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人民警察幸福感提升与维持的政策思考
监所民警职业幸福感培养策略
监所民警职业幸福感培养策略作者:李瑞张腾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01期摘要通过对监所民警职业倦怠现状的分析,引入积极心理学的职业幸福感,引导监所民警从个体方面培养积极心理,成就主观幸福感,同时也要在外部环境方面营造积极氛围,成就监所民警的社会幸福感。
关键词职业幸福感职业倦怠积极情绪监所民警基金项目: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2013年课题:监所民警职业倦怠分类干预研究;湖南省白泥湖戒毒康复所2014年度戒毒横向课题: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戒毒民警职业倦怠干预研究。
作者简介:李瑞,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心理辅导与评估;张腾,湖南省白泥湖戒毒康复所。
中图分类号:D926.7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1-167-02Maslach & Jackson(1981)认为职业倦怠是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由于长期受到情绪和人际关系紧张源而产生的反应,主要表现为情感耗竭、疏离和低职业效能感。
监所民警服务对象是罪犯或戒毒学员这一特殊群体,时刻要保持警惕;社会要求监所民警公正执法,廉洁自律,不能有丝毫闪失;而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工作时间超长,工作性质单一,工作要求高,让监所民警成为一份高压力、高倦怠的职业。
如何减少职业倦怠,塑造监所民警职业幸福感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监所民警职业倦怠现状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监所民警的职业倦怠有如下特征:职业倦怠整体水平中等偏上,体现为情感耗竭程度高,去人格化,职业成就感低;职业倦怠发展随年龄、警龄的增加呈现出“两低中高”的趋势,年龄35-50岁、警龄10-20年的警察职业倦怠最严重;职业倦怠在工作岗位及日均工作时间之间有差异,一线带班民警的职业成就感明显低于二线的民警,工作时间超8小时的民警的情感耗竭程度高于8小时工作的民警。
当前监狱干警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监狱干警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7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
江总书记曾经指出:“各项工作都离不开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而归根到底人的因素是根本的。
”如何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监狱干警队伍?本文就以“一管之见”谈点个人粗浅看法。
一、当前干警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
监狱人民警察担负着法律赋予的“管理监狱”的职责,长年累月战斗在改造罪犯第一线,为稳定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是一支素质较高,能打硬仗,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队伍。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知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监狱干警队伍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知识结构不合理。
近几年,监狱干警队伍中接收了大批从学校毕业分配的新干警,为监狱干警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了干警队伍的年龄结构。
但从整体情况看,干警队伍中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
据笔者所在单位统计,有大学本科文化程度的干警只有 6.5%,大专文化程度的干警占43%,而中专以下文化程度的干警却占50.5%,其中法律专业、监所管理专业、计算机专业、心理教育专业以及适应监狱生产所需的各类技术专业的干警所占比例偏低。
离司法部关于监狱人民警察素质要求有较大的差距,与监狱工作的发展不相适应。
特别是新干警一般只进行短期的上岗培训,缺乏系统的、深层次的训练和学习,加之实践经验少,到岗位后很难进入角色。
中年以上干警虽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由于长期跟班带班,很少有机会进行脱产再学习深造,造成理论知识欠缺。
而面对当前监狱押犯中复杂的犯罪群体,既无理论功底,又不能准确把握政策法律观念,对罪犯教育上存在方法简单粗暴,造成对立和反改造情绪,容易引发监内各种不安定因素和影响监狱的生产发展。
(二) 警察意识淡薄。
监狱人民警察与公安等其他警察虽然警种不同,各司其责,但地位是平等的,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
但据调查,干警队伍中约有25%的人总认为“公安”才是真正的警察,特别是从事农业生产的监狱,受社会上流传的“五等警察劳改队,坐在田边打瞌睡”、“站田头,迎风头,晒日头,数光头”等打油诗的影响。
关于对提高公安民警幸福感和满意度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对提高公安民警幸福感和满意度的调查与思考关于对提高公安民警幸福感和满意度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特殊人群的生活质量进行了研究,网上也对不同群体、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人群的幸福感与满意度指数进行了调查,但唯独对人民警察的幸福感与满意度研究报道的不多,对警察群体的研究多涉及在警察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工作倦怠等方面,而涉及幸福感和满意度的较少。
幸福感某种程度上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具有主观性、相对性、稳定性、整体性的特点。
而民警幸福与否,满意与否,他们的精神状态如何,这些问题既事关他们的生活质量,又事关事业的荣辱成败。
笔者结合公安交警工作实际浅谈对提高民警幸福感和满意度的几点思考。
一、当前影响民警幸福感和满意度的主要表现公安交通民警幸福感和满意度应当成为衡量公安交警队伍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只有最大限度地提升民警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公安交警队伍才会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而当前影响民警幸福感和满意度的主要表现:(一)对工作思想有压力。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拥有私家车的群体越来越多,人民群众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期待要求也越来越高,交通违法行为也随之增多,并呈现出多元化、动态化的特点,甚至有的车辆驾驶人以身试法、酒后驾驶、违法出行,致使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无形中增加了交通民警的工作量。
