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导管拔管并发症
气管导管拔除的专家共识(2020版)
初步计划
1、气管拔管危险因素的评估 (1)气道危险因素 A、困难气道:包括诱导期间已预料和未预料的困难气道,如病态肥胖、阻塞性睡眠 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B、围术期气道恶化:包括解剖结构的改变、出血、血肿、手术或创伤导致的水肿以 及其他非手术因素导致的气道恶化。需要特别注意甲状腺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颈深部感染、颈椎手术、血管性水肿、后颅窝手术、气管切除术、 过敏性休克、其他原因导致肺水肿或呼吸道痉挛、以及长期带气管导管的患者。拔管 后再次气管插管往往比第一次插管更加困难,且常合并面罩通气困难。
实施拔管
(6)拔管时机:根据拔管时机可将拔管分为清醒和深麻醉下拔管。 清醒拔管总体上来说更安全,患者气道反射和自主呼吸已经恢复。 对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或肥胖的患者,拔管前必须确保 患者完全清醒,并能够对指令做出正确反应时才可拔管[8]。
实施拔管
▪ 深麻醉拔管能减少呛咳以及血流动力学波动,但会增加上呼吸道 梗阻的发生率。深麻醉拔管是一种更高级的技术,常应用于气道 容易管理且误吸风险较低的患者,也可用于哮喘等气道激惹状态 的患者。
肺部并发症[2]。拔管时肌肉无力在儿童中也很常见,且与拔管后 再插管有独立关系[3]。
初步计划
▪ 儿童拔管时无法很好的做配合动作,从而无法准确判断儿童肌力 恢复情况,通常只能从拔管前自主呼吸情况来判断。拔管前最大 气道压力较低、通气时间较长、拔管后上气道阻塞、拔管后呼吸 阻力较大,均为拔管危险因素[3]。
▪ 拔管主要包括四个阶段:①初步计划;②拔管准备;③实施拔管; ④拔管后处理。建议处理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气管导管拔除的专家共识
▪ 图1 气管导管拔除的四个阶段
初步计划
▪ 初步气管拔管计划应该在麻醉诱导前制定,并于拔管前时刻保持 关注。该计划包括对气道及其危险因素的评估。气管拔管大体上 可粗略分为“低风险”和“高风险”两大类。
气管插管术后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气管插管术后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气管插管术是将导管直接插入气管,吸入气体不经鼻咽等上气道直接抵达下气道和肺泡的操作技术。
其目的主要是确保气道通畅,预防胃内容物返入气道,实行机械通气,以及有利于清除气道分泌物。
气管插管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声门损伤、气管插管脱出、窒息、气管导管误入一侧气管内、心律失常等,要注意预防,如不慎发生,应正确处理。
(一)声门损伤1.原因经喉插管保留数天以上,易发生粘膜损伤,多数患者可以恢复,极少数有永久性狭窄。
2.临床表现(1)吸气时呼吸困难是所有严重气道阻塞患者的主要症状。
(2)声门病变会引起声音改变。
插管后损伤和狭窄的患者会不同程度尚未嘶哑和失声。
3.预防(1)插管时不宜盲目粗暴操作,避免损伤,如病情允许,宜及早拔除导管,有条件者,尽量选用经鼻气管插管。
(2)禁声。
无论声带有无出血,治疗急性声嘶,禁声是必要的首要措施。
患者在2~3天内不宜说话,更不能说不出话还勉强地说。
4.处理流程出现声门损伤→报告医生、护士长→告知患者禁声→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药物超声雾化;重度狭窄威胁生命者需要急诊处理;立即吸入湿化氧气,使用减轻炎症及水肿的药;声带周围药物注射)→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及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
(二)气管插管脱出1.发生原因(1)患者方面的原因:由于对气管插管不耐受,或因疾病的因素使患者处于烦躁、谵妄状态,头部大幅度摆动,气管插管不能随之移动而脱出,也有患者自行拔管者。
(2)护理过程中的失误:为患者做口腔护理或更换气管插管的固定胶布时,没有采取确实可靠的措施防止气管插管脱出;为患者翻身或抬高、放低床头时,幅度过大,而同时又没有移动呼吸机管道。
导致导管脱出。
2.临床表现随气管插管脱出的程度(部分或全部脱出)可出现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和缺氧表现。
轻则呼吸急促、紫绀;重则呼吸浅慢或极度急促,血样饱和度迅速下降,心率逐渐减慢致心脏骤停。
3.预防(1)对烦躁、谵妄者给予充分镇静,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固定双上肢。
气管插管并发症及意外的防治
气管插管并发症及意外的防治一、插管时的并发症及预防(一)牙齿脱落术前牙齿已有松动或有突出畸形,加上喉镜片触碰引起脱落。
一旦牙齿脱落,应及时找到,浸泡于盐水中,准备做牙齿再植。
(二)软组织损伤气道插管困难,唇、舌、咽后壁皆可擦伤出血、粘膜水肿等。
(三)其他反应可出现血压急剧升高,心率加快或心动过缓等循环反应。
(四)预防:1、操作轻柔、熟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2、置入喉镜前,先做高流量过度通气,以提高血氧浓度;3、置入喉镜前,应有一定深度、充分完善的麻醉。
4、限制暴露声门的时间不超过15s。
二、导管存留期间的并发症。
1.管道阻塞针对发生阻塞原因进行防治。
(1)分泌物与异物应及时吸出以防反流误吸;(2)因导管不合规格如导管过软扭曲等引起阻塞,应予及时检查并更换之。
2.导管误入一侧主支气管尤以小儿容易发生,通过经常听诊两肺及胸廊的扩张度及时发现,即刻将导管回拔。
3.导管误入食道多因插管操作时误入,也可术中因体位改变、手术操作等多种原因引起导管过浅脱出后而盲目推进误入。
故完成插管后必须经常监听呼吸音及时调整导管位置,固定可靠。
4.呛咳及支气管痉挛多因麻醉变浅及气管内积存分泌物引起,可加深麻醉和加用肌松剂。
严重支气管痉挛可考虑用药解痉,平稳后吸净分泌物。
