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毛菌亚门之二ajPPT课件

合集下载

02-2真菌-鞭毛菌亚门

02-2真菌-鞭毛菌亚门

三、壶菌纲
节壶菌属(Physoderma)
玉米褐斑病
四、卵菌纲

营养体为发达的无隔菌丝 游动孢子囊萌发产生双鞭游动孢子,或直接 产生芽管

配子囊(雄器和藏卵器)配合,在藏卵器内 产生一个或多个卵孢子

生活习性:从水生到陆生
绵霉属(Achlya)
发达的无隔菌丝 筒状游动孢子囊 游动孢子:两游现象 藏卵器:多个卵孢子
鞭毛菌亚门真菌
一、鞭毛菌亚门的一般特性
二、根肿菌纲 三、壶菌纲
四、卵菌纲
一、鞭毛菌亚门的一般特性
1. 形态特征

营养体:原生质团或十分发达的无隔菌丝 无性繁殖: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有性生殖:休眠孢子或卵孢子
一、鞭毛菌亚门的一般特性
2. 生活习性

多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环境中,高等鞭毛菌陆生

尾鞭:细而长,基部
长而坚实,

茸鞭:羽毛状
二、根肿菌纲

营养体为原生质团
无性孢子为双鞭游动孢子 有性生殖为厚壁休眠孢子


二、根肿菌纲
根肿菌属 (Plasm起100多
种十字花科植物的根肿病
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
休眠孢子 整体产果
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
四、卵菌纲
白锈属(Albugo)
分体产果
水稻烂秧
游动孢子囊
藏卵器:多个卵孢子
四、卵菌纲
腐霉属(Pythium) 菜 豆 猝 倒
游 动 孢 子 囊
卵 孢 子
四、卵菌纲
疫霉属(Phytophthora)

马铃薯晚疫病 茄绵疫病

第二章 病原真菌 第二节 鞭毛菌亚门真菌

第二章 病原真菌   第二节 鞭毛菌亚门真菌

孢囊梗的形态多样而且稳定,是分属的重要依据。
重要属:
指梗霉属(Sclerospora)
单轴霉属(Plasmopara) 霜霉属(Peronospora) 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 盘梗霉属(Bremia)
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
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
五、卵菌纲(Oomycetes)
(一)习性
典型的水生,有些两栖或陆生。腐生、非专性寄生到专性寄生。
(二)形态特性 1、营养体:发达的菌丝体,菌丝无隔,为二倍体。细胞壁主要
成分纤维素(其它真菌多为几丁质)。
2、产果方式:多数分体产果式,少数整体产果式。 3、无性繁殖:形成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产生双鞭毛游动孢
发育成厚壁、光滑或具有纹饰的卵孢子
(2N),能抵抗不良环境。
产生卵孢子可以充满藏卵器也可不充满。
(三)卵菌纲的分目
根据: 孢子囊萌发的方式:直接萌发还是间接萌发,有
无两游现象;藏卵器中卵球的数目;菌丝有无溢缩现象; 产果方式进行分目。
分为四个目:水霉目* 水节霉目 链壶菌目 霜霉目*
* 表示与植物病害有关的目。
(二)有性生殖 产生休眠孢子囊。 (三)无性繁殖
产生后生单鞭毛的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囊(有或无囊盖)
释放游动孢子。
(四)重要的属
1、节壶菌属(Physoderma):
菌体在寄主细胞内形状多变,之 间有细丝相连;最后在寄主内形成 休眠孢子囊;休眠孢子囊呈扁球形,
黄褐色,具囊盖,萌发时释放多个
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囊盖上有裂纹, 萌发时自囊盖裂纹处开裂,释放游
部 分 思 考 题 参 考 答 案

