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课后限时集训: 5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021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集训: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课后集训 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2019·成都模拟)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惊蛰”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 )A.春雷响,农夫闲转忙B.麦熟一晌,虎口夺粮C.东风不倒,雨下不小D.有霜有霜,晚稻受伤2.下列有关济南的描述,正确的是( )A.寒露较清明的夜更短B.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早C.立春与立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夏半年与冬半年的时间长度一样1.A 2.C [第1题,根据二十四节气图可知,惊蛰是春分之前的一个节气,进入春季,“春雷响,农夫闲转忙”与之相符;“麦熟一晌”反映的是夏季麦子成熟的季节;“东风不倒,雨下不小”反映的是夏季多雨的现象;“有霜有霜,晚稻受伤”反映的是秋季。
第2题,寒露在秋分之后,寒露时济南昼短夜长,清明在春分之后,清明时济南昼长夜短;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晚;立春与立冬刚好对称分布在冬至日的两侧,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同,所以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由于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地球公转速度不同,故夏半年与冬半年的时间长度不一样。
](2019·云南大理模拟)2019年11月8日,甲、乙两城市同时看到日落。
甲市夜长14小时,乙市夜长比甲市短40分钟。
据此回答3~4题。
3.甲市在乙市的(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4.这一天,甲市的日出地方时为( )A.6时B.5时C.8时D.7时3.B 4.D [第3题,2019年11月8日,甲、乙两市同时看到日落,说明甲、乙两市都位于昏线上。
甲市夜长14小时,则昼长为10小时,昼短夜长。
乙市夜长比甲市短40分钟,即13小时20分钟,昼长为10小时40分钟,昼短夜长。
说明甲、乙两市都位于北半球。
11月8日正值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由此推断,昏线呈西北—东南向,且甲市的纬度较乙市高,甲市位于乙市的西北方向。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6页)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一、选择题日晷是古代先民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小明同学去北京故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观察了安放在太和殿前的日晷,并绘制了当时的“日晷计时示意图”。
据图完成1~2题。
1.此处安放的日晷,其晷面与地平面的夹角应接近( ) A.35° B.40° C.45° D.50°2.小明同学观测日晷的时间最可能为( )A.9时 B.11时 C.13时 D.15时下图中弧线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线速度:P=Q=M=O>NB.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C.Q地所在河流河岸不会受到河水侵蚀D.NO为昏线4.此时关于日期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再过10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B.M点地方时为6时C.若阴影部分日期是9日,则非阴影部分是10日D.Q 点的地方时为18时下图为南京某中学天文爱好小组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北极星附近星空的图片。
读图完成5~6题。
5.观测者在进行观测时,其面部朝向( )A.北方 B.南方 C.东方 D.西方6.连续几天的观测,小组成员发现北极星周围各恒星的运动状况是( )A.静止不动B.部分有移动C.绕北极星顺时针转动D.绕北极星逆时针转动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7~8题。
7.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
A.吃月饼,共庆团圆B.荡秋千,踏青插柳C.放鞭炮,守岁迎春D.望双星,鹊桥相会8.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9~11题。
9.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 )A.甲—乙段 B.乙—丙段C.丙—丁段 D.丁—甲段10.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动 B.北半球,向南移动C.南半球,向北移动 D.南北球,向南移动11.当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B.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C.正是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D.北极点附近极昼的范围呈扩大的趋势二、综合题12.读下图(阴影表示夜半球),完成下列各题。
山东省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规范练5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2018年春运比往年来得晚了一些。
铁路春运在北京时间2月1日拉开帷幕,直至3月12日结束。
读太阳光照图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完成1~3题。
1.右图中与左图太阳直射点对应的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2.右图中,南通市昼长夜短、昼变短的时段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3.春运期间( )A.太阳直射点位于④⑤之间B.南通市太阳高度逐渐变小C.南极圈以内极夜范围变大D.南通市正午物影逐渐变长2.B3.A1题,左图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右图对应的位置是②,B项正确。
