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与中考历史命题2
2023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五套)
2023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五套)第一套试题1. 下面哪位历史人物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A. 孔子B. 屈原C. 蔡伦D. 姜子牙答案:C2.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A. 汉朝B. 明朝C. 唐朝D. 清朝答案:B3. 下列哪一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文化大革命答案:A第二套试题1. 赵匡胤是哪个朝代的开国皇帝?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B2.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A.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B. 文化大革命C. 高考制度的实施D. 改革开放答案:D3. 古代交通工具“青铜车”主要用于什么目的?A. 作战B. 运输C. 礼仪D. 游玩答案:C第三套试题1.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中,造纸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金朝D. 明朝答案:B2.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A. 南京大B. 重庆谈判C. 九一八事变D. 抗日战争胜利答案:D3. 古代交通工具“轿子”主要用于什么目的?A. 旅行B. 运输C. 作战D. 游览答案:A第四套试题1. 以下哪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铁蹄之国”?A. 明朝B. 元朝C. 清朝D. 汉朝答案:B2. 以下哪个事件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A. 百花齐放B. 文化大革命C. 民主革命D. 经济改革开放答案:D3. 古代交通工具“船”主要用于什么目的?A. 游览B. 战争C. 运输D. 采集资源答案:C第五套试题1.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A. 汉朝B. 明朝C. 唐朝D. 清朝答案:D2.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 文化大革命B. 清朝灭亡C. 民主革命D.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答案:D3. 古代交通工具“车马”主要用于什么目的?A. 游玩B. 运输C. 作战D. 旅行答案:B。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特点分析和对策研究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特点分析和对策研究当前中考历史,有两个大的变化趋势:一是综合的趋势,17个在2004年进入的课改实验区中有8个中考历史是多学科(政治、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综合,非实验区大部分采用综合形式;第二是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趋势,17个课改实验区中,青海湟中县、四省区联考等采用了历史开卷。
在非实验区,安徽省、湖南省长沙市、黄冈市、桂林市等均采用了开卷形式。
笔者认为,历史开卷考试是中考历史改革最值得关注的方向,认真、科学分析开卷考试将提高历史考试水平和提升历史教学质量。
一、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特点分析1.试卷呈现形式(题型)大变样传统的历史闭卷考试就是一张试卷。
考试的题型不外乎是选择题、填空题、看图题、材料题和问答题。
开卷考试最大的特点就是试卷呈现形式(题型)变化甚大。
(1)非实验区非实验区当数长沙市最具代表性。
从试卷组成上看,包括一张我们熟悉的试卷,还有一张可供学生参考使用的开卷材料──“附卷”,由15则内容详实的材料组成。
从历史试卷形式上看,由以下四部分组成:[动脑筋想一想]从附卷材料中收集信息、[动手做一做]对附卷材料进行处理、[大胆议一议]联系附卷材料解答问题、[自己查一查]根据附卷材料15了解乡土历史。
从题型上看,除了传统的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外,增加了判断题、设计题和制表图题。
学生在答题时,完全依据材料和自己的历史知识。
比如42题:根据材料三,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南朝经济发展示意图》及其图例。
附:材料三南朝经济发展图除此之外,桂林的试卷也有较大的突破。
试卷由“史学判断”(选择题)、“史林释意”(材料题)和“问题探究”(问答题)三部分组成。
安徽历史考卷中增加了组合列举题。
除了常见的组合形式之外,还有一定的创造发展,比如:14题某博物馆正在筹备世界古代文化展,请你为下列古文字配上简明、准确的文字说明。
(14题图)(2)实验区青海湟中县实验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卷中增加了“图片中的历史”、“学习方法和主题实践”两个新题型,其中,“学习方法和主题实践”最引人注目。
研析命题规律,明确方向引领——2023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评析
h i%p q r———Y)0`a bY)c E d e0B f2023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在落实《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精神的基础上,突出历史学科特色,体现立德树人的导向,注重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和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
虽然整套试卷延续了往年安徽中考试卷的风格,但我们也应注意到,2023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也出现了一些具有风向标性的新变化,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
这对2024年的中考历史复习有着明显的导向性,理应引起我们考生的关注。
一、聚焦主干知识,考查学科能力中考历史考查的多为主干知识。
2023年,安徽中考历史集中考查了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红军长征、第一个五年计划、“两弹一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亚历山大东征、工业革命、苏联模式、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等考点。
这些考点不仅是教材的主干知识与核心要点,也是历年常考的高频考点。
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复习中还是要高度重视基础知44识的夯实,关注教材中的主干知识,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2023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命题者尽量规避所谓的“押题”。
例如,与2023年相关的重大周年事件,在今年的中考中便没有特别体现。
所以,聚焦主干知识才是正确的做法。
这里,建议学生在复习时对照近几年的中考历史试题,找出常考的考点,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当然,那些往年较少涉及的主干知识也需要注意。
【例1】(2023·安徽·5)1905年《民报》创刊后,陆续发表了《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召内乱说》等文章。
这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 )A.倾向改良B.主张革命C.拥护君主立宪D.赞成君主专制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的革命思想。
结合材料关键信息“《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召内乱说》”等内容可知,这些文章驳斥了他人对革命的批判,这反映出《民报》的作者群体主张革命,B项正确。
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完全解读(安徽卷)
三、2023年安徽省中考历史备考策略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21 经济体制改革 罗马万民法 美国三权分立
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
2020 市场经济体制 法国大革命的原因 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
苏俄“新经济政策”
13
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一战的影响
1929年经济危机
14
罗斯福新政
马歇尔计划(冷战) 美苏冷战
15
欧盟的形成
西方“福利政策”
联合国的宗旨
附:三年中考历史考点分布情况。
试题面向全体学生,立足教材,但相关材料又不拘泥于教材范围,重点考查学生学科核 心素养,充分体现了安徽中考历史学科开卷考查的特点。
一、2022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总体分析
(一)题型结构,稳定延续。 2022年的安徽中考历史试题题型与题量与去年中考保持一致,全卷四大题19小题,
满分70分,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四种基本题型:单项选择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 题和活动与探究题。但在设问上略有变化:材料解析题的分别由原来的三问合并为二问。 这样的变化使试卷结构更加合理,能够更好考查考生的学业水平。
