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分类汇编—热学
高中物理竞赛——热学部分
热学部分—自主招生考试一.分子动理论分自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 1231002.6N -⨯=mol A 是联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具体表现在:(1)固体、液体分子微观量的计算(估算) ①分子数:A A A N V v N M m nN 00N === ②每个分子的质量为:A01N M =m ③每个分子体积(分子所占空间):A A N M N V v ρ001==,其中ρ为固体或液体的密度 ④分子直径的估算:把固体、液体分子看成球形,则分子直径3031/6/6A N V v d ππ==;把固体、液体分子看成立方体,则3031/A N V v d ==.(2)气体分子微观量的估算方法(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分子直径的数量级约为10-10m ) ①物质的量4.22n V =,V 为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 ②分子间距的估算:设想气体分子的分布均匀,每个分子平均占有一定的体积,假设为立方体,则分子间距30V d =,而每个分子所占体积A mol N V V =0,则分子间距为3Amol N V d =. 2.分子在做永不停歇的无规则的热运动。
扩散现象是分子的运动,布朗运动是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不仅跟颗粒的大小有关,还跟液体或气体的温度有关,颗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与斥力,都随距离增加减小,但是斥力对距离更敏感,所以分子力很近的时候体现出斥力,在平衡位置体合力等于零,平衡位置外体现出引力。
二.物体的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叫物体的内能.1.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理想气体的内能正比于温度与气体的物质的量.2.分子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3.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三.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零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和第三个系统处于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也处于热平衡状态。
高中物理竞赛热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竞赛热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某水银气压计的玻璃管顶端高出水银槽液面1m 。
如图所示,因上部混入少量空气,使其读数不准。
当气温为27ºC ,标准气压计读数仍为76cmHg 时,该气压计读数为70cmHg 。
(1)在相同气温下,若用该气压计测量气压,测得读数为68cmHg ,则实际气压应为多少厘米汞柱?(2)若在气温为-3ºC 时,用该气压计测得气压读数仍为70cmHg ,则实际气压应为多少厘米汞柱?解:(1)以混入气压计内气体为研究对象,因温度不变,有,,实际气压(2)因体积不变,有, ,则实际气压2、在两端开口的竖直放置的U 型管中注入水银,水银柱的全长为h,若把管的右端封闭,被封闭的空气柱长L ,然后使水银柱作微小的振荡,设空气为理想气体,且认为水银振荡时右管内封闭气体经历的是准静态绝热过程,大气压强相当于h 0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空气的绝热指数为γ。
试求水银振动的周期T 2。
已知对于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有γPV =常数。
解:右端封闭后,随着水银柱的振荡,被封闭的空气经历绝热膨胀或绝热压缩过程;封闭端的空气与外界空气对水银柱压强差提供水银柱作微小振动的回复力,本题关注回复力的构成及所循规律。
1100V P V p =)(670760cmHg p =-=S S V 30)70100(0=-=S S V 32)68100(1=-=)(6.73681cmHg p p =+=2200//T P T p =)(300272730K T =+=)(27032732K T =-=cmHg p 60=)(4.5300/27062cmHg P =⨯=)(4.75702cmHg P P =+='如图所示,A 、B 、C 分别表示水银柱处于平衡位置,达到振幅位置时和有一任意小位移y 时的3个状态。
建立如图坐标,设水银柱位移为y 时,封闭气体的压强为y p ,U 形管横截面积为S ,水银柱的总质量为m ,水银的密度为ρ。
(完整word版)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真题汇编(热学)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真题汇编---热学1.(19Y4) 四、(20分)如图预19-4所示,三个绝热的、容积相同的球状容器A 、B 、C ,用带有阀门K 1、K 2的绝热细管连通,相邻两球球心的高度差 1.00m h =.初始时,阀门是关闭的,A 中装有1mol 的氦(He ),B 中装有1mol 的氪(Kr ),C 中装有lmol 的氙(Xe ),三者的温度和压强都相同.气体均可视为理想气体.现打开阀门K 1、K 2,三种气体相互混合,最终每一种气体在整个容器中均匀分布,三个容器中气体的温度相同.求气体温度的改变量.已知三种气体的摩尔质量分别为31He 4.00310kg mol μ--=⨯⋅在体积不变时,这三种气体任何一种每摩尔温度升高1K ,所吸收的热量均为 3/2R ,R 为普适气体常量. 2.(20Y3)(20分)在野外施工中,需要使质量m =4.20 kg 的铝合金构件升温;除了保温瓶中尚存有温度t =90.0ºC 的1.200kg 的热水外,无其他热源。
试提出一个操作方案,能利用这些热水使构件从温度t 0=10.0ºC 升温到66.0ºC 以上(含66.0ºC),并通过计算验证你的方案.已知铝合金的比热容c =0.880×103J ·(k g·ºC)-1, 水的比热容c =4.20×103J ·(kg ·ºC)-1,不计向周围环境散失的热量. 3.(22Y6)(25分)如图所示。
两根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平行的直长金属导轨,处于恒定磁场中。
磁场方向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一质量为m 的均匀导体细杆,放在导轨上,并与导轨垂 直,可沿导轨无摩擦地滑动,细杆与导轨的电阻均可忽略不计.导轨的左端与一根阻值为尺0的电阻丝相连,电阻丝置于一绝热容器中,电阻丝的热容量不计.容器与一水平放置的开口细管相通,细管内有一截面为S 的小液柱(质量不计),液柱将l mol 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封闭在容器中.已知温度升高1 K 时,该气体的内能的增加量为5R /2(R 为普适气体常量),大气压强为po ,现令细杆沿导轨方向以初速V 0向右运动,试求达到平衡时细管中液柱的位移. 4.(16F1)20分)一汽缸的初始体积为0V ,其中盛有2mol 的空气和少量的水(水的体积可以忽略)。
高中物理竞赛及自主招生热-学专题
高中物理竞赛及自主招生热 学专题一、知识网络或概要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注意分子体积和分子所占据空间的区别)对于分子(单原子分子)间距的计算,气体和液体可直接用 3 分子占据的空间,对固体,则与分子的空间排列(晶体的点阵)有关。
2、物质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a 、偶然无序(杂乱无章)和统计有序;b 、剧烈程度和温度相关。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注意分子斥力和气体分子碰撞作用力的区别),而且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宏观上感受到的是其合效果。
分子力是保守力,分子间距改变时,分子力做的 功可以用分子势能的变化表示,分子势能 E P 随分子间距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分子势能和动能的总和称为物体的内能。
4、平衡态、状态参量a 、凡是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均称为热现象,热学是研究热现象的科学。
热学研究的对象都是有大量分子组成的宏观物体, 通称为热力学系统(简称系统) 当系统的宏观性质不再随时间 变化时,这样的状态称为平衡态。
b 、系统处于平衡态时,所有宏观量都具有确定的值,这些确定的值称为状态参量(描述气体的状态参量就是 P 、V 和 T )。
5、温度a 、温度即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的数值表示法称为温标。
