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合集下载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精选12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精选12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精选12篇)《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篇1教学目标:1.有创意地阅读课文并复述故事2.学会思索,感悟日常生活中所寓含的深刻哲理3.培育同学乐于尝试,敢于冒险的精神4.培育同学患难与共的爱心5.体悟文中“化整为零,克服困难”的方法,增加自己制服困难的信念教学重点: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教学难点: 多角度地思索同一现象,获得不同的感悟和体验(一)同学学习过程设计:1:课前自学:(1)诵读、勾画、点评批注(2)阅读并了解本文相关的背景学问2:课内学习: (1)同学沟通自学内容:字、词的读音、词义;及背景(2)同学独学:同学朗读课文并思索下列问题:a: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缘由是什么?b:“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办法”?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c:“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d: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二)老师活动设计:1:课前预备: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化分析,对同学课堂上将要涉及的问题有充分的预备2:课堂导学:(1)老师检查同学自学状况(2)老师引导同学复述课文内容并予以方法的指导(3)老师指导同学再读课文,谈谈自己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想?(三)同学对学、小组群学并沟通:1:探究性品尝文中“脱险”部分,深化理解文章主旨:(1)找出这部分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想想有什么作用?(2)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对你有什么启示?(3)“你能办得到的”“这好像能办得到”“我能办得到”朗读这三句话时重音放在哪个字上?三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后两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变化?(4)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仅仅是爬下了几米高的石架,为什么还说“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5)结合课文最终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2:老师让同学沟通学习答案,各小组展现学习效果。

2024最新-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优秀4篇】

2024最新-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优秀4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优秀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页是细心的小编小月月帮助大家分享的4篇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本文结构特点,体会本文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2、体味人生,关爱生命,引导学生正视困难并积极克服困难。

3、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设想:本文语言既有形象化的描写,又有哲理性的陈述,句式变化多样,比较适合朗读。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朗读,结合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于人的童年,想一想,你有哪些经历让你至今依然不忘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感悟《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带给我们的宝贵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检查预习。

找生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生领读,师纠正。

三、朗读课文,先自由读,再找学生范读,边读边注意思考以下问题:1、读完后,你最想说得是什么?2、你觉得课文中哪句话最能打动你?为什么?3、“走一下”和“再走一步”说明了什么?(或者说“走一步,再走一步”对我们有什么启示?)4、家长怎么样来教育学生?请小组讨论完成。

四、质疑问难:讨论明确以后,集体交流,提出不同的意见,教师做适当指导点拔。

五、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1、师引导学生如何复述故事性文章,师出示复述要求。

2、研讨与练习二。

3、研讨与练习三。

以上由学生自己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方式完成。

六、课后小结,提出希望。

1、师送学生一首诗——《一步》2、布置作业:A类:抄写“读一读,写一写”,理解词语含义。

B类:根据“研讨与练习三”的要求,写一段话。

附板书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故事:遇险——脱险哲理:把困难分解再去克服《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适当。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5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5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一):《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灌、峭、嘲、纳、翼、遥、啜、嶙、峋等字。

2.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情事论理及其评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述心理活动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中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记叙方法。

4感受我最后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一步一脚印来沉着应付的心理。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分析论理及其详略安排。

2.教学难点:记叙文中如何以实寓虚,即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我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坚毅精神。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适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

一个上尉飞行员理解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

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此刻,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

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此刻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持续这个航向20分钟,就能够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

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最后完成了任务,当他理解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想明白这个人是谁,经历的是怎样一件事吗?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状况,指导学生朗读。

(1)朗读要做到读音准确推荐大家用圈读生字生词的方式大声地练习读音。

落实如下词语:生字正音训诫(ji)陡峭(qio)嶙峋(lnxn)啜泣(chu)着眼(zhu)纳罕(nhǎn)(2)朗读要注意表达语气推荐大家用选读精彩段落的方式练习、体会。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篇一(板书:我听见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考一考大家,黑板上的这个句子,缺少了什么?生:(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标点!师:这里加何标点最为恰当?为什么?(生疑惑,但众说纷纭)生1:句号。

因为这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

师:似乎很有道理,还有不同意见吗?生2:叹号。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感叹句。

(底下学生谁也不服,引起争辩)师:不要着急,我们到文章中找到这个句子。

(生发现文中答案是叹号)(部分学生仍然不肯接受)师:让我们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考虑,探究一下用叹号的原因。