鞭毛菌亚门真菌PPT课件

鞭毛菌亚门真菌PPT课件

.
6
2、致病特征
(1)常见症状:腐烂、斑点、猝倒、流胶。 (2)果实上腐烂使果变褐色、呈软腐状,病部长出白色绵毛 状或灰白色霜状霉层。
(3)茎基和根部被害使皮层变褐色腐烂。
(4)叶上斑点,若由疫霉引起,病斑较大,暗褐色圆形水渍 病斑;若由霜霉引起,病斑较小,黄色至褐色,边缘不明显, 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后期在病斑上长出白色至灰白色霜 状霉层。
.
23
绵霉属(Achlya):游动孢子囊有层出现象,新孢子 囊在老的孢子囊侧面产生;两游现象不明显,第一次 游动时间很短,休止孢在孢子囊顶部孔口外形成并聚 集成团。大多是腐生的,少数弱寄生,广泛的存在于 池塘、水田和土壤中。其中最主要的植物病原菌是稻 绵霉(A. oryzae),引起水稻烂秧。
.
16
• 节壶菌属(Physoderma):菌体在寄主细胞内形
状多变,之间有细丝相连;最后在寄主内形成休 眠孢子囊;休眠孢子囊为扁球形黄褐色,以开盖 式释放游动孢子。
• 引起玉米褐斑病(P. maydis)危害叶片,叶鞘, 产生泡状、褐色隆起的病斑。
.
17
油壶菌属(Olpidium):菌体在细胞内寄生, 形成孢子囊或休眠孢子,萌发时产生逸出芽 管穿透寄主组织而外露,顶部开裂释放出游 动孢子。游动孢子是传播一些病毒的介体。
或不规则型。寄生在表皮细胞内,不引起根肿。
--禾谷多粘菌(P. graminis):游动孢子是小麦土 传花叶病的传毒介体。
.
15
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
• 营养体形态变化很大,从呈球形或近球形的 单细胞至较发达的无隔菌丝体。
• 多数生于水中,腐生在动植物残体上,部 分寄生于水生的小动物、藻类、真菌上, 有的生活于海洋中,陆生的主要在土壤中, 其中一些寄生于植物上,引起植物的病害。 与植病有关的只有壶菌目。

鞭毛菌亚门

鞭毛菌亚门

第四章植物病原真菌—鞭毛菌亚门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真菌统称为鞭毛菌,其共同特征是产生具鞭毛并能在水中游动的无性孢子或配子。

由于鞭毛菌具有水生习性,引起的植物病害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通风透光条件差的地方和潮湿、多雨、低温的季节发生比较普遍。

第一节鞭毛菌的一般性状一、形态结构(一)营养体类型及结构营养体形态复杂多样。

(二)无性繁殖鞭毛菌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囊(zoosporangium)并释放具有鞭毛的游动孢子(zoospore)。

1、游动孢子囊一般着生分化明显的孢囊梗顶端,或直接着生于菌丝顶端,少数着生在菌丝中间。

层出现象(proliferation)即新孢子囊从释放过游动孢子的空孢子囊里面长出(内层出)或从成熟孢子囊基部的孢囊梗(或菌丝)侧面长出(外层出)。

2、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囊在萌发前,在孢子囊内产生一些双层膜的孢囊(vesicle)。

以泡囊割裂方式将多核的原生质分割成许多小块,每块内包含一个小核,小块逐渐变圆,被以薄膜而形成游动孢子。

两游现象(diplanetism)把孢子囊中释放出来额度游动孢子经休止、再萌发释放游动孢子继续游动的现象称为两游现象。

3、鞭毛(flagellum)着生在游动孢子前端、后端或侧面,有茸鞭和尾鞭两种类型。

向前的称为茸鞭式(tinsel type)方向盘的作用,两侧生羽毛状绒毛。

尾鞭式(whiplash type)推动孢子向前运动鞭毛菌的无性态还有芽孢、厚垣孢子和菌丝膨大体等。

(三)有性生殖异型配子体的配合、菌丝体额度结合,质配和核配,发育成厚壁的休眠孢子囊(resting sporangium),如根肿菌和壶菌。

休眠孢子囊萌发时进行减数分裂释放出单倍体的游动孢子。

较高等的类群主要通过配子囊(藏卵器oogonium和雄器antheridium)的交配,经质配和核配,最后发育成卵孢子(oospore),如卵菌。

卵孢子萌发产生的芽管直接形成菌丝或在芽管顶端形成游动孢子囊。

鞭毛菌亚门80页PPT

鞭毛菌亚门80页PPT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鞭毛菌亚门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第二章 鞭毛菌