第2题,南通市昼长夜短、昼变短的时段是从夏至至秋分的时段,对应右图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从北回归线南移至赤道,B项正确。
第3题,春运期间为2月1日至3月12日,此时段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从南回归线逐渐向赤道移动,即位于④⑤之间;南通市太阳高度逐渐变大;南极圈以内极昼范围变小;南通市正午物影逐渐变短,A项正确。
下图为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表示春分日的是( )A.①B.②C.③D.④5.成都市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地球位于( )A.①B.②C.③D.④6.成都市昼长夜短,且昼长逐渐变长的时段是( )A.①至②B.②至③C.③至④D.④至①5.C6.B4题,根据公转轨道图中太阳的位置,判断图中①在近日点附近,表示冬至日,A项错误。
③在远日点附近,表示夏至日,C项错误。
结合公转方向,表示春分日的是②,B项正确。
④表示秋分日,D 项错误。
第5题,成都市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是夏至日。
结合上题分析,地球位于③位置,C 项正确。
第6题,成都市昼长夜短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即地球位于②—③—④时段;昼长逐渐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即春分日(②)到夏至日(③)时段。
B项正确。
能力提升(2019河北唐山三模)下图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约37°N,119°W)内的某段悬崖,当崖顶的季节性积雪融化时会形成瀑布。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5讲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
第5讲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b(2)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c(3)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c(4)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c(5)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b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及黄赤交角1.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1)方向:自西向东。
(2)速度:平均角速度约1°/日。
(3)周期: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2.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1)轨道:近似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
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快;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慢。
(2)黄赤交角:约23.5°。
1.黄赤交角的数据关系(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变化。
同时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会消失。
1.假设目前的黄赤交角变为30°,则下列地区的范围缩小的是()A.热带B.南寒带C.温带D.北寒带解析:选C。
黄赤交角变为30°,则回归线的度数为30°,极圈的度数为60°,所以温带范围变小,热带、寒带范围变大。
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日图,回答2~3题。
2.图中字母c所代表的节气是()A.春分B.秋分C.冬至D.夏至3.下列有关我国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位于a到b之间,速度减慢B.地球位于b到c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C.地球位于c到d之间,速度逐渐加快D.地球位于d到a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答案:2.D 3.D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1)时间分布规律节气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地区春分、秋分赤道—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南半球冬至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北半球空间分布规律:从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湘教版
课后限时集训(五)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限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249页)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此图反映了()①地球公转轨道形状②地球公转方向③地轴空间指向特点④近日点时太阳直射点的半球⑤黄赤交角的度数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2.运用此图可以正确解释的是()A.地球公转周期为365日6时9分B.黄赤交角为23.5°C.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D.北极点极昼的天数多于南极点1.B2.D[第1题,该图反映了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轨道特征、地轴的倾斜方向等。
因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因而在近日点与远日点太阳直射的半球不同;此图反映出了黄赤交角的存在,但并未反映出其数值大小。
故选B。