据福山大队初步统计,事故值班民警平均每天接处警二十到三十起,有时一天达到五六十起,超出了民警的心理预期,加班加点处理事故不说,有时吃饭时间都错过了,再加上还要承担大量的警卫任务和群体性事件等非警务任务,这些都对传统思维观念和工作模式造成了极大冲击,无形中增加了民警的思想压力,普遍感到身心疲惫。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法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广大群众法治意识不断增强,部分民警无法顺利跟上新的执法环境、执法形势的需要,在角色转换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不适应,也给交通民警带来一定压力感。
监狱人民警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民警察 工作 的对象 的特殊性 以及 长期 的工 作压 力, 很 多监狱人 民 社 会其 他行 业 相 比觉 得 自己生活 的 比较 封 闭 ,交 际群体 比较 单
警 察尤其 是年 轻 的监 狱人 民警察 觉得 自己的幸福 指数偏 低 , 影响
了工作 的热 情和 积极 性 。
一
一
,
有 点和社 会 脱节 , 直接 影响 了其对 主观 幸福 感 的理解
{ I } l J 占j 1 L 金 2 0 1 3・9 ( 上)
◆ 社会 观 察
监狱人民警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高海平 局海半 张 帐’颖 ’颖
摘 要 监狱人 民警察的主观幸福感直接影响到其工作的积极性, 进而影响监管安全, 因而有必要探讨影响监狱人 民警察 幸福 感的 因素 , 从 而能更 好 的制 定相应 的 改善 对策 , 提 高监管 改造 的质 量和 效果 。
关键 词 监 狱人 民警察 幸福 感 影 响 因素 基金项 目: 本文系2 0 1 2年 中央 司法警 官 学院 院级课 题阶段 性 成果 。
作者简介: 高海平、 张颖, 中央 司法警官学院。 中图 分类 号 : D 6 3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9 — 0 5 9 2 ( 2 0 1 3 ) 0 9 ・ 1 8 7 - 0 2
监 狱人 民警 察是 我 国刑 罚执行 机 关 的主体 , 肩 负着 教 育 、 改 力, 很 多干警 没有更 多的 闲暇时 间去做 自己所谓 的“ 有 意义” 的事
此外 , 面对社 会各 种各样 的诱惑 , 很 多年 轻 的监狱人 民警 察不 造 及 帮助罪 犯重 新 回归社 会 的重任 。 近些年, 各 地相 继 出台 了一 情 ; 些 改进 监狱 人 民警察 的生 活现 状 的优 惠政策 , 但是, 由于监狱 人 能准确 地对 自己的人 生 目标进行 定位 , 甚至 产生 迷茫 的情 况 , 和
【问题】监狱民警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思考
【关键字】问题监狱民警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思考[摘要] 监狱民警的心理问题已成为束缚监狱民警队伍建设的瓶颈,还直接关系到罪犯的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和罪犯改造质量的提高。
本文就其存在问题所带来的危害及产生的原因作了剖析,并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妥当解决这些问题来提高监狱民警的心理健康,促进监狱民警队伍建设健康发展。
[关键词] 监狱民警心理问题对策近年来,对罪犯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这是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标志之一。
然而,却很少有人关注监狱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是亟待加强解决的薄弱环节,而民警的心理健康更直接关系到罪犯的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和改过自新。
没有身心健康的民警,就谈不上罪犯改造质量的提高。
最近,对一所监狱的民警进行一项心理问卷调查发现,许多民警把每天的工作变成了单调乏味的职业义务和似乎是毫无新意的重复劳动,缺乏教育改造新观念的萌动和教育改造最终目标的思考,缺乏与时俱进的意识和不断进取的信心,缺乏心理健康的支撑,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已成为束缚监狱民警队伍建设的瓶颈。
为此,对监狱民警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如下探析。
一、监狱民警心理问题带来的危害心理问题犹如“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
据WHO估计,世界上20%-3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行为异常。
据我国资料显示,目前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例在20%左右。
据心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51.23%的民警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民警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民警存在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民警已经构成心理疾病。
目前监狱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由此看来一斑。
从调查数据来看,民警的强迫症状、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也出现偏高,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等。
从性别来看,女民警的焦虑倾向高于男民警,而男民警的职业稳定性低于女民警;从年龄来看,中老年民警的强迫症状和躯体化倾向比较明显,[找文章还是到☆大☆秘☆书☆网,更多原创!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而青年民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偏执等方面。
如何应对基层民警的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感
如何应对基层民警的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感近年来,基层民警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逐渐受到关注。
作为社会治安的守护者,基层民警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责任。
保障基层民警的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感,不仅有助于提高警务效能,还能够增强他们维护社会稳定与安全的积极性。
本文将探讨如何应对基层民警的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感,以提升他们的工作动力和工作质量。
一、加强基层民警培训与技能提升首先,为了提高基层民警的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感,各级公安机关应加强对基层民警的培训与技能提升。
培训内容应包括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安全意识等方面的知识,以帮助基层民警更好地履行职责。
此外,应注重培养基层民警的沟通、协调和处理矛盾的能力,提升其应对各类复杂情况的能力和技巧。
二、改善基层民警的工作条件与待遇其次,要提高基层民警的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感,必须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与待遇。
公安机关应加大投入,提升基层派出所的硬件设施水平,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同时,要加强对基层民警的待遇保障,包括提高薪资待遇、完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等。