(生认真地研读课文,希望从中找到答案,片刻开始举手发言)生3:老师,我发现这是小亨利在爬悬崖过程中,进退两难之际的心理活动。

师:看出了句子出现时人物的处境,哪个同学能深入谈谈当时亨利的心理状态?生4:“我”当时已在啜泣,又恐惧又疲乏。

生5:还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师:可能当时有人在,情况还会不大一样,同学们能不能结合当时的环境谈谈。

生6:那时开始暮色四合,周围变得苍茫、昏暗,又非常寂静。

师:说得多好呀,在这个时候“我听到杰利和父亲的声音的感受会是什么样的?生7:得救了!肯定十分欣喜,激动。

师(满怀激情):这种景象就像茫茫大海里的一个落水者,他在绝望之中看见了远处渐渐驶近的一条般,肯定会冲口而出:船!此时该不该用叹号?生(恍然大悟):该!师:通过对一个小小的感叹号的分析,我们捕捉到了那么多的信息,今天老师就是要教给大家这种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读书方法。

接下来,我们还是从感叹号入手,看看这些感叹号背后都隐藏着什么深意?生8:我找到一处感叹号“嗨,我们现在就去吧!”这里用叹号是因为,同伴们在号召杰利一起去爬悬崖,是一个祈使句。

师:说得挺有道理,还能想得更深吗?生9:对小伙伴们来说,爬悬崖也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

师:你的意见是这处标点不仅仅是一种呼唤,也反映了说话者当时的心理活动是吗?(生点头)其它同学能不能设想一下听话者当时的心态?生10:我想听到这句话的人肯定惊心动魄。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第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借助于工具书掌握相关的字词。

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语句,把握本文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

情感目标:激发自己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重点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2、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感受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

【自学导航】一、字词积累:1.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耸立()头晕目眩()啜泣()纳罕()垂直()崩土()蓬乱()狭小()胸腔()迂回()训jiâ()悬崖qiào bì()瘦骨lín x ún()小心 yì yì()头晕目xuàn()二、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

圈出课文中一些表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果的关键词句。

理清文章脉络,根据提示,用概括性语言复述故事。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文章脉络:(一)、起因(1――3)(二)、经过(4——15)(三)、结果(16——22)(四)、启示( 23 )三、朗读“我”爬下悬崖这一部分内容,并概括出“我”爬下悬崖的心理变化过程。

请注意示范内容,按照这样的格式概括。

最初毫无信心(我不下去!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继而随后最后【合作探究】四、本文语言描写十分生动,或是环境描写,或是人物描写,请找出你觉得不错的描写语句,并说说好在哪里。

五、“走一步,再走一步”蕴含什么哲理?六、你如何评价父亲这一形象?七、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拓展提升】一、文本拓展如果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或挑战,你会怎么做?山田本一的故事或许会给你许多启发。

1.山田本一的故事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名不见经传的日本运动员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冠军。

2《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2《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备课人赵小倩审核人赵小倩班级组别姓名《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学习目标】(朗读一遍)1、理解并积累字词:目眩、纳罕、训诫、耸立、啜泣等词。

2、通过阅读,会概括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3、感受并学习“我”终于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一步一个脚印来沉着应付的心理。

【新课导学】★知识链接(用“﹏﹏”划出重要字词)1、本文是叙事散文。

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写、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自然美、人情美、哲理美相融合,迅速、广泛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神不散’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

2、作者是(国家)作家第一课时一、字词积累1、自读课文一遍,标出段序,圈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在文中注音。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并解释。

①mùxuà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nàhǎ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xùn ji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sǒng l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níng sh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小心yìy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一遍后,填空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________,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一共出现________个孩子,全文写的是“我”的一次“________”经历,整个情节分作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部分。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思想感情,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2、激发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3、鼓励学生多角度来理解课文。

学习重点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学习难点多角度阅读课文,拓展思维空间。

教学方法自学研讨走近作者: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

他早年曾加入美国空军,做过空军飞行员。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战斗,曾经驾驶飞机深入德国完成极其危险的侦察任务。

教学过程:预习展示预读:积累:(1)字音耸立( ) 迂回( ) 训诫( ) 啜泣( )纳罕( ) 瘦骨嶙峋( ) 头晕目眩( ) 着眼( )(2)释义训诫嶙峋纳罕啜泣小心翼翼解读:1、仔细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2、感知全文:本文主要写了我在一个闷热的下午,在悬崖、的.经历。

