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讲 课后达标检测

合集下载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第17课时 我们共同的世界 含答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第17课时 我们共同的世界  含答案

第17课时我们共同的世界知能优化训练一、中考回顾1.(2022云南昆明中考)《礼记》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这一思想启示当今世界发展要()A.尊重多样,求同存异B.开放包容,全盘吸收C.交流互鉴,消除差别D.理解个性,避免分歧2.(2022湖南衡阳中考)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

美国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日本和德国正在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有()①国家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②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教育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③国际竞争需要各方共同遵循一定的国际规则④每个国家都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在新一轮国际关系的调整中单独主宰世界事务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3.(2022四川德阳中考)当前,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如俄乌冲突带来能源价格上涨和世界粮食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面对这些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

因此,世界各国应该()①主动作为,转移本国的风险与危机②积极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③我行我素,想尽办法维护本国利益④相互信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21四川广安中考)李克强总理强调,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经济严重衰退等全球性挑战,各国应携手共进。

这是因为()①人类的命运彼此相依,需要共同守望②国际力量对比已失去平衡,维护和平的力量不断削弱③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④人类共享一个地球,消除差异才能共生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5.(2021云南中考)大道不孤,天下一家。

经历了一年多的风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世界各国人民要携起手来,风雨同舟,早日驱散疫情的阴霾,努力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

2024年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2024年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7 8 9 10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8.[2023•石家庄二十八中模拟]20世纪70年代,中美外交主要涉及政
治领域,但进入80年代,双方签订经贸协定,互办贸易展览会,经
贸关系日益密切。这主要取决于我国( D )
A.经济体制的改革
B.外交政策的调整
C.全面进行拨乱反正
11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123456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2.[2023•沧州黄骅市模拟]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第1 976次全体会议
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票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
——摘编自李洪河、孙长忠《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11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采取了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举 措”的主要原因。(4分)
双方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美国实施全球遏制共产主义战略的 需要。
11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1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美关系缓和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8分)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遏制了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有利于台湾问题 的解决;推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高潮的出现;加快了中国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推动了科技文化的发展;等等。
阿尔及利亚等23个国家提出的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

人教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第17课《庖丁解牛》(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第17课《庖丁解牛》(含答案)

第17课 庖丁解牛学习目标 1.领会《庄子》散文以故事说明道理,把道理寓于故事之中的特点。

2.学习《庄子》散文生动活泼,如同行云流水的文笔。

3.细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掌握文中出现的成语,探讨本文除用以说明养生外,还包含什么道理。

【诗海拾贝】读庄子 白居易去国辞家谪异方,中心自怪少忧伤。

为寻庄子知归处,认得无何是本乡①。

注 ①无何乡:《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

”无何乡即无何有之乡,原义为没有任何东西的地方,后用以指空想的或虚幻的境界,常用以咏梦。

赏析 七绝《读庄子》是作者任江州司马时的作品。

诗的前两句是:“去国辞家谪异方,中心自怪少忧伤。

”全诗意思是说,我从京都远谪异地,怪自己未看透官场的积弊,内心并不感到忧伤;我读了庄子知道自己何以处这种境况,苦闷时就以过恬淡闲适的生活来自解。

自我解嘲,无可奈何,言无忧伤,却含愤怨,委婉言情,蕴含深沉,耐人寻思。

【文本卡片】一、作者简介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周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偏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其主要作品为《庄子》。

《庄子》今存33篇,书中散发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和悲观厌世的虚无思想。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特,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

鲁迅先生赞誉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其散文对后世影响很深。

二、背景简介《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

“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

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

2019-2020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十七课同步测试

2019-2020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十七课同步测试

2019-2020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十七课同步测试1、2009年1月21日,以色列军队完成从加沙地带的撤离。