只有在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公平的待遇下,基层民警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加强基层民警的心理疏导与支持此外,为了应对基层民警的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感,需要加强他们的心理疏导与支持。
基层民警长期承受工作压力,面对各种危险和心理冲击,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和负面情绪。
因此,公安机关应建立健全的心理援助机制,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为基层民警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他们积极应对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四、激励基层民警的工作动力与创新意识最后,要提升基层民警的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感,需要激励他们的工作动力与创新意识。
公安机关应采取措施,充分认可基层民警的贡献和努力,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此外,要鼓励基层民警创新工作方法,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晋升通道,增强他们对工作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总之,应对基层民警的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感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各级公安机关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公安民警幸福感调查与思考
公安民警幸福感调查与思考公安民警幸福感调查与思考客观方面1、社会期待日益增高。
随着法治进程加快和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人民群众对安全感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安机关必须把更多精力放在文明规范执法和提供公共安全服务上。
再加上"有困难找警察"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群众有很多非警务问题也拨打110,而且动辄投诉。
大部分的民警都是基层一线的工作者,每天接处警的内容都是各类纠纷、打架、盗抢等,这些问题长期反复困扰着基层一线民警,也牵制了大量的警力和精力。
2、社会舆论有失偏颇。
"做警察难,做一名好警察更难"。
公安民警,特别是基层民警,在工作中直接与群众面对面接触机会多,其中会遇到不少性情火爆、刁钻的办事群众,一旦处理结果不能满足群众的期盼,就有可能引发群众在网上发表帖子进行舆论攻击等此外,因极少数公务员在岗位上抑制不住贪婪的欲望,出现在其位不谋其职、收红包、贪污腐败等现象,加上社会转型期矛盾容易滋生,部分群众的仇富、仇官心理也较为明显,往往将"腐败"、"贪污"等词眼与公务员联系在一起,警察更是被误认为直接将罚款收进自己的腰包,这让部分警察忍受着较大的公众压力。
少数媒体为了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制造"眼球效应",对涉警负面信息不断放大、反复报道,而对警察的默默奉献和工作成果等正面消息轻描淡写甚至避而不提。
再加上目前舆论媒体等对国家政府机关的监督更为透明化,信息传播平台多元化,很容易将少数民警的不当执法行为推至风口浪尖,以至于影响了整个警队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致使民警的许多合理执法行为被误解,甚至被暴力阻碍。
媒体报道的选择性和不客观性,不但误导了公众对警察的印象,也对警队形象和警察情感造成了伤害。
3、结构机制尚不完善。
由于公安队伍规模庞大、人员众多,民警职务序列参照公务员的行政级别区分,基层职务层次过少,警衔衔级区别不明显,导致民警压职压级现象严重,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民警处于被管理的状态。
2016公安民警幸福感调查与思考
2016公安民警幸福感调查与思考公安民警幸福感调查与思考一、背景和意义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开始,'幸福感'渐渐成为了心理学中一个热点的研究领域。
人们希望通过对现在社会个人幸福感的研究来分析出现在人类对生活状况的主观认知情况。
因为现在的社会是个不断发展的社会,现代化的同时带来了物资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从而使得我们对幸福感的探究变的更加的重要。
近年来,在我国'幸福感'也逐渐成了一个关注度极高的热词,2016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将'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放到了重要位置。
'幸福感'的作用已经被社会所肯定,社会普遍认为其就是不依赖于任何外来的客观标准而是来自于人们内在的主观感受,于是也被称为主观幸福感,主要由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生活满意度构成,与物质享受、精神追求和情感温暖等因素息息相关。
目前已有很多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群体、不同地域和不同职业人群的幸福感指数进行了调查研究,但有关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幸福感调查研究情况却鲜见报端。
事实上,公安民警的幸福感不仅影响着民警个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安事业的荣辱与成败,其作用不容小觑。
公安机关是我国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经济活动和民众生活得以有序展开的重要力量。
对于我国的警察群里而已,其面临的压力之大是其他职业所无可比拟的,而伴随着这样的职业性质,广大公安民警的心里健康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6年12月20日,召开的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同志多次强调要让公安民警'真切拥有成就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真正做到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为新形势下的公安文化工作和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目标、新思路、新要求。
但是,如何提升民警幸福感却成了各级公安机关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浅谈如何更好落实从优待警政策
浅谈如何更好落实从优待警政策从优待警,从含义上可理解为从关心爱护干警出发,为解决干警的实际困难着想,把干警的呼声和需要作为第一考虑、第一选择,大力营造以警为本、关爱干警的良好氛围,将干警的切身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它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加强警察队伍管理的基本方针,是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当今时代发展对监狱提出的客观要求。
