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一模试题汇之记叙文阅读

合集下载

2012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解析1

2012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解析1

2012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解析1一、肖复兴【作者简介】肖复兴,河北沧县人,《人民文学》副主编。

1978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我们曾经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中短篇小说集《四月的归来》、《北大荒奇遇》,报告文学集《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多梦时节--肖复兴报告文学集》等。

报告文学《海河边的一间小屋》、《生当作人杰》分别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

【中考试题】(一)安徽芜湖卷--《窗前的母亲》窗前的母亲(1)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2)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

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

(3)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

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

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着被子上睡着了。

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4)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a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

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5)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

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

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

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亲时,母亲也看见了我们。

那时候,我们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

2012北京高考作文范文

2012北京高考作文范文

2012北京高考作文范文【篇一:2012北京高考语文作文范文(原创)】一、2012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目: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

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的敬礼。

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在深山中久久回响??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作文的审题和分析:这是材料作文,材料的主人公是老计。

老计是铁路安全巡视员,“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

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敬礼。

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得如下信息:1.老计是普通工人,平凡的劳动者;2.老计独自一人工作在大山辛勤劳动,忍受着寂寞,难能可贵;3.老计的工作看似平凡,其实非常重要,如果山体滑坡,列车就不能通过,就会有危险,就有可能遭受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4.从老计向列车“庄重的敬礼”、“列车也鸣响汽笛”来看,老计觉得自己的工作是神圣的;列车司机对他也是十分尊敬的。

据此我们就可以从“平凡成就伟大”、“伟大来自平凡”、“一人辛苦寂寞可换来千万人的幸福安康”等方面立意和组织材料了。

三、侯文飞老师原创作文范文平凡成就伟大(2012年北京高考作文)京广铁路是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上世纪60年代,在京广铁路湖南衡山段,出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

一列满载旅客的列车风驰电掣般地向南疾驶;旁边公路上,解放军部队正在拉练。

汽笛长鸣,一匹吓惊的马拖着大炮车往铁路猛跑,被卡在铁轨上动不了。

随行的解放军战士欧阳海奋不顾身地跑上去推炮车,可就是推不动。

眼看飞速列车快到面前,如果让列车撞上大炮,肯定翻车,后果不堪设想。

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记叙文的阅读题是很考验人们的智力的,很多学生因此而跌倒,这些的试题和答案你们想知道吗?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训练(二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题。

①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④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烧。

1.写出领起②、③句的一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语段中表明“变化之速、寒威之烈”的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语段中处处洋溢着作者什么样的豪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题。

听人事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逃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

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抄抄书,换一碗饭吃。

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

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

如是几次,叫他抄书的人也没有了。

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

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1.从记叙的顺序来看,这个语段在全文的结构中应该属于______________2. 语段介绍了孔乙己的______________、营生手段、______________、好品行四个方面的情况。

也同时介绍了孔乙己有一种好品行,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他的某种性格注定了这种好品行是不能长久保持下去的,这种性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长大后,要想不成为孔乙己式的人物,从现在起,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学习和生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二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2012年中考作文题集

2012年中考作文题集

2012年中考作文题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春天的新绿、故乡的圆月;“采菊东篱下”的悠闲,“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洒脱;陌路上的相视一笑,危难时的义无反顾........在生活中,美随处可见,需要我们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

最美,是美的升华。

它令人刻骨铭心、灵魂震撼,令人心驰神往。

你一定有心中的“最美”,关于“最美”,你一定也有感悟,请自拟一个包含“最美”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2、请以“我不再为____而____”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先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否则扣分。

3、请以“改变了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林清玄说:“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他这段话让你联想到哪些经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一颗的心”为题写一篇文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5、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自己的世界,比如,爱音乐的,有自己的音乐世界;爱篮球的,有自己的篮球世界:爱网络的,有自己的网络世界……如果仔细思考这些世界背后的价值与意义,你也许会对它有更深的感悟与体会。

请以“在世界中的感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若选题目二,须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6、题目:________地图或地图________(加上适当的词语或短语,补足题目)要求:①以上两题,任选一题,根据提示,扣题作文;②问题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③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2012年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详解10篇汇编

2012年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详解10篇汇编

2012年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详解10篇1、来自蝴蝶的一个吻触阅读答案(2012曲靖中考)2、春暖花开阅读答案(2012辽宁朝阳市中考)3、变阅读答案(2012龙东地区中考)4、凝望一棵开花的树阅读答案(2012徐州中考)5、走远了再关门阅读答案(2012湖北咸宁中考)6、母亲的心阅读答案(2012哈尔滨)7、花边饺里的母爱阅读答案(2012巴中中考)8、买一个奇迹阅读答案(2012遵义中考)9、燃烧的月亮阅读答案(2012东营中考)10、秋光的涨幅阅读答案(2012镇江中考)来自蝴蝶的一个吻触张丽钧①你怎么也不会想到,来自蝴蝶的一个吻触是怎样的美丽和神奇。