以色列此次对加沙地带发动的“铸铅行动”持续22天,共造成140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5500多人受伤,大量房屋建筑倒塌,75万人缺水,粮食极度缺乏,交通中断。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1战争对人类生命造成极大的摧残和伤害○2战争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严重地影响了经济发展○3人们向往和平、拒绝战争○4战争不可能不发生A ○1○2○3B ○2○3○4C ○1○3○4D ○1○2○42、《2001年的美国人记录》写到:“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向伊拉克投掷了94万多枚贫铀弹,总量约320吨,对伊拉克的环境的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伊拉克卫生部发布报告指出,伊拉克的癌症患者在海湾战争后大量增加,由1989年的6555从增加到1997提的10931人。

”这段材料表明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的危害主要有○1污染了环境○2危害了伊拉克人的身体健康○3危害了伊拉克人民的人权○4影响了伊拉克的经济发展A ○1○2B ○1○2○3C ○1○2○4D ○1○2○3○43、在古代和近现代的战争中,最大的受害者应该是A交战双方的政府 B交战双方的军队 C交战双方的人民 D交战双方的少年儿童4、据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今天的5000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上共发生了14500多次大大小小的战争,和平时期只有300多年。

这段材料表明○1战争是人类的大敌○2我们要反对战争○3和平弥足珍贵○4人类的战争是无法控制的A ○1○2B ○3○4C ○1○2○3D ○2○3○45、下列人物中为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是A孙中山B拉宾 C斯大林 D罗斯福6、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A发展世界经济 B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C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D发展各国之间的科技文化交流7、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是A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联盟 D联合国8、在人类战争史是,最丑恶的现象是A大规模的屠杀 B火药武器的出现C儿童兵的出现 D核武器的出现9、今天,生活在“地球村”中的人们应如何共处○1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2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3反对恐怖主义○4维护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A○1○2○3○4 B○1○2○3 C○2○3 D○1○210、中国的一位小朋友在《和平鸽》中写到:“在我的心中/藏着一只和平鸽/我想把它放飞到/伊拉克上空/它会对着英美战机喊:别炸啦!别炸啦!……”这首诗突出反映了A对英国和美国的憎恨B对和平的渴望 C对伊拉克的同情 D中国小朋友的爱心11、2007年3月19日至22日,朝鲜问题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在京举行。

【部编新课标人教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后习题(有答案)

【部编新课标人教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后习题(有答案)

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麻醉.(zuì) 诓.骗(kuàng) 脊.梁(jǐ)B.渺.茫(miǎo) 省.悟(shěnɡ) 脂.粉(zhī)C.笼.罩(lǒng) 抹.杀(mǒ) 宰相.(xiàng)D.慨.叹(kǎi) 玄.虚(xuàn) 筋骨.(ɡǔ)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合句意的一项是( )A.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比喻在国家、民族或团体中起中坚作用的人)。

B.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的脂粉所诓骗。

C.要自己去看地底下...(指土地下面)。

D.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空而不切实,不可信)之至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B.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C.“川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D.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于1934年,是鲁迅先生为批驳抗日前途悲观的论调、鼓舞民族自信而写的一篇杂文,后收入《且介亭杂文》集。

B.“正史”即清高宗(乾隆)诏定的从《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二十四史。

C.梁启超在《新史学》中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意思是说:二十四史不是史书,而是二十四个姓氏的家谱罢了。

D.课文批驳敌论点的方法是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结合。

先用驳论证的方式直接批驳,后用正面立论的方法间接批驳。

5.莎士比亚说:“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请你写出一句或两句表达自信的古诗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练习题(含答案)

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3、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二)预习要点1、预习重点生词并做好标记。

2、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结构。

(三)达标练习1、注音搽()玄虚()省悟()渺茫()脊梁()诓骗()2、解释下列词语:玄虚:渺茫:诓骗:怀古伤今:为民请命:二、探究案3、一二段这两段话中,揭示了对方什么谬误论点?什么论据?哪些语句最富于讽刺意味?答:4、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答:5、阅读文章3—5段,思考:写驳论,要善于寻找批驳的“突破口”,所谓“突破口”,就是对方谬误的薄弱环节,抓住了它,就能击中要害。