其中揭示全文的主旨。

3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4那座悬崖有多高,悬崖加有多高?5、我取得成功的心里历程是:、、、。

6、找出景物描写,体会它的作用。

7、如何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提升展示:展读:1、阅读本文,你获得的人生启示是什么?2、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吗,是如何克服的,从中吸取了怎样的经验教训?3你能挑战自我、取得人生道路重大成功,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品读:1、文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最不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2、如果你遇险,你的父亲会怎样救你,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中、西方教育子女方式的不同。

你认为区别在哪里?你更赞同哪种教育方式,理由是什么?。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2.练习快速阅读,记住文章主要信息,复述课文内容3.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一、预习热身1、【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莫顿·亨特,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他早年曾加入美国空军,做过空军飞行员。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战斗,曾经驾驶飞机深入德国完成极其危险的侦察任务。

(2)、相关背景:《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

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

后来照父亲说的,一小步,一小步下来,终于脱险了。

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2、字词句积累(l)给下面加点词注音,并当堂熟记于心。

训诫.()峭.壁()迂.回()啜.泣()屡.次()瘦骨嶙峋..()头晕.目眩.()灰心丧.气()闷.热()颤.抖()纳罕.()(2)词语积累(见课下注释)(3)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一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二、快速阅读,获取信息,复述故事1.本文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叙事散文)。

记叙文的要素包括:。

找出本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2.复述故事三.合作探究讨论1、为什么别的孩子爬上了山顶,而“我”不能?“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2、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3、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受?4、你从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四、作业你以为文章以“脱险”为标题与“走一步,再走一步”为标题比较哪个更好些?说说理由。

《走一步,再走一步》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2.练习快速阅读,记住文章主要信息,复述课文内容3.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一、预习热身1、【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莫顿·亨特,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精选18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精选18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精选1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篇1学习目标1.使用工具书,解释新词;2.朗读并复述故事,把握文章内容;3.理解故事蕴含的哲理,得到人生启示。

一、自主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①啜泣()②嶙峋()③眩目()④纳罕()⑤训诫()⑥凝视()2.解词:①纳罕:②小心翼翼:③训诫:④头晕目眩:⑤瘦骨嶙峋:⑥灰心丧气:⑦心惊肉跳:⑧高不可攀:3.作家作品介绍莫顿·亨特(1927~1998)(MortonHunt),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

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

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

其中《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第一课》)已被选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2013新编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十七课。

4.预习质疑二、课堂探究三、课后反馈阅读理解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

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

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

“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

”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

”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

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

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已。

《走一步,再走一步》 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 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如“训诫”“嶙峋”“啜泣”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3、学习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体会“我”在悬崖上的心理变化过程。

4、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培养在困难面前不畏惧、沉着冷静的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难点(1)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深刻内涵。

(2)培养在困难面前不畏惧、沉着冷静的精神,并能将这种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莫顿·亨特(Morton Hunt),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他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

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他的作品《走一步,再走一步》被收录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时代的一次经历而写的。

当时,作者还是一个孱弱的孩子,在与小伙伴们一起爬悬崖时,因为胆小和恐惧,陷入了困境。

后来在父亲的鼓励和引导下,他成功地战胜了恐惧,走下了悬崖。

这次经历让作者明白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四、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训诫()耸立()迂回()凝视()啜泣()纳罕()瘦骨嶙峋()头晕目眩()2、解释下列词语。

(1)训诫:(2)嶙峋:(3)纳罕:(4)小心翼翼:3、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合作探究1、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分别是什么?2、文中“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是怎样的?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3、父亲是怎样帮助“我”脱险的?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4、如何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六、课堂展示1、小组代表展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成果。

2、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七、拓展延伸1、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类似“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经历?请与同学们分享。

2、假如你是文中的“我”,脱险之后,你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八、课堂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更明白了在困难面前要勇敢面对,一步一步去克服。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优秀10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优秀10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优秀10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3、与《在山的那边》进行比较阅读。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教育目标】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让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内容回答,可七嘴八舌地议论,也可插话。

)《在山的那边》的作者一次次翻过无数座山,战胜困难,才看到全新的世界。

如果联系你的学习生活,你又是怎样做的?当在生活中战胜了困难,你想过这其中包含什么道理吗?如果把这道理推而广之,就会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

