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社会工作的监督体系
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举措
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举措一、背景介绍社会工作是指为了改善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而进行的一系列专业活动。
随着社会变革和人民需求的不断增长,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社会工作的质量,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推动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二、政策支持为了推动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首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工作师法》,明确规定了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和权益保障。
其次,加大对社会工作机构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和场所等方面的支持。
此外,还建立了相关评估机制,对优秀的社会工作机构给予奖励和表彰。
三、人才培养为了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我国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首先,在高等教育领域设立了相关专业,并加大对该领域学科研究的支持力度。
其次,通过培训和进修等方式,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同时,加强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其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四、服务体系建设为了提供更好的社会工作服务,我国积极推动服务体系建设。
首先,建立了以社会工作机构为核心的服务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工作服务。
其次,在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强了社会工作力量的投入,确保基层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此外,还鼓励社会企业参与社会工作,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五、国际交流合作为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我国积极开展相关活动。
首先,与其他国家共同研究并制定了《联合国社会工作定义》,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工作发展。
其次,在国际学术交流中积极参与并组织相关论坛、研讨会等活动。
同时,在对外援助领域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社会工作能力的培训和支持力度。
六、质量评估与监管为了确保社会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我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质量评估与监管机制。
首先,制定了相关的服务标准和指南,明确社会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则。
其次,建立了社会工作机构的考核评估制度,对其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
此外,还鼓励社会工作者参加专业认证考试,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社会工作机构与管理体系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社会工作机构与管理体系社会工作是一项为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公平正义而展开的重要工作。
作为社会工作的主管机构,民政部在社会工作的机构设置和管理体系上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将探讨民政部工作人员的社会工作机构与管理体系,并从不同维度分析其作用和职责。
一、机构设置民政部在社会工作方面设立了多个部门和机构,以确保社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是社会事务司,该司负责社会工作的政策研究、法律法规制定和政策宣传等工作。
其次是社会组织管理局,该局负责社会工作组织的登记管理、评估和监督等工作。
此外,还有社会救助司、社会养老司等部门,分别负责社会救助和社会养老等具体领域的工作。
这些机构的设置旨在形成一个相互配合、高效运作的管理体系,为社会工作提供政策支持、专业指导和监督管理。
二、管理体系1. 政策制定和宣传民政部工作人员的社会工作机构负责制定社会工作的政策,并将其宣传给社会。
他们通过研究社会问题、倾听社会声音,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为社会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和指导。
例如,社会事务司会定期研究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文件,明确社会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这些政策文件将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公布,以提高公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和理解。
2. 社会工作组织管理民政部工作人员的社会工作机构负责社会工作组织的管理和监督。
他们制定管理规范,对社会工作组织的设立、登记和执照等进行监管,确保其合法运营。
社会组织管理局负责社会工作组织的登记管理工作。
他们审核社会工作组织的申请,确保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同时,他们还负责对社会工作组织的评估和监督,以保证社会工作组织的质量和效益。
3. 资源管理民政部工作人员的社会工作机构负责对社会工作的资源进行管理。
他们通过制定资源整合、配置和利用的政策,确保社会工作的资源得到合理优化的利用。
举例来说,社会事务司会就社区社会工作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问题进行研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提高社区内社会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社会工作机构与管理体系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社会工作机构与管理体系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事业,需要有相应的社会工作机构和管理体系来支持和保障其正常运行。
作为社会工作的主管部门,民政部在社会工作机构与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规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民政部工作人员的社会工作机构与管理体系进行探讨。
一、社会工作机构的建设社会工作机构是指专门从事社会工作的组织或单位。
作为主管部门,民政部要积极推动社会工作机构的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形式多样化民政部应推动社会工作机构的组织形式多样化,不仅包括政府设立的机构,还可涵盖非营利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提高社会工作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
2. 分工科学合理民政部要根据社会工作的特点和需求,对社会工作机构进行科学的分工。
例如,设立专门负责儿童保护的机构、老年人福利的机构、残疾人服务的机构等,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3. 人员队伍建设民政部应当注重培养和引进社会工作领域的专业人才,为社会工作机构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支持。
同时,通过各种培训和考核机制,不断提升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二、管理体系的建设良好的管理体系是社会工作机构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民政部要重视社会工作机构的管理体系建设,确保其具备高效性和规范性。
1. 目标导向民政部应确立明确的社会工作目标,并将其贯穿于整个管理体系中。
通过设立绩效评估体系,对社会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进行评估,使其能够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2. 信息共享民政部要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制度,确保社会工作机构之间和民政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
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可以更好地协同推进社会工作的发展和管理。
3. 法律法规的规范民政部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社会工作机构的运行和管理。
同时,加强监督和评估,对违规行为进行惩戒,维护社会工作的公正性和规范性。
