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
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
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第一章:心理危机概述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应对各种生活事件或心理压力时,产生严重困扰或无法应对的心理状态。
心理危机可能由各种原因引发,如重大生活转变、突发事件、人际冲突等。
本手册将为读者提供心理危机干预的指导,以帮助其有效应对并缓解心理危机状态。
第二章:心理危机干预原则心理危机干预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干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 尊重个体权力和选择权:在干预过程中,要尊重个体的权力和选择权,不强迫其接受帮助,而是以鼓励和支持的态度进行干预。
2. 保护个体隐私和机密:个体在分享心理困扰时,需要保证其隐私和机密性,不将其问题传播给未经授权的人。
3. 聆听和理解:干预者应当倾听并试图理解个体的感受和经历,以建立信任和共情的基础。
4. 维持安全环境:在干预过程中,要确保个体的安全,避免出现进一步危机的情况。
第三章:心理危机干预步骤心理危机干预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辨认危机信号:了解心理危机的常见信号,如情绪波动、社交隔离、失眠等,以便及早发现个体的困扰。
2. 建立联系:与个体建立联系,表达关心和支持,让其感到被理解和接纳。
3. 评估风险:通过谈话和观察,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判断是否存在自杀或自伤的风险。
4. 提供情绪支持:通过倾听、安慰和鼓励,提供情绪上的支持,让个体感到被关心和支持。
5.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心理危机较为严重的个体,建议引导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
第四章:心理危机干预技巧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时,可以使用以下技巧来帮助个体应对心理困扰和恢复心理健康:1. 积极倾听:倾听是干预的关键,要注意用非判断性和非指导性的语言与个体对话,让其自由表达内心感受。
2. 情绪管理:教授个体一些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冥想等,以帮助其缓解压力和焦虑。
3. 问题解决:引导个体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帮助其找到应对困境的积极策略。
4. 情感支持: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与个体共情并鼓励其表达情感,以促进情感的宣泄和放松。
学校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指南
学校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指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难以应对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理危机。
下面我们将从心理危机识别、心理危机干预以及对策与建议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对心理危机。
一、心理危机识别1.1情绪与行为变化学生们在面临心理危机时,往往会出现明显的情绪和行为变化。
例如,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持续的悲伤、焦虑、愤怒或者恐惧等情绪,且这些情绪可能无法通过正常的方式表达出来。
此外,他们还可能表现出一些异常的行为,如食欲减退、失眠、无精打采等。
1.2社交与人际关系问题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学生,可能会在社交和人际关系方面遇到困难。
他们可能会变得孤僻、冷漠,不愿意与他人交往。
或者,他们可能会过度依赖他人,无法独立完成任务。
1.3学业困难与压力学业压力也是心理危机的一个重要来源。
学生们可能会因为学习任务过重,考试压力过大,或者对未来的担忧而感到焦虑。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学习效率下降,成绩下滑等现象。
1.4家庭与个人健康问题家庭问题(如父母离异、亲人过世等)以及个人健康问题(如疾病、受伤等)也是心理危机的常见来源。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学生们的心理状态不稳定,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支持。
二、心理危机干预2.1提供支持与理解在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后,我们需要第一时间提供支持和理解。
这包括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让学生感到被接纳和被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感受,以及提供必要的帮助来使他们感到不再孤单。
2.2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在提供初步的支持后,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资源。
这可能包括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或者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学生们可以得到更全面、更科学的支持和干预。
2.3制定应对策略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应对心理危机的策略。
这可能包括学习应对压力的技巧,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制定具体的目标和方法来改善情绪和行为。
(完整版)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
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2015-12-18 心理画第一章心理危机干预总论一、灾难事件及其分类1.灾难事件对于那些突然发生、无法预料、不可控制,对财产、人的生命安全、心理安全以及肢体的完整性构成威胁并且产生强烈恐惧、无助、超出个体或整个社区应对能力的、大规模的天灾和人祸,我们称作为灾难事件。
地震、海啸和洪水是常见的自然灾难,自然灾难对人的生活环境和财产的破坏力及其强大,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在灾难中,幸存者不得不面对灾难带给身体和心灵靠自身能力无法抵御的极大创伤和危机。
2.灾发灾难事件分类灾发灾难事件可以分为公共危机事件和个人危机事件两大类。
(1)公共危机事件自然灾害,如地震等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台风等。
事故灾害,如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火灾、核辐射、环境污染等。
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食物安全、职业危害等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如危机公共安全的刑事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等。
(2)个人危机事件个人危机事件包括自杀、抢劫、性侵害、创业失败而破产、突然死亡、重大疾病等。
3.群体受害者分级灾难的心理受灾人群大致分为五级人群。
第一、二级为高危人群,是干预工作的重点,如不进行心理干预,其中部分人员可能发生长期、严重的心理障碍。
