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的分析
关于我国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 ) 三 中小 学 教 师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要 求 是 其 主 体 素
质持 久 、 面 、 全 和谐 、 自主 的发 展 。这 也 就 意 味着 中小
学教 师 的可持 续发 展是 一 个 永 无 止 境的 发 展 过 程 , 活 到老 , 到老 , 学 发展 到 老 ; 一个 德 、 、 、 、 和健 是 能 识 才 学
自我 超越 和 自我 发展 的 自主发 展之路 。 可 以说 , 中小 学教 师 的可持 续发展 , 既是社 会 的需 要 , 是 自我成长 的需 要 ; 也 既是终 生教 育理 念在 中小 学 教 师身 上 的一种体 现 , 是 科 教 兴 国和 人 才 强 国战 略 也 的必然要 求 , 是现代 中小 学 人 民 教 师所 必 须 具 备 的一 项 基本 素质 。 二、 当前 我国 中小 学 教师 可 持 续 发 展 面 临 的 突 出
问题
展 。究其 原 因 , 主要 是 由 中小 学 教师 的职 业特 点 和 这 所承 担 的社会 任务 所 决 定 的 。 因此 , 中小 学 教师 必 须 要重 视其 创造 性 的培养 和创 造能 力 的提 高 , 唯有如 此 ,
才能 更好 地胜 任其 创造 性 的工 作 , 养 出具 有 创 造 性 培 的高 素质人 才 。 ( ) 二 中小 学 教 师 可 持 续 发展 的 目的 是 为 了更 好 地 适应 社会 与学 生 的可持 续发 展 以及 中小 学教 师潜 能 的最 大限度 发挥 。提 高 中小学教 师 的教育 教学水 平 和 适应 社会 的可持 续发展 是 中小学 教 师可持 续发展 的 出 发 点和 归宿点 , 同时也 是其 发展 的依据 和 目的 。因此 , 中小 学 教师 的可持 续发 展必 须要 遵循 教育教 学和社 会
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考
问 题 和 纵 向 发 展 障 碍 问题 。 于 此 , 文 讨 论 了 这 些 问题 基 本
的 成 因 , 提 出 了原 则 性 的 对 策 。 并
学 发 展 观 、 建 和 谐 社 会 的 总 的 战 略 要 求 . 育 界 作 为 构 教
教 育 改 革
关 键 词 : 持 续 发 展 教 育 区 域 差 异 可 关 于可 持 续发 展教 育
幅 员辽 阔 .可 持 续 发 展 教 育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存 在 区 域 失 衡
协 商 制 定 联 合 国 可 持 续 发 展 十 年 教 育 国 际 实 施 方 案 草
案 。 持续 发展 教 育 在提 出 以来 得 到 了世 界 范 围 内 的一 可 致 认 同 和广 泛 支 持 。在 中 国 , 的 十 七 大 明确 提 出 了科 党
展 、 谐发展。 和 二 、 持 续 发展 教 育的 困境 可
( ) 观 失衡 问题 。 一 宏
一
、
可 持 续 发 展 教 育 是 联 合 国在 2 0 i- 式 颁 布 的 世 界 05 正 f
教 育改 革 方案 . 求 在 今 后 十 年 时 间 里实 施 联 合 国可 持 要
续 发展 十 年 教 育 , 求 世 界 各 国 政 府 在这 十年 中将 可 持 要 续 发 展 教 育 融 人 他 们 国 家 各 个 相 关 层 次 的 教 育 战 略 和 行 动计 划 中 。联合 国教 科 文 组 织 执 行 委 员会 在 2 0  ̄4 0 31 z
个 两 年期 的行 动 计 划结 合 在 一起 。 个 议 案 提 供 了一 个 这 纲 要 , 此 基 础 上 , 以 通 过 与 联 合 国 和 其 它 合 作 者 的 在 可
浅析大众化阶段中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序竞 争 、虚 置教 育资 源 的现象 ,实现 高等 教育 的可 持续 发展 。
1 .强化 国家宏 观调控 的作用 。促 进 和发 展 中 国高 等 教育 的大众 化 ,必须 充 分 发挥 政 府 的宏 观 调控作 用 。要 在教育 资 源与投 入 、高校 数量 与规 模 、办 学 体制 与模 式 上 统 一规 划 、统 一协 调 , 在 教育 市场机 制 的作 用下 ,实现 有序竞 争 、和谐 发 展 。我 国的高等 教育 体制 以 国立 ( 立 )为 主 公
关键 词 :大众化 ;高等教 育 ;可持 续发展 中图分 类号 :G 4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10 — 11(06 3 01 一 3 60 09 50 20 )0 — 04 O
我 国的高 等 教育 发展到 大众 化 阶段 ,必然 要 在校 区建 设 、招生 数量 、师 资 规模 等方 面 提出全 新 要求 ,以适 应适 龄青 年 的入学期 望 和高 校 的效 益 期 望 。 由此 带来 的 问题 是 人均 GD P的制 约使 高等 教育 投 入相 对滞 后 ,计 划 生育 和丁克 家庭 的 出现 又在 某种 程度 上 改变 了人 们 的传统 习惯 ,造 成 部 分高 校 生源 严重 不足 ,高 校发展 难 以为继 。
17 9 0年这 个 比例 高达 5 %。 O
2 高 校规பைடு நூலகம் 空 前扩 大 。高校 向大 中型 规模 转 变 ,甚 至 出现 了 5万人 以上 的 巨型 大 学 。截止 . 20 0 0年底 ,我 国共有 高校 2 4 2 3所 ,包 括 1 0 2 4所 民办 高等 教育机 构 ; )0 2年 ,美 国高 校总数 为 _2 0 3
可持续发展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种致力于培养学生可持续思维和行动的教育方式。
它旨在提高学生对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性的认识,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解决全球挑战的能力。
下面,我将向你介绍一些关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和重要性。
1. 知识传递:可持续发展教育通过传递知识和信息,帮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资源管理、气候变化、社会公平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概念。
学生将学习到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经济学等领域的知识,并了解这些知识如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 批判性思维:可持续发展教育鼓励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系统思考能力。
他们将学习分析和评估不同观点、解决方案和政策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
通过批判性思维,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复杂性,并寻找创新和可行的解决方案。
3. 跨学科合作:可持续发展教育强调跨学科合作,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在一起。
学生将参与团队项目、讨论和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同学合作解决现实问题。
这种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并培养综合性思维和创造力。
4. 情感态度:可持续发展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将了解环境和社会的脆弱性,感受到对未来世代和全球社区的责任。
他们将发展出尊重自然、关心他人、负责任行动等积极的情感态度,激励他们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5. 实践和体验:可持续发展教育强调实践和体验的重要性。
学生将参与户外探索、实地考察、社区服务等活动,亲身体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通过亲自参与,学生将更好地理解环境和社会的挑战,并培养可持续行动的意识和能力。
6. 全球视野:可持续发展教育帮助学生培养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理解。
他们将了解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到环境和社会的相互联系和依赖关系。
通过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学生将拓宽眼界、增加包容性,并成为全球公民和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
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于塑造未来领导者和解决全球挑战至关重要。
通过传递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促进跨学科合作和实践体验,可持续发展教育激发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行动,推动社会的正向变革。
关于我国教育问题的政策分析