三、民政部工作人员的职责民政部工作人员在社会工作机构与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职责。
监督社区日常工作制度
监督社区日常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区日常工作的监督,确保社区工作的规范运行,提高社区服务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的监督社区日常工作,是指对社区各项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评估和督促,确保社区工作依法依规、高效有序进行。
第三条监督社区日常工作应遵循客观公正、公开透明、注重实效的原则,尊重社区居民的意愿和利益,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
第四条社区工作监督应涵盖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等各项工作,包括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社区安全、社区文化等方面。
二、监督机构与职责第五条社区工作监督机构由社区居民代表、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等组成。
第六条社区居民代表应积极参与社区工作监督,对社区工作进行评议和提出建议,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诉求。
第七条社区党组织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对本社区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确保社区工作的正确方向。
第八条居民委员会应协助社区党组织开展日常工作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社区问题,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第九条社区服务中心应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确保各项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监督内容与方式第十条监督社区日常工作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等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是否合规;(二)社区各项工作制度是否健全,工作流程是否规范;(三)社区服务项目是否落实,服务质量是否达到规定标准;(四)社区管理是否有序,居民权益是否得到保障;(五)社区安全是否存在隐患,应急预案是否完备;(六)社区文化活动是否丰富,居民满意度是否达到一定比例;(七)其他与社区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
第十一条监督社区日常工作应采取以下方式:(一)定期检查:按照预定的时间节点,对社区各项工作进行检查,了解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二)随机抽查:在必要时,对社区工作进行随机抽查,确保社区工作的实时监督;(三)居民评议:定期组织居民对社区工作进行评议,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提高社区工作质量;(四)查阅资料:查阅社区工作相关资料,包括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报表统计等,了解社区工作实际情况;(五)访谈调研:采取访谈、座谈会等形式,与社区居民、工作人员等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社区工作的难点和亮点;(六)其他有效的监督方式。
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
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一、引言社会工作是一种为促进社会公平、社会正义和社会福祉而进行的专业实践。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政策和法规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的相关内容,包括社会工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社会工作法规的法律依据、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对社会工作实践的影响等。
二、社会工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社会工作政策是指政府或相关机构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福祉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社会工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考虑社会问题的性质、范围和影响,以及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原则。
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通常会参与到社会工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
1. 社会工作政策的制定社会工作政策的制定需要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充分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和原因。
政府部门通常会组织相关专家和学者进行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方案。
在制定过程中,政府还需要考虑社会工作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2. 社会工作政策的实施社会工作政策的实施需要建立相应的机构和体系,确保政策的顺利推行。
政府部门通常会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负责政策的监督和评估。
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则需要按照政策的要求,积极参与到社会工作实践中。
三、社会工作法规的法律依据社会工作法规是指对社会工作实践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法律文件。
社会工作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需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社会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社会工作法规及其法律依据。
1. 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认定法规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认定法规是指对社会工作者从业资格进行认定和管理的法规文件。
这些法规通常由劳动部门或社会工作行业协会制定,并依据相关的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进行实施。
2. 社会工作机构管理法规社会工作机构管理法规是指对社会工作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法规文件。
这些法规通常由相关的政府部门制定,并依据相关的行政法进行实施。
3. 社会工作隐私保护法规社会工作隐私保护法规是指对社会工作中涉及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和管理的法规文件。
社会工作服务质量保障措施
社会工作服务质量保障措施社会工作是为了解决社会中复杂问题以及满足个体和群体的社会需求而进行的一种专业服务。
社会工作服务的质量保障措施是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社会工作服务质量保障措施。
一、社会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社会工作人员是社会工作的实施者,其素质直接关系到服务的质量。
因此,培养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质成为了保障服务质量的关键措施。
第一,加强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社会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和专业知识,因此,社会工作人员需要有一定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
通过系统的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能够适应不同需求的群体。
第二,提升社会工作人员的沟通技巧。
社会工作人员需要与各种人群进行沟通,如个体、家庭、社区等,因此,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
通过相应的培训和实践,提升社会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使其通过有效沟通,更好地了解和满足群体需求。
第三,培养社会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社会工作涉及到很多敏感和复杂的问题,因此,社会工作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
通过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引导,使社会工作人员具备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能力,同时,提高其服务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二、建立科学的服务评估体系为了评估社会工作服务的质量,确保服务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建立科学的服务评估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明确服务目标和指标。
