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咳嗽 ZYYXH/T4~2008》(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及《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中华中医药学会,2011年)。
(1)咳嗽,咯痰或无痰。
(2)病程>8周。
(3)由外感反复发作或脏腑功能失调引起,可伴有其他脏腑功能失调的症状。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属于慢性咳嗽的患者。
(1)病程:咳嗽时间>8周。
(2)病因:①咳嗽变异性哮喘(CVA);②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又称PNDS);③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④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
(3)症状:咳嗽,有痰或无痰。
有时呈刺激性干咳,可伴有咽痒,对异味、冷空气、油烟等敏感;或胸骨后烧灼感或反酸、嗳气;或鼻塞、鼻后滴流感。
(4)辅助检查或体征: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病变,肺通气功能大致正常。
①CVA: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PEF变异率≥20%。
②UACS:变应性鼻炎的鼻黏膜主要表现为苍白或水肿,鼻道及鼻腔底可见清涕或粘涕。
非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多表现为粘膜肥厚或充血样改变,部分患者口咽部粘膜可呈鹅卵石样改变或咽后壁附有粘脓性分泌物。
变应性咽炎表现为咽部黏膜苍白或水肿,非变应性咽炎表现为咽部黏膜充血或/和淋巴滤泡增生。
③EB: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细胞比例≥2.5%,排除其它嗜酸细胞增多性疾病。
④GERC:食管24pH值监测Demeester积分≧12.70,和或SAP≧75%。
(5)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二)证候诊断1.风盛挛急证:咽痒,痒即咳嗽,或呛咳阵作,气急,遇外界寒热变化、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多见夜卧晨起咳剧,呈反复性发作,舌苔薄白,脉弦滑。
2.风痰袭窍证:咳嗽反复发作、咳痰,鼻痒、连续喷嚏、鼻塞、流涕,频繁清嗓、咽后黏液附着、鼻后滴流感,或咽痒、咽部异物感或烧灼感。
舌红苔薄白,脉弦滑。
咳嗽(肺炎)中医诊疗方案
肺病科优势病种诊疗规范咳嗽(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一、疾病诊断(一)中医诊断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
应询查病史的新久,起病的缓急,是否兼有表证,判断外感和内伤。
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有肺卫表证。
内伤咳嗽,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多伴有其他兼证。
(二)西医诊断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38度。
3.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罗音。
4.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一款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
可建立临床诊断。
二、证候诊断1.风热犯肺证:身热无汗或少汗,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头痛,口微渴。
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2.痰热壅肺证:身热烦渴,汗出,咳嗽气粗,咳痰色黄或痰中带血,胸闷,胸痛,口渴喜饮。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洪数或滑数。
3.肺胃热盛证:身热,午后为甚,口渴多饮,咳嗽痰黄,腹胀便秘,舌红,苔黄或灰黑而糙,脉滑数。
4.热闭心包证:壮热,烦躁不安,口渴不欲饮,甚则神昏谵语,惊厥或四肢厥冷。
舌降少津,苔黄,脉眩数或沉数。
5.气阴两虚针证:身热渐退,干咳痰少而粘,自汗神倦,纳少口干。
舌红,少苔,脉细或数。
6.邪陷正脱证:呼吸短促,鼻翼煽动,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甚则汗出如油,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身热剧降。
或起病无身热,面色淡白,神志逐渐模糊。
舌质淡紫,脉细数无力,或脉微欲绝。
【治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1.风热犯肺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或银翘散加减。
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芦根、甘草。
中成药:乐频清胶囊2粒每日3次口服;清开灵颗粒1包每日3次口服。
2.痰热壅肺证治法:清热化痰素肺。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肺系病证。
(2)主要临床表现:咳而有声,或伴咯痰。
(3)由外感引发者,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由外感反复发作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引发者,多病程较长,可伴喘及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2009版)。
(1)症状:起病急,通常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
初为干咳或少量粘液痰,随后痰量逐渐增多,咳嗽加剧,偶伴血痰等。
(2)体征:查体可无明显阳性表现。
也可在两肺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减少或消失。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正常。
伴有感染者,可伴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沉加快。
X线胸片一般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4)无慢性肺部疾病者需除外肺炎。
根据病史、咳嗽和咳痰等症状,两肺散在干湿性啰音等体征,结合血象和X 线胸片,可作出临床诊断。