关于我国教育问题的政策分析摘要: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复杂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难题,要求我国政府积极应对挑战,不断调整现行教育政策,进一步改善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制度环境,以满足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文章借鉴国外教育政策调整的经验,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我国未来教育政策调整的方向。
标签:教育问题教育政策调整方向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复杂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难题,要求我国政府积极应对挑战,不断调整现行教育政策,进一步改善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制度环境,以满足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一、发展中国家的教育问题在发展经济学中我们知道落后国家教育投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教育深化、知识失业,智力外流,教育投资体制扩大了不平等、基础教育被忽视等,具体而言包括以下方面。
教育深化是由于信息甄别功能、生产力功能在下降。
更深入的原因是私人对教育要求热情不减。
纵观周围,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多的课外辅导班,有些是针对学校课程所设立的提高班,如奥数班、新概念英语班等等;另一些则是近年来很盛行的各种艺术班,如钢琴班、二胡班、古筝班等等。
家长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而这种教育深化将会导致知识失业,而知识失业又导致教育进一步深化。
私人对教育要求热情不减导致了教育过度,从而形成了上文所述的教育问题。
智力外流是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发展伊始就有大量的熟练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和学有所成者从发展中国家持续地向发达国家流动,这就是发展经济学称之为智力外流。
我们大多能听到的是某某学者学成归国为国效力,好多老一辈的科学家就是这其中的典型代表,但我们不知道的智力外流有很多,国家培养的优秀人才有许多持续地向发达国家流动。
这一点也是我们所遇到的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
基础教育被忽视、教育投资体制扩大了不平等,这些在现实生活也是到处可以看到的,种种问题都值得引起高度的关注。
二、针对我国出现的教育问题分析即便如此,也不能否认现行教育政策对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培养人才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是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复杂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难题,如把上述发展经济学中的普遍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我们可以看到如下问题:教育资源供不应求、教育差距日益拉大、教育质量矛盾突现、单一化倾向有增无减、结构与功能的矛盾错综复杂、终身发展要求更加迫切等等。
关于可持续发展教育
2023年可持续发展教育2023年可持续发展教育——走进可持续未来引言: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不断导致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社会不公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全球各国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其中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2023年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发展动态以及它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重要性。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定义与意义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培养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和意识,通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价值观的方式,引导人们采取可持续的行为和决策,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它是培养未来公民的关键环节,有利于人们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意义在于:1.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通过教育,人们将更加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个体和集体的保护环境的行动。
2. 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
3. 促进社会公平与包容:可持续发展教育应该关注社会公平和包容,扩大教育机会,提供平等的接触和发展机会,减少贫困与不平等现象。
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发展动态2023年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发展动态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教育政策的扶持:各国政府将可持续发展视为国家发展的核心任务,加大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
制定相关法规,加强教师培训,为学校提供资源和设施支持,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2.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在逐渐改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采用项目学习、跨学科综合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参与解决真实问题,提高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行动能力。
3. 利用科技促进教育创新:科技的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借助虚拟现实、在线教育等技术手段,打破时空限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创造更多的互动和合作机会。
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可持续发展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平衡,以满足当前需求,同时确保子孙后代也能满足其需求。
而教育作为塑造未来的力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教育能够为人们提供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
通过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各种环境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
教育机构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如节约能源、垃圾分类、水资源保护等。
这样的教育将培养出一代具有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人才。
其次,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需要创造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以应对不断增长的人口和资源有限的挑战。
通过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到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成为有能力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人才。
这样的人才将能够为各行各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教育还能促进公平和包容的社会发展。