本次调研,笔者作为一名监狱系统的基层警察,将从监狱警察这一立足点出发,谈谈从优待警的一些想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从优待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多年来,监狱警察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勉敬业、忘我工作、默默奉献,创造了监狱事业的辉煌业绩。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警察思想心理上出现的一些新的变化。
一方面是在政治层面上的压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以及监狱体制改革的有力推进,机构、岗位、职位的变动,不可避免地会对各种利益进行重新分配和调整,使得部分警察在寻求政治待遇方面产生了焦虑、悲观、消极、急躁、埋怨情绪和不平衡心理,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二是工作层面上的压力。
监狱警察长期从事高度危险的工作,执法风险较大,真可谓守着“火山口”,随着改造罪犯工作难度的加大、标准的提高、各种对执法工作干扰因素的影响,都会对监狱警察的心理产生很大压力,从而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带来不良影响;三是生活层面上的压力.在现今的经济大环境下,随着物价上涨,警察收入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特别是在经济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活成本居高难下,广大监狱警察的年收入始终徘徊于当地经济收入的中等偏下范围,如此的经济收入必然较大程度影响广大警察生活质量,而生存压力往往也会对工作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无需多言从事本职工作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四是在社会地位层面的压力。
监狱警察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绝大部分警察平时的工作内容基本上都是与高墙电网内的罪犯打交道,与地方联系少,工作上的局限性和封闭性客观上导致了监狱警察的社会认同感低,甚至有些感觉自己好像“外星人”,在“第二故乡”这一情感认识上淡薄、单调,很难融入工作所在地的生活氛围。
浅析如何调动提高监狱警察的工作积极性
浅析如何调动提高监狱警察的工作积极性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监狱警察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主体,是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管理者。
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监狱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党和人民对监狱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如何适应新时期监狱工作的需要,进一步调动、提高监狱警察的工作积极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一、调动提高监狱警察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性必要性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发展,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监狱工作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穿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法治平安文明和谐监狱,推动监狱工作迈上新台阶,就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人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监狱警察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主体,是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管理者。
要胜利完成监狱工作的各项任务,维护好安全稳定,把服刑人员改造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力量,实现监狱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的使命和价值,关键在监狱警察。
态度决定一切。
对待工作的态度就是工作的热情、积极性。
只有工作积极性调动提高了,才能把一项工作干好,落到实处。
当然干好工作,人才的素质很重要,但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
那么,即使他有多高的素质也不可能干好工作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所以调动提高监狱警察的工作积极性在创建平安监狱的工作中至关重要,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关系着监狱警察能否创造性地实现党和人民的新期望,切实发挥好监狱这个国家机器的职能作用。
二、目前监狱警察存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表现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体制的深刻转型,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发生着迅猛的变化。
监狱警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负面的影响,在有部分监狱警察思想中就出现了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不讲奉献比享受,不思进取,贪图安逸享乐、比待遇等不良思潮。
表现为工作得过且过,出现了上班一杯清茶,一张报纸到下班,或存在无事可干吹牛谈天,上班玩电脑,有的心思没有放在工作上,心中只关心自己的股票、基金等。
做一名有幸福感的警察心得体会范文
做一名有幸福感的警察心得体会范文标题:成为一名有幸福感的警察引言:警察职业是一份充满挑战与责任的职业,但同时也是一份令人满足和幸福的职业。
作为警察,我们肩负着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神圣使命。
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要成为一名有幸福感的警察,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优秀的专业能力以及与人为善的行为准则。
第一部分:职业操守的重要性(字数:1200字)1. 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一名警察,我们的职业道德是我们立身之本。
职业操守包括诚实守信、秉公执法、廉洁奉公等方面。
我们要坚持正义和公正,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诱惑,都不能动摇我们对正义与公正的追求。
只有本着公正和秉公的原则,我们才能真正受到社会的尊重和信任。
2. 保持职业敬业精神警察职业是一份充满艰辛和风险的职业,需要24小时待命,随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要成为一名有幸福感的警察,我们需要保持职业敬业精神,对工作充满热情和责任感。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我们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第二部分:专业能力的培养(字数:1200字)1. 不断学习进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犯罪手段也在不断升级,所以我们作为警察需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学习的意识。