(二)证候诊断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风寒袭肺证:①咳嗽、痰白、痰清稀,或干咳;②鼻塞、流清涕;③恶寒、无汗或并发热;④肢体酸痛;⑤舌苔白,或脉浮或浮紧。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中2项。
2.风热犯肺证:①咳嗽、痰黄或白黏,或痰少、咯痰不爽,或干咳;②鼻塞、流浊涕,或鼻窍干热;③恶风或并发热;④咽干甚则咽痛;⑤口干渴;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数。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⑥中3项。
3.燥邪犯肺证①干咳,或痰少或黏、难以咯出;②唇鼻干燥;③口干甚则口渴;④咽干甚则咽痛;⑤恶风或并发热;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或浮数。
咳嗽 诊疗方案 第三版
咳嗽(2010年)定义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释义:有声无痰→咳,有痰无声→嗽,有痰有声→咳嗽咳嗽的病名首见于《内经》流行与发病本病发病率高,据统计慢性咳嗽的发病率为3%~5%,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高达10%~15%,尤为寒冷地区发病率更高。
历史沿革1.病因病机《内经》对咳嗽的病因、症状、症候分类、病理转归、治疗都有详细论述:(1)病位在肺,《素问﹒宣明五气》篇:“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病。
”(2)病因:《素问咳论》指出咳嗽是“皮毛先受邪气”,“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皆能致咳。
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乎肺。
2.分类《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有十咳之称:五脏咳、风咳、寒咳、胆咳、厥阴咳等。
《景岳全书》首次把咳嗽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论述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病理过程。
3.论治(1)《景岳全书》强调辨证当以阴阳虚实为纲,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内伤咳嗽宜“甘平养阴”为主的治则。
(2)赵献可《医贯》对咳嗽的治疗提出“治之之法不在于肺,而在于脾,不在于脾,而反归于肾”。
肾虚痰泛。
(3)王纶《名医杂著·论咳嗽证治》:“治法须分新久虚实,新病风寒则散之,火热则清之,湿热则泻之;久病便属虚、属郁,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兼郁则开郁,滋之、润之、敛之,则治虚治法也。
”(4)虞抟《医学正传》:“欲治咳嗽者,当以治痰为先。
治痰者,当以顺气为主,是以南星、半夏顺其痰,而喘咳自愈;枳壳、橘红利其气,而痰饮自降”。
(5)俞昌《医门法律》论述了燥的病机及其伤肺为病而致咳嗽的论治,创立温润、凉润治咳之法。
(6)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风——辛平解之;寒——辛温散之;暑——微辛微凉,苦降甘淡;湿——理肺治胃;火(温热)——甘寒范围中医——咳嗽既是具有独立性的证候,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咳嗽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病的中医诊疗方案发表者:赵东奇(访问人次:217)一.定义:咳嗽是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
二.病因病机:咳嗽的病因包括外感与内伤两类。
1.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
多因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以致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六淫外邪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
属邪实。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2.内伤总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
可分它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类。
多邪实与正虚并见。
无论外感或内伤咳嗽均属肺系受病,肺气上逆所致。
三.辨证施治:(一)外感咳嗽(多见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早期)1. 风寒袭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色白稀薄,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而无汗等,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选止嗽散加减:荆芥12g 桔梗15 g 陈皮12 g 蜜紫苑12 g百部12 g 白前12g 甘草9 g 防风12 g黄芩9 g 山药15 g 生姜9 g 大枣9 g2.风热犯肺: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咽痛喉燥,恶风,身热等,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以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选桑菊饮加减:桑叶12 g 菊花12 g 连翘15 g 薄荷9 g桔梗15 g 炒杏仁12 g 芦根15 g 前胡12 g双花12 g 柴胡12 g 玄参12 g 浙贝12 g甘草9 g 山药15 g 瓜蒌153.风燥咳嗽:干咳连声作呛,无痰或痰少粘连,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丝,伴唇鼻干燥,咽喉干痛,可伴表证,舌苔薄白或薄黄,质红、干而少津,脉浮数治以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选杏苏散加减:炒杏仁15 g 苏叶10 g 陈皮12 g 百合12桔梗15 g 前胡12 g 蜜紫苑12 g 蜜款冬12 g百部15 g 浙贝12 g 麦冬15 g 玄参12 g(二)内伤咳嗽1.痰湿蘊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而粘腻,色白或带灰色,进食甜腻而加重,痰出嗽平,伴胸闷,脘痞,体倦,便溏,舌苔白腻,脉滑。
咳嗽的中医特色疗法+咳嗽治法+风寒咳嗽的特效方+曹余德老中医论治咳嗽+小儿哮喘医论及方剂
咳嗽的中医特色疗法+咳嗽治法+风寒咳嗽的特效方+曹余德老中医论治咳嗽+小儿哮喘医论及方剂咳嗽的中医特色疗法+咳嗽治法+风寒咳嗽的特效方+曹余德老中医论治咳嗽+小儿哮喘医论及方剂咳嗽的中医特色疗法延大附院中医科谢乐中医认为咳嗽是因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的有声有痰之证。