第2题,公转周期与公转的速度、轨道的长短有关,此图无法进行解释;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与大气的削弱作用有关,从图中也无法看出;地球公转的轨道为椭圆形,公转速度在近、远日点存在差别,导致两极点极昼、极夜天数有差别。
故选D。
](2018·浙江镇海中学测试)读甲、乙两地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甲乙两地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关于地轴对称B.关于地心对称C.关于极点对称D.关于赤道对称4.若这一天是6月22日,则乙地的地理坐标最接近()A.60°S,75°EB.60°N,75°WC.60°S,75°WD.60°N,75°E3.B4.D[第3题,甲地和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北京时间相差12小时,说明两地的地方时差12小时,经度互补;两地的昼长与夜长相等,判断两地位于不同半球,纬度相等。
故两地关于地心对称,选B。
第4题,图示乙地昼长18小时,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当地太阳高度最大时为北京时间15:00,计算当地位于120°E西侧的75°E,故选D。
(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五)第三讲地球的公转
考点集训(五) 第三讲地球的公转对应学生用书p249一、选择题下表为我国两城市2020年1月7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表。
读表完成1~2题。
1.X位于Y的(B)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北方D.西南方[解析]用两地的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可得出,X昼长为10小时36分29秒,Y昼长为10小时08分13秒,X昼长大于Y昼长;1月北半球为冬季,纬度越低白昼越长,因此X纬度低。
X日出时间比Y早,应位于Y的东边,因此X位于Y的东南方。
选B。
2.此日至最近的两城市昼长相同的日期期间(A)A.白昼增长幅度:Y>XB.黑夜缩短幅度:X>YC.南极地区极夜范围缩小D.北极地区极昼范围扩大[解析]两城市此日昼短夜长,春秋分日两地昼夜等长,距此日最近的为春分日,1月7日至3月21日期间,北半球白昼变长,且纬度越高白昼增长幅度越大,黑夜缩短幅度越大,结合上题可知,白昼增长幅度和黑夜缩短幅度都是Y较大,A正确,B错误;这段时间内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且极昼、极夜范围都在缩小,C、D错误。
不考虑地形等因素,同一地点,关于地方时12时对称的两个时间的太阳高度相等。
某地理爱好者于冬至日测得P地部分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3~4题。
3.P地的地理坐标最可能是(A)A.33°N,110°EB.33°N,120°EC.36.5°N,120°ED.36.5°N,110°E[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在北京时间11时的太阳高度角与北京时间14:20时相等(关于当地时间12时对称的两个时刻,太阳高度相等),可推知北京时间12:40时当地太阳高度角最大,可知当地为110°E,北京时间12时太阳高度为30°,可推知该地纬度小于36.5°N,故选A。
4.关于P地此日可见的现象比较可信的是(D)A.渔民出海捕捞带鱼B.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C.黄土高坡水土流失严重D.常绿阔叶林分布较广泛[解析]根据经纬度判断P地位于内地,不位于沿海,A错;此日,该地太阳从东南方升起,故B不符合题意;冬季,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少,水土流失很少,故C不符合题意;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正确。
2021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标通用版课时作业:5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课时作业5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选择题(2019年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表为2018年两个不同日期我国甲、乙两城市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观测数据,据此完成1-2题。
城市\日期\项目10月22日M昼长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正午太阳高度甲11时13分47°14′13时55分78°28′乙11时30分56°16′13时20分87°30′1.甲城与乙城的纬度差约为( )A.7°B.8°C.9°D.10°解析: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等于两地纬度之差。
10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甲为47°14′,乙地为56°16′,可知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约9°,因此甲城与乙城的纬度差约9°,故C正确。
答案:C2.M日期最可能为( )A.1月22日B.2月22日C.4月22日D.5月22日解析:10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甲地昼短夜长,位于北半球;M日期甲地昼长夜短,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排除A、B两项;由表格数据,可计算出10月22日甲、乙两城的夜长分别为12时47分和12时30分;又因为某日某地的夜长为半年后该地的昼长,所以4月22日甲、乙两地的昼长应分别为12时47分和12时30分;M日两城的昼长都要比4月22日长,据此D正确。
答案:D(2019年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下图示意某日两地太阳高度变化,甲地位于30°N。
读图,回答3-5题。
3.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为( )A.0°B.10°SC.10°N D.20°N解析:根据图示及材料,甲地位于30°N,正午太阳高度为70°且昼长大于12小时,应为甲地的夏半年,据此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正午太阳高度=90°-30°+X=70°,据此推知X=10°N,据此选C。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5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湘教版