②这是个寻常的午后,满眼是闹嚷嚷、精灵般的花,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一只蝴蝶在脸颊上点了一个吻触。

我不禁一声惊呼,站定了,眼和心遂被那只倏忽飞走的蝴蝶牵引,在花海中载沉载浮……良久,我发现自己的身子竞可笑地朝着蝴蝶翩飞的方向倾斜。

不用说,这是个期待的姿势。

③拿手指抚摩被蝴蝶轻触过的皮肤,分明地感觉出了它的真诚与善意,朴实而又无所求。

这一刻,心头掠过了太多诗意的揣想。

在我之前,这只蝴蝶曾吻过哪朵花儿的哪茎芳蕊?在我之后,这只蝴蝶又将去吻哪条溪流的哪朵浪花?而在芳蕊和浪花之间,我是不是一个不容省略的存在?这样想着,整个人顿时变得鲜丽起来,通透起来。

④生活中有那么多粗糙的事件,这些事件每固不由分说地强行介入我的生活。

它们无一例外地被“重要”命名了。

拼命要在我的心中刻下自己的印痕。

可不知道为什么,我却越来越麻木。

炸雷在头上滚过,我忘记了掩耳,也忘记了惊骇;倒是一声花落的微响,似微风拂过琴弦,入耳动心,让我莫名惊悸。

那么多经历过的事每每赶来提醒我说,那都曾是被我亲自经历的,我却无论如何也打捞不起它们的踪影了。

⑤今天,来自蝴蝶的一个吻触,是这样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一个轻轻的吻触好似一缕暖阳,温暖了我的心房,给了心灵深刻铭记的理由。

微小的生命,更加微小的一个吻。

2012年高考北京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2年高考北京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2年高考北京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基础知识1、【答案】A【解析】B仗义执言,蹙(cù)额,C再接再厉,百舸(ɡě)争流,D绿草如茵,乳臭(xiù)未干。

2、【答案】C【解析】A“高雅、时尚、方便”不属于“功能和作用”,搭配不当。

B“依据……结果”或“……结果显示”保留一个即可,句式杂糅。

D“营造”缺少宾语中心语,成分残缺。

3、【答案】D【解析】“必须”只能做状语不能做定语,因此第一空只能是“必需”。

“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只能“(控)制”不能“(制)止”,因此第二空只能是“抑制”。

第三空所支配的宾语是“心血管病的发生”,中心语是“发生”,“发生”只能“防止”但没法“防治”。

4、【答案】B【解析】此题先看选项,第一空只有②③两种可能,比较之下,必然选②,排除C、D。

再看第二空,只有③④两种可能,但如果填入③,则这一句内部已经前后矛盾,因此只能填④,由此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5、【答案】C【解析】“多用对偶骈散相间”不是前述所有文学体裁的共同特点,例如“骈散相间”就不能用以形容《诗经》和唐诗等体裁。

二,文言文阅读6、【答案】B【解析】此处“竟”应该是表示结果的副词“终于”“最终”“终究”,而并不表示出乎意料,因此不可能是“竟然”。

7、【答案】D【解析】A两个“舍”都是动词“收容”“安置”的意思。

B两个“然”都是转折连词“然而”“但是”。

C两个“为”都是表被动的介词“被”。

D前“以”是表反问的“何以……为”结构的一部分,“何以报为”就是“要回报干什么呢”的意思,后“以”表修饰。

尽管前“以”不好翻译,但后“以”用法比较明确,用代入比较法即可知道两“以”不同。

8、【答案】D【解析】“寄其里人家”译为“寄送给景淳家”有误。

从下文可知,李疑是写信让范景淳的两个儿子来取包裹的,因此之前肯定没有寄送包裹的事情。

此处的“寄”是“寄存”的意思,“其里人家”指的是李疑的邻居家。

9、【答案】C【解析】文中说“不取其报”是说李疑不要这个妇人报答,不是“此人不知感恩”。

2012北京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2北京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2北京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12年北京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12年北京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题【2012北京卷】启动阅读理解题精力(共50分)请根据以下提示,阅读《韩熙载夜宴图》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Ⅰ)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描绘了唐代宰相韩熙载的夜宴场景。

(Ⅱ)画面中正中统帅韩熙载身着华丽官服,坐于堂屋正中央,焕发威严。

左右两侧列官员坐席端庄,韩康伯、元稹、韩滉、韩琼等名臣在座,个个表情凝重、气宇轩昂。

(Ⅲ)画卷中所描绘的场景周围,华灯璀璨,铺陈华美。

画家通过独特的近景远景表现手法,使画面宏大壮观,给人一种庄严奢华的感觉。

(Ⅳ)画面背景中,庄严的宫殿、碧水和琼楼玉宇构成了独特的风景,犹如仙境。

壮丽的画卷中表现出当时唐代宴会的盛况,体现出盛世的繁荣景象。

(Ⅴ)整幅画面通过巧妙的透视和布局,展现出了多层次的空间感,并通过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传递出舒展悠扬的气氛。