是由于邪犯于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遇到这样的病例不计其数,大多是感冒使用大量抗菌素后留下的后遗症,中医认为消炎类药是寒凉之品,而人体的肺为娇脏,肺气容易受损,故易导致咳嗽,加之有些不正确的治疗,导致咳嗽久治不愈。
笔者常用的经验方(自拟“咳咳平”)治疗很多久治不愈的咳嗽,都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咳咳平方:柴胡12g,黄芩9g,贝母10g,瓜蒌10g,陈皮9g,桔梗9g,云苓10g,竹茹5g,款冬花10g,射干12g,桑白皮9g,天花粉10g,炙草6 g咳嗽治疗中的禁忌:病邪未去除前切忌用补品,笔者在接触大量的患者时,发现很多患者由于久咳,造成虚实夹杂的症候,而患者服用大量补品,导致病邪不去。
另外还有一个预防感冒的方子,中医在治疗疾病的时候,讲究治疗未病,就是预防的思想,有一个预防流行性感冒很好的方法,就是在流行性感冒到来前,熬制三白汤,具体配料(白葱、白萝卜、白菜、生姜、贯众、薄荷),熬汤代水服用。
白葱2根,要葱白部分,白萝卜半斤,白菜1两,生姜2两,贯众15克,先煎30分钟,然后加入薄荷15克,再熬15分钟,过滤,就可以喝自制的三白汤了,可以预防感冒,提高抵抗力,对有些地方的流行性的出血热也有预防作用。
典型病例一:张ⅹⅹ,男57岁,干部。
于2009年8月17日来我科门诊治疗。
患者咳嗽半年余,症见痰多色黄不易咳出,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舌苔黄腻,脉滑数。
经用咳咳平后三付而愈,再未复发。
典型病例二:赵ⅹ,女,36岁,干部。
于2010年6月19日来我院就诊。
患者自述咳嗽三月余,喘咳痰多而粘,色黄,舌白苔黄,脉滑。
咳嗽中医诊疗指南
咳嗽中医诊疗指南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是由于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病因引起。
而中医则有丰富的经验和疗法来治疗咳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诊疗指南。
中医认为,咳嗽可以分为寒咳和热咳两种。
寒咳多以寒冷为因素,常出现在感冒初期,咳嗽多为清冷的声音,伴有头痛、鼻塞、打喷嚏等症状。
而热咳多为痰浓黄色,咳声重、声音粗糙。
对于寒咳,中医常用温肺止咳之法来治疗。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服用温肺止咳汤。
这个汤由南沙参、百合、蜜炙甘草等中药材煎煮而成,具有温肺止咳的功效。
还可以用生姜煮水,加入蜂蜜一起服用,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寒咳的方法。
对于热咳,中医常用清热化痰之法来治疗。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用板蓝根煎煮成汤,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作用。
另外,中药材百部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咳嗽的草药,可以煮水或者煎煮成汤来服用。
此外,中医治疗咳嗽还能通过贴敷治疗。
贴敷是将草药煮制成贴敷剂,贴在患者的胸口或者背部。
这种方法可以起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咳嗽症状。
另外,中医还注重调整饮食来治疗咳嗽。
对于寒咳,应该少吃寒凉的食物,如冰淇淋、西瓜等。
而对于热咳,则应该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适当增加吃一些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如鸡粥、清炖鱼等,有助于调养肺脾,缓解咳嗽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诊疗咳嗽有许多方法,如温肺止咳法、清热化痰法、贴敷疗法等。
而且,中医还强调改变饮食习惯对于治疗咳嗽也是有帮助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鉴于中医药涉及较多专业知识,建议在就医时寻求中医的专业指导,以确保治疗效果。
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2010)
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2010)一、概述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成,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
若咳与嗽分别言之,则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
一般痰声多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急性咳嗽为病程少于3周的咳嗽。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明确的感冒或有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2)咳嗽为主,或伴有咳痰,或咽干、咽痒。
(3)肺部可无阳性体征或可闻及干性或湿性啰音。
(4)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加。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属于急性咳嗽(病程<3周)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者。
(1)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鼻部相关症状,如流涕、打喷嚏、鼻塞和鼻后滴流感,咽喉刺激感或不适,伴或不伴发热。
(2)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呈自限性,全身症状可在数天内消失,但咳嗽、咳痰一般持续2-3周。
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血常规检查:一般正常,病毒感染者,血中淋巴细胞可增加。
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加。
(3)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诊断标准:咳嗽、咳痰连续2年以上,每年累积或持续至少3个月,并排除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如肺结核、尘肺、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力衰竭等)时,可作出诊断。
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但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胸部X线片、呼吸功能等),亦可作出诊断。