一级受害者:指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直接受害者或死难者家属;二级受害者:指现场目击者或幸存者;三级受害者:指参与营救与救护的间接受害人员,主要是医生、护士、战士、警察等;四级受害者:指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区域的其他人员,如居民、记者、二级受害者家属等(也包括参加心理援助的心理咨询师、政府官员、其他学校的学生);五级受害者:指通过媒体间接了解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人(主要是那些心理素质比较差的人);举例:汶川地震灾区心理受害人群分级第一级人群:地震灾难的直接幸存人员、死难者家属及伤员。
第二级人群:与第一级人群有密切联系的个人和家属,可能有严重的悲哀和内疚反应,需要缓解继发的应激反应;现场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120救护人员、其它救护人员)。
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
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心理画就是情商!你只需要在线提交一幅指定画作,就可获得专业免费的心理分析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第一章心理危机干预总论一、灾难事件及其分类1.灾难事件对于那些突然发生、无法预料、不可控制,对财产、人的生命安全、心理安全以及肢体的完整性构成威胁并且产生强烈恐惧、无助、超出个体或整个社区应对能力的、大规模的天灾和人祸,我们称作为灾难事件。
地震、海啸和洪水是常见的自然灾难,自然灾难对人的生活环境和财产的破坏力及其强大,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在灾难中,幸存者不得不面对灾难带给身体和心灵靠自身能力无法抵御的极大创伤和危机。
2.灾发灾难事件分类灾发灾难事件可以分为公共危机事件和个人危机事件两大类。
(1)公共危机事件自然灾害,如地震等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台风等。
事故灾害,如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火灾、核辐射、环境污染等。
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食物安全、职业危害等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如危机公共安全的刑事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等。
(2)个人危机事件个人危机事件包括自杀、抢劫、性侵害、创业失败而破产、突然死亡、重大疾病等。
3.群体受害者分级灾难的心理受灾人群大致分为五级人群。
第一、二级为高危人群,是干预工作的重点,如不进行心理干预,其中部分人员可能发生长期、严重的心理障碍。
一级受害者:指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直接受害者或死难者家属;二级受害者:指现场目击者或幸存者;三级受害者:指参与营救与救护的间接受害人员,主要是医生、护士、战士、警察等;四级受害者:指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区域的其他人员,如居民、记者、二级受害者家属等(也包括参加心理援助的心理咨询师、政府官员、其他学校的学生);五级受害者:指通过媒体间接了解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人(主要是那些心理素质比较差的人);举例:汶川地震灾区心理受害人群分级第一级人群:地震灾难的直接幸存人员、死难者家属及伤员。
第二级人群:与第一级人群有密切联系的个人和家属,可能有严重的悲哀和内疚反应,需要缓解继发的应激反应;现场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120救护人员、其它救护人员)。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教师手册》
我希望你现在
宣泄哀伤:面对逝者照片相互表达。 “内疚”处理:“如果我做了„„的话,X 也许就会活着” 走出哀伤:同学、老师分享经验。 重思生命:引导大家珍惜生命,快乐生活,坦然面对生命中的丧失。 告别逝者:每人写一封信给逝者,默哀 3 分钟。 畅想未来:请大家畅谈自己今后的人生规划。 传递拥抱:“我们相互支持,我们共同走过!”“告别悲伤,拥抱未来!”
„„ (五)重要提示 按照上述方法做,大约经过 1-2 周时间就能在几分钟内让自己全部放松。在达到全身放 松的目标后,就可以进入系统脱敏训练程序了。 必须注意,在还没有达到放松目标以前,不要试着用放松法来抵制恐惧感,以免发生意外。
团体辅导方案四:班级恐惧释放 介绍宗旨: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心灵对话:填写《心灵对话》单。
判断标准: • 事发突然,并且有足够强度。 • 自认为“对自己构成威胁”。 • 现有生活状态出现不良变化。 • 常伴有心理、行为发生改变。
危机反应:1—6 周 • 生理:睡眠失常、食欲反常、梦见死者、容易惊吓、感觉呼吸困难、肌肉紧张等。 • 情绪:恐惧和担心、无助、悲伤、内疚、愤怒、强迫性重复回忆、失望和思念等。 • 认知: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等。 • 行为:心不在焉、常做叹气、过度活动、哭泣等。
你会变好的
坚忍到底
哀伤辅导过程与任务:
1. 接受丧失:丧失已经发生;接受丧失,不扭曲;接受丧失不可逆转。
2. 经历哀痛:哀痛是必须的;哀痛是正常;接触、感受哀痛。
3. 重新适应:适应生活中的缺少;新的正面自我形象;生活观、信念调适。
4. 投注于新关系:爱的保留;社会系统;生涯任务;希望在明天。
哀伤辅导原则和程序:
帮助学生界定并表达情感;
【中小学校园复课心理支持手册】_浙江省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
【中小学校园复课心理支持手册】_浙江省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精彩页(或试读片断)学生意外死亡事件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车祸、溺水、中毒、运动及游戏、实验实习、疾病、自杀、校园建筑及设施及其他意外伤害.这类事件一旦发生,会给师生带来心理危机,产生创伤后应激反应,需要及时干预,以防止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疾病的发生,尽快使师生回到正常的生活状态.干预要点如下:一、危机干预队伍建设危机干预以“兵贵神速”为要,“及时一针胜过事后九针”.为此,学校有必要成立一个危机干预小组.一旦意外死亡发生,能在第一时间(当天)进行干预,以缓减创伤后应激反应,防止日后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校园危机干预小组的成员及其工作内容如下.(一)组长:校长或副校长担任,负责行政事务的沟通协调.(二)执行组长或副组长:专兼职心理辅导老师担任,负责专业工作.(三)组员:由专兼职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校医等组成,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在教育局层面,也可以建立一支应激队伍.本书的案例中,仅有一例由于干预小组组织机构健全,事发当天就开始干预,其余的案例中都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干预,主要原因是缺乏危机干预小组.没有养兵千日,何来用兵及时?有效的危机干预,组织管理应放在第一位.二、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或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有的意外伤亡事件发生后,干预小组有必要立刻到现场了解情况,对高危人群(如幸存者、目击者、同桌、好友等)尽快进行现场干预.如学生在学校跳楼自杀,现场目击者会出现应激反应(惊恐、发抖、不知所措等),干预小组可以立刻把目击者带到安全的环境(如辅导中心)进行情绪疏导.有的意外事件发生时,不可能赶到现场或没有必要去现场,则要尽快识别高危人群,对他们进行个别或小组干预.如同学暑假游泳溺亡,干预小组可以马上了解与该生关系密切的同学,不管他们是否知情,立刻进行干预.即使好友还不知情,由危机干预小组告知消息也比其他途径获得消息要安全.三、注意年龄特征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哀伤情感体验差距很大.如:0~3岁儿童不懂死亡的概念,对分离(感觉到被抛弃)更敏感、更恐惧.3~6岁儿童有一点关于死亡的概念,但并不固定.