教育应该是公平的,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机会,我们可以确保每个人都有能力参与到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来。
教育的包容性也很重要,要尊重每个人的不同需求和能力,给予适当的教育支持,使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最后,教育能够促进全球间的合作与交流。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合作来解决。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增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建立起合作的基础。
教育机构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增加他们对其他国家文化和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了解,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综上所述,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教育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推动公平和包容的社会发展。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的人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现“中国梦”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以三峡库区中学环境教育为例
还没有形成体系 , 机制不健全。据调查 ,库区6 8 %的中
学教师认为 自己的环境意识 “ 一般化 ”,5 0 %的教师认 为在学科教学 中渗透环境教育 的能力 “ 较差” ,而 能 够带领学生开展各种环境教育活动的只有2 1 %,与校外 机构合作进行环境教育 的只有8 %,及时对环境教育活 动进行总结评价的教师只有1 0 %。通过上述数据可 以看
一
出,目前库区环境教育的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系统培训
与多元合作机制需尽 陕完善。
三 、构 建 三 峡库 区 中学 环 境 与 可 持 续 发 展 教 育实 施策 略体 系
根据 “ 卢卡斯环境教育模 式” ,环境教育必须注 重三个层面:一是关于环境的教育 ,即通过教育使学生 认识和理解有关环境的各种知识。二是在环境 中的教 育 ,即强调环境教育必须通过学生进行调查和观察等活 动 ,获取直接的经验来实现。三是为了环境的教育 ,即 将环境 的改善作为一个真正的教育 目标 ,其主要任务 是发展学生的责任感和激发他们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动 机 。因此 ,根据上述理论 ,在研究分析三峡库区中学 环境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现构建具有可行性 、针对 性的环境教育实施策体系。
施。
( 2 )环境教育多学科渗透性不强 ,效果不明显
一
是大多库区学校环境教育处 于无序状态 ,随意
1 . 学科渗透策略—— 综合性与跨学科性的交叉
环境教育是不 同学科重新定向和衔接 的结果 ,对 待环境问题必须从整体的角度出发 ,不能独立的去研究 某一学科 ,需要广泛涉及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生命学 和艺术人文学等各个方面 ,通过加强各学科的融合 ,突 出学科间的交叉性来开展环境教育。
性强。据调查 ,超过 1 1 3 的库 区教师对规定的环境教育 内容采取了 “ 有时就讲 ,没有时间就省略”的处理办 法 ,教师 自身就缺乏环境教育的主动性 】 。二是教育活 动与学科教学未能很好结合 ,多学科渗透性不强 ,大部 分的库区中学在进行环境教育时 ,一般采用单一学科授 课模式 ,即主要 以地理学科为主的环境教育 ,未广泛融
教育兴国战略 中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兴国战略中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兴国战略中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被称为国家的未来,是实现国家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基数和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教育的发展牵动着亿万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前途。
为了实现教育兴国战略,中国教育必须追求可持续发展,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一、教育兴国战略的重要性教育兴国战略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发展方向。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人民的素质和能力,还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因此,教育兴国战略被视为实现国家发展与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
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教育系统能够长期平稳地满足社会需求,并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
可持续发展要求教育改革与发展具备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更新性。
它包括教育的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的全面质量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深化等方面。
三、推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策略1. 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为了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关注教育资源的公平性。
优质教育资源应该均衡地分配到每个地区和学校,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机会。
此外,还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打破城乡教育差距。
2. 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我们应该重视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育评价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全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避免简单地追求分数和成绩。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系统的中坚力量,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加强教师职业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专业能力。
同时,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四、共建教育兴国的责任教育兴国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参与。
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教育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简称ESD),基本上是价值观念的教育,核心是尊重:尊重他人,包括现代和未来的人们,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我们居住的星球上的资源。
教育使我们能够理解自己和他人,以及我们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联系,这种理解是养成尊重的坚实基础。
确保公正、责任、探索和对话的同时,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我们的行为和实践,使所有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以充分满足而不是被剥夺。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特征:●跨学科性和整体性:可持续发展学习根植于整个课程体系中,而不是一个单独的学科;●价值驱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原则;●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帮助树立解决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困境和挑战的信心;●多种方式:文字、艺术、戏剧、辩论、体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参与决策:学习者可以参与决定他们将如何学习;●应用性:学习与每个人和专业活动相结合;●地方性:学习不仅针对全球性问题,也针对地方性问题,并使用学习者最常用的语言。