典型的温标有摄氏温标 t 、华氏温标 F (F = 9 t + 32)和热力学温标 T (T = t + 273.15)。
5b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能达到。
6、热力学过程a 、热传递。
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b 、热膨胀。
线膨胀 Δ l = α l 0Δ tc 、系统由一个平衡态变化到另一个平衡态,即构成一个热力学过程。
特殊的热力学过程有等压过程、等温过程、等容过程、绝热过程和自由膨胀等。
准静态过程:如果变化过程相对缓慢,则过程的每一个状态可视为平衡态,这样的过程也称为准静态过程。
d 、热力学第一定律: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W 和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 Q 之和,等于系统内能的增量Δ E ,即 Δ E = Q + W 。
高级中学物理竞赛热学
高中物理竞赛——热学一.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注意分子体积和分子所占据空间的区别)对于分子(单原子分子)间距的计算,气体和液体可直接用3分子占据的空间,对固体,则与分子的空间排列(晶体的点阵)有关。
【例题1】如图6-1所示,食盐(N a Cl )的晶体是由钠离子(图中的白色圆点表示)和氯离子(图中的黑色圆点表示)组成的,离子键两两垂直且键长相等。
已知食盐的摩尔质量为58.5×10-3kg/mol ,密度为2.2×103kg/m 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1023mol-1,求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钠离子中心之间的距离。
【解说】题意所求即图中任意一个小立方块的变长(设为a )的2倍,所以求a 成为本题的焦点。
由于一摩尔的氯化钠含有N A 个氯化钠分子,事实上也含有2N A 个钠离子(或氯离子),所以每个钠离子占据空间为 v =Am olN 2V而由图不难看出,一个离子占据的空间就是小立方体的体积a 3 , 即 a 3 =Am ol N 2V =Am ol N 2/M ,最后,邻近钠离子之间的距离l =2a【答案】3.97×10-10m 。
〖思考〗本题还有没有其它思路?〖答案〗每个离子都被八个小立方体均分,故一个小立方体含有81×8个离子 =21分子,所以…(此法普遍适用于空间点阵比较复杂的晶体结构。
) 2、物质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固体分子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振幅数量级为0.1A 0),少数可以脱离平衡位置运动。
液体分子的运动则可以用“长时间的定居(振动)和短时间的迁移”来概括,这是由于液体分子间距较固体大的结果。
气体分子基本“居无定所”,不停地迁移(常温下,速率数量级为102m/s )。
无论是振动还是迁移,都具备两个特点:a 、偶然无序(杂乱无章)和统计有序(分子数比率和速率对应一定的规律——如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如图6-2所示);b 、剧烈程度和温度相关。
重点高中物理竞赛热学
高中物理竞赛——热学一.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注意分子体积和分子所占据空间的区别)对于分子(单原子分子)间距的计算,气体和液体可直接用3分子占据的空间,对固体,则与分子的空间排列(晶体的点阵)有关。
【例题1】如图6-1所示,食盐(N a Cl )的晶体是由钠离子(图中的白色圆点表示)和氯离子(图中的黑色圆点表示)组成的,离子键两两垂直且键长相等。
已知食盐的摩尔质量为58.5×10-3kg/mol ,密度为2.2×103kg/m 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1023mol -1,求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钠离子中心之间的距离。
【解说】题意所求即图中任意一个小立方块的变长(设为a )的2倍,所以求a 成为本题的焦点。
由于一摩尔的氯化钠含有N A 个氯化钠分子,事实上也含有2N A 个钠离子(或氯离子),所以每个钠离子占据空间为v=Am olN 2V而由图不难看出,一个离子占据的空间就是小立方体的体积a 3, 即a 3=Am ol N 2V =Am ol N 2/M ρ,最后,邻近钠离子之间的距离l=2a【答案】3.97×10-10m 。
〖思考〗本题还有没有其它思路?〖答案〗每个离子都被八个小立方体均分,故一个小立方体含有81×8个离子=21分子,所以…(此法普遍适用于空间点阵比较复杂的晶体结构。
) 2、物质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固体分子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振幅数量级为0.1A 0),少数可以脱离平衡位置运动。
液体分子的运动则可以用“长时间的定居(振动)和短时间的迁移”来概括,这是由于液体分子间距较固体大的结果。
气体分子基本“居无定所”,不停地迁移(常温下,速率数量级为102m/s )。
无论是振动还是迁移,都具备两个特点:a 、偶然无序(杂乱无章)和统计有序(分子数比率和速率对应一定的规律——如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如图6-2气体分子的三种速率。
高中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分类汇编—热学
全国中学生高中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分类汇编热 学第16届预赛题如图预16-3所示,两个截面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右边容器高为H ,上端封闭,左边容器上端是一个可以在容器内无摩擦滑动的活塞。
两容器由装有阀门的极细管道相连通,容器、活塞和细管都是绝热的。
开始时,阀门关闭,左边容器中装有热力学温度为0T 的单原子理想气体,平衡时活塞到容器底的距离为H ,右边容器内为真空。
现将阀门缓慢打开,活塞便缓慢下降,直至系统达到平衡。
求此时左边容器中活塞的高度和缸内气体的温度。
提示:一摩尔单原子理想气体的内能为32RT ,其中R 为摩尔气体常量,T 为气体的热力学温度。
参考解答设容器的截面积为A ,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为ν摩尔,阀门打开前,气体的压强为0p 。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00p AH RT ν= (1) 打开阀门后,气体通过细管进入右边容器,活塞缓慢向下移动,气体作用于活塞的压强仍为0p 。
活塞对气体的压强也是0p 。
设达到平衡时活塞的高度为x ,气体的温度为T ,则有0()p H x A RT ν+= (2)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活塞对气体所做的功等于气体内能的增量,即003()()2p H x A R T T ν-=- (3) 由(1)、(2)、(3)式解得25x H = (4) 075T T = (5)第17届预赛题(20分)绝热容器A 经一阀门与另一容积比A 的容积大得很多的绝热容器B 相连。
开始时阀门关闭,两容器中盛有同种理想气体,温度均为30℃,B 中气体的压强为A 中的2倍。
现将阀门缓慢打开,直至压强相等时关闭。
问此时容器A 中气体的温度为多少?假设在打开到关闭阀门的过程中处在A 中的气体与处在B 中的气体之间无热交换.已知每摩尔该气体的内能为52U RT =,式中R 为普适气体恒量,T 是热力学温度. 参考解答设气体的摩尔质量为μ,容器A 的体积为V ,阀门打开前,其中气体的质量为M 。
压强为p ,温度为T 。
高中物理竞赛热学
1高中物理竞赛——热学一.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注意分子体积和分子所占据空间的区别)对于分子(单原子分子)间距的计算,气体和液体可直接用3分子占据的空间,对固体,则与分子的空间排列(晶体的点阵)有关。
【例题 1】如图 6-1 所示,食盐( N a Cl )的晶体是由钠离子(图中的白色圆点表示)和氯离子(图中的黑色圆点表示)组成的,离 子键两两垂直且键长相等。
已知食盐的摩尔质量为 3kg/mol ,密度为 2.2 ×103kg/m 3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求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钠离子中心之间的距离。
【解说】题意所求即图中任意一个小立方块的变长(设为a )的 2 倍,所以求 a 成为本题的焦点。
由于一摩尔的氯化钠含有 N A 个氯化钠分子,事实上也含有 2N A 个钠离子(或氯离子),所以每个钠离子占据空间为 v = V mol2N A而由图不难看出,一个离子占据的空间就是小立方体的体积a 3 ,即 a 3= V m ol=M m ol/,最后,邻近钠离子之间的距离 l = 2 a2N A 2N A 【答案】 3.97 ×10-10m 。