正常情况下从婴儿期转换至儿童期,会增加新的责任和负担,用退行来应对.6~12岁,了解死亡的概念,并知道死亡是永远的,但不能用精细的语言描述感受,所以会用行为来表达.12岁以上,对死亡的概念和成年人相似,他们把自己看成解决问题的一部分,看成是助人者,但很多救援人员和成人会忽视这一点.从案例报告看,辅导老师都能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和实施干预,如用美丽的动物故事来象征同学死亡的事实,使一年级同学安全地接受这一事实.形象地说,一年级同学相当于一架失去轮子的飞机,没有能力硬着陆,老师用这一故事进行象征就在跑道上铺上了海绵或泡沫塑料,使飞机安全地软着陆.四、灵活应用哀伤理论和辅导技巧哀伤心理的发生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震惊与否认.听说同学死亡,感到震惊,不愿意接受这是事实.生理反应:麻木、瘫痪、呼吸急促、心跳加剧、肌肉紧张、出汗、口干、失眠、对声音敏感等.第二阶段:面对与瓦解.确认同学死亡这一事实后,在面对事实的初期会出现愤怒、抑郁、内疚、焦虑、忧伤、思念、瓦解、绝望等心理.生理反应:失去活力、疲倦、受压征状如心口痛、晕眩、头痛、胃痛、肠胃不适等,甚至出现幻视或幻听(仿佛逝者仍然在世)等.第三阶段:接纳与适应.开始接纳失去同学这一事实,重组自我与死亡同学的关系、与其他同学的关系,并最终适应新的关系.生理反应:睡眠和饮食恢复正常、受压征状和幻觉减退等.三个阶段并非渐进式的,不会很顺利地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转换,可能会相互交叉,但总体上会经历三个阶段.危机干预的目标就是尽快让同学们进入第三个阶段,但必须让他们经历前两个阶段.危机干预最常犯的错误在于一开始就强迫同学们接纳事实,适应新的关系,这是专业基础薄弱的表现.可喜的是,以下案例中,辅导老师都非常专业,尤其是天堂寄语、告别仪式、重新安排座位等象征着旧关系的结束和新关系的开始.并且,在原则上遵守这三个阶段的前提下,老师们依据案例的情况设计环节不同的干预方案,表现出了极大的灵活性.五、告别仪式是必须的告别过去、面对现实、期望未来是幸福人生的心理基础,对青少年尤为重要.同学意外死亡,同学们与死者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同学之间(尤其是班内)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与死者的关系由现实关系变成了现实与虚幻的关系,完全成了心灵层面的关系,而同学之间因为失去了一个现实成员(多了一个虚幻成员)也发生了变化.告别仪式就是对这种关系改变的承认、接纳和适应,意味着现实生活的继续.告别仪式可以是班级(学校)按照心理辅导原理设计,如天堂寄语、写信等,也可以参与民俗告别仪式(如追悼会、一周纪念、上坟等),或两者兼而有之.这一点,本书的案例都做得很好.六、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结合同学意外死亡后的危机干预应当以团体辅导为主,个别辅导为辅.首先,同学死亡影响的肯定是个别同学,至少是几个要好的同学和一个班级的同学,这些同学此时最需要的是寻找共鸣与社会支持,而团体辅导的优势也在这儿.其次,只有团体辅导才能在第一时间干预所有相关的同学,个别辅导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即使对意外事故幸存者的心理干预,有同学的支持也是必须的.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考虑到学生康复速度和问题的差异,对个别同学给予个别辅导是必要的.在本书的案例中,有的使用了团体辅导,有的个案辅导其实属于治疗案例,说明老师们在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的应用方面已经非常熟练.七、一定要跟踪第一时间或第一阶段进行危机干预后,跟踪是必需的环节.跟踪干预主要从两个层面了解情况,一是同学自己的报告,二是他人(如老师、家长)的报告.如果双方面的报告都正常,则不需要继续干预.只要有一方报告不正常,则要深入了解情况,进行评估.当然,辅导老师的判断也非常重要,因为自我报告和他人报告都是非专业的人在评估.八、注意用正面活动帮助学生走出阴影哀伤处理必然要帮助学生表达哀伤情绪,但这一步完成后不宜反复诱发哀伤情绪.相反,可以用一些中性的游戏或者活动作为过渡,再开展一些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积极游戏或活动.如对幼儿园小朋友或一年级学生可以做他们喜欢的老鹰捉小鸡游戏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快乐起来.九、关于家长心理危机的干预全员辅导自然包括对家长的心理危机干预.从本书的案例报告看,对家长的心理危机干预在实际工作中是个难题.首先是人力资源的缺乏,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数量、精力有限,面对众多的学生压力已经很大,再要照顾到家长实有困难.其次是家校有时会有矛盾冲突,如有的案例中,死亡学生的亲戚要求班主任下跪,迁怒于班主任和学校,由学校辅导老师出面对家人进行危机干预就不太合适.建议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在管理层面开发社会资源,如与关工委、街道、妇联、团委等建立联系,必要时请他们出面做些安抚工作.但在家校关系良好的情况下,在不需要消耗太多精力的前提下,不妨邀请家长来到孩子的班级,与同学互相支持,共渡难关.如宁波市洪塘中学的案例中,死亡学生家长最后主动到校告别,说明家校关系良好,如果学校主动邀请他们,对他们也是一种社会支持.十、注意创伤后应激反应(ptsr)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区分创伤后应激反应是学生意外死亡后师生、家人表现出来的情绪和行为,属于“常态”心理,因为与此时此刻所见所闻的客观事件是吻合的.相反,没有这些反应才是不正常的.危机干预的重点是帮助处理这种常态心理.如果处理不及时,则会演变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病态”心理,因为客观事件已经远去,但当事人心理症状转移到正常的客体上去了,如害怕所有汽车、不敢出门等,属于治疗范围,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结果.如果把常态的反应误解为病态的障碍,对当事人是一种不合理的标签或“污名”,会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危机干预.尽管许多书籍和文章常常把两者作为同义词使用,但区分它们更具科学性.(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杨宏飞)。
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
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帮助学生应对心理困扰引言:随着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不断增加,心理危机干预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当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和帮助,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应运而生。
本手册旨在为高校教师、辅导员和学生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指导原则和方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和处理心理危机。
一、心理危机的定义和分类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面对特定心理压力或遭遇突发事件时,出现严重的心理困扰,超出个体正常应对能力的情况。
心理危机可以分为个人心理危机和集体心理危机两类。
个人心理危机主要指个体自身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杀倾向等。
而集体心理危机则是指某一群体共同遭受心理创伤,如重大灾害、校园暴力等。
二、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与方法1. 预防为主:通过心理教育、生活指导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抗压能力,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