(引自《联合国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05-2014)国际实施计划》)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
自1988年国际社会出现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缩写为EFS)和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缩写为ESD)以来,一些专家认为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基本相同。
但在中文表述方法方面有所不同,有的从英文字面含义直接将EFS或ESD翻译为“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也有的从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角度将EFS或ESD翻译成“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1[1],还有的依据汉语习惯表达方式将EFS或ESD翻译成“可持续发展教育”2[2]。
尽管对EFS或ESD有上述不同的翻译方式,但其基本指向的内容与含义还是相同的。
本章将依据上下文表述的相关含义,基本采用后两种表述方法。
可持续发展调查分析
可持续发展调查分析可持续发展调查分析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任务,它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考量。
以下是对可持续发展调查分析的一个概括性回答:一、概述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模式。
它强调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支柱的协调与平衡,以实现长期、稳定、和谐的发展。
二、全球可持续发展现状1.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进展概况:根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SDSN)发布的《2024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数(SDGIndex)报告》,全球在实现SDGs方面进展不一。
仅有17%的目标取得了显著进展,接近一半的目标进展缓慢或一般,超过三分之一的目标停滞不前或倒退。
关键发现:按照目前的进展速度,到2030年,全球仅有16%的SDGs 有望实现,其余84%的目标进展有限或倒退。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实现SDGs的速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北欧国家领先,金砖国家取得显著进展,而贫困和脆弱国家则落后较多。
可持续发展仍是一个长期投资的挑战,改革全球金融体系的紧迫性前所未有。
2.具体领域分析贫困与饥饿:尽管全球贫困率有所下降,但仍有大量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尤其是妇女和儿童。
饥饿问题依然严重,全球有超过10亿人面临饥饿威胁。
健康与教育:全球健康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教育质量提升明显,但依然存在资源分配不均和女童教育不足等问题。
能源与交通:清洁能源的发展取得一定进展,但传统能源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交通领域的绿色转型面临诸多挑战。
环境保护:全球环境状况依然严峻,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海洋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三、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排名与得分:中国在2024年SDGs报告中排名第68位,总得分为70.85,反映出中国在实现SDGs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但也表明仍有不少挑战需要克服。
主要成就:减贫和经济增长:通过快速的经济增长和精准扶贫政策,中国成功使数亿人摆脱了贫困。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注重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满足当前需求并不影响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中国加大了环境保护投入,建立了一批大型环保项目,例如三北防护林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等。
其次,中国推行绿色发展理念,鼓励减排、能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环保事务,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其次,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中国社会面临着人口老龄化、贫富差距等问题。
为了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中国加强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水平。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其次,中国实施了扶贫政策,减少了贫困人口数量。
中国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积极关注弱势群体权益保护。
此外,中国还鼓励社会组织发展,推动社会参与。
最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着力构建创新型经济体制,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此外,中国实施了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持通胀稳定和金融风险抵御能力。
综上所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涉及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
中国政府在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上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了积极努力。
然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资源枯竭、环境生态恶化等。
因此,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努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可持续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大学生公民意识对高等教育的滋养作用
民 主 和 科 学 的 的关 荣 传 统 在 “ O后 ” “ 0后 ” 8 和 9 的大 学 生 中 日益 稀 缺 ,这 一 切 都 是 一个 高校 或 高 等 教 育公 共 领 域 的 缺 失 的 大 环
境 所 造 成 的必 然 结 果 。 其 次 .大 学 生 公 民 意识 的缺 失 最 大 的 体现 就 是 大 学 生 活 的
中 图 分 类号 :G6 2 4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6 2 17 (0 20 — 0 5 0 1 7 — 5 8 2 1 )2 0 5 — 2
环 保 志 愿 者 , 者 是 诸 多 行业 领 域 的践 行 者 , 助 社 会 弱 势 群 体 或 帮 等 等 行 为 所 表 现 出来 的时 代 精 神 与 高 等教 育 可 持 续 发 展 所 体 现 出 的时 代 精 神 是 高 度 一致 的 , 因此 . 等 教育 必 须 重 视 大 学 生 公 高 民 意识 的养 成 及 其 对 大 学校 园环 境 和 周边 社 会 环 境 的知 识 与 道 德精神辐射作用。
整 个社 会 的公 民意 识 同 气连 枝 ,而 今 天 转 型期 社 会 中 的对 公 民 身 份 和公 民意 识 的 种种 不 良影 响 和 强 烈 冲击 使 得 在 即使 是 在 高
校 校 园 中 的大 学 生 的也 缺 失 基 本 的 公 民 意识 。 那 么大 学 生 公 民 意识 缺 失 的表 现 是什 么 呢 ?这 是 一 个 大 的
黄 建 荣
( 波大 学 体 育 学 院 浙 江 宁 波 宁 养 成对 高等 教 育 可持 续发 展 方 面 起 到 了滋 养作 用。
关键 词 : 学 生 公 民意 识 高 等教 育 可 持 续 发展 大