急性发作期:指在一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二)证候诊断1.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咳嗽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中医诊疗方案2012 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 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咳嗽的诊断标准。
①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②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③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④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⑤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⑥肺部X 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①临床有慢性或反复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至少3 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者②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又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断③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鼻炎等)引起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
(二)证候诊断①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②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③风燥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
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④痰热壅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⑤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⑥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
舌苔白腻,脉滑。
⑦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细数。
(一)辩证选择中药汤或中成药1、风寒袭肺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炙麻黄、杏仁、荆芥10g、白前、炙紫菀、百部、桔梗、陈皮炙、甘草等2、风热犯肺: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药:桑菊饮加减。
桑叶、菊花、薄荷、杏仁、桔梗、连翘、芦根、炙甘草等3、风燥伤肺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药:桑杏汤加减。
咳嗽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
咳嗽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案优化版咳嗽2010优化版1.1概念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不清,失于宣肃所成,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1.2病因病机咳嗽与外邪的侵袭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病因:⼀是外感六淫之邪,⼆是脏腑病⽓,均可引起肺⽓不清失于宣肃,迫⽓上逆⽽作咳。
1.3临床表现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有声⽆痰为咳,有痰⽆声为嗽。
由于病因及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则出现相应的症状和特征,外感咳嗽,临床多表现为⽓促、⽓急,内伤咳嗽多表现为⽓短或憋喘。
1.4诊断依据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伴喘。
急性期查⾎⽩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增粗,或伴散在⼲湿性罗⾳,肺部X线摄⽚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1.5辨证施治1.5.1风寒袭肺症状:咳嗽声重,咯痰稀薄⾊⽩,恶寒,或有发热,⽆汗。
⾆苔薄⽩,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咳。
⽅药:三拗汤合⽌嗽散。
加减:咳嗽甚者加⾦沸草,咽痒加⽜蒡⼦、蝉蜕,⿐塞加⾟夷、苍⽿⼦。
1.5.2风热犯肺症状:咳嗽⽓粗,咯痰粘⽩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微渴。
⾆尖红,苔薄⽩或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咳。
⽅药:桑菊饮。
加减:咳嗽甚者加前胡、枇杷叶、浙贝母,咽痛、声嘶加射⼲、⼭⾖根。
1.5.3.燥邪伤肺症状:⼲咳少痰,咯痰不爽,⿐咽⼲燥,⼝⼲。
⾆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咳。
⽅药:桑杏汤。
加减:津伤较甚加麦冬、⽟⽵,热重加⽣⽯膏、知母。
1.5.4.痰热壅肺症状:咳嗽⽓粗,痰多稠黄,烦热⼝⼲。
⾆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素肺,豁痰⽌咳。
⽅药:清⾦化痰汤。
加减:痰黄如脓加鱼腥草、⾦荞麦、冬⽠仁,胸满咳逆加葶苈⼦、⼤黄。
1.5.5.肝⽕犯肺症状:咳呛⽓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肺,化痰⽌咳。
2010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优化、总结
2010年度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价、优化我科根据实际情况遴选出了2个优势病种,并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通过一年的临床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同时,我科在该项工作中尚存在明显的不足,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不断完善。