课后限时集训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2019·成都模拟)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惊蛰”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 )A.春雷响,农夫闲转忙B.麦熟一晌,虎口夺粮C.东风不倒,雨下不小D.有霜有霜,晚稻受伤2.下列有关济南的描述,正确的是( )A.寒露较清明的夜更短B.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早C.立春与立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夏半年与冬半年的时间长度一样1.A 2.C[第1题,根据二十四节气图可知,惊蛰是春分之前的一个节气,进入春季,“春雷响,农夫闲转忙”与之相符;“麦熟一晌”反映的是夏季麦子成熟的季节;“东风不倒,雨下不小”反映的是夏季多雨的现象;“有霜有霜,晚稻受伤”反映的是秋季。
第2题,寒露在秋分之后,寒露时济南昼短夜长,清明在春分之后,清明时济南昼长夜短;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晚;立春与立冬刚好对称分布在冬至日的两侧,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同,所以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由于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地球公转速度不同,故夏半年与冬半年的时间长度不一样。
](2019·云南大理模拟)2019年11月8日,甲、乙两城市同时看到日落。
甲市夜长14小时,乙市夜长比甲市短40分钟。
据此回答3~4题。
3.甲市在乙市的(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4.这一天,甲市的日出地方时为( )A.6时B.5时C.8时D.7时3.B 4.D[第3题,2019年11月8日,甲、乙两市同时看到日落,说明甲、乙两市都位于昏线上。
甲市夜长14小时,则昼长为10小时,昼短夜长。
乙市夜长比甲市短40分钟,即13小时20分钟,昼长为10小时40分钟,昼短夜长。
说明甲、乙两市都位于北半球。
11月8日正值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由此推断,昏线呈西北—东南向,且甲市的纬度较乙市高,甲市位于乙市的西北方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下限时集训(五)地球的运动公转
课下限时集训(五) 地球的运动——公转(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某日太原(38°N,113°E)的日落时刻为北京时间17:20,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纬度值为68°。
据此完成1~3 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22°S、40°E B.22°S、160°WC.22°N、40°E D.22°N、160°W2.几日后,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将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则在这期间( )A.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B.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C.太原日落时刻提前,昼渐短D.太原日出时刻提前,昼渐长3.若此日P地昼长比太原略长,且P地与太原同时迎来日落,则P地位于太原的( ) A.西南方 B.西北方C.东北方 D.东南方(2016·衢州模拟)读全球昼长纬度分布示意图,①②③④线条代表日期,回答4~5题。
4.①②③④线条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5.衢州昼短夜长且昼渐长的时间段可能为( )A.①至③ B.④至①C.②至③ D.③至④(2016·襄阳模拟)合肥(32°N,117°E)工作的李先生,在国庆假期后第一日,早晨7:50(北京时间)走进单位大楼的大门时,发现自己的影子落在正前方。
读图完成 6~7 题。
6.李先生最有可能走进单位大楼的大门是( )A.甲 B.乙 C.丙 D.丁7.李先生所走进的大门较早结束阳光直接照射的时间约为( )A.10:00 B.12:00C.14:00 D.16:00(2016·泰州模拟)下表为泰州市某民居正南朝向窗户正午时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统计表。
读图表材料,回答8~9题。
8.A B C D9.若某日该民居室内正午光照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则( )A.地球的公转速度最慢B.澳大利亚正值小麦播种季节C.泰州地区日出方向为东南D.广州驶往伦敦的船舶经北印度洋海域时逆风逆水(2016·甘肃重点高中联考)下图为夏至日和冬至日甲地太阳高度日变化,乙地是甲地关于地心的对称点。
2021高考地理一轮人教版课后限时集训5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021高考地理一轮人教版课后限时集训5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后限时集训(五)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限时:40分钟) (第249页)一、选择题据英国《每日邮报》2021年3月6日报道,“格利泽581d”行星大小约为地球的3倍,质量约为地球的8倍,是人类在太阳系之外发现的第一个位于宜居带中的行星,被称为“超级地球”。
它距离地球约22光年,在浩瀚的宇宙中与地球算得上是“邻居”。
下图为“格利泽581d”行星与其中心天体运动关系的假想图。
据此回答1~2题。
【导学号:21490023】1.以下关于“超级地球”的推测,最可能正确的是( ) A.位于河外星系B.为距其绕转恒星最近的行星 C.平均密度约为地球的1.5倍 D.存在液态水2.据假想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行星上各地全年昼夜等长 B.从该行星上看中心天体东升西落 C.此日后P地昼渐长、夜渐短 D.此日后公转速度越来越慢1.D 2.C [第1题,据题干可知,“超级地球”位于太阳系之外,距地球1/9仅22光年,应位于银河系,A错。
根据所给信息不能判断“超级地球”是距其绕转恒星最近的行星,B错。
该行星大小约为地球的3倍,质量约为地球的8倍,平均密度约是地球的2.7倍,C错。
该行星被称为“超级地球”,说明其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可能存在液态水,D对。
选D。