让可持续发展教育落地生根
让可持续发展教育落地生根作者:邱雪华来源:《教育家》 2020年第19期文 | 邱雪华可持续发展教育缘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环境教育。
2005年,联合国大会正式发布《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国际实施计划》,可持续发展教育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
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教育学科,在21世纪初正式进入幼儿教育。
世界各国的学前教育政策也纷纷将“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重点之一。
2018年2月13日,深圳市被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新区,计划在2030年建成可持续发展全球创新城市。
正是深圳这样一个城市定位,才给予了可持续发展教育全新的土壤。
广东省深圳市第三幼儿园位于深圳市的中心区,坐落在福田区最大的花园式社区——梅林一村。
园舍背靠梅林山,空气清新,又与梅林公园、梅林水库相邻,绿树环绕,绿草茵茵,拥有较优质的自然环境。
同时,梅林一村社区住户较多,附近设有超市、公共汽车站、社区工作站、社区健康医院等场所。
丰富的自然与社会资源为幼儿园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结合中国的发展情况与深圳的角色定位,深圳市第三幼儿园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了本土实践,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整。
为儿童打造具有可持续性的环境为了给儿童提供一个具有可持续性的环境,我们参考了世界学前教育组织编订的《儿童早期可持续发展教育评估量表》,从环境、经济、社会文化三个层面进行综合考量与调整,注重儿童一日生活的可持续性。
比如:为每个儿童提供宽敞、明亮且通风的教室;保证干净的水源,饮用水均为弱碱性直饮水;提供营养均衡的健康饮食;为儿童提供照顾动植物的机会;在教室里张贴垃圾分类指南,放置分类垃圾桶;在图书区投放涉及可持续性的书籍;在教室张贴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的标识;投放可循环使用的区角材料;开设种植园地,使用堆肥箱进行堆肥;开设百草园,将种植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改造户外操场,减少塑胶地的使用,增设天然草坪、泥土、沙池或者水塘;用经久耐用的木质大型玩具代替塑料制成的大型玩具……对于地处城市的幼儿园来说,往往会因为场地限制等因素,使得幼儿园的户外用地比较狭小。
中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近年来,由于全球可持续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教育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有效地推进教育可持续发展,需要系统地建立一个评价指标体系来衡量中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进步程度。
一、中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点1.教育质量的提高:中国教育注重提高质量,不断推进基础教育免费化、普及化、质量优化。
例如,在K12课堂中,学校和家长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以提升课程质量;大学生教育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2.教育资源的优化:中国政府重视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广教学信息化建设,改善基础教育资源供给状况,持续投入研发、生产和教学中的资源,力求实现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
3.支持家庭教育:中国大力提倡父母参与孩子的健康成长,不断完善家庭教育的政策,加强家庭教育研究,引导社会关注孩子成长,共同参与教育,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
二、评价指标体系为有效推进教育可持续发展,需要系统建立一个评价指标体系来衡量中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进步程度。
可以按照教育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建立中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1.教育宏观指标:包括教育投入、教育资源、学考成果、影响力等。
2.教育微观指标:可以从学生、教师和家长三个角度来考虑,例如学生学习方式和满意度、教师工作情况、家长参与程度等。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通过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中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可以为教育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促进我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深入实施。
1.学校层面:根据评价指标的结果,学校可以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
2.政府层面:政府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更加严格的教育政策,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改善教育发展环境。
四、结语中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推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学校、政府和家庭进行有效的衡量和评估,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促进中国教育的发展。
关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随着现代科技和工业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资源匮乏、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逐渐凸显。
因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共同目标。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思考以下几点:
一、实行“绿色经济”,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等举措,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二、加强政策支持,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政府应提供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企业和个人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回收,形成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三、积极探索创新合作模式,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国际合作和技术转移是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各国应加强合作交流,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四、加强公众意识教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氛围。
引导公众树立低碳、环保、节约的生活方式,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氛围。
总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政府、企业、个人的协同合作,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于教育强国主题调研方案
关于教育强国主题调研方案一、背景与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资源,对于确保国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重要基石,教育强国战略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共识。
然而,在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如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教育体系不完善、教育质量不稳定等。
