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1 兼爱课件2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兼爱》课件
3·一词多义
以 以不相爱生(因 为) 以兼相爱、交相利
之法易之(用) 入以见于君,出以践
于朝(连词,表并列)
恶 恶人者,人亦从
而恶之(厌恶) 昔者晋文公好士
之恶衣(坏的,不好 的)
独 今诸侯独知爱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之 是以仁者非之(代词\' 国(惟独,只)
它”)
独乐乐,与人乐乐,
此何难之有焉(助词, 孰乐(独自)
思考
• 要改变社会,包括调解社会矛盾和由 乱变治等墨子“以兼相爱、交相利之 法易之”,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墨子因不明了社会治乱的根源,从而提出不分 “王公大人” 与“万民” 的阶级差别,都要 “兼爱” “同利” 的主张。但由于时代的限制, 他没有意识到人民的力量。所以此种主张只是 一种善良的幻想。
合作探究
当代人要继承墨子兼爱的思想,不让爱被仇恨玷污,让真 爱变得更纯洁。要舍得付出爱,只有付出才能收获,也许你 的爱微不足道,但也可以使人在黑暗中看到一丝光亮。
2.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 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译文:全天下的人都相爱,力量大的就不会控制力 量小的,人多的就不会抢夺人少的,富有的就不会欺 侮贫穷的,社会地位高的就不会轻视社会地位低的, 不诚实的就不会欺骗敦厚的。
积累文言知识
2·古今异义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古义:用来……的,拿 来……的;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 士闻鼓音,破碎乱行(古义:破,人群分散, 行列混乱;碎,通\'萃\',聚集;今义:破 成碎块。) 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古义:从,跟从, 跟随。而,连词\'来\';今义:连词,上文 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 等。)
高中语文 《兼爱》 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丧一年;你兄弟的妻子死了,你可以根本不用理她。
墨家与儒家还有许多方面不同,大家可以去查找这方面
的资料。
精选课件
写作特点
• 1、平实质朴少文采。但其中流露出的伟大 的智慧和崇高的救世精神,却是异常震撼 人心的。 2、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条理井然。 3、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如最后一 段。
精选课件
•
精选课件
拓展延伸
• 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有何不同?
• 从历史进程看,儒学早于墨学。墨子曾学 习于儒门,接受过孔子思想的训练,后来
深感儒家厚葬浪费财物而贫民,服丧时间
太久伤害身体而妨碍工作,于是反叛儒家
自立门户,墨子的许多学生也是如此。如
曾一度受业于孔子的大弟子之一子夏,后
来师从墨子,并成为墨家学派的著名人物。
精选课件
• 2·古今异义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古义:用来……的,拿 来……的;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 士闻鼓音,破碎乱行(古义:破,人群分散, 行列混乱;碎,通\'萃\',聚集;今义:破成碎 块。) 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古义:从,跟从, 跟随。而,连词\'来\';今义:连词,上文是原 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到了汉代,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 确立,墨家学派渐趋式微。但体现墨 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得以保存 下来,并一直精选流课件传至今。
墨子的学说思想
•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 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
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 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
五、学法指导
过程
目标
背读————————积累知识,增强语感
精读————————理解课文,顺畅朗读 初读————————掌握精选词课件语,学会朗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第1课《兼爱》优质课件(36张)
4.《兼爱》有何写作特色?
(1)平实质朴少文采。但其中流露出的伟大的智 慧和崇高的救世精神,却是异常震撼人心的。 (2)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条理井然。 (3)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如最后一段。
附录:墨子逸事
战国初,楚惠王为重新恢复楚国的霸权,准备攻打宋 国。他重用了当时最有本领的工匠——公输般,为他设计 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攻城工具——云梯。
节葬: 反对厚葬,活着的人还有不温饱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在
死人身上花费那么多呢?反对为了死人而折磨活人。(儒家特 别鄙视这个主张,认为墨家鄙视祖先,是野蛮人) 节用: 反对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繁文缛节,反对增加百姓不必
要的负担。认为越是贤能的人,越是王公大人,越应当节俭。 (儒家认为物质的使用与尊贵是成正比例的。) 非命: 认为没有什么天命,命运是由我们自己掌握的。宿命论
二、文题解读
看问题,什么叫做“兼相爱,交相利”? 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互相使对方得利。
三、初读课文,文言积累
1.通假字
既以非之(“以”通“已”) 天下之难物于故也(“于”通“迂”)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辩”通“辨”)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要”通“腰”) 教驯其臣(“驯”通“训”) 破碎乱行(“碎”通“萃”) 贵必敖贱(“敖”通“傲”)
四、疑读课文,拓展延伸
1.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有何不同?