〖思考〗本题还有没有其它思路?〖答案〗每个离子都被八个小立方体均分,故一个小立方体含有1×8 个离子 =1分子,82所以 (此法普遍适用于空间点阵比较复杂的晶体结构。
)2、物质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固体分子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振幅数量级为0.1 A ),少数可以脱离平衡位置运动。
液体分子的运动则可以用“长时间的定居(振动)和短时间的迁移”来概括,这是由于液体分子间距较固体大的结果。
气体分子基本“居无定所” ,不停地迁移(常温下,速率数量级为 102m/s )。
无论是振动还是迁移,都具备两个特点: a 、偶然无序(杂乱无章)和统计有序(分子数比率和速率对应一定的规律——如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 如图 6-2 所示); b 、剧烈程度和温度相关。
高中物理竞赛热学部分优题选
高中物理竞赛——热学题选1.一个老式的电保险丝,由连接在两个端纽之间的一根细而均匀的导线构成。
导线按斯特藩定律从其表面散热。
斯特藩定律指出:辐射功率P 跟辐射体表面积S 以及一个与温度有关的函数成正比,即(),44外辐T T S P -∞试说明为什么用保险丝时并不需要准确的长度。
2.有两根长度均为50cm 的金属丝A 和B 牢固地焊在一起,另两端固定在牢固的支架上(如图21-3)。
其线胀系数分别为αA =1.1×10-5/℃,αB =1.9×10-5/℃,倔强系数分别为K A =2×106N/m ,K B =1×106N/m ;金属丝A 受到450N 的拉力时就会被拉断,金属丝B 受到520N 的拉力时才断,假定支架的间距不随温度改变。
问:温度由+30°C 下降至-20°C 时,会出现什么情况?(A 、B 丝都不断呢,还是A 断或者B 断呢,还是两丝都断呢?)不计金属丝的重量,在温度为30°C 时它们被拉直但张力为零。
3.长江大桥的钢梁是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的。
这是为什么?如果在-10℃时把两端都固定起来,当温度升高到40℃时,钢梁所承担的胁强(压强)是多少?(钢的线胀系数为12×10-6/℃,弹性模量为2.0×105N/mm 2,g=10m/s 2)4.厚度均为a=0.2毫米的钢片和青铜片,在T 1=293开时,将它们的端点焊接起来,成为等长的平面双金属片,若钢和青铜的线膨胀系数分别为10-5/度和2×10-5/度,当把它们的温度升高到T 2=293开时,它们将弯成圆弧形,试求这圆弧的半径,在加热时忽略厚度的变化。
5.在负载功率P 1=1kW ,室温t 0=20℃时,电网中保险丝的温度达到t 1=120℃,保险丝的材料的电阻温u C 图21-13度系数α=4×10-3K-1,保险丝的熔断温度t2=320℃,其所释放的热量与温度差成正比地增加,请估计电路中保险丝熔断时负载的功率。
全国中学生高中物理竞赛第16届—22届预赛热学题集锦(含答案)
全国中学生高中物理竞赛第16届—22届预赛热学题集锦(含答案)一、第16届预赛题. (15分)如图预16-3所示,两个截面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右边容器高为H ,上端封闭,左边容器上端是一个可以在容器内无摩擦滑动的活塞。
两容器由装有阀门的极细管道相连通,容器、活塞和细管都是绝热的。
开始时,阀门关闭,左边容器中装有热力学温度为0T 的单原子理想气体,平衡时活塞到容器底的距离为H ,右边容器内为真空。
现将阀门缓慢打开,活塞便缓慢下降,直至系统达到平衡。
求此时左边容器中活塞的高度和缸内气体的温度。
提示:一摩尔单原子理想气体的内能为32RT ,其中R 为摩尔气体常量,T 为气体的热力学温度。
参考解答设容器的截面积为A ,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为ν摩尔,阀门打开前,气体的压强为0p 。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00p AH RT ν= (1) 打开阀门后,气体通过细管进入右边容器,活塞缓慢向下移动,气体作用于活塞的压强仍为0p 。
活塞对气体的压强也是0p 。
设达到平衡时活塞的高度为x ,气体的温度为T ,则有0()p H x A RT ν+= (2)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活塞对气体所做的功等于气体内能的增量,即003()()2p H x A R T T ν-=- (3) 由(1)、(2)、(3)式解得25x H =(4) 075T T = (5)二、第17届预赛题.(20分)绝热容器A 经一阀门与另一容积比A 的容积大得很多的绝热容器B 相连。
开始时阀门关闭,两容器中盛有同种理想气体,温度均为30℃,B 中气体的压强为A 中的2倍。
现将阀门缓慢打开,直至压强相等时关闭。
问此时容器A 中气体的温度为多少?假设在打开到关闭阀门的过程中处在A 中的气体与处在B 中的气体之间无热交换.已知每摩尔该气体的内能为52U RT =,式中R 为普适气体恒量,T 是热力学温度. 参考解答设气体的摩尔质量为μ,容器A 的体积为V ,阀门打开前,其中气体的质量为M 。
高中物理竞赛--热力学专题
dW = −pdV → W = − � pdV
V1
这就是外界对流体在无限小的准静态膨胀或压缩中所做的功 非准静态过程(包括不可逆过程):外界对物体所作的功仍然等于作用力与位移的乘积,但是由于在过程进行
中,物体的各部分都在变化,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不再需要力平衡条件,一般情况下功的表达式会非常复杂。 特殊情形下的功:
C V +R
的关系为pV CV = 恒量。 解答:关键点—注意与节流过程的区别 分析打开K1的热力学过程:开始时,气室a中有ν摩尔气体,打开K1,外界气体有一部分空气ν′摩尔等压p0进
入气室,热力学过程:绝热、非准静态、不可逆,注意:与常规的节流过程有区别 初态:
外界气体:�ν′ , p0, V�, T0�,其能量 Ui1 = ν′ CV T0,且p0V� = ν′ RT0
体达到热平衡时,测得气体的压强为p1 2) 仍从初始状态出发,让活塞处在自由状态,在电热丝中通以弱电流,也持续一段时间,然后停止通电,最
后测得气体的体积为V2
解答:关键点—热力学状态的描述 初始热力学状态(ν, p0, V0, T0)的内能
Ui = CxνT0,且 p0V0 = νRT0
→
Ui
=
Cx R
p0V0
末态热力学状态: 等容过程末态(ν, p1, V0, T1)的内能
Uf = CxνT1,且 p1V0 = νRT1
→
Uf
=
Cx R
p1V0
热力学第一定律给出电热丝传给气体的热量
Q1
=
Uf
−
Ui
=
Cx R
(p1
−
p0)V0
等压过程末态(ν, p0, V2, T2)的内能
高中物理竞赛十年预赛真题-热学(纯手打含答案)
十年真题-热学(预赛)1.(34届预赛2)系统1和系统2质量相等,比热容分别为C 1和C 2,两系统接触后达到够达到共同的温度T ,整个过程中与外界(两系统之外)无热交换.两系统初始温度T 1和T 2的关系为A .T 1=C 2C 1(T -T 2)-TB .T 1=C 1C 2(T -T 2)-T C .T 1=C 1C 2(T -T 2)+T D .T 1=C 2C 1(T -T 2)+T 2.(31届预赛1)一线膨胀系数为α的正立方体物块,当膨胀量较小时,其体膨胀系数等于A .αB .α1/3C .α3D .3α3.(29届预赛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在0℃时密度最大B .一个绝热容器中盛有气体,假设把气体中分子速率很大的如大于v A 的分子全部取走,则气体的温度会下降,此后气体中不再存在速率大于v A 的分子C .杜瓦瓶的器壁是由两层玻璃制成的,两层玻璃之间抽成真空,抽成真空的主要作用是既可降低热传导,又可降低热辐射D .图示为一绝热容器,中间有一隔板,隔板左边盛有温度为T 的理想气体,右边为真空.现抽掉隔板,则气体的最终温度仍为T4.(28届预赛2)下面列出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温度为20ºC 和压强为1个大气压时,一定量的水蒸发为同温度的水蒸气,在此过程中,它所吸收的热量等于其内能的增量.B .有人用水银和酒精制成两种温度计,他都把水的冰点定为0度,水的沸点定为100度,并都把0刻度与100刻度之间均匀等分成同数量的刻度,若用这两种温度计去测量同一环境的温度(大于0度小于100度)时,两者测得的温度数值必定相同.C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分别经过不同的过程后,压强都减小了,体积都增大了,则从每个过程中气体与外界交换的总热量看,在有的过程中气体可能是吸收了热量,在有的过程中气体可能是放出了热量,在有的过程中气体与外界交换的热量为零.D .地球表面一平方米所受的大气的压力,其大小等于这一平方米表面单位时间内受上方作热运动的空气分子对它碰撞的冲量,加上这一平方米以上的大气的重量.5.(27届预赛2)烧杯内盛有0℃的水,一块0℃的冰浮在水面上,水面正好在杯口处.最后冰全部融化成0℃的水.在这过程中A .无水溢出杯口,但最后水面下降了B .有水溢出杯口,但最后水面仍在杯口处C .无水溢出杯口,水面始终在杯口处D .有水溢出杯口,但最后水面低于杯口6.(27届预赛3)如图所示,a 和b 是绝热气缸中的两个活塞,它们把气缸分成甲和乙两部分,两部分中都封有等量的理想气体.a 是导热的,其热容量可不计,与气缸壁固连.b 是绝热的,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但不漏气,其右方为大气.