二、整体感知默读文章,组织学生复述课文。

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

1、学法指导:⑴ 默读要求:时间、内容。

⑴复述要求: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即五个“W”。

2、复述抢答:⑴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⑴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⑴ 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⑴ 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采取小组加分的奖励方式,激励学生进行思考探究)3、学生讨论、交流、补充、评论(先小组交流,后大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时,要突出重点,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阅读的氛围,重点可放在“脱险”的过程。

三、合作探究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同学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写“我”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

既是“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呢?其中又蕴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下面的问题:1、“我”陷入怎样的险境?又是怎样脱险的?2、这件小事给你哪些启示?学生朗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走一步,再走一步》学习目标:1、积累“闷热、训诫、迂回、啜泣、瘦骨嶙峋”等词语。

2、整体把握故事情节,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并领悟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

(重点)3、深入探究人物,培养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与思考的能力。

(难点)4、学习作者独特的写作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读、探究对人物的刻画,感悟故事内涵,并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全班交流的方式,对人物进行深入的揣摩,获得有益的启示。

课时:两课时总第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闷热、训诫、迂回、啜泣、瘦骨嶙峋”等词语。

2、整体把握故事情节,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并领悟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

(重点)【导学】一、情境导入: (播放歌曲《爱拼才会赢》)同学们,恰如歌曲所启示我们的,人生的路途总是从坎坎坷坷中走过来的,“试一试就能行,拼一拼就会赢”是应对一切艰难险阻的积极有为的心态。

美国作家莫顿亨特从自己童年时一次“脱险”的人生体验中,获得了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讲述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故事中,去获取丰富的教益。

二、预习导学 1、查阅资料,收集作者的相关情况。

作者资料: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

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莫顿亨特时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他的《悬崖上的一课》被美国作家芭芭拉﹒琳达编撰的《假如我们原谅上帝》收录。

此外《心灵鸡汤》也收录了他的相关作品。

2、通读课文,疏通字词。

(1)给下列加横线的的字注音①训诫()②屡次()③迂回()④啜泣()⑤耸立()⑥纳罕()⑦颤抖()⑧瘦骨嶙峋()⑨落下()⑩头晕目眩()(2)词语解释瘦骨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 3、自主完成课后习题一、二并将你对这篇文章内容不懂的问题写在下面。

【互动】三、小组交流:复述文章 4、复述热身复述前可做这样的准备抢答——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爬悬崖一共几个孩子?其中有名字的是哪两位?——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我”为什么拿不定主意?——所有的孩子都爬到岩石架了吗?所有的孩子都爬到崖顶了吗?谁没到?——“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我”是怎样脱险的? 5、组内人员接龙讲故事。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5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5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5篇第一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的结构和详略安排。

2、能找出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并理解其作用。

3、理解父亲的做法,联系生活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二、教学过程:检测预习:学习生字词(一)分析结构(学生默读并画出关键词和句子)1、按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启示把故事分成三个部分,并在课文中标出。

(板书)2、概括每一个部分的大意,并用一句简短的语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叙)哪些内容是详写的?(遇险、脱险)(二)分析描写心理的词语并理解其作用。

1、指名一个学生读第一部分句子:从第一部分中我们可以得知“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里交代自己身体不佳,有什么作用?2、自由放声朗读第二部分“遇险”,划出描写“我”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的词语。

(1)、这些词语描写出“我”当时的一种什么状态、心理?(2)、若你是当时那五个男孩中的一个,你会怎么做?3、默读第三部分“脱险”: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我”爬下悬崖时心理经历过几个变化过程?最初: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

” 继而:信心萌发“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随后:信心大增“再一次,我做到了”最后:激动啜泣“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三)、理解父亲的做法,探究其中人生道理(角色扮演父亲与“我”,用直线画出父亲的话,波浪线画出我的话)1、爸爸出现了,他会怎样帮我脱险呢?2、爸爸为什么让我先“迈一小步”?3、为什么爸爸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四)、齐读最后一段(1)这里的“一小步”和上面脱险时的“一小步”有什么不同?(2)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总结]本文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

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这篇课文,特别是“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一句,说的是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分解的,一个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就不难克服了。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学习目标:1.掌握记叙文的有关常识,理解并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重点语句,把握本文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

4.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重点难点:1.复述故事情节,概括文章主旨。

2.运用心理刻画人物的手法,让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得到人生的感悟。

阅读指导:1.作者:莫顿·亨特(1927~1983),美国作家,专业心理学家。

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

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其作品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等。