聚焦周年大事和社会热点是安徽中考历史试题的一大亮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点。 以当下的周年大事和人们关心的社会热点来创设问题情境,体现“古为今用”的学习目 的,让考生学会以历史的思维来分析问题,注重培养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也是近几 年历史命题的趋势。如第6题,以土地改革完成70周年为背景,考查土地改革运动的作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历史学科试题的命题原则和方法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历史学科试题的命题原则和方法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历史学科试题的命题原则和方法作者:江苏省灌…文章来源:中国历史课程网点击数:2825 更新时间:2007/10/17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历史学科试题的命题原则和方法教学理念指引,而新的教学理念也必须由新的教学评价观念来体现。
尽管历史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学习评价方法的过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是否树立与新课标理念相适应的试题的命题观念,就直接影响着历史教学的发展方向题原则和方法课程改革确提到:“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历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反馈、调控教学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功能新课标理念相适应的试题的命题原则,也就直接影响着历史教学的发展方向和课程改革的发展水平。
为达到完善课学科的试题命题应该遵循以下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中明确提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高中历史学科试题的重要命题原每一位学生的全面成长,就要求我们实现试卷与学生的对话,在原来试卷命题的基础上,摈弃那种陈旧的、呆板的、生,指向学生,服务学生。
具体方法有:素养。
学生成长的一种引导和激励。
从这一理念出发,如果我们的学生能以一种轻松的心情来完成答题,把考试当作一次愉要尽量避免强硬的指令性的提示语,而注意运用具有的灵活性和趣味性的提示语,使之更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心的考查为例。
中,武松曾在景阳岗前的小酒馆喝了十八碗的酒、吃了数斤的牛肉,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务设施牛肉”这个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一下子就使试题有了趣味性,拉近了试题与学生的距离,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不但文学作品是怎样反映历史现实的,从而培养了学生从文学作品中考查历史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从文学作品中体验历的推动作用。
情感体验。
关怀,少一些生硬的说教,对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营造宽松的考试氛围十分重要,从而使考试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特色等相关知识点时,我们可以用下面的题目他:②画画的不错,是北宋文人画的代表物④偶尔也喜欢写一写赋,如《前赤壁赋》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学们都熟悉的典型,用口语化的提示语,将我国古代的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宋词的时代特色以及赋在我国历史上的高了试题的亲和力,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新课标下的中考历史试卷命题变化和教学方法研究
新课标下的中考历史试卷命题变化和教学方法研究摘要:初中历史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在新课改背景下,中考历史试题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历史教师要在把握课标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优化教学方法,并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本文主要针对新课标下的中考历史试卷命题变化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情况,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考历史;新课标;命题变化;教学方法历史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和概括性,只有通过系统地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其精髓,从而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
因此,教师要把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方法和策略的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近年来,初中历史试题在题型、难度、主题、素材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新课标下的中考历史试卷命题变化历史是一门需要大量记忆的学科,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考试中都离不开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1】。
随着中国中考历史试卷命题的变化,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从中考试卷命题形式上看,既有开放性试题也有非开放性试题,既有来自教材的知识也有来自课外、生活及社会实际的内容;从考查内容上看,既有基础知识又有能力层次要求;从考查方式上看,既注重基础知识又注重能力培养。
从近几年的中考历史试卷来看,新课标下的中考历史试卷命题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注时代发展,凸显时代性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也需要了解国家发展的历史,并且能够从历史中获得生活的启示,同时也能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历史知识,这是历史学科最大的价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
例如,在教学“八国联军侵华”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西方国家发展的背景,以及它们与中国之间的联系。
这一单元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基本概况和文化特征,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当时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联系。
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挑战与探索
( 3)实 行 教 案 、学 案 一 体 化 , 提 高 课 堂 容 量 。 将 本 堂 课 的知 识 目标 、重 点 难 点 等 写 入 学 案 ,可 使 学 生 对 本课 要 求 一 目了 然 。 依 据 课 标 理 清 知 识 线 索 ,将 教 学 内容 适 当 整 合 ,从 而形 成 完 整 明晰 的 知 识 体 系 ,这 样 极 大 地 减 轻 了 学 生 做 笔 记 的 压 力 ,也 有 利 于 学 生 对 本 课 知 识 的 掌 握 。将
效果 。
虽 然 我 们 反 对 把 考 试 当成 指 挥 棒 ,但 不 容 否认 ,在 目 前 纸 质 考 试 重 成 绩 ,价 值 取 向难 以 考 量 的情 况 下 ,考 试 的 导 向 作 用 还 是 比较 明显 的 。到 目前 为 止 ,是 否 分 文 理 班 , 是 否 还 有 会 考 ,考 试 试 题 题 型 如 何 ,高 考 形 式 如 何 等 都 还 没 有 一 个 明 确 的 方 案 , 这 些 都 给 历 史 教 学 带 来 了 不 确 定 性 ,使 教 师 在 教 学 时 心 中没 底 。 二 、 知 识 体 系 困 惑 :初 高 中教 学 衔 接 不 紧 密 新课 改 后 的 高 中历 史 教 材 采 用 的 是 “ 模 块 为框 架 , 以 以专 题 为 基 本 单 元 , 以 中外 史 合 编 为 系 统 ” 的方 式 。 这 种 方 式 以初 中 历 史 知 识 的 时 间 线 索 清 晰 和 基 础 全 面 夯 实 为 前
据 。 所 以 教 学 活 动 要 围 绕 课 标 所 确 定 的 教 学 目标 展 开 。 河 北 省 唐 山 市 开 滦 第 二 中 学 目前 使 用 的 是 人 教 版 教 材 ,语 言 的文 学性 极 强 , 内容 繁 杂 ,概 括 性 的 知 识 较 分 散 。在 教 学 中 ,笔 者 依 据 课 标 对 内 容 进 行 适 当 删 减 、整 合 , 归 纳 总 结 , 简 化 了 教 学 体 系 ,理 清 了 知 识 主 干 ,从 而 提 高 了 教学
中考改革最新方案
(3)实行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探索计算机化考试。
3.考试成绩呈现
(1)总成绩满分750分,其中必考科目各150分,选考科目各100分。
(2)综合素质评价成绩纳入中考总成绩,占一定比例。
(3)考试成绩以等级制呈现,分为A、B、C、D四个等级。
2.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优化考试评价体系,引导教育教学改革。