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本文以反驳对方的论证,即指出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为“突破口”?答:6、揣摩第一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7、揣摩下列加粗字词的表达效果:……不过一面总是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就是诬蔑。

阅读理解下文,完成问题。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有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a)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b),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8、“正史”是加了引号的,这个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1)这一类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在“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句中,作为比喻,“脊梁”是_______________意思.“状元宰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文中划线的ab两个“中国人”指代什么?请分明指出:a:中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中国人___________________12、在这几段文字里,作者通过列举事实所确立的正面观点是"______".所批驳的观点是_____.13、指出敌论错误的根源在于A.捏造事实B.以偏概全C.不明真相D.以小见大14、作者所写的,"这一类人们"的总的特点是_________,作者用一个比喻句集中称赞他们的业绩和品格,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鲁迅的语言饱蘸感情.请选择恰当的分析项说明下列加线词分别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A.讽刺B.赞颂C.自豪D.愤慨(1)我们从古以来┅┅( ) (2)所谓"正史"( )(3)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 (4)那简直是诬蔑( )【主题阅读】16、朗读并体会鲁迅的自嘲诗,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课时作业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时作业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长征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A. 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B.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C. 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准备了条件D. 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2.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写道:“十余万共产党人于1934年10月出逃他们在江西的防御阵地……用一年的时间步行约6000英里,这是人类耐久力的伟绩,至今仍具有传奇性。

”他说的“具有传奇性”的“伟绩”是指()A. 南昌起义B. 井冈山会师C. 红军长征D. 秋收起义3.红军长征初期,打乱敌人部署,把数十万敌军甩在湘西,初步扭转了红军长征以来被动局面的军事行动的是()A. 四渡赤水B. 血战湘江C. 会宁会师D. 通道转兵4.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也是诗人。

下列毛泽东的诗句中,描述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是()A.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B.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C.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D.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5.作家李尔兹伯曾充满敬佩地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

”此处“行军”“撤退”是指()A. 北伐战争B. 秋收起义C. 红军长征D. 井冈山会师6.“小乔初架渡天兵,避实击虚妙计生.”诗句描写的是毛主席在长征中出奇兵的典型战例,与之相符的是( )A. 四渡赤水B. 巧渡金沙江C. 强渡大渡河D. 飞夺泸定桥7.在思维链接中运用历史:请按下图上标号顺序,回答中央红军长征路线上的下列地点发生的历史事件不符合事实在是( )A. 长征起点:井冈山根据地B. 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 巧渡金沙江江,飞夺泸定桥。

D. 陕北吴起,胜利会师8.“长征路上走出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两代伟人,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全部成员,走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位国家主席……,走出了人民解放军的9位元帅,8位大将和90%以上的开国上将、中将、少将。

课时作业17: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课时作业17: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第17课毛泽东思想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指出,“各种对抗强权的根本主义,为‘平民主义’。

……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无血革命’”,不主张起大扰乱。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宣传马列主义,组建工人政党B.主张暴力革命C.呼吁社会改革D.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2.“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找到“正确道路”是在( )A.大革命时期B.红军长征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3.民国十四年(1925年),《革命》半月刊刊登了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

该文章( )A.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B.用阶级分析法研究中国社会C.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D.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4.1927年,就农民运动问题,国民党将领何键与全国农民协会总干事毛泽东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毛泽东说:“从前拜倒在绅士权力之下的,现在却拜倒在农民的权力之下。

”毛泽东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农民阶级支持共产党的领导权B.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C.国民大革命的核心地区在农村D.反帝反封建是国共两党的共同任务5.井冈山精神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该精神反映出( )A.毛泽东思想已经走向成熟B.中共中央认可农村包围城市之路C.民主革命道路发生了转折D.中共开始独立领导中国民主革命6.下列有关毛泽东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B.它是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指导思想C.它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政治基础D.它在“文革”期间发展成为严重的“左”倾错误思想7.1939年冬,毛泽东指出:“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能够担负的。