第二章 鞭毛菌

着生位置及鞭毛的形态结构不同。 着型:茸鞭:呈羽毛状结构,中 间有 鞭毛的类型:茸鞭:呈羽毛状结构, 一根主轴,主轴两侧有许多向外延伸的茸毛, 一根主轴,主轴两侧有许多向外延伸的茸毛,茸 毛的顶端还有更细小的1—3根。尾鞭:有较长的 毛的顶端还有更细小的 根 尾鞭: 而坚实的基部,端部细软而有弹性,但在电镜下, 而坚实的基部,端部细软而有弹性,但在电镜下, 尾鞭上也有很细的茸毛。当孢子游动时, 尾鞭上也有很细的茸毛。当孢子游动时,无论一 根或两根鞭毛,往往尾鞭朝后,茸鞭朝前, 根或两根鞭毛,往往尾鞭朝后,茸鞭朝前,很多 真菌学家认为鞭毛的性状在研究亲缘关系和分类 上占有重要地位。 上占有重要地位。
游动孢子鞭毛类型: 游动孢子鞭毛类型: 尾鞭式:基部坚实, 尾鞭式:基部坚实,端部 细软而有弹性,无茸毛。。 细软而有弹性,无茸毛。。 茸鞭式:呈羽毛状结构, 茸鞭式:呈羽毛状结构, 有一长的主轴, 有一长的主轴,沿主轴两 侧有茸毛。 侧有茸毛。
鞭毛的结构 “9+2”鞭毛:9根纤丝(3根亚纤丝 根)+2根纤 鞭毛: 根纤丝 根纤丝( 根亚纤丝 根亚纤丝/根 鞭毛 根纤 根亚纤丝) 根纤丝( 根亚纤丝 根亚纤丝) 丝(2根亚纤丝)=11根纤丝(31根亚纤丝) 根亚纤丝 根纤丝
9+2
鞭毛类型
游动孢子囊 低等: 低等:有水才能萌发 高等: 高等: 有水,温度低,产生游动 有水,温度低, 孢子——间接萌发 孢子 间接萌发 温度不高, 温度不高,直接产生芽管 ——直接萌发 。 直接萌发
3、有性繁殖:主要通过游动配子或配 、有性繁殖: 子囊结合而形成休眠孢子囊和卵孢子。 子囊结合而形成休眠孢子囊和卵孢子。 进行交配的两配子多为同型的, 进行交配的两配子多为同型的,也 可以是异型的。 可以是异型的。交配的二配子囊多为异 型的,交配时由雄器上产生授精丝, 型的,交配时由雄器上产生授精丝,将 雄核输送到雌器中,最后在藏卵器内(雌 雄核输送到雌器中,最后在藏卵器内 雌 配子囊)形成一个或多个卵孢子。 配子囊 形成一个或多个卵孢子。 形成一个或多个卵孢子 有性配合可产生休眠孢子、卵孢子。 有性配合可产生休眠孢子、卵孢子。

