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 实际问题6教案 北京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六 解决问题 北京版 (6)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解决问题北京版 (6)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不解决问题,问题难消除”的意思。
2.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善于思考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能够熟练运用小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2.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小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情景呈现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分析,在以下情景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小明在上学的路上,经过一些建筑工地,发现有工人站在二楼的楼板上施工。
小明想知道,如果这个楼板上的重物越多,这个楼板是不是越容易断裂,怎么办呢?2. 问题分析与解决1.问题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情景中,小明对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怎样的分析?2.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讨论,在遇到这个问题时,应该怎么做才能解决它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大家互相交流、补充、完善解决方法。
3.方法运用与小结通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熟练运用所学小学数学知识,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得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3.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对今天的学习成果进行回顾,梳理学习内容,并提出问题和建议,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四、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2.在下次课堂上,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用语言或图画表现出来。
五、教学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观察和记录,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为进一步教育和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 解决问题 北京版
4、学生的困难:虽然有了这样的认知基础,但对于连续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的中间量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还找不到分析途径,找不准。鉴于这种情况,我在设计本次教学活动时,创设学校召开运动会的情境,由学生帮助小丽班同学选拔运动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解决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方法,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从而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预设1】同学问:小丽,你比小雨高多少厘米?(我比小雨高12厘米)
列算式:139+12=151(厘米)
【预设2】同学问:小丽,小雨比你矮多少厘米?(小雨比我矮12厘米)
列算式:139+12=151(厘米)
(算式一样,但说法不同)
【预设3】同学问:小丽高之和是290厘米)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内容的特点和编写意图
本节内容是解决数量之间连续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众所周知,应用题教学不好理解,学生也不太感兴趣,我在整节课当中都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创设他们喜欢的情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在这部分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数量之间的传递关系,找准中间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理解数量之间的传递关系,找到中间量,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2)学生独立摆完和画完之后,同桌互相交流;
(3)请摆模具、画图的同学到前面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教师适时规范学生的画图、培养数感;
【预设1】学生摆模具:
小雨:
毛毛:
小丽:
【预设2】学生摆模具: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六 解决问题 北京版 (9)
标题: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解决问题北京版 (9)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含义,能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2.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解决问题”的概念,理解问题的含义和分类。
2. 学习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3. 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含义,能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解决问题”的概念、方法和步骤。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生活实例,引出“解决问题”的概念。
2. 讲解新课:讲解“解决问题”的含义、方法和步骤,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实践操作: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4.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5.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布置一些与“解决问题”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八、教学延伸1.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
2. 组织数学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开展数学阅读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九、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六 解决问题 北京版 (4)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解决问题北京版 (4)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如何使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通过多个例子的实践演练,让学生能掌握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通过运用加减法进行求解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题目描述找到关键信息,确定问题的解决思路。
2.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2.找到问题的关键信息,确定问题的解决思路。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问题描述确定问题的解决思路。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谈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例如:我们平时自己收拾书包是否困难?在家中是否有排队的经历?为什么要排队?这些问题都有什么相似之处?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
问题描述1.小明有5元钱,他买了一本书花了2元钱,买了一包糖花了1元钱,那么他还有多少钱?2.张三爷爷把他200元钱中的50元钱给了小张,还剩下多少钱?3.爸爸给了小华50元钱,让她去超市买东西,小华买了一些水果花了35元,一些文具花了8元,剩下多少钱?解决问题1.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小学一年级或者幼儿园学的“加法”来解决,也就是5元钱加上书花的2元钱再加上糖花的1元钱,得出他实际花了3元钱,那在手上的钱就还剩下了2元钱。
2.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小学一年级或者幼儿园学的“减法”来解决,也就是200元钱减去给小张的50元钱,得出剩下了150元钱。
3.对于第三个问题,我们需要利用一年级学过的“加法”和“减法”解决。
可以先将花了的钱相加得到43元,然后用50元钱减去43元钱得到剩下的7元钱。
练习题1.小明有11元钱,他买了一支笔花了3元钱,买了一个馒头花了2元钱,那么他还有多少钱?2.李四今天钱包里有90元钱,他给了王五10元钱,又给了小红15元钱,那么他还有多少钱?3.爷爷给了小桃60元钱,小桃买了一些文具花了18元,买了一些书花了36元,剩下多少钱?总结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加减法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六 解决问题 北京版 (6)
标题: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解决问题北京版 (6)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含义,能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2.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解决问题”的概念,理解问题的含义和分类。
2. 学习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3. 学习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验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解决问题”的概念,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用具、练习题。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认识“解决问题”的概念教师讲解“解决问题”的含义,让学生理解问题是由疑问、困惑、矛盾等情境产生的,需要通过思考、探索、实践等过程来解决。
