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地理课堂教学现象观察与思考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下面就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1.知识和能力融合度不够:新课标要求将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融合到一起,但实际上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对地理能力的培养并不足够。
2.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地理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学科,但目前一些地理教材的内容更新不及时,无法反映最新的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
3.缺乏实践性教学:地理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观察、实验和实地考察的能力,然而现有的教学中缺乏相关的实践环节,导致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不足。
4.课堂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对策建议
1.强化地理能力培养:在地理教学中强调知识和能力的融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加强实践环节:在地理教学中引入更多的实践环节,如实地考察、地图绘制、实验操作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掌握地理知识和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5.培养地理素养: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即了解地理知识、关注地理问题、热爱地球家园、维护地球环境、参与地理实践等。
三、结语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不少,但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措施,就一定能够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希望各地的地理教师能够以此为借鉴,不断完善地理教学,培养更多懂地理、爱地理的学生。
新课改下地理教学中的体会与反思7篇
新课改下地理教学中的体会与反思7篇新课改下地理教学中的体会与反思7篇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探究教学模式是在探究教学理论指导下,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你会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改下地理教学中的体会与反思【篇1】李林浩是个活泼大方的小朋友,入园以来一向表现的很好,善于团结其他小朋友,从来未和其他小朋友大家吵闹过,但这个孩子的好奇心很强,凡事都想问个为什么。
元旦过后,他妈妈找到我说孩子不愿来上学,每一天早上都找出不想来上学的一大堆理由来。
我经过和家长的沟通,最终明白了他不想来上学的缘由。
原先是元旦前几天,李林浩小朋友早上高高兴兴的来上学,看到我后主动跟我打招呼,但由于当时正是孩子们来学校的时间,汽车鸣笛声,孩子们的笑声都响成一片,根本听不到他在跟我打招呼,他看到这种情景后以为教师不喜欢他,故意不理他,所以很悲痛,并且告诉了妈妈。
了解到情景后我主动向李林浩小朋友说明了情景,并向家长作了解释,期望家长和孩子能谅解。
幸运的是孩子和家长都很热情理解了我。
事后李林浩小朋友又恢复了往日的活泼和开朗。
经过这件事我认识到当教师必须要细心和认真,要研究到每个孩子和家长的心境,他们都期望被关注,不能忽视他们的感受。
新课改下地理教学中的体会与反思【篇2】大班的孩子从这个学期开始已经开始动笔书写了,我们让孩子书写的都是一些最简单的数字和字母,大部分的孩子握笔的姿势正确,书写也挺好的。
可是也有一部分的孩子不会握笔,书写不成行。
这部分孩子的爸爸、妈妈纷纷找到教师,问是不是孩子没有认真学,或者是孩子太笨了……我要对各位家长说,你们别着急!孩子的本事发展有快有慢。
大班的孩子刚刚开始书写,怎样能够一下子就给孩子下定论呢?这样,无疑回给孩子背上思想包袱,影响他的发展,给他以后的学习造成必须的障碍。
孩子的年龄仅有四、五岁,许多细微的动作做不好也是正常的,像书写的动作就是细微的动作,刚刚开始拿笔时,多少孩子不会啊!此刻看看不是都会了吗。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
近年来,我国正式实施了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也被广泛称为“新课标”。
新课标的实施意味着高中地理教学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对地理教师和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在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地理教学内容过多、过难新课标下对地理教学内容的要求更加严格和全面,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增加。
地理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地球、环境、人口等基础知识,还涉及到地理科学的新进展和新发现。
而且,新课标还强调了地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和方法。
这些都使得地理课程的难度大大提高,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2.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经历脱节在过去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往往以讲述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经历和体验。
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很难将课堂上学到的地理知识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难以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3.地理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在一些学校和教师的地理教学中,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演示、课外阅读等,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4.学生对地理学科缺乏兴趣由于地理学科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普遍对地理学科缺乏兴趣,觉得地理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不愿意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
二、对策提出在新课标下,地理教学内容和难度虽然有所增加,但也需要地理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进行合理控制。
地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对教学内容和难度进行有效的筛选和调整,避免内容过多、过难,使学生能够较为轻松地掌握地理知识。
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地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经历和感知的结合。
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增加学生亲近自然、感知地理的机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3.多元化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方法应该多元化,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讨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讨引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高中地理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有所调整,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多种实践活动的形式,比如实地考察、地理实验等,让学生亲自参与,真实感受地理的魅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 强调地理思维和方法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地理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变革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法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
以下是一些针对不同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的建议: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在讲授地理概念和知识点的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互动等方式来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地理知识。
通过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2. 项目式学习在某些具体的地理问题或调查研究项目中,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设计并完成一个小项目。
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从实际问题出发,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方法。
2023最新《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后的思考
2023最新《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后的思
考
地理课程标准的更新对学生和教师都有很大的影响。
经过学习和思考,我对2023最新《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强化地理思维能力培养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现象,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作为教师,我会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地理观察、实地考察和地理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引入跨学科教学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鼓励跨学科教学,将地理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
这样可以增加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我会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密切合作,开展跨学科项目,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地理知识。
加强地理实践能力培养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要求学生进行地理观察、实地考察和地理调查等实践活动。