5.气管粘膜损伤多因套囊压力过高所致。
三、拔管后并发症(一)喉痉挛拔管前应充分吸引,以免分泌物刺激咽喉。
一旦出现痉挛,要及时托起下颌,面罩供氧后即可解除;持续不止者可用药物解除并加压通气。
(二)误吸拔管呕吐,因喉部保护性反射尚未建立出现误吸意外,需加强术后护理。
(三)咽喉痛插管操作轻柔,选择导管恰当,可减轻咽喉痛。
数日后一般不经特殊治疗而自愈。
(四)喉水肿常在24h后出现,多发于小儿,常因困难插管时机械性损伤或感染,少数可因过敏等引起,可针对原因防治。
(五)喉溃疡及肉芽肿多因导管磨擦声带突上的粘膜,尤以头部过度后伸以及长时间留管者(6d~7d)为多见,需在直接喉镜下切除。
最新气管拔管的专家共识
拔管需要注意的问题
(5)牙垫:牙垫可防止麻醉中患者咬合气管导管导致气道梗阻。 (6)拔管时机:根据拔管时机可将气管拔管分为清醒和深麻醉下拔
管。清醒拔管总体上来说更安全,患者的气道反射和自主呼吸已 经恢复。深麻醉拔管能减少呛咳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波动,但是可 增加上呼吸道梗阻的理且误吸风险较低的患者。
• 理想的气管拔管方法应该是待患者自主呼吸完全恢复,在可控、 分步且可逆的前提下拔除气管导管。
拔管需要注意的问题
所有的拔管操作都应该尽量避免干扰肺通气,保证氧供。
(1)氧储备:拔管前需建立充分的氧储备,以维持拔管后呼吸暂停时机体 的氧摄取,同时可以为进一步气道处理争时间。
(2)体位:目前主要倾向于头高脚低位和半侧卧位。头高脚低位位尤其适 用于肥胖患者,左侧卧位头低位常用于饱胃患者。
“高风险“拔管
• 指患者存在术前为困难气道、术中气道恶化、术后插管受限、 饱胃、合并一般风险因素等一项或多项气管拔管风险因素,拔 管后常需要再次插管且再次插管困难的情况。
拔管准备
• 1、评价并优化气道情况 • 2、评估并优化患者的一般情况 • 3、评估并优化拔管的物质准备
实施拔管
• 拔管前的评估和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拔管后的 目标是保证患者 维持有效的通气,避免气道刺激。
气管拔管的专家共识
主要内容
初步计划 拔管准备 实施拔管 拔管后处理
初步计划
初步拔管计划应该在麻醉诱导前制定,并于拔管 前时刻保持关注。该计划包括对气道和危险因素的评估。 大体上气管拔管分为“低风险”和“高风险”两大类。
气道拔管危险因素的 评估
气道拔管危险因素的 评估
“低风险“拔管
• 指常规拔管操作,患者的气道在诱导期间无特殊,手术过程中 气道保持正常,如拔管后需再次气管插管容易,患者常规禁食 且不存在一般危险因素。
全身麻醉恢复期预防拔除气管导管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全身麻醉恢复期预防拔除气管导管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邓小娥张丽凤周春峰谢显龙黄莹黄玲摘要综述全身麻醉恢复期拔除气管导管引起不良反应的机制、影响因素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为开展全身麻醉恢复期拔除气管导管引起不良反应预防的研究和提高患者全麻恢复期复苏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全身麻醉恢复期;拔除气管导管;不良反应;预防气管插管是一种有创性操作技术,是外科手术施行全身麻醉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术后拔管操作都会引起一系列的心血管和气道反应,如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呛咳、支气管痉挛等,使术后切口再出血风险大大增加,不利于术后创伤及重要脏器的功能恢复⑴,严重影响全麻恢复期复苏质量。
近年来,D01:10.19792/ki.1006-6411.2021.11.005工作单位=530021南宁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邓小娥:女,本科,主管护师本研究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课题编号:Z20190551)收稿日期:2020-03-29该并发症引起医学界高度重视,已有多种措施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现对拔管期间引起不良反应的机制、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开展全身麻醉恢复期拔除气管导管引起不良反应预防的研究和提高患者全麻恢复期复苏质量提供借鉴。
1拔管引起不良反应的机制在全身麻醉恢复期,随着麻醉深度的减浅,患者肌力、吞咽、呛咳反射恢复,伤口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吸痰和拔管操作对咽喉部直接刺激等因素,可引起机体交感-肾上腺系统激活,导致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儿茶酚胺类物质和皮质醇大量释放,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甚至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血管反应,还会导致呛咳、喉痉挛、手术切口部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气管导管是重要的应激源,拔管期战胜疾病的信心。
可结合各种癌症的治疗方法,暗示病员如何进行自身调节,告诉他们如何配合治疗就一定能战胜疾病,使他增强生活勇气,认真完成一日三餐和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以充分调动自身最大消灭癌细胞的能力,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气管插管拔管时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处理