4.增强中考公平性、公正性和透明度。
三、具体措施
1.考试科目调整
(1)必考科目:语文、数学、英语。
(2)选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
(3)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科目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中考改革最新方案
第1篇
中考改革最新方案
一、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考作为衡量初中阶段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其改革势在必行。为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本方案在充分调研、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以下中考改革方案。
二、目标定位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
(2)建立中考违规行为举报制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3)加强中考改革宣传,提高社会对中考改革的认同度和支持度。
四、实施时间表
1. 2022年起,逐步推进考试科目、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改革。
2. 2024年起,全面实施新的中考方案。
3. 2025年起,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索多元招生录取方式。
五、保障措施
2.制定配套政策,明确中考改革实施细则,确保改革措施落地生根。
3.加大投入力度,保障中考改革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
立足课程标准 聚焦学科素养--基于福建省中考命题的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探究
立足课程标准 聚焦学科素养
——基于福建省中考命题的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探究
A.等级森严
B.小国寡民
C.自给自足
D.军事独裁
该题对应的课标内容是“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
采
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考核。
T6.据图1可知,隋唐时期扬州、苏州、杭州经济发展的相
同因素是:
A.交通便利
B.海运发达
C.外贸兴隆
D.文化昌盛
该题采用地图的形式,进行跨学科处理,
空观的考核有较大的意义,对应的课标内容是
加强历史解释的考查,体现发展性
课标设计理念倡导“使学生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
法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能力要求方面,
“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
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
这也是学科素养下对历史解释的考查。
西服零星地出现在通商口岸。
还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改良A.民主政治确立 B.纺织技术改进其次,明确行为动词的不同能力层次要求。
“知道”“列举”。
谈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命题改革趋势及对教学的启示
谈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命题改革趋势及对教学的启示中考研谈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命题改革趋势及对教学的启示省教研室陈中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之一.其考试结果既是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又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有关部门明确规定,这种考试的命题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使具有不同的认知特点,不同的智能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表现自己的学习状况.力求公平,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所获得的相应发展,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坚持”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教学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和效率: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的命题指导思想:既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的结果和过程的评价.也要重视对学生的认识水平,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为此.我省各设区市对中考试卷的命题进行J,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拟根据2005年福建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评价组对我省各设区市的中考试卷的分析人手,来说明新课程理念下中考命题改革的趋势.许由此探寻它对教学的启示一,改革趋势1.立足素质教育.考查”双基”知识素质教育在学科教学上的要求是全面提高公民在相关学科上的基本素养.使不同的人在相关学科上都有不同的发展.扎实的”双基”是提高学科素养.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和依托.今年各设区市中考试卷都能围绕”双基”对相关学科的核心内容与基本能力进行重点考查,力求做到:情景新颖,形式活泼,关爱学生,对纯记忆水平的考查逐步淡出考核范畴,基本杜绝了单凭简单记忆,生搬硬套,机械计算即可完成的试题.特别是对人人必需的主干知识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重点考查.很多试题都将”双基”的考查定位于体现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上.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技巧,形式化的做法,有利于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益.如语文科各设区市都注重语言的积累和文化积淀,考查了名篇名句.三明卷还专门考查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数学科各设区市都对函数,方程,统计初步,图形变换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重点考查:英语科对听, 说,滨,写四项技能进行全面考查;政治科侧重考查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来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题;物理科注重考查基本物理事实与原理.注重从过程和方法人手考查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化学科重视化学基础知识和珐本技能的考查,精选对学生后续学习和终生发展有益的知识作为主要考查内容等.2.贴近生活实际.考查应用能力知识是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产物.它来源于礼会生活和生产实践.又反过来对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证实世界.处理身边的问题.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生活中存在大的实际问题,必须能够清晰地识别隐含在实际问题背景之中的基本规律和原理.根据其中的规律和原理做出合理猜测.并提供判断理由或证实.今年的中考试卷在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与丰富的呈现形式,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试题载体,关注知识应用的社会价值,加强学生应用的意识,开拓展现创新意识的空间等方面做_r大量的尝试.各设区市都设计一定数量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时代精神.增强时代气息的实际应用题.考查学生从…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相关模型,并应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作出合理的预测和决策.进而解决问题,不少试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应用性较强.如语言学科注重表达能力的考查.数学科,莆田26题以产品试销,定价为载体,考查应用数学知识进行经济决策的能力:龙岩23题以当地矿产一一煤的产销实践为载体,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进行合理建模,并通过简单计算来作出科学决策的能力,一方面引导学生自觉地了解家乡, 关心社会生产实践,另一方面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教育他们自觉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习惯.