为了全面了解中国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寻找解决之道,本次调研旨在构建一个完善的教育强国战略。
二、调研目标1. 系统性了解中国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包括教育资源、体制、质量等方面。
2. 分析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需求和途径,找到解决教育问题的根源。
3. 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育强国案例,提出一系列可行的政策建议。
三、调研方案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教育强国战略的发展历程和成功案例,掌握一手资料。
2. 资料收集:从教育部门、高校、学校等单位获得相关统计数据和调查问卷,为调研提供一手材料。
3. 实地调研:选择不同地区的学校和教育机构进行实地调研,直接观察教育情况,并与相关教育工作者进行访谈。
4. 数据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教育强国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对比研究:通过对比国内外教育强国案例,找出共性和差异性,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
6. 专家访谈:邀请教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听取他们的看法和建议,提升调研质量。
7. 数据综合:将各种调研方法得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四、研究内容1. 教育资源分配与公平性:分析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性问题,探讨提高资源公平分配的途径。
2. 教育体系完善与创新能力:研究现有教育体系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3. 教育质量与教师素质:调查不同地区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探讨提高教育质量的办法。
4. 国际化教育与人才培养:了解国际化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策略。
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特征及实践意义
北京教科院2012年学术年会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特征与实践意义王巧玲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中心内容提要:在理论上,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理论定位的类主体特征、内容架构的价值引导性特征、内涵界定的目标双重性特征、教育过程的自我主动性特征。
在实践上,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可以协助部分地区构建教育整体框架,建立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体系与格局,引导学校步入可持续发展的最高境界,增强国际交流,开启教育国际化的窗口。
主题词: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特征;实践意义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特征与实践意义内容提要:在理论上,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理论定位的类主体特征、内容架构的价值引导性特征、内涵界定的目标双重性特征、教育过程的自我主动性特征。
在实践上,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可以协助部分地区构建教育整体框架,建立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体系与格局,引导学校步入可持续发展的最高境界,增强国际交流,开启教育国际化的窗口。
2005年3月公布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国际实施计划(2005-2014)》(以下简称《十年计划》)表达了这样的共识,即倡导将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引领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理念。
在总结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并将其确定为今后很长时期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主题。
这意味着,教育为可持续发展服务是21世纪教育应当承担的重要时代使命和社会功能,我们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把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念、科学知识、学习能力与生活方式的新公民作为新时期素质教育育人目标的重要方面。
为此,本研究深刻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特征,并回顾其近十年的实践经验,提出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建议。
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中国的发展正成为世界经济新的推动力量。
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大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与实现,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的唯一正确模式,而且将是对整个世界的巨大贡献。
因此,对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损害未来时代发展且满足其发展要求资源基础的条件下的发展。
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不能导致自然资源基础的退化,不损害再生性资源的再生能力,非再生资源获得替代资源的补充,环境得到保持,从而保证社会有长远持续的发展。
当前我国可持续面临的问题:1、人口与资源问题。
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
具体体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两大战略性难题:一是人均资源要素占有率低,而人口多、就业压力大;二是人均资源要素占有率低,而现有生产方式粗放、资源消耗大。
两大难题有一个“交集”,就是资源紧张。
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与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可以说,资源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资源禀赋较差,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
维系人们基本生存的水和耕地,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和1/3,森林资源为1/5.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
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79%、42%、18%、7.3%。
一方面是人均资源要素占有率低,而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增长则基本上处于粗放型状态,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经济增长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很大。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实现的,科技贡献率很低。
2003年我国实现GDP,按现行汇率计算为1.4万亿美元,约占全世界GDP 的4%,但为此消耗的各类资源估算为50亿吨。
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分析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们开始关注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可持续性问题。
可持续性是指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过程中,能够平衡满足当代需求和保障未来代人的需求的发展。