第2题,该行星的自转轴是倾斜的,故行星上各地不会全年昼夜等长,A错;图示行星自转、公转方向均为顺时针,所以从该行星上看中心天体西升东落,B错;此日后直射点应北移,P地昼渐长、夜渐短,C对;目前该行星位于距中心天体最远的点,此日后公转速度越来越快,D错。
选C。
](2021・陕西部分学校模拟)下图示意冬至前后某天北京时间16:15左右,落日的余晖将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的17个孔洞照亮,呈现出壮丽的“金光穿洞”景观。
读下图,完成3~4题。
3.该桥的走向为( ) A.东西 C.东北―西南B.南北 D.西北―东南4.出现“金光穿洞”景观时,当地时间是( ) A.3:59左右 C.15:59左右B.3:31左右 D.16:31左右3.D 4.C [第3题,冬至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日落西南。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5 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5 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限时规范训练新人教版建议用时实际用时分值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6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题。
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吃月饼,共庆团圆B.荡秋千,踏青插柳C.放鞭炮,守岁迎春D.望双星,鹊桥相会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解析依据太阳直射的半球可判断,A为北半球夏至日,C为北半球冬至日,B为北半球秋分日,D为北半球春分日。
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时,为3月21日到6月22日,“荡秋千,踏青插柳”为端午节,符合题意。
当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变长,夜变短。
答案 1.B 2.B(xx·安徽七校调考)下面右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
据图完成3~4题。
3.观测者从甲、乙、丙、丁四个角度能够观察到右图所示昼夜状况的是 ( )。
A.甲B.乙C.丙D.丁4.从a到b的方向是( )。
A.向东B.先西南后西北C.向西D.先东南后东北解析第3题,根据右图可知,这是一幅从极点上空观察的俯视图,可能是从丙或丁处观察到的;再根据此时极圈内发生了极昼现象可知,这必定是从丁处观察的结果。
第4题,由于图中的极点为南极点,故从a到b要逆着地球自转方向向西;前一段路程离南极点越来越近,向南,后一段路程离南极点越来越远,向北;即从a到b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答案 3.D 4.B(xx·泰安市上学期期中)右图所示地区为北半球,P、Q为某日晨昏线n与纬线m(80°N)的交点,经度差为120°;已知此时W点(位于PWQ的中点)的地方时为12时。
据此完成5~6题。
2021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5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021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5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考点规范练5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2021湖北荆州月考)下面为某日我国四地点日出、日落时间表(北京时间)及地球公转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1.此时,地球可能位于图中的( ) A.1位置A.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 第3~4题。
B.2位置 B.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C.3位置D.4位置2.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2021江苏南京三模)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此完成3.下图中最能示意立冬这天南京(约32°N)太阳视运动的是( )4.下列节气中,关于南京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若大寒节气日降雪,则可能受冷锋影响 B.若雨水节气日降水,则多为对流雨 C.白露和寒露节气日,南京日出方位相同D.惊蛰和清明节气日,南京日出时间相同(2021湖北荆州摸底)下表为上海市某民居正南朝向窗户正午时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统计表。
据此完成第5~6题。
时间面积/m2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天天天天天 5 4.99 4.98 4.97 4.985.下列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中与表中时段最接近的是( )6.下列地理现象中,符合该地此时期情况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C.白昼逐渐增长D.正处于6月B.黑夜逐渐增长(2021宁夏银川测试)下图为我国某地风光互补路灯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7~8题。
7.从自然地理考虑,下列城市最适宜利用这种路灯照明的是( ) A.厦门 C.台北B.重庆 D.呼和浩特8.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图示太阳能蓄电池板可以转动。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从春分到夏至太阳能蓄电池板与地面的倾角不断变大 B.从夏至到冬至太阳能蓄电池板与地面的倾角不断变小 C.夏至日前后太阳能蓄电池板一天内水平旋转的角度较大 D.冬至日前后太阳能蓄电池板一天内水平旋转的角度较大(2021山东济南期末)我国某校地理小组测得每天11:30旗杆影长最短。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近。 答案:1.B 2.A (2020·石家庄一模)下图示意位于我国某城市的观察者在 6 月 22 日观察到的太阳视运动
轨迹。下表示意我国部分城市地理坐标。据此回答 3~4 题。
3.观察者所在城市可能是( )
A.杭州
B.石家庄 C.沈阳