(2)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例如,在购物时发现物品的价格问题,可以提出“这个物品多少钱?”等问题。
(3)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解决购物中的价格问题,可以用加法、减法等知识进行计算。
3.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七、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解决问题2. 板书内容:(1)解决问题的概念(2)发现并提出问题(3)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八、教学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6)
标题: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6)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物品分配等。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两位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两位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例,讲解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 创设情境:给出购物找零、物品分配等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4.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两位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练习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练习和测验,检验学生对两位数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态度,如学习兴趣、合作精神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课堂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 注重课后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 解决问题 北京版 (7)
标题: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解决问题北京版 (7)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量关系:加法、减法、乘法、除法2. 运算方法:口算、估算、列式计算3. 解决问题: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列出算式,求解答案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和运算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运算方法,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知识储备。
2. 情境教学法: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
3. 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
2. 讲解新课:讲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运算方法,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知识储备。
3. 情境教学: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
4.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与同学分享,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课后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数量关系和运算方法。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是否存在困难,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和运算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6)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6)一、教学目标1.了解何为解决问题。
2.学习三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3.能根据具体情景进行问题解决。
二、教学重点1.三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2.具体情景下的问题解决。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三步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基本思想。
2.学生能够应用具体情景下的问题解决。
四、教学过程及课时安排第一节课导入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谈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通过问问题,引导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当你不知道怎么做一道数学题时,你会怎么做?你会不会去找例题?”新教学1.何为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渐理解解决问题不仅仅是数学题的解决,还包括其他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分析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学生自己动手思考并得出解决方法。
2.三步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介绍三步解决问题的方法,即:•确定问题:问清楚问题是什么。
•列出可能解决方法:想一想如果你是调查员,你会怎么做才能了解这个问题?•比较各种解决办法的好处和坏处:经过前两个步骤,就基本找到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法,而第三步是比较各种解决方法的好处和坏处,然后选择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
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教师引导学生逐渐理解三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堂练习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练习中包含了多组简单的问题,供学生理解三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后重新思考问题,并用三步法解决第二节课测验反馈教师根据上个课时的作业,对学生的训练能力进行评估,及时反馈学生的不足之处。
新教学1.具体情景下的问题解决教师通过具体生活中的情景场景,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三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大太阳照耀下,我们去公园玩耍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口渴了怎么办呢?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组织学生进行解决思考,通过回答一些问题,使学生思考扩展到从自身和别人角度思考2.利用三步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发现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 解决问题 北京版 (1)
标题: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解决问题北京版 (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减法运算的应用。
2. 简单的乘除法运算。
3. 解决具体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加减法运算的应用,简单的乘除法运算。
2. 教学难点:解决具体问题,运用数学语言表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解决具体问题。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加减法运算的应用,简单的乘除法运算,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3. 解决具体问题: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解决具体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物品数量等。
4.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交流能力等。
2. 结果评价:通过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如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难点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辅助材料:相关的练习题、教学视频等。
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 解决问题 北京版 (5)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解决问题北京版 (5)教学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步骤。
2.能够运用解决问题的步骤来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归纳、总结并运用不同辅助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4.能够理解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并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运用解决问题的步骤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运用不同辅助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多样性的问题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1.课件。
2.学生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1.1 活动•教师出示两个苹果,要求学生用小学数学的知识给这两个苹果称重,并将称重结果告诉大家。
1.2 引导•提问:这种问题属于什么类型的问题?学生出答案“重量问题”。
•提问:那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应该表述出“三步曲”解决问题的方法。
“拆开问题、列出方程、解决方程”。
2. 讲解2.1 解读三步曲•一、拆开问题。