在设计服务项目和方案时,明确服务的目标和指标,明确社会工作的影响和效果,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估。
第二,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
通过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实时监测服务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第三,推行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估相结合。
除了社会工作机构自己进行自我评估外,还应该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外部评估,通过多方面的评估和审查,对服务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估。
三、加强社会工作机构的管理与监督社会工作机构是实施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单位,因此,加强机构的管理与监督,也是保障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
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
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社会工作是一种以促进个人、家庭及社区的福利和自主发展为核心目标的专业服务,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社会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制度建设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文将从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进行探讨。
首先,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社会工作是一项公益性服务,涉及到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权益保障。
因此,需要依法规范社会工作的实施,确保社会工作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在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应考虑到社会工作的特殊性,明确社会工作的定位和职责,明确社会工作师的法律地位和职业权益,明确社会工作机构的组织形式和管理要求等。
其次,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需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社会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服务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培训体系,提供全面、系统的培训课程,为社会工作人员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其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培训体系可以包括培训课程的开发、培训师的培训和管理、培训资源的整合等,以确保社会工作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再次,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
社会工作的目标是促进社会福利和自主发展,因此需要进行定期评估,以检查社会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及时对工作进行调整和改进。
评估体系可以包括对社会工作机构的评估、对社会工作人员的评估、对服务对象的评估等,以全面了解社会工作的情况和作用。
评估结果应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对社会工作的发展和效果进行评估,为改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社会工作涉及到公共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公正、透明、高效的工作进行。
监督和管理机制可以包括监督部门的设置、监督措施的制定、监督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等,以确保社会工作按规定进行,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监督和管理机制应充分发挥监督、导向和促进作用,推动社会工作的规范和发展。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社会工作机构与管理体系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社会工作机构与管理体系社会工作是指通过各种社会资源的整合和服务的专业技术,以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民政部作为中国政府社会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社会工作机构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本文将从社会工作机构的分类和职能、管理体系以及民政部工作人员的角色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社会工作机构的分类和职能社会工作机构按照性质和职能可以分为政府机构、非营利机构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政府机构包括民政部门、社会保障局等。
民政部门主要负责社会福利、优抚救济、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工作。
社会保障局则负责社会保险、养老保险等相关工作。
非营利机构是指由社会组织或企事业单位依法设立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工作机构。
这类机构通常由慈善组织、社区组织等组成,致力于提供社会救助、慈善捐助、社区服务等工作。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是指以社会服务为主要工作内容的机构,如老年人福利机构、残疾人康复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等。
这些机构通过提供各种社会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社会工作机构的管理体系社会工作机构的管理体系包括机构设置、岗位职责和人员能力培养等多个方面。
首先,机构设置是指根据工作需要和服务对象的特点,合理设立社会工作机构及其下属部门,确保各个环节的协同工作。
比如在社会福利领域,设立老年福利部门、儿童福利部门等专门的机构,从而提高工作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其次,岗位职责是社会工作机构管理的重要环节。
不同岗位的职责分工明确,互相协作配合,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例如,社会工作机构应设立专职的社工人员,负责与社会福利事业相关的各项具体工作,如社会调查、评估、辅导等。
最后,人员能力培养是社会工作机构管理体系的关键。
培养社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高其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是社会工作机构管理的重要任务。
民政部门应建立健全培训体系,不断提升社会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
三、民政部工作人员的角色作为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其角色主要包括政策制定者、组织者和监督者。
浅谈社会工作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谈社会工作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社会工作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
在介绍社会工作概述和发展现状后,重点分析了社会工作面临的问题,包括师资短缺、监督机制不完善等。
接着探讨了影响社会工作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三项对策:加强师资培训、建立监督机制、加强与其他领域的合作。
这些对策有望提升社会工作的水平和影响力。
在总结部分对本文进行了概括,并展望了社会工作的未来发展。
通过本文的讨论,有助于深入了解社会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社会工作、发展现状、问题、影响因素、师资培训、监督机制、合作、总结、展望未来、社会发展、社会服务、专业化、有效性、社会福利、政策支持、实践经验、社会需求、发展趋势、挑战、社会问题、解决方案、社会变革、社会团体、社会资本。
1. 引言1.1 社会工作概述社会工作是一项致力于帮助个人、家庭、群体或社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我价值的专业工作。
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关爱、关心、关注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融入社会,重建自尊、自信,实现自我价值。