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方法,提升自己的调查、侦控和处理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进取,我们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成效。
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作为一名警察,我们往往需要与其他同事合作才能完成任务。
团队合作精神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们要善于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与其他人共同努力,共同解决问题。
只有通过良好的团队合作,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的工作。
第三部分:与人为善的行为准则(字数:1200字)1. 尊重和关心他人作为警察,我们要具备尊重和关心他人的能力。
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人权和尊严,不管是面对嫌疑犯还是普通市民,我们都要以平等和善意的态度对待他们。
基层民警的工作情感与心理幸福感
基层民警的工作情感与心理幸福感作为基层民警,他们肩负着社会治安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工作环境复杂且具有一定危险性。
因此,基层民警的工作情感和心理幸福感对于他们的工作效能和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基层民警工作情感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提升基层民警的心理健康和工作幸福感。
一、工作情感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基层民警的工作情感受到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他们需要处理各类案件、处置突发事件,往往需要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
这些工作情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民警的心理幸福感。
1.1 工作情感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积极的工作情感能够带来心理幸福感的提升。
例如,成功破案、防止犯罪、得到社会认可等,都可以增强基层民警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另一方面,工作中的负面情感如长时间的加班、工作压力、繁重的工作任务等,可能导致民警心理幸福感的下降。
1.2 心理幸福感对工作情感的影响心理幸福感的提升有助于基层民警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和挑战。
当民警的心理幸福感较高时,他们更容易对工作保持积极态度、乐观心态和高效工作。
相反,心理幸福感的降低可能导致民警的工作情感负面化,影响工作效能。
二、提升基层民警心理幸福感的策略为了提升基层民警的工作情感和心理幸福感,以下是几个建议:2.1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基层民警心理幸福感的基础。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投入,改善基层派出所的办公条件和设施设备。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减少不必要的手续和程序,提高基层民警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2.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基层民警应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应对工作压力和挑战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包括压力管理、情绪调节、心理自助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帮助民警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增强心理韧性。
2.3 建立支持机制和团队合作建立基层民警之间的支持机制和团队合作,可以增加工作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民警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团队活动、分享工作经验等方式,加强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提升警察幸福感的幸福教育策略探析
属 感 的统 一 。警察 是专 业技 能分工 明确而 又强调 整 体 配合 的职业 。警 察个 体 自我效 能感 的核 心成分 是
业务素质和基本能力 , 警察职业幸福感来源于此 , 但 不仅限于此。 因为职业的高危险 陛, 警察必须注重团 队合作 , 它是警察集体效能感 的来源。 警察的归属感 则 来源 于高 集体效 能感 衍生 的骄 傲和 自豪 。 警察的幸福感是满足感和延迟满足感 的统一。 警 察 也存在 “ 一 顿悠 闲 的午 饭 ” 、 “ 一 个安稳 的好 觉 ” 这些基本需求的满足 , 但当紧急任务降临, 这些基本
⑧ J o 广 u r n 西 a l 警 o f 官 G u 高 a n 等 g x 专 i P 科 o l i c 学 e 校 A c 学 a d e 报 m y
许 树 艳 ,刘 丽琴
(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
【 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0 1 4 年 V 第 o 1 . 2 7 卷 第 N 3 o 期 . 3
教育从警察幸福感的特点 出发 , 以提高警察生活和
工作 质量 为 目的 , 通过 教 育途径 , 在警 察 的 日常生活
和工作中培养感悟幸福、 珍陪 幸福和传递幸福的能力。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2 — 0 1
网络出版 : h t t p : / / ww w. c n k i . n e t / k c mNd e t a i l / 4 5 . 1 3 3 3 . D. 2 0 1 4 0 6 0 9 . 1 6 5 8 . 0 1 2 . h t ml
感 觉是警 察 的心理 幸福 感 ;对社会 和 服务对 象 充满
公安民警幸福感提升策略探析
( 一) 职业 压 力
田
幸福感 ( S u b j e c t i v e We l l — B e —
公 安 民警 是打击违 法犯 罪行 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 工作在一 l 4 3 l
— 哪 一 。 c z 。 。 z z 。 一 宣 z 一 。 n 。 , E 。 唧 。 。 n 唧 c n 邮 自 线 的公安 民警在执法过程 中经常 刺激 和 冒险 、 思 维 与 行 为具 有 明显 辅 警 转 正机 制 ,对 有 职位 晋 升 、
感不仅 关 系到公安 民警工作状 态的稳定与 生活质量 的提 升 , 也 直接 决定 着公安 事业能否 可持 续发展 。影响公安 民警幸福感的 因
素主要 包括职业压 力、 社会压 力与人格 因素 , 从 了解 自身需 求、 获取社会 支持 、 建立积极认 知三 个层 面提 出 了如何提升公 安 民警
2 0 1 0年 l 2月 2 0 日召 开 的 全 i n g , 简称 S WB ) , 是指个 体根 据 自 为、 维护法律尊严 、 保 障社会 稳定
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 , 中共 中央政 己预 期 的标 准 对 生 活 质 量 作 出 的 和 人 民群 众 安 居 乐 业 的重 要 组 成 治局委 员 、 国务 委 员 、 中央 政 法 委 整体评估 , 是个体 的一种主观幸福 部 分 。 近 年来 , 随着社 会 不断 进步 ,