气管插管拔管时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处理作为呼吸科医生对于气管插管的患者并不陌生,在症状消失,符合拔管指征时就要考虑拔管,那么在拔管时的注意事项都有那些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回顾一下~作者:李鸿政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机械通气患者,一旦原发病得到控制,就开始着手脱机,但脱离呼吸机与拔除气管插管是两回事,这点必须强调,因为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脱离呼吸机,但咳痰能力不好,仍需要气管插管,便于气道管理。
所以,撤离呼吸机分两步走:先脱机,再拔管。
脱机的注意事项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现在来谈一谈拔出气管插管前后应该注意呢?一、拔管的指征拔管的指征通俗讲就是气管插管的指征已经不存在了,就可考虑拔管了。
如引起上呼吸道梗阻的因素已经去除、气道保护性反射恢复、具有呼吸道清洁能力、已经撤离了呼吸机等。
更确切的说,当改变通气模式或间断脱机若干时间后,患者能维持满意的通气合氧合状况,即可考虑拔除气管插管。
特别要注意的是拔管前要保证患者能成功脱机,否则可能需要重新插管。
二、拔管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对于有拔除气管插管指征的患者,一旦决定拔管,那么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拔管前物品准备及患者的合作。
准备吸氧装置、口腔护理物品、纸巾、雾化装置等,必要时准备无创通气;拔管前对患者进行宣教,使其了解拔管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消除患者心理恐惧感,以保证患者的充分合作。
2、彻底、充分吸引气道分泌物。
清除口咽部及鼻咽部分泌物,如果是声门下引流的导管,应充分冲洗抽吸声门下引流管;如是普通导管,可在气囊放气的同时,通过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囊,经人工气道给予较大的潮气量,以期在塌陷的气囊周围形成正压,将潴留的分泌物“冲”到口咽部,再给予吸出,从而避免误吸。
这一点是拔管前的常规动作,如果没有把这些分泌物清理干净,一不小心误吸入肺部、窒息就麻烦了。
3、适当吸入氧浓度,增加体内氧储备。
可常规先吸入纯氧几分钟,再进行拔管。
4、将新的吸痰管置于气管插管远端开口以远1-2 cm,边抽吸,边气囊放气,并快速拔出气管插管。
医院建议拔管什么意思
医院建议拔管什么意思
医院建议拔管是指医院医生建议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或导管置入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治疗进展情况,在适当的时机将气管插管或导管取出的过程。
在某些情况下,患者需要通过气管插管或导管置入来辅助呼吸或提供其他必要的治疗,例如气管插管用于呼吸机辅助通气,导管置入用于输液、引流或其他治疗目的。
然而,这些插管或置管过程通常是有一定风险和并发症的,例如感染、气道损伤等。
因此,一旦患者病情好转,或者不再需要插管或置管进行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学判断,建议适时拔除插管或置管。
医院建议拔管的意义在于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拔管后,患者可以呼吸自主、恢复喉咙功能,降低感染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但是,拔管也需要谨慎进行,必须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患者的生理状况稳定,并且能够维持正常呼吸和气道通畅,从而进行拔管。
此外,为了确保患者在拔管过程中的安全,医生通常会监护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情况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医院建议拔管的时机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需要医生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并根据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作出判断。
拔管时机的选择应该是个体化的,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呼吸功能、病因、病程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在患者病情稳定、呼吸自主能力恢复、生理指标改善、治疗
目标达成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后,才会建议进行拔管。
总而言之,医院建议拔管是基于对患者病情和治疗进展的综合评估,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建议适时拔除气管插管或导管置入,以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护理不良事件气管插管意外拔除案例分析、应急处理、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气管插管意外拔除案例分析、应急处理、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意外拔(脱)管是指导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导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的拔管。
意外拔(脱)管在ICU属于严重的不良事件,尤其是气管插管意外拔管,其发生率为0.3% - 14%。