社会工作的范围涉及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援助、社会心理服务等多个领域,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增多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社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工作者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帮助社会上处于弱势位置的群体解决各种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社会工作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是关爱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的重要途径。
社会工作的宗旨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发展,帮助个体解决问题、实现自我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在当今社会,社会工作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1.2 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社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社会工作队伍不断壮大,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不断丰富,社会工作实践领域不断拓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不够全面、覆盖面不广;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不够完善;社会工作服务质量和效益有待提升等。
社会工作项目的督导体系
社会工作项目的督导体系一、社会工作项目督导体系的概述社会工作项目督导体系是指对社会工作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监督、指导和管理的一套制度和方法。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督导目标:确保社会工作项目按照预定计划、目标和预算顺利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2. 督导范围:涵盖社会工作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包括项目策划、申报、实施、总结和评估等环节。
3. 督导主体:由社会工作项目的主管部门、实施机构、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多方共同参与。
4. 督导方法:采用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座谈会、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
5. 督导制度:建立健全社会工作项目督导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各方职责和权益。
二、社会工作项目督导的必要性1. 提高项目质量:通过督导体系,确保社会工作项目符合国家政策和人民群众需求,提高项目实施质量。
2. 规范项目管理:督导体系有助于加强对社会工作项目的过程管理,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3. 保障资金安全:督导体系对社会工作项目的资金使用进行监督,防止资金浪费和滥用。
4. 提升服务能力:通过督导,促进社会工作服务人员提高专业素养,提升服务水平。
5. 优化资源配置:督导体系有助于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提高社会工作项目的社会效益。
三、社会工作项目督导的主要内容1. 项目计划和目标的合理性:检查项目计划和目标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市场需求和人民群众利益。
2. 项目实施进度:了解和掌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节点,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3. 项目资金使用:监督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资金安全、合规。
4. 项目质量与效益:评估项目实施效果,关注项目对人民群众的福祉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5. 项目团队建设:关注项目团队的专业素养、协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社会工作项目督导的实施方法1. 定期检查:制定检查计划,对社会工作项目实施定期检查,了解项目进展情况。
2. 随机抽查:不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座谈会:组织项目实施方、受益方等相关人员开展座谈会,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社会组织社工督导管理制度
为建立 xxx 单位社工督导人材管理体系,结合我 XXX 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督导是指由资深社会工作者通过定期持续的工作程序,向新入职社工传授专业服务知识与技能,促进其成长并确保服务质量的职业活动,具有行政、教育、疏导以及支持的功能。
我 XXX 督导人员泛指助理督导、实习督导、督导和督导导师四个级别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四个级别逐级晋升。
每年XXX 进行一次本土督导人材选拔。
社会工作督导体系原则上试行比例:1 名督导:2名实习督导: 4 名助理督导: 14 名社工。
各部门应配合 XXX 高层积极搭建督导人材的培养和管理体系.助理督导需取得社工师以上职业资格(表现特殊优秀的助理社工师,可于入选培养计划后次年取得资格),具有 1 年或者以上社工工作经验。
助理督导指导一线社工,其职能范围只涉及自己所领导团队的成员。
助理督导原则上按照“三天一线工作+两天助理督导”的比例进行时间分配。
其在社工机构担负行政工作的时间每周不得超过一个工作日。
助理督导职责:(一)完成督导为其制定的个人成长方案;(二)定期向实习督导进行工作汇报,接受实习督导的督导,并积极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和予以跟进落实;(三)协助实习督导完善各个项目年度工作计划及其他操作或者协调性工作;(四)在实习督导的指导下,对一线社工的工作进行初步分工,匡助社工对岗位分工、职责、工作范围等有清晰的了解,并对一线社工进行实务操作上的指导;(五)在实习督导的指导下,对一线社工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估;(六)监督并确保一线社工所提交服务材料的真实性,并跟进一线社工转介的疑难个案、小组、活动;(七)对一线社工进行情绪上的支持和压力缓解,引导新员工尽快适应工作等;(八)采集、整理一线社工的服务记录及其他工作报告,按时递交给实习督导,催促社工落实实习督导的审批、反馈意见。
配合机构完成社工的考勤及催促、考核每日工作完成情况,及时提交给实习督导审核;(九)在完成助理督导岗位上的工作内容之外,还需承担其小组中一线社工平均指标量的 70%以上。
社会工作督导
社会工作督导
社会工作督导是指对社会工作实践进行监督和指导的过程,旨在提高社会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督导是社会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帮助社会工作者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
首先,社会工作督导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督导者应当根据社会工作的具体情况,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从而能够客观地评价社会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只有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才能够对社会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其次,社会工作督导需要注重过程管理。
社会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督导者需要关注整个工作过程中的细节,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只有注重过程管理,才能够确保社会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此外,社会工作督导需要注重团队合作。
社会工作往往需要多个人协同合作,督导者应当注重团队的协作能力,建立和谐的工作氛围,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最后,社会工作督导需要注重反馈和改进。
督导者应当及时向社会工作者反馈工作情况,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同时,督导者也需要根据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督导策略,不断改进督导工作,以提高督导的效果。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督导是社会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帮助社会工作者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