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作为教师,我会安排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
关注地理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鼓励教师进行地理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作为教师,我会不断学习和研究地理教育的新方法、新技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我也会积极参与地理教育的研讨和交流活动,与其他教师共同推动地理教育的创新发展。
总的来说,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为地理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教师,我将积极应对这些变化,通过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推行跨学科教学、加强地理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关注地理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地理教育。
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的思考与探索一、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的特点新课程改革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要求教师以学生发展为导向,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体验式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也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学科的实践性。
地理学科不再是简单地传授地理知识,而是更多地注重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突破学科之间的壁垒。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科之间要进行有效的交叉融合,地理教学也应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衔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和互相促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
3、注重地理现象的综合性。
地理教学应该注重地理现象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从整体中把握局部,从局部中认识整体,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调整在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的内容也面临着调整和更新的挑战。
教学内容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地理问题的研究。
地理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地理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地球环境问题、资源利用问题、地理信息技术等内容,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的内涵。
2、注重地理技术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在当代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理教学也应该注重地理技术的应用,引导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地理定位技术等先进的地理技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地理问题。
3、注重地理思维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地理教学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1、体验式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地理教学也应该采用更多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亲自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问题导向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应该更加注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地理问题、讨论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的思考与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地理教学也在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逐步形成地理思维和地理意识。
本文将从地理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出发,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地理教学工作。
一、地理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在过去的地理教学中,往往以课本知识传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实践的环节。
这种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地理学科的理论知识较多,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和乏味,导致学习动力不足,成绩下降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知识传授方面,由于地理科学知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教师往往难以把握重点难点,导致知识讲解不够深入,学生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
地理教学还存在着地域性差异,一些地方的学校条件相对较差,学生的地理学习资源不足,很难得到全面的知识普及,这也造成了地理教学的不公平现象。
地理学科的知识结构复杂,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很难在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中做到与学生生活的结合,导致了地理知识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脱节。
以上种种问题表明,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所以急需对地理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二、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的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地理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倡导以问题为引导,以情境为基础,以实践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地理是一门涉及广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教学应以问题为引导,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探索知识。
地理教学应侧重于情境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地理,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使地理知识更加生动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感知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的思考与探索一、传统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传统地理教学中,存在着地理知识单一和枯燥、教学材料陈旧、重视死记硬背而忽视实际应用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使地理教学与时代脱节,也降低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1. 地理知识单一和枯燥传统地理课程往往只重视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地理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学习厌倦情绪。
这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也降低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情和探索欲望。
2. 教学材料陈旧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学材料往往较为陈旧,无法及时反映地理学科的新发展和变化。
这使得地理教学在传授知识的无法给学生展现地理学科的时代性和活力,影响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重视死记硬背而忽视实际应用传统地理教学注重死记硬背地理知识,而忽视了地理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使得学生学会了知识却不会应用,无法将所学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和运用,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教学也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中不断改进。
在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需要从内容、方法、手段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使得地理教学更适合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要求。
1. 教材内容的更新在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需要更多地注重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实践性。
教材内容需要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注重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也需要及时更新地理教材,反映地理学科的新发展和变化,展现地理学科的时代性和活力。
2. 实践性教学的加强在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需要更多地注重实践性教学,强调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实践操作。
