆雕瓜叶,把手 饰茎纹,盖状瓜蒂。砂质温 润,色近橘红。叶脉筋络自 然逼真,巧夺天工,妙趣盎 然。壶身一侧刻楷书“仿得 东陵式盛来雪乳香”十字, 刻款“鸣远”并钤阳文篆书 “陈鸣远”方印。
石榴形小杯 (清代)
泥质紫褐色中闪 点点金星,俗称“桂 花砂”。器形为半爿 石榴,树枝形杯把, 底部雕塑枝叶,杯把 旁塑一蓓蕾。整个造 型稳重协调。在蓓蕾 与树枝中间藏有阳文 篆书“陈鸣远”三字 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印花烹茶图壶 (清代)
壶呈六方形,直口,短颈,折肩, 折底,短流,如意式曲柄,盖与壶口严 密吻合。整体瘦长挺拔。用紫红色砂泥 制作。壶身三面印制烹茶图,图中二人 在茶楼的几案旁坐饮,一书僮在廊中煮 水,另一书僮端两茶杯作送茶状。四周 有松、竹、梅及洞石作陪衬。壶身另三 面镌刻乾隆御制诗:“雨中烹茶泛卧淳 书室有作 溪烟山雨相空,生衣独坐杨柳 风。竹炉茗碗泛清濑,米家书画将无同。 松风泻处生鱼眼,中泠三峡何须辨。清 香仙露沁诗脾,座间不觉芳堤转。”诗 后篆刻阳文“乾隆”二字章式款。这首 诗是清高宗弘历于乾隆七年夏至那天, 在地坛神毕返回圆明园途中所作。烹茶 图取材于乾隆御制诗,诗书结合,形式 和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
注壶 (清代)
壶为梅花形, 并有梅花形盖,盖 上塑二桃形钮。壶 流朝天,为半圆形。 梅花形矮圈足。底 心有一圆形戳记, 字模糊不清。整体 造型俊秀,小巧玲 珑。
彩绘山水注壶 (清代)
壶身似杯,有短平 流,无把。盖身、圈足 均作四瓣瓜棱形。盖顶 堆塑双桃,瓜棱腹两侧 用胭脂红、蓝、青、黄、 黑等多种色料绘山水画。 器形规整,制作讲究。 盖内及壶底均刻草书 “王伦”二字,底又印 有椭圆形款记,惜字迹 模糊,难以辨认。1959 年浙江杭州半山清乾隆 年间墓葬出土。
八卦纹束竹段壶 (清代)
壶身外壁似一捆整齐的 竹段,中腰以一竹束之。 竹段顶端(即壶面边沿) 逐个雕刻小圆圈,以示 竹心中空,形象逼真。 壶盖以的为中心雕入卦 纹,把、流堆雕龙头。 壶底三足,亦雕刻矮竹 段编连状,底面雕星象 纹。壶色泽蟹青,造型 典雅,装饰协调,堪称 上品。盖内钤瓜子形阳 文楷书小印“大亨”。
圣思制桃形杯(清代)
杯以桃实半部为形, 折枝作把,并以枝、叶、 花为饰。杯下三足,亦由 枝、叶及桃实构成。枝干 中心触空,留下斑斑疤痕, 形象逼真。泥质细净,色 呈暗红。是宜兴紫砂器中 极少见的珍品。有杯托, 为近代名艺人裴石民所配。 杯表镌有“阆苑花前是醉 乡,拈翻王母九霞觞”诗 句,款署“圣思”,钤 “圣思氏”篆书阳文方印。
加彩壶(清代)
壶盖呈扁圆形,壶身 呈扁圆柱形,口及底渐收, 有圈足,短流,把手上圆 下方。周身以深浅蓝珐琅 彩满绘花纹带。盖上绘花 卉、如意纹,壶口下部一 周是回纹,回纹外一周是 如意纹,腹中部一周绘花 卉卷草纹,近底部绘变形 莲瓣纹。花纹的颜色和紫 砂胎本色既对比又和谐, 在加彩装饰的紫砂器中堪 称佳作。
鱼化龙壶(清代)
此壶选泥精细,泥色极 为纯正。通身作海水波浪纹, 线条流利,简洁明快。鱼龙 吐珠,神韵生动。壶盖安装 的龙首伸缩自如,优美灵活。 配以龙尾执柄,浑成一体, 格律谨严。考清代中叶阳次 制壶名手一时涌现,特以二 泉杨彭年为制曼生壶饮誉独 高,然细审传世真品,大亨 所制巧思出群,格调高雅, 诚有过之。借其颇自珍重, 距今虽百年余年,而作品传 世绝少。鱼化龙式为其代表 作,此壶已为国内孤品。壶 盖内钤阳文楷书“大亨”瓜 子形印。
紫砂胎刻书画锡壶 (清代)
壶为紫砂胎外包锡皮。 壶身呈斛形,四角形短直流 上细下粗,镶螭虎状青玉环 形把,正方形盖上嵌矩形白 玉钮。器身一侧刻牡丹纹, 另一侧刻隶书:“微润欲沾, 雨前吐尖。己丑小春月,石 梅”己丑年为清道光九年 (1829年)。深赭色紫砂胎底 内钤“杨彭年制”阳文篆书 印款。此壶将紫砂与锡、玉 工艺相结合,堪称珠联璧合, 相得益彰,为难得的工艺珍 品。此壶出土于清咸丰元年 墓。
陈鸣远制莲形银配壶 (明代)
壶身呈莲蓬形,鼓腹下部 渐收敛。壶身四周饰八片宽体 莲瓣。壶嘴短,饰荷叶纹。壶 盖面上以六颗莲子装饰在圆形 钮四周,钮和莲子均能活动。 壶盖和壶口结合紧密。壶肩部 装有一藕节形的银配。在壶身 一莲瓣上刻有“资雨清德烦暑 咸涤君子友之以永朝夕”铭文, 并刻有陈鸣远名款及二篆书印 “陈”、“鸣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