图中k 为加热用的电炉丝.开始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两部分中气体的温度和压强皆相同.现接通电源,缓慢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系统又达到新的平衡,则A .甲、乙中气体的温度有可能不变B .甲、乙中气体的压强都增加了C .甲、乙中气体的内能的增加量相等D .电炉丝放出的总热量等于甲、乙中气体增加内能的总和7.(27届预赛4)一杯水放在炉上加热烧开后,水面上方有“白色气”;夏天一块冰放在桌面上,冰的上方也有“白色气”.A .前者主要是由杯中水变来的“水的气态物质”B .前者主要是由杯中水变来的“水的液态物质”C .后者主要是由冰变来的“水的气态物质”D.后者主要是由冰变来的“水的液态物质”8.(26届预赛3)一根内径均匀、两端开中的细长玻璃管,竖直插在水中,管的一部分在水面上.现用手指封住管的上端,把一定量的空气密封在玻璃管中,以V0表示其体积;然后把玻璃管沿竖直方向提出水面,设此时封在玻璃管中的气体体积为V1;最后把玻璃管在竖直平面内转过900,让玻璃管处于水平位置,设此时封在玻璃管中的气体体积为V2.则有A.V1>V0≥V2B.V1>V0>V2C.V1=V2>V0D.V1>V0,V2>V0 9.(25届预赛4)如图所示,放置在升降机地板上的盛有水的容器中,插有两根相对容器的位置是固定的玻璃管a和b,管的上端都是封闭的,下端都是开口的.管内被水各封有一定质量的气体.平衡时,a管内的水面比管外低,b管内的水面比管外高.现令升降机从静止开始加速下降,已知在此过程中管内气体仍被封闭在管内,且经历的过程可视为绝热过程,则在此过程中A.a中气体内能将增加,b中气体内能将减少B.a中气体内能将减少,b中气体内能将增加C.a、b中气体内能都将增加D.a、b中气体内能都将减少10.(25届预赛5)图示为由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弯曲成的“双U形管”,a、b、c、d为其四段竖直的部分,其中a、d上端是开口的,处在大气中.管中的水银把一段气体柱密封在b、c内,达到平衡时,管内水银面的位置如图所示.现缓慢地降低气柱中气体的温度,若c中的水银面上升了一小段高度Δh,则A.b中的水银面也上升ΔhB.b中的水银面也上升,但上升的高度小于ΔhC.气柱中气体压强的减少量等于高为Δh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D.气柱中气体压强的减少量等于高为2Δh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11.(31届预赛9)图中所示的气缸壁是绝热的.缸内隔板A是导热的,它固定在缸壁上.活塞B是绝热的,它与缸壁的接触是光滑的,但不漏气.B的上方为大气.A与B之间以及A与缸底之间都盛有n mol的同种理想气体.系统在开始时处于平衡状态,现通过电炉丝E对气体缓慢加热.在加热过程中,A、B之间的气体经历_________过程,A以下气体经历________过程;气体温度每上升1K,A、B之间的气体吸收的热量与A以下气体净吸收的热量之差等于_____________.已知普适气体常量为R.答案:等压、等容、nR解析:在加热过程中,AB之间的气体的压强始终等于大气压强与B活塞的重力产生的压强之和,故进行的是等压变化,由于隔板A是固定在气缸内的,所以,A以下的气体进行的是等容变化,当气体温度升高1K时,AB之间的气体吸收的热量为Q1=PΔV+ΔU,A以下的气体吸收的热量为Q2=ΔU,又根据克拉伯龙方程pΔV=nRΔT,所以Q1-Q2=pΔV=nR.12.(28届预赛6)在大气中,将一容积为0.50m3的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圆筒筒底朝上筒口朝下竖直插人水池中,然后放手,平衡时,筒内空气的体积为0.40m3.设大气的压强与10.0m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相同,则筒内外水面的高度差为.答案:2.5m13.(34届预赛13)横截面积为S和2S的两圆柱形容器按图示方式连接成一气缸,每隔圆筒中各置有一活塞,两活塞间的距离为l,用硬杆相连,形成“工”字形活塞,它把整个气缸分隔成三个气室,其中Ⅰ、Ⅲ室密闭摩尔数分别为ν和2ν的同种理想气体,两个气室内都有电加热器;Ⅱ室的缸壁上开有一个小孔,与大气相通;1mol该种气体内能为CT(C是气体摩尔热容量,T是气体的绝对温度).当三个气室中气体的温度均为T 1时,“工”字形活塞在气缸中恰好在图所示的位置处于平衡状态,这时Ⅰ室内空气柱长亦为l ,Ⅱ室内空气的摩尔数为32ν.已知大气压不变,气缸壁和活塞都是绝热的,不计活塞与气缸之间的摩擦.现通过电热器对Ⅰ、Ⅲ两室中的气体缓慢加热,直至Ⅰ室内气体的温度升为其初始状态温度的2倍,活塞左移距离d .已知理想气体常量为R ,求:(1)Ⅲ室内气体初态气柱的长度;(2)Ⅲ室内气体末态的温度;(3)此过程中ⅠⅢ室密闭气体吸收的总热量.解析:(1)设大气压强为p 0.初态:Ⅰ室内气体压强为p 1;Ⅲ室内气体压强为p 1′,气柱的长度为l ′.末态:Ⅰ室内气体压强为p 2;Ⅲ室内气体压强为p 2′.由初态到末态:活塞左移距离为d .对初态应用气体状态方程,对Ⅰ室气体有:p 1lS =νRT 1 ①对Ⅱ室内气体有:p 0(l 2×S +l 2×2S )=32ν0RT 1 ② 对Ⅲ室内气体有:p 1′l ′(2S )=(2ν)RT 1 ③ 由力学平衡条件有:p 1′(2S )=p 1S +p 0(2S -S ) ④ 由题给条件和①②③④式得:l ′=ν2ν1+ν0l =2νν+ν0l ⑤ (2)对末态应用气体状态方程,对Ⅰ室内气体有:p 2(l -d )S =νRT 2=νR ·2T 1 ⑥ 对Ⅲ室内气体有:p 2′(l ′+d )(2S )=(2ν)RT 2′ ⑦ 由力学平衡条件有:p 2′(2S )=p 2S +p 0(2S -S ) ⑧联立②⑤⑥⑦⑧和题给条件得:T 2′=2νl +(ν+ν0)d (l -d )(ν+ν0)⎝⎛⎭⎫1+ν02νl -d l T 1⑨ (3)大气对密闭气体系统做的功为W =p 0(2S -S )(-d )=-p 0Sd =-d lν0RT 1 ⑩ 已利用②式.系统密闭气体内能增加量为:ΔU =νC (T 2-T 1)+(2ν)C (T 2′-T 1)=νC (2T 2′-T 1) ⑪由⑨⑩式得:ΔU =2νl +(ν+ν0)d (l -d )(ν+ν0)⎝⎛⎭⎫2ν+l -d l ν0CT 1-νCT 1 ⑫ 系统吸收的热量为:Q =ΔU -W =2νl +(ν+ν0)d (l -d )(ν+ν0)⎝⎛⎭⎫2ν+l -d l ν0CT 1-νCT 1+d l ν0RT 1 ⑬ 参考评分:第(1)问9分,①②③④式各2分,⑤式1分.第(2)问4分,⑥⑦⑧⑨式各1分.第(3)问7分,⑩⑪式各2分,⑫式1分,⑬式2分.14.(33届预赛16)充有水的连通软管常常用来检验建筑物的水平度.但软管中气泡会使得该软管两边管口水面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为了说明这一现象的物理原理,考虑如图所示的连通水管(由三段内径相同的U 形管密接而成),其中封有一段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与空气接触的四段水管均在竖直方向;且两个有水的U 形管两边水面分别等高.此时被封闭的空气柱的长度为L a .已知大气压强P 0、水的密度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L 0≡P 0/(ρg).现由左管口添加体积为ΔV =xS 的水,S 为水管的横截面积,在稳定后:(1)求两个有水的U 形管两边水面的高度的变化和左管添水后封闭的空气柱的长度;(2)当x <<L 0、L a<<L 0时,求两个有水的U 形管两边水面的高度的变化(用x 表出)以及空气柱的长度.已知1+z ≈1+12z ,当z <<1. 解析:解法(一)(1)设在左管添加水之前左右两个U 形管两边水面的高度分贝为h 1和h 2,添加水之后左右两个U 形管两边水面的高度分别为h 1L 和h 1R 、h 2L 和h 2R .如图所示,设被封闭的空气的压强为p ,空气柱的长度为L b .水在常温常压下可视为不可被压缩的流体,故:2h 1+x =h 1L +h 1R ①2h 2=h 2L +h 2R ②由力学平衡条件有:p 0+ρgh 1L =p +ρgh 1R ③p 0+ρgh 2R =p +ρgh 2L ④由于连通管中间高度不变,有:h 1+h 2+L a =h 1R +h 2L +L b ⑤由玻意耳定律得:p 0L a =pL b ⑥联立①②③④⑤⑥式得p 满足的方程:L 0p 0p 2+⎝⎛⎭⎫L a -L 0-x 2p -p 0L a =0 解得:p =p 02L 0⎣⎡⎦⎤L 0-L a +x 2+⎝⎛⎭⎫L a -L 0-x 22+4L a L 0 ⑦ 将⑦式带入⑥式得:L b =12⎣⎡⎦⎤L a -L 0-x 2+⎝⎛⎭⎫L a -L 0-x 22+4L a L 0 ⑧ 由①②③④⑦式得:Δh 1L ≡h 1L -h 1=x -Δh 1R =x -L 02+14[L 0-L a +x 2+⎝⎛⎭⎫L a -L 0-x 22+4L a L 0] ⑨ =5x -2L a -2L 08+14⎝⎛⎭⎫L a -L 0-x 22+4L a L 0 Δh 1R ≡h 1R -h 1=L 0+x 2-p 2ρg=L 0+x 2-14⎣⎡⎦⎤L 0-L a +x 2+⎝⎛⎭⎫L a -L 0-x 22+4L a L 0 ⑩ =3x +2L a +2L 08-14⎝⎛⎭⎫L a -L 0-x 22+4L a L 0 Δh 2L ≡h 2L -h 2=L 02-p 2ρg=L 02-14⎣⎡⎦⎤L 0-L a +x 2+⎝⎛⎭⎫L a -L 0-x 22+4L a L 0 ⑪ =2L a +2L 0-x 8-14⎝⎛⎭⎫L a -L 0-x 22+4L a L 0 Δh 2R ≡h 2R -h 2=-Δh 2L =x -2L a -2L 08+14⎝⎛⎭⎫L a -L 0-x 22+4L a L 0 ⑫ (2)在x <<L 0和L a <<L 0的情形下,由⑧式得:L b ≈L a ⑬ ⑦式成为:p ≈p 0(1+x 2L 0) ⑭ 由⑨⑩⑪⑫⑬⑭式得:Δh 1L ≈34x ⑮Δh 1R ≈-Δh 2L =Δh 2R ≈14x ⑯ 参考评分:第(1)问14分,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式各1分,⑨⑩式各2分,⑪⑫式各1分;第(2)问6分,⑬⑭式各1分,⑮⑯式各2分.