非计划拔管是气管插管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占所有气管插管并发症的5.4%-15.5%。
案例回顾案例一1.患者一般情况:患者,女性,77岁。
诊断:肺癌、肺脓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主因咳嗽、咳痰20余年,加重伴喘憋1天由门诊扶行收住呼吸内科,来时神志清,精神差,活动能力较差。
医嘱:一级护理、普食。
患者三日后病情加重,血气分析示:Ⅱ型呼吸衰竭,病情危重,搬重症监护病房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行鼻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插管期间患者意识清醒,持续发热体温38-40℃,痰液量多黏稠,全身水肿进行性加重。
2.事件发生经过:患者插管上机10天后,病情逐渐趋于稳定,医生告知患者配合脱机训练,锻炼呼吸运动,并计划将于近期为其拔管。
患者在上机期间意识清醒,拒绝肢体约束,同时表示积极配合,脱机锻炼第三天下午两位值班护士为其他患者翻身时,患者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自行将气管插管拔除。
护士立即至患者床旁查看,给予鼻导管吸氧;同时,另一名护士立即通知医生评估患者病情,遵医嘱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
3. 本案例原因分析(1)患者在脱机锻炼期间,医生多次告知患者将近期为其拔管,患者认为自己可以的情况下,在脱机锻炼第三天护士为其他患者翻身时,自行拔除气管插管,缺乏自行拔管风险意识,对拔管产生的危险性不了解。
(2)护士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对插管患者未做到重点关注;护士对患者及家属宣教不到位,以至于患者和家属一直拒绝约束;护士经验不足,对护理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
案例二1.患者一般情况:患者,男性,66岁,主因颅脑损伤收住神经外科,入院时意识呈浅昏迷,GCS评分为7分,呼吸功能障碍。
ICU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ICU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目的探讨ICU气管插管患者发生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对患者发生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
结果患者发生拔管与导管固定不牢,镇静效果不足,肢体约束不当,患者自身因素,护患沟通不良和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有关。
结论在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和医患沟通,采取预见性医疗护理措施,做到安全、有效的固定,合理使用镇静镇痛剂,防止意外拔管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标签:意外拔管;原因;护理ICU是医院集中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科室。
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随时都有可能危及生命。
气管插管是抢救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能迅速建立人工气道,解除呼吸道梗阻,有效的施行机械通气,对维持呼吸道通气功能,保证机体氧供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插管方式有经口和经鼻两种。
本文探讨的是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发生的意外拔管,它是机械通气的严重的并发症。
意外拔管也称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导管滑脱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将导管拔出体外,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的管道脱出[1]。
针对意外拔管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护理措施。
1 原因1.1导管固定不当我院经口气管插管导管的固定采用胶布交叉固定于患者的双脸颊部。
由于导管对口腔粘膜的刺激使口腔分泌物增多,加上脸颊皮肤油脂分泌过多或出汗多,使胶布的粘性降低易松脱而致导管滑脱。
在使用白寸带固定气管导管时,过紧容易压迫患者面部皮肤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造成压伤;过松则直接导致管道脱出。
1.2缺乏有效的肢体约束清醒或烦躁的插管患者由于缺乏对其肢体的有效约束,约束带的使用、观察不到位,或者是未对其上半身进行约束,使其抬起上半身将导管拔出。
1.3患者因素因个体差异,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一,部分意识清楚的患者因不能忍受气管插管、呼吸机的使用而造成的舒适度改变,语言沟通障碍,不能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同时,ICU环境产生的压力,造成其生理与心理上的不适感,而产生焦虑、躁动、易激惹的情绪,导致自行拔管。
气管导管拔管制度
气管导管拔管制度一、引言气管导管拔管是重症监护室(ICU)中常见的操作之一,其操作规范和制度对于患者的安全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气管导管拔管制度,包括操作规范、注意事项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操作规范2.1 拔管前准备在进行气管导管拔管之前,医务人员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状况稳定。