1. 这幅国画所描绘的是哪一个朝代的夜宴场景?答:唐代。

2. 在画面中,统帅韩熙载身着什么样的服饰?答:华丽的官服。

3. 画中的名臣有哪些?答:韩康伯、元稹、韩滉、韩琼等。

4. 这幅画通过什么手法展现了多层次的空间感?答:透视和布局。

5. 这幅画所描绘的场景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答:庄严奢华、壮丽盛况。

二、近义词辨析题请根据句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Ⅰ)“我们要从小事入手保护环境,积少成多,方能造福子孙后代。

”(Ⅱ)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Ⅲ)他的勇敢和坚定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Ⅳ)小明是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反应灵敏,观察力敏锐。

(Ⅴ)公交司机的友好服务赢得了乘客们的称赞。

(Ⅵ)远足前,老师特别强调了安全问题,叮嘱我们要注意自己和队友的安全。

1.造福子孙后代()多。

2.努力学习,不断()自己。

3.他的()和坚定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4.他的反应()敏,观察力敏锐。

5.公交司机的友好()赢得了乘客们的称赞。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新题赏析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新题赏析练习(含答案)

记叙文阅读新题赏析题一: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高山流水(1)那天我们是去寻山的。

(2)我们顶着碧蓝的九月,披着金黄的九月,兴致勃勃地去寻山。

那天的天气很高爽。

我们的心灵跃动得很年轻,真是登峰的好日子——那座高峰,耸峙在梦境中,已经很久了。

(3)进入群山之中,坎坷曲折,就没有一条直路。

山路虽然难走,我们心里明白,要攀登那座高峰,一定得耐心地走。

何况山上到处有美妙的花草,蓊郁的林木,展开一片活鲜的绿!让我们的眉眼也绿了,心灵也绿了。

(4)生活在平地上的人,一旦爬上了高山,真不行。

我们原是唱着歌来寻山的,不知什么时候,歌声已歇。

山上美丽的景物,原先会引起我们一阵大叫的,不知什么时候,再没有精神去理睬。

不错,山中有千般的好,可是,骄狂的人们哪,只能在马路上追遂,到山上来,就软弱得不如一只虫豸!(5)盘盘旋旋,升升降降,路,不必说,愈往上爬就愈苦。

时间,在山上。

也失去了权威,日影已过午,看看那座峰尖,却似乎越来越远了。

(6)早晓得高峰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真不该来。

(7)山,并没请谁来!(8)真的,山没有请谁来。

山,威严地站在那儿,不假人以辞色,是我们自己要来寻山的。

想登上绝顶,领受独立孤峰的喜悦,岂能不品尝寂寞趱路的况味?(9)寂寞趱路,是我们真实的写照,我们是走在寂寞中了。

有一半人落了队,剩下的人一句话都懒得讲。

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人的精神竟这么容易激扬而又容易消沉吗?想从记忆里找一句话鼓舞一下,看大家的脸色,我发现不是谈论哲学的时候!谈什么哲学?哲学在高山上完全没有用场。

(10)泉水的溅溅声,从静寂之中传来,这对我们是亲切的召唤。

翻过一道山坡,就看一条细细的泉水,从那边陡峭的山坡上,蹦蹦跳跳地奔下来,在我们的脚下回旋成一道溪流,而后扩展开向下游流去。

看到这一股清泉,谁能不喜悦呢?尤其是攀援在群山中正感困顿彷徨的时候,我们怎能不以近乎感激的心情欢呼起来?(11)那一线银丝,从峰坳里流出,忽隐忽现,简直如同幻影一般地柔弱,真不知道它靠什么力量,能在山岳中开出一条河道来。

2012年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详解10篇

2012年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详解10篇

2012年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详解10篇1、来自蝴蝶的一个吻触阅读答案(2012曲靖中考)2、春暖花开阅读答案(2012辽宁朝阳市中考)3、变阅读答案(2012龙东地区中考)4、凝望一棵开花的树阅读答案(2012徐州中考)5、走远了再关门阅读答案(2012湖北咸宁中考)6、母亲的心阅读答案(2012哈尔滨)7、花边饺里的母爱阅读答案(2012巴中中考)8、买一个奇迹阅读答案(2012遵义中考)9、燃烧的月亮阅读答案(2012东营中考)10、秋光的涨幅阅读答案(2012镇江中考)来自蝴蝶的一个吻触张丽钧①你怎么也不会想到,来自蝴蝶的一个吻触是怎样的美丽和神奇。

②这是个寻常的午后,满眼是闹嚷嚷、精灵般的花,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一只蝴蝶在脸颊上点了一个吻触。