政治科,如厦门卷24题;漳州卷25题等注重选材的本土化,较好的反映了各自的地方特色,片{学生熟悉的热点事例作载体,加强了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历史科,如龙岩”材料解析题”第1题以国共两党关系,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为载体, 切合时政热点,体现史学的教育功能,反映以史为镜.历史为社会经济发展,政治进步与政策服务的历史教育思想.地理科.宁德27要求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就家乡经济发(下转第4码)中考研究(上接第1码)展的某一方面谈看法;化学科,厦门24题结合有关化学知识对学生”合理使用化学物质”这一基本科学发展观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查,考查的基点是”任何化学物质都有其利弊.合理使用化学物质,兴其利御其弊”的观念.3.体现情感导向.弘扬人文精神在试卷形式设计上.多数设区市的试卷设置了”友情提示”或着重号等.提醒考生仔细作答,认真检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完成答卷.在试题内容上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突出时代精神.增强时代气息,在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与呈现形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选择有时代气息的试题载体.突出试题的教育价值.今年中考这类试题选材广泛.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设置了一系列贴近生活现实与社会热点,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和其他学科的新颖,自然,有趣的问题.以初中生能够接受的形式,从不角度结合有关学科知识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唤起学生对国计民生的关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语文科,重视选文的思想性,时代性.或浓郁的地方特色.讲求选文的”文质兼美”,如宁德,泉州卷的《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漳州卷的《漳州皮影戏》等,让学生在”考”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乡”的教育,接受美的熏陶.数学科.如莆田的24题以当地建筑妈祖神像为载体.考查解_-角形的有关知识.试题简单,但通过题文叙述,介绍了被神化了的妈祖生平.让学生了解妈祖之所以被人们尊为海神的缘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努力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南平24题以该市团市委发起的”爱心储蓄”为题材.资料真实.涉及了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这一有意义的话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接受了一次爱心教育.发挥了试题的教育价值.英语科.各设区市的语篇选择能够注意选择人物介绍,幽默故事,科普知识,自愿者活动,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贴近学生生活,反映了社会热点问题.体现了新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正确引导.政治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泉州卷27题等试题能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事情为载体.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导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厦门卷24题,泉州卷27题,漳州卷26题,龙岩卷23题等通过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给学生以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较好地发挥了政治科的育人功能.地理科,如南平卷第23题.泉州卷第4l题,通过引入我国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的有关材料.考查了相关的地理问题;龙岩卷第25题则通过阅读台湾国民党领导人的大陆”和平之旅”线路图.考察沿途的地理分布问题;南平卷,漳州卷,宁德卷的试题中也分别涉及了我国的“西气东输”问题,”中东”问题等.生物科.如福州38题.莆田30题.厦门28题等涉及了环保,资源保护等话题;物理科,福州25题以新闻报道为背景.取材的社会意义深刻.既渗透科学用电.节约能源的意识.又突出资助”希望T程”的情感,贯彻了共建节能型社会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具有较好的教育功能.4.注重知识联系.考查综合能力世界是一个充满联系的有机整体.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不但各学科知识问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是学科与学科之问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这要求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自觉掌握好相关知识问的相互联系,并自觉地在较大的知识背景中利用它们来综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今年各设区市的试卷都注重了在知识的交汇点上命题.合理地设置了一定数量的较为综合的学科内与跨学科的问题.较好地实现了扩大思维量的考查.如语文科,莆田卷第6题(2)将语文与信息教育巧妙结合:漳州卷第9题将语文与美术巧妙结合:龙岩卷第9,l0题将语文与地理相结合.厦门卷第l6题特别标明为”探究性学习”,把探究性活动很好地引进了考试.数学科.不但学科内知识联系的题目比比皆是,而且它作为自然科学的_l二具,许多设区市更是巧妙地把数学,物理, 化学,生物等有关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出现了不少好题.5.重视学习潜能.加大对开放性,探索性和创新性问题的考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是教学的基本任务.开放性,探索性和创新性试题给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自由想象,自主发挥,自主探索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n己独到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对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作用.今年各设区市课改实验区对开放性,探索性,创新性的试题给予了较大的重视.加大了对开放性,探索性问题的考查力度.从形式上说,有关注过程评价.增加”有创见可加分”项目,积极鼓励学生创新.留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从内容上说.更是色彩斑澜,如语文科福州卷2l题的”做读书笔记”,数学科引入一些探究型,阅读分析,决策判断等具有创新特色的问题;政治科.题型多样,有”校园热线”,”时政述评”,”实践探究”,”心灵感悟”,”自主探究”等.试题引用了漫画,表格,新闻图片等作为背景材料,图文并茂,新颖活泼.改变了只有文字表述的单一试题模式.迎合初中考生思维特点.做到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激活了考生的思维,三明实验区卷的非选择题更是独具匠心.以初中学生”成长的足迹”为主线,以日记的形式为载体,设计试题,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地理科,如漳州卷22 (1)题通过对图像的对比,组合,并调动相关的知识储备.要求学生探究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体现对学生探究学习能力考查:南平卷第26题,漳州卷第26(1),(3)题.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从不同高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考查.物理科,南平32题源于一节学生实验课,提供的数据为实测数据,通过对”水果电池”的探究实验.不仅考查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根据地提出猜想的能力,还渗透了环保意识的培养,而且(3),(4)两小题还具有开放性;厦门3l题,挖掘了教材中一段话的内涵,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获取必要数据,设计实验探究题,考查学生通过分析数据获得初步结论的能力和对实验条件的控制疗法.化学科,厦门23 题利用源于生活的一个现实化学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考查.具有如下特点:①让学生进行”猜想”,但”猜想”不是乱想,须有一定根据,题目通过调查结果,告诉学生”猜想”的依据和如何获得”猜想”的依据,要求学生说出”猜想”的依据,体现出”猜想”的科学性.②试题要求考生提出几种自己认为最可能的猜想, 再设计实验证明这些”猜想”.这是科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表现了科学研究的真实性.③所考查的研究内容难度不大, 与初中学生要达到的研究能力相适应,避免了目前常见的难度大,要求高,不切合学生实际的研究性试题的现象:漳州l6题结合生活实际,考查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运用和开放性问题的解答,使实验题的命题有了新的思路二,教学启示1.立足课程标准.重视教材的基础和示范作用“双基”是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能力的基础和依托.而教材正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蓝本”.