4.观察者在 12 月 22 日观察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
(1)地轴与赤道平面是垂直的。 (2)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 (3)地轴与黄道平面成 66°34′交角。 (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成 23°26′交角。 2.黄赤交角的影响 (1)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运动规律见下图。
关注“一向三线六点”即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南、北回归线和赤道,二分二至日和
(1)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变大;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极点周
围极昼范围变大。(如图 4 所示)
5.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定日出、日落方位
直射点 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北半球早于 6 时日出)
西北(北半球晚于 18 北半球昼长夜短,
时日落)
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 (6 时日出)
正西 (18 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北半球晚于 6 时日出)
西南(北半球早于 18 北半球昼短夜长,
时日落)
南半球昼长夜短
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
落(0 时日出、24 时日落);若是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 时日出、
2021版高考全国中图版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5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1课时规范练5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2016年1月6日,中国两架民航客机先后从海南省海口市美兰机场起飞,成功试飞南沙永暑礁新建机场。
下图为永暑礁位置略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永暑礁机场建设者在一年中看到正午太阳在北方的时间大约是 ( )A.3个月B.6个月C.9个月D.12个月2.试飞当日到春节这段时期,南沙永暑礁( ) A.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B.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 C.日落时间推迟D.正午太阳高度减小 2.C1题,永暑礁的纬度约是10°N,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一年中位于永暑礁北侧的时间约是3个月,机场建设者在一年中看到正午太阳在北方的时间大约是3个月。
第2题,试飞当日(1月6日)到春节(2月8日)这段时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从东南方升起,故A 项错误;永暑礁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减小,故B 项错误;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故日落时间推迟,C 项正确;太阳直射点越来越接近南沙永暑礁,故其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故D 项错误。
2我国的圭表是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表为直立的标杆,圭是平卧的尺(右图)。
用其测量正午日影,可定节气和一年时长。
据此完成第3~4题。
3.古人利用圭表连续两次测得表影最长值的时间间隔大致为一个( ) A.恒星日B.太阳日C.恒星年D.回归年4.《周礼》记载:“冬至……景(影)长一丈三尺,夏至……景(影)长五寸。
此长短之极。
”与此相关的自然现象是( )A.夏至日,北半球各地太阳辐射达最强B.冬至日,北京市日出东北,日落西南C.影长最长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D.影长渐短时,我国从南到北白昼变长4.D3题,古人利用圭表测量正午日影,来定节气和一年时长,利用的是太阳的回归运动规律。
连续两次测得表影最长值的时间间隔大致为一个回归年。
第4题,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长,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天气状况、海拔高低等,故A 项错;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京市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故B 项错;影长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故C 项错;影长渐短说明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D 项正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集训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中图版1
课时分层集训(五)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建议用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此图反映了( )①地球公转轨道形状②地球公转方向③地轴空间指向特点④近日点时太阳直射点的半球⑤黄赤交角的度数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2.运用此图可以正确解释的是( )A.地球公转周期为365日6时9分B.黄赤交角为23.5°C.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D.北极点极昼的天数多于南极点1.B 2.D[第1题,该图反映了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轨道特征、地轴的倾斜方向等。
因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因而在近日点与远日点太阳直射的半球不同;此图反映出了黄赤交角的存在,但并未反映出其数值大小。
故选B。