我不禁一声惊呼,站定了,眼和心遂被那只倏忽飞走的蝴蝶牵引,在花海中载沉载浮……良久,我发现自己的身子竞可笑地朝着蝴蝶翩飞的方向倾斜。

不用说,这是个期待的姿势。

③拿手指抚摩被蝴蝶轻触过的皮肤,分明地感觉出了它的真诚与善意,朴实而又无所求。

这一刻,心头掠过了太多诗意的揣想。

在我之前,这只蝴蝶曾吻过哪朵花儿的哪茎芳蕊?在我之后,这只蝴蝶又将去吻哪条溪流的哪朵浪花?而在芳蕊和浪花之间,我是不是一个不容省略的存在?这样想着,整个人顿时变得鲜丽起来,通透起来。

④生活中有那么多粗糙的事件,这些事件每固不由分说地强行介入我的生活。

它们无一例外地被“重要”命名了。

拼命要在我的心中刻下自己的印痕。

可不知道为什么,我却越来越麻木。

炸雷在头上滚过,我忘记了掩耳,也忘记了惊骇;倒是一声花落的微响,似微风拂过琴弦,入耳动心,让我莫名惊悸。

那么多经历过的事每每赶来提醒我说,那都曾是被我亲自经历的,我却无论如何也打捞不起它们的踪影了。

⑤今天,来自蝴蝶的一个吻触,是这样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一个轻轻的吻触好似一缕暖阳,温暖了我的心房,给了心灵深刻铭记的理由。

微小的生命,更加微小的一个吻。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题。

⑪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

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⑫“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

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⑬“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

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

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

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⑭“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⑮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_________。

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⑯多年之后,我长大了。

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⑰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

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

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

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敢,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

他们________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

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⑱“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

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

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⑲“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

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

初中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1.现代文阅读锁链清晨的鸟市上,总有几个起得比鸡还早的爱鸟人,拎了各自的笼儿和架子,到茶馆里来聚头遛鸟。

这天,鸟贩子林红嘴来了,他从三轮摩托上取下一个口袋,撑开罩子,里面是一个方笼。

林红嘴打开方笼,拎出一个架子,上面兀自立着一只鹦鹉。

那鹦鹉绿色的羽毛,侧光之处显出蓝青之色,红红的嘴唇,宛如衔了一枚玛瑙做成的哨,一双小眼睛炯炯有神。

通常,这个时候是该打招呼了。

那明星范儿的鹦鹉显然是知道套路的,清脆地喊出一句:“哈罗,古得摸铃!”众人顿时哄笑了起来,说话的鸟见过不少,张嘴就来英语的,稀罕。

于是大家来了兴致,搜肠刮肚地把记忆中剩得不多的英语单词翻出来,用来逗鹦鹉。

有的甚至把从电视里学的“八格牙路”都用上了,那鹦鹉居然能接口来句“米西米西”,看来这家伙也是看了不少抗日神剧。

林红嘴笑道:“别说你来日语,就是法语、意大利语、泰语、葡萄牙语,它都会几句。

人家可是轮船、火车、飞机都坐遍了才来的!”众人又惊叹了一番。

不出两分钟,又有人品咂出鹦鹉的奇异之处:“你看你看,这玩意儿居然没有拴链子!”大伙儿一看,果然见那鹦鹉裸着双脚,自在地站在架子上。

看着它健硕的翅膀,大伙儿开始质疑林红嘴,说:“你不会是养了一只母鹦鹉在家里,然后拿这只漂亮鸟儿四处卖钱,卖完它,又让它自己飞回去吧?”林红嘴大呼冤枉,说:“这鸟儿的最大卖点,就是不拴链子,打死不飞!不信可以打赌!”一听打赌,众人都来了兴致。

赌局说定,三小时之内,众人只要不碰鸟儿和架子,无论用什么办法,让鹦鹉飞离站架,即为赢,反之则输。

赌资1000元,交由中间人保管,谁赢归谁。

双方的1000元很快凑齐。

众人又觉三小时太短,改为五小时,并取尽鹦鹉架上的食物和水。

对于这些刁钻要求,林红嘴只撇嘴一笑,通通都答应下来。

鹦鹉挂上树枝,人们开始想招。

先是击掌、敲锣、放炮仗之类的武攻,后是扔花生、玉米、瓜子在地上的文逗,还有人学猫叫,或干脆主张去找一只胖猫来实施心理战术,甚至还有人主张去找一只漂亮的母鹦鹉过来演美人计……但那只鹦鹉却都不理会,依旧只是自顾自稳稳地站在支架上,或单脚或双脚,死死扣住那根木棍不放。

2012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一模试题汇--名著阅读

2012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一模试题汇--名著阅读

2012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一模试题汇编名著阅读【东城】8.名著阅读(3分)儒家经典《孟子》相传所作。

它长于言辞,善于用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开头一连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在逆境中成长的例子,是为了阐明的观点;《鱼我所欲也》则用的事例,论证了即使普通人也有“舍生取义”之心的看法。