1 第17课课时检测夯基提能-最新教育文档

1 第17课课时检测夯基提能-最新教育文档

(建议用时:25分钟)一、选择题1.“经常跟过去的或现在的现实完全断绝了关系,喜欢从宏伟、渺远和恐怖的事物中领受灵感”,从而“鼓励一个新的狂纵不法的自我”。

这种创作风格的盛行,实际上反映了人们()A.对“理性王国”的一种大胆追求B.对启蒙时代和工业主义的反思C.在现代文明中的困惑和迷失D.对批判现实主义文风的厌弃解析:选B。

材料所示的创作风格应是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对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理性王国”的失望,故A项错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就是对启蒙时代和工业主义的反思,故B 项正确;反映“在现代文明中的困惑和迷失”的应该是现代主义文学,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对批判现实主义的厌弃,故D项错误。

2.(2019·南京高二检测)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与其创作风格相同的是()A.《悲惨世界》B.《战争与和平》C.《人间喜剧》D.《等待戈多》解析:选A。

浪漫主义文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创造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与材料中“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相符,《悲惨世界》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A 项正确;《战争与和平》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B项错误;《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C项错误;《等待戈多》是现代荒诞派戏剧,故D项错误。

3.“文学霸权,就渐渐移到自然派手里来。

那些名著,就是极翔实极明了的试验成绩报告。

又像在解剖室中,将人类心理层层解剖。

纯用极严格极冷静的客观分析,不含分毫主观的感情作用。

”这里的“自然派”指的是欧美的()A.浪漫主义文学B.批判现实主义文学C.无产阶级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解析:选B。

材料“不含分毫主观的感情作用”不符合浪漫主义文学“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纯用极严格极冷静的客观分析”符合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注重细节描写”“注重客观、真实”的特点,故B项正确;无产阶级文学突出工人阶级大无畏的精神,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现代主义文学采用夸张怪诞的手法,反传统、反理性,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第六单元第17课课后知能检测

第六单元第17课课后知能检测

一、选择题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前,美国流行“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这一现象()A.有利于经济的稳步发展B.刺激消费市场和金融市场的虚假繁荣C.使股票市场的资金减少D.有力延缓了大危机的爆发【解析】“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意味着信贷泛滥,人们靠借贷超前消费。

这种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制造了市场繁荣的假象。

但造成了巨大的金融风险,危害经济发展,排除A项;信贷泛滥会促使股市资金增多,排除C项;这种繁荣假象是不可持续的,加速了大危机的爆发,排除D项。

【答案】 B2.“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

”该材料显示,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生产相对过剩严重C.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解析】材料反映了工人工资水平低,造成购买能力低,这样就出现了生产相对过剩,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答案】 B3.20世纪20年代美国普遍推广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

1924年到1929年之间,美国的分期付款销售额增长了3/4。

对此现象,认识错误的是() A.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B.进一步刺激了固定资产和生产规模的扩大C.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D.促进了美国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地健康发展【解析】材料主要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的逐步扩大,要结合经济危机的爆发原因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

由1929年经济的危机可知D项错误。

【答案】 D4.(2013·天津高考)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表信息,美国汽车产量1929年达到顶峰,之后迅速下降。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十七课看社会 辨是非夯基达标训练 试题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十七课看社会 辨是非夯基达标训练  试题

看社会辨是非我夯基我达标1.?巴黎圣母院?是阐释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范本。

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尔达是一个外在美与内在美的集合体。

敲钟人加西莫多外貌奇丑,内心仁慈。

而副主教佛罗洛那么是一个披着HY外衣的恶魔。

这告诉我们〔〕①生活中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②我们要进步分清是非善恶的才能③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是复杂的④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没有严格的界限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②③思路解析:题干主要表达了生活中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而且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是复杂的,不是一眼就能分清的,因此我们要进步分清是非善恶的才能。

“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没有严格的界限〞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D2.七年级〔2〕班的王亮和高朋是好朋友。