辽 宁公安 司 法管理 干部 学院 学
王 雪
(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 , 辽宁
沈阳 1 1 0 1 6 1 )
公 安 民警 幸福感提 升策略探析
摘 要: 公 安民警担 负着维护 国家安全 与社 会稳定 、 保护人 民群 众的生命财产 安全 , 消除和 惩治违法犯 罪活动 的重要 职责 , 幸福
报告总结-公安民警幸福感调查与思考 精品
公安民警幸福感调查与思考公安民警幸福感调查与思考一、背景和意义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开始,"幸福感"渐渐成为了心理学中一个热点的研究领域。
人们希望通过对现在社会个人幸福感的研究来分析出现在人类对生活状况的主观认知情况。
因为现在的社会是个不断发展的社会,现代化的同时带来了物资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从而使得我们对幸福感的探究变的更加的重要。
近年来,在我国"幸福感"也逐渐成了一个关注度极高的热词,2019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将"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放到了重要位置。
"幸福感"的作用已经被社会所肯定,社会普遍认为其就是不依赖于任何外来的客观标准而是来自于人们内在的主观感受,于是也被称为主观幸福感,主要由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生活满意度构成,与物质享受、精神追求和情感温暖等因素息息相关。
目前已有很多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群体、不同地域和不同职业人群的幸福感指数进行了调查研究,但有关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幸福感调查研究情况却鲜见报端。
事实上,公安民警的幸福感不仅影响着民警个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安事业的荣辱与成败,其作用不容小觑。
公安机关是我国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经济活动和民众生活得以有序展开的重要力量。
对于我国的警察群里而已,其面临的压力之大是其他职业所无可比拟的,而伴随着这样的职业性质,广大公安民警的心里健康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9年12月20日,召开的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同志多次强调要让公安民警"真切拥有成就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真正做到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为新形势下的公安文化工作和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目标、新思路、新要求。
但是,如何提升民警幸福感却成了各级公安机关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做一名有幸福感的警察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范文_
做一名有幸福感的警察心得体会有人用3句话对警察进行了归纳——工作上的累人,身体上的病人,家庭中的罪人;还有人总结说——警察就是风和日丽时常常被人遗忘在角落,暴风骤雨来临时用来遮风挡雨的那把伞;有的警察这样评价自己——干好了进医院,干坏了进法院。
事实上,每位公安民警心中都有一个幸福指数,幸福感越来越影响到民警的工作态度、心理状态、价值取向和精神归属。
由于公安机关纪律严、任务多、责任重、工作忙,尤其是基层所队常常工作量超负荷、节假日加班加点、很难照顾家庭、时常面临与犯罪嫌疑人搏斗流血的危险,部分民警的幸福感不明显。
警察的幸福是一种心情,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的感悟。
当穿着心爱的警服,头顶着国徽,作为威严的执法者,这本身就是一种别人难以体会的幸福。
一名刑警,为了逮住一个潜逃多年的犯罪嫌疑人,冒着酷暑静静地昼夜守候,终于和同事们一起将其擒获,他兴奋的言谈就是幸福。
做一名有幸福感的警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做自己想做的。
只有做自己想做的,才能为拥有幸福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我提高幸福感。
心理研究表明,常做五件事可提升自我幸福感。
一是经常联系周围的人——你的家庭、朋友、同事还有邻居。
把这些人当作你生活的基础,并且花时间维护、发展和他们的联系。
二是选择一项你真正喜欢的运动,让身体动起来——去散散步或者跑一圈,打球等等。
三是留心周围——留心那些不经意的美丽,留心季节的更替,享受生活的每一刻。
四是学无止境——尝试一些新鲜的东西或找回你过往的某一种兴趣,学会弹奏一种乐器,或者烹调你最喜欢吃的美食。
五是与人为善——尽量多给朋友甚至陌生人提供帮助。
一位派出所民警说,幸福就是群众把你当成自家人,有啥事时愿意跟你商量。
在你高兴的时候,他们跟你一起欢笑,在你难过的时候,他们陪你一起掉眼泪。
其实,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监狱警察职业幸福感研究
监狱警察职业幸福感研究监狱人民警察作为一支特殊的人民警察队伍,因其工作环境的封闭性而常常为社会所忽略。
而事实上监狱人民警察长期承受着巨大的职业职责和职业压力。
他们的幸福感往往比一般的职业要低,不少警察患有心理抑郁甚至出现极个别自杀的极端案例。
一直以来监狱系统普遍存在人才大量外流现象,但很少有外单位愿意跳槽到监狱单位。
这种现象既不利于监狱警察自身及家庭的和谐发展,从长远来看也会对监狱管理队伍的稳定和监狱监管安全稳定带来影响。
所以有必要了解监狱人民警察的生存现状,了解他们对幸福的要求,了解影响他们职业幸福感的因素,为提升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幸福感提供参考借鉴,助力平安广东。
职业幸福感,是指主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
本文所研究的监狱警察幸福感主要是从职业的角度去探讨。
从监狱管理和监狱人民警察职业的角度研究职业幸福感。
本文综合各领域对职业幸福感及监狱和监狱警察的研究成果,主要探讨一下几个方面问题:第一是职业幸福感量表的编制,通过新的职业幸福感量表的编制,找出惠州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幸福感现状。
第二是职业认同和组织支持感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
第三是影响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幸福感的因素和提升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幸福感的建议。
本文主要运用了访谈法、实证法、量化分析法等方法。
本文旨在达到一下三个目的。
第一是编制监狱警察职业幸福感量表,与原有的职业幸福感量表一起测量测量监狱人们警察职业幸福感,相互配合,相互佐证。
第二是通过新的职业幸福感量表找出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以及提升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是为测量其他(职业)幸福感提供思路,利用新量表与原有量表的对照提出职业幸福感测量的工具和方法。
进而为其他行业(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提供一个参考。
监狱人民警察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从监狱人民警察职业社会化角度探讨