答案:孟子及其门人生于忧患(乞人)不受嗟来之食(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西城】8.名著阅读(3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①时期的诗歌305篇,故也称“②”,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蒹葭》属于“风”“雅”“颂”中的“③”。

答案:春秋诗三百风(国风)评分标准: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该空有错不得分。

【朝阳】8.名著阅读(3分)强调人的道德修养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告诫我们要胸怀宽广,宽恕待人;①认为人都有“本心”,道义尊严比生命更为重要,《②》一文中的“舍生取义”和③的故事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答案:①孟子②鱼我所欲也③不受嗟来之食(行道之人和乞丐不接受施舍)(共3分。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海淀】8.名著阅读(3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

西汉时被①尊为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采用了起兴的表现方法,如《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是以雎鸠起兴,引出淑女和君子;又如《蒹葭》中“②”,就是用③起兴,引出④。

答案:①儒家②蒹葭苍苍,白露为霜③蒹葭④伊人(共3分。

共4空,①②空,每空1分;③④空每空0.5分)【通州】8.名著阅读(3分)《论语》是①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记录了②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及学习方法等,如“礼让为国”、“见贤思齐”、“有教无类”。

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③的辩证关系。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专题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专题

说明文阅读专题(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1—14题。

(共10分)【材料一】里约奥运会上,被称为“飞鱼”的菲尔普斯在4×100米自由泳的接力比赛中获得了他在里约的第一枚金牌。

伴随着菲尔普斯一起走红的还有他肩膀处的黑紫色印记——拔火罐之后留下的痕迹。

一夜之间,火罐真的“火”了。

国外各大媒体也将目光聚焦到了这个伴随着里约奥运会选手的中国元素上。

其实,拔罐,并非中国独有。

拔罐疗法在欧洲医学发展史上曾经长期占据着重要地位。

欧洲最早的拔罐疗法记载出自希腊。

据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在大约公元前400年时,放血和拔罐已被埃及人广泛使用,医生们在划破患者身体后,利用罐的吸拔来放血,或者单独采用拔罐的方式治病。

那时,拔罐被用来缓解头痛,恢复食欲并促进消化。

中世纪的阿拉伯医生们十分①(推崇推举)拔罐疗法,后来又传播到了意大利。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疗法最终传遍了整个欧洲。

19世纪初,各种各样制作精巧的改良玻璃罐应运而生,更多人有机会接触拔罐并亲身体验它的功效。

拔罐疗法在现代西方医学中属于补充替代疗法的一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传统医学专家和主流医学界的医师们发表文章关注罐疗。

随着学科的交叉渗透,更有一些其他专业领域的研究者从自己专业的视角来探讨和研究拔罐,这是十分可喜的,也是非常具有创新意义的。

【材料二】拔罐疗法,古称“角法”。

在我国历史悠久。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利用牲畜的角(如牛角、羊角等)磨成有孔的筒状,刺激痈疽后,以角吸出脓血,这便是最早的拔罐疗法。

其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我国现在最古的医方书《五十二病方》中。

史料记载,汉代已应用火罐治病。

公元281至361年间,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有以制成罐状的兽角拔脓血治疗疮疡的记载。

至唐代,又有用“竹罐”治疗疾病的记载。

至宋代,《苏沈良方》记载了用火筒法治疗久咳的方法。

明代《济急仙方》、《外科正宗》等书均有角法的记载。

到了清代,拔罐疗法已相当普及,治疗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宽且疗效显著。

2012—2009年北京一二模各城区作文试题

2012—2009年北京一二模各城区作文试题

2012201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作文题目汇编2012诗人说,“白的花生死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

的确,生活中有人偏爱白花淡茶般的素雅,不喜欢绿叶浓酒的热烈;其实,也有人偏爱浓酒绿叶般的浓重,不喜欢白花淡茶般的清淡。

这两句诗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定角度,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012“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这是一首很有意蕴的诗。

从这首诗中,有人读出了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不能没有发现的眼睛;有人读出了若没有追寻的过程,也许永远学不会珍惜;还有人读出了任何一种成功都并非偶然,除了努力,还需要时间的积累……请根据你读这首诗的体会,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12有这样一句电影台词:“你如果不出去走走,就会以为这里是全世界。

”你是否认同这句话中的观念?它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12苹果公司的徽标是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

这个图案引发了人们各种各样的联想。

有人说,要想知道苹果的滋味,就要咬一口尝尝。

有人说,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

有人说,残缺也是一种美。

有人说,原本平凡无奇的苹果图案,有了“咬掉一口”的创意,就格外引人注意了。

有人说,咬第一口只是个开始。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12有一句老话说:“善要人知即为非善。

”意思是,做了好事一定要让别人知道就不是真正的善。

这里提倡的是做好事不留名。

民营企业家陈光标则一直在大张旗鼓地高调做善事,并且理直气壮地说:“做了好事就是要讲出来,我帮助一个人,只做了一件好事,如果跟10个人说了,就是做了10件好事,跟100个人说了,就做了100件好事。