从历史进程看,儒学早于墨学。墨子曾 学习于儒门,接受过孔子思想的训练,后来 深感儒家厚葬浪费财物而贫民,服丧时间太 久伤害身体而妨碍工作,于是反叛儒家自立 门户,墨子的许多学生也是如此。如曾一度 受业于孔子的大弟子之一子夏,后来师从墨 子,并成为墨家学派的著名人物。
兼爱
墨子
一、知识积累
作者简介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一、兼爱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十页,共28页。
[课文·译注]
第十一页,共28页。
第十二页,共28页。
第十三页,共28页。
第十四页,共28页。
第十五页,共28页。
第十六页,共28页。
第十七页,共28页。
第十八页,共28页。
第十九页,共28页。
第二十页,共28页。
第二十一页,共28页。
第二十二页,共28页。
第九页,共28页。
2.形容词使动用法 必兴.天下之利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是以仁者,非.之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此则天下之害也 (二)被动句 入以见于君 (三)宾语前置句 1.何以易之 2.此何难之有
兴: 使……兴 非: 认为……不对
(“也”表示判断) (“于”表被动) (“何”作宾语,前置) (“何难”作宾语,前置)
第二十四页,共28页。
3.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 为事者也。 [评析] 仁人拿来作为自己的事业的,一定是兴天下的 利,除掉天下的害,用这个原则做事。 墨子指出了为政者治理社会的原则:兴利除害。如果 施政者不以此为出发点,与民争利,那么,上行下效,国 家就会混乱无序,也就不会出现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第一页,共28页。
一、兼 爱
“兼爱”是墨子的基本思想,所谓“兼爱”就是跳 出自爱的狭小圈子,一律平等、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 爱。墨子寻求世乱的根源,将它归结为一种自私的爱, 即自爱而不相爱。因而墨子对症下药,指出消除这些混 乱的灵丹妙药就是“兼相爱、交相利”,即“视人之国 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如果这样就能出现墨子所向往的“天下之人皆相爱,强 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的太平世界。
利: 使……获利
[课文·译注]
第十一页,共28页。
第十二页,共28页。
第十三页,共28页。
第十四页,共28页。
第十五页,共28页。
第十六页,共28页。
第十七页,共28页。
第十八页,共28页。
第十九页,共28页。
第二十页,共28页。
第二十一页,共28页。
第二十二页,共28页。
第九页,共28页。
2.形容词使动用法 必兴.天下之利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是以仁者,非.之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此则天下之害也 (二)被动句 入以见于君 (三)宾语前置句 1.何以易之 2.此何难之有
兴: 使……兴 非: 认为……不对
(“也”表示判断) (“于”表被动) (“何”作宾语,前置) (“何难”作宾语,前置)
第二十四页,共28页。
3.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 为事者也。 [评析] 仁人拿来作为自己的事业的,一定是兴天下的 利,除掉天下的害,用这个原则做事。 墨子指出了为政者治理社会的原则:兴利除害。如果 施政者不以此为出发点,与民争利,那么,上行下效,国 家就会混乱无序,也就不会出现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第一页,共28页。
一、兼 爱
“兼爱”是墨子的基本思想,所谓“兼爱”就是跳 出自爱的狭小圈子,一律平等、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 爱。墨子寻求世乱的根源,将它归结为一种自私的爱, 即自爱而不相爱。因而墨子对症下药,指出消除这些混 乱的灵丹妙药就是“兼相爱、交相利”,即“视人之国 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如果这样就能出现墨子所向往的“天下之人皆相爱,强 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的太平世界。
利: 使……获利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第1课 兼爱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
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
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
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辍不来自宋。《淮南子·修务训》
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可也;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夫刻木 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 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 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 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如木 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机关为须臾间,不能 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 二者必失实者矣!