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对地理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这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3. 探究式学习的开展4.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需要更多地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反思地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新课标的出台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理学是一门实证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地理学的实践应用理解不深,缺乏对地理现象的解释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我需要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去实地考察、收集实施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来解释地理现象和问题。
同时,通过实践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其次,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导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新课标下,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我要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答案,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资源和工具进行学习,例如利用互联网搜索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第三,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需要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其他学科紧密相关。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地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并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的概念和内容。
例如,在讲解气候变化时,可以引入化学、物理等学科的知识,解释气候变化的原理和影响因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同时,也可以通过地理知识来解释其他学科的现象,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流。
最后,在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教师应该充当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课堂上,我要提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同时,要倡导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总之,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需要注重实践能力、自主学习、学科融合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标下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标下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2017年新课程标准下,你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哪些思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怎样才能把新课程教学改革落到实处,怎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深感高效的地理课堂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推进教育改革,早日真正实现素质教育高分低能的中国教育早已发人深思,思则变。
要想真正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改革的地方太多,如教材、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等,而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评价机制。
只有评价机制改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处在教育一线的相关人员才敢放胆去试,放手去做。
二.找到探究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契合点“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同理,每种教学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
在时间并不充裕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将探究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运用。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把握好每堂课的重难点所在,对非重难点部分可运用传统教学法,让学生了解即可。
而对于需要学生重点理解、掌握、应用的知识点,则适宜采用探究教学法。
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掌握,既达到了知识目标,又培养了技能。
三.加大教育投入,提供良好探究教育平台“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
故各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强学校硬软件设施,为有效实施探究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一个好的教育平台。
就地理而言,学校可建立专门的地理模型室,用作陈设各种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山川河谷的模型、岩石标本等,以备教学之需。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的“引导着”、“领路人”。
探究教学更是对教师的专业水平、组织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这需要相关部门对教师进行专门培训,或组织教师听杰出同行的示范课,汲取经验。
教师要在针对性地创建人性化的积极课堂环境和氛围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让学生去积极的探究。
以人为本是当代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尺度。
人性化的课堂环境和氛围是以人为本课堂教学的潜在课程,是有效课堂管理的基础。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之我见注重实践活动。
地理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来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授地球自转的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太阳观测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地球自转的现象。
在学习地形地貌时,可以组织户外探险活动,让学生亲自实地观察和感受不同地貌的特点。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注重问题解决能力。
地理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气候变化的知识时,可以提问:“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夏天越来越热?”,让学生思考并寻找可能的原因。
通过这样的问题导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注重跨学科融合。
地理科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叉,应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的融合。
在教授人口地理时,可以结合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人口问题的产生和影响。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不仅可以丰富地理教学的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养。
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
在新课标下,地理教学应该更加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堂更加生动、直观。
在教学地图制图技巧时,可以利用电子地图软件进行教学演示,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这种创新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实践活动、问题解决能力、跨学科融合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只有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使地理课程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器。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与学的思考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与学的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高中地理教育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近年来,新课标的实施为高中地理教与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更好地贯彻新课标,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成为了地理教师和学生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本文将针对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与学进行思考,探讨如何更好地实施新课标,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一、地理教学内容的调整新课标将地理教学内容划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并提出了全球视野、地方发展和问题解决的课程目标。
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地理知识的联系和整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
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设计多样化的课程,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深入了解地理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因,提高学生的地理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地理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丰富。