一方面,经济增长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带来了正面影响;但另一方面,快速增长也会导致能源和环境资源的枯竭和污染问题。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措施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平衡。
一、经济可持续性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在过去三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能源与环境的矛盾、区域贫富差距等。
长期的高速增长模式带来的经济结构、资源配置、产业分布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中国必须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经济结构,以实现经济增长与可持续性的统一。
首先,应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和政府支出,这种增长方式已经面临内外部压力和制约。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向以创新和技术提升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其次,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市场调节作用能够让生产者和消费者完全自由地交换有限的资源产生价值,从而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与政府指导型经济模式相比,市场经济具有更高效的资源配置和改善经济效益的能力。
最后,要加强地方经济协调和平衡发展。
过度的发展不仅可能造成资源分配失调、社会不公等问题,还可能损害生态环境,使经济效益受到限制。
因此,需要制定合适的政策,促进地方经济间的合作与协调,使各地的发展趋势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二、社会可持续性分析社会可持续性是指在保障经济增长的同时,满足社会稳定和公正的需求。
人们的生存、生活和发展需要持续的保障,而经济发展必须不断地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努力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保护劳动力的合法权益和利益。
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合理制定劳动法规和政策,为劳动力提供优质的工作环境和相应的报酬,才能更好地激发劳动力的创造性和生产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的分析摘要: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寻求永恒发展的目的而提出的。
中国人口众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巨大,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也是必要的。
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对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在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过程中充分理解其目的、任务、内容,在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中应培养人们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发现并提出对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About China's analysis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bstrac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eternal human quest for purpose of development proposed. China's huge population pressures on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a hug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to carry out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necessary. In the proces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hould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arrying out the process to fully understand its purpose, mission, content, educ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hould be training people for sustainabl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alue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of comprehensive human development. Identify and propose to carry out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and solution.Key word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目前,人口、资源、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污染物的大量排放,造成了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因此,我国已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重要目标。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对社会各个层次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奠基作用,成为服务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保证和根本性的措施。
1.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及概述1.1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伴随着世界人口每年以7800万人的速度增加,每天有3种动植物在地球上消失,今后10年终,动植物的灭绝率将明显增加到每小时3种。
在工业化进程中,从地区行公害到全球性灾难,无论是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荒漠化、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消失等,几乎都与人类的发展相伴,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份报告中明确地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明确地表达了两个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二是发展要有限度,不应危及后代人的发展【2】。
1.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可持续发展并不否认经济发展,但是在重视经济发展数量增长的同时,更加关注经济增的质量和环境效益。
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生态环境的保持。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环境的承载能力,要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生态环境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发展不仅仅意味着经济增长,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不同,但是发展的本质应当包括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和免疫暴力的社会环境【3】。
2.中国为什么要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2.1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紧迫性这也是我国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 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做到经济更发展,民主更健全,科教更进步,文化更繁荣,人民生活更殷实,也就是社会更和谐。
