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5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复习题
第一单元微小的世界
一、放大镜
1.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图像),呈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2、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厚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4.放大镜的特点: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5.怎样使用放大镜:
1(移动放大镜法):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2(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法):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6.放大镜也叫凸透镜,镜片中间越凸起(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7.放大镜下照片、图像都是由色彩点组成的,电视、电脑上的图像都是由红、绿、蓝三种原色光组成。
8.凡是具有(透明、中间厚、边缘薄)特点的物体都具有放大功能,(如,水滴,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9.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培根设计并制造出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10、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放大镜下: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蝇的(复眼)有许多小眼组成,苍蝇的脚下有吸盘。
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蝴蝶的翅膀上布满了彩色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2.草蛉和草蛉的幼虫都是蚜虫的天敌。
三、晶体
1、像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那样,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盐、白糖的晶体都是立方体;味精的晶体都是柱状;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3、食盐、白糖、碱面、味精、冰、雪花、水晶、钻石等都是晶体,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
4、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5、制作晶体常用(蒸发法)和(降温法)。
四、放得更大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2、列文虎克出生在荷兰,是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的生物学家。
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4、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五、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1
1、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结构时发现一个个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他们命名为(细胞)。
他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2.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3、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向着光摆放;
(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4)调节粗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
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5)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6)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要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清标本;
(7)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4、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就是洋葱的(细胞),细胞中间的小黑点是(细胞核),细胞中还有(液泡)。
5、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六、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2
1、显微镜下叶子的表皮上有许多(气孔),叶肉里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3、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了细胞。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3
1、显微镜下池塘或鱼缸的水中有许多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喇叭虫、眼虫、团藻、船型硅藻等。
2、如果水中微生物不够可以利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
3、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1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2也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作用是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4、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八、微小世界与我们
1、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3、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4、生命体的(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血液中的红细胞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一、我们身边的物质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
2、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3、我们要使铁丝发生变化,可采用(折)、(拉)(锤打)等方法。
(了解)
4、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二、物质的变化
1、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先(熔化)是物理变化、再(炭化)是化学变化。
2、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记忆)
3、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4、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5、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三、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产
3、哪些食物含有淀粉?
含有淀粉的食物:玉米、土豆、番薯、苹果、面包、馒头、南瓜
不含淀粉的食物:花菜、胡萝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葱
4、制作神秘信件,用毛笔蘸用淀粉调制的液体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在上面滴碘酒字就显出来了。
利用的是(淀粉遇碘酒会变蓝)的原理。
四、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二氧化碳),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手摸烧杯壁有凉的感觉。
2、(二氧化碳)具有特殊的性质,(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具有的特征是(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无色透明)。
3、当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是二氧化碳,我们呼出的气体和燃烧产生的气体中也有二氧化碳。
五、铁生锈了
1、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锈是(红褐色)、(有空隙)、(没有光泽)、(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等。
2、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3、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4、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5、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6、实践中,人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速度?
答:(1)制成合金;(2)铁制品表面涂防护层如刷油漆、电镀;(3)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六、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在铁钉表面有(新物质铜)附着,同时蓝色的硫酸铜液体颜色会(变浅),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
物质变化有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最重要的区别是(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3、(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七、
1、铁生锈实验的结果:完全浸没在菜油中的铁钉没有生锈;只与空气接触的铁钉生锈比就慢;一半在水中一半与空气接触铁钉生锈最快。
愿因分析:水和空气是铁钉生锈的主要原因。
2、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3、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大陆和两极的冰川融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4、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的物质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水结冰)、(加热水)、(豆子和沙子混合)等。
5、水泥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烟花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变化。
第三单元宇宙
一、月球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
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阿姆斯特朗)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
3、“我迈出了一小步,但人类迈出了一大步。
”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说的。
4、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也就是(自西向东)。
5、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 1/4 ;月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 1/80 ;月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体积的 1/49 ;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 1/6 。
二、月相
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3、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
月相变化一个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4、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5、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6、月相变化实验:
(1)一半被屠黑的皮球代表(月球)。
(2)黑板代表(太阳)。
(3)皮球黑色的面始终背对着黑板代表(月球的亮面始终朝着太阳)。
(4)举着皮球的同学沿着大圈走一圈代表(月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
(5)小圈上的几个同学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
7、画月相:
三、环形山
1、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2、环行山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3、环行山有的直径不足1千米,有的直径达到几百千米。
4、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四、日食和月食
1、日食的形成: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形成了日食。
:
2、日食有三种: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日食多发生在农历初一。
3、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居于(太阳和月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发生了月食。
4、月食有月全食、月偏食。
月食多发生在农历十五。
五、太阳系
1、太阳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
2、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3、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最小的是(水星)
六、在星空中一
1、人们为了便于辨认星星,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其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2、(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3、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
我们可以借助(大熊星座)来找到北极星。
4、(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七、在星空中二
1、夏季是观察星座的好季节。
夏季大三角由天津四(天鹅座)、织女星(天琴座)、牛郎星(天鹰座)组成。
2、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
(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八、探索宇宙
1、、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2、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都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
3、在观星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4、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5、宇宙正处在(膨胀)之中,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6、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2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升空,杨利伟成为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中国人。
7、太空技术的发展,(人造地球卫星)、(太空望远镜)、(太空探测器)、(载人宇宙飞船)等相继出现,实现了人类飞天的梦想。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一、
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
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二、垃圾的处理
1、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
是会影响环境。
2、填埋厂在填埋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
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3、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有:(1)散发恶臭,污染空气(2)滋
生蚊蝇,引发疾病(3)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4、焚烧垃圾的优点:(1)占地小,使垃圾减量(2)避免污染地下水(3)
产生的热量可用来发电;缺点:(1)消耗大量电能(2)留下残余物(3)
造成二次污染
5、填埋垃圾模拟实验:
(1)瓶底的清水相当于地下水。
(2)细石子相当于土层。
(3)浸过墨水的纸团相当于填埋的垃圾。
(4)在上面喷水相当于下雨。
喷水后瓶底的清水变色变浑了,说明地下水被从垃圾中渗漏出来的有害
物质污染了,
7、垃圾填埋场各部分的作用:
衬垫:防止垃圾与土壤直接接触;
过滤液收集池和处理池:防止受污染的水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
气体排放管:把发酵生成的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排走。
监测井:随时监测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的状况。
三、
1、减少垃圾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减少垃圾的方法有(减
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2(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 ,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减少包装垃圾的方法很多,如简包装、大包装、包装回收重复使用,容器重装。
2、(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
3(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经用过的物品,它也是
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四、
1、垃圾的回收利用,需要把其中可利用的材料(区分)和(集中)起来。
2、要有效地回收,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坏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和分装),这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3、垃圾可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生
活垃圾一般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4、(读读不背)厨余垃圾包括:果皮、剩余饭菜等;可回收垃圾包括:
纸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和橡胶等;有毒有害垃圾包括:
过期药品、注射器、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其他垃圾包
括: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
5、(读读不背)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面积上的土壤失
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无法饮用,相当于一个人一生
的饮水量。
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三种:汞
gong、铅、镉ge。
如果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渗出的汞及
重金属物质就会浸入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通过食物链间接威胁到人
类的健康。
五、
1、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污水)(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也
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
绝大多数水污染都是由(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2、淡水在自来水厂中经过(沉淀)和(过滤)之后,还要加入药物进行
(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六、
1、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水污染)、(大气污染)、(白
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