新课标提出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开展地理实验、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地理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提高地理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三、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新课标要求地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包括地理思维、地理方法、地理技能和地理情感。
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地理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方法和地理技能,引导学生掌握地理调查、地图阅读、统计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地理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引导学生热爱地球、热爱生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四、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新课标的实施需要地理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地理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与学的思考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与学的思考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地理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与学应该如何进行思考呢?这不仅涉及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调整,更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创新思维。
下面将对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与学进行一些思考。
一、课程内容的调整在新课标下,高中地理的课程内容将更加贴近社会发展和学生现实生活。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课程内容也应该更加注重地理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新课标下,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改革。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实验教学、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在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与学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是指学生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技能和方法,理解和分析地理问题,能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地理素养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地理推理和地理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和地理决策能力。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才能真正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与学应该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既涉及自然环境,又涉及人文社会。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培养综合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索和创新意识。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只有通过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
新课标地理教学反馈与感想
新课标地理教学反馈与感想1. 教学内容新课标地理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我对地理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不仅掌握了地球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基本知识,还了解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分布、文化特色等。
2. 教学方法新课标地理教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探究学习等。
这些方法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
3. 教学目标新课标地理教学注重培养我们的地理素养,使我们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从地理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4. 教学效果新课标地理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我们的地理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对地理现象、地理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其次,我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能够从地理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我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教学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新课标地理教学的质量,我提出以下建议:1. 增加实践环节,让我们有更多机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实践能力。
2.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我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我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3. 引入更多案例分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新课标地理教学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不断努力,充分发挥所学知识,为地理学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的思考与探索一、联系时事,提高实践性地理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应该更加注重联系时事,提高实践性。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当下的热点事件,让学生了解到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以最新的自然灾害事件为例,让学生了解灾害发生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地理教学也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
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教学,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当地的地貌特征、气候变化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知识,而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死记硬背。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也应该更加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通常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创新教学法。
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学习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
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地理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三、培养综合素质,实现目标的多元化在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也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目标的多元化。
地理知识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引导学生探索未知,培养创新思维在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也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探索未知,培养创新思维。
地理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课题,让学生自主获取地理知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与学的思考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与学的思考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地理资料,进行课外地理实践活动,开展地理实验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独立解决问题。
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在地理学科中,实践是与教学相联系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研究、地图绘制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环境中得到验证和应用,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整合能力。
地理学科不再是与其他学科相对独立的学科,而是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和交叉的学科。
在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该注重将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拓展地理学科的内涵和外延。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引入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让学生了解地理学与信息技术、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对于跨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虽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跨学科整合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忽视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