教材的例,习题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无论是平时教学.还是总复习. 都要紧扣课标,吃透教材,用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基础与示范作用.纵观历年中考试卷,虽然直接源于教材的原题不多,但大多数题目,即使是综合题,探索性问题也是由基础知识的}昆合,加工而成的.教学中不但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教材的各个局部知识按照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组织成整体,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同时,还要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的教学,特别要重视有关原理,法则,定理和公式的提炼和推导过程.例题的求解过程的教学,学生的素质和技能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2.注意联系实际.培养应用能力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以致用”是我们的根本目的,重视生活实际,加强应用能力的考查是历届中考试卷的一个热点.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应用素材,注意紧密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选择以环境保护,生活健康,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为背景材料,合理设计一些情境新颖的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增强其应用意识,逐步学会用已有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训练实际应用能力.3.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考研究开放性,探索性试题给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自由想象,自由发挥,自由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它是中考拉开档次的主要题型,也是深化考试改革的重要题型.在日常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基本目标,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练习,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逐步学会应用已有知识去探索新的问题.提高创新能力.4.加强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中学教材一方面是知识的载体,它记载着前人积累的知识.这些知识已被证明在中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是有用的工具;另一方面,它又通过这些知识来传递学科思想方法,相比较而言,前者是”显性”的,是见诸书面的东西,而后者是隐性”的,它常常隐含在教材的知识的体系之中,是学生较难把握的, 同时又是学习中更为重要的东西.学科思想方法是学科的精髓,掌握它,就能驾驭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揭示相关的学科思想方法,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同步地形成相应的学科思感方j毒, 并自觉地应用这些思想方弦来指导解题实践,解决相关问题.5.合理砖组织技能训练一方面牢固的”双基”是能力的载体,是促进知识迁移和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离开了知识和方法谈能力是一句空话.但另一方面,知识和方法的学习仅仅是能力和素质形成的一种条件,而人的能力和素质只能在一定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 因此,为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和运用新概念,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形成相应的能力和素质,还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作业.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适时地选编适量的具有思考价值能揭示教材内涵的练习题,组织学生进行应用知识的解题实践,促使学生真正领会教材内容,及时纠正其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使他们真正内化和巩固习得的知识和方法,从而把所学知识稳固地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形成相应的能力.。
近几年中考历史新题型
近几年中考历史新题型
近几年中考历史的新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材料解析题、探究题以及写小短文、解说词等。
这些新题型旨在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情况,同时强调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是中考历史中常见的题型,通过选择题可以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材料解析题则能够考察学生对于历史事件、人物、概念等的理解程度。
探究题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题型,这种题型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历史情境,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探究历史问题的本质和原因。
探究题的难度较大,但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写小短文、解说词等新题型也出现在中考历史中,这种题型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历史情境,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历史事件或人物,旨在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新题型在中考历史中的出现,反映了教育部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同时也提醒学生需要更加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江西省中考历史考试大纲
江西中考考纲解读(历史)江西中考历史学科《说明》是结合当前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的新要求编制的。
对《说明》进行研究解读,既能够对中考命题内容与要求有系统的认识与了解,将考点知识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去,以便学生和老师更好地应对中考,也能够使学生和老师适应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面向社会发展。
考纲解读一、命题依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及当前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的新要求。
考纲解读二、目标能力与要求(一)关于学生根据新课改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说明》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时代的新精神和新要求,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历史知识”,初步具备“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坚强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的精神”,“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等。
(二)关于老师《说明》也相应地符合对教师“课程评价”的规定:“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消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三)知识能力级别要求说明1识记能够知道史实的基本情况,把握史实的内容,加以记忆。
如知道、了解、说出、列举、举例、复述、描述、识别、辨认等。
2理解能够把握史实的因果关系、性质、特征、意义、影响和史实之间的关系,并据此对所给史实进行解释、推断和区分等。
如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推断等。
3运用运用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中,初步分析和综合历史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总结、推广、论证及评述,完成历史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2022年天津中考历史样卷
附件32022年天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科目考试内容与试卷结构说明2022年天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的命题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5号)以及《市教委关于天津市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津教政〔2019〕1号)要求,紧密结合我市初中阶段的教情学情实际,坚持价值引领、素养导向,在原学业考查的考试范围与试卷结构的基础上,做到稳中有变、稳中有新。