督导者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注重过程管理,注重团队合作,注重反馈和改进,从而确保社会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社会工作在构建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在构建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的作用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社会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需要探索新的治理方式和方法。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社会服务活动,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能够在构建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社会工作在构建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的作用,分析社会工作的内涵、特点和发展现状,并阐述社会工作在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具体作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进一步发挥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为构建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社会工作在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的功能定位在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社会工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其功能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工作具有资源整合的功能。
社会工作者通过深入社区、了解居民需求,能够有效整合社区内外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资源、信息资源等,为社区提供全面的服务,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
社会工作具有沟通协调的功能。
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各种利益群体之间难免会出现矛盾和冲突。
社会工作者作为中立的第三方,能够通过专业的沟通技巧和调解方法,帮助各方进行沟通协商,化解矛盾,达成共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再次,社会工作具有服务群众的功能。
社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社会工作者通过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社会工作具有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
社会工作者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通过参与政策制定、项目实施、效果评估等环节,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社会工作者还能够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创新,推动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社会工作在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扮演着资源整合者、沟通协调者、服务提供者和治理参与者的多重角色,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街道社区工作监督方案
街道社区工作监督方案项目简介本方案是为了提高街道社区工作的透明度、公正性和效率而制定的。
通过建立监督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和落实工作职责,以确保街道社区工作的顺利进行。
监督机制为了确保监督机制的有效实施,本方案将建立以下几种监督方式:第一种监督方式:日常监督日常监督主要是指对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监督。
在日常监督中,我们将会对其工作过程、工作质量、工作进程等方面进行监督,并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估。
第二种监督方式:特别检查特别检查是指在有必要的时候对街道社区工作进行的特别检查。
特别是当我们发现街道社区工作中存在严重问题时,我们将进行特别检查。
特别检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配合工作人员的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整改。
第三种监督方式:投诉处理投诉处理是指接受群众投诉并处理投诉的过程。
在投诉处理中,我们将会对投诉内容进行核实,并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
工作流程为了规范街道社区工作流程,我们将建立以下流程:工作计划定制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在每个月初进行工作计划的定制,并提交给上级领导审批。
工作执行按计划执行工作,并随时对工作进程进行记录和跟踪。
工作评估对工作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等方面。
监督记录在监督过程中记录重要情况,包括检查发现的问题、投诉情况、整改情况等。
监督报告定期向上级领导汇报监督情况,并提出改进方案。
工作职责为了确保工作顺利进行,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工作计划执行工作,并在工作执行过程中注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
监督人员监督人员负责对工作进行监督,并随时记录工作情况。
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负责对工作流程进行管理,并及时跟进工作进程和工作情况。
总结通过建立监督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和明确工作职责,我们将能够提高街道社区工作的透明度、公正性和效率。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服务社区和居民,提高社区的整体素质和生活品质。
社会工作与社会监督的互动
社会工作与社会监督的互动社会工作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而展开的一种专业化实践。
而社会监督则是一种对社会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的机制。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一、社会工作对社会监督的作用社会工作旨在提供帮助和支持,解决社会问题,并促进社会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机构和从业人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开展各种服务和项目,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社会工作的目标是改善社会问题,推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然而,社会工作并非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需要社会监督来监测和评估其工作的效果和目标的达成情况。
社会监督通过对社会工作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监测,以确保他们遵守职业道德和工作标准。
这种监督可以促使社会工作机构提供优质的服务,防止权力滥用和不当行为的发生。
二、社会监督对社会工作的影响社会监督对社会工作具有启发作用。
通过对社会工作的监督,社会可以了解社会问题的真实情况,了解社会工作机构的工作成效以及他们是否有能力解决问题。
这种了解可以促使社会工作机构及时调整服务策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此外,社会监督还可以增加社会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社会工作机构在接受监督时,需要向社会公开他们的工作情况、项目进展以及服务效果等信息。
这种公开使得社会工作的过程更加透明,提高了公众的信任度。
社会监督还可以发现和纠正社会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对社会工作机构的评估和监督,社会可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
这些问题的发现可以引发改进和创新,提高社会工作的质量。
三、社会工作与社会监督的互动机制为了实现社会工作与社会监督的有效互动,有以下几个机制可以被采取:1.司法机制:社会监督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监管社会工作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行为。
当社会工作机构存在违法行为或不符合职业道德标准时,司法机制可以对其进行处罚和制裁。
2.专业机构机制:设立独立的专业机构来负责社会工作的评估和监督。
论述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体系化构建
论述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体系化构建社会工作是一个致力于促进社会功能、社会变革和个人发展的专业领域。