2. 及早发现:教师、辅导员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异常,及时发现心理危机迹象。
3. 及时干预:一旦发现学生存在心理危机,必须立即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包括提供心理咨询、安排专业治疗、建立支持系统等。
4. 多元合作:高校心理危机干预需要教师、辅导员、医生、社工等各方面的合作,形成集体智慧和资源共享。
三、学生心理健康支持服务1. 心理咨询服务:提供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咨询、在线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心理支持服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应急救助措施:对于遭遇突发事件或紧急困境的学生,提供紧急救助和安全保障,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
3. 心理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
4. 支持系统建设: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师团队和学生心理互助小组,为学生提供长期的支持和帮助。
结语: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是一项重要的资源,它为高校教师、辅导员和学生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通过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支持服务,高校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应对心理困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心理危机干预实用指导手册
心理危机干预实用指导手册
心理危机干预实用指导手册是一本旨在为需要做心理干预的人们提供指导的手册。
以下是一些可能会包含在该手册中的内容:
1. 心理危机的定义和分类:阐述什么是心理危机,以及常见的心理危机类型,例如焦虑、抑郁、自杀倾向等。
2. 心理危机的预警信号:列举心理危机的一些常见预警信号,例如情绪波动、社交退缩、睡眠问题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识别心理危机的起始阶段。
3. 如何建立信任关系:介绍如何与需要帮助的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以便更好地进行干预和提供支持。
4. 有效沟通技巧:提供与心理危机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包括聆听技巧、表达情感的方式等。
5. 危机干预的具体步骤:详细介绍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步骤,从评估危机程度到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6. 自我疗愈和自我保护:指导读者如何在干预心理危机时自我疗愈和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7. 重要资源和支持网络:提供心理危机干预时可能用到的重要资源和支持网络,例如心理咨询师、支持组织等。
这些内容只是可能包含在心理危机干预实用指导手册中的一部
分,具体的内容可能根据不同的目标读者和情景进行调整和补充。
较好的心理家庭手册可可靠吗。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应在经过培训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实施。
一、组织领导(一)心理救援医疗队(包括防疫队,下同)在到达指定救灾地点后,应及时与救灾地的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成立心理救援协调组,统一安排救灾地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二)后期到达同一地点的心理救援医疗队或人员,应该在上述心理救援协调组的统一指挥、组织下开展工作。
(三)各心理救援协调组的工作,应及时与所在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沟通和协调,并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
二、干预基本原则(一)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与整体救灾工作结合起来,以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要根据整体救灾工作的部署,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二)心理危机干预活动一旦进行,应该采取措施确保干预活动得到完整地开展,避免再次创伤。
(三)对有不同需要的受灾人群应综合应用干预技术,实施分类干预,针对受助者当前的问题提供个体化帮助。
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不随便向第三者透露受助者个人信息。
(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危机干预,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中的一部分,不是“万能钥匙”。
三、制定干预方案(一)目的。
1. 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2. 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3.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二)工作内容。
1. 综合应用基本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救援服务。
2. 了解受灾人群的社会心理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发现可能出现的紧急群体心理事件苗头,及时向救灾指挥部报告并提供解决方法。
中小学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工作手册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 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的挑战。为了帮助中小学更好地开展心理 危机筛查与干预工作,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们特地编写了《中小学 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工作手册》。
精彩摘录
这本书是一本实用的指南,旨在帮助中小学心理工作者、班主任、科任教师 等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它涵盖了心理危机的定义、分类、筛查、 干预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案例和操作指南。
精彩摘录
《中小学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工作手册》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书,它为中 小学心理工作者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 地了解和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阅读感受
阅读感受
《中小学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工作手册》:心理健康的实用指南 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对于中小学生 来说,他们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心理健康问 题也日益凸显。在这个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工作手册》这本书 的,无疑为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精彩摘录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面临突发事件或重大压力时,出现严重的心理失衡状 态,产生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的潜在危险。”这句话明确了心理危机的定义和 危害,提醒我们要时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精彩摘录