一、考试内容《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规定的全部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三个板块;其中,中国古代史约占30%,中国近、现代史约占40%,世界史约占30%。
二、试卷结构试卷包括Ⅰ、Ⅱ两卷;其中,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试题呈现包括但不限于材料理解、解释、比较、分析、概括、综合等多种形式,共3大题,合计50分。
具体结构如下表所示:题型题量分值Ⅰ卷单项选择题第1-25题50分Ⅱ卷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合计合计28题100分三、参考样卷与答案及评分参考2022年天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参考样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为第6页至第8页。
考试实行开卷;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答卷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
中考历史心得体会
中考历史心得体会中考历史心得体会14月12日--13日我们参加临沂市中考研讨会,这对于们九年级教师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也使自己对今年的命题趋势和动向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现就我的心得作如下介绍:一、中考历史命题依据(1)《历史新课程标准》(2)《招生考试说明与复习指导》二、中考复习的方法(1)应加强考法研究,把握中考动向,紧扣考纲进行全面统一系统复习(2)精心备课,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3)复习祥略得当,主次分明(4)讲练结合,实现知识的消化和巩固(5)多研究《新课标》,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
三、中考复习要重双基,找变化,做到有的放矢从中考说明可以看出,历史试卷的知识内容比例中国古代史32%;中国近现代史34%;世界史34%。
题型及分值比例:选择题40%,材料题60%。
难以程度系数0.65,其中较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6:3:1.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把每位学生的基础抓牢,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拿到基础分。
同时,要及时补充新增的考点,让每位学生了解中考的题型,题目数量的变化,中考命题的新动向,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四、关注,联系实际生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历史教学活动,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关注时政热点,学习有用的历史知识,近几年中考历史的命题趋势,越来越注重把知识贯穿我们的生活,让课堂充满快乐,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所以,这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上,多和我们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认为历史知识无处不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
以上就是我这次参加会后主要的收获,通过这次学习。
我们对中考考试说明有了更加理解与认识。
由此我对接下来的历史复习,以及教学更有信心,我相信,只要我把握中考的命题原则和考点,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深入研究复习策略,就一定能够获得中考最终的胜利。
中考历史心得体会2任教八年来,经历的培训不多,这次省初中历史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4年中考历史(江西卷)真题评析
1.立足教材,紧扣课标2024年江西中考历史试卷立足教材,紧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例如选择题第1题,考察的是甲骨文使用的造字方法,部编版七上历史教材非常详细地介绍了这个知识点。
再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36页明确提出“基于单元主题学习整合教学内容”,在2024年试卷第13题中得到体现,这道选择题梳理了教材知识点,要求学生提炼出学习主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o2.考察核心素养,提升文化自信2024年江西中考历史试卷体现了对历史学科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的考察。
例如2023年、2024年连续出现的观点论述题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66-70页中,给出了多个样题、参考答案,并附有评分标准和试题说明。
预计此类题型可能会成为江西中考历史学科的常考题型。
2024年观点论述题从“中国名片”这个主题出发,综合考察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同时通过中国名片的变迁,体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沧桑变化,提升文化自信。
3.考察地方专史2024年江西中考历史试卷注重对江西地方史的考察。
例如选择题第6题考察的是汤显祖的《牡丹亭》,汤显祖是江西抚州地区文化名片;选择题第10题考察的是江西民歌《请茶歌》,将跨学科融合与江西地方史结合起来,考察工农武装割据等知识要点。
同时也重点考察了中国古都河南洛阳。
综合题第21题以“宣传洛阳”为主题,串联了佛教传入中国、北魏孝文帝改革、大运河、“丝路电商”等古今中外知识点,考察全面。
表一:2022、2023、2024年近三年江西卷中考选择题考点盘点题号2024年考点知识范围2023年考点知识范围2022年考点知识范围1甲骨文中国古代史河姆渡人中国古代史半坡人中国古代史2郡县制中国古代史东周商业活跃中国古代史百家争鸣中国古代史3唐朝典章制度中国古代史西汉盐铁专卖中国古代史商鞅变法中国古代史4中华民族认同中国古代史蔡伦中国古代史推恩令中国古代史5宣政院中国古代史唐朝开放中国古代史《清明上河图》中国古代史6汤显祖《牡丹亭》中国古代史《天工开物》中国古代史古代科技文化中国古代史7清朝人地矛盾中国古代史清朝文学艺术中国古代史郑和I、西洋中国古代史|8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科举制中国古代史19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虎门销烟中国近代史10工农武装割据中国近代史井冈山革命根中国近代史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据地表一:2022、2023、2024年近三年江西卷中考选择题考点盘点题号2024年考点知识范围2023年考点知识范围2022年考点知识范围11团结抗日中国近代史七七事变中国近代史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史12三大战役中国近代史挺进大别山中国近代史红军纪律中国近代史13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中国现代史浦东开发区中国现代史土地改革中国现代史14国有企业改革中国现代史各民族共同繁荣中国现代史人民生活水平中国现代史15希腊哲学世界古代史古罗马文明世界古代史金字塔世界古代史16中世纪大学世界古代史封君封臣 .制度世界古代史古巴比伦与拜占 庭相同点世界古代史1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世界近现代史哥伦布世界近现代史共产党宣言世界近现代史18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世界近现代史近代科技艺术世界近现代史苏联农业集体化世界近现代史19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近现代史余粮征集制世界近现代史非暴力不合作世界近现代史20欧洲的联合-------------------世界近现代史雅尔塔会议世界近现代史—德国分裂- 一世界近现代史题目:9.1923年1月,孙中山和苏联代表越飞达成一项联合宣言:苏维埃政府再次确认有关放弃在华的特权与利益。
中考历史复习课教学“三重奏”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中考历史复习课教学“三重奏”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摘要:中考历史复习课教学中,如何在短期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复习课的功效,帮助学生从容地应考,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鉴于此,初中历史教师指导学生复习课的教学尤为关键,高效的历史复习课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复习课中考历史教学中考历史复习受时间紧迫、知识众多、内容零散等因素的制约,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强历史复习课的实效,帮助学生从容地应对中考,是初中历史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以下作者结合多年的教研经验,谈谈三点个人见解。
一、用好“标”1.正确处理《历史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的关系这里所说的“标”是指《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历史课程标准》)与《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招生考试说明(历史科)》(下文简称《考试说明》)。