摘要:监狱人民警察的主观幸福感直接影响到其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监管安全,因而有必要探讨影响监狱人民警察幸福感的因素,从而能更好的制定相应的改善对策,提高监管改造的质量和效果,文章从监狱人民警察职业社会化角度来探讨,进而探讨出主观幸福感的高低以及改进方法。
关键词:职业社会化;问题;解决方法一般而言,幸福感指有意义、有价值的快乐、满足和惬意,是人们合理的物质及精神需求获得满足之后的人生状态,分而言之,主要包括家庭生活与人际关系的满意度、社会工作与地位的满意度、社会保障与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以及精神与心理生活的满意度,等等。
毋庸讳言,当今许多监狱人民警察生活不如意、职业有倦怠,幸福感在急剧下降。
一份“监狱人民警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显示,有六成监狱人民警察感觉没有“幸福感”,原因是:“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幸不幸福”;因为监管工作的压力更让监狱人民警察疲惫;而且监狱人民警察的收入与他们的付出不成比例;再就是“工作没有成就感”。
所谓监狱人民警察职业社会化不是泛指任何社会成员都需进行的一般社会化,而是指作为特殊社会成员(专职改造者)的监狱人民警察所需进行的社会化,即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社会化。
它是指某些人从开始从事这一职业,到逐步担当起合格监狱人民警察角色的过程。
具体地说,它是指通过内化监狱人民警察职业价值、获取职业手段、认同职业规范以及形成职业性格而不断“成为”干警的过程。
分析这一现象是为了更好地厘清监狱人民警察主观幸福感高低的主线。
一、监狱人民警察职业社会化内容存在的问题与分析(一)职业价值感较低,职责感和使命感缺乏由相关的调查,可以知道职业价值主要是通过职业选择动机来体现的,主体对职业价值的认同对其自身的主观价值或者幸福感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上海南汇监狱的余飞等的调查可以发现监狱人民警察选择监狱工作的动机可归纳为六种类型;(1)生活型,这一比例占38.6%;(2)身份型,这一比例占27.2%;(3)性格型,这一比例占12.4%;(4)受劝型,这一比例占10.3%;(5)奉献型,这一比例占7.8%;(6)其他型,这一比例占15.9%。
优化机关生活保障工作,不断提升民警归属感获得感
优化机关生活保障工作,不断提升民警归属感获得感
优化机关生活保障工作,是为了提升民警的归属感和获得感,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提供舒适的办公场所、宿舍和休息区域,确保民警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2. 完善物资供应:确保机关的食宿、用品等日常物资充足,并提供高质量的餐饮服务,满足民警的基本需求。
3. 健全福利制度:建立健全的民警福利制度,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提供全方位的保障,让民警在工作中感受到关爱与支持。
4. 加强培训和职业发展:为民警提供各类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提高能力水平和晋升机会,增加成就感和归属感。
5. 鼓励参与决策和表达意见: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鼓励民警参与机关工作的决策过程,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总之,通过改善机关生活保障工作,提升民警的归属感和获得感,可以激励他们更好地履行职责,为社会治安和秩序维护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狱人民警察幸福感提升与维持的政策思考广西柳州监狱梁仁德【摘要】:提升与维持监狱人民警察幸福感,是监狱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的具体化。
监狱民警的幸福感是辩证唯物的,是衡量监狱事业发展与进步、监测监狱事业良性运转的重要指标,是监狱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
当前监狱民警幸福感缺失的情况较为突出,本文深入分析和研究了监狱民警幸福感缺失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与维持好监狱民警幸福感的一些政策框架。
【关键词】:监狱民警幸福感提升与维持政策思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党的基本执政理念之一,是我党借鉴、吸收中外历史和现代执政党管理国家经验的科学总结。
监狱系统如何在自身工作中把这一理念具体化,是监狱决策者必须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笔者认为,监狱系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核心是抓住提升和维持好监狱人民警察幸福感这个关键,首要是通过各种政策来提升和维持好基层民警的幸福感,使之产生向心力,结成凝聚力,焕发战斗力,形成生产力,全面推动监狱事业发展,使监狱成为社会稳定的捍卫者、社会和谐的建设者、社会发展的推动者。
一、监狱人民警察幸福感的基本概念和探讨方向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
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监狱民警幸福感可以通俗地表述为:监狱民警幸福感是民警对自身生存状态、发展条件的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体验,内在表现形式为监狱民警队伍心理和精神上满足、愉悦、乐观,外在表现形式为在工作和生活中自律、守责、奉献。
监狱民警幸福感作为监狱民警对价值目标追求的感性认识和心理体验,它同任何价值观念都是主体同客体的关系一样,也关系到主体的需要和客体的状况两个方面,它以主观方面的生活目标、理想为前提,又以客观方面的生活过程、生活条件为基础。
幸福感的强和弱是监狱民警按照自己的尺度来衡量的,是他们依据自己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去考究的,所以它有主观性一面。
但是,他们的幸福感又是通过对客观生活过程和生活条件的实际体验,而且是对不同的生活状况相互比较才判断出来的,所以它又有客观性。
因此,监狱民警的幸福感是监狱民警对客观存在的状况和主观的精神状态认识和体验的和谐与统一,即监狱民警幸福感具有唯物性。
同时,还应该认识到,监狱民警的幸福感和失落感这两个概念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幸福感作为监狱民警对客观存在的状况和主观的精神状态认识和体验的和谐与统一,不是无矛盾、无差别的。
否则,就会把监狱民警的幸福感简单化、庸俗化,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恰恰相反,监狱民警的幸福感总是把它的对立面——失落感包含于自身。
如果监狱民警的幸福感离开了它的对立面,就不能存在;事实上,如果说幸福感是监狱民警对自身生存状态的一种积极肯定的评价和体验,那么失落感则是监狱民警对生存状况的一种消极否定的评价和体验。
幸福感的内在表现形式为监狱民警队伍精神上充实、欣慰、愉悦,外在表现形式为在工作、生活中自律、守责、奉献;失落感则是监狱民警在心理和精神上痛苦、忧郁、空虚,在工作和生活中拖沓、消极、散漫。
老子说过“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这说明了,幸福感和失落感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又相互转化的。
因此,监狱民警的幸福感具有辩证性。
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当今被理论学界广泛接受的需要理论。
他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有学者,根据此理论,把幸福分三个层次:物质幸福,社会关系幸福,精神幸福。
受此启示,笔者本文选择“物质幸福感、精神幸福感的政策构建”作为提升与维持监狱民警幸福感政策思考方向。