“心理危机筛查是发现有心理危机倾向的学生的重要手段。筛查的方式可以 包括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观察等方式。”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发现学生的心理 问题,及早进行干预。
目录分析
第九章至第十一章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关于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工作的相关 资源与支持。第九章介绍了如何获得专业培训和支持,第十章则重点介绍了针对 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第十一章则 提供了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实用网站和书籍,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相关 内容。
学校突发事件创伤心理干预与恢复指导手册
学校突发事件创伤心理干预与恢复指导手册Ⅰ. 简介突发事件往往对学生造成严重的创伤,需要学校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恢复指导。
本指导手册旨在帮助学校应对突发事件,并给予学生及其家长充分的心理支持。
Ⅱ. 了解创伤心理反应在干预创伤心理前,了解创伤心理反应是十分重要的。
创伤经历可能引发的心理反应包括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学校工作人员应及时观察学生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并给予适当支持。
Ⅲ. 危机干预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应立即启动危机干预工作。
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并为学生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
确保学生们能够在家长和老师的陪伴下,安心面对困难。
Ⅳ. 建立集体支持网络学校可以组建倾听小组,由专业人士和老师共同组成,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倾听。
此外,学校还可以进行班级会议,让学生们表达内心感受,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Ⅴ. 提供个体辅导在创伤事件后,一些学生可能需要个体辅导来处理过度的压力和焦虑。
指导老师和心理咨询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个别会谈,帮助他们理解事件的影响和处理方法。
Ⅵ. 引导家长参与学校应积极与家长合作,在恢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会议,就心理干预方法、学习资源和家庭支持等问题进行讨论,使家长们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心理恢复。
Ⅶ. 提供社会支持资源学校可以联系当地社会服务机构和心理健康专业团队,邀请他们提供相关资源,如有需要,为学校提供协助和咨询。
Ⅷ. 创设心理健康课程为了帮助学生增强心理抵抗力,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通过讲授心理知识、培养应对能力和提供方案,学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创伤和压力。
Ⅸ. 重建正常学习环境恢复正常的学习环境也是恢复指导的一部分。
学校可以通过恢复课程表、举办文化活动和支持学生参加社团等方式,帮助学生们重建稳定和积极的学习氛围。
Ⅹ. 建立长效跟踪机制创伤事件的影响可能长时间存在,学校需要建立起长效的跟踪机制。
通过定期的心理评估和沟通,学校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及时提供支持。
东方明见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手册
东方明见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手册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者采取明确有效的措施,使症状得到缓解,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危机干预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急性、剧烈的心理危机和创伤的风险,稳定和减少危机或创伤情境的直接严重后果,促进个体从危机和创伤事件中恢复或康复,帮助的及时性、迅速性是其突出特点,有效的行动是危机干预成败的关键。
1、危机干预的步骤在大学校园内,当我们发现学生面临心理危机时,可使用心理学家总结的“六步干预法”进行危机干预:(1)确定问题危机干预的第一步是从求助者的立场出发,确定和理解求助者的问题。
干预人员使用积极的倾听技术:同感、理解、真诚、接纳以及尊重。
包括使用开放式问题。
既注意求助者的语言信息,也注意其非语言信息。
(2)保证求助者安全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干预人员应该将保证当事人安全作为首要目标。
这里的安全是指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的可能性。
在干预人员的检查评估、倾听和制订行动策略的过程中,安全问题都必须给以同等的、足够的关注。
(3)给予支持和帮助危机干预强调与当事人沟通和交流,通过语言、语调和躯体语言让求助者认识到危机干预人员是能够给予其关心帮助的人,让求助者相信“这里有确实很关心你的人”。
(4)提出应对的方式帮助当事人探索可以利用的替代解决方法,促使当事人积极地搜索可以获得的环境支持、可资利用的应付方式,启发其思维方式。
当事人知道有哪些人现在或过去能关心自己,有许多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可供选择。
(5)制订行动计划帮助当事人做出现实的短期计划,包括另外的资源的提供应付方式,确定当事人理解的自愿的行动步骤。
计划应该根据当事人应付能力,着重于切实可行和系统地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
计划的制订应该与当事人合作,让其感到这是他自己的计划。
制订计划的关键在于让求助者感到没有剥夺他们的权力、独立和自尊。
(6)得到当事人的承诺帮助当事人向自己承诺采取确定的、积极的行动步骤,这些行动步骤必须是当事人自己的,从现实的角度是可以完成的。
心理危机的干预指南
心理危机的干预指南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心理危机。
无论是来自工作、学习、家庭还是人际关系的压力,心理危机都可能使人情绪低落、压抑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面对心理危机,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干预呢?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心理危机的干预指南。
第一步,了解心理危机的迹象。
了解心理危机的迹象对于及早发现和干预心理危机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心理危机的迹象包括:情绪低落、压力加大、睡眠问题、食欲改变、回避社交、自责消沉等。
当我们观察到自己或他人出现这些迹象时,就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第二步,倾听与支持。
在干预心理危机时,倾听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当有人向我们倾诉时,我们应该真诚地听取他们的内心感受,给予肯定和理解,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和支持的情感温暖。