《历史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依据;而《考试说明》则是地方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际量身定制的考试蓝本,是地方组织中考的命题依据。
为此,初中历史教学不可能离开《历史课程标准》,中考历史复习课教学更是要依托《考试说明》有针对性地进行。
可见,《历史课程标准》指导《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受制于《历史课程标准》。
事实证明,正确处理好《历史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之间的关系,对中考历史复习课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2.认真领会《考试说明》中的命题原则、范围与要求《考试说明》规定的命题原则体现了课程改革新理念:基础性、时代性和发展性。
其反映的考试目标明确,力求体现本地学生的学业水平。
《考试说明》规定的具体范围包括《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中国历史》八年级上下册、《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以及乡土历史的相关知识。
《考试说明》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对初中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学习要求依次分为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后一层次的要求包含前一层次的要求。
例如,“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评价秦始皇”是属于运用层次的知识点,教师不仅仅是指导学生简单地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事实并进行评价,而是要指导学生将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与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以及内在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遵循“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辩证地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2023陕西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23陕西中考历史试卷分析2023年陕西中考已经落下帷幕。
相较于2022年中考,今年中考历史试题延续了中考改革稳中有变的基本要求,难度基本维持了相对水平,试题依据2022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全面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历史学科基本要求,强调立德树人,塑造家国情怀,明确以史为鉴,体现学以致用的多维度考查。
一、依据课程标准,稳步推进中考改革对比2022年中考,今年历史考查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虽然总分值和考试时间不变,但总题量由原来的19道变成了15道,题型也改变为选择题与材料题两大类。
1.选择题增加到12道,分值相应的调整成了24分,其中中国古代史3道,中国近代史2道,中国现代史3道,世界史4道。
2.材料题3道,总计36分:13题古代史中的经贸文化交流,14题世界近现代史中大国发展,15题将陕西地方史与中国近现代史的高度融合。
3.填空题缩减成4道并融入到古代史的考查中,其中中国古代史3空,世界古代史1空。
4.原来二选一的考查形式保留到了14题的世界史中,考查形式更加灵活,内容贴合当下热点时政。
二、提升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本次试题从内容要求上看,注重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中的图片、文字等材料,很多都是直接来源于教材或是进行微改后的呈现;从学业要求上看,试题是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高度统一后的呈现,在考查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同时,又兼顾对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要求,充分体现课程时代性,践行了新课标的育人方向。
三、彰显地方特色,坚持立德树人以陕西区域历史为线索实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考查,充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到考查中,深合地方特色的同时,也发挥了历史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价值:从学习、认识历史的角度,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把“以史育人、以文化人”落在实处。
基于以上分析,对当下的一线教学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1.以课标要求为主线,以素养培养为导向:教师教学要立足教材落实课标;学生学习过程中也要明确课标要求;关注学生主体发展需求同时,要着力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与中考历史复习山东张西河文章来源:2008年下半年度《试题与研究》中考作为新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命题的指导思想和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发生了新变化。
由于全国各地教育发展水平及进入新课程改革的时间不同,各省、市、自治区对中考历史命题改革的具体思路和方法是不一致的。
但是,通过命题改革,使中考适应新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有效实施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则是一致的。
为帮助广大考生明确当前中考历史命题的改革动向,准确把握中考历史复习的方向,本人结合近年参加中考历史命题的切身体会,谈一谈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中考历史命题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学生在中考历史复习中须注意的重要问题。
一、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中考历史命题所发生的重大变化1.中考历史试题所考查的“目标要求”更加全面。
以前,中考历史过于重视对历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鲜有涉及。
以下题目就是以往中考历史试题的典型代表:【题目1】(2001年安徽)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是A.安庆军械所B.上海江南制造总局C.福州船政局D.天津机器局[答案] B【题目2】(2002年河南)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重大决定?这次会议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 决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这类题目的共同点是:答案都在教科书中,只是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
学生只要记住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就可以迅速作出正确解答。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上述命题思路发生了明显变化。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提出“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并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
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中,考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诸多考试中,中考又是一次终结性的重要考试。
中考只有符合《标准》提出的评价要求,考查出学生在以上三个方面的达成情况,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以下题目就是当前中考历史试题比较典型的代表:【题目3】(2008年河南)学习历史也要关注现实。
有这样一个热点地区,它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是列强的必争之地,由历史原因造成的当地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错综复杂。
这一地区是A.巴尔干半岛 B.巴拿马 C.阿富汗 D.中东地区[答案] D【题目4】(2008年山东临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图略)材料二在战国时代,我国已普遍使用印章(雕刻在木、石等材料上的图章)。
……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看作一个汉字“京”,她便是奥运会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书法的引入。
……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当做一个“人”形画,她便是东方绘画表现手法上的一次杰出应用。