指的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拆分成相对简单和容易处理的小问题。
•二、列出方程。
通过语言、文字、符号等形式,将问题中的数学知识转化成方程式子。
•三、解决方程。
通过代入、消元等方法得出最终解决方案。
2.2 辅助思维方式•寻找相似问题,观察解决方式。
•分析案例,提取规律。
•借助模型,进行概括。
•多角度思考,提高综合考虑能力。
3. 操练3.1 收集问题•提醒学生,身边的生活、学习、玩耍等都存在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五个问题,并在白板上写下。
•小组之间可以进行相互交流,互相改进提出的问题。
3.2 三步曲演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三步曲演练。
•学生自发地选一个问题进行演练,教师进行引导和纠正。
3.3 辅助思维方式演练•采取小组对抗形式,以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最后进行总结和回答问题,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有一个更加基本的理解和归纳。
4. 总结讲评4.1 归纳总结•教师对关键步骤和常用辅助思维方式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多样的方法,需要在实际问题中不断的尝试和摸索。
4.2 课堂讲评•教师选取一个小组的问题进行课堂讲评,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和思路。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六 解决问题 北京版 (9)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解决问题北京版 (9)一、教学目标1.理解“解决问题”的含义;2.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式求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解决问题”的含义;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式求解。
三、教学难点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式求解。
四、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1. 导入(5分钟)1.讨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 提出问题(10分钟)1.老师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你在外面吃饭花了23元,你还剩下的钱比你吃饭之前多出了15元,你之前有多少钱?2.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
3. 解决问题(20分钟)1.帮学生分析这个问题,通过画图或列式子的方法解决。
2.让学生发言,讨论不同的解决方法,并找出最简单的方法。
4. 小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5分钟)1.完成课堂练习。
2.板书本节课要点。
五、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2.课堂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板书法: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记录在黑板上,方便学生复习。
六、教学要求1.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评估1.学生课堂表现;2.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本节课中,我尝试使用板书法,将重点知识点记录在黑板上,方便学生复习。
同时,我注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让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最简单的解决方法。
在教学评估中,我会重点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六解决问题优秀教学案例二年级下册数学北京版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场景,如购物、长度测量、时间流逝和动物比赛等,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情境创设。例如,让学生扮演购物者,使用真实货币进行交易,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引导学生观察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购物情境中,引导学生关注商品价格、货币单位等数学信息。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例如,在购物问题中,提出“如何计算总价?如何找零?”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2.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长度问题中,提出“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等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测量方法。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例如,在动物比赛问题中,鼓励学生提出“如何比较动物的速度?”等问题。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例如,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供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例如,让学生回顾并总结在购物问题中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
2.强调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加减法的重要性。例如,通过实际生活例子,让学生明白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本案例积极倡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二年级数学下册 实际问题6教案 北京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实际问题6教案北京版
1、通过练习,使学生正确地分析解答连续比多(少)的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正确分析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投影)直接写得数486+53=25-255=60-(36+4)=27+9=245=8(11-3)=135+(94+6)=42+77=(1)学生直接写得数。
(2)说说运算顺序。
2、谈话引入,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及目的,板书课题。
二、指导练习
1、书上1题。
2、看线段图列式解答。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1)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让我们求什么?(2)分析数量关系。
理解“谁比谁少80棵?”“谁比谁多180棵?”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集体交流。
三、发展练习:
1、解决实际问题:(投影)(1)小丽家搬新居,妈妈买了21米布,做了3个窗帘,还剩6米。
平均每个窗帘用多少米?(2)王老师给同学们买图书,买的图书还差4本就够9包了。
王
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3)算一算,体育组有多少人?合唱组舞蹈组美术组体育组52人36人美术组再添6人就和合唱组的人数同样多,体育组的人数比美术组多30人
2、思维训练:渗透代入思想。
●+●+★+★=28●+★+●=17求:●=()★=()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提高、感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6)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6)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学习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问题是: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教学内容:我们将在课堂上学习如何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以及如何计算每份的数量。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简单的除法来解决。
教学目标: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是如何理解除法的概念,重点是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除法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10个苹果的模型,以及用于演示的幻灯片。
学生们需要准备纸和笔,用于做笔记和练习。
教学过程:我会向学生们展示10个苹果的模型,并告诉他们小明想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
我会提问:“你们认为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然后,我会让学生们用幻灯片上的例子来演示如何将10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他们理解除法的概念。
在学生们练习的过程中,我会逐一检查他们的答案,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对于那些遇到困难的学生,我会耐心地解释除法的概念,并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这个问题:“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然后,我会写下答案:“每个朋友能得到2个苹果。
”作业设计:今天的作业是解决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
比如:“如果有20个橙子,你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你的8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橙子?”答案是:“每个朋友能得到2个橙子。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们应该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后,他们可以尝试解决更多类似的问题,以此来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
同时,他们也可以尝试自己创造一些问题,并解决它们,这样能够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是如何让学生们理解除法的概念。