同时,我们也要提醒自己,不要过度干预或试图解决对方的问题,而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第三步,提供积极的解决方案。
当面对心理危机的人感到无助和困惑时,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提供积极的解决方案。
例如,我们可以鼓励他们与亲友沟通交流,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参加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提供一些放松技巧,如呼吸法、冥想等,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紧张。
第四步,寻求专业帮助。
在干预心理危机时,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能力。
如果我们发现对方的情绪问题超出我们的干预范围,或者情况出现紧急情况,我们应该立即寻求专业帮助。
可以拨打心理热线或紧急救援电话,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指导。
第五步,持续关注和支持。
干预心理危机不仅仅只是一次性的行为,我们还应该在干预后持续关注和支持受危机影响的人。
我们可以定期与他们沟通,关心他们的情绪变化和需求,提供必要的援助和支持。
这样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并不孤单,鼓励他们坚持治疗和面对挑战。
心理危机是一种严峻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通过了解心理危机的迹象、倾听与支持、提供积极解决方案、寻求专业帮助以及持续关注和支持,我们可以有效地干预心理危机,帮助他人渡过难关。
集中隔离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操作手册
集中隔离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操作手册背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和防止病毒传播,各地陆续设立了集中隔离点,对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密切接触者开展集中隔离观察。
在这个过程中,病人、医护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都会面临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
为了最大程度地支持集中隔离点的工作人员,及时有效地干预和管理心理危机,制定了本操作手册。
目的- 通过本手册提供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指导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面对病人、工作压力以及其他异常情况时的应对策略。
- 保障工作人员身心健康,促进集中隔离点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内容- 心理卫生宣传教育- 向工作人员提供有关应对危机和压力的信息资料,让其了解心理反应。
- 通过在线工作坊等方式进行咨询和培训,为工作人员提供有机会研究心理调节技能。
- 心理危机评估与干预- 由专业心理医生对集中隔离点中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工作人员和病人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干预问题。
- 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方式,帮助工作人员面对艰难困苦、疏离恐惧、噩梦反应、自责等问题。
- 社会心理支持服务- 营造集中隔离点宣传和支持环境,建立热线、网络或面对面咨询服务。
- 表彰和奖励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
- 举办集体活动,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 员工保障服务- 保证员工的休息和睡眠质量,提供丰富的文娱活动、阅读材料和音乐等调节工作人员的情绪。
- 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饮食需求。
结论本操作手册主要针对疫情期间设立的集中隔离点,提供了应对心理危机的有效方法。
同时,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当前紧急情况下的疫情管理工作,更为将来类似事件和其他工作领域的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价值。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手册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手册小文上五年级,钢琴准备考六级,兴趣不高,而且越来越差,总是被妈妈骂着练琴,文化课学习下滑快。
常为学习的事被妈妈打。
为了逃避,不得不把卷子藏起,开始说谎,找来妈妈更多的打骂。
我看到她时,眼睛里带着恐惧,说到作业中一半以上的错误时,有些慌,眼镜观察着大人的表情,给自己编排一大堆的理由。
我真的问题在家长身上,和家长长谈了三次,证明我的推论就是对的。
家长在孩子身上不择手段资金投入精力物力,就是把自己的期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自己幻想没同时实现的都转嫁给孩子,孩子就是自己的未来,随其自己设计,把玩。
显然没把孩子当做:存有生命存有情感的单一制体。
爱惜有余,认同严重不足。
当家长明白自己做的这些都没有意义,也不可能实现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对孩子自身能力的扼杀,潜能发挥的压制。
后悔莫及,情绪变得激动。
我教他这样做:找出一百个理由来表扬孩子,对孩子学习的负担和困难理解,(因为这本来也不是孩子的错),当参谋不成就做一个陪伴者,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伙伴。
把学习的事情交给老师。
特别就是,征询孩子意见后,喊停钢琴自学,辅导文化课程,一个月后考试成绩提高,孩子情感存有非常大变化,并则表示可以不懈努力回去托福钢琴六级。
吴某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看上去弱不禁风,脾气却特别暴躁。
有一次,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竟然拿起裁纸刀追着老师跑,嘴里还凶狠地喊着:“我要杀了你!”最后在几位体育老师的合力下才把他制止。
原来在吴某小时候曾被老师冤过一次,当时还在全校范围内被点名抨击,他满肚子的愧疚想要打听人倾诉,怎想要返回家,由于父母不能教育,又被皮带狠狠地扣了一顿。
那时他年龄尚小,属弱势群体,于是就拚命疏离自己,什么都不说道。
但阴影已经种下,要到了初中,他终于把所有的反感都发动了出。
心理专家表示,吴某在大的时候心智受疏离,于是初中利用细小的事情就发动了出,属迟发性症候群障碍。
因此首先必须使他把过去受到疏离的东西宣泄出,调节他的世间观。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手册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手册1.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灾后心理干预,不知道心理干预对我们有什么用?一般而言,灾后干预应包括两个局部,一为物质干预,二为心理干预。
个体的物质损失总能在一段时间后得到恢复,但是心理上的创伤如果不及时干预,那就会伴随个体一生。
有研究说明,约占70%的当事人可以在没有专业人员帮助的情况下自己愈合其心理创伤;另外30%的当事人那么或多或少会由此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在日后表现出如焦虑、抑郁、躯体形式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酒依赖和药物依赖等。
对于未成年人,由于对灾难事件无法进展完整的言语表达,也没有时机给予表达,形成的心理创伤可能更严重些,更需要我们进展心理干预。