现将2010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总结如下:喘证中医治疗方法总结、分析、评价、优化一、临床资料喘证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肺气壅滞,气道不畅,呼吸困难的一种病证。
喘证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疾病,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
我科在2010年1月一2010年12月共收治住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9例。
其中男32例,女17例;年龄最小50岁,最大89岁。
病程8个月~40年。
二,诊断标准(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喘证的诊断标准。
⑴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⑵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疾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⑶呈桶状胸。
叩诊胸部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移。
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干、湿性罗音或哮鸣音。
或肝肿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
⑷合并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必要时查血钾、钠、二氧化碳结合力及X线胸部摄片,心电图,心、肺功能测定,血气分析等。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
主要是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和胸廓疾病史等病史。
⑵有咳嗽、咳痰,进行性气促的临床症状。
⑶有肺气肿和(或)肺动脉高压的体征。
⑷辅助检查X胸片、心电图检查有一项符合诊断标准。
可予超声心电图以增加诊断可靠性。
⑸急性加重期可有发热、血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增高。
痰培养或涂片可获得有价值的病原。
咳嗽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中医诊疗方案咳嗽是常见病症之一,多因肺部疾病引起,也可以是因为身体免疫力下降引起的症状。
中医认为,咳嗽是由于体内气血不调、肺失宣降或肺热上炎导致的。
因此,中医对咳嗽的诊疗方案与西医有所不同。
下面介绍中医常用的咳嗽诊疗方案。
一、诊断中医的诊断是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进行的。
首先,医生会询问患者症状的情况,并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
其次,医生会闻听患者的呼吸声音、咳嗽声音等。
最后,医生还会用手按压患者的身体,以判断身体的反应情况。
二、方案1. 清热化痰法该方案适用于痰中黄腻较多,口干舌燥、咽喉干燥、咳声低沉或嗓音嘶哑、胸痞不舒、肢体不适等症状的患者。
中医认为,这些症状是由于体内有湿热,需要清热化痰来缓解。
清热化痰的常用中药包括用于清热的黄芪、金银花、连翘,以及用于化痰的杏仁、枇杷叶、海藻等。
2. 滋阴止咳法该方案主要适用于痰逐渐增多,口干咽燥,咳嗽吐逆等症状的患者。
中医认为,这些症状是由于体内阴虚,而需要滋阴止咳来缓解。
滋阴止咳的常用中药包括用于滋阴的人参、麦冬、枸杞,以及用于止咳的蜂蜜、川贝等。
3. 祛风止咳法该方案适用于咳嗽声高、声音嘶哑、肢体酸痛等风寒咳嗽症状的患者。
中医认为,这些症状是由于体内有外风侵袭,需要祛风止咳来缓解。
祛风止咳的常用中药包括用于祛风的羌活、防风、桑叶,以及用于止咳的百部、桔梗等。
三、其他治疗除了中药治疗外,中医还提倡患者进行针灸、推拿、气功等非药物治疗。
针灸可以刺激体内的神经系统,改善身体的免疫力;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气功可以帮助患者调节呼吸和心态,缓解症状。
总之,中医的治疗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了许多草药和非药物治疗方法。
如果您正在患有咳嗽等症状,建议您去医院就诊并寻求中医医生的意见。
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1. 咳嗽病概述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由呼吸道感染、过敏、炎症或其他疾病引起。
中医认为,咳嗽病主要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中医采用综合的诊断方法和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常常能够有效缓解咳嗽症状。
2. 中医咳嗽病诊断中医诊断咳嗽病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判断病情。
常见的咳嗽病类型包括阳虚咳嗽、阴虚咳嗽、痰湿咳嗽、热毒咳嗽等。
以下是常见的中医咳嗽病症状:•干咳:干咳症状多见于热毒咳嗽或肺燥干咳。
•咳痰:咳痰症状多见于痰湿咳嗽或寒湿咳嗽。
•咳喘:咳喘症状多见于痰热咳喘或肺气虚喘。
•咳血:咳血症状多见于肺热咳血或肺虚咳血。
3. 中医咳嗽病治疗方案3.1. 肺燥干咳治疗方案方剂推荐:•养阴润肺方:使用生地黄、沙参、麦冬等滋阴润燥的草药,同时配合膏方如枇杷膏或川贝膏等,以滋润肺燥、止咳化痰。
穴位推荐:•太渊穴:位于手厥阴肺经,可负责清热润燥,适用于肺燥型干咳。
3.2. 痰湿咳嗽治疗方案方剂推荐:•清痰化湿方:使用苦杏仁、竹茹、枳实等具有清热化湿作用的草药,同时配合膏方如川贝母、百合等,以清热化湿、化痰止咳。
穴位推荐:•足三里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可平喘化痰,适用于痰湿型咳嗽。
3.3. 痰热咳喘治疗方案方剂推荐:•清热通腑方:使用黄连、连翘、桑白皮等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作用的草药,同时配合膏方如川贝膏或瓜蒌膏等,以清热化痰、平喘止咳。
穴位推荐:•胃俞穴:位于脊柱胸部,可疏肝理气,适用于痰热型咳喘。
3.4. 肺气虚喘治疗方案方剂推荐:•益气养肺方:使用党参、白术、山药等具有益气养阴作用的草药,同时配合膏方如川贝膏或灸甘草糖方等,以补气养阴、止咳平喘。
穴位推荐:•中府穴:位于前胸部,可补肺气,适用于肺气虚喘。
4. 注意事项在中医治疗咳嗽病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和穴位进行治疗。
•遵医嘱服药,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服用频率。