除法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运算,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它可能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和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和实际问题》
数学教案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和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达到熟练。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找出中间问题,解决两部计算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够准确找出中间问题,解决两部计算的实际问题。
媒体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完成练习四,比一比谁审题最认真,计算最细心。
全部做对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
二、练习
P22、23页1、连线。
先用直线画出第一步,再计算、连线。
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前面学习的混合运算,使学生逐步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
1 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六 解决问题 北京版 (1)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学习本节课的知识点,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帮助学生了解问题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本节课的主题是“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知识点一:解决问题的方法;–知识点二: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点三:解决问题的实例。
三、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实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解决具体问题。
四、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1.帮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2.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A. 导入1.首先询问学生,他们对解决问题的理解是什么?2.然后,划重点,告诉学生接下来的课程将围绕“解决问题”展开。
B. 学习新知1.讲解知识点一: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作用。
2.讲解知识点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分别采取哪些策略的知识。
3.讲解知识点三:解决问题的实例。
教师呈现一些通过运用不同方法和策略成功解决问题的案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C. 知识运用1.案例分析。
教师提供一个实际问题并组织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
2.练习和讲解。
针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练习和讲解。
3.课堂小测。
教师组织课堂小测,考核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和理解的状况。
D. 教师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2.带领学生复盘,并指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设立以下评估项:1.学生是否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2.学生是否能在实践中解决具体问题;3.学生是否具备找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六 解决问题 北京版 (2)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六解决问题北京版 (2)一、教学目标1.知道问题是对某个情境需要处理、计算或改进的情形。
2.能在各种问题中,发现其中本质和相关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能够初步建立解决问题的个人思考习惯。
4.学会围绕“刚需”问题,进行适当的列式与解决方式;能拓展问题,将所学方法应用于课外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知道问题,明确研究方向,抓住相关信息,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想习惯。
2.了解列式的意义,灵活应用列式解决问题。
3.进一步拓展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回忆上节课内容:角度。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简要回顾)角度是我们在几何中常用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描述出物体或图形的方向和姿态。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数学概念——问题。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遇到过什么问题吗?(给予思考时间)举手分享。
•引入本节课内容:解决问题。
问题,是指对某个情境需要处理、计算或改进的情形。
虽然问题的形式多种多样,但背后本质和相关信息是相同的。
解决问题就是要通过寻找本质和相关信息,提出解决的方案。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你们在哪些方面遇到过困难或问题?(给予思考时间)2. 学习新知•学生自主学习请同学们拿出教材,阅读与解决问题相关的内容并做好笔记。
注意,要将自己的问题写入笔记中,并在讨论环节中与大家分享。
•课堂讲解请同学们就教材中关于解决问题的内容进行讨论和补充。
注意,回答其它同学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取对方观点,进行讨论,达到互相共同提升学习成果的目的。
在学习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同学们注意到列式这一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列式,将问题转化为更易处理的数学式子,并进而运用知识点进行解决。
请同学根据教材中列式解题的例子,自己尝试一下。
3. 解决问题让同学们通过实际的问题进行解决。
•课堂案例假设现在我们班里的学生们准备进行一项募捐活动,需要计算捐款的总数和平均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六 解决问题 北京版 (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六解决问题北京版 (2)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问题,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问题的意思。
2.学生能够挖掘问题的信息,提炼出问题的关键点。
3.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和对问题的分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问题,挖掘问题的信息,找到关键点,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问题,把握关键点。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导入、讲解、练习、归纳、检查的教学方法,重点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老师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回答。
2.老师说:我们今天要学的是解决问题,学会后我们就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 讲解(10分钟)1.老师给学生出一道数学问题:小红有20元钱,她买了一本数学书,10元钱,还剩多少钱?请问这道题是什么类别的问题?2.老师告诉学生,这是个解决问题的问题。
3.老师指出:解决问题的问题包括:怎样解决或完成某项任务,这样的问题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
4.老师讲解:我们要首先明确问题的意思,识别关键点。
如:这道数学题,关键点是什么?让学生参与讨论。
5.老师讲解:我们还可以用图表展示问题,列出关键点的方式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问题。
3. 练习(20分钟)1.老师给学生分发题目,要求仔细阅读问题,挖掘问题的信息,理清思路,分析解决方法。
2.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3.老师适时与学生互动,帮助学生解决疑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解题思路。
4. 归纳(10分钟)1.老师请学生分享自己刚才的解题经验,并总结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2.老师呼吁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多实践,加深理解,掌握技巧。
5. 检查(5分钟)1.老师请学生贴出自己的练习并检查。
2.学生互相检查、研究,发现错误、帮助改正。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同学们掌握二年级下册数学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使学生正确地分析解答连续比多(少)的实际问题。
2.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正确分析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投影)直接写得数
48÷6+53= 25-25÷5= 60-(36+4)= 2×7+9= 2×4×5= 8×(11-3)= 135+(94+6)= 42+7÷7=
(1)学生直接写得数。
(2)说说运算顺序。
2. 谈话引入,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及目的,板书课题。
二、指导练习
1. 书上1题。
2. 看线段图列式解答。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
(1)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2)分析数量关系。
理解“谁比谁少80棵?”“谁比谁多180棵?”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集体交流。
三、发展练习:
1. 解决实际问题:(投影)
(1)小丽家搬新居,妈妈买了21米布,做了3个窗帘,还剩6米。
平均每个窗帘用多少米?
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
(3)算一算,体育组有多少人?
2. 思维训练:渗透代入思想。
●+●+★+★=28
●+★+●=17
求:●=()★=()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提高、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