2012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

2012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

文学家认为,
,但正常情况下,

①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 ②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
③引力波是听不到
④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5.(3 分)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中国元朝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2)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
二者同属戏剧艺术
B.杜甫的《蜀相》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咏史抒怀诗词的代表作,前者借诸葛言
志,后者托周瑜抒怀
C.从先秦《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再到明清诗文,作品的句式呈现以下共同特点:多用
对偶,骈散相间,错落有致
D.《聊斋志异》叙述的一些故事从内容上说是荒诞的、超现实的,但书中的许多细节又极具真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
第 1页(共 16页)
孰无缓解,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报。
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踰月,始辞支去,不取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2012北京西城初三一模语文(word解析)

2012北京西城初三一模语文(word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2年初三一模试卷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纸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哺.育(fǔ)笨拙.(zhuō)惩.恶扬善(chénɡ)B.狭隘.(yì)粗犷.(ɡuǎnɡ)茅塞.顿开(sè)C.游弋.(yì)淡薄.(bó)自给.自足(jǐ)D.绮.丽(qǐ)蓓蕾.(léi)忍俊不禁.(jīn)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安.排——安.适解说:两个“安”字意思相同,都有“安置”的意思。

B.求索.——探索.解说:两个“索”字意思相同,都有“寻求”的意思。

C.濒临.——身临.其境解说:两个“临”字意思相同,都有“靠近”的意思。

D.任.性——任.劳任.怨解说:两个“任”字意思相同,都有“任凭”的意思。

3.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就要到达泰山山顶了,可原本拥有雄心壮志的同学们都累得纷纷停了下来,没有了动力。

张老师大声说道:“同学们,_________,大家要一鼓作气啊!”②一踏进学校大门,就能看见学校的校训——_________,它要求学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的精神,具有自觉向上、永不松懈的态度。

A.①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②句填“自强不息”B.①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②句填“不屈不挠”C.①句填“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②句填“自强不息”D.①句填“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②句填“不屈不挠”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西城区在全市率先推出“保护和促进老字号发展若干意见”。

这是西城区保护和促进区域百家老字号发展的根本性文件。

B.目前网络上流行电子版古籍,很多研究者在思考国学网站上的电子版古籍是使用简体字好,还是使用繁体字好?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水立方说明文

水立方说明文

北京市17区县2012年初三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分类汇总说明文阅读篇01 东城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20题。

(共8分)①大略地说,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布局重心,全城就是围绕这中心而部署的。

但贯通这全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一根长达8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

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延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我们可以从外城最南的永定门说起,从这南端正门北行,在中轴线左右是天坛和先农坛两个约略对称的建筑群;经过长长一条市楼对列的大街,到达珠市口的十字街口之后,才面向着内城第一个重点——雄伟的正阳门楼。

在门前百余米的地方,拦路一座大牌楼,一座大石桥,为这第一个重点做了前卫。

但这还只是一个序幕。

过了此点,从正阳门楼到中华门,由中华门到天安门,一起一伏,一伏而又起,这中间千步廊(民国初年已拆除)御路的长度和天安门面前的宽度,是最大胆的空间的处理,衬托着建筑重点的安排。

由天安门起,是一系列轻重不一的宫门和广庭,金色照耀的琉璃瓦顶,一层又一层的起伏峋1峙,一直引导到太和殿顶,便到达中线前半的极点,然后向北重点逐渐退削,以神武门为尾声。

再往北,又“奇峰突起”地立着景山作了宫城背后的衬托。

景山中峰上的亭子正在南北的中心点上。

由此向北是一波又一波的远距离重点的呼应。

由地安门,到鼓楼、钟楼,高大的建筑都继续在中轴线上。

但到了钟楼,中轴线便有计划地结束了。

中线不再向北到达墙....根,而将重点平稳地分配给左右分立的两个北面城楼——安定门和德胜门。

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②在中线的东西两侧为北京主要街道的骨干;东西单牌楼和东西四牌楼是四个热闹商市的中心。

在城的四周,立着十几个环卫的突出点。

这些城门上的门楼、箭楼及角楼又增强了全城三度空间的抑扬顿挫和起伏高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一模试题汇编记叙文阅读阅读《新疆的歌》。

完成第15—17题。

(共15分)新疆的歌王蒙①在遥远的伊犁,几乎每一个本地人都会唱《黑黑的眼睛》这首歌,几乎每一次喝酒的时候都要唱这一首歌。

②喝酒和唱歌这二者,从声带医学的观点来看是互相排斥的;从情绪抒发的角度来看却是一致的。

③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1965年冬天,在大湟渠渠首——叫作龙口工程“会战”的“战场”。