地理科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应该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实践探究和跨学科整合,才能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和改革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跨学科整合能力,并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与学的思考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与学的思考一、突出信息化教学的特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教学已经从过去的黑板讲解转变成为多媒体教学的模式,从简单的知识点讲解转变为实地考察和应用实践。
此外,在新课标下,地理教学中也注重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强调学生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的本质。
二、注重多元素融合的教学模式老式的教学模式对于课程的框架和内容有了一定的局限性。
在新课标下,地理教学中更加注重多元素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来突出地理信息和内容的多样性。
例如,利用地图、图片等图像信息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和记忆,以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来更加直观地展现地理信息,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敏感性。
三、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实现在新课标下,地理课程注重实践的交替,从掌握基本知识到实际操作的应用,将实践经验相互交叉,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观念的认知能力。
例如,在实地考察和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了解地方特色和学习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这种方式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
四、注重开放性和灵活性的探索在新课标下,地理教学更加注重开放性的探索和灵活性的实践,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减少地理学科的难度,注重地理知识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这种方式更加适合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和不同的思考模式。
不同的个体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认知和掌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对学生们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和对待。
在地理课堂中,应该做到注重实践,突出信息化特点、注重多元素融合、注重实践经验、注重开放性和灵活性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创新思维能力,建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和深入理解。
新课标引领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新课标引领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在地理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新课标就像是一把金钥匙,能够打开创新与发展的大门。
而地理课堂教学,则是这把金钥匙的守护者,它能够激励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为地理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今天,让我们共同探讨新课标引领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思考如何让这把金钥匙在地理教育的春天里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首先,让我们用一个比喻来形容新课标引领下的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它就像是给地理课堂插上了一双翅膀,让地理课堂能够飞向知识的天空,触摸到地理知识的巅峰。
这对翅膀就是新课标引领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它们能够帮助地理课堂更好地把握地理知识的发展趋势,提升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新课标引领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让它在地理教育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接下来,我要运用夸张修辞和强调手法来表达新课标引领下的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可以说,新课标引领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教育的一场革命,它打破了传统地理课堂教学的局限,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地理世界的大门。
这场革命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关乎他们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新课标引领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将其作为地理教育的重要方向。
在观点分析和思考方面,我认为新课标引领下的地理课堂教学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平衡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两种能力。
其次,如何激发学生对新课标引领下的地理课堂教学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
最后,如何提高教师对新课标引领下的地理课堂教学的理解和教学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我们应该在新课标引领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设置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结合环节,让学生们通过实践体验和理论思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种能力。
这需要我们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的思考与探索新课程改革要求地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过去的地理教学中,学生主要从教材中获取大量的信息,而缺乏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和运用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地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情境、问题或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和讨论,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引导。
在学习地理资源的时候,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不同资源的特点和利用问题,并激发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课程改革要求地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理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在实地调查和实践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地理现象,提高地理观察和观察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地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证研究能力。
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实验、实地考察和实地调查,在学习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城市进行实地考察,并通过实地考察来了解城市规划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地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地理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地理教学可以通过创设一系列创新性的学习任务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学习气候变化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个科研项目,要求学生进行气象数据收集和分析,并独立设计一个小型气象实验,在实验中验证自己的设想和假设。
通过这样的学习任务,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
地理教师要积极适应和掌握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推动地理教学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地理学科中得到真正的提升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改热线8价值。
如人教版“填写天体系统的层次”、“行星公转运动特征”、“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异同”、“画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属于重点内容,必须在模块教学中完成。
而“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地理教育价值相对较弱,学生也难以操作,可不涉及。
对于“厄尔尼诺现象”的有关问题,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且不是课程标准要求,可以在高考复习时再予处理。
(2)对一些设问不严谨、答案不明确的题目,可以舍弃或替换。
教师应从学生理解和实际操作的角度考虑“活动”性题目的取舍。
如人教版“冷锋过境时天气状况的判断”部分,选用了《水浒传》“宋公明雪天擒索超”的文章,如果学生对句子的“断句”有不同理解,答案就有出入,故可以舍弃,或者更换为北京市某时段冷锋过境的天气状况材料,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将时事热点问题与相关“活动”内容有机结合,体现教学的时代性与创新性。
如人教版讨论“在西北地区是造林还是种草”的活动,就可以与北京“绿色奥运”联系起来,设问:“有人建议在北京大量种植常绿阔叶树种,这样做合适吗?”,以留给学生课下探究的空间,同时鼓励学生关注奥运,参与奥运,为奥运奉献力量。
(4)课堂内外“活动”时间的安排。
一种安排是将“活动”作为新课的中心研究问题,由活动直接导入新课。