第2题,公转周期与公转的速度、轨道的长短有关,此图无法进行解释;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与大气的削弱作用有关,从图中也无法看出;地球公转的轨道为椭圆形,公转速度在近、远日点存在差别,导致两极点极昼、极夜天数有差别。
故选D。
]下图为我国科考队员在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拍摄的太阳在一天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每两小时拍摄一次)。
回答3~4题。
【导学号:29790019】3.该日最有可能为( )A.10月1日B.11月15日C.1月1日D.2月1日4.当该日太阳位于图中M位置时,北京( )A.旭日东升B.艳阳高照C.夕阳西下D.夜色深沉3.C 4.B[第3题,结合图中太阳运动的轨迹,可判断出该日中山站正处于极昼时期,由于中山站的纬度接近南极圈,因而该日应接近南极圈上出现极昼的12月22日,由此可判断出该日最可能为1月1日。
第4题,在该日当太阳处于运动轨迹最高点时,地方时为12时;据此可判断出当该日太阳位于图中M位置时中山站的地方时为8时,此时北京时间大约为11时,因而艳阳高照。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对应学生用书第307页)(2019·成都模拟)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惊蛰”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A.春雷响,农夫闲转忙B.麦熟一晌,虎口夺粮C.东风不倒,雨下不小D.有霜有霜,晚稻受伤2.下列有关济南的描述,正确的是()A.寒露较清明的夜更短B.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早C.立春与立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夏半年与冬半年的时间长度一样1.A 2.C[第1题,根据二十四节气图可知,惊蛰是春分之前的一个节气,进入春季,“春雷响,农夫闲转忙”与之相符;“麦熟一晌”反映的是夏季麦子成熟的季节;“东风不倒,雨下不小”反映的是夏季多雨的现象;“有霜有霜,晚稻受伤”反映的是秋季。
第2题,寒露在秋分之后,寒露时济南昼短夜长,清明在春分之后,清明时济南昼长夜短;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晚;立春与立冬刚好对称分布在冬至日的两侧,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同,所以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由于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地球公转速度不同,故夏半年与冬半年的时间长度不一样。
](2019·云南大理模拟)2019年11月8日,甲、乙两城市同时看到日落。
甲市夜长14小时,乙市夜长比甲市短40分钟。
据此回答3~4题。
3.甲市在乙市的()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4.这一天,甲市的日出地方时为()A.6时B.5时C.8时D.7时3.B 4.D[第3题,2019年11月8日,甲、乙两市同时看到日落,说明甲、乙两市都位于昏线上。
甲市夜长14小时,则昼长为10小时,昼短夜长。
乙市夜长比甲市短40分钟,即13小时20分钟,昼长为10小时40分钟,昼短夜长。
说明甲、乙两市都位于北半球。
11月8日正值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由此推断,昏线呈西北—东南向,且甲市的纬度较乙市高,甲市位于乙市的西北方向。
故选B。
第4题,这一天,甲市夜长14小时,则昼长10小时,根据日出时间=12-1/2昼长,可计算出该日甲市的日出时间为7时。
]我国某公司职员于2019年9月28日10:00赶到公司办公楼前,准备参加长约4个小时的生产工作会议。
下图为此时公司露天停车场空余车位和太阳光照状况图。
读图完成5~6题。
5.该公司办公楼可能位于()A.辽宁沈阳B.山东青岛C.四川成都D.新疆喀什6.若此时只剩下4个停车位(如图),为尽量避免会议期间汽车被太阳照射,最理想的车位是()A.①车位B.②车位C.③车位D.④车位5.C 6.A[第5题,由材料可知此时为9月28日,我国日出应为地方时6:00左右,影子大约按顺时针方向每小时转动15°,图中影子朝向距正午日影朝向(正北)约有45°,所以此时刻该地地方时为9:00左右,而北京时间为10:00,故该地经度约为105°E,再结合我国主要城市的经纬度进行选择。
第6题,北半球太阳在天空中顺时针运行,影子也顺时针转动,大约每小时转动15°,会议进行3小时后,②③④车位都会处在太阳照射中。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综合了天文、气象等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发达的农业文明。
左图实线所示为晨昏线上地方时为12时的P点在某时间段内的纬度位移,右图为“二十四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
读图文资料,完成7~8题。
7.“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
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A.渭河平原B.柴达木盆地C.藏南谷地D.珠江三角洲8.关于图示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P点由b移向c期间,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B.P点由b移向c期间,大庆太阳从东北方升起C.P点位于①位置时,大庆的节气最可能是寒露D.P点位于①位置时,大庆昼长夜短,且昼在逐渐变长7.A8.C[第7题,谚语说明该地区既种植小麦,又种植棉花,应位于我国的北方,最可能是渭河平原。
第8题,P点由b移向c期间,时间是从冬至到春分,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大庆市的太阳从东南方升起;P点位于①位置时,大庆的节气刚过秋分,最可能是寒露,此时大庆昼短夜长,且昼在逐渐变短。
]1月是恩克斯堡岛上最适于开展科考作业的时间。
2019年1月6日,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船时隔一年再次到达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在建)进行作业和考察。
罗斯海新站位于恩克斯堡岛,恩克斯堡岛又称难言岛,素以难以言表的大风著称,该区域最大风速可达43.4米/秒。
据此完成9~11题。