2. 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物,如拔管钳、吸痰器、氧气面罩等。
3. 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解释拔管的目的和可能的风险。
2.2 拔管操作步骤气管导管拔管的操作步骤如下: 1. 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保持头部中立位,为拔管做好准备。
2. 使用拔管钳将导管固定装置松开,将导管从气管中缓慢拔出。
3. 拔管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4. 拔管后,立即给予氧气供应,并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
5. 拔管后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和稳定。
2.3 拔管后处理拔管后的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生命体征,及时记录并报告。
2. 对患者进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 给予患者适当的镇静和止痛药物,减轻不适感。
4. 给予患者充足的液体和营养支持,促进康复。
三、注意事项3.1 拔管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拔管的适应症包括: - 患者呼吸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呼吸困难。
- 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能够自主呼吸。
- 患者病情稳定,无需进一步气管插管治疗。
拔管的禁忌症包括: - 患者呼吸功能未恢复,存在明显呼吸困难。
- 患者神经功能不良,无法自主呼吸。
- 患者病情不稳定,需要继续气管插管治疗。
3.2 拔管的风险和并发症拔管过程中存在以下风险和并发症: 1. 气道梗阻:拔管后可能发生气道梗阻,导致呼吸困难和缺氧。
2. 喉痉挛:拔管时刺激喉部可能引起喉痉挛,影响呼吸。
3.气胸:拔管时可能引起气胸,导致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气管插管护理与拔管后护理
03
拔管前需要通知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确保拔管过程顺
利进行。
拔管后护理要点
监测生命体征
拔管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 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
压等指标。
保持呼吸道通畅
拔管后需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避免发生呼吸道梗阻。可以采 取适当的措施,如轻拍背部、 吸痰等。
预防感染
拔管后需要保持口腔清洁,预 防肺部感染。可以采取适当的 措施,如口腔护理、使用抗生 素等。
VS
详细描述
声音嘶哑可能是由于插管过程中声带受损 所致,通常在几天内自行恢复。呼吸道感 染可能由插管破坏了呼吸道天然屏障引起 ,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低氧血症 可能是由于拔管后肺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或 呼吸道阻塞引起,需要使用氧气治疗或重 新插管等处理。
06
气管插管护理与拔
管后护理实践建议
提高护士操作技能与知识水平
出血
总结词
拔管后出血也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能由插管时喉部受损或口腔、鼻腔干燥引起。
详细描述
少量出血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但大量出血可能危及生命。对于大量出血,医生会采取紧急措施,如使 用止血药物、再次插管或手术等。
其他并发症
总结词
拔管后还可能发生其他一些并发症,如 声音嘶哑、呼吸道感染、低氧血症等。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使用激素减轻喉头水肿等。
04
拔管后护理的重要
性及操作流程
拔管后护理的目的
防止误吸
拔管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容易发生误吸。通过护 理措施,可以减少误吸的风险,避免肺部感染。
保持呼吸道通畅
拔管后,呼吸道变得相对狭窄,容易发生呼吸道梗阻。通过护理措 施,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呼吸困难。
气管插管-插管与拔管
③主动脉瘤压迫气管者,插管可能导致动脉瘤破裂,为相对禁忌证。 如果需要施行气管插管,动作需熟练、轻巧,避免意外创伤。
④鼻道不通畅鼻咽部纤维血管瘤、鼻息肉或有反复鼻出血史者,禁忌 经鼻气管内插管。
⑤操作者对插管基本知识未掌握、插管技术不熟练或插管设备不完善 者,应列为相对禁忌证。
成人女性:ID 7.0-8.0 成人男性:ID 7.5-8.5 导管长度(cm)=年龄(岁) ÷2+12(气管导管尖端至门齿的距离)
气管导管
检查:导管气囊是否漏气:注入其他使气囊膨胀,完好无漏气 管芯:将管芯插入气管导管内并塑形,管芯前端不能超过导管斜面 润滑:用润滑剂充分润滑气管套囊表面及气管导管前端
1、插管前评估 1.1头颈部活动度:正常的头颈屈伸范围
1.2甲颌距离:头伸展位时,测量甲状软骨切迹至下颌尖端的距 离。
甲颏间距离>6.5CM,插管 无困难 6.0-6.5cm,尚可在喉镜下 插管 6cm>无法用喉镜插管
1.3张口度:正常人最大张口时,上下门齿的距离
1.4 Mallampati气道分级
气管插管
一、概念