•对“晚晴”尚且如此,何况旭日东升的早晨!这正表现了 作者此时此刻热爱生活的心态。这里,我们又自然联想到诗 人在《乐游原》中写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名句。 这两句虽然赞美夕阳,但却有嗟叹感伤的成分。而“人间” 句只是珍重这个“晚晴”,并不理会它的短暂,更多地表现 出乐观的态度。把《晚晴》和《乐游原》合看,则能比较全 面地了解诗人。“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此联承首句, 写远眺,写近观。晚晴之后,云收雨住,空气清新,加之夕 阳返照,这一切合成了眺望者拓展视野的条件。诗人在高阁 之上远望,顿觉天低地阔,心旷神怡,回头察看,楼阁上的 小窗透过一缕斜阳,屋室显得更明亮。
高考导航
(2015 年高考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趍(同“趋”)而十日 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 “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 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 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 “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
高中语文~兼爱-教学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墨子的生平和思想形成
01
生平简介
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和社会活
动家。
02
社会背景
墨子生活在社会动荡、战争频仍的年代,这促使他思考如何实现社会的
和平与安宁。
03
思想形成
墨子在百家争鸣的氛围中,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思想体系。他主张兼爱、非攻、尚同等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
高中语文~兼爱-教学课件新人教版选 修~先秦诸子选读
目录
• 兼爱的思想背景 • 兼爱的思想内容 • 兼爱的文学表现 • 兼爱的教学设计
01
兼爱的思想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环境
01
02
03
政治动荡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 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政 治局势复杂。
分裂割据
这一时期,国家分裂割据 ,各个诸侯国独立自主, 互相之间频繁发生战争和 争斗。
04
兼爱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理解“兼爱”思想的内涵及其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意义。
分析墨子“兼爱”思想与儒家“仁爱”思想的异同点。
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重点
墨子“兼爱”思想的内涵及其在 当时社会的实践意义。
难点
“兼爱”思想与儒家思想的比较 分析,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两种思 想的异同。
03
兼爱的文学表现
《兼爱》的文学特色
语言简练
墨子的作品以言简意赅、意蕴深 远为特点,《兼爱》也不例外, 其语言质朴无华,却蕴含着深刻
的道理。
逻辑严密
墨子的作品注重逻辑推理和论证 ,《兼爱》在阐述观点时,层层 递进,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
高中语文 6.1兼爱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
节葬: 反对厚葬,反对为了死人而折磨活人。(儒家特别鄙 视这个主张,认为墨家鄙视祖先,是野蛮人)
• 节用: 反对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繁文缛节。(儒家认为物质的 使用与尊贵是成正比例的。)
•
非命: 认为命运是由我们自己掌握的。——我富有,为什么 呢?我有天命。你穷,为什么呢?因为你命当如此。(儒家不 管你怎么做都不会改变的,你只能等待被命改变)
兼相爱(易)
上以为政 士以为行
天下之利
天 下 之 害
国与国相攻 家与家相篡 不 相 人与人相贼 爱 君臣不惠忠 父子不慈孝 兄弟不和调 仁者非之
兼 相 爱
诸侯相爱不野战 家主相爱不相篡 人人相爱不相贼 君臣相爱而惠忠 父子相爱而慈孝 兄弟相爱则和调
天 下 之 利
仁者誉之 第三段:阐述解决“天下之害”的办法——“兼相爱”。 第四段:实行“兼相爱”的途径。 晋文公好恶衣 楚灵王好细腰(难) 越勾践好士勇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高中语文课件
兼
爱
《墨子》
墨子,名翟,战国时鲁 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 学派创始人。
墨子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
• 墨子首先是一位哲学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 • 墨家学派不仅是一个思想文化团体,而且还是一个有组织、有 纪律、有纲领的社会团体。墨家集团兴盛时人数多达数百人, 他们不仅是墨子的忠实信徒和墨家学说的传播者和执行者,而 且还直接参与社会活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墨家集团的成员人人皆可“赴火蹈刃,死不还踵”,是一支非 常能战斗的队伍。
墨子还是一位科学家、发明家。 他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他曾制成木鸢,据说 三天三夜飞在天空没有掉下来。 墨子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概括出力学原理,并作出力 学定义和弹性力学、杠杆平衡力学、滑轮受力、斜面受力、 物体平衡受力等方面的定义。他制造了辘轳、滑车和车梯 等简单机械,用于生产和军事。 墨子首先发现了小孔成像的道理。
高中语文~兼爱-教学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墨家思想概述
墨家思想注重以爱兼容万物 主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平正义和非攻 提倡世界和平与民主
法家思想概述
法家思想重视法律和制度的作用 主张人治与法治相结合 追求政治权力的集中和统一
其他诸子思想概述
除了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还有其他重要的诸子哲学派别 如纵横家、名家、农家等 了解他们的思想特点和代表人物
高中语文~兼爱-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 选读
通过本课程,了解中国古代先秦诸子的思想,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以及其他的诸子思想。探索他们的观点和影响。