9.11月至次年3月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在此期间我国的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A.太阳均为东南升西南落B.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C.太阳顺时针绕考察站转D.昼夜长短差别先变大后变小10.若在恩克斯堡岛刚出现极昼现象时观察太阳,则观察时间(当地时间)与太阳所在方向组合正确的是()A.3:00东北方B.8:00西南方C.15:00西北方D.19:00东南方11.恩克斯堡岛上1月最适于开展科考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此时该地()①地面冰层最稳定②气温较高③大风天少④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日照时间最长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9.D10.C11.B[第9题,我国的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11月至次年3月多数时间太阳东南升西南落,但极昼时则是正南升正南落(长城站除外),3月21日正东升正西落,之后东北升西北落;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太阳逆时针绕考察站转;昼夜长短差别最大的时间是冬至日,在此期间昼夜长短差别先变大后变小。
第10题,南极地区太阳逆时针转,根据刚出现极昼现象时恩克斯堡岛大致的太阳运行轨迹图,即可得出当地时间某时刻太阳所在方向,3:00太阳位于东南方,8:00太阳位于东北方,15:00太阳位于西北方,19:00太阳位于西南方。
第11题,1月是南极地区的夏季,气温较高,会导致冰层不稳定;该地风大是考察的障碍,最适于开展科考说明此时大风天少;南极7月份地面冰层最稳定;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是12月22日前后。
]王先生酷爱旅游,他在图中所示P城旅游时,拍摄了当地正在举行的升国旗仪式(升国旗与日出同步)。
王先生拍摄的照片显示,当时的北京时间为5时。
读图,完成12~13题。
12.王先生拍摄照片时,P城的当地时间为()A.3:00 B.7:00C.11:00 D.13:0013.这一天青岛(36°N)的夜长约为()A.10小时B.11小时C.14小时D.16小时12.B13.A[第12题,王先生拍摄照片时,北京时间是5:00,这是东八区的区时。
P城经度为150°E,当地时间即150°E的地方时,为7:00。
第13题,这一天P地日出地方时是7:00,可以计算出P地昼长约10小时。
P地纬度数值与青岛相近,南半球某纬度昼长与北半球相同纬度夜长相等,所以P地昼长与青岛夜长大致相等,即青岛夜长约10小时。
本题若忽略“升国旗与日出同步”,就很难找到昼长计算的切入点。
]某地理小组野外考察日志记录,某日北京时间7:00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日落时为北京时间19:15,晚上观北极星的仰角为40°,次日白昼开始变短,北极星的仰角变大。
据此完成14~15题。
14.研究小组的行进方向是()A.向西北B.向东北C.向西南D.向东南15.又经过15天,地理小组到达新露营地,小组成员推测的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A.赤道地区太阳从正东升起B.北半球的昼与夜比值变小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缩小D.新露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0°14.A15.B[第14题,太阳从正东方升起,应当是春、秋分日,这是解题关键,是同学们容易忽视的地方;春、秋分日日出地方时为6:00,而北京时间为7:00,则该地经度约105°E。
再根据北极星仰角为40°,判断该地纬度为40°N;次日北极星仰角变大,说明向北行进;春、秋分日日落时间应为18:00(北京时间19:00),但实际为19:15,说明队员在向西行进。
第15题,据前面分析该日为春、秋分日,第二日昼长变短,说明为秋分日,经过15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此时太阳开始从东南方向升起,A错;北半球昼变短且小于12小时,夜变长且大于12小时,则昼/夜的值变小,B对;北极圈内并无极昼,且开始出现极夜,C错;开始时露营地为40°N,且为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50°,由于向西北移动,纬度升高,且太阳直射点南移,正午太阳高度会小于50°,D错。
](2019·济南模拟)下图为北半球四地在夏至日当天所看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
据图完成16~18题。
16.图中地平面上表示正西方向的是()A.①B.②C.③D.④17.四地的纬度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合理的是()A.甲、乙、丙、丁B.乙、丁、丙、甲C.丙、丁、甲、乙D.丁、乙、甲、丙18.夏至日当天,对于分别站立在O1、O2、O3、O4四点的四个人来讲,其身影在地面的旋转角度最小的是()A.甲B.乙C.丙D.丁16.B17.D18.C[第16题,由材料可知,图中四地均位于北半球,太阳高度最大时均位于③位置,说明③为南方,相反方向的①地为正北方向,②地为正西方。
第17题,读图可知,四地均位于北半球,乙和丁出现极昼现象,且丁全天太阳高度不变,应位于北极点上,纬度最高;乙出现极昼,位于北极圈与北极点之间。
丙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应位于北回归线,甲正午太阳高度小于90°,且太阳位于南方,应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故四地的纬度按照由高到低依次为丁、乙、甲、丙。
第18题,身影旋转角度越小,说明昼长越短。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丙纬度最低,昼长最短,所以身影在地面旋转的角度最小。
] 漏刻是我国古代应用最广的计时仪器。
“漏”指漏壶,是仪器的泄水部分;“刻”指受水壶中的刻箭,是仪器的受水部分。
漏刻计时必须经常与天文测时比对,以确定计时的起点和时间单位,白天对日晷表影位置、夜晚观测恒星位置来校正漏刻的准确度。
日晷也是我国古代长期使用的计时工具。
最常见的日晷是赤道式日晷,晷面与赤道面平行,晷针指向北极星,通过晷针日影移动来计时。
下图分别示意我国北方某城市曾经使用的漏刻和赤道式日晷。
据此回答19~21题。
漏刻赤道式日晷19.漏刻采用多级漏壶滴水的目的是提高计时的准确性,原因是这种方式能()A.减少夏季蒸发量B.预防冬季结冰C.保持漏壶水位稳定D.保证受水壶匀速受水20.随着白昼时间的推移,晷针日影移动的方向是()A.顺时针B.逆时针C.先逆时针后顺时针D.先顺时针后逆时针21.图示时间太阳位于当地的()A.西北方天空B.西南方天空C.东北方天空D.东南方天空19.D20.A21.D[第19题,多级漏壶的设计是为了保证最后一级漏壶不会因时间推移而出现水位降低(水位降低,压力减小,漏水量会减小)现象,从而保证其漏水量的稳定,这样受水壶匀速受水,计时浮标匀速上升,计时准确性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