1、气管插管定义是指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 管,通过口腔或鼻腔,经声门置入气管的 一项急救技术。 目的:这一技术能通气供 氧、呼吸道吸引防治误吸、保持呼吸道通 畅,进行有效的辅助呼吸等提供有效条件。
哪些患者可以插管
二、气管插管的适应症
①患者自主呼吸突然停止或呼吸微弱、意识障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紧急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和治疗。
4. 暴露:左手握住喉镜,右手张开患者口腔,将镜片从患者右侧口角 送人,逐渐移到中央,把舌体推向左侧,缓缓插入镜身至会厌和舌根 连接处,左侧伸直,向前、向上约45度提拉喉镜,看到会厌边缘,暴 露声门(多角度呈现)。
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的不良事件分析及改进措施
不断关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和引进先进的设备 和技术,提高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多学科协作模式推广
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协作,共同关注气管插管患者的安全问题,推广多 学科协作模式,提高整体医疗质量。
持续改进方向探讨
医护人员培训和教育
继续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气管插管操作技能和患 者安全意识。
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支持,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减少 因患者因素导致的不良事件。
安全性认知
医护人员对改进措施在保障患者安全方面的认知和感受,反映新 措施在医疗安全方面的实际效果。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项目成果回顾
1 2 3
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通过详细分析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的不良事件,我 们找出了主要原因,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患 者因素、设备因素等。
改进措施制定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如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优化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完 善设备管理等。
优化流程
医院应对气管插管的流程进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同 时,应建立气管插管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事件,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 生。
05
效果评价
实施前后对比分析
意外拔管率
通过对比实施改进措施前后的意外拔管率,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改 进措施的效果。
制度不完善
医院可能缺乏完善的气管插管管理制度和流程, 导致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无章可循。
监管不力
医院管理层可能对气管插管的监管力度不够,未 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医护人员操作中的不当行为。
气管拔管操作规范(麻醉医师必备)
总结
操作规范的气管拔管应不能引起创伤,并能维持充分的氧 合和通气。用于吸引、通气和再次气管内插管的设备应保 持备用状态。若气管拔管被判断为不安全的操作,则应延 迟进行气管拔管,对患者重新进行评估。大多数气管拔管 相关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
进行气管拔管前,临床医师必须仔细地准备一些医学资源 和备用方案,以用于处理可预测的并发症。气管拔管失败 可导致患者病情显著恶化,在上述具挑战性的情况下,临 时采取处理方案很少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应用一次性导管或联机吸引装置(in-line suction device)抽吸患者的气管内导管, 然后小心地移除气管拔管准备期间使用的胶带(tapes)和固定装置。避免诱导突发 性头颈部移动,因为突发性头颈部移动可引发气管导管刺激气管,从而诱发咳嗽。对 于合并颈椎损伤患者,可能需要给予额外的颈部支持。应小心地吸引口咽分泌物,避 免牙齿和气道创伤。可应用牙垫或建立口腔气道,以最大限度减小患者咬住气管导管 的风险,因为患者咬住气管导管可引发导管阻塞或牙齿损伤。
困难气管拔管
对于插管困难和置入面罩困难的患者,进行气管 拔管时需要考虑一些特殊问题,因为拔管失败相 关后遗症的管理极具挑战性。手术因素(如患者 需要长时间处于仰卧位或对气道进行直接手术) 和疾病因素(如血管性水肿)可能增加通气和气 管内插管的难度。若继续气管内插管确实比机械 通气更安全,则需要给予充分的镇静,监测心肺 功能情况。应对处理方案进行记录,并清晰地传 达给患者的医疗团队。
拔管常见原因及防范对策
拔管常见原因及防范对策拔管是指从患者的呼吸机或插管设备中提取插管的过程。
拔管主要应用于临床中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或插管气道管理时的操作。
然而,不正确的拔管操作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和问题。