教学目标
深入研究先秦诸子的思想 了解不同哲学派别的观点 探索他们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课程大纲介绍
本课程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以及其他诸子的选读 重点研究他们的主要著作和核心思想 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思想
先秦诸子简介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先秦诸子是在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众多哲学家和思想家 他们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
儒家思想概述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为主流的哲学思想之一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责任 提倡仁爱和忠诚
道家思想概述
道家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 追求生活的简朴和自由 突出个体主义和内在修真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同步课件:第6单元、1兼爱
必备知识·素养基础
关键能力·素养培优
课时作业
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配人教版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
必备知识·素养基础
必备知识·素养基础
关键能力·素养培优
课时作业
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配人教版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
墨子关于舍身利人、树立爱他的兼爱学说,是反对侵略战争的理论 先导。就是说,正如谴责侵害他人、谋取私利的强盗行径一样,也应该 谴责大国侵害小国、大量屠杀以及破坏经济的行为。这种理论是极其现 代化的,只是墨子主张的兼爱,过去只是指中国,而现在应作为世界性 的理论去理解。
必备知识·素养基础
关键能力·素养培优
课时作业
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配人教版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
鉴赏目标 学
理解《兼爱》中墨子“兼相爱、交相利”思想的内涵 法
和现实意义。指
体会《非攻》中墨子对战争的态度,领悟《尚贤》中 导
“尚贤事能”思想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必备知识·素养基础
关键能力·素养培优
必备知识·素养基础
关键能力·素养培优
课时作业
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配人教版
4.知识链接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
《墨子》
《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原有71篇,现存53篇,是墨子本 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刘向整理为七十一篇,但传世 本仅存五十三篇,内容涉及哲学、政治、逻辑、科技、军事等。
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于”通“迂” )
不识其利、辩.其故也(“辩”通“辨”,分别,辨别 )
苟君说.之
(“说”通“悦” )
教驯.其臣
(“驯”通“训” )
破碎.乱行
(“碎”通“萃”,聚集 )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一兼爱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一兼爱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
2021/4/17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一兼爱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
1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
一、兼 爱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与灾难的时代。那么,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残酷的社会现实呢?怎样才能从根本 上解除这一社会危机呢?这些问题是春秋战国时期重大的社会问 题,也是许多思想家和哲学家孜孜以求、苦苦探索并试图解决的根 本问题。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以.不相爱生 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以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不忍杀之,以.赐公 皆以.美于徐公
介词,表原因,因为 介词,表凭借,按照 动词,率领 介词,把 动词,认为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5.辨活用 诈.必欺愚 诈: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不诚实的人。 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 进:使动用法,使……前进。 强.必执弱. 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强大的人。 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弱小的人。 胁息然后带. 带:名词活用为动词,束腰带。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2.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 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爱他;为别人做好事的人,别人 一定会因此为他做好事;憎恨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憎恨他;伤 害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伤害他。
点评:作者在这里运用排比句式,从爱人者、利人者、恶人者和 害人者四个方面阐述了爱与恨等都是相互的,意在启示人们在现实 生活中要以己之心去度他人之心,学会换位思考,不能只顾一己之 利。唯有学会爱人,才会得到他人的爱。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有人认为文章反复说明要“兼相爱”“交相利”,观点已非常清楚了, 而文章又引用了晋文公、楚灵王、越王的事例,纯属多余,你同意 此观点吗?