有一天,王亮告诉高朋说,他和班里的几个男生找到了一个很隐蔽的网吧,别人很难发现,王亮让高朋放学后一起去玩,高朋左右为难。

他应该〔〕A.去,否那么会失去好朋友的友谊B.不能去,要立即告诉教师C.不能去,但先不急于告诉教师,先做做王亮的工作,让他认识到这样做的危害D.近墨者黑,和王亮断绝关系,各走各的路思路解析:在是非善恶面前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就要增强控制力,当认识到这件事有可能给别人和自己带来不好的后果时,就要控制自己,坚决不去做。

同时,为了同学的友谊,也要力劝这些同学不要去,这才是对朋友负责。

答案:C3.在场经济的大潮中,一些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扭曲。

有的人信奉“金钱至上〞,变得利欲熏心,造假售假、坑蒙拐骗,成了金钱的奴隶,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深渊;有的人迷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慷国家之慨,以国家、人民的利益换取个人私利;有的人崇尚那种“自由〞的生活方式,生活在醉生梦死之中,“黄、HY、毒〞成了他们追逐的目的。

这些人的行为〔〕①危害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②对一些人,尤其是意志薄弱者会产生相当大的消极影响③既损害别人和社会的利益,又给自己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④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建立是完全必要的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思路解析:社会上假、恶、丑现象的存在对个人和社会都有消极影响,也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建立的必要性。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松鼠》课时练(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松鼠》课时练(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7.松鼠课时练一、选择题1.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上填人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周正同学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他时刻把班级的事情放右心上。

发现谁有困难,他想方设法去帮助。

苦点、累点他从无怨言。

A.因为所以如果就虽然但是B.如果就无论都只有才C.之所以是因为无论都虽然但是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繁殖.(zhí) 圆锥.(zhuī)矫.健(jiǎo)杀菌.(jǔn)B.翘.起(qiào) 树杈.(chà) 苔藓.(xiān) 梳.理(shū)C.编扎.(zā) 勉强.(qiǎng) 触.动(chù) 摄.氏度(shè)3.下列课文内容与松鼠所表现的特点对应的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活泼。

B.有人触动大树时松鼠的反应一警觉。

C.蹦跳的动作一轻快。

D.松鼠在秋天拾榛子一贪吃4.下面词语中“强”字与“勉强”的“强”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强词夺理强人所难B.博闻强记奋发图强C.争强好胜坚强不屈D.先下手为强精兵强将文章比较:将本文与《鲸》相比较,作选择5.文体:《鲸》(A)《松鼠》( )A.常识性说明文。

B.文艺性说明文。

6.语言风格:《鲸》(A)《松鼠》( )A.简练平实。

B.生动形象,极具文学色彩。

7.表达方法:《鲸》(A)《松鼠》( )A.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

B.比喻、拟人的手法。

二、填空题8.比一比,再组词。

驯(________)像(________)滑(________)脑(________)训(________)橡(________)猾(________)恼(________)9.超级模仿秀。

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摘)果实( )尾巴( )露水( )榛子(清秀)的面容( )的窝( )的叫声爪子(锐利) 动作( ) 反应( ) 性格( )10.读课文《松鼠》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连词。

初一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含答案)

初一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堂作业一、选择题1.某同学在阅读课本时对“均田免赋、1644年、大顺政权、明朝灭亡”进行了圈画,通过上述重点内容的提示,可以判断该同学阅读的章节是()A.大泽乡起义B.黄巾起义C.李自成起义D.黄巢起义2.明朝末年李自成农民起义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均田免赋”口号的提出,主要针对的社会现状是()A.陕北连年灾荒B.土地兼并严重C.明末政治腐败D.朝廷赋税苛重3.下列关于明朝灭亡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政治腐败B.自然灾害加速了明朝的灭亡C.1644年李自成起义推翻了明朝D.清军入关推翻了明朝的统治4.学习历史需要正确区分史实和观点,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B.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口号,深得民心C.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D.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5.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从大泽乡起义到太平天国运动,很多农民起义的领袖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思想品德教育科学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七课 战争与和平》习题