社会工作者通过各种方法和技术帮助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努力使社会更加公正和包容。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社会工作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构建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产业升级与体系建设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在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构建体系。
现代社会工作已经不再局限于个别的救助服务,而是应对社会问题的整体性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要有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包括社会政策、组织、个人的相互作用等多个层面。
社会工作领域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理论框架体系,以支持高质量的服务和实践。
社会工作需要借鉴其他行业的经验,并将其他领域的管理理念和创新方法引入到社会工作领域中。
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的精益生产理念、质量管理制度、绩效评估体系等,以提高社会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人才培养与体系建设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建设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社会工作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行业,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建设高水平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是提高社会工作质量的基础。
人才培养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外,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培养。
在培养社会工作者的过程中,应注重道德伦理、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培养,使社会工作者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三、政策支持与体系建设政策支持也是构建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体系的重要方面。
政府应该出台具体支持社会工作的政策,包括:加大对社会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提供人力、财力等保障,为社会工作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并积极推动社会工作发展。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听取社会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政策的贯彻执行也需要有关部门的监督和考核机制,以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和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社会工作部门领导人述职报告
社会工作部门领导人述职报告引言:社会工作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涉及到社会福利、社会公正和社会支持等方面。
作为社会工作部门的领导人,我深感责任重大。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领导团队努力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以提升社会福利和改善民众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我领导下的社会工作部门的工作进行全面回顾与总结。
主体:一、推进社会工作的立法和政策1. 制定并推动社会工作法律法规,以确保社会工作能够有法可依,并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2. 及时调研并参与相关政策的制定,以促进社会工作的发展,并为社会工作部门提供更好的运作环境。
二、加强社会工作队伍建设1. 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人员的培训体系,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2. 积极推动社会工作职业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加强行业自律,提升社会工作的公信力和声誉。
三、加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1. 优化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网络,提供更广泛、更便捷的社会工作服务;2. 加强与社会工作机构、志愿者组织等合作,形成多元化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3. 提升社会工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不同人口群体的需求。
四、关注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福利1. 关注儿童、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提供相应的救助和支持;2. 关注贫困家庭、流浪者、受虐待者等特殊群体的福利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五、加强社会工作的评估和监督1. 建立健全的社会工作项目评估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2. 加强社会工作部门的内部监督和外部评估,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运作效果。
结语: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领导下的社会工作部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要提出问题,比如部分社区的社会工作服务还有待完善,某些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还存在漏洞。
作为领导人,我将继续加强团队的建设,提高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社会工作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共同推动社会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工作法规体系
社会工作法规体系社会工作法规体系是指为了规范和引导社会工作者的行为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它旨在确保社会工作的公正性、专业性和有效性,保障社会工作者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本文将从社会工作法规的意义、主要内容以及针对社会工作者的法律责任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一、社会工作法规的意义社会工作法规的出台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明确的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
首先,社会工作法规可以保障社会工作者的权益,明确他们的职责和义务,为其提供工作保障和法律保护。
其次,社会工作法规有助于规范社会工作者的行为,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最后,社会工作法规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加强社区、家庭和个人的福利支持体系,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
二、社会工作法规的主要内容社会工作法规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工作执业准则和道德标准:社会工作者应坚持道德、公正和专业的原则,尊重个体的权益和多样性,确保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社会工作的法律制度:社会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和群体,因此需要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确保社会工作的合法性和权益保障。
3.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和权利:明确社会工作者的职责范围、权限和权利,保障其在工作中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4.社会工作质量和效果评估标准:建立评估社会工作质量和效果的指标体系,促进社会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5.社会工作监督和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健全的社会工作监督机制,及时解决社会工作中出现的纠纷和问题。
三、针对社会工作者的法律责任社会工作者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这些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密责任:社会工作者应对所涉及的个人和家庭信息进行保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规。