2021/4/17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一兼爱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
1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
一、兼 爱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与灾难的时代。那么,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残酷的社会现实呢?怎样才能从根本 上解除这一社会危机呢?这些问题是春秋战国时期重大的社会问 题,也是许多思想家和哲学家孜孜以求、苦苦探索并试图解决的根 本问题。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以.不相爱生 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以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不忍杀之,以.赐公 皆以.美于徐公
介词,表原因,因为 介词,表凭借,按照 动词,率领 介词,把 动词,认为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5.辨活用 诈.必欺愚 诈: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不诚实的人。 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 进:使动用法,使……前进。 强.必执弱. 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强大的人。 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弱小的人。 胁息然后带. 带:名词活用为动词,束腰带。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2.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 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爱他;为别人做好事的人,别人 一定会因此为他做好事;憎恨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憎恨他;伤 害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伤害他。
点评:作者在这里运用排比句式,从爱人者、利人者、恶人者和 害人者四个方面阐述了爱与恨等都是相互的,意在启示人们在现实 生活中要以己之心去度他人之心,学会换位思考,不能只顾一己之 利。唯有学会爱人,才会得到他人的爱。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有人认为文章反复说明要“兼相爱”“交相利”,观点已非常清楚了, 而文章又引用了晋文公、楚灵王、越王的事例,纯属多余,你同意 此观点吗?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6单元 1 兼爱
(3)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古义:__从__,__跟__从__,__跟__随__:__而__,__连__词__,__“__来__”_________ 今义:连__词__,__上__文__是__原__因__、__方__法__等__,__下__文__是__结__果__、__目__的__等_
4.词类活用
黑色的光亮 余秋雨
墨子熟悉儒家,但终于否定了儒家。其中最重要的,是以 无差别的“兼爱”,否定了儒家有等级的“仁爱”。他认为, 儒家的爱,有厚薄,有区别,有层次,集中表现在自己的家 庭,家庭里有亲疏差异,其实最后的标准是看与自己关系的远 近,因此核心还是自己。这样的爱,是自私之爱。他主张“兼 爱”,也就是祛除自私之心,爱他人就像爱自己。
本,治理天下应该崇尚和任用有才德的人。
鉴赏目标
理解《兼爱》中墨子“兼相爱、交相利”思
想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体会《非攻》中墨子对战争的态度,领悟《
尚贤》中“尚贤事能”思想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学
写作目标
法
学习《兼爱》中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和《尚
指 贤》中典型事例说理的写作手法。
导
学习并借鉴《非攻》中层层推进、正反对比
【答案】两种主张都有“人要关爱他人”的意思,但是孔 子和墨家所主张的爱是有差别的(比如对父亲的爱与对其他人 的爱不同)。儒家的“仁”是这样的:“仁者,人也,亲亲为 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这意味着,在爱他人中,以亲 近自己的亲人最为重要。墨子主张的爱,则是普遍的不分等 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的爱。所以孟子批评说:“墨氏兼 爱,是无父也。”
坚定正直的心,擦亮向善的眼,幸福就随处可见。“最美 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战士”高铁成的英 雄事迹在全社会广受赞誉,令人惋惜的是,他们也为此付出了 沉重的代价。如果用功利的心、世俗的眼去观察,我们可能只 会感受到截肢、植皮和失去生命造成的痛苦,但是,当我们用 正直的心去感受,并用向善的眼去观察时,一定会感受到幸 福。正像吴斌的姐姐所说:弟弟一直很平凡,但现在他是真正 的英雄,此刻,他应该是幸福的。我们从镜头中看去,他们即 使躺在病床上,仍然幸福地微笑着。
4.词类活用
黑色的光亮 余秋雨
墨子熟悉儒家,但终于否定了儒家。其中最重要的,是以 无差别的“兼爱”,否定了儒家有等级的“仁爱”。他认为, 儒家的爱,有厚薄,有区别,有层次,集中表现在自己的家 庭,家庭里有亲疏差异,其实最后的标准是看与自己关系的远 近,因此核心还是自己。这样的爱,是自私之爱。他主张“兼 爱”,也就是祛除自私之心,爱他人就像爱自己。
本,治理天下应该崇尚和任用有才德的人。
鉴赏目标
理解《兼爱》中墨子“兼相爱、交相利”思
想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体会《非攻》中墨子对战争的态度,领悟《
尚贤》中“尚贤事能”思想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学
写作目标
法
学习《兼爱》中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和《尚
指 贤》中典型事例说理的写作手法。
导
学习并借鉴《非攻》中层层推进、正反对比
【答案】两种主张都有“人要关爱他人”的意思,但是孔 子和墨家所主张的爱是有差别的(比如对父亲的爱与对其他人 的爱不同)。儒家的“仁”是这样的:“仁者,人也,亲亲为 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这意味着,在爱他人中,以亲 近自己的亲人最为重要。墨子主张的爱,则是普遍的不分等 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的爱。所以孟子批评说:“墨氏兼 爱,是无父也。”
坚定正直的心,擦亮向善的眼,幸福就随处可见。“最美 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战士”高铁成的英 雄事迹在全社会广受赞誉,令人惋惜的是,他们也为此付出了 沉重的代价。如果用功利的心、世俗的眼去观察,我们可能只 会感受到截肢、植皮和失去生命造成的痛苦,但是,当我们用 正直的心去感受,并用向善的眼去观察时,一定会感受到幸 福。正像吴斌的姐姐所说:弟弟一直很平凡,但现在他是真正 的英雄,此刻,他应该是幸福的。我们从镜头中看去,他们即 使躺在病床上,仍然幸福地微笑着。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兼爱》(一等奖课件) (2)
高考 链接
2012年新课标卷高考作文题: 材料作文: 有个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
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 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 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 来了。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考生根据材料自拟 题目,写800字作文。
精读研习
思考:
1.在墨子眼中,“天下之害”有哪些具体表现?