二、当前监狱人民警察幸福感现状笔者在调入监狱工作前,有多个不同部门工作的经历,对不同部门员工的幸福感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笔者曾在乡镇任过职,认为乡镇工作最难驾驭,工作面广、线长,人、财、物的保障难到位,但乡镇干部的幸福感比监狱民警强,监狱民警尤其是基层民警的幸福感状况确实是令人堪忧。
幸福感是一个人对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的满意度,由于人认识和体验世界的复杂性,单一以某个民警作为评价监狱民警的幸福感并不科学,但,当前整个民警队伍都觉得幸福度不高,尤其是基层一线民警更加强烈。
这从于海霞、毕鸿燕、陈立成等发表的《监狱人民警察的幸福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到,作者为对监狱人民警察的幸福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 用修订后的幸福感指数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以分批集体测量的方式对 3 个省份 4 座男犯监狱的252 名监狱警察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①监狱人民警察的幸福感程度低于社会人群; ②男犯监狱女性人民警察幸福感程度高于男性人民警察; ③日工作时间超过8 小时的监狱人民警察的幸福感低于8 小时以内的监狱人民警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 年第14 卷第 1 期Ch ina Jou rnal of H ealth P sycho logy2006, V o l 14, N o. 1)这说明监狱系统在制度设计上,在决策的思考上对民警幸福感的提升和维持存在问题和不足。
当前影响监狱民警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因素。
社会学家普遍持这样的观点,没有财富积累和民众可支配收入提高为基础,也就谈不上民众的幸福感。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均收入并不太高的国度,个人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呈正比特点,有学者通过对国内某省城市居民的抽样调查研究发现,居民的人均收入与幸福感之间呈现一种正向的关系,即城市居民幸福感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而提高。
而监狱民警的收入在各地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尤其是与居住地公安民警收入差距更为明显。
监狱民警,为了婚姻及子女教育,不得不在城市购买房子;为了平衡工作与教育子女、赡养老人之间关系,不得不购买车子。
因此,年轻的监狱民警在积攒钱付房子首付,年纪大一些的民警在还房贷、车贷,加上CPI指数一路走高,家庭支出不断增加,银行贷款利息不断上调,监狱民警可支配收入十分有限,经济压力非常大。
二是家庭因素。
监狱民警的婚姻家庭问题是影响民警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监狱民警面临的一个很大难题是婚姻家庭问题,监狱和军队的情况类似,都是男多女少,男民警的婚姻对象主要还是靠在城市解决,随着监狱体制改革的完成,监狱承担社会职能的现象已得到初步解决,但是民警的子女就学又成为一个难题。
监狱民警都面临一个如何兼顾事业、家庭和子女教育的问题,大部分监狱都面临基层一线警力不足的问题,只有靠民警加班才能维护狱内正常改造秩序,这就造成了监狱民警履行丈夫、儿子、父亲义务不到位,因而对家庭内疚憾,有的甚至妻离子散。
三是工作因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监狱事业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特别是在罪犯改造的科学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创办优秀特殊学校到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展示了新的风采和形象。
但是,与历史上任何时候相比,今天的监狱民警所担负的使命和压力,都是空前的。
监狱民警担负着教育和改选罪犯的双重使命,当前,罪犯在不断增加,犯罪性质日趋复杂;而监狱民警编制并没有增多少,年龄老化,警囚比例失衡严重。
司法部要求的警囚比例是18%,也就是每100名犯人,要配备18名民警。
在基层直接管理犯人的民警要占到8%。
但是,现实的问题是,本来警力不足,监狱生产要占一批警力,在关押男犯的监狱,女民警只能充指标而不能到一线,真正在一线的连5%都不到。
民警们工作只有“连轴转”,夜以继日,常年加班加点,用疲劳战术来弥补警力不足。
有人形容说监民警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
两眼一闭,还要提高警惕”。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的夏宗素教授经过调研,在《中国监狱》杂志2008年第一期上撰文指出:“根据4个监狱642名监狱警察的调查显示: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的占78.6%,其中每天工作12小时或12小时以上的占32.7%,每周工作60小时以上的占43.3%;节假日不休息的占16.2%,只能休息一半的占37.9%,只能休息三分之一的占35.6%,没有享受过年休假的占60.1%。
”基层一线民警体力透支,身心交瘁,高度紧张。
人的精力、体力、能力都是有限的,一张拉满弦的弓不会永保张力,在长期的超负荷运转态势下,监狱民警尤其是基层一线民警的幸福感何从谈起。
四是社会因素。
由于监狱在我国国家管理中的特殊地位,长期以来监狱都是以神秘的姿态游离于社会,封闭是我国监狱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由于封闭,所以对于信息近似麻木,因而对信息危机感认识不足,对社会上出现有关监狱的负面舆论,不会紧急避险;对营造监狱社会影响力方面也认识不足,至今,仍没建立新闻发布人运行机制,对监狱发生的社会关注的事件,没有应急预案,不能在第一时间加以说明引导,使一般事件热点化、焦点化。
导致社会民众、新闻媒体对监狱的评价普遍是真实的少、负面的多。
如社会民众普遍认为,监狱暴力横行,监管民警即“牢头狱霸”,监狱管理无序等等;有的媒体甚至妖魔化监狱,如《南风窗》2011.11.30—12.13第25期发表《让阳光走进监狱》文章,提出“监狱不应该当成一个痛苦、恐惧和受剥夺的地方,而应该是一个救赎、学习、训练和疗理的地方”观点。
研究监狱管理的专家学者都知道,我国的监狱是国际社会中秩序最好的,虽然罪犯中打架斗殴、以强欺弱的情况也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罪犯中的“牢头狱霸”也时有滋生,民警们不可能有效地制止所有的不良现象,更不可能全天候地守在每一个罪犯的身边,有些罪犯得不到全面的保护,可能受到其他罪犯的欺负和伤害。
但这只是个象,绝不是普遍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在监狱外的社会也具有普遍性。
一方面是监狱民警尤其是基层一线民警以生命健康、安全为代价,默默奉献;一方面是监狱民警社会地位不高,形象被丑化、甚至于妖魔化。
来自社会的不正确评价严重影响了监狱民警对幸福的定位。
五是体制因素。
上面所提到影响监狱民警幸福感的因素,其实归根结底是体制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改革开放后,从总体上来说,监狱的运行机制一直都落后于监狱外社会的运行机制。
从经济机制来看:外部早已实行市场经济模式,但监狱企业却一直在艰守计划经济模式,即使现在也只是在集团公司市场经济的羽翼下,分公司、监区不折不扣地实行计划经济。
从管理机制来看:由于监管压力大,不管是精细化管理,还是警戒改革,目标指向更多的不是“首要标准”,而是为了实现“零越狱”这一“硬任务”,甚至把《宪法》、《劳动法》赋予公民的通信自由权、休息权也无法让基层一线民警享受,在某种意义上,作为刑罚的执行机关,变成了法律虚无主义。
从分配机制来看:更加凸显的是“兼顾公平”,并没有把“多劳多得”摆在首要地位,刺伤了一线民警、尤其是产业发展前景不好监区民警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