这些重要目标必然要求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我国在2000 2030年的30 年或者再长的40 年里被认为是环境最狭窄通道,这是因为在这段时间我国的人口数量将达到有史以来的最大值,随后人口将开始逐渐下降。
随着人口的增加,需求也将大幅度增加,经济将以较高速度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加大,对环境的压力也会增加我国的环境受到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从而进入一个环境最狭窄通道。
目前我们的生产是高耗能的,浪费惊人;大量的建筑物不是节能型的建筑,加之不注意节约,冬季取暖和夏季的空调也造成巨大的浪费,社会上存在着追求高消费、追求奢侈的风气,没有形成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这些与我国的环境、资源的国情形成巨大的矛盾,对我国顺利通过“环境最狭窄通道”形成巨大的阻碍,所以中国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要求我们不仅要解决环境问题,更要解决发展问题,核心是如何发展,环境问题是不合理的发展造成的,应该由合理的发展去解决,这也就要求我们从环境教育走向可持续发展教育。
2.2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的必要性当前,中国面临严重的人口问题、环境生态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直接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存。
在起步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重要历史关头,在持续推进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快提高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则需要教育发挥奠基作用。
在我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社区教育、专业教育等不同层次,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
2.2.1. 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可使人们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和生态观。
我国存在的种种环境与资源问题,要得以切实地改善和解决,首先在于人们的自然观和生态观的转变,加强对其正确的自然观、生态观的教育,深入地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增强解决环境问题的参与意识。
使人们深刻地理解生态问题不仅是大自然的问题,而且首先是人的问题,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未来的持续发展为代价,深刻地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深远意义,辩证地看待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增强人们的危机感和使命感。
2.2.2. 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有利于人们理解、宣传和执行各种有利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
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有利于人们树立科学的人口、资源和环境观,深刻地理解各种有利于社会持续发展的各种政策法规出台的必要性,并自觉地宣传和执行各种政策和法规。
如: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水法、大气污染法等。
让人们明确保护环境的法律意义,使人们懂得破坏环境与自然保护不只是文明与道德问题,还有触动法律的问题。
这样既增强了人们的环境意识,又强化了他们的法制观念,真正把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渗入到生活和生产当中。
2.2.3. 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有利于人们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新的学习观认为,教育的基本方向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社会生存所必需的素质和能力,学生的学习目的应该是“为了生存而学习”。
而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意志与技能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所以,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于全面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3.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的目的和任务3.1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的目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教育提高受教育者主要是儿童、青少年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和知识水平,一方面把他们培养成为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能推动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人,另一方面,通过他们影响成人的思想和行为,唤起全社会的生存危机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而全民参与并加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的持续、健康和良性的发展。
3.2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的任务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在环境教育和发展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环境教育的深化和扩充。
同时,可持续发展教育又包含了大量的关于发展、资源、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性的内容,这是以往的环境教育所不具备的。
概括起来,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提高人类自身的素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出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各层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以保证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立足点,已从过去单纯追求对自然的关爱和环境保护的环境教育,转移到对整个人类历史发展模式的反思,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审视,对未来生存的思考。
可持续发展教育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警示人类必须反思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
使人们认识到地球上的生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到人类活动在现在和将来对资源、对一个地区及全球,以致对整个环境造成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教育提高人们对各种促进和阻碍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环境等影响力的认识。
可持续发展教育能够培养人们的意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有效地参与当地、国家及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人们为更平等的、可持续的未来而努力。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公平、综合、参与的特点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全面、全体学生的主动发展是一致的。
但实施的关键和前提是改变教育者的观念,以知识为载体,以学生和社会的需要为中心,构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