以下是拔管常见的原因及防范对策:一、常见的拔管原因:1. 因病情好转或康复而需要减少或停止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2. 插管气道管理需要转变为其他形式,如口腔气管插管换为鼻腔气管插管;3. 插管导管需要更换或修理。
二、拔管的常见问题及防范对策:1. 气道阻塞:- 防范对策:在拔管前进行气道吸痰,确保气道通畅。
确保润滑充足,使用合适尺寸的导管,同时确保拔管过程中气流通畅。
2. 气道不稳定或脱位:- 防范对策:在拔管前进行气囊充气测试,确保气囊能够稳固地保持在适当的位置。
在拔管过程中,患者需要侧卧位或半坐位,保持气道稳定。
3. 气胸:- 防范对策:在拔管操作前,通过胸部X光等图像学检查评估患者的胸腔情况。
如果发现有气胸的风险,应及时进行胸腔穿刺。
4. 低氧血症:- 防范对策:在拔管前,确保患者的氧饱和度正常,并准备好补充氧气设备。
在拔管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并根据需要进行氧气补充。
5. 缺氧性脑损伤:- 防范对策:在拔管前,评估患者的神经状态,并确定患者是否有缺氧性脑损伤的风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补充氧气或使用其他辅助通气设备。
6. 吸入性肺炎:- 防范对策:在拔管操作前,确保患者口腔、气管和呼吸道的清洁度。
在拔管过程中,避免污染和感染的风险,使用无菌技术和设备。
7. 语音和吞咽功能障碍:- 防范对策:在拔管前,评估患者的语音和吞咽功能,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康复训练。
在拔管过程中,注意监测患者的语音和吞咽功能,提供必要的康复支持。
8. 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防范对策:在拔管前评估患者的液体和电解质平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
在拔管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和电解质状态,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关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新型麻醉药物与各种监测设备得出现与应用,以及麻醉人员整体素质与水平得提高,全身麻醉病人得麻醉诱导与麻醉维持得水平已有明显得提高。
然而,麻醉医生似乎不同程度地忽视全身麻醉病人得麻醉苏醒过程,尤其对麻醉苏醒过程中可能出现得并发症认识重视不足、ﻫ一、气管导管拔管困难气管导管拔管困难得原因及相对应得处理为:1.气管导管气囊未放气,这就是拔管困难最常见得原因;3、由于未用润滑剂,导管气囊或导管与气管2。
气管导管气囊过大,气囊嵌在声带部位;ﻫ壁粘连;ﻫ4.外科缝线将气管导管与邻近组织固定,可见于颈胸颌面手术;5。
气管导管过粗,插管用力,或喉部解剖异常;ﻫ直视下手法推动喉与导管,旋转导管退出;ﻫ6.气管导管气囊放气后,气囊形成袖套样皱折,使管径增粗,难以通过声门: 处理:①再插入:旋转、退管;ﻫ②再插入、充气、放气、退管;③皮肤钳或血管钳帮助下减小气囊皱折,退管。
二、气管导管拔管时得心血管反应ﻫ气管导管拔管时约有70%得病人出现心率与收缩压升高20%,甚至更高。
(一)原因ﻫ气管导管拔管时得心血管反应主要就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增高,而引起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与外周血管阻力增大;插管后1~10min,可出现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与肺血管阻力升高。
(二)临床意义ﻫ大部分病人可耐受气管导管拔管后得心血管反应。
但就是某些病人可能不能耐受这种心血管反应,甚至出现严重后果。
ﻫ1。
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气管导管拔管时得心血管反应可能影响心肌氧耗与氧供平衡,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围手术期心肌缺血主要与心动过速明显相关,而不就是高血压。
围手术期心肌缺血与术后心肌梗死得发生有关。
2。
高血压病人对苏醒与拔管得高血压反应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
这种血压升高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失代偿、肺水肿或脑出血等。
ﻫ 3. 先兆子痫产妇气管插管与气管导管拔管得心血管反应均严重。
这种病人平均最大升高幅度为平均动脉压45mmHg,肺动脉压 20mmHg,肺毛细血管嵌顿压20mmHg、并且这些变化在拔管后持续至少10min。
妊娠高血压为妊娠妇女死亡得第二大原因、其立即致死原因为肺水肿或脑出血。
ﻫ4、颅内手术后停止吸入麻醉,拔除导管、其中有91%得病人出现高血压。
这种病人可能存在脑血流自身调节功能障碍,血压突然升高可能引起脑血流量与颅内压升高,导致脑疝或脑灌注压下降,造成脑缺血。
ﻫ(三)预防ﻫ1。
拔管前应用吸入麻醉药或静脉麻醉药、阿片类镇痛药,以减轻心血管反应,但就是这可能抑制呼吸与循环,亦可能亦造成上呼吸道梗阻、禁用于气管插管困难、面罩给氧困难以及误吸高危者、2、拔管前2min,静注利多卡因1mg/kg,对防止拔管时得心血管反应有一定效果。
ﻫ3。
拔管前2~5min静注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1。
5mg/kg、该药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短得优点、ﻫ4、脑外科手术病人应用扩血管药物可引起脑血管扩张,导致脑血容量增加,颅内压升高。
因此建议应用α-与β-受体阻滞剂拉贝洛尔,可在拔管前静注0、5~1mg/kg。
ﻫ三、拔管后并发症ﻫ(一)创伤气管导管拔管后得气道创伤可能涉及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任何结构,但就是困难拔管后更常见得就是喉与声带损伤。
喉结构损伤可能发生在插管时或插管早期,但就是一般地仅在拔管时或者拔管后不久才表现明显。