2.“天下之害”产生的原因及后果是什么?
3.“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如何实践?
4.“士君子”认为“兼相爱”“于故”,墨子举了那 三个事例来回应的?有怎样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旧的政治、经济以 及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 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迅速的变更中。到处充满着大国攻小 国、强凌弱、众暴寡、贵傲贱的不合理现象,甚至出现下层人民被 迫“易子而食”的惨状。
5
课题小结:
通过我们这节课学习墨子的《兼爱》, 知道了“兼爱”是不分等级、不分远近、 不分亲疏地互相关爱,是伟大的博爱。学 会博爱,可以让我们品味异样精彩的人生; 学会博爱,可以让我们度量往事的厚重; 学会博爱,可以让我们畅享生命的真切。 让我张开双臂,用沸腾的心,紧紧地拥抱 博爱——一生无悔!
结构内容
• (一)概括当今天下之害。
•
(列举现象,提出问题)
• (二)天下之害,源起“不相爱”。
•
(分析原因,分析问题)
• (三)何以止祸?唯有相爱。
•
(指出方法,解决问题)
• (四)结论:上为政,士为行,则天下兼爱。
•
(可行性研究,联系实际,得出结论)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作者简介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 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春秋战国之际 著名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曾 任宋国大夫。初学儒,后自成学派, 广收门徒,游说诸侯,使墨学成为当 时的显学。其学说以“兼爱”、“非 攻”、“尚贤”、“尚同”为核心, 对逻辑学、认识论也有探究。
《墨子》一书是墨子及其后学 著述的结集,据《汉书·艺文志》所 载,原有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 一般认为其中《兼爱》、《非攻》、 《尚贤》、《尚同》等篇体现了墨子 本人的主要思想。
墨 子
兼爱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
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 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
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 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 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 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 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禹, 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 渐舍掉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
到了汉代,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墨家学派渐 趋式微。但体现墨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得以保存 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墨子》一书由历代墨者薪尽 火传,一再加工整理或集体创作而成,时间跨度从战国 初至战国末,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并非成于 一人之手,也非成于一时。
我曾经考察过产生混乱的起因,起因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 臣对君不忠,子对父不孝,这就是乱。子自爱而不爱父,所以 损害父亲而自得利益。弟自爱而不爱兄,所以损害兄而自得利 益。臣自爱而不爱君,所以损害君而自得利益。这就是所谓的 乱!反之,父对子不慈,兄对弟不慈,君对臣不慈,这也就是 所谓天下之乱了:父自 爱而不爱子,所以损害了子而自得利益。 兄自爱而不爱弟,所以损害了弟而自得利益。君自爱而不爱臣, 所以损害了臣而自得利益。这是什么原故呢?都是因为不相爱。
•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退出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深 入了解墨子学说的思 想内涵,继承中华民 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 质。
二、学习墨子 关心社会、关爱他人、 积极救世的精神。
返回
教学重点
对墨子兼爱 思想的认识和深 入理解。
假使天下人都能相爱,爱他人如爱自己,还有不
孝的吗?把父兄和君看作和自己一样,何以施行不 孝?还会有不慈?把子弟和臣看作和自己一样,何 以行不慈?因此,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会有盗贼 吗?把别人的家看作是自己的家,谁还去偷?把别 人身上的东西看作和自己身上东西一样,谁还去抢? 所以偷抢的盗贼没有了,还会有大夫相乱其家,相 攻其国的事吗?把别人的家看做和自己的家一样, 谁还去扰乱?把别国看作与自己的国家一样,谁还 去攻打?所以象大夫相乱其家,诸侯相攻其国的事 都没有了。假使天下的人都能相爱,国与国不相攻, 家与家不相扰乱,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都能忠孝 仁慈,这样天下就能治理好了。
返回
即使是天下做盗贼的也是这样。盗只
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偷盗别 人家而自得利益。贼只爱自身而不爱他人。 所以抢夺他人身上东西而自得利益。这是 什么原故呢?都是起于不相爱的缘故啊!