2.专业责任:社会工作者应遵守行业的专业标准和职业道德,确保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3.法律责任: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从事与法律规定相抵触的行为。
社会工作行政体制
第二章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社会工作行政体制是社会组织的组成部分,是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结合部,涉及面广,内容庞杂,它是国家公共行政研究体系中,不可缺失的一环。
尤其在我国,身处转型与改革的今天,体制改革的成败将具有实际意义。
第一节社会工作行政体制一、社会工作行政体制1、体制;要想了解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的概念,我们首先应对体制有所认识,体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不容易理解,而且不同的学者们也为其做下了很多相对差异的阐述。
较具代表性的有:张国庆:体制是制度的、具体的、外在的表现形式和实施方式,是地有关制度主体,包括正式组织、社会团体及个人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谢庆奎认为:体制不是体系与制度的总称,而是体系与机制的总称。
综合以上的观点,我们认为,行政体制就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制度架构模式,包括行政组织的设置、目标的选择、职权的划分、行为运作的模式、人事管理制度的设计等。
2、社会工作行政体制:指国家对社会福利事业的行政管理体制,其组织管理模式和其他公共领域的行政管理没有太大的区别,仅仅是在服务对象、内容和方法方面有所不同,或者由于服务及管理内容的特殊性,导致管理模式与制度方面一定的差异性。
二、社会工作行政体系的构成内容社会工作行政体系的构成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根据工作对象的不同,大致包括以下两种:一种是以社会弱势群体为对象而构成,另一种是以对社会全体公民的社会保障及其各项政策为中心而构成的。
这两种方式应用于不同的人,形成不同类型的社会工作行政体系。
根据社会问题的种类,大致包括以下六方面:1、以解决贫困问题为目标而设置的生活与经济保障体制;2、以保护儿童各项权益为目标的儿童福利事业;3、以保障妇女权益为目标的妇女保护事业;4、以老年人社会问题为工作目标的老年福利事业体系;5、以疾病以及残疾人问题为工作目标的医疗社会事业以及残疾人福利事业;6、以犯罪问题为工作目标的矫治社会工作体系。
根据社会政策的不同层次,可分为宏观社会工作行政与微观社会工作行政。
社会工作管理制度
社会工作管理制度范本社会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范围1. 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社会工作机构的管理体系,以确保社会工作的有效运作和服务质量。
2.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社会工作机构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管理层、社工人员、志愿者等。
第二条:基本原则1. 服务至上:社会工作机构的主要使命是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维护客户的权益和福祉。
2. 尊重和保护:社会工作机构应尊重每位客户的尊严和隐私,并采取措施保护客户的权益。
3. 专业道德:社工人员应恪守社会工作的职业道德准则,维护职业操守。
4. 合法合规:社会工作机构应遵守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确保工作合法合规。
第二章:组织结构和职责第三条:组织结构1. 社会工作机构的组织结构包括管理层、部门、社工团队和支持人员。
第四条:职责和权责1. 管理层负责社会工作机构的整体管理和决策。
2. 部门负责社会工作机构的各个职能领域。
3. 社工人员负责直接为客户提供社会工作服务。
4. 支持人员负责提供后勤和行政支持。
第三章:客户服务第五条:客户接待1. 社会工作机构应设立客户接待处,提供友善和私密的接待环境。
2. 客户接待处应提供咨询和信息,引导客户获得服务。
第六条:评估和规划1. 社工人员应对客户进行综合评估,了解其需求和问题。
2. 基于评估结果,社工人员应制定个体服务计划。
第七条:服务提供1. 社工人员应按照个体服务计划为客户提供服务,包括咨询、协助解决问题、提供资源等。
2. 社工人员应定期跟进客户的进展,调整服务计划。
第八条:终结服务1. 当客户的需求得到满足或问题得到解决时,社工人员应终结服务,并提供总结和建议。
2. 社工人员应协助客户寻找其他资源和支持。
第四章:管理和监督第九条:质量控制1. 社会工作机构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监测和评估服务质量。
2. 定期举行内部评审会议,制定改进计划。
第十条:投诉和反馈1. 社会工作机构应设立投诉渠道,接受客户的投诉和反馈。
2. 社工人员应及时处理投诉,并采取适当措施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社会工作的监督体系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工作受到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学的极大影响,社会工作教育在这个时期逐渐发展起来。
专业的社会工作在我国因1952年的院系调整被取消,1987年民政部和北京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的协议,决定在北京大学建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这标志着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内地开始恢复。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工作也快速发展起来,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要求我们必须要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与之相匹配,正如“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样,如果我们的监督体系没有跟随社会工作的发展建立起来,必将会导致社会工作行业内混乱不堪、而其也难以继续向前发展,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在社会工作快速发展的我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此,本文仅对我国目前的社会监督体系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同时综合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实际情况给出一些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监督体系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社会工作发展权力监督体系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助人自助的专业,在于帮助案主解决在与周围环境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帮助案主重塑自信,走向社会正轨,实现个人与社会的良好互动,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我们只有在了解了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及现状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对社会工作监督体系进行研究,而涉及到监督必然会牵扯到权力的问题。
忽略了权力的存在也就无所谓监督了。
权力的来源涉及最终监督权的问题,权力授予者对于掌权者有监督权1。
社会工作起源于贫民救济或慈善事业,是伴随工业化引发的社会问题而产生的。
工业化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理念和方法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在1601年颁布的济贫法可以说是现代意义上社会工作的最早案例。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工作受到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学的极大影响,社会工作教育在这个时期逐渐发展,一些学院纷纷开设与社会工作有关的课程,为社会工作从行业性工作向专业性工作的转变提供了理论和知识准备。
1917年,里士满出版《社会诊断》一书,标志着社会工作的诞生。
1919年,美国社会工作学院协会成立,并于1932年颁布了社会工作教育的最低限度课程。
专业社会工作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就已传入中国,但因1952年的院系调整被取消,1987年民政部和北京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的协议,决定在北京大学建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这标志着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内地开始恢复。
1 :政治监督学吴丕、袁刚、孙广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11月第一版第42页2000年前后,上海浦东新区开始在医院、学校和社区设立社会工作站,这成为中国内地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标志。