•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咳嗽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中医诊疗方案概述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中医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诊疗方案来处理咳嗽问题。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诊疗方案,以帮助患者缓解咳嗽不适。
诊断分析在选择合适的中医诊疗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咳嗽的类型和原因。
根据中医理论,咳嗽可分为痰咳和干咳两种类型。
1. 痰咳:痰咳一般伴有咳痰、咳声沉重等症状,多见于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
2. 干咳:干咳指的是没有痰液排出的咳嗽,多见于过敏性咳嗽、肺虚等情况。
中医诊疗方案根据咳嗽的类型和原因,中医可以采用不同的诊疗方案来治疗咳嗽问题。
痰咳治疗痰咳需要清痰化痰、平喘止咳的方法:1. 祛痰法:采用草药治疗,如枇杷叶、葶苈子等,可以帮助排除痰液并缓解咳嗽症状。
2. 化痰法:采用混合草药清热化痰,如半夏、天竺黄等,可有效化解痰液,促进恢复。
3. 平喘法:中医讲究平喘止咳,可使用草药治疗,如杏仁、苏木等。
干咳治疗干咳需要滋阴降火、润肺止咳的方法:1. 滋阴降火:采用草药,如沙参、麦冬等,可有效降低体内的炎热感,缓解咳嗽不适。
2. 润肺止咳:选用滋阴润肺的草药,如南杏、百合等,有助于缓解干咳症状。
注意事项中医诊疗方案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 饮食调理: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以保持体内湿润。
2. 环境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暴露在有害物质中,如烟雾或化学气体。
3. 定期复诊:中医诊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患者应定期复诊以评估疗效并进行调整。
请注意,本文档仅为一般性建议,具体的中医诊疗方案还需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意见。
中医咳嗽诊疗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中医咳嗽诊疗方案# 中医咳嗽诊疗方案## 概述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在中医中有多种诊法和治疗方案。
中医认为咳嗽是由于气滞、痰湿、虚火等不同的病机导致的。
本文将介绍中医咳嗽诊疗方案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
## 中医咳嗽的分类根据中医理论,咳嗽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寒咳:由于外感寒邪入侵,导致肺脾阳气不足,气化失司,痰湿停聚于肺而引起的咳嗽。
2. 热咳:由于火热邪气侵袭,或体内郁火上炎,热盛而引起的咳嗽。
3. 痰咳:由于肺脾失调,湿浊痰液停聚于肺而引起的咳嗽。
4. 干咳:由于肺阴不足,肺肾阴虚,肺阴亏损而引起的咳嗽。
5. 虚咳:由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肺肾不交而引起的咳嗽。
## 中医咳嗽的诊断中医咳嗽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判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诊断方法:1. 问诊:询问患者的咳嗽症状、发病时间、咳嗽声音等。
2. 视诊:观察患者的面色是否苍白、口唇是否发绀等。
3.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舌质、舌体形态等来判断病情。
4. 叩诊:通过敲击胸部来判断是否有肺部异常。
5. 听诊:用听诊器听患者的呼吸音和咳嗽声。
## 中医咳嗽的治疗中医咳嗽的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祛寒对于寒咳的患者,应该采取祛寒的方法来治疗。
常用的方法有:- 中药治疗:可用草乌、防风、白芷等温阳解表的中药进行治疗。
- 食疗:可食用生姜、辣椒等温性食物,促进体内阳气的运行。
### 2. 清热对于热咳的患者,应该采取清热的方法来治疗。
常用的方法有:- 中药治疗:可用鲜竹叶、连翘、金银花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 食疗:可食用决明子、藕片等具有清热利咽作用的食物。
### 3. 化痰对于痰咳的患者,应该采取化痰的方法来治疗。
常用的方法有:- 中药治疗:可用半夏、贝母、桔梗等具有化痰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 食疗:可食用橙皮、蜂蜜等具有润肺化痰作用的食物。
肺病科 慢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慢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咳嗽 ZYYXH/T4~2008》(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及《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中华中医药学会,2011年)。
(1)咳嗽,咯痰或无痰。
(2)病程>8周。
(3)由外感反复发作或脏腑功能失调引起,可伴有其他脏腑功能失调的症状。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属于慢性咳嗽的患者。
(1)病程:咳嗽时间>8周。
(2)病因:①咳嗽变异性哮喘(CVA);②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又称PNDS);③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④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
(3)症状:咳嗽,有痰或无痰。
有时呈刺激性干咳,可伴有咽痒,对异味、冷空气、油烟等敏感;或胸骨后烧灼感或反酸、嗳气;或鼻塞、鼻后滴流感。
(4)辅助检查或体征: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病变,肺通气功能大致正常。
①CVA: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PEF变异率≥20%。
②UACS:变应性鼻炎的鼻黏膜主要表现为苍白或水肿,鼻道及鼻腔底可见清涕或粘涕。
非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多表现为粘膜肥厚或充血样改变,部分患者口咽部粘膜可呈鹅卵石样改变或咽后壁附有粘脓性分泌物。
变应性咽炎表现为咽部黏膜苍白或水肿,非变应性咽炎表现为咽部黏膜充血或/和淋巴滤泡增生。