解法(二)(1)设U 形管1左侧末态水面比初态上升x 2+y ,右侧末态水面比初态上升x 2-y ,U 形管2左侧末态水面比初态下降y ,右侧末态水面比初态上升y .由玻意耳定律得: L a L 0=L b (L 0+2y ) ①由几何关系有: L a -x 2+2y =L b ② 将②式带入①式得: L a L 0=(L a -x 2+2y ) (L 0+2y ) ③ 解得: y =x 8-L 04-L a 4+14⎝⎛⎭⎫L 0+L a -x 22+2xL 0 ④ 此即U 形管2左侧末态比初态水面下降值,也是右侧末态比初态水面上升值(负根y =x 8-L 04-L a 4-14⎝⎛⎭⎫L 0+L a -x 22+2xL 0不符合题意,已舍去). U 形管1左侧末态比初态水面上升: x 2+y =5x -2L a -2L 08+14⎝⎛⎭⎫L a +L 0-x 22+2xL 0 ⑤ 右侧末态比初态水面上升: x 2-y =3x +2L a +2L 08-14⎝⎛⎭⎫L a +L 0-x 2 2+2xL 0 ⑥ 将④式带入②式得: L b =L a -x 2+2y =2L a -2L 0-x 4+12⎝⎛⎭⎫L a +L 0-x 22+2xL 0 ⑦ (2)在x <<L 0和L a <<L 0的情形下,④⑤⑥⑦式中的根号部分⎝⎛⎭⎫L a +L 0-x 22+2xL 0=L a 2+L 02+x 24+2L 0L a -xL 0-xL a +2xL 0 =L 01+L a 2L 02+x 24L 02+2L a L 0-xL a 2L 02+x L 0≈L 0⎣⎡⎦⎤1+12(L a 2L 02+x 24L 02+2L a L 0-xL a L 02+x L 0 =L 0+12⎣⎡⎦⎤L a 2L 0+x 24L 0+2L a -xL a L 0+x ⑧ ≈L 0+12(2L a +x ) =L a +L 0+x 2⑧式在推导过程中用到了1+z ≈1+12z ,当z <<1. 将⑧式带入④⑤⑥⑦式中分别得到:y ≈x 8-L 04-L a 4+14⎝⎛⎭⎫L 0+L a +x 2=x 4⑨x 2+y ≈x 2+x 4=3x 4 ⑩ x 2-y ≈x 2-x 4=x 4⑪ L b ≈L a 2-L 02-x 4+12⎝⎛⎭⎫L 0+L a +x 2=L a ⑫ 参考评分:第(1)问14分,①式4分,②③式各1分,④式3分,⑤式2分,⑥式1分.第(2)问6分,⑨⑩式各2分,⑪⑫式各1分.15.(32届预赛15)如图,导热性能良好的气缸A 和B 高度均为h(已除开活塞的厚度),横截面积不同,竖直浸没在温度为T 0的恒温槽内,它们的底部由一细管连通(细管容积可忽略).两气缸内各有一个活塞,质量分别为m A =2m 和m B =m ,活塞与气缸之间无摩擦,两活塞的下方为理想气体,上方为真空.当两活塞下方气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两活塞底面相对于气缸底的高度均为h /2.现保持恒温槽温度不变,在两活塞上面同时各缓慢加上同样大小的压力,让压力从零缓慢增加,直至其大小等于2m g (g 为重力加速度)为止,并一直保持两活塞上的压力不变;系统再次达到平衡后,缓慢升高恒温槽的温度,对气体加热,直至气缸B 中活塞底面恰好回到高度为h /2处.求:(1)两个活塞的横截面积之比S A ∶S B .(2)气缸内气体的最后的温度.(3)在加热气体的过程中,气体对活塞所做的总功.解析:(1)平衡时气缸A 、B 内气体的压强相等,故:m A g S A =m B g S B① 由①式和题给条件得: S A ∶S B =2∶1 ②(2)两活塞上各放一质量为2m 的质点前,气体的压强p 1和体积V 1分别为:p 1=2mg S A =mg S B③ V 1=32S B h ④ 两活塞上各放一质量为2m 的质点后,B 中活塞所受到的气体压力小于它和质点所受重力之和,B 中活塞将一直下降至气缸底部为之,B 中气体全部进入气缸A .假设此时气缸A中活塞并未上升到气缸顶部,气体的压强p 2=4mg S A =2mg S B⑤ 设平衡时气体体积为V 2,由于初态末态都是平衡态,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p 1V 1T 0=p 2V 2T 0⑥ 由③④⑤⑥式得: V 2=34S 0h =38S A h ⑦ 这时气体的体积小于气缸A 的体积,与活塞未上升到气缸顶部的假设一致.缓慢加热时,气体先等压膨胀,B 中活塞不动,A 中活塞上升;A 中活塞上升至顶部后,气体等容升压;压强升至3mg S B时,B 中活塞开始上升,气体等压膨胀. 设当温度升至T 时,该活塞恰好位于h 2处.此时气体的体积变为V 3=52S B h ⑧气体压强 p 3=3mg S B ⑨ 设此时气缸内气体的温度为T ,由状态方程有:p 2V 2T 0=p 3V 3T⑩ 由⑤⑦⑧⑨⑩式得: T =5T 0 ⑪(3)升高恒温槽的温度后,加热过程中,A 活塞上升量为h -38h =58h ⑫ 气体对活塞所做的总功为W =4mg ·58h +3mg ·h 2=4mgh ⑬ 参考评分:第(1)问3分,①式2分,②式1分;第(2)问13分,③④⑤⑥式各2分,⑦⑧⑨⑩⑪式各1分;第(3)问4分,⑫⑬式各2分.16.(31届预赛14)1mol 的理想气体经历一循环过程1-2-3-1,如p -T 图示所示,过程1-2是等压过程,过程3-1是通过p -T 图原点的直线上的一段,描述过程2-3的方程为c 1p 2+c 2p =T ,式中c 1和c 2都是待定的常量,p 和T 分别是气体的压强和绝对温度.已知,气体在状态1的压强、绝对温度分别为P 1和T 1,气体在状态2的绝对温度以及在状态3的压强和绝对温度分别为T 2以及p 3和T 3.气体常量R 也是已知的.(1)求常量c 1和c 2的值;(2)将过程1-2 -3 -1在p -v 图示上表示出来;(3)求该气体在一次循环过程中对外做的总功.解析:(1)设气体在状态i (i =1、2、3)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 i 、V i 和T i ,由题设条件有:c 1p 22+c 2p 2=T 2 ①c 1p 32+c 2p 3=T 3 ②由此解得:c 1=T 2p 3-T 3p 2p 22p 3-p 32p 2=T 2p 3-T 3p 1p 12p 3-p 32p 1③ c 2=T 2p 32-T 3p 22p 2p 32-p 22p 3=T 2p 32-T 3p 12p 1p 32-p 12p 3④ (2)利用气体状态方程pV =RT 以及V 1=R T 1p 1、V 2=R T 2p 2、V 3=R T 3p 3⑤ 可将过程2—3的方程写为p V 2-V 3p 2-p 3=V +V 2p 3-V 3p 2p 2-p 3⑥ 可见,在p -V 图上过程2-3是以(p 2,V 2)和(p 3,V 3)为状态端点的直线,过程3-1是通过原点直线上的一段,因而描述其过程的方程为:p T=c 3 ⑦ 式中c 3是一常量,利用气体状态方程pV =RT ,可将过程3-1的方程改写为:V =R c 3=V 3=V 1 ⑧ 这是以(p 3,V 1)和(p 1,V 1)为状态端点的等容降压过程.综上所述,过程1-2-3-1在p -V 图上是一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3)气体在一次循环过程中对外做的总功为:W =-12(p 3-p 1)(V 2-V 1) ⑨利用气体状态方程pV =RT 和⑤式,上式即:W =-12R (T 2-T 1)⎝⎛⎭⎫p 3p 1-1 ⑩ 参考评分:第(1)问8分,①②③④式各2分;第(2)问10分,⑤⑥式各2分,过程1-2-3-1在p -V 上的图示正确得6分;第(3)问2分,⑩式2分.17.(30届预赛14)如图所示,1摩尔理想气体,由压强与体积关系的p-V 图中的状态A 出发,经过一缓慢的直线过程到达状态B ,已知状态B 的压强与状态A 的压强之比为12,若要使整个过程的最终结果是气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则状态B 与状态A 的体积之比应满足什么条件?已知此理想气体每摩尔的内能为32RT ,R 为普适气体常量,T 为热力学温度.解析:令ΔU 表示系统内能的增量,Q 和W 分别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和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ΔU =Q +W ①令T 1和T 2分别表示状态A 和状态B 的温度,有:ΔU =32R (T 2-T 1) ② 令p 1、p 2和V 1、V 2分别表示状态A 、B 的压强和体积,由②式和状态方程可得:ΔU =32(p 2V 2-p 1V 1) ③ 由状态图可知,做功等于图线下所围面积,即:W =-12(p 1+p 2)(V 2-V 1) ④ 要系统吸热,即Q >0,由以上格式可得:32(p 2V 2-p 1V 1)+12(p 1+p 2)(V 2-V 1)>0 ⑤ 按题意,p 2p 1=12,带入上式,可得:V 2V 1>32⑥ 参考评分:①②③式各3分,④式4分,⑤式3分,⑥式2分.18.