……她将当之无愧地成为奥林匹克运动视觉形象史上的一座艺术丰碑。
——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说明(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融合了中国哪几种传统艺术成就。
(2)上述传统艺术在我国古代都有着辉煌的成就,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艺术家。
请你选择其中两种艺术,根据所学教材知识,各说出两位我国古代艺术名家。
(3)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请你从展示和弘扬中国传统艺术的角度,为本届奥运会期间的文艺表演和宣传设计两项内容。
[答案] (1)书法、印章(雕刻)、舞蹈、绘画。
(2)书法: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董其昌等。
(答出2位即可)绘画: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张择端,徐渭等。
(答出2位即可)(3)戏剧欣赏;舞蹈;诗词朗诵;书法展;国画展;雕塑展;印章展等。
(答出2项即可)这两道题的共同点是:都注重了材料的引用和新情境的创设,都体现了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考查。
问题的答案并非都在教科书中,有的需要运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来回答(如题目4的第一问),有的需要结合平时积累的生活知识来解答(如题目4的第三问)。
问题的答案也打破了过去的唯一性,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在解答这类题目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都可以得到较全面的考查。
2.中考历史试题所考查的“能力层次”明显提高。
《标准》在强调记忆、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通过上面2008年的两道中考题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解答这样的题目,只单纯靠记忆教材知识是不行的,还必须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灵活的迁移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恰当的判断选择能力等。
3.中考历史试题的“现实感”空前增强。
《标准》要求学生“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根据这一要求,初中历史教学应在坚持基础性的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关注历史与现实社会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
中考自然也不会无视《标准》的这种要求,近年来,因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题型更易于联系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而日益成为中考历史试题的主要题型。
前面的题目3联系、考查了“战火频仍的中东”这一国际热点问题;题目4联系“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中国北京召开”这一学生身边的社会热点问题,考查了与北京奥运会会徽相关的重要历史知识。
4.中考历史试题的“材料性和情境性”异常突出。
根据《标准》,新课程历史教学应体现时代性,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注重探究式学习。
为适应这种要求,中考历史试题非常注重历史材料的引用,非常注重新情境的创设。
引用材料、创设情境,已不是材料分析题的专利,其他题型也纷纷借助材料来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如题目3。
有些选择题凭借一句引导语,以“组题”的形式出现,这也是“情境性”突出的一种表现。
试题所选用的材料,一般都很精练,并且多种多样,除文字材料外,还有图片、漫画、表格、示意图等。
如题目4就是文字材料与图片材料相结合的一道“材料性和情境性”很典型的题目。
二、学生在中考历史复习中须注意的重要问题1.明确《标准》对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
《标准》在“课程目标”中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
中考历史命题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检测学生对这些目标的达成度,否则,中考历史命题就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十分熟悉《标准》对自己所提出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己应该学什么以及学到何种程度。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严格依据《标准》中“内容标准”所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
中考历史命题应该以《标准》中“内容标准”所规定的内容为考查范围,以现行历史实验教科书(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知识内容为依托,每一课中的楷体字(小字)部分可不作考试要求。
这就告诉我们,在复习时,必须严格依据《标准》中“内容标准”所规定的学习内容(除正文宋体字部分外,还包括相关的文字、图表材料等)进行复习,以免做无用功。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全国出现了几套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新课程教科书,主要有人教版、北师大版、岳麓版等。
虽然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但都是依据《标准》中“内容标准”所规定的内容进行编写的,对各课中的楷体字(小字)部分都不作统一要求。
所以,中考历史命题所涉及的历史知识范围,原则上是不能超出“内容标准”的。
至于各课中的楷体字(小字)部分,主要是帮助学生对正文宋体字(大字)部分进行正确理解,各地中考一般也都不把该部分列为考查内容,以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当然,把楷体字(小字)部分的内容选作中考材料分析题的“阅读材料”,还是比较常见的。
因为这与摘选教科书以外的史料相比,可以适当减少学生的阅读障碍,适当降低材料分析题的难度。
3.把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作为历史复习的切入点。
增强试题的“现实感”,是新课程改革对中考的一项明确要求。
从课改实验区的中考试题可以看出,试题与现实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空前密切。
为此,在复习中,我们应密切关注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并把这些问题作为复习的切入点,充分发掘它们与历史知识的各种联系。
对初中学生来说,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国际国内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重大事件,如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召开、“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将实现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等;二是周年纪念类重大历史事件,如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8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等。
4.精心选题,规范训练,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根据《标准》,中考历史试题所考查的“能力要求”比以往更加全面且明显提高。
为了适应当前中考的需要,从容应对中考,在按照上述思路认真抓好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必须适时精选与中考历史试题类似的优质练习题,并依据中考的答题要求进行规范化训练。
根据新课改形势下中考历史试题注重“材料性和情境性”的特点,我们应适当多选择一些材料精练、图文并茂的训练题。
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答题的准确率。
5.突出重点,模拟命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中考历史复习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应结合老师的复习指导,加强对重点问题的梳理与思考,并亲自尝试中考模拟命题。
素质教育并不反对让学生适度地进行模拟命题。
关于这一环节,往往被大多数教师所忽视,认为学生没有能力进行这一训练。
实际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也日益提高。
当然,由于受年龄和学科能力的限制,初中学生不可能命制出理想的中考模拟题。
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忽视了这一教学环节的重大意义。
这一教学环节的意义在于借助中考评价功能,进一步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理念,中考的根本目的也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学生应该充分利用中考这一机遇,在提高中考复习针对性的同时,也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责任编辑:孟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