思想品德教育科学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七课 战争与和平》习题

《第十七课战争与和平》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2010年1月13日联合国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共有2412名阿富汗平民死于战火,人数比2008年多出14%。

上述材料充分说明()A.儿童是战争最大的受害者B.战争对人类的生命造成极大的摧残和伤害C.战争造成的人员伤亡大于财产损失D.战争永远无法避免,世界难以实现和平2.2011年2月10日上午,巴基斯坦西北部城市马尔丹的一座军营遭到人弹袭击,目前已经造成31人死亡,42人受伤,死伤者都是军人。

据称,人弹很年轻,还穿着学校的校服。

上述材料告诉我们()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根源B.当今世界并不安宁,争取世界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C.当今世界的局势十分紧张D.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3.据新华社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2011年1月19日决定,向科特迪瓦增派2 000名维和人员。

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国当天全票通过这一决定。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安理会成员国外交官说:“安理会担心,科特迪瓦冲突可能朝不好方向演化,因此需要这些维和人员。

”联合国要求巴基斯坦、尼日尔和多哥等国家派人增援。

对此事的认识错误的是()A.人类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B.世界各国领导人、各种国际组织与志愿人员在为和平而呼吁奔波,无私地奉献C.联合国在协助解除国际危机和解决长期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D.当今世界局势十分紧张,各国都处在危难之中4.2010年3月26日,韩国一艘名叫“天安”号的警戒舰在海上沉没,韩国认为“天安”号的警戒舰沉没的原因是受到“朝鲜小型潜水艇实施的鱼雷攻击”,并单方把“天安”号沉没事件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朝鲜则认为韩国这一举动是对朝鲜“不可容忍的挑衅”,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将“激化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点燃战争的导火索”。

对于韩国这一举动,朝鲜表示“绝不袖手旁观”,这说明()A.世界局势总体趋向紧张B.和平是永远无法实现的C.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D.人类为维护世界和平而不懈努力5.9月21日是一个神圣的日子——国际和平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1945年1月,盟国赔偿委员会代表宣布:只允许日本维持最低限度经济所必需的设备,其余一律拆除。

但到了1951年,美国根本放弃了拆除日本工厂的设备,并且提出不要日本赔款。

美国对日政策转变的背景是()A.大国对峙的加强B.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C.西欧国家的联合D.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解析:选A。

根据材料中“但到了1951年,美国根本放弃了拆除日本工厂的设备,并且提出不要日本赔款”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美苏对峙的加强,美国积极扶植日本,作为其在远东地区的反共桥头堡,故A项正确。

2.1947年3月,上海出版的《世界知识》杂志发表文章说,它“的确是使美国的外交政策开始了攻势的行动。

这影响是全世界意义的”,它“的确是一颗炸弹,在这颗炸弹的威力圈里,遭到波及的是全世界的人民,连美国人民也不能逃避”。

该文章评价的“它”是()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C.北约组织.柏林危机解析:选A。

根据材料中时间1947年3月,结合材料中“它”使美国外交政策开始了攻势,具有全世界意义,可得出文章评价的“它”是杜鲁门主义,故A项正确。

3.(2019·镇江质检)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自由制度的崩溃和独立的丧失,不仅对于他们(指希腊),而且对于全世界,都是一场灾难。

那些正在竭力维护自由和独立的毗邻民族,很快就会为之气馁,还可能陷于失败。

”他的目的是()A.改变美欧结盟的外交政策B.展示美国急剧膨胀的实力C.在全球范围内遏制共产主义D.反对苏联组织军事同盟解析:选C。

从材料“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自由制度的崩溃和独立的丧失,不仅对于他们(指希腊),而且对于全世界,都是一场灾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故C项正确。

4.下图为1956年“冷战”时期的一幅讽刺漫画《画皮》。

该漫画意在表明()A.西方国家组建军事集团遏制苏联B.经济渗透是霸权政策的重要手段C.美元中心体系便于美国经济扩张D.美国推销价值观念试图控制西欧解析:选B。

图片中美国为北大西洋军事盟约涂色,说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受美国控制,由美元符号“$”可知美国能控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主要是基于其对成员国的经济渗透,故B 项正确。