2.我们自己没有遭遇严重的灾难,心理干预对我们而言是否就没有必要性?灾难当事人是我们干预的重点,但不是说其他人员就不需要了。
有研究说明,一位当事人可能会影响周围2019人,对他们产生间接的心理创伤。
因此,受灾地区最好是进展全面的心理干预,当然干预的程度可以有所区别。
3.灾难对一个人产生的心理影响到底有哪些?灾难对个体产生的心理影响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1〕生理方面:失眠、做噩梦、易醒、容易疲倦、呼吸困难、窒息感、发抖、容易出汗、消化不良、口干等;〔2〕认知方面:否认、自责、罪反感、自怜、不幸感、无能为力感、敌意、不信任他人等;〔3〕情绪方面:悲观、愤怒、紧、失落、麻木、害怕、恐惧、焦虑、沮丧等;〔4〕行为方面:注意力不集中、逃避、打架、骂人、喜欢独处、常想起受灾情形、过度依赖他人等。
4.我家隔壁有两个人,他们家的亲人都去世了,按理说两个人应该都是处于非常难过的时期,但是其中一位却表现地很乐观,另外一位比拟悲观,这是怎么回事?一种情况可能是,每个人对危机反响的外在表现不一样,这个人虽然在外人面前表现地很乐观,但是他心的创伤可能更严重,要给予同等的照顾,千万不能忽略他。
另外一种情况可能是,遇到灾难后,个体受到的心理创伤程度受到个体对灾难的认识和解释、个性特征、亲人和朋友给予的支持程度、适应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这位持乐观态度的人较快地走出了心理阴影。
心理辅导手册
心理辅导手册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日益突显。
为了帮助人们改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本手册将提供一些实用的心理辅导方法和技巧。
无论你是面临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还是情绪困扰、焦虑不安,本手册都将为你指明方向,助你走出困境。
1. 自我认知与自我接纳心理辅导的第一步是认识自己,并接纳自己的个体差异。
你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增强自我认知:- 倾听内心声音:关注你的情绪波动和内心的声音,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愿望。
- 写日记:每天花几分钟记录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以此洞察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 反思过去:回顾自己的过往经历,找出对自己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的原因,并思考如何改善。
2. 建立积极的心态心态决定我们对待问题的方式和效果,积极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应对挑战和逆境。
以下是一些建立积极心态的方法:- 积极思考:将注意力放在积极的方面,培养良好的习惯,例如每天写下一件让自己感到开心的事情。
- 设定目标:给自己设定具体、可行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逐步实现目标,增强自信心。
- 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以理解不同观点,并以互利互惠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3. 健康的生活方式身心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石,以下是一些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议:- 均衡饮食:摄入各种营养物质,保持饮食多样化,适量控制糖分和盐分的摄入。
- 锻炼身体:每周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例如慢跑、散步、瑜伽等,以促进身心健康。
- 充足睡眠: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每晚保证7至8小时的充足睡眠时间。
4. 社交支持与良好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建立互助关系: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互助关系,相互支持和鼓励。
- 学会表达:学会积极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 寻求帮助: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于寻求他人的帮助和建议,共同解决问题。
5. 应对压力与焦虑压力和焦虑是当今社会常见的心理问题,以下是一些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方法:- 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放松训练,缓解身心压力,舒缓焦虑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第一章心理危机干预总论一、灾难事件及其分类1.灾难事件对于那些突然发生、无法预料、不可控制,对财产、人的生命安全、心理安全以及肢体的完整性构成威胁并且产生强烈恐惧、无助、超出个体或整个社区应对能力的、大规模的天灾和人祸,我们称作为灾难事件。
地震、海啸和洪水是常见的自然灾难,自然灾难对人的生活环境和财产的破坏力及其强大,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在灾难中,幸存者不得不面对灾难带给身体和心灵靠自身能力无法抵御的极大创伤和危机。
2.灾发灾难事件分类灾发灾难事件可以分为公共危机事件和个人危机事件两大类。
(1)公共危机事件自然灾害,如地震等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台风等。
事故灾害,如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火灾、核辐射、环境污染等。
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食物安全、职业危害等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如危机公共安全的刑事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等。
(2)个人危机事件个人危机事件包括自杀、抢劫、性侵害、创业失败而破产、突然死亡、重大疾病等。
3.群体受害者分级灾难的心理受灾人群大致分为五级人群。
第一、二级为高危人群,是干预工作的重点,如不进行心理干预,其中部分人员可能发生长期、严重的心理障碍。
一级受害者:指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直接受害者或死难者家属;二级受害者:指现场目击者或幸存者;三级受害者:指参与营救与救护的间接受害人员,主要是医生、护士、战士、警察等;四级受害者:指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区域的其他人员,如居民、记者、二级受害者家属等(也包括参加心理援助的心理咨询师、政府官员、其他学校的学生);五级受害者:指通过媒体间接了解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人(主要是那些心理素质比较差的人);举例:汶川地震灾区心理受害人群分级第一级人群:地震灾难的直接幸存人员、死难者家属及伤员。
第二级人群:与第一级人群有密切联系的个人和家属,可能有严重的悲哀和内疚反应,需要缓解继发的应激反应;现场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120救护人员、其它救护人员)。
第三级人群:从事救援或搜寻的非现场工作人员(后援)、帮助进行地震灾难后重建或康复工作的人员或志愿者。
第四级人群:受灾地区以外的社区成员,向受灾者提供物资与援助,对灾难的可能负有一定责任的组织。
第五级人群:在临近灾难场景时心理失控的个体,易感性高,可能表现心理病态的征象。
二、危机干预1.概念一般而言,灾后干预应包括两个部分,一为物质干预,二为心理干预。
个体的物质损失总能在一段时间后得到恢复,但是心理上的创伤如果不及时干预,那就会伴随个体一生。
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2.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目标:防止过激行为,如自杀、自伤、或攻击行为等。