随之、社会工作在我国各地不断地开展起来,社会工作想要良好的运行和发展,那么对其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监督,是一种社会现象,指的是人对他人的监视与制约,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所谓的广义的监督是指人类社会中的一切监督现象,如父母对子女的监护、企业对员工的监督管理、政府部门对管理对象的管理等;从广义的角度看,监督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从有人类社会开始,这种监督现象就出现了,并且只要人类社会继续存在,这种现象也就会继续存在2。
从广义来说,监督所涉及的范围与内容相当广泛,因此我们必须对研究范围加以限制,我们所研究的范围与社会工作有关,主要是社会工作行业内自身所做的自我监督和社会对这个行业的监督,我们所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如何对社会工作者进行监督的问题。
权力自身的监督一般维持在一定的限度内,这个限度就是社会对腐败的容忍度和统治集团本身对监督的承受度。
说到底,监督最终涉及到的就是对权力的制约,所以我们必须对权力作一番研究和分析:罗素(Bertrand . Russell)认为一个人通过努力达到某种结果就是获得了某种权力,他说:“权力可以定义为有意努力的结果”3。
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取得了有利的地位,能够对他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权力不具有强制力。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对权力的解释是:“在当代社会科学的各领域中,权力一般被认为是人际关系中的特定的影响力,是根据自己的目的去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凡是依靠一定的力量使他人的行为符合自己的目的的现象,都是权力现象”4。
但实际上,我们并不把那些普遍的人与人之间的影响都称为权力。
《法学研究》1995年对权利的界定是:主体为追求或维护利益而进行行为选择、并因社会承认为正当而受法律和国家承认并保护的行为自由5。
我们在此所研究的权利主要是指类似于行政权利的一种,具有一定强制力的权力。
对于社会工作的监督,其实就是对社会工作行业内的权利运行的监督,这其实和我国目前的行政监督体系是一致的,只不过没有行政监督体系那么复杂罢了。
社会工作的监督体系只是隶属于行政监督体系中的一种,在现行的社会工作监督体系中也存在着行政监督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社会监督体系,主要还是受政府的影响很大,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们提供的社会服务是由政府出资购买的,所以政府有权对我们进行支配和管理,使得我们的一切行动都得以政府的指示为目标,完全失去了社会工作应有的自主性;另一方面还是受传统的官僚主义的影响,政府想当然地认为一切社会行动都理应在他的监督和指导下进行,并且得完全按照他的指示来完成,这也极大2:政治监督学吴丕、袁刚、孙广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11月第一版第2页3:《权力论---一个新的社会分析》【英】伯特兰·罗素靳建国译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第23页4:《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498页5《法学研究》 1995年第三期地束缚了社会工作的自由发挥。
尽管如此,但在目前我们国家的社会工作行业方面还没有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
随着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套理论必然是行不通的,因为我们的工作主要是针对那些弱势群体,而不是政府人员或是那些制定政策的人,我们应该切实从弱势群体的角度出发,考虑他们的感受,对他们负责。
目前,我国的监督体系存在以下不足点:一:我国目前的监督机构还不健全,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网络,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人甘于被领导,没有积极地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与监督中来,即使有的人参与进来了,也没有很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换句话说就是公民参与的主体意识不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以及参与的制度化保障不健全,渠道部畅通等。
二:我国现行的社会工作大多是政府作为行政主体对社会公众发号施令,作为管理对象的人们只是被动地接受,民众的参与具有很大的从众性。
对于一些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力,他们从不愿去积极地争取,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现行的监督体制不完善,多远无序各类监督体系在运行机制上缺乏应有的沟通和有机的协调,没有形成监督的合力,致使监督主体之间相互推诿和重复监督现象严重,使得监督工作难以真正落实。
四:监督的体系不够完备,缺乏明确的监督标准和监督方法,容易导致监督的随意性,不利于准确判断和即使纠正监督客体的越轨行为,追究其违法乱纪责任。
五:在我国现阶段,民众与我们的社会工作行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是造成社会工作监督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民众的信息相对滞后,从而造成监督行为的滞后。
我们的社会工作者公布的信息往往不全面或者避重就轻甚至隐瞒事实,这些都严重地导致了民众的信息缺失而不能及时、全面的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
以上种种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们今天社会对社会工作的监督并不全面和深入,然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却不仅限于这几个,更广泛以及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社会工作实务中去发现并找出解决的方法。
现针对以上列出的几个原因,给出如下一些建议:1、培育公民的参与意识。
随着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民主体地位和意识不断加强,人们越来越注重和保护自己的权利。
虽然说我们的社会工作主要是帮助弱势群体的,他们大多处于社会的较低层,但是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权利,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意识也不断地觉醒,我们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人民自身的素质,培育他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工作的监督体系中来;2、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监督体制。
在此同时要注意监督主体之间的协调,强化监督主体的独立性,排除我国监督体制多元无序的干扰,克服各类监督主体在运行机制上缺乏应有的沟通和有机协调的弱点;3、加大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因其置身事外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所以它的监督也具有一定的公正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的网络传播也越来越快,新闻媒体在信息传递上的公开、迅速和广泛,能对监督客体产生巨大的压力,使得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就不敢随便运用手中的权利4、以上都是从监督客观方面来说明我们对社会工作的监督。
外界的监督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我们社会工作者对自己行为的监督。
社会工作本身就是帮助有困难的人群的,如果我们不遵守自己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反而运用手中的权利从社会工作中去获取私人的利益,这是我们的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
从社会工作的行业内看,我们应该建立一套明确的体制,不仅要对决策行为的可行性的监督,而且还要注意对实施过程的监督总结: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不过三十余年的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固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其间暴露出来的问题确实也不少。
在这里我大多数是结合行政监督的经验浅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如何才能对社会工作进行良好的监督还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总结经验,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1、政治监督学:吴丕、袁刚、孙广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11月第一版2、行政监察学:杜兴洋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年10月第一版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赵曼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4、管理学原理:王爱民、张素罗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年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