③EB: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细胞比例≥2.5%,排除其它嗜酸细胞增多性疾病。
④GERC:食管24pH值监测Demeester积分≧12.70,和或SAP≧75%。
(5)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二)证候诊断1.风盛挛急证:咽痒,痒即咳嗽,或呛咳阵作,气急,遇外界寒热变化、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多见夜卧晨起咳剧,呈反复性发作,舌苔薄白,脉弦滑。
2.风痰袭窍证:咳嗽反复发作、咳痰,鼻痒、连续喷嚏、鼻塞、流涕,频繁清嗓、咽后黏液附着、鼻后滴流感,或咽痒、咽部异物感或烧灼感。
舌红苔薄白,脉弦滑。
咳嗽中医诊疗指南
欢迎阅读咳嗽中医诊疗指南1 概述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病症。
它既是一个症状,又可是独立的一种疾病。
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
临床上多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之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并以脏腑命名,分为肺咳、肝咳、心咳、脾咳等,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有十咳之称,除五脏咳外,尚有风咳、寒咳、胆咳、厥阴咳等。
明代朱棣《普济方·咳嗽门·诸咳嗽》则分热嗽、冷嗽、肺气嗽和饮气嗽四种,后张介宾执简驭繁,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
随着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咳嗽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影响人民健康。
近年来对咳嗽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认识上不断深入,丰富了咳嗽证治内容。
咳嗽的病因已不局限于外感与内伤,目前更重视环境因素及鼻、咽喉疾病所致咳嗽。
病理机制也有所创新,重视风邪犯肺、邪热结咽、胃气上逆、肝火犯肺、诸脏先伤后传于肺和外感内伤互为因果等。
尤其在“风咳”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现代医学认为咳嗽是机体的防御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
咳嗽按时间通常分为3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
急性咳嗽时间在3周以内,亚急性咳嗽为3~8周,慢性咳嗽超过8周。
急性咳嗽常见原因包括普通感冒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亚急性咳嗽常见原因包括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和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
上述咳嗽均可参考本专家共识治疗。
2 诊断与鉴别诊断2.1 诊断要点咳而有声,咯痰或无痰;由外感引发者,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由外感反复发作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引发者,多病程较长,可伴喘及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
2.2 鉴别诊断2.2.1 肺胀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迁延而致,除咳嗽症状外,并有胸部膨满,喘咳上气,烦躁心慌,甚则肢体浮肿,面色晦暗。
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概述咳嗽病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等症状。
中医认为咳嗽病多由外感风寒、火热内盛等原因引起,可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诊断要点中医诊断咳嗽病主要从病因、病理变化、症状以及舌脉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病因分析:咳嗽病可分为风寒、风热、肺热等类型,根据患者的外感史以及病程等进行分析。
2.病理变化:咳嗽病主要表现为气滞、痰热等病理变化,通过听诊、触诊等方法判断病理变化情况。
3.症状分析:具体症状如咳嗽声音、咳痰的性质等,可有助于诊断咳嗽病的类型。
4.舌脉分析:通过观察舌苔、舌质、脉象等情况,进一步确认咳嗽病的类型。
风寒型咳嗽的中医诊疗方案病因与病理分析风寒型咳嗽是由外感风寒引起的,病理上表现为肺部气滞、痰湿阻塞等。
中医诊断要点1.病因分析:由于外感风寒引起,患者可能有发热、寒冷感等感冒症状。
2.病理变化:肺部气滞导致咳嗽声低沉,痰湿阻塞则使咳痰量较多。
3.症状分析:患者咳嗽声低沉、咳痰白稠等。
4.舌脉分析:舌苔白腻,脉象浮缓。
中医治疗原则风寒型咳嗽的中医治疗原则为疏风解表,行气化痰。
方药组成1.麻黄(疏风解表,宣肺止咳)2.柴胡(疏肝解郁,和胃止呕)3.半夏(化痰止咳)4.栝蒌子(祛风化痰)1.荆防败毒散:麻黄、荆芥、防风、薄荷等。
2.半夏泻心汤:半夏、甘草、麻黄等。
方剂用法用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可将方剂用水煎煮后分次服用。
风热型咳嗽的中医诊疗方案病因与病理分析风热型咳嗽是由外感风热引起的,病理上表现为肺部热盛、痰热咳嗽等。
中医诊断要点1.病因分析:由于外感风热引起,患者可能有发热、喉咙疼痛等症状。
2.病理变化:肺部热盛导致咳嗽声音高亢,痰热咳嗽则使咳嗽声音较粗。
3.症状分析:患者咳嗽声音高亢、咳痰黄稠等。
4.舌脉分析: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中医治疗原则风热型咳嗽的中医治疗原则为清热利咽,化痰止咳。
1.石膏(清热解毒,益胃生津)2.茅根(清热解毒,利咽杀菌)3.桑白皮(润肺止咳,清热解毒)方剂举例1.苦杏仁石膏汤:石膏、苦杏仁、桑白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咳嗽的诊疗方案
咳嗽是指肺气不清,肺失宣肃而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肺系病证。
咳嗽既是独立性的一种疾患,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
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
临床上多声痰并见,很难截然分开,所以一般通称咳嗽。
本病主要指引起咳嗽的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咳嗽病的诊断依据
(1)咳嗽为主要症状,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作。
(2)好发于冬春季节