(29届预赛14)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当温度升高时,一部分双原子分子会分解成两个单原子分子,温度越高,被分解的双原子分子的比例越大,于是整个气体可视为由单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与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的混合气体.这种混合气体的每一种成分气体都可视作理想气体.在体积V =0.045m 3的坚固的容器中,盛有一定质量的碘蒸气,现于不同温度下测得容器中蒸气的压强如下:试求温度分别为1073K 和1473K 时该碘蒸气中单原子分子碘蒸气的质量与碘的总质量之比值.已知碘蒸气的总质量与一个摩尔的双原子碘分子的质量相同,普适气体常量R =8.31J·mol -1·K -1解析:以m 表示碘蒸气的总之,m 1表示蒸气的温度为T 时单原子分子的碘蒸气的质量,μ1、μ2分别表示单原子分子碘蒸气和双原子分子碘蒸气的摩尔质量,p 1、p 2分别表示容器中单原子分子碘蒸气和双原子分子碘蒸气的分压强,则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有: p 1V =m 1μ1RT ① p 2V =m -m 1μ2RT ② 其中,R 为理想气体常量.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容器中碘蒸气的总压强p 满足:p =p 1+p 2 ③设α=m 1m 为单原子分子碘蒸气的质量与碘蒸气的总质量的比值,注意到μ1=12μ2 ④ 由以上各式解得:α=μ2V mR ·p T-1 ⑤ 带入有关数据可得,当温度为1073K 时,α=0.06 ⑥ 当温度为1473K 时,α=0051 ⑦ 参考评分:①②③⑤式各4分,⑥⑦式各2分.19.(26届预赛15)图中M 1和M 2是绝热气缸中的两个活塞,用轻质刚性细杆连结,活塞与气缸壁的接触是光滑的、不漏气的,M 1是导热的,M 2是绝热的,且M 2的横截面积是M 1的2倍.M 1把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为L 1部分,M 1和M 2把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的L 2部分,M 2的右侧为大气,大气的压强p 0是恒定的.K 是加热L 2中气体用的电热丝.初始时,两个活塞和气体都处在平衡状态,分别以V 10和V 20表示L 1和L 2中气体的体积.现通过K 对气体缓慢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让气体重新达到平衡太,这时,活塞未被气缸壁挡住.加热后与加热前比,L 1和L 2中气体的压强是增大了、减小还是未变?要求进行定量论证.解析:解法(一)用n 1和n 2分别表示L 1和L 2中气体的摩尔数,p 1、p 2和V 1、V 2分别表示L 1和L 2中气体处在平衡状态时的压强和体积,T 表示气体的温度(因为M 1是导热的,两部分气体的温度相等),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p 1V 1=n 1RT ① p 2V 2=n 2RT ② 式中R 为普适气体常量.若以两个活塞和轻杆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处在平衡状态时有:p 1S 1-p 2S 1+p 2S 2-p 0S 2=0 ③ 已知S 2=2S 1 ④ 有③④式得:p 1+p 2=2p 0 ⑤由①②⑤三式得:p 1=2n 1n 2p 0V 2V 1+n 1n 2V 2 ⑥ 若⑥式中的V 1、V 2是加热后L 1和L 2中气体的体积,则p 1就是加热后L 1中气体的压强.加热前L 1中气体的压强则为p 10=2n 1n 2p 0V 20V 10+n 1n 2V 2 ⑦ 设加热后L 1中气体体积的增加量为ΔV 1,L 2中气体体积的增加量为ΔV 2,因连接两活塞的杆是刚性的,活塞M 2的横截面积是M 1的2倍,故有:ΔV 1=ΔV 2=ΔV ⑧ 加热后L 1和L 2中气体的体积都是增大的,即ΔV >0.(若ΔV <0,即加热后活塞是向左移动的,则大气将对封闭在气缸中的气体做功,电热丝又对气体加热,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将上升,而体积是减小的,故L 1和L 2中气体的压强p 1和p 2都将增大,这违反力学平衡条件⑤式)于是有V 1=V 10+ΔV ⑨ V 2=V 20+ΔV ⑩由⑥⑦⑨⑩四式得:p 1-p 10=2n 1n 2p 0(V 10-V 20)ΔV ⎣⎡⎦⎤V 10+ΔV +n 1n 2(V 20+ΔV )⎝⎛⎭⎫V 10+n 1n 2V 20 ⑪ 由⑪式可知:若加热前V 10=V 20,则p 1=p 10,即加热后p 1不变,由⑤式知p 2亦不变;若加热前V 10<V 20,则p 1<p 10,即加热后p 1必减小,由⑤式知p 2必增大;若加热前V 10>V 20,则p 1>p 10,即加热后p 1必增大,由⑤式知p 2必减小.参考评分:得到⑤式3分,得到⑧式3分,得到⑪式8分,最后结论6分. 解法(二)设加热前L 1和L 2中气体的压强和体积分别为p 10、p 20和V 10、V 20,以p 1、p 2和V 1、V 2分别表示加热后L 1和L 2中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由于M 1是导热的,加热前L 1和L 2中气体的温度是相等的,设为T 0,加热后L 1和L 2中气体的温度也相等,设为T .因为加热前、后两个活塞和轻杆构成的系统都处在力学平衡状态,注意到S 2=2S 1,力学平衡条件分别为:p 10+p 20=2p 0 ① p 1+p 2=2p 0 ② 由①②两式得:p 1-p 10=-(p 2-p 20) ③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L 1中的气体有:p 1V 1p 10V 10=T T 0④ 对L 2中气体有:p 2V 2p 20V 20=T T 0⑤ 由④⑤两式得:p 1V 1p 10V 10=p 2V 2p 20V 20⑥ ⑥式可改写成:⎝⎛⎭⎫1+p 1-p 10p 10⎝⎛⎭⎫1+V 1-V 10V 10=⎝⎛⎭⎫1+p 2-p 20p 20⎝⎛⎭⎫1+V 2-V 20V 20 ⑦ 因连接两活塞的杆是刚性的,活塞M 2的横截面积是M 1的2倍,故有:V 1-V 10=V 2-V 20 ⑧把③⑧式带入⑦式得:⎝⎛⎭⎫1+p 1-p 10p 10⎝⎛⎭⎫1+V 1-V 10V 10=⎝⎛⎭⎫1-p 1-p 10p 20⎝⎛⎭⎫1+V 1-V 10V 20 ⑨ 若V 10=V 20,则由⑨式得p 1=p 10,若加热前L 1中气体的体积等于L 2中气体的体积,则加热后L 1中气体的压强不变,由②式可知加热后L 2中气体的压强亦不变;若V 10<V 20,则由⑨式得p 1<p 10,若加热前L 1中气体的体积小于L 2中气体的体积,则加热后L 1中气体的压强必减小,由②式可知加热后L 2中气体的压强必增大;若V 10>V 20,则由⑨式得p 1>p 10,若加热前L 1中气体的体积大于L 2中气体的体积,则加热后L 1中气体的压强必增大,由②式可知加热后L 2中气体的压强必减小;参考评分:得到①式和②式或得到③式得3分,得到⑧式得3分,得到⑨式得8分,最后结论得6分.。
高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专题--热学部分
(D) 如果不给定气体所经历的是什么过程,则气体在过程中 对外净作功和从外界净吸热的正负皆无法判断
[D]
8.理想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大于定容摩尔热容,是因为在等压 过程中( )
A、膨胀系数不同;
B、膨胀时气体对外作功;
C、分子间吸引力大;
卡诺循环曲线包围的面积 就是工质在这个循环中对 外所作的净功。
33.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判别下列两种说法是否正确? 1)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热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2)热量能够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但不能从 低温物体传给高物体。
(1) 不正确,热可以全部转化为功,只是会引 起其他变化。例如:等温膨胀时吸收了热量并全部 用于对外做功,不过体积发生了变化。
D、分子本身膨胀。
[B]
9.对于室温下的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的情况 下,系统对外界作的功与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之比等于
(A)1/3 (B)1/4 (C)2/5 (D)2/7
[D]
10.理想气体的压强仅与下列哪项有关( )
A、气体的分子数密度;
B、气体的温度;
C、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
D、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与温度的乘积。
。 25.
