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并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内国际形势,简要分析当时外交方针、政策制定的原因;
②了解建国初期在新的外交方针政策指导下的重大外交活动,归纳这一时期外交成就;
③识记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有关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
④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利用影视、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情景,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作分析思考;
②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学会运用比较法思考历史问题;
③由学生多方面收集有关新中国外交历程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图书馆、网络、社区资源库等等)并对材料进行判断、整理和分析, 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外交政策的成败得失、思考现实问题,使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学习历史与认识现实相结合,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④引导学生以适当的形式(小论文,图表,ppt演示文稿等)呈现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正确认识建国以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正义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②认识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④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感受他们在外交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意义。

难点: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政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FLASH《万里长城永不倒》,学生感受旧中国的屈辱,谈谈对旧中国外交的认识,进而设问:若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该建立怎样的外交?由此导入新课。

(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展示文字、图片、影视等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理解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内涵及制定原因,掌握“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的含义及其作用,和建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

在此基础上讨论理解“弱国无外交”的含义。

1、背景: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3、基本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4、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及意义:
①成就:A、同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17个国家建交。

B、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②意义: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自主。

史料链接:
材料1 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路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管……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材料2 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读史感悟:①新中国与清政府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区别?
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变化的?
③从中可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展示相关影视剪辑(如有条件可观看影片《周恩来外交风云录》)、文字、图片等资料,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外交家的外交风采,进而结合有关资料分析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
①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②为给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积极主动谋求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建立新的友好国际关系。

2、提出: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在与印度就西藏问题谈判时,周总理首先提出。

3、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意义: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②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史料链接:
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

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锦》第3集读史感悟:①材料二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指什么?根据材料一、二列出其内容。

②“这些原则”首先是由谁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③“这些原则”在处理国际事物中有何意义?
(三)走向国际舞台
展示相关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万隆等国际会议的概况及中国在会议上做出的努力和发挥的作用。

(特别是要理解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意义)
1、日内瓦会议:
(1)背景:朝鲜停战,美国继续干涉中国内政。

(2)会议召开:1954年4月中、英、美、法等国家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外长会议。

(3)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4)结果: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统治。

(5)意义:
①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并推动了会议的进展。

②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2、万隆会议:
(1)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会议召开:1955年4月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

(3)内容:讨论各国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4)结果:在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下,会议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5)意义:
①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

②亚非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民誉为“万隆精神”。

史料链接:
阅读材料: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

那就是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掩护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

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读史感悟:①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样的方针?
②他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这一方针的?
③这个方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小结
新中国建立初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新中国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建国初期就与一大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亚非国际会议并在会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反思
外交是国家政治活动的延续,同时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

在国际斗争中,一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综合力量,还在于该国运用何种外交战略。

高明的外交手段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一国实力的不足。

本课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的外交政策和成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有些知识,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等在初中学习过,学生已有一定了解,不必细讲。

而要组织学生自行探究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理解外交关系和社会问题,以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

2019-2020年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导学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