我与农民们一起住在地窝子里。

那里临时开了几个食堂。

寒冬腊月,食堂的厚重无比的棉帘子外面挂满了冰雪,也许不是雪而是霜,食堂里的水汽从帘子边缘逸出来,便凝结成霜。

掀开这沉重得惊人的门帘,简陋的食堂里热气弥漫、灯光昏暗、烟气弥漫、肉香弥漫。

更重要的是歌声弥漫,歌声激荡得令人吃惊,歌声令人心热如焚,冬天的迹象被歌声扫荡光了。

④在关内的时候,我们也听过一些新疆歌曲。

但是伊犁民歌自有不同之处,它似乎更散漫,更缠绕,更辽阔,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抒不完的感情连结如环,让你一听就陷落在那里,痴醉在那里。

⑤从此我爱上了伊犁民歌。

在伊宁市家中,常常能有机会深夜听到《黑黑的眼睛》的歌声。

是醉汉吗?是夜归的旅人?是星夜赶路的马车夫?他们都唱得那么深情。

在寂寥而寒冷的深夜,他们用歌声传达着对那个永远的生着“黑黑的眼睛”的美丽的姑娘的爱情,传达着他们的浪漫的梦。

生活是沉重的,有时候是荒芜的,然而他们的歌是热烈的,是益发动情的。

⑥后来我有几次与农民弟兄们一起喝酒唱歌的经验。

我们当中有一位歌手,他是大队民兵连长,他叫哈里•艾迈德,他一唱,我们就跟,随着每一句的尾音,吐出了无限块垒,我傻傻地跟着唱,跟着哼,却总觉得跟不上那火热的深沉与寥廓的寂寞。

⑦也有时候我不跟着唱,只是听着,看着哈里和别的人们的那种披肝沥胆地唱歌的样子,就觉得更加感动。

⑧1973年我离开了伊犁,1979年我离开了新疆。

⑨1981年中秋节前后我重访伊犁,诗人铁依浦江与我同行。

为了将《蝴蝶》改编成电影的事,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一位导演不远万里跑到伊犁去找我,一天晚上,我们一同出席伊宁市红星公社就是公园附近的一次露天聚会。

饮酒之际,请来了民间的盲艺人司马义尔,他弹着都塔尔1,唱起了歌,当然,首先唱的仍然是《黑黑的眼睛》。

⑩他的声音非常温柔。

他的歌声不是那么强烈,却更富有一种渗透的、穿透的力量,那是一首万分依恋的歌。

那是一种永远思念、却又永远得不到回答的爱情,那是一种遥远的、阻隔万千的呼唤,既凄然又温暖。

能够这样刻骨铭心地爱,刻骨铭心地思恋的人有福了,能唱这样的歌,也就不白活一世了!看不见光明的歌手啊,也许你的歌声里充满了对光亮的向往和想象?在伊犁辽阔的草原上踽踽独行的骑手啊,也许你唱这首歌的时候期待着人群的温暖?歌声是开放的,如大风,如雄鹰,如马嘶,如季节河里奔腾而下的洪水;歌声又是压抑的,千曲百回,千难万险,似乎有无数痛苦的经验为歌声的泛滥立下了屏障,立下了闸门,立下了堤坝。

⑪一声“黑眼睛”,双泪落君前!他一唱,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⑫伟大的维吾尔诗人纳瓦依说过:“忧郁是歌曲的灵魂。

”这又牵扯到一个民族的性格问题上来了。

⑬你为什么那么忧郁?由于干旱的戈壁沙漠吗?你的绿洲滋润着心田。

由于道路遥远音信难传吗?你的好马和你的耐性使你们的交往并不困难。

由于得不到心上人的呼应,得不到知音?你的歌、你的舞、你的饮酒又是那样地酣畅淋漓!而你的幽默更是超凡入胜!⑭快乐的阿凡提的乡亲们,却又有唱不完的“黑眼睛”的苦恋。

⑮我没有解开这个谜。

虽然我自我标榜我对新疆、对维吾尔人的生活、语言、文字颇有了解。

我至今学不会这个歌。

虽然我喜欢唱歌、粗通乐谱、会唱许多歌、自信学歌的能力不差,那么熟悉,那么想学,却仍然不会唱。

也怪了。

⑯就让我唱不好,唱不出这首《黑黑的眼睛》吧。

唱不好,但是我知道她,我爱她,我向往她。

小小的一声我就能从万千音响中辨识出她。

她就是我的伊犁,她就是我的谜一样的忧郁。

至少是因为告别了伊犁,至少是因为它是唯一的我又喜爱又熟悉又至今唱不成调的歌儿。

1都塔尔:维吾尔族弹弦乐器。

答案:(共15分)15.答案:①大湟渠渠首工地食堂②弥漫、激荡、令人心热如焚③热烈、益发动情④富有渗透的、穿透的力量,开放而压抑(共4分。

共4空,每空1分)16.答案:《黑黑的眼睛》这首歌把作者和当地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她见证了作者在伊犁度过的难忘岁月。