一杯热水置于空气中,它总是要冷却到与周围环
境相同,这一过程中,水的熵减少了,这与熵增加原理
矛盾吗?
因为熵增加原理是针对孤立系统的!!!
26. 气缸内有单原子理想气体,若绝热压缩使体积减 半,问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变为原来的几倍?若为双原 子分子?
分子平均速率的表达式: 所以温度变化时平均速度的变化: 绝热过程方程:
V(×10-3m3)
解:(1)过程ab与bc为吸热过程 吸热总和为 Q1 = CV ( Tb – Ta )+ CP ( Tc – Tb )
物理竞赛1-35届真题分类12(热学2)
真题分类----热学2(26届决赛)四、(10分)热机和热泵利用物质热力学循环实现相反功能:前者从高温处吸热,将部分热量转化为功对外输出,其余向低温处放出;后者依靠外界输入功,从低温处吸热,连同外界做功转化成的热量一起排向高温处,按热力学第二定律,无论热机还是热泵,若工作物质循环过程中只与温度为12,T T 的两个热源接触,则吸收的热量12,Q Q 满足不等式12120Q Q T T +≤,其中热量可正可负,分别表示从热源吸热与向热源放热。
原供暖设备原本以温度T 0的锅炉释放的热量向房间直接供暖,使室内温度保持恒温T 1,高于户外温度T 2。
为提高能源利用率,拟在利用原有能源的基础上采用上述机器改进供暖方案,与直接供暖相比,能耗下降的理论极限可达到多少?参考答案:为表述方便,以下热量均用绝对值表示。
可以采用热机热泵联合供暖方案:利用热机从锅炉吸收热量,转化为功;此功驱动热泵,从户外吸热,向室外放热。
热机的高温热源锅炉,低温热源可选室内或户外环境。
以室外为例,设热机从锅炉吸热0Q ,向室外放热10Q ,则有010000Q Q T T -≤ (1) 热泵的高、低温热源分别为室内、户外环境。
设热泵从户外吸热2,Q 向室外放热12,Q 则有122120Q Q T T -+≤ (2) 通过热机、热泵联合工作,室内获得的总能量为11012Q Q Q =+ (3) 将(1)、(2)两式相加,得0210210Q Q Q T T T +-≤ (4) 若热机以户外环境为低温热源,同理可得上式。
由能量守恒定律给出102Q Q Q =+ (5)直接供暖时,给室内供热1,Q 锅炉所释放的热量为/01Q Q = (6) 联立(4)(5)两式,可得热机热泵供暖锅炉释放的热量为01201102()()T T T Q Q T T T -≥-(7)能耗下降率为/00201/0102()()Q Q T T T Q T T T --≤- (8) 理论极限为上式取等号。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集锦 热学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集锦(热学)第21届预赛2020.9.5一、(15分)填空e .在标准状态下,1cm 3气体中的分子数约为____________。
(阿伏加德罗常量 N A =6.02×1023 mol -1)第21届复赛一、(20分)薄膜材料气密性能的优劣常用其透气系数来加以评判.对于均匀薄膜材料,在一定温度下,某种气体通过薄膜渗透过的气体分子数dPStkN ∆=,其中t 为渗透持续时间,S 为薄膜的面积,d 为薄膜的厚度,P ∆为薄膜两侧气体的压强差.k 称为该薄膜材料在该温度下对该气体的透气系数.透气系数愈小,材料的气密性能愈好.图为测定薄膜材料对空气的透气系数的一种实验装置示意图.EFGI 为渗透室,U 形管左管上端与渗透室相通,右管上端封闭;U 形管内横截面积A =0.150cm 2.实验中,首先测得薄膜的厚度d =0.66mm ,再将薄膜固定于图中C C '处,从而把渗透室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部分的容积30cm 00.25=V ,下面部分连同U 形管左管水面以上部分的总容积为V 1,薄膜能够透气的面积S =1.00cm 2.打开开关K 1、K 2与大气相通,大气的压强P 1=1.00atm ,此时U 形管右管中气柱长度cm 00.20=H ,31cm 00.5=V .关闭K 1、K 2后,打开开关K 3,对渗透室上部分迅速充气至气体压强atm 00.20=P ,关闭K 3并开始计时.两小时后, U 形管左管中的水面高度下降了cm 00.2=∆H .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温度为C 0ο.求该薄膜材料在C 0ο时对空气的透气系数.(本实验中由于薄膜两侧的压强差在实验过程中不能保持恒定,在压强差变化不太大的情况下,可用计时开始时的压强差和计时结束时的压强差的平均值P ∆来代替公式中的P ∆.普适气体常量R = 8.31Jmol -1K -1,1.00atm = 1.013×105Pa ).第20届预赛三、(20分)在野外施工中,需要使质量 m =4.20 kg 的铝合金构件升温。
物理竞赛热学专题精编大全(带答案详解)
物理竞赛热学专题精编大全(带答案详解)一、多选题1.如图所示为一种简易温度计构造示意图,左右两根内径粗细均匀的竖直玻玻璃管下端通过软管相连接,在管中灌入某种液体后环境的温度。
重复上述操作,便可在左管上方标注出不同的温度刻,将左管上端通过橡皮塞插入小烧瓶中。
调节右管的高度,使左右两管的液面相平,在左管液面位置标上相应的温度刻度。
多次改变烧瓶所在度,为了增大这个温度计在相同温度变化时液面变化的髙度,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A .增大液体的密度B.增大烧瓶的体积C.减小左管的内径 D .减小右管的内径【答案】BC2.如图所示为两端封闭的U 形玻璃管,竖直放置,管内左、右两段封闭空气柱A、B 被一段水银柱隔开,设原来温度分别为T A和T B,当温度分别升高△ T A和△ T B时,关于水银柱高度差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T A=T B,且△ T A=△ T B时,h一定不变B.当T A=T B,且△ T A=△ T B时,h一定增大C.当T A<T B,且△ T A<△ T B时,h一定增大D.当T A>T B,且△ T A=△ T B时,h 一定增大【答案】BD【解析】【详解】AB. 由于左边的水银比右边的高?,所以右边的气体的压强比左边气体的压强大,即???> ???,设在变化的前后???两? 部分气体的体积都不发生变化,即???做?的都是等容变化,则?? ???? ??????根据????= ??????可??知,气体的压强的变化为 ????= ??????,??当????= ???,且????= ?? ??时,由于???>??????C. 当????< ???,且 ????< ????时,由于 ???> ???,根据 ????= ??????可??知不能判断 ?? ??和?? ??变化的大小,所以不能判断 ?的变化情况,故选项 C 错误;??????D. 当???? > ??,且?????= ?????时,由于 ???> ???,根据????=??????可??知 ????> ????,?一定增大, 故选项 D 正确;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温度升高,物体内每个分子的热运动速率都增大B .气体压强越大,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C .在绝热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必然增加D .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答案】 CDA .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但是个别分子运动速率可能减小, 故 A 错误; B.温度是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化的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中学生高中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分类汇编热 学第16届预赛题如图预16-3所示,两个截面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右边容器高为H ,上端封闭,左边容器上端是一个可以在容器内无摩擦滑动的活塞。
两容器由装有阀门的极细管道相连通,容器、活塞和细管都是绝热的。
开始时,阀门关闭,左边容器中装有热力学温度为0T 的单原子理想气体,平衡时活塞到容器底的距离为H ,右边容器内为真空。
现将阀门缓慢打开,活塞便缓慢下降,直至系统达到平衡。
求此时左边容器中活塞的高度和缸内气体的温度。
提示:一摩尔单原子理想气体的内能为32RT ,其中R 为摩尔气体常量,T 为气体的热力学温度。
参考解答设容器的截面积为A ,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为ν摩尔,阀门打开前,气体的压强为0p 。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00p AH RT ν= (1) 打开阀门后,气体通过细管进入右边容器,活塞缓慢向下移动,气体作用于活塞的压强仍为0p 。
活塞对气体的压强也是0p 。