2.背景:本文是莫顿·亨特65岁那年些的,文中回忆了自己八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

他自小体弱怯懦,从不敢冒险。

一次和小伙伴爬悬崖,好不容易爬到了一处岩石架上,要上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来,陷入了可怕的两难境地。

后来他照父亲所说,一小步,一小步的走下来,终于脱险了。

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一. 预习指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难字:闷.热训诫.峭.壁蓬.乱嶙峋..颤.抖迂.回头晕目眩.纳罕..安慰.屡.次小心翼.翼2.多音字:着急大大落落损兵折将吓吓人着看着落落叶折折本恐吓着落落枕折腾着数丢三落四3.形似字:啜泣峭壁哀伤辍学俊俏衰弱点缀讥诮衷心掇弄销售裹布4.词语集锦:训诫:告诫,教导耸立:高高的直立峭壁:陡直的山崖颤抖:哆嗦,发抖嶙峋:形容人瘦削迂回:回旋,环绕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5.用“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不少于30字)6.文体常识:本文属于记叙文,记叙的顺序有__ __、___ _、_ ___、__ __ 、本文的顺序是____ 。

顺叙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能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正确书写生字词。

(重点)2、能够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难点、重点)3、学习课文的细节、动作和心理描写,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

(重点)4、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能够总结出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重点)【学习流程】第一课时【自学整理】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课前预习)1、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莫顿•享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

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

后来照父亲说的,一小步,一小步下来,终于脱险了。

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富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2、记叙文知识:①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②描写方法:按描写对象分类:语言、动作、心理、外貌(肖像、神态)、环境二、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耸.(sǒnɡ)立凸.(tū)出啜.(chuî)泣纳罕..(nà hǎn)垂.(chuí)直灌.(ɡu àn)木蓬.(pãnɡ)乱屡.(lǚ)次迂.(yū)回训诫.(jiâ)悬崖峭壁....(xuán y á qiào bì)瘦骨嶙峋..(lín xún)灰心丧.(sànɡ)气形近字:拾掇.(duō)——点缀.(zhu ì)——啜.泣(chuî)——辍.学(chuî)2、请给下列多音字注音(2分)闷.热(mēn) 烦闷.(mèn) 弹.(dàn)子动弹.(tán ) 颤.抖(chàn) 颤.栗(zhàn) 晕.倒(yūn) 日晕.(yùn) 折.断(zhé) 折.本(shé)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5分)耸立:高起,直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 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从“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所获得的人生启示。

2、学习通过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一步一步战胜困难的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

(2)学习通过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将文中所获启示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知识链接作者简介:莫顿·亨特(Morton Hunt),美国作家,专业心理学家。

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

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四、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训诫()陡峭()嶙峋()头晕目眩()啜泣()纳罕()小心翼翼()着眼()(2)解释下列词语。

训诫:小心翼翼:嶙峋:纳罕:头晕目眩:啜泣: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我”在爬悬崖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五、课堂探究1、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在爬悬崖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分析。

(2)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2、深入理解文章主旨(1)“走一步,再走一步”在文中有什么深刻含义?(2)从这篇文章中,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3、写作技巧探究(1)文中是如何通过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2)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六、拓展延伸1、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类似“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经历?请与同学们分享。

2、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我”自己会怎样脱险?请发挥想象,写一个片段。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

2、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主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作文,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八、课堂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在爬悬崖过程中的经历和心理变化,深刻体会到了“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15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15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15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2.继续学习默读,在默读中学会圈点勾画,一是理清故事情节,二是把握作者的心理活动变化;3.悟出“我”爬悬崖这件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继续学习默读,在默读中学会圈点勾画,一是理清故事情节,二是把握作者的心理活动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我”爬悬崖这件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检测(一读)快速默读文章,圈画出自己不认识或者容易出错的字词。

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除课后读读写写部分以外的字词,互相交流检测。

字音和字形检测(ppt上呈现)二、导入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有的人选择无惧无畏地克服,而也有的人选择逃避。

今天我们来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莫顿·亨特儿时的往事,看他是怎么做的。

三、默读理脉络(二读)本单元我们继续练习默读文章,养成默读习惯。

经过第三单元的默读训练我们现在能够一气呵成地读完文章,可以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