5.有学者指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支持欧洲经济一体化,使欧洲国家放弃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消除关税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通货交换自由。

由此可知,美国推动西欧一体化的主要动机是()A.按照美国的需要来重塑欧洲B.遏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C.与西欧维持长久的盟国关系D.密切与西欧的经济合作解析:选A。

由材料“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支持欧洲经济一体化,使欧洲国家放弃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消除关税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通货交换自由”可知美国推动西欧一体化意在便于美国商品进入欧洲市场,故A项正确。

6.(2019·南通模拟)1949年,美、英、法、联邦德国等17个国家秘密成立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开出了4张禁运清单,包括军事武器装备、尖端高科技产品和战略产品。

这一举措()A.是北约国家集体“冷战”的反映B.是对违反关贸总协定的制裁C.导致两大阵营贸易量急剧下滑D.造成了苏联核技术应用的落后解析:选C。

联邦德国加入北约是1955年,1949年联邦德国还不是北约成员,故A项错误;巴黎统筹委员会是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禁运,故B项错误;禁运影响了西方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往来,故C项正确;苏联1949年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故D项错误。

7.1950年6月5日,美国国会通过《对外经济援助法案》,第四节“国际开发法案”规定:“美国援助经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办法是鼓励交换技术知识和技能,向这些国家和地区输出资本。

”该法案的本质意图是()A.为美国争夺国际市场和原料B.帮助不发达国家发展工农业C.为美国与苏联争夺世界服务D.加剧了美苏“冷战”对峙的态势解析:选C。

1950年处于美苏两极格局时期,美国资本输出的目的是争霸世界,故C 项正确;A项是表面现象,故A项错误;B项曲解了美国资本输出的实质目的,故B项错误;D项是该法案的消极影响,而非美国的本质意图,故D项错误。

8.下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A.一战期间的欧洲B.二战之前的欧洲C.北约华约的对峙D.欧盟建立并扩大解析:选C。

材料中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分属不同的阵营,说明北约华约两大阵营的对立,故C项正确;一战期间的欧洲分为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与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这与图片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德国分为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可见图片反映的是二战后情况,故B项错误;1993年欧盟建立之后欧盟东扩,在此之前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德国统一,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9.二战后西欧不依赖美国而独立的同时,东欧正从苏联获得一定程度的自治。

据此判断当时的两极格局中()A.“冷战”重心地区变更频繁B.“冷战”出现持续缓和态势C.美苏两国形成军事僵局D.美苏两国敌对意识淡化解析:选C。

据材料“西欧不依赖美国而独立,东欧正从苏联获得一定程度的自治”可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军事僵局,故C项正确。

10.这场全面的东方与西方的“战争”并未真正爆发,双方实际上只是在经济、哲学、文化、社会和政治立场方面产生严重对立:西方指责东方不民主、极权主义和共产专制,而东方则批评西方是中产阶级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

这场“战争”()A.双方是北约国家和华约国家B.双方斗争的实质和方式基本不变C.双方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D.根本原因都是西方推行霸权主义解析:选B。

北约和华约,仅是两大阵营在军事领域对峙的体现,故A项错误;斗争是意识形态根本对立的反映,基本手段就是除“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故B项正确;从目的上讲,美国是为了实现其称霸世界的目标,苏联是为了推行社会主义,与美国共同称霸世界,故C项错误;这场“战争”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故D项错误。

11.1955年3月,丘吉尔说:“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

”这说明丘吉尔认为() A.英国在“冷战”中难以生存B.美苏已经达成战略平衡C.第三世界冲击两极格局D.核武器威胁的积极影响解析:选D。

“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表明因为美苏双方均拥有可以毁灭世界的核武器,所以双方在冲突中均保持克制,使国际局势趋于和平,故D项正确。