即使是大夫互相侵扰其家,诸侯互相攻
打其国也是这样的。大夫各自爱自己的家, 不爱别人的家,所以扰乱他人的家而使自 家得利。诸侯各自爱自己的国家,而不爱 别的国家,所以攻打别国而使自己国家得 利。天下各种乱事,全是这些了,细察它 们的起因,都起于不相爱。
返回
背景简介
墨子生活在先秦,那是一个礼制崩坍、王权衰败、 诸侯蜂争的时代,广大民众饱受战乱之苦,极渴望安定 太平的生活环境。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了积极关注与思 考,映现出鲜明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及救世精神。坚 决无情地揭发当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他站在平民 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兼爱”、 “非攻”等主张。
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 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 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 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返回
译文
圣人从事治理天下,必须知道乱从哪里来,才能治理。如 果不知乱从何起,就不能治理。譬如医生给人治病,一定要知 道病的起因,才能治疗,如果不知道病的起因,就不能治疗。 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一定知道乱从哪里来,才能治 理好,不知道乱从何起,就不能治理。圣人从事治理天下,就 不得不考察乱的起因了。
所以圣人从事治理天下,怎么可以不 禁人民之间相互憎恨,而劝导人民之 间相爱呢?所以天下能相爱,天下就 治。要是互相憎恨,天下就乱。因此 墨子说:“不可以不劝人民相爱。” 也就是这个道理。
内容述评
本文中作者明确地提出了”天下兼相爱“的思想。“兼爱” 可算是一种古老的“博爱”思想,由儒家的“仁”和“礼运” 的“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发展而来。孔子将“爱人”含 义的“仁”,加上了宗法等级制的内容,改造成了“忠恕”含 义的“仁”;墨子主张“使天下兼相爱”,则又抽去了宗法等 级制内容,所以,墨家的“兼爱”是对儒家“仁”的发展,更 是对儒家“仁”的否定;在墨子看来,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 相恶则乱”,天下之乱,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君 与父不慈,以及“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直至盗贼 之害人,都是互不相爱的结果。如果天下人能“兼相爱”, “爱人若爱其身”,那就天下太平了。墨子的“兼相爱”和 “交相利”是相结合的,摆脱了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 利”,只讲“义”不讲“利”的片面性。“兼爱”有利于自己, 不结“合兼在爱一”起则。有害于自身,墨子将伦理道德和功利主义紧返,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 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
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
作者简介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 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春秋战国之际 著名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曾 任宋国大夫。初学儒,后自成学派, 广收门徒,游说诸侯,使墨学成为当 时的显学。其学说以“兼爱”、“非 攻”、“尚贤”、“尚同”为核心, 对逻辑学、认识论也有探究。
《墨子》一书是墨子及其后学 著述的结集,据《汉书·艺文志》所 载,原有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 一般认为其中《兼爱》、《非攻》、 《尚贤》、《尚同》等篇体现了墨子 本人的主要思想。
墨 子
兼爱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
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 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
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 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 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 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 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禹, 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 渐舍掉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
到了汉代,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墨家学派渐 趋式微。但体现墨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得以保存 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墨子》一书由历代墨者薪尽 火传,一再加工整理或集体创作而成,时间跨度从战国 初至战国末,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并非成于 一人之手,也非成于一时。