那么在第三单元基础上,我们第四单元继续默读,除眼到心到,还要手到,学会圈点勾画。

那问题是我们圈点勾画哪些内容呢?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总结。

(ppt上呈现)默读过程中勾画标注以下内容:1、字词2、信息点3、关键句4、自己认为要标记的其它内容,比如段落和层次划分。

第一次默读我们解决了生字词,第二次默读我们圈点勾画出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文章的脉络,并划分段落层次。

学生默读后,回答教师问题,理清故事的情节,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复述一或两名同学完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可提要求:
①跳读课文,抓住以上讨论要点。
②重点细节,尤其是脱险部分,尽量用课文原句。
③口齿清楚,能正确表达感情。
(可以找两位学生复述,其他同学听后评析复述情节。以上环节主要为了帮助学生熟悉本文故事情节,尤其是细节描写,为下一步探究性阅读、多角度阅读打基础。)
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学生只要能扣住课文说出自己的主要思考,留待下节课继续探究。
①讨论: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②讨论: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③讨论: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三、总结全文
①让学生再谈学习本文之后的体会。
②教师小结: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荡荡,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别忘了,还要把你的这些感受传给那些正在遭遇困难的人们。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3、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4、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二、学习重点:
1、复述故事情节。
2、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三、学习用具:多媒体(班班通)
四、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4)纳罕
(5)小心翼翼
(6)头晕目眩
订正后进一步巩固。
三、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要求]朗读时姿势端正,双手拿书,声音洪亮,读音准确,停顿合理,较恰当地表达语气。(教师可以投影出示以下问题,学生边听读边思考,在书上标记。)
a.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 (可以概括回答)
b.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二、检查预习
1、关于作者。
2、给生字注音。
3、解释词语。
通过了解作者、掌握生字词,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观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组,帮助学生掌握记叙要素,理清故事情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看书,不要脱离课本,要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在理清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课文)
c.“你能办得到的。”“这似乎能办得到。”“我能办得到的。”朗读这三句话时应把重音放在哪个字上?三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后两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变化?
d.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仅仅是爬下了几米高的石架,为什么还说“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e.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二、多角度地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获得启示:
(探究性品味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应帮助学生扣住文章主题讨论理解这些问题。)
二、指导多角度地阅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获得启示
①讨论: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这个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文中的人物特点,对人物做出合理的评判,也鼓励学生从中有所感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背诵。
六、作业:
A、完成《伴你学》
B、写生字,朗读课文。
一、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你自以为学习挺努力的,可升人中学后,却发现自己和别人差距挺大;你想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可又感到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课文中这个孩子的脱险经历中寻求启示吧;
如果学生在喜欢的人物中选择父亲和“我”,都应视为正确的,关键是把喜欢的理由说足、说全,可互相补充。不喜欢的人物可选在“我”困难时嘲笑“我”的孩子,这一点比较简单。
有争议的人物可能是杰利。可能有的同学喜欢他,有的不喜欢他,可引导学生评论他做得对的和不好的方面。这样来谈,针对性可能强一点。
②讨论: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这个问题讨论时也许有争议,但应该倾向于文中父亲的做法,因为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总靠别人扶,不是长久之计。父亲指导儿子独立走下来,恰恰是让儿子经过这种历练增加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在我们的生活中,家长、老师其实也给了我们很多这类的指导。
六、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文章。
学生活动案
教师导学案
一、朗读思考:
全班有感情朗读脱险部分,深入思考、讨论问题:
a.找出这部分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想想有什么作用。
b.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六、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字词,复述课文,大致上理解文章主旨。
学生活动案
教师导学案
一、学生认真听老师介绍,带着问题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检查预习
1、关于作者
2、给生字注音。
(1)训诫()
(2)嶙峋()
(3)眩()
(4)啜泣()
(5)迂回()
(6)屡次()
3、解释词语。
(1)训诫
(2)嶙峋
(3)啜泣
③背诵(或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布置作业
1、练习:一、二、
2、阅读《迷途笛音》,简单写写自己的心理感受。
一、朗读思考: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复述故事,已经大致熟悉了本文所记叙的事件,而且也悟出这篇文章主旨就是通过“我”的脱险经历告诉人们不要害怕困难,不要被困难吓倒,不管这困难多么吓人,都要努力去克服它。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通过研读重点情节再进一步领会文章。
c.“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
d.“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
e.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
学生读课文,在练习本上完成整体感知题目。
四、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方法: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提出在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由其他小组同学帮助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