12.二战后形成的“冷战”格局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逐渐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社会主义阵营分裂、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第三世界的兴起。

这些新变化推动() A.多极化格局逐步形成B.国际政治新秩序建立C.美苏关系走向妥协D.美国战略重心转移解析:选C。

根据材料“社会主义阵营分裂、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第三世界的兴起”可知,美、苏控制力下降,有助于彼此走向妥协,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冷战”后,在东北亚格局和大国关系发生较大变动的情况下……尽管东北亚地区各大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逐渐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战略互动关系或多方制衡的格局,美国作为影响半岛局势最大的外来因素,“仍继续主导着该地区谈判的进程和方向”。

但布什上台前后,半岛南北关系的变化及其所带来的美韩关系的变化使美国在朝鲜半岛的优势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朝鲜希望通过放弃核计划来换取美国对朝鲜国家和制度安全的承诺,而布什政府的基本策略)一是坚持要求朝鲜“彻底地、可验证地、不可逆转地放弃核计划”,美不“奖励”朝鲜拆除其核计划;二是与其东亚盟国协调,坚持在多边框架内解决;三是提出了“防扩散安全倡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所谓“博尔顿战略”,即以“防扩散安全倡议”为核心内容,加强海上检查,以达到阻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实现阻断朝鲜外汇来源的目的,最终实现从外部促进朝鲜体制崩溃的目标;四是重新部署驻韩美军和加紧构筑东亚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摘编自张业亮《布什政府对朝政策与朝核危机》(1)根据材料,分析布什上台后“美国在朝鲜半岛的优势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分析朝核问题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你对解决朝核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解析:(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以从美国、朝鲜、世界三个角度来论证美国在朝地位受到挑战的背景。

(2)第一小问实质,根据材料“朝鲜希望通过放弃核计划来换取美国对朝鲜国家和制度安全的承诺……二是与其东亚盟国协调,坚持在多边框架内解决”等信息可知美国想利用朝鲜半岛分裂的局面,继续占据半岛事务中的控制权和主导权。

第二小问建议,首先必须坚持半岛无核化,这符合各方的利益;要充分考虑朝鲜对安全的合理诉求;要坚持用和平手段来解决朝鲜问题等。

答案:(1)背景: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大国关系发生较大变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20世纪90年代东北亚地区逐渐形成各大国多方制衡的格局;美国力图维持其对东北亚地区的控制权和主导权;朝鲜半岛核计划研究的不断发展。

(任答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2)实质:朝鲜希望通过放弃核计划来换取美国对朝鲜国家和制度安全的承诺,而美国意在确保“冷战”后半岛南北关系变动及半岛事务中的控制权和主导权。

建议:应尊重本地区国家实现半岛无核化的愿望,同时充分考虑朝鲜的合理安全诉求;实现美朝政治和经济关系正常化;保证一个非核朝鲜的安全;推动朝鲜半岛南北和解与发展;把朝鲜纳入与其邻国的经济交往之中。

(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4.(2019·南京、盐城模拟)美国学者梅尔文·莱夫勒将美苏冷战称为“人心之争”,即制度认同和选择意义上的竞争和对抗。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拯救饥饿和重建世界经济,通过与苏联的合作和改造德、日来确保持久的和平。

但是随着冷战的兴起和东西方的分裂,美国开始重新界定其全球责任和世界领袖角色,美国的责任变为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

这也成为那个时代美国精英的普遍信念,并一直主导了冷战时代美国的角色认知。

凯南在其著名的《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中称:“有思想的美苏关系观察家没有理由对克里姆林宫向美国社会提出的挑战感到抱怨,相反,他应该对上帝表示一些感谢。

上帝通过把这一无情的挑战摆在美国人民面前,已经让这整个国家的安全依赖于他们团结和接受历史明确赋予他们的道德与政治领导责任上。

”——摘编自王立新《美国的冷战意识形态:内容和作用》材料二冷战格局对于推动世界体系的重构具有正面的历史作用,主要是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为原殖民地国家和其他受制于西方的落后国家走上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