(3)肺部听诊:肺部实变体征和/或湿罗音
(4) X线检查:示片状、斑片状浸润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2、西医诊断:
(1)咳嗽为主要症状,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作。
(2)好发于冬春季节
(3)肺部听诊:肺部实变体征和/或湿罗音
(4)血常规示白细胞和中性细胞比率及计数正常或升高;
(5)X线或CT检查检查:示片状、斑片状浸润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的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后可建立诊断
二、鉴别诊断
1、肺痨:以干咳或痰中带血、或咳血痰为特征,常伴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
2、肺痈:以咳吐腥臭脓血痰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发热、胸痛等症。
【中医治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
1.风热犯肺
证候: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音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
可兼见咳时汗出,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
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
桑叶15,菊花15,桔梗10,杏仁10,
连翘10,芦根10,薄荷后下6,甘草6
水煎服,日一剂,分2次服
2.痰湿蕴肺
证候: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黏腻或稠厚或稀薄,每于晨间咳痰尤甚,因痰而嗽,痰出则咳缓。
可兼见胸闷,脘痞,呕恶,纳差,腹胀,大便时溏。
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或三子养亲汤加减。
制半夏10,陈皮15,茯苓25,莱菔子10,
白芥子10,苏子10,白术10,甘草6
水煎服,日一剂,分2次服
3.痰热郁肺
证候: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略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
可兼见胸肋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
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或桑白皮汤加减。
黄芩10,山栀子10,桔梗8,麦冬15,
桑白皮10,贝母8,知母10,瓜蒌仁10,
橘红10,茯苓15,甘草8
水煎服,日一剂,分2次服
(二)中成药辩证使用
1、证属风热犯肺、痰热郁肺者,可使用清开灵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连花清瘟胶囊等清肺热。
用法详见说明书,3-7天为1个疗程。
2、证属风热犯肺、痰热郁肺者,可使用痰热清注射液清热化痰。
用法:痰热清注射液20-30ml,静滴,1日1次,7-14天为一疗程。
3、证属痰湿蕴肺者,可予加用细辛脑注射液;
4、咳嗽咳痰较明显的可予强力枇杷露或/和肺力咳合剂、金贝痰咳清、复方甘草口服液等止咳化痰;
5、如病情需要,可辨证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如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改善肺部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有利于肺组织的修复,防止肺组织局限性机化。
(三)、可根据病情,辨证选用外治法
1、电针、艾灸:辩证选穴。
(1)风热犯肺证:选合谷、曲池、外关、大椎
(2)痰湿蕴肺证:肺俞、定喘、膻中、中脘、丰隆、足三里、丰隆、三阴交(3)痰热郁肺:合谷、曲池、尺泽、少商、肺俞、丰隆
2、穴位注射:
(1)风热犯肺、痰热郁肺证出现发热者可予柴胡注射液曲池、肺俞、大椎穴位注射,以宣肺散邪退热。
方法:柴胡注射液4ml,穴位注射,每穴1ml,于发
热时使用。
(2)痰湿蕴肺者,可予穴位注射,以健脾化痰。
方法:维生素B12注射液2ml,双足三里穴位注射,1日1次,7-14天为1个疗程。
3、烫熨治疗
将已配置好的中药药烫熨膏加热至适合温度,立即在脊柱及两旁或罗音密结处烫熨,开始可隔开衣物而烫熨,待温度下降后,在直接熨于皮肤,为保持温度,可同时使用红外线治疗,每日1-2次,适用于肺炎属痰湿蕴肺患者;
4、物理治疗:如中频脉冲、雾化吸入治疗
(1)、中频脉冲治疗可取肺俞、大椎、风门、及肺部有湿罗音处,每日1-2次,适用于风热犯肺、痰热郁肺证患者;肺部有湿罗音处的中频脉冲适合于各型患者;
(2)、雾化吸入:通过超声雾化器将药液喷入呼吸道而达到治疗目的
【西医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
必要时需监测神志、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和尿量。
2.对症支持治疗:发热者尽量少用解热镇痛药,高热不退时可用物理降温,多饮水,静脉补液,必要时酌情使用解热镇痛药。
剧烈胸痛者,可使用镇痛药。
干咳无痰者可使用镇咳药,有痰者使用化痰药。
3.病因治疗:如患者入院后如有发热,且血常规提示有细菌感染,一经诊断、留取痰和/或咽拭子标本后,即应立即使用抗生素治疗,不必等待细菌培养结果。
感染控制后改口服维持。
若经验治疗无效,可根据病原学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护理】
一、生活调理:
1、室内通风,保持安静,避免劳累;
2、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
3、经常变换体位及拍背部,以促进痰液排出;
4、注意背、腹部保暖,发热汗出应及时更换衣物;
二、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之品,多饮水;提倡不吸烟,反对酗酒;可以作为饮食治疗的药材与食物有鱼腥草、甜杏仁、桑叶、芦根、枇杷叶、熟地黄、山药、沙参、麦冬、川贝母、玉竹、白扁豆、天花粉、太子参、茯苓、薏苡仁、雪梨、马蹄、海蜇、萝卜等,可辩证选用。
三、精神调理:
精神紧张可降低机体免疫力,肺炎患者应避免情志刺激和过度劳累,消除紧张,保持一种乐观向上,豁达从容的精神状态,注意生活规律。
【治疗效果】
1.显效: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等消失或明显好转,影像学显示炎症病灶
较前完全或明显吸收。
2.有效: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等有所好转,影像学显示炎症病灶较前有所吸收。
3.无效: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等无改善,影像学显示炎症病灶较前无吸收或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