《鞭毛菌亚门之二aj》幻灯片

《鞭毛菌亚门之二aj》幻灯片
(3)霜霉科分类依据:
1)孢囊梗的形态,2)孢子囊萌发方式,
3)孢子囊的形态、大小、无有乳头状突起
4)卵孢子的形态(满器与否)。
重要属分述:
1)Sclerospora 指梗霉属:孢囊梗粗大,顶端分支似手指
状。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系统侵染。
S.graminicola 粟白发病菌, 引起北方谷子白发病:使叶
《鞭毛菌亚门之二aj》幻 灯片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1、腐霉科 Pythiaceae 为水霉目进化到高等霜霉目的过渡类型。 水生、两栖和陆生,陆生种类引起植物危险病害 (马铃薯晚疫病 )。腐生-寄生。 孢囊梗分化不明显到与菌丝有显著区别。
病理共性 1.为害草本为主,以地上部叶、嫩茎为主。 2.以温带多,热带、亚热带较少。 3.可局部侵染或系统侵染,引起局部发病或系统发病。 4.鉴定霜霉种类,必须注意寄主。 5.发病早期叶片退绿,不可与病毒病混淆 。 6.只在叶背长霉状物。 7.远距离传播。 8.孢子囊存活时间短,以卵孢子或菌丝潜伏在植物组织 中越冬。 9.防治:最早的化防药剂—波尔多液,防疫霉的药剂可 防霜霉。
鞭毛菌亚门小结
1、习性:从水生-两栖-陆生 2、营养体:单胞-具须-根状菌丝-发达菌丝体,n- 2n
3、无性生殖:游动孢子,双游-单游-不游(分生孢子) 4、有性生殖:配子配合,配子囊配合,配子囊、授精丝 接触交配,休眠孢子,卵孢子直接萌发或产生孢子囊。卵 孢子萌发时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囊时减数分裂。
P. parasitica 引起十字花科蔬
菜霜霉病。发生在下部叶片。
P. tabacina为害烟草,对外检
疫对象。通常取叶脉附近病组织 捣碎观察卵孢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卵孢子:球形,薄壁或厚壁,满
器或不满器。
(二)习性腐生
寄生至近专性寄生,为害许多高
等植物,引起疫病。
.
7
疫霉引起的重要病害: 1.烟草疫病: P. nicotianae 2.大豆疫病 P . megasperma
检疫对象。 3.马铃薯疫病 P. infestans
.
8
P. infestans
.
9
P . megasperma
Pythium
Phytophthora
孢囊梗类似菌丝,分化不明显 孢囊梗有分化,常为鞭状
孢子囊管状或膨大的管状及球 梨形,卵形,有些种顶端具乳
状,裂瓣状

