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渴望阳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生”,渴望阳光
前不久,我看到一位专家对“学校制度”和“教师行为”的调查报告,在“对‘差生’有没有歧视”的项目调查中,有77.7%的学校领导和老师认为对“差生”没有歧视,而在“差生”的问卷调查中,竟有高达83.5%的学生认为对“差生”有歧视,得出结论是:学校教育和教师教育对“差生”充满伤害。我震惊之余,联系我校学生现状,每班抽出五名所谓“差生”进行类似问卷,结果竟有88%的学生认为教师歧视“差生”是显而易见的,还有10%的学生认为这个问题没有问的必要,言外之意十分明确,我猛然感到心情沉重起来。
——谁制造了差生?
我曾无数次扪心自问:一个“差生”他刚刚入幼儿园就是“差生”吗?遥想孩子当年,背着小书包,蹦蹦跳跳,一路歌声、一路笑上学校,在学校里把老师的话奉若神明的圣旨,那时的他是“差生”吗?大家都知道不是。甚至在小学一至三年级里,孩子们班级人平九十多分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是谁制造了“差生”?我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象是一场超级越野长跑,在这长跑的过程中,有人得到了充分的给养,得到了赏识与鼓励,甚至得到了特殊的照顾和优惠,又有人不仅没有得到充分的给养,而受到了批评与打击,甚至是心灵深处受到了非难和伤害,这便慢慢地分出群体来:优等生——中等生——差生;所以说,“差生”这一群体是这一群体身边最近的人老师和家长制造的。他们真的就那么差吗?《没有孩子是差生》一文的作者朱国红老师曾在班里做过问卷调查,87%的学生称“差生”一词是从老师口中或眼神中知道的,13%的孩子是从自己父母的口中知道的。朱国红老师痛心疾首地说,事实上,是老师和家长制造了“差生”。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天生有差异的学生。学生来到这个世界,他的一切社会性都是成人世界给的。
——“差生”一词的危害
“差生”一词无论是老师封的,还是家长赏的,一旦触及孩子幼小的心灵即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
一位心理学教授向他的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聋哑人到一家百货商店买钉子,先用左手捏握着两个手指作持钉状,然后右手作锤打状,售货员先递过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头,并再次用持钉状的手指示意,这回售货员终于明白了。这时候又来了一位盲人顾客……教授问“同学们,
你们能否想像一下,这个盲人将用什么样的简单方法来买一把剪子呢”同学们都积极地比划着,教授摇摇头,说:“其实盲人只要开口说一声就行了。”教授出的题目简单,但它的含义何其深远:一个人一旦进入心理死角,其智力就会在一般人之下了。这种暗示,在心理学上叫做“心理定势”
一个学生一旦形成自己是差生的自卑心理,他的进取心就会荡然无存,他的竞争意识会被彻底封杀,取而代之的是缺乏学习主动性,自暴自弃,最后失去做为一名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心,衍生出不遵守纪律、顶撞老师、欺侮同学等坏毛病。长此以往,便成为一个“不可教育的人”。
——“差生”转化之我见
“差生”既然绝大多数们是我们学校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的次品,教师就理所应当担负起“差生”转化的重担。
(一)“差生”转化,要帮助“差生”找回自信心,教师要提供给他们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某个所谓的“差生”是个体育上的苗子,老师以运动会为契机,帮助他选项目,鼓信心,在学校运动会上,该同学一炮打响,赢得了同学们的赞誉,甚至成为同学们心目中的英雄,从而挺直了腰杆树立了自信。再如有的“差生”音乐天赋好,老师能否在预备钟后、音乐课上以及学校联欢晚会上,为其提供舞台?有的“差生”美术绘画好,老师能否为其提供更多参赛的机会?我注意调查过所谓的“差生”,他们只不过是学习上的欠缺,其它方面还真的有天赋,甚至超过学习上的尖子生很多。那我们能不能想象如果我们班成就不了那么多的文学家、自然学家,就是多出几个姚明、邓亚萍,出几个徐悲鸿、李苦禅,哪怕是出几个李宇春、周笔畅也是对社会的巨大贡献。
(二)“差生”转化要给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关爱
农村有句俗话“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十个手指伸出来都不一样长”。但每一个孩子,每一个手指都是自己的,咬住了都疼。因此,转化“差生”老师必须对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关爱。
(1)老师的关注和关爱首先源自课堂。及时的提问,适时的鼓励,耐心的启发,认真的倾听,都能使“差生”倍感温暖,使他们有一种安全感,从而激发其自信心。
(2)老师的关注和关爱其次源于课外。给“差生”一定的任务,给“差生”一个展现自己才华的场所,给“差生”一次亲近老师的机会等,都可能召唤“差生”情感的回归。“亲其师,信其道”也是这个道理。“差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使他们从“不可教育的人”转变为“可教育的人”。
(3)老师的关注和关爱还表现在对“差生”的惩罚教育上。“差生”是常给老师添乱的群体,也是老师经常批评甚至惩罚的群体,如何教育、惩罚不当,可能适得其反,也可能对该生的教育前功尽弃。教育家马可连柯说过,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根本原则,就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样
也才可以要求他的更多。所以惩罚“差生”所犯错误,一定以爱心为基础,在尊重和赏识的基础上运用,绝不能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我国教育家魏书生善于从学生优势角度选择惩罚方式,如学生迟到罚唱一首歌,罚背一首诗等。这种幽默的惩罚方式值得我们教育同仁借鉴,要注意“差生”需要人格之师智慧的爱的教育。
(三)转化“差生”更重要的是发现每个“差生”的优点和优势。
我们常说的“差生”多是学习差、纪律涣散之类,细细观察你的学生,会发现学习差的学生多有其它的优势甚至优点,如体育上的优势,歌舞上的优势,绘画上的优势,品德优异等。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的多种智能中必定有一种智能水平要强于其它几种智能水平,那么,这种智能就是学生智力强项。由此看来,我们平时看到的学习差的“差生”也不必过于强求,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明白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特长,“差生”被老师、家长批评的多了,自己的缺点早已了然于心,但自己身上的优点却非常陌生。教师要使自己的学生人人成才,就要善于发现和认识“差生”的优点,并赏识其优点,培植其优点。比如学生成绩不好,但其品质极好;因为学习上时间投入少,课外运动相对时间多一些,因而绝大多数“差生”都有强健的体魄;因为与老师交往的少,和同学交流的就多,因而绝大多数“差生”都有较强的社交能力,更不用说绘画、音乐等其它特长了。如果我们老师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创设每个学生智能倾向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优势智能的发展,就能把每位“差生”塑造成可用之才了。哪怕是使学生的优势智能能了然于胸并能展现在学生自己的生活圈中,从而提高其自信力,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综观当前农村教育,“差生”问题既是教育的老问题,更是教育发展的问题,因此我们当教师的一定不能歧视“差生”、冷漠“差生”、无视“差生”的存在与发展,正相反,既然我们就是“差生”的制造者之一,我们就更应该有责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让每一位“差生”都挺赶腰杆做人。如果我们消除不了与“差生”之间的隔阂,跨不进他们多元的生活世界,满足不了他们真正的需要,那我们可能真成为祖国教育发展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