杓状软骨脱位往往发生在困难插管后,亦见于无困难插管者。
一般表现为吞咽疼痛与发声改变,但就是这种表现亦可能见于拔管后因即发得上呼吸道梗阻所致得急性呼吸衰竭者。
因此,拔管后早期出现得上呼吸道梗阻均应考虑杓状软骨脱位。
研究显示以往认为拔管后声门水肿得病例中某些即为杓状软骨脱位。
如果病人有急性呼吸道梗阻,则需要立即插管、后续治疗包括取压舌板轻压杓状软骨,使之复位;或延长气管插管时间;或气管造口,以防止杓状软骨移位(运动),促进移位关节愈合。
(二)气管塌陷ﻫ气管软化可能为原发性或继发于甲状腺等病变后。
这种病人气管导管拔管后可能立即发生呼吸道梗阻。
继发性气管软化可能就是由于不断扩大得甲状腺肿长期压迫所致,尤其就是在胸腔入口处。
支撑气管得软骨环可能被削弱或被破坏。
当外源性压迫解除后,气道得结构完整性受影响。
气管塌陷一般见于气管拔管后,必须紧急重新插管;其它治疗措施包括:手术切除受累气管,气管内部或外部支持,或受累气管下通过气管造口术作为气道改道、ﻫ(三)气道梗阻ﻫ拔管后立即发生上呼吸道梗阻得主要原因就是喉痉挛、喉水肿与声带麻痹,亦应考虑异物所致,如咽部填塞物、牙托与血凝块等。
ﻫ气道梗阻亦可能与手术有关,如甲状腺手术或其它颈部手术并发出血。
研究提示,这些病人上呼吸道梗阻可能就是继发于血肿引起得静脉与淋巴回流障碍而导致得喉部与咽部水肿,而不就是血肿对气管得压迫、对甲状腺切除术后出血病例,立即松解伤口缝合线以颈部减压可能明显改善气道梗阻,但就是确实可靠得治疗措施必需气管插管,而后手术减压,充分止血。
ﻫ(四)喉痉挛ﻫ喉痉挛定义为喉部肌肉本身作用而引起得声门关闭。
喉痉挛反射就是一种由迷走神经介导得保护性反射,其作用在于防止异物进入气管与支气管。
喉痉挛为拔管后上呼吸道梗阻得最常见原因,尤其常见于小儿上气道手术后。
例如扁桃腺切除术后发生率约为20%、一般认为,当麻醉深度过浅,不足以预防喉痉挛反射时,分泌物或血液刺激声带局部可引起喉痉挛。
因此,在清醒与深麻醉状态之间得麻醉状态病人,气管拔管后最容易发生喉痉挛。
清醒与深麻醉状态下气管拔管与喉痉挛及其它气道并发症得发生率如氧分压下降得关系仍有争议。
然而,对于饱胃或气道困难病人应待清醒,避免立即拔管、ﻫ利多卡因可用于防止扁桃腺切除术后拔管后得喉痉挛、拔管前1~2min,静注1~2mg/kg可明显减少咳嗽及小儿喉痉挛发生率。
但就是此时必须保证存在吞咽动作。
喉痉挛轻者可表现为轻微吸气性喘鸣,重者可出现完全性上呼吸道梗阻。
尽管前者不属致命性发作,但就是处理不当可迅速发展成后者。
完全性上呼吸道梗阻表现为吸气性喘鸣消失,尤为重要得就是这种”无声"性梗阻不能误认为临床表现改善。
气管导管拔管后喉痉挛在明确病因、直接喉镜去除病因以及咽喉吸引前,必须给予紧急处理,可采取以下措施:1。
给予纯氧吸入,必要时纯氧正压通气,直至病人清醒,喉痉挛消失;ﻫ2。
应用静脉或吸入麻醉药加深麻醉,直至喉痉挛及其它反射消失、必要时,可给予短效肌松药,需要得话应行气管内插管。
一般认为,拔管后喉痉挛病人Sp O2〈85%,必需进一步处理、另外可选用抗胆碱能药物阿托品,以减少腺体分泌,使口咽分泌物刺激减小。
(五)喉水肿喉水肿就是小儿气管拔管后上呼吸道梗阻得重要原因,尤其就是新生儿与婴儿、ﻫ1。
喉水肿发生得部位及易发因素喉水肿可能局限于声门上、杓状软骨后或声门下区域、ﻫ声门上水肿:水肿发生在会厌前壁及杓状软骨与会厌皱壁得疏松结缔组织。
肿胀组织可能将会厌向后推移位,吸气时阻塞声门口,导致严重得急性上呼吸道梗阻。
杓状软骨后水肿:水肿发生在声带下方,杓状软骨后方得疏松结缔组织,从而限制了杓状软骨得移动(运动),亦限制了吸气时声带得外展。
ﻫ声门下水肿:声门下区域具有脆弱得呼吸上皮细胞,其粘膜下结缔阻滞疏松,易被损伤而出现水肿。
环绕声门下区域得环状软骨呈不可扩张性,就是小儿气道最狭窄部位,可限制水肿向外扩大、ﻫ新生儿与婴儿声门下即使轻度水肿亦可能引起喉内横截面积明显减小。
正常新生儿该面积为14mm2以下、声门下区域水肿厚度1mm,可将该面积降至5 mm2 (正常得35%)。
而在成人,同等程度得水肿不会造成气道明显梗阻。
ﻫ水肿发生率与下列因素明显相关:①〈17岁,发生率1%;②<4岁易发生;③导管过粗;④插管损伤;⑤导管留置>1h;⑥留置气管导管时咳嗽;⑦术中变换头颈位置。
ﻫ研究提示水肿与上呼吸道感染无明显相关。
2、喉水肿表现喉水肿者一般在拔管6h内易出现吸气性喘鸣。
尤其应注意吸气性喘鸣减轻或消失,可能为完全性上呼吸道梗阻得征象,而不就是通气功能改善、3、喉水肿得治疗处理方式主要取决于喉水肿严重程度。
轻度喉水肿可吸入湿化得、加温得氧气;局部喷雾1:1000肾上腺素(0。
5ml/kg,最多可达5ml),可重复应用、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得效果不肯定,可选用地塞米松0.25mg/kg,立即静注,而后每6小时0。
1 mg/kg,用24小时。
上述方法无效或重度喉水肿,可面罩加压给氧,氧合改善后插入较细导管、(六)声带麻痹ﻫ支配声门区域得迷走神经有两个分支:①喉上神经:其外支支配环甲肌,内支支配声门以上得感觉;②喉返神经:其主要支配环甲肌以外所有喉肌以及声门以下得感觉。
迷走神经或其分支损伤所致声带麻痹较罕见,但就是拔管后上呼吸道梗阻得重要原因之一。
声带麻痹可见于颈、胸部手术后,亦见于与颅内压升高得有关病人,还可见于头颈以外得手术后、气管插管本身亦可能引起迷走神经分支损伤,造成声带麻痹。
喉返神经沿气管食管沟自环甲关节后方入喉,立即走向甲状软骨板中央,分成前支与后支。
其前支位于粘膜下,易受气管导管气囊压迫而受损害。
ﻫ单侧声带麻痹一般表现为术后数周声音嘶哑。
双侧声带麻痹病情严重,可表现为拔管后立即出现上呼吸道梗阻。
喉镜显示声带无运动,呈内收状态,声门口极度狭窄、一般可恢复,但就是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可能需行暂时性气管造口术。
ﻫ(七)与上呼吸道梗阻有关得肺水肿ﻫ这种肺水肿一般在急性上呼吸梗阻发生数分钟内或梗阻解除后发生、其发病机制尚不明了,但就是可能为多因素得。
其中有人认为急性上呼吸道梗阻期间胸腔内显著负压可能为其主要得病理生理机制。
处理包括气管插管,给氧,必要时正压通气等。
ﻫ(八)喉功能不全局麻药或全麻药得残余作用可损害机体保护性反射,此时病人气管拔管可能发生胃内容物或异物吸入。
研究显示,拔管后即使清醒得术后病人至少4h内存在喉功能不全。
这种气管拔管后喉功能不全得机制可能就是由于喉部不能感受到异物所致。
防止肺误吸得最佳方法就是直视下吸尽咽部分泌物或异物,侧卧位、头低位下拔管。