我曾经考察过产生混乱的起因,起因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 臣对君不忠,子对父不孝,这就是乱。子自爱而不爱父,所以 损害父亲而自得利益。弟自爱而不爱兄,所以损害兄而自得利 益。臣自爱而不爱君,所以损害君而自得利益。这就是所谓的 乱!反之,父对子不慈,兄对弟不慈,君对臣不慈,这也就是 所谓天下之乱了:父自 爱而不爱子,所以损害了子而自得利益。 兄自爱而不爱弟,所以损害了弟而自得利益。君自爱而不爱臣, 所以损害了臣而自得利益。这是什么原故呢?都是因为不相爱。
•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退出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深 入了解墨子学说的思 想内涵,继承中华民 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 质。
二、学习墨子 关心社会、关爱他人、 积极救世的精神。
返回
教学重点
对墨子兼爱 思想的认识和深 入理解。
假使天下人都能相爱,爱他人如爱自己,还有不
孝的吗?把父兄和君看作和自己一样,何以施行不 孝?还会有不慈?把子弟和臣看作和自己一样,何 以行不慈?因此,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会有盗贼 吗?把别人的家看作是自己的家,谁还去偷?把别 人身上的东西看作和自己身上东西一样,谁还去抢? 所以偷抢的盗贼没有了,还会有大夫相乱其家,相 攻其国的事吗?把别人的家看做和自己的家一样, 谁还去扰乱?把别国看作与自己的国家一样,谁还 去攻打?所以象大夫相乱其家,诸侯相攻其国的事 都没有了。假使天下的人都能相爱,国与国不相攻, 家与家不相扰乱,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都能忠孝 仁慈,这样天下就能治理好了。
返回
即使是天下做盗贼的也是这样。盗只
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偷盗别 人家而自得利益。贼只爱自身而不爱他人。 所以抢夺他人身上东西而自得利益。这是 什么原故呢?都是起于不相爱的缘故啊!
即使是大夫互相侵扰其家,诸侯互相攻
打其国也是这样的。大夫各自爱自己的家, 不爱别人的家,所以扰乱他人的家而使自 家得利。诸侯各自爱自己的国家,而不爱 别的国家,所以攻打别国而使自己国家得 利。天下各种乱事,全是这些了,细察它 们的起因,都起于不相爱。
返回
背景简介
墨子生活在先秦,那是一个礼制崩坍、王权衰败、 诸侯蜂争的时代,广大民众饱受战乱之苦,极渴望安定 太平的生活环境。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了积极关注与思 考,映现出鲜明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及救世精神。坚 决无情地揭发当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他站在平民 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兼爱”、 “非攻”等主张。
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 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 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 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返回
译文
圣人从事治理天下,必须知道乱从哪里来,才能治理。如 果不知乱从何起,就不能治理。譬如医生给人治病,一定要知 道病的起因,才能治疗,如果不知道病的起因,就不能治疗。 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一定知道乱从哪里来,才能治 理好,不知道乱从何起,就不能治理。圣人从事治理天下,就 不得不考察乱的起因了。
所以圣人从事治理天下,怎么可以不 禁人民之间相互憎恨,而劝导人民之 间相爱呢?所以天下能相爱,天下就 治。要是互相憎恨,天下就乱。因此 墨子说:“不可以不劝人民相爱。” 也就是这个道理。
内容述评
本文中作者明确地提出了”天下兼相爱“的思想。“兼爱” 可算是一种古老的“博爱”思想,由儒家的“仁”和“礼运” 的“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发展而来。孔子将“爱人”含 义的“仁”,加上了宗法等级制的内容,改造成了“忠恕”含 义的“仁”;墨子主张“使天下兼相爱”,则又抽去了宗法等 级制内容,所以,墨家的“兼爱”是对儒家“仁”的发展,更 是对儒家“仁”的否定;在墨子看来,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 相恶则乱”,天下之乱,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君 与父不慈,以及“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直至盗贼 之害人,都是互不相爱的结果。如果天下人能“兼相爱”, “爱人若爱其身”,那就天下太平了。墨子的“兼相爱”和 “交相利”是相结合的,摆脱了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 利”,只讲“义”不讲“利”的片面性。“兼爱”有利于自己, 不结“合兼在爱一”起则。有害于自身,墨子将伦理道德和功利主义紧返,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 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
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