她凝聚着作者对这首歌的熟悉、热爱、向往以及对维吾尔族丰富民族性的着迷。

(共4分。

共4点,每点1分)17.答案示例:作者运用衬托的手法生动地状绘了歌声的魅力。

例如第③段中,用“寒冬腊月”的季节特点、厚重棉帘子的质感和冰雪的寒意,来反衬歌声的“令人心热如焚”;用“简陋的食堂里热气弥漫、灯光昏暗、烟气弥漫、肉香弥漫”来正衬歌声的弥漫、激荡,使我们仿佛置身于氤氲的氛围里,沉醉在迷人的歌声中,感受到满室的春意。

(共7分。

手法1分,作用1分,举例1分,分析2分,语言表达2分)阅读《母亲》,完成第15-17题。

(共15分)母亲洪烛①荠菜成了江南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卖。

我小时候,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

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

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

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

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面容与身姿。

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光。

②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

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

正如醉翁之意不在酒,食客之意也不仅仅局限于菜本身,还牵涉到饮食时的心情,包括回忆与想象。

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

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

有人问台湾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妈妈做的菜最好吃。

”他说得太有道理了。

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是家常菜里的家常菜,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星级饭店的大厨师根本模仿不出来。

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妈妈做的菜,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

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任何餐馆的菜单上,都找不到妈妈亲手做的菜。

③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

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

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

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

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

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

后来才知道:每次我离开的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的呀。

这哪是催眠药,分明是母亲的止疼药。

每次离开故乡,离开母亲,我心里都隐隐作痛。

④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

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

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

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现实之中。

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

母亲这个词汇,原来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稍有疏忽就会摔碎。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曾把唯一的母亲暂时抛弃。

虽然她没有这样责怪我,但我会责怪自己: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

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

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⑤我的头顶,天一次次黑了,又一次次亮了。

可母亲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再也亮不起来。

她睡得那么熟,那么安静,甚至失去了做梦的力气。

母亲,你是否也把我忘得干干净净?正如你干干净净地忘掉自己?如果说我比你多一份痛苦,那是因为还无法忘掉你。

你确实已睡去了,可在我脑海中,为什么总有一个醒着的你?(本文获“2008年度中国散文年度金奖”,有删改)15.与母亲有关的每一件事情,都给作者带来刻骨铭心的内心感受。

阅读作品,16.阅读第④段,理解划线语句的含义。

(4分)17.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把无形的母爱描写得具体可感的。

(不超过150字)(7分)答案(共15分)15.答案示例:①陶醉②妈妈炖海带排骨汤给我喝③心痛④自责评分标准:共4分。

每空1分。

16.答案要点:①母亲随时可能离开我们②要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评分标准:共4分。

共2个要点,每点2分。

17.答案示例一:母爱凝聚在荠菜上。

在跟母亲去挖荠菜的劳动中,母亲的夸赞和奖赏,令我陶醉;母爱浓缩在海带排骨汤中,这道融化着母爱的家常菜,滋补了我的身体,留下了独特的口味,让我感受到了细致入微带来的幸福。

母爱呈现在别离中,我每次离家,母亲靠吃催眠药入睡,让我痛心。

作者是借物传情把无微不至的母爱描写得具体可感的。

答案示例二:作者通过娓娓的叙事把无微不至的母爱描写得具体可感。

作者先写跟母亲去紫金山麓挖荠菜,得到母亲的夸赞和奖赏,令“我”陶醉。

再写母亲给“我”炖海带排骨汤,这道融化着母爱的家常菜,滋补着“我”的成长,让“我”体验到母爱的珍贵无价。

然后写“我”每次离家,母亲靠吃催眠药入睡,表现出了母亲与儿子离别的不舍之情。

评分标准:共7分。

母爱的体现2分,作者的情感2分,写法2分,语言表达1分。

阅读《老驼的喘息》节选,完成第16-18题。

(共15分)老驼的喘息梁晓声①我这个出生在哈尔滨市的人,下乡之前没见到过真的骆驼,便是骆驼的活动影像也没见过。

②直到落户北京的第一年,去了一次动物园,我才见到了真的骆驼。

数匹,有卧着的,有站着的,极安静极闲适的样子,像是有驼峰的巨大的羊。

肥倒是挺肥的,却分明被养懒了,峰向一边软塌塌地歪着,未必仍具有在烈日炎炎之下不饮不食还能够长途跋涉的毅忍精神和耐力了。

那一见之下,我对“沙漠之舟”的敬意和神秘感荡然无存。

③后来我到新疆出差,乘吉普车从戈壁驶近沙漠地带时,又见到了骆驼。

④那是秋末冬初时节,当地气候已冷,夕阳西下,大如轮,红似血,三匹骆驼屹立风中,从十几米外望着我们。

它们颈下的毛很长,如美髯,在风中飘扬。

它们的峰很挺,皆瘦,都昂着头,姿态镇定,使我觉得眼神里有种高傲劲儿,介于牛马和狮虎之间的一种眼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