如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可以让学生自学课文,完成教材中的“活动”,如人教版填表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异同。
由此自然地切入主题,并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另一种安排是将“活动”有机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讲解与学生活动有机结合,在师生互动讨论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如学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时,可通过讨论“从地貌景观图片分析其是在什么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并推测地貌的形成过程”等问题,使学生巩固地理原理,增强其成就感,为后续学习奠定兴趣基础。
再一种安排是将“活动”作为课堂总结,使其起到对课堂教学内容总结深化、检查巩固的作用。
如讲完“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内容后,可让学生完成人教版教材“山岳地区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公路选线的影响因素”等题目,引导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用信息,综合探究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课堂时间有限,并且有些“活动”无法在课堂开展,须向课外延伸。
如人教版“收集资料,撰写小论文,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原因”,“搜集资料谈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不同对策”等活动需在课外完成,借此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和表述知识及观点的能力,培养学生接触和关注现实生活的意识。
▲!!!!!!!!!!!!!!!!!!!!!!!!!!!!!!!!!!!!!!!!!!!!!!!!!新课程标准下地理课堂教学现象观察与思考●李光明/江苏省东台县东台中学(224200)新的地理课程标准颁布后,许多教师把新课标中倡导的新理念、新精神融入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让人感到一种全新的气息。
然而,通过听课发现由于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和领悟的层面不同,也有一些课堂教学现象需要我们加以关注与思考。
教学现象:教学过程预设化、固定化,缺乏动态的生成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有的学生提的问题或回答的问题因为“离题太远”,或“节外生枝”,不在教师的预设计划之列,教师要么熟视无睹,有意回避,匆匆或强行将课堂的走向拉回“主题”,要么束手无策……如在学习“垂直地域分异”时教师让学生阅读“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图,然后提出问题。
学生提的问题有:为什么南坡自然带比北坡多?为什么南坡有森林带,北坡没有森林带?为什么常绿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的分布高度南高北低?南坡迎风坡风向是什么?为什么积雪冰川带的下限南低北高?山地南北两坡的自然带类型和分布有差异,那么南北走向的山地东西两坡的自然带类型和分布有差异吗?前面的问题教师都处理得很好,但最后一个问题教师显然不在教师预先备课的内容之中,于是认为回答这个问题与本课无关。
现象思考:长期以来,地理教师习惯于上课前就预先设计好一个周密而详尽的方案,为学生预先拟定好一条知识演进路线,规定好学生调用什么先前经验、选择什么思维路径。
随后,在课堂上,教师千方百计牵引学生遵循这一路线,去顺利完成认知结构变化的历程,水到渠成地达成教学目标。
其实,在新课程的学习中,某个预设性结论的获得不再是惟一的目标,学习者自己的探索、思考与体验过程越来越成为学习的关注点。
教学过程应由对教师精心设计并严格控制教案的演绎过程转变为由学生与教师共同直面问题、共同探索和发现、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
教学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内容的课都采用,过一会儿用一次。
如上“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分三个组,同时分别讨论“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2008年第5期课改热线流”三部分内容。
现象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它不仅是认知的需要,且有着更广泛、更深刻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不一定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
如“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一课,“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流”不是并列的三部分内容,只有前一部分知识掌握了,才能学习下一部分内容,因此让学生分组同时讨论是不合适的。
同时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
教师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如方法多样时、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
关键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机,是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
教学现象:分组讨论“家乡某条河流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该河流的治理和开发提出设想”时,学生各说各的,不善于独立思考、互相配合,也不善于尊重别人意见或做必要妥协。
有的小组形不成小组意见,只好以组长意见为准。
学生讨论后,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汇报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
现象思考:不能认为,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就会出现合作的效应。
合作学习由以下要素构成: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沟通,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以及对活动成效进行评估等。
在这里,合作学习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方式。
因此要让学生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不要教师指导,也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更不能认为教师可以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
学生讨论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础上,迅速地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教师要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教学现象:新课标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保护学生。
于是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出现了“好”声一片,如某教师在上“锋面系统、气旋与反气旋”一课时,只要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一概以“好”、“很好”、“掌声鼓励”等用语进行笼统的评价,整节课类似表扬达二十多次,对一学生“反气旋控制下形成炎热干燥天气”这样的说法也习惯性冠之以“很好”,从而造成科学性错误得不到纠正。
现象思考:一般来讲,在教学活动中恰当地使用鼓励性语言,进行适当的表扬,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发展积极进取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动机并形成成就感。
但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并不会起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的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甚至形成对知识点错误的认识。
其实表扬的质量比表扬的频率更重要,对不同的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表扬方式。
教学现象:以问代讲,一问到底的所谓“双向交流”太多太滥。
如“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一课,44分钟时间,教师提了27个问题,学生也异口同声回答了27次,但仔细分析,教师的问题多是“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多少”、“什么是老年人口”之类没有多少思维价值的“假”问题,至于需要认真探究剖析的“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口老年化的影响”等深层次问题却一带而过了。
现象思考:一些教师在整整一节课内,总是用一些思维含量太低的问题发问不止,用学生通过翻阅教材内容就能作出的响亮回答来代替自己的讲授,看似师生互动频繁,教材的知识点也都涉及到了,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提升。
这样的课堂教学,除了热闹之外能给学生多少启发呢?我们并不反对教师提问,关键在于问题“问”得是否适宜、是否科学、是否有重点和层次性,能否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问”的多少虽不能以次数的多寡论,但总有一个适度问题,同时还要分出“主问”和“次问”。
教学现象:多媒体使用过滥。
有的课成了一张张幻灯片的播放与讲解课,一放到底;有的课堂俨然成了“网吧”,学生各自为阵,乐与机器对话,疏与同伴交流、教师互动;明明是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验完成的,结果却被课件的模拟演示所代替;明明是需要学生通过文本描述来实现自我想象、联想、体验与感悟的,却要被教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画面同化到统一的认知与体验上去。
如有的教师上“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课,放了一张张各地的自然景观图片,占据近一半的教学时间,而使“透过各地自然景观的不同,揭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分析产生地域分异规律的原因”这些教学的重点内容被淡化。
现象思考:也许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普及了,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都使用多媒体,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好处。
但一节课都用花花绿绿、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视听画面过杂、晃动频繁,让学生眼花缭乱。
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
同时对多媒体展示的内容应该加以选择,切忌冲淡教学重点。
▲2008年第5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