促进交流与沟通,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其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提供适当建议,促使问题解决。
提供适当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克或激惹状态。
3.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与整体救援活动整合在一起进行,及时调整心理救援的重点,配合整个救灾工作的进行;以社会稳定为前提工作,不给整体救援工作增加负担,减少次级伤害;综合应用干预技术;保护接受干预者的隐私,不随便透露个人信息;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中的一部分,并不万能。
4.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心理健康5.危机干预的对象:创伤性应激事件幸存者事件目击者事件当事人的亲人、和救援人员等不同类型的灾难事件中,需要接受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有不同的特点;另外,同一事件中需要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在严重性和紧急性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心理危机干预应当根据事件类型和人员受害级别多层次、有序进行。
6.危机干预流程:(1)启动工作团队(2)危机事件管理(3)受害人群分级分组(4)高危人群筛查(5)心理危机干预方案设置(6)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7)总结与督导7.心理干预者素质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是对心理咨询师的巨大挑战,与一般心理咨询服务比较,心理危机干预对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更科学、更规范。
专业技术心理危机干预需要综合应用教育、评估、心理疏导、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矫正、放松训练、关键事件应激晤谈、个别治疗、快速眼动、催眠等方法。
要求心理危机干预者必须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灾难后的社会心理反应、应激后心理障碍识别、诊断标准等,同时系统接受常用干预技术的技能培训,才能在现场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人格特征沉着冷静。
面对灾难现场,控制自己情绪,客观分析问题,制度行动计划;创新灵活。
具体干预工作可能遇到行动困难、条件限制、紧急情况,需要干预者充分发挥创造性和灵活性,利用现有条件想办法解决问题;精力充沛。
因为事件突发,人员众多,情况复杂,所以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非常大,有时候条件非常艰苦,需要长时间连续工作,因此要求干预者有良好体力和耐力,平时加强锻炼身体,保持良好心身状态;快速反应。
心理危机干预需要快速反应,有效解决问题。
需要干预者具备快速反应的思维和行动能力,以适应现实需要;人生经验干预者应具有丰富的生活经历,能够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成长经验应用于各种实际工作。
这有助于他们在危机面前表现得成熟、乐观、坚忍、坚强,有助于他们合理配置自己的心理资源,以更好地帮助危机受害者。
三、危机干预技术1.心理危机快速干预ABC法A、心理急救,稳定情绪B、行为调整,放松训练,晤谈技术(CISD),快速建立信任关系C、认知调整,情绪减压和哀伤辅导。
2.眼动脱敏技术(EMDR)眼动脱敏技术,EyeMovementDesensitizationandReprocessing,简称为:EMDR,也被称为“眼动心身重建法”或“二指疗法”,被认为是一个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非常有效果的心理治疗方法,并且是在国外治疗PTSD的方法中使用最广泛的。
EMDR是一种可以在短短数次晤谈之后,便可在不用药物的情形下,有效减轻心理创伤程度及重建希望和信心的治疗方法。
可以被减轻的心理创伤症状包括“长期累积的创伤痛苦记忆”、“因创伤引起的高度焦虑和负面的情绪”,及“因创伤引起的生理不适反应”等。
因接受EMDR治疗而可以建立起的正面效果,则包括“健康积极的想法”及“健康行为的产生”等。
在一次EMDR的疗程中,通常患者被要求在脑中回想自己所遭遇到的创伤画面、影像、痛苦记忆,及不适的身心反应(包括负面的情绪),然后根据治疗师的指示,让患者的眼球及目光随着治疗师的手指,平行来回移动约15~20秒。
完成之后,请患者说明当下脑中的影像及身心感觉。
同样的程序再重复,直到痛苦的回忆、及不适的生理反应(例如心跳过快、肌肉紧绷、呼吸急促)被成功地“敏感递减”为止。
若要建立正面健康的认知结构,则在程序之中,由治疗师引导,以正面的想法和愉快的心像画面植入患者心中。
EMDR的基本理论假设为:人会遭遇到不幸的事件,但人们也有一种内在的本能去冲淡和平衡不幸事件所带来的冲击,并从中学习使自己成长和茁壮。
虽然EMDR疗法的机治尚未完全明朗,并继续在研究之中,但基本上可能和增进左右半脑之间的神经顺畅运作及沟通有关。
根据研究,创伤记忆和负面资讯常被储存,凝滞在大脑右半球的身体知觉区,使大脑本身的调适功能和健康的神经传导受到阻碍,因此造成了想法上的执着和知觉、情绪上的不适。
在这样的情形下,让双眼的眼球有规律的移动,可以加速脑内神经传导活动和认知处理的速度,使阻滞的不幸记忆动摇,让正常的神经活动畅通。
EMDR的治疗程序包括了八个阶段,分别为:(1)“患者病史检验“,在第一个阶段,要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此一疗法,及订出合理的治疗目标和可能的疗效。
(2)“准备期“,帮患者预备好进入重温创伤记忆的阶段,教导放松技巧,使患者在疗程之间可以获得足够的休息及平和的情绪。
(3)“评估“,用已发展出的“SUDS量表“,评估患者的创伤影像、想法,和记忆为何,分辨出何者严重,何者较轻。
(4)“敏感递减“,实际操作动眼和敏感递减阶段,以逐步消除创伤记忆。
(5)“植入“,以指导语对患者植入正向自我陈述和光明希望,取代负面、悲观的想法以扩展疗效。
(6)“观照”,把原有的灾难情况画面,和后来植入的正向自我陈述和光明想法,在脑海中连结起来,虚拟练习「以新的力量面对旧有的创伤」。
(7)“结束”,准备结束治疗,若有未及完全处理的情形,以放松技巧、心像、催眠等法来弥补,并说明预后及如何后续保养。
(8)“评估”,总评疗效和治疗目标达成与否,再订定下回治疗目标。
3.稳定化技术稳定化技术,就是通过引导想象练习帮助当事人在内心世界中构建一个安全的地方,适当远离令人痛苦的情景,并且寻找内心的积极资源,激发内在的生命力,重新激发解决和面对当前困难的能力,促进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因此,该技术主要用于危机干预的初始阶段,以帮助当事人将情绪和认知水平恢复为常态,从而接受下一步的治疗措施。
稳定化技术包括三项内容:将负性情绪、负性画面隔开,如屏幕技术、保险箱技术等;创造好的客体、建立积极的内部形象,如内在帮助者、安全岛等;自我抚慰,如放松练习、抚育内在儿童等。
下面简单介绍五种主要技术,分别是放松技术、保险箱技术、内在智者技术、遥控器技术和安全岛技术。
放松技术稳定化技术是借助想象练习来完成的,因此有些技术在使用之前要先进行放松训练。
具体的引导词可参考如下话述:”请尽量放松,聚精会神,和我们一起练习。
请选择最舒服的姿势,你可以躺着,也可以坐着,试试看,直到你找到最舒服的姿势为止……练习里会有很多画面,请最好闭上眼睛,如果你愿意睁着,我建议你在房间里找一个点,一直盯在那里……你每时每刻都可以主宰所发生的一切,如果你想确认这一点,可以让一块肌肉绷紧……请认真考虑,想不想打开内心的知觉……如果想,就请跟随我的声音;如果不想,就让我的声音飘散……现在,请你按你觉得舒服的方式放松自己的身体……把你的注意力放到呼吸上来,它平静、均匀、一呼一吸,身体也随之慢慢在动……注意力胸腔,他缓缓的,一升一降……肚皮也在一伸一缩……仔细体会,你会发现空气顺着鼻腔的内壁,缓缓流过,摩擦着鼻腔,仔细体会,鼻腔对这种微笑的运动有什么感觉……鼻腔的温度有什么变化……体会几秒钟,身体在呼吸时的感觉想象每次呼气,都是把身体里的压力和紧张释放出来……每次吸气,都是把外界的能量和养料吸入体内……慢慢的,你会从白天的紧张和忙碌中解脱出来,内心变得舒适和安宁……”(注:情绪不稳定的当事人,放送时间要短一些,有时甚至可以睁开眼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