萌发时产生泡囊
一般不产生,如有,游动孢子也 先在孢子囊内形成。有时直接生 芽管(高温)
雄器侧生,1-多个
雄器侧生和穿雄生,仅1个
(四)文献 余永年等 1988 中国真菌志: 霜霉目
.
5
P.aphanidermatum
▪ 油菜瓜果腐霉猝倒病
.
6
Phytophthora 疫霉菌属
(一) 形态
孢囊梗:无限生长,可分枝
孢子囊:卵形,倒梨形,合轴生
,或内层出。顶部有或无乳突。
游动孢子:内生。
藏卵器:球形、近球形。
雄器:侧生或围生。
为害植物地下部分及地面瓜果等, 引起猝倒、根腐、茎腐、瓜果的 绵腐,一般不为害叶,低温为害 严重。 如:
瓜果腐霉P.aphanidermatum 狄巴里腐霉 P.debaryanum .
为害地下、地面、叶也为害,低 温高温都分别有引起某些疫病严 重为害。 P.infestans马铃薯叶片、块茎 P.parasitica蔬菜其它作物根腐
高等的孢子囊可直接萌发生出芽管。
.
3
Pythium腐霉菌属
(一)形态特征 孢囊梗无限生长。孢子囊顶生或间生,丝状,囊瓣状或
球形,游动孢子在泡囊内形成,由于泡囊膜破裂而游散,有 的也可直接萌发产生芽管。
藏卵器球形或椭圆形,平滑或有各种突起,雄器多样, 每个藏卵器与1-多个雄器交配,产生卵孢子。
.
4
(二) 病理共性 1.腐生或寄生,引起植物地下部分或与土面相接的器官 腐烂。主要造成死苗、根腐、茎腐。 2.发病与寄主的生长状况关系较大, 低温而又潮湿的 天气发病较多。 3.复合侵染而加重病害。 4.防病药剂:铜制剂、敌克松、杀毒矾、瑞毒霉
3. 卵周质明显,孢子囊由风传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eronosporaceae霜霉科
3. 卵周质不明显,孢子囊不能由风传播- - - - - - - - - - - - - - - - - - - - - Peronophythoraceae霜疫霉科
状。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系统侵染。
S.graminicola 粟白发病菌, 引起北方谷子白发病:使叶
肉的薄壁组织全部破坏,而剩下叶子的纤维成白发状。
孢囊梗、孢子囊和卵孢子
.
17(2)Peຫໍສະໝຸດ onospora 霜霉属A.形态特征:孢囊梗二叉对称锐 角分枝;小枝顶端尖。孢子囊直 接萌发产生芽管,无乳突。 B.症状:叶片先发病,还可侵染 花、果、果荚、茎、根;引起黄 化、退绿,形成褐色角形斑。 C.重要的种:
霉属:假二叉单轴分枝,不对称, 顶端尖,与主轴成锐角,孢子囊 有乳状突起,可产生游动孢子。
P. parasitica 引起十字花科蔬
菜霜霉病。发生在下部叶片。
P. tabacina为害烟草,对外检
疫对象。通常取叶脉附近病组织 捣碎观察卵孢子。
.
18
P. parasitica
blue mould of tobacco caused by Peronospora tabacina
.
19
(3)Pseudoperonospora 假霜
.
1
1、腐霉科Pythiaceae
为水霉目进化到高等霜霉目的过渡类型。 水生、两栖和陆生,陆生种类引起植物危险病害 (马铃薯晚疫病 )。腐生-寄生。 孢囊梗分化不明显到与菌丝有显著区别。
注意隔膜
.
2
有些种的孢子囊萌发产生泄管
顶端膨大成囊状──称为泡囊 原孢子囊内原生质进入泡囊内割裂成 游动孢子。
.
11
荔枝霜. 疫病
12
3、白锈菌科(Albuginaceae) 只有一属,约30种。
• Albugo:专性寄生。
• 孢囊梗粗短,棍棒形,不
分枝,成排排列;
• 孢子囊串生,孢子囊间由
孢囊壁的外膜胶化连接起来
的,孢子囊成熟后,胶化的
膜溶解,孢子囊释放而随风
传播。
• 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
,也有人报道可产生芽管。
(五)分类:根据孢囊梗、孢子囊的形成和形态,霜霉目 分4科、16属,约300种。
1.孢子囊串生,卵周质明显,专性寄生菌--------------- - --- ----- ----- ----- ----- ----- -- Albuginaceae 白锈菌科 1.孢子囊单生,轮生或丛生: 2.孢子囊生于菌丝上或无限生长的孢囊梗上,卵周 质薄或无 - - - - - - - - - - - - - - - - - - - - - Pythiaceae腐霉科 2.孢子囊生于有限生长的孢囊梗上:
• 卵孢子的纹饰是分种依据(
网状突起,有瘤或有刺)。
.
13
A.candida危害十字花 科植物引起白锈病。
萝卜
白菜
.
14
Albugo candida on a brassica leaf
.
15
4、霜霉科(Peronospraceae)
(1)全是专性寄生,菌丝在寄主细胞间产生 吸器(圆形或线形)吸取营养。
(2)孢囊梗分化明显,形态不一,是分类的 主要依据。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或芽 管(有时也形成游动孢子)。
(3)霜霉科分类依据:
1)孢囊梗的形态,2)孢子囊萌发方式,
3)孢子囊的形态、大小、无有乳头状突起
4)卵孢子的形态(满器与否)。
重要属分述:
.
16
1)Sclerospora 指梗霉属:孢囊梗粗大,顶端分支似手指
10
2、霜疫霉科:Peronophythoraceae(以前腐霉科)
1961年建属,此科是1978年由柯文雄建立的。只有1属1
种:Peronophythora litchii 为害荔枝叶、花,主要为害
果,也能侵染花序。
孢囊梗双分叉,锐角分枝 ,未端尖,同步形成孢子囊 ,多级有限分枝。
该属只有一种, 可人工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