设达到平衡时活塞的高度为x ,气体的温度为T ,则有0()p H x A RT ν+= (2)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活塞对气体所做的功等于气体内能的增量,即003()()2p H x A R T T ν-=- (3) 由(1)、(2)、(3)式解得25x H = (4) 075T T = (5)第17届预赛题(20分)绝热容器A 经一阀门与另一容积比A 的容积大得很多的绝热容器B 相连。
开始时阀门关闭,两容器中盛有同种理想气体,温度均为30℃,B 中气体的压强为A 中的2倍。
现将阀门缓慢打开,直至压强相等时关闭。
问此时容器A 中气体的温度为多少?假设在打开到关闭阀门的过程中处在A 中的气体与处在B 中的气体之间无热交换.已知每摩尔该气体的内能为52U RT =,式中R 为普适气体恒量,T 是热力学温度. 参考解答设气体的摩尔质量为μ,容器A 的体积为V ,阀门打开前,其中气体的质量为M 。
压强为p ,温度为T 。
由MpV RT μ=得pVM RTμ=(1)因为容器B 很大,所以在题中所述的过程中,容器B 中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皆可视为不变。
根据题意,打开阀门又关闭后,A 中气体的压强变为2p ,若其温度为T ',质量为M ',则有2pVM RT μ'='(2) 进入容器A 中的气体的质量为 21pV M M M R T T μ⎛⎫'∆=-=-⎪'⎝⎭(3) 设这些气体处在容器B 中时所占的体积为V ∆,则 2MV RT pμ∆∆=(4) 因为B 中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皆可视为不变,为把这些气体压入容器A ,容器B 中其他气体对这些气体做的功为2W p V =∆ (5) 由(3)、(4)、(5)式得21T W pV T ⎛⎫=- ⎪'⎝⎭(6) 容器A 中气体内能的变化为 2.5()M U R T T μ''∆=⨯- (7)因为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W U =∆ (8) 由(2)、(6)、(7)和(8)式得212 2.51T T T T ⎛⎫⎛⎫-=⨯- ⎪ ⎪''⎝⎭⎝⎭(9) 结果为 353.5K T '= 第18届预赛( 24分)物理小组的同学在寒冷的冬天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他们把一个实心的大铝球加热到某温度t ,然后把它放在结冰的湖面上(冰层足够厚),铝球便逐渐陷入冰内.当铝球不再下陷时,测出球的最低点陷入冰中的深度h .将铝球加热到不同的温度,重复上述实验8次,最终得到如下数据:实验顺序数 1 2 3 4 5 6 7 8 热铝球的温度 t /℃ 55 70 85 92 104 110 120 140 陷入深度 h /cm 9.012.914.816.017.018.017.016.8已知铝的密度约为水的密度的3倍,设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及湖面冰的温度均为 0℃.已知此情况下,冰的熔解热53.3410J/kg λ=⨯. 1.试采用以上某些数据估算铝的比热c .2.对未被你采用的实验数据,试说明不采用的原因,并作出解释.参考解答铝球放热,使冰熔化.设当铝球的温度为0t 时,能熔化冰的最大体积恰与半个铝球的体积相等,即铝球的最低点下陷的深度h 与球的半径R 相等.当热铝球的温度0t t >时,铝球最低点下陷的深度h R >,熔化的冰的体积等于一个圆柱体的体积与半个铝球的体积之和,如图预解18-6-1所示.设铝的密度为Al ρ,比热为c ,冰的密度为ρ,熔解热为λ,则铝球的温度从t ℃降到0℃的过程中,放出的热量31Al 43Q R ct πρ= (1) 熔化的冰吸收的热量23214()23Q R h R R ρππλ⎡⎤=-+⨯⎢⎥⎣⎦(2)假设不计铝球使冰熔化过程中向外界散失的热量,则有12Q Q = (3) 解得413Rch t R λ=+ (4) 即h 与t 成线形关系.此式只对0t t >时成立。
将表中数据画在h t 图中,得第1,2,…,8次实验对应的点A 、B 、…、H 。
数据点B 、C 、D 、E 、F 五点可拟合成一直线,如图预解18-6-2所示。
此直线应与(4)式一致.这样,在此直线上任取两点的数据,代人(4)式,再解联立方程,即可求出比热c 的值.例如,在直线上取相距较远的横坐标为8和100的两点1X 和2X ,它们的坐标由图预解18-6-2可读得为 1(8.0,5.0)X 2(100,16.7)X 将此数据及λ的值代入(4)式,消去R ,得28.610J/kg C c =⨯⋅︒ (5)2. 在本题作的图预解18-6-2中,第1,7,8次实验的数据对应的点偏离直线较远,未被采用.这三个实验数据在h t 图上的点即A 、G 、H .A 点为什么偏离直线较远?因为当h R ≈时,从(4)式得对应的温度065t ≈℃,(4)式在0t t >的条件才成立。
但第一次实验时铝球的温度155t =℃<0t ,熔解的冰的体积小于半个球的体积,故(4)式不成立.G 、H 为什么偏离直线较远?因为铝球的温度过高(120℃、140℃),使得一部分冰升华成蒸气,且因铝球与环境的温度相差较大而损失的热量较多,(2)、(3)式不成立,因而(4)式不成立.评分标准:本题24分,第1问17分;第二问7分。
第一问中,(1)、(2)式各3分;(4)式4分。
正确画出图线4分;解出(5)式再得3分。
第二问中,说明A 、G 、H 点不采用的原因给1分;对A 和G 、H 偏离直线的原因解释正确,各得3分。
第19届预赛(20分)如图预19-4所示,三个绝热的、容积相同的球状容器A 、B 、C ,用带有阀门K 1、K 2的绝热细管连通,相邻两球球心的高度差 1.00m h =.初始时,阀门是关闭的,A 中装有1mol 的氦(He ),B 中装有1mol 的氪(Kr ),C 中装有lmol 的氙(Xe ),三者的温度和压强都相同.气体均可视为理想气体.现打开阀门K 1、K 2,三种气体相互混合,最终每一种气体在整个容器中均匀分布,三个容器中气体的温度相同.求气体温度的改变量.已知三种气体的摩尔质量分别为31He 4.00310kg mol μ--=⨯⋅ 31Kr 83.810kg mol μ--=⨯⋅31Xe 131.310kg mol μ--=⨯⋅在体积不变时,这三种气体任何一种每摩尔温度升高1K ,所吸收的热量均为 3/2R ,R 为普适气体常量. 参考解答根据题设的条件,可知:开始时A 中氦气的质量3He 4.00310kg m -=⨯,B 中氪气的质量3Kr 83.810kg m -=⨯,C 中氙气的质量3Xe 131.310kg m -=⨯。
三种气体均匀混合后,A 中的He 有1mol 3降入B 中,有1mol 3降入C 中。
He 的重力势能增量为He He He He 11()(2)33E m g h m g h m gh ∆=-+-=- ① B 中的Kr 有1mol 3升入A 中,有1mol 3降入C 中。
Kr 的重力势能增量为Kr Kr Kr 11()033E m gh m g h ∆=+-= ② C 中的Xe 有1mol 3升入A 中,有1mol 3升入B 中。
Xe 的重力势能增量为Xe Xe Xe Xe 11233E m gh m g h m gh ∆=+= ③ 混合后,三种气体的重力势能共增加P He Kr Xe Xe He ()E E E E m m gh ∆=∆+∆+∆=- ④因球与外界绝热,也没有外力对气体做功,故重力势能的增加必然引起内能的减少。
在体积不变时,气体不做功。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此时传给气体的热量应等于气体内能的增量,但因理想气体的内能只由温度决定,与体积无关,故只要温度改变量相同,则体积不变条件下内能的增量也就是任何过程中理想气体内能的增量。
根据题给的已知条件,注意到本题中所考察的理想气体共有3摩尔,故有P 332E R T ∆=-⨯∆ ⑤ 上式中右方为气体内能减少量,T ∆表示气体温度的增量,由④、⑤两式得 Xe He 2()9m m ghT R-∆=-⑥将已知数据代入,注意到118.31J K mol R =⋅⋅--,可得23.310K T ∆=-⨯- ⑦ 即混合后气体温度降低23.310K ⨯-(如果学生没记住R 的数值,R 的值可用标准状态的压强520 1.01310N m p =⨯⋅-,温度0273.13K T =和1mol 理想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230 2.2410m V =⨯-求得,即00p V R T =) 评分标准:本题共20分。
说明经扩散使三种气体均匀混合,并导致气体重力势能改变求得④式,得8分。
说明能量转换过程,由重力势能增加而内能减少,列出⑤式,得8分。
得出正确结果,算出⑦式,得4分。
第20届预赛(20分)在野外施工中,需要使质量 m =4.20 kg 的铝合金构件升温。
除了保温瓶中尚存有温度 t = 90.0℃的1.200 kg 的热水外,无其他热源.试提出一个操作方案,能利用这些热水使构件从温度 t 0=10℃升温到 66.0℃以上(含66.0℃),并通过计算验证你的方案.已知铝合金的比热容 c =0.880×l03J ·(Kg ·℃)-1,水的比热容c 0 =4.20×103J ·(Kg ·℃)-1,不计向周围环境散失的热量。
参考解答1. 操作方案:将保温瓶中90.0t =℃的热水分若干次倒出来。
第一次先倒出一部分,与温度为010.0t =℃的构件充分接触,并达到热平衡,